高中德育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2 11:15:4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高中德育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高中德育論文

德育論文:重點高中德育實效思考

現代中國,教育領域中的傳統觀念備受沖擊,社會問題也因教育的導向而日趨復雜。片面追求升學率一度把教育抬至巔A峰也引向絕路,拜金主義又使教育落到低谷,走進迷茫;青少年犯罪率的直線上升,引發了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大聲疾呼。作為以升學預備教育的重點高中,其擔負的主要任務是為大專院校輸送合格人才。“合格”,不僅僅是高考成績的合格,同時必須兼備良好的品質,才能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當前應重視重點高中德育實效的研究和實踐。

一、重點高中德育實效低的主要表現和原因

1、德育實踐力度不夠。重點高中雖然對堅持以德育為核心的教育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在具體的德育實踐上,盡管在制訂學校計劃時都強調德育,但為了升學率這一評估學校辦學質量的第一尺度,學校又不得不使德育“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

2、德育內容空泛。有的重點高中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孤立的日常行為規范上,把德育歸結為或等同于日常行為規范的教育,較少或者沒有考慮日常行為規范的內核是什么;只教育學生應該怎么做,而不講為什么這樣做,使學生很難從思想和行動上接受,有的即使暫時接受,也不能心服口服。此外,德育不是高考的內容之一,所以有些重點高中只是應付課時,學生也心不在焉,德育教育效果較差。

3、德育途徑單一,方法死板。重點高中的德育教學多年來一直是以課堂教學為主,且慣用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育方法,學生總處于被動教育地位,這種教育方法無法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德育知識的積極性,學生只是迫于學校、教師的威力而不得不坐在那里,不利于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的培養。

4、德育評價不規范,因人而異。有些重點高中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道德評價時,總是以最后閉卷考試為依據。這樣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一般是優,那些升大學有把握的學生即使犯了錯誤,學校往往不能嚴肅處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仍然是德育成績較好。而有些德育考試成績不佳,而平時表現較好的學生,由于沒有被教師發現,所以德育成績平平。這樣就會引導學生去死記硬背幾個條條就行了,平時行為無所謂。導致有些重點高中的學生說一套,做一套,形成雙重人格。

查看全文

道德邏輯預設的高中德育論文

一、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維持道德的個人發展功能、個人社會化功能和社會功能之間的平衡,這需要個人和社會雙方的共同努力。

社會歸根到底是人與人間關系的存在,社會的良勝發展也離不開個人。作為高中生,其心智和生理機能都已經基本發育,已經開始具備完全行為能力的個體。他們接觸了大量的社會信息,并以自己不太成熟的世界觀去構建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要使高中德育教育良勝運行,學生和諧發展,就要在具體的歷史條件下,通過雙方的交流碰撞甚至沖突進而走向整合,要使社會和學生個體之間保持必要的張力。社會要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以保證社會的穩定,這就要求社會確保最起碼的公正和人與人間的平等,提供每個人能力全面發展的機會,尊重每一個人的創造精神和反叛意識。同時,個人也應明白個人在社會中存在,必然或多或少地受社會的約束,每個人都相應的把一部分權力交給了社會,以使社會良勝發展。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并不是被動的,高中生有道德地去履行社會朽為準則要求的同時,也會發揮自我的主觀能動性去反思社會,而這樣的反思往往并不是全面的,在其自我意識的迅速發展和逐步走向穩定的情況下,學生經常面臨著對社會解讀的困惑,他們關心政治經濟形勢、愛評論復雜社會現象和思想,但仍有片面、偏激的特點,以至于每一個社會上的道德事件都能深刻地影響其對道德的理解和實施。高中生的德育教師是一個實踐的過程,面對道德困惑和沖突,他不可能從理論上去深人分析,只能通過自己的個體行為表現出來,社會L有道德上的冷漠,就必然有學生表現為對道德的批判和重構。“從總體上說,一個人的人生存在問題上所能達到的可能幸福的最高限度是由他所生活的那個社會在客觀整體上規定的。”閉“但個人仍然有可能在有限的范圍內通過自己的努力,爭取自己存在的意義,即使是抗爭不合理的環境這一行為本身,也能使人獲得配作為人存在的最基本根據。在高中德育的實施中必須關注社會,不是把學生和社會隔離開來,主觀上營造一個“純凈”的環境,讓其接受道德說教式的德育教育。這本身就不符合德育實施的規律和學生發展的規律。讓德育回歸生活,不能僅僅理解為學生的校園生活,也應該包括社會生活,利用每一個社會道德事件,加以理論和實踐上的分析,引導學生把自我學習和社會發展結合起來,增強其內在動力和堅持力。

