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小學師德建設問題分析
時間:2022-08-19 05:13:54
導語:農村中小學師德建設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積極改善農村中小學教師的自身專業素質對于教學質量和學生的成長都是大有幫助的,可以從根本上幫助學生樹立最好的道德素質榜樣,找到知識獲取的專業渠道。而教師自身專業素質部分重要的不僅僅是教學水平的高低,自身的師德建設是否有效往往是現在農村中小學教師身上亟需解決的一大問題。
關鍵詞:師德建設;農村中小學;解決辦法
一.對于師德的基本認識
教育關乎了一個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傳承。對于農村人口占多數的我國來說,如何將農村教育的發展和城市一樣公平是非常重要的。對于教育而言,最關鍵的無外乎就是教師。因為只有他們才能將有限的教育資源更加完整的運用在學生身上。所以,教師本身的道德思想和職業水平直接關乎到了學生是否能夠健康成長,國家和民族是否能夠得到高素質的發展人才。積極加強農村地區中小學教師自身的師德建設,讓他們擁有更高的師德素養,可以使農村的教育事業不斷得到加強,也使公民自身的素質得到良好的教育,為更好地推進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二.農村中小學教師自身師德存在的問題
許多農村中小學的教師他們的師德素質都是非常優秀的,誨人不倦,鞠躬盡瘁,在講臺上為鄉村教育事業的發展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但是也有些教師存在著一些缺失師德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問題。(一)心里疲憊導致缺乏工作熱情。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越來越多的勞動力正在往城市外遷,導致他們的孩子也基本上走到城市中入學,農村學生就學數量越來越少。為了更好的整合教學資源,相關教育單位往往采取了合并學校的處理辦法。這便導致了許多農村教師自身的職業前景非常的不確定。他們往往會產生自身的懈怠和心理迷茫,他們不知道接下來會不會繼續從事教師這份工作。所以,本身神圣的教師職業無法得到深刻的體現,他們僅僅注重其謀生的手段的價值體現,工作的熱情也不再擁有。比如說上課敷衍了事,得過且過,一直思考著如何獲取更多的酬勞,既不能使鄉村教學的質量得到更好地提升,同時也使教師的形象得到了損壞。(二)無法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定位。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的思想觀念也在不斷的發生著時代的變遷,他們的價值取向也深深地受到了市場發展的影響。對于教師而言,不僅工作繁重,如果還被分配到農村,甚至收入便會更低,日子也會比較貧苦。本身的職業優勢得不到完整的體現,也讓工資待遇成為許多教師對工作最不滿意的地方,他們無法真正發揮出教師本有的職業價值,導致自身的定位不能平衡。反而更愿意去開設一些課外的輔導班,使自身的工資收入能夠更加增多,這使正常的教學秩序得到不好影響的同時也敗壞了師德。(三)自身修養和言行舉止不合格。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自身要擁有良好的社會責任感,通過自身的言行舉止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深刻的教育影響,讓他們得到潛移默化的人格提升和形成。所以,中小學階段的農村孩子如果沒有一個具備良好師德的教師的話,他們很可能向引導者本身進行不好的模仿,學習他們具有標志性的口頭禪和動作。在這樣的影響過程中,形成自己一定的品質修養和性格。所以,教師自身的修養如何影響到了我們學生的成長。有的教師在工作中不僅不遵守紀律,成天弄虛作假,甚至有的教師在言談舉止中顯露出非常低劣的品行,無法對學生的價值觀形成產生積極的影響,無法真正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四)缺乏對學生的尊重和關愛。對于農村中小學的教育發展而言,人們往往更注重的是為了讓學生取得更好的成績去走出農村,由此他們忽略了對學生自身性格的培養。也就是說光教書不育人,過分注重課本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無法得到一定的人格培養。光有學習成績沒有自身的性格和品質,無法使學生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他們得不到全面的發展,對于自身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有的教師對于有缺點和學習不佳的學生,往往采取打罵甚至是體罰等粗暴的方法。不僅讓學生的心理受到了一定的危害,同時,也讓學生成為了教師發泄不滿情緒的工具,對學生無法真正起到尊重甚至關愛。
三.加強鄉村中小學教師師德建設的解決辦法
