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問題分析

時間:2022-03-11 09:38:05

導語: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問題分析

【摘要】師德師風建設是高等院校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內在要求,是建設更加優秀的高校教師隊伍、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國高等教育整體水平、實現教育強國目標的應有之義。然而,由于部分高校教師自身意識不足、師德師風建設力度不夠、相關機制體制缺位等方面因素,部分高校教師存在政治信念不堅定、思想認識偏頗、教學態度敷衍、治學不嚴謹、學術不端等破壞師德師風的行為。面對這些問題,需要從提高教師思想道德素質和理論修養、樹立先進典型、發揮榜樣力量、強化教師師德師風教育培訓、建立健全科學的師德師風考核標準和監督機制等多個角度著手,加強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并將師德師風建設融入教育強國的偉大目標之中。

【關鍵詞】高等院校;師德師風;問題與對策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育關系到國家的前途,是國家發展建設的基礎性工程。高校是向社會輸送各類人才的第一陣地,教師則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主力軍,高校教師的素質與學生的健康成長乃至未來發展息息相關。因此,新時期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黨和國家對教師思想政治素質以及職業道德水準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將師德師風建設擺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教育部關于高校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等文件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相關配套文件的出臺,相關管理部門對高等院校教師的師德和師風制定了新的標準,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此同時,校方和教師也需要正視高校師德師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正,促使教師行業以及我國高等教育更加健康地發展,實現教育強國的偉大目標[1]。

一、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必要性

(一)實現立德樹人的內在要求

人無德不立,良好、高尚的師德師風是成就好教師的根本動力和不竭源泉。師無德不立,育人者必須立德為先,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立教。立德之后,方能樹人。加強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對大學生來說,在校期間不僅能學到專業知識,更能塑造品格,助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高等教育的目標,也是立德樹人的內在要求。

(二)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

2020年9月,教育部召開2020年全國教師發展大會。會議強調,經過長期不懈努力,我國的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當下我們需要思考、謀劃的是教師隊伍建設如何更好地適應黨和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要求,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新需求、新期盼。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普及化進程深入,人民群眾對接受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高等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因此,需要因時制宜,建設新時代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提供高水平的教育質量,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高層次、高水平高等教育的需求。

二、目前我國高校師德師風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個別教師政治信念不堅定,思想認識失之偏頗

高校教師首先應當具備堅定的政治信念,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深刻認識黨領導下的中國高等教育的優越性。但是,難免會有個別高校教師在課堂上、網絡上或者生活中傳遞負面信息,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不利影響。我國自古以來尊師重教,學生對教師具有較強的遵從和信任意識。大學生尚未踏足社會,閱歷有限,需要教師正面、積極的引導。一旦有政治信念不堅定、思想認識失之偏頗的老師向學生傳遞政治導向不正確的信息和言論,就很容易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造成錯誤認知。

(二)個別教師教學態度不端正,治學不嚴謹

高校教師的第一要務就是“教書育人”。高校教育是學生進入社會之前的最后一段學習經歷,需要學習扎實的理論知識,習得專業技能。目前,高校中有個別教師欠缺基本的職業道德素養,治學不夠嚴謹,對自身和學生的要求不足。比如,一些高校教師的講課內容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沒有變動;教學方式僵硬、死板;對于課堂上學生的反應視若無睹,縱容學生遲到、早退,課堂上玩手機、睡覺等;還有教師為了考試成績,在考試之前為學生圈畫考試重點,甚至直接告知考試具體內容。如此行為,嚴重破壞了高校內的學術氛圍和治學的嚴肅性。

(三)個別教師受功利主義思想影響,不能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

個別教師利用自己掌握的專業技能,進入市場經濟領域獲得經濟效益。用自己的智力成果取得收入本無可厚非,但是個別高校教師受功利主義思想的影響,忽略了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教學態度不端正,甚至利用師生關系迫使學生為自己的教學外收入貢獻無償勞動力。這種負面事件不僅損害了教師群體的名譽,更辜負了大眾對高等教育的期待,使尊師重教、教學相長的淳樸師生關系受到了極大的創傷。

三、高校師德師風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部分教師對師德師風建設不夠重視,缺乏主動性

十八大以來,全國各地積極開展高校師德師風教育培訓活動,但是個別高校的實施效果并不理想。從參與主體來說,部分高校教師對師德師風建設不夠重視,未能主動參加教育和培訓活動。師德師風建設參與者的主觀能動性不足,導致個別學校的師德師風建設活動流于表面,并未真正落實。另一方面,學校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形式單一,主要以理論灌輸的形式進行,缺乏實踐性和操作性,不利于激發教師的積極主動性。

(二)高校對于師德師風建設力度不足,考核標準不科學

對于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師德師風建設,部分高校盲目追求在形式上達標,不顧實際效果。在具體的師德師風建設活動中,未能真正將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內涵等精神傳達到位,對于師德師風的考核過分注重形式而忽略實質內容,致使建設力度嚴重不足。一些高校在教師的職稱以及職位晉升方面只強調教學工作量和科研成果的數量,而忽視對師德師風的考核,導致部分高校教師將工作重心放在教學和科研上,放松了對個人師德師風素養的提升。這種考核方式不僅不能提升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水平,反而會破壞校園風氣和嚴肅的學術氛圍,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3]。

(三)個別教師片面追求物質利益

部分高校教師受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希望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獲得物質利益。但是,個別教師過分追求物質利益,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忽視了教師崗位以教書育人為終極追求的價值取向。受這種思想影響的教師,其行為體現在教學領域中就是教學態度敷衍、治學不嚴謹,甚至利用學生的免費勞動為自己牟取私利。

四、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提升路徑研究

2019年11月,教育部等七部門發布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從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總體要求、全面加強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工作、大力提升教師職業道德素養、將師德師風建設要求貫穿教師管理全過程、著力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氛圍、推進師德師風建設任務落到實處等幾個方面,對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提出綱領性意見。筆者在具體工作實踐中發現,以下幾個方法對提升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效果顯著。

(一)樹立先進典型,發揮榜樣力量

《意見》提出要“突出典型樹德,持續開展優秀教師選樹宣傳”。高校應積極響應,從本校做起,評選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并落實到各個學院,做到典型處處有、模范處處學[4]。多層次、多角度開展優秀教師評選活動,樹立學校的典型、高校教師的榜樣,讓每一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向典型看齊、向榜樣學習,從而整體提升學校的教師專業水平、教學質量和師德師風水平,發揮榜樣的力量。

(二)提高教師思想道德素養和理論修養

高校教師的本職工作是教書育人,“為人師表”除了對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出要求,還要求教師成為學生的行為標桿。因此,加強教師隊伍思想作風建設、提高教師思想道德素養和理論修養,樹立良好師德形象就顯得尤為重要。要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學生,就需要有政治站位正確、理論修養高的教師做引導。提升教師群體的政治理論修養與提升其專業理論修養同等重要,是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環節。

(三)建立健全科學的師德師風考核標準

和監督機制建立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構建全面、完善的師德師風建設體系,涵蓋教師準入資格審查、教師日常管理及考評、學生評教等多個方面。將師德師風考核作為教師考核的重要一環,從提高教師個人的師德師風做起,逐步提升高校師德師風的整體水平。另一方面,針對此考核體系還要建立完備的監督機制。監督主體包括學生、教師、院校多個層級,同時從橫向、縱向兩個維度進行師德師風的監督考察,進一步約束個別高校教師不守師德、不正師風的行為。

作者:聶志平 陳嬌嬌 單位:南京財經大學研究生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