二、提高道德的創造水平,發展個體道德創造潛能。

道德是價值探索與價值創造的源泉。道德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它對整個歷史的影響也是深刻而持久的,人的社會屬性決定了道德的必要,而人的精神屬性卻使人的道德成為可能,人的精神屬性包括自我意識、目的性、創造性,理想意志以及精神需求。高中道德教育應該結合高中生的具體實際發展個體的道德創造力,使個體道德判斷不再局限于行為結果的好壞,不在固守社會希望常模,而提升到社會原則水平,個體真正是從道德本意出發,不是從政治人、宗教人、經濟人出發,從而突破道德邏輯的二元對立,個體既能追求自我的世俗幸福,實現自我獨特個性,又能創造性地保持個體和社會、個體與他人的和諧,懷有人類的共同理想。傳統的教育總試圖找到一個確定的永恒的道德,這是不可能的。人類更應該做的是尊重每個人的道德創造力,在創造性的道德實踐活動中尋求個人與社會的整合、個人內在的整合。“從本質上講,德育應是一種人的主體性活動,是一種發展人、提升人為宗旨的活動,德育不僅應根據現行社會需要來設計教育活動,還應該根據人的發展需求、未來社會的需要來培養人。德育不僅要求學生從前人那里繼承傳統美德,而且要在此基礎上,強調開拓未來,真正實現發展人、提升人、創造人”。口〕

三、道德教育要回歸生活,道德教育目的要生活化。

生活對于個人來說永遠是完整的獨特的情境性的,個人的道德與個人的生活是融為一體的,道德應有自己的內在規定性,但社會為了政治生活、經濟生活、教學生活的需要為道德強加了外在的邏輯。于是,知識取代了美德,善取代了美德,幸福取代了美德,仁取代了美德。于是道德教育離生活愈來愈遠了,道德教育追求的是又空又大、超凡脫俗的圣人,結果不可避免的是道德教育的無力培養出那種主觀為自己,客觀為他人的快樂至上的庸人,更為可悲的是很可能培養出口是心非的偽善者。我們要端正道德教育的目的,明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能在生活中追求自我幸福又存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道德教育目的生活化意味著道德教育內容和道德教育方法的相應變革。道德具有一定的相對性,在高中德育特殊的時空范圍下、特殊的境遇下以及相對于高中生這一特殊對象,道德要求是不同的。特別是在現在特殊的時空、特殊的境遇下還存在各種道德要求的復雜沖突,社會道德危機層出不窮。因此,過分強調道德的永恒性、道德的確定性、道德的等級性是不可行的,妄圖通過道德的邏輯抽象演繹普遍適用的道德法則是荒謬的。高中道德教育重心應該從過去的“他律”轉變為“自律”,從注重目標的論證、意義的解釋和理念的分析轉變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如何克服各種沖突和挫折,引導和教育學生學會調整各種關系和矛盾,德育實施應該從過去那種以演繹和邏輯推導為特征的規范性教育轉變為案例式的討論或教育模式,發揮學校教育的特點和優勢,組織有效的德育課程,依據不同的年級不同的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時政內容、社會資源創新多種形式來組織高中生的德育教育,把學校的德育教育和學生的自主學習結合起來,才能真正讓德育在生活中實現,在學生的生活實踐中面對和處理好各類的道德沖突和危機。

查看全文

新時期班主任高中德育論文

一、新階段學校德育工作現狀

(一)社會

一是近年來我國在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以個人主義為核心的人生觀、價值觀與道德觀日益突出,很大程度上毒害了中學生的心靈;二是新階段中學生處于對外交流日益擴大、社會日趨多樣化的氛圍中,現代社會的負面影響抵消了學校德育的正面教育;三是社會利益分配不均和價值觀念的扭曲使部分人的心理和行為的失衡;四是舞廳、電子游戲等侵蝕著中學生的靈魂,影響著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五是家庭教育相對欠缺與學校全面育人的目標發生了矛盾。