(一)從制度上給予鄉村中小學教師收入和安慰。提升教師的師德,首先我們便要滿足教師的需求。也就是說,完善教師工資的分配制度,讓他們的經濟收入能夠更加符合自身的心理欲求。不僅要保障,尤其像農村中小學的教師工資發放,同時對于一些經濟落后的地方有關部門也要積極制定有效的政策,也要使他們工資能夠按時足額的得到領取。其次便是進一步提高教師自身的工資。在現有經濟發展能力的范圍之下,要盡力的提高教師工資的補貼,讓他們能夠和同級行政事業單位的人得到應有的共同待遇。對于偏遠地區的教師更要提高津貼的補助,使他們不僅得到自身心理欲求滿足,也使生活條件得到基本的保障。讓教師在心理平衡的基礎上有心勁愿意去使自身的師德素質得到提高。(二)從法治上引導樹立師德建設觀念。首先,我們要嚴格的檢驗教師自身的道德素質,既然他們要來到農村教學,有沒有做好心理準備,是否能夠尊重農村的學生,便要從自身的知識水平和道德素質兩方面進行嚴格的選拔和規范的程序錄用。然后要積極對教師的能力進行培訓,重點培訓教師自身的心理素質和道德素養,讓他們擁有良好的職業能力,能夠以真正自身高尚的情操去做好教師自身的奉獻,影響學生,將更多的知識傳授于學生。其次,學校也要嚴格制定紀律校規,明確教師自身的責任,增強他們自身的責任意識,使教師的權益不僅要得到保障,同時也要使教師自身的發展按照學校的規章制度來進行,使實施的內容固化在教師心中,讓他們能夠不斷地學習,也讓他們了解到違反校規之后的懲罰措施,讓他們更加自律。最后,我們也要積極帶領教師去參與學校的建設,用自身的建言獻策去完善我們教師保護制度的發展。因為教師也要擁有自身的合法權益,他們是教育發展的主要力量。如何更好地從事教育事業的首先要充分保護教師在學校的合法權益。使教師的權利能夠依法得到保障,同時也使教師的職業體系不斷的建立,更大程度地在本身職業道德范圍之內去發揮教師本身最大的能動性。(三)建立形成科學有效的內。外監督體系之所以要擁有一個健康的師德監督體系,便是為了引導教師能夠將師德建設成為自身的自覺行動,讓他們在制約因素的束縛下,管控一些自己不正確的行為,用更加規范的教學措施去影響學生的成長。所以,我們不僅要使教師擁有內在的自覺,同時也要在外在上給予教師自身一定的監督,也要不斷地創新這種監督的體制,使教師和學生能夠共同的健康成長和發展。首先要加強學校的監督。學校要明確自身的教育責任和任務。而教師也要明確自身對于教師的責任監督。要加強對于教師自身道德素質成長的影響和引導,同時也要積極完善自身對于教師獎懲措施制度和一些規定,讓教師能夠認識到師德自身對于自身職業發展的重要性,從思想意識上愿意去付出更多的時間進行自我糾正和學習。學校也要充分建立更加良好的發展體系,不斷創新更加科學而合理的機制,使教師的言行舉止能夠得到真正的評價和要求。同時對于教師問題的改正,我們要積極設立舉報信箱和渠道,使學生能夠也參與到教師自身教學水平的完善上來。對于教師自身的教學問題,最有感受的便是學生。不僅可以解決原本逐級上報費時費力的一些形式麻煩,同時也讓學校的管理者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到最真實的教學情況,使教師的師德建設能夠更加有效的成長。其次,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深入的影響下,學校也要積極調動學生的家長共同來參與到師德建設的過程之中。讓農村中小學生的家長能夠起到自身的監督作用。讓家長也同樣接觸學生,能夠帶動學生共同針對教師的教學來進行客觀的評價。因為家長自身的評價可以更好地鼓勵教師去做好自身的本職工作,然后他們能夠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同時也可以進行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相監督和鼓勵,不僅可以在職業提升的同時使教師能夠得到自我能力的提升,同時也使自身的師德建設處在一個更加嚴格的形成范圍之內。最后,學校也要積極組織一些主管教師師德的監督小組,進行不定期的督查,能夠更好的嚴格要求教師進行成長。并且要積極開設師德建設輔導課程,鼓勵教師進行自我監督,讓他們針對自身的問題去進行良好的發現和改正,使自身能夠有較強的嚴格要求意識,用自我監督去幫助自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使教學鄉長能夠盡顯到課堂知識的傳播過程中,也使自身的主流意識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更好的社會主義觀念,讓他們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同樣能夠學習到有效的做人道理。所以,農村中小學在發展自身教學質量的同時,要積極調用起學校內外的教學力量,使教師自身的師德體系建設能夠更加完善,也使教師在全方位的監督過程中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能夠更加從學生內心出發去感受他們對于教師的評價,不斷做到更加全面地改進,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更愿意去進行課堂的學習和收獲。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師德建設必須長期的進行堅持和引導。從學校出發,要積極進行更加全方位的引導和關懷,讓教師不僅從思想上同樣能夠從物質上、行為上得到學校的重視和關注。在不斷監督和要求的過程中,使教師自身的師德能夠得到很好的建設,也使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通過共同的努力作用到學生自身的成長過程中。
參考文獻
[1]朱小蔓.教育職場:教師的道德成長[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2]趙宏義.當代教師職業道德[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3.
[3]王丹.論教師的內在價值[J].北京教育研究,2000(9)
作者:吉文功 單位:甘肅省會寧縣郭城驛初級中學
- 上一篇:新時代技工教育師德建設思考
- 下一篇:儒家教育思想與師德建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