(二)個人

一是傳統的優良德育思想嚴重缺失。缺乏敬畏與信仰。當代中學生越來越缺乏積極向上的敬畏與信仰。不少學生對道德不敬畏,對大自然不敬畏;對知識不敬畏,對教師不敬畏等。直接的后果就是無視道德的存在。隨地吐痰,破壞自然,對知識的褻瀆,對老師的忤逆等等。缺乏志向與理想。胸無大志。貪求安逸與享樂,是當今不少中學生的基本心態。志向與理想的高低,是一個人基本素質的體現,素質不高,何來道德的高尚、人格的完美,無所追求的人,對社會和他人也會漠視,將來也是人格缺陷的人。缺乏團結與信任。獨生子女大多處境優越,自我意識很強。一切以己為中心。對別人缺乏信任,也缺乏合作意識。而道德卻是存在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關懷氛圍中,而這種和諧氛圍一旦缺失,道德必然匱乏。二是中學生德育思想表現嚴重錯位。一些中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取向嚴重扭曲。在對待個人與環境等關系上的“唯我”。他們認為那些為國家民族的生存發展、為社會進步而做出犧牲的人,是十足的傻子。在對待正面事物上存在抵觸心態。他們豎起拒絕正面事物的心理屏障,不屑追求知識。嘲諷打擊好人好事。三是德育缺失、日常行為極不規范。廣大中學生德育素質的低下,主要表現為,一方面當代中學生學習不認真,有怠學、厭學的情緒,以及抄襲作業、考試作弊等;不遵守紀律,行為粗暴,經常遲到、逃課上網,故意擾亂課堂紀律等;衣著不整,不修邊幅。不愛惜公物甚至損壞公物,甚至個別學生還沾染上了偷竊公私財物的不良習俗。盡管有些行為微不足道。但已成為影響年級教育與教學、不可忽視的負面因素。四是法紀觀念日益趨于淡薄。青少年違法犯罪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打架斗毆,動輒抽刀;拉幫結派,成立團伙;語言粗魯,脅迫恐嚇;貪玩厭學,屢禁不止。近年來青少年違法犯罪呈上升趨勢。接二連三發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觸目驚心,并且越來越低齡化。

(三)學校

查看全文

城市普通高中德育論文

1德育面臨的新問題

1.1德育對象來源多元化,結構復雜,增大了德育工作的難度

四川省瀘州高級中學校(簡稱瀘州高中或瀘高)作為一所典型的城市普通高中,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隨著普高教育由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隨著高中階段教育的逐漸普及,學校生源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筆者對瀘州高中1992年至2012年間的生源結構進行統計分析,分別統計了1992年9月、2002年9月和2012年9月瀘州高中的生源情況,班級總數分別為15個、43個和112個,學生總數分別為908人、2752人和6724人,獨生子女所占比例分別為12%、47%和68%,單親子女比例分別為9%、17%和31%,留守子女比例分別為11%、34%和41%,市外生比例分別為3%、19%和36%,住校生比例分別為17%、46%和72%,計劃外招生比例分別為11%、35%和47%。從統計數據不難看出,在過去的20年里,瀘州高中逐步發展壯大,無論是班級總數,還是學生總數均急劇增多,這既是好事,又讓人感到“憂心忡忡”,因為這給學校的精細化管理帶來了極大的挑戰。隨著學生總人數的急劇增加,獨生子女的人數也快速增長。獨生子女寄托了長輩們太多的期望,他們大多受到長輩們的寵愛,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有的獨子四體不勤、五谷不分,養成了好吃懶做的惡習,既有經不起挫折打擊的“草莓族”特征,也有凡事依賴長輩解決的“啃老族”痼疾,教育難度特別大。除此之外,單親家庭子女的人數也在急劇增加。單親學生的家庭破裂、家庭不健全這無疑會給漸懂人事,自尊心、好強心日漸增強的學生帶來巨大的負面心理影響,對其學習生活、為人處世帶來始料不及的嚴重的教育后果,增加教育的難度。此外,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隨著打工潮逐漸向大江南北海內海外的發展,作為西南內陸一隅的三線城市瀘州有越來越多的留守子女。留守家庭對子女的關愛教育有時鞭長莫及,故留守子女的教育問題日益顯現,不容小覷。近二十年來,由于瀘州高中的教學質量越來越高,影響越來越大,也由于瀘高招生范圍逐漸擴大,故周邊省市前來就讀的學生日漸增多,住校生和市外生的比例均大幅提高。這些學生遠離父母,初次來到城市就讀,對環境還有一個適應過程;同時城市環境中一些不良因素必然對他們有所影響,必將會給德育工作帶來不小的羈絆。更讓教育工作者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的是:二十年前,瀘高招收的幾乎都是正取生,學生品學兼優,管理難度小;二十年后,瀘高招收了接近一半的計劃外學生,這部分學生學習基礎不牢固,學習自覺性較差,行為習慣有待進一步糾正提高。因此,當前的瀘高德育工作任重而道遠。

1.2德育工作的環境日益復雜,信息社會中的大量垃圾信息對學生身心影響巨大

作為一所城市普通高中,我校有近一半的走讀生,不可能像縣區農村普通高中一樣把所有學生均封閉在校園內,讓學生免受外來不良因素的干擾。毋庸贅言,在繁華喧囂的大都市,有越來越多的負面因素在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諸如酗酒、抽煙、進網吧、進營業性歌廳等等,都或多或少對意志力不強、德行不夠堅定的學生有巨大的負面影響。此外,隨著手機的普及、掌上電腦增多,暴力、色情以及大量垃圾信息正悄無聲息地腐蝕學生幼稚的心靈。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縱欲主義以及西方的不良生活方式也在侵蝕學生,導致問題學生越來越多。這些負面因素都嚴重阻礙德育正能量的發揮。

1.3應試教育陰魂不散,重智育輕德育現象愈來愈嚴重,德育弱化不容小覷

查看全文

新時期農村高中德育論文

一、新時期農村高中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農村高中由于受到辦學條件、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新時期在開展德育工作的創新舉措上還存在一些亞待解決的問題莊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學校缺乏對德育工作的高度重視管理目標不明確。

農村高中學校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在應試教育的傳統觀念和追求高升學率的影響下,無論是學校領導還是教師甚至學生家長一直以來都存在“重智德育”的問題理所當然認為學生讀書就是為了考大學,導致學校在開展德育工作時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缺乏德育工作理念的創新德育管理目標不明確。

2.學校的德育工作方法簡單德育內容缺乏充實。新時期學校開展德育工作應該要與時俱進全方位養成教育并不是一時的機械化的工作。目前在農村高中很多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過于簡單,基本上都是采取“以管代教”、“單項灌輸”的形式德育的內容缺乏創新和延伸普遍存在學生在校內表現很好,到了校外表現就完全不一樣的問題掌生的實踐和體驗注重不夠。例如很多農村高中的德育工作就是要求學生守紀律采取“警察式”的工作管理方式,習慣采用“管、卡、壓”等辦法德育內容僅僅是依據5中學生守則6、5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6,或者一些令行禁止的道德規范忽視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對于塑造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和養成行為規范沒有評價機制,學生實踐和體驗德育效果不理想。

3.德育工作只注重對學生的教育,忽視了師德的培養和德育隊伍的建設。當前學校的德育工作開展不僅僅是要針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還應該注重對學校教師師德的培養和育德能力的提高。學校的德育工作主要是針對學生但是德育工作開展的主導是教師,教師德育的水平直接影響德育工作開展的進程和德育工作的效果。目前在農村高中學校德育工作基本上是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對于師德的養成和育德能力的評價卻很少提及,導致學生的德育水平沒有得到提高。

查看全文

實效性提升下的高中德育論文

一、增強高中教師教學的德育責任

1.以身作則,身正為范

加強高中的德育,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是新時期對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自身的奮斗目標之一。教師作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最佳人選。鑒于我國的高考體制,高中階段具有極其特殊的地位——上承德育之開端的初中時代,下啟德育之形成的大學時光。由此,高中教師身兼教書與育人的雙重重擔。既為教師,必將為人師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兩者缺一不可。高中教師更加需要明白自身的義務與責任,在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同時,必須嚴格自律,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榜樣。高中教師如果都能夠做到嚴格要求自己,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道德榜樣,耳濡目染,學生也必將受到熏陶,不自覺地便在潛移默化之中進行了有效的德育。相反,如果教師對學生要求甚嚴,對德育夸夸其談,卻從不檢點自身行為,出口傷人,得理不饒人,學生也會不自覺地受到負面的影響,自覺性高的學生會由于討厭教師而失去學習興趣,自律性差的學生則會對教師行為加以效仿,德育工作毀于一旦。所以,身不正無以為范,要提高高中德育的實效性,教師必須以身作則。

2.全力配合,全面出擊

高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不應該是單獨行動的,而是需要班主任的積極組織協調以及各科教師的全力配合。一方面,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的總體管理者和負責人,是進行德育的首要人員。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以及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對學生的德育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可悲的是,幾千年應試教育的傳統已經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許多高中班主任為了自己的獎金,死死盯住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放,片面地認為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品德就好,學習差的學生品德就差,因而對學生的德育完全按照學習成績劃分,使高中階段的德育完全附屬于智力教育,根本起不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對此,班主任必須改正觀念,端正態度,對學生一視同仁。班主任必須認識到,德育是智育的前提。另一方面,班主任還需要做好科目教師執教的溝通工作,積極協調各科任教師的德育工作,爭取獲得所有教師的認可與支持,全面開展德育。

二、提高校園管理者的德育水平

查看全文

思想政治課強化高中德育論文

1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德育的現狀

現階段,就全國特別是中小城市和鄉鎮高中來看,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并未得到很好的發揮,德育效率有待提高,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

1.1思想政治課程本身地位不高

由于文理分科的局限,以及高校文理科招生人數的懸殊,使得在大部分的高中學校內,學習理科的人數遠大于學習文科的人數。而對于文科的學生來說,數學和英語又是他們的兩大攔路虎,地理的偏理傾向又讓他們難以把握,這就導致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重視程度遠低于其他科目。

1.2學生認為思想政治課脫離實際

高中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時期,也是好奇心旺盛的時期。現在的社會,科技發達,信息流傳速度快,網絡上充斥著各種難以區分真假的所謂“新聞”。十幾歲的學生,還是缺乏成熟的判斷力的時候,容易受到各種不良社會信息的影響,從而認為德育脫離社會實際,是沒有用的。而這也正是在提醒我們,一定要提高對德育的關注,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查看全文

職業高中德育論文

一、職業高中學生德育存在問題的原因

1.學校教育方法欠妥

青少年是德育主體,但不是灌輸客體。一些職業高中對道德教育的理解就是系統地向這些學生傳授道德理論知識,認為他們只要掌握了道德知識就能提高道德素質,忽視、缺少道德情感的激發和道德意志的強化,使德育過程中缺失了“情”、“意”兩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2.社會不良行為的影響

社會生活中道德失范行為,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滋生、膨脹,這些問題使尚未成熟的職業高中學生深受影響。職業高中的學生大多是沒有考上普通高中的學生,這些學生有失落感,所以喜歡接觸社會、模仿不良行為尋找刺激、緩解壓力。另外,網絡中的不健康內容防不勝防,青少年學生很容易陷入其中,難以自拔。

3.家庭教育不當

查看全文

心理健康教育與高中德育論文

一、高中德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中等成績的學生易受到教師忽視

對于當前我國的高中教育來說,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比較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這樣就會使得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過于關注和關心那些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但是這樣的學生畢竟是少數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學習成績中等甚至是比較落后的學生。對于這樣的學生,很多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往往不夠重視,甚至是對其學習和心理狀態不聞不問,這樣無疑會使得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受到嚴重的打擊,繼而也就會使得學生產生不良的心理問題,甚至會出現“破罐子破摔”的局面。這樣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無疑是不利的,也完全背離了當前我國高中素質教育的初衷,因此將當前高中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十分有必要。

2.傳統的教學方式忽視學生心理接受能力

當前我國德育的現狀也需要結合心理健康教育,因為這兩種教育方式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其中德育的傳統方式會使得學生產生一種抵觸的心理,學生很難接受直接的灌輸方式,繼而也就很難取得相應的教學效果;但是心理教育往往更加注重學生自身的接受能力,對學生的心理問題比較重視,因此也就使得德育的工作渠道得以拓寬,將這樣的兩種教育方式進行有效結合是當前我國教育狀況的需要。

3.社會發展呼喚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查看全文

以人為本指導下的高中德育論文

一、當前高中德育面臨的新情況

現行德育課本上的一些純粹理論化的知識無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甚至會由于理論過于枯燥而引起他們的反感。在我們對山東省某高中三個年級學生所做的問卷調查中發現,認為目前德育課程內容生動、有吸引力的不足20%;認為自己接觸的各種現實生活實例對自己的心靈、觀念影響更加深刻的占到了60%。調查還發現,高中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有著比小學、初中生更加多元化的道德訴求需要滿足,但當前的德育內容設置很顯然沒有很好的做到“有的放矢”。比如,認為學校德育課程能夠很好的解決自己道德困惑的人數只有23%。

二、當前高中德育實踐對“以人為本”理念的疏離

(一)德育課程的考核標準與“以人為本”理念失和

高中新課程改革對德育提出的總目標就是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從以上目標中,我們可以明顯的感受到新課程改革對德育培養目標的定位是“以人為本”的,是以全面提升人的道德素質,實現人的發展為終極目標的。但對人道德水平的評價很難有一個量化的指標;再加上升學壓力的影響,各個學校對德育課程的考核大多采取的是與其它學科一樣的筆試形式,很難做到全面評價學生的真實道德水平。

(二)德育教學內容的設置與“以人為本”理念脫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