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養老保險存在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7-17 04:47:13

導語:農村養老保險存在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養老保險存在問題及對策

摘要:新時期,我國社會保障事業實現了非??焖俚陌l展,已經構建起相對完善的社保體系。但是對于我國農村地區來說,還缺乏完善的養老保險體系,不利于農村地區社會事業的發展。本文在此對我國農村地區的養老保險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同時探討促進其實現更好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養老保險;農村;問題;對策

現階段,我國工業化水平還非常滯后,農村整體發展水平比較低。從人口結構來看,我國農村人口所占的比例大約在60%,農村社保問題也受到了非常廣泛的關注。當前時期,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在具體實踐時,受諸多因素的影響,還存在很多方面的問題,這也對我國農村的持續健康發展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所以,需要構建完善的社會養老保險體系,更加有效的解決農民在養老方面存在的問題,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

一、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范圍有限。從覆蓋面來看,我國農村養老保險相對來說比較狹窄,還存在非常多的不足。當前時期,我國老年人口的數量位居世界前列,這也使得農村地區承受的養老壓力非常大。但是由于保險覆蓋的范圍比較有限,導致很多農村人口并未實現參保。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目前農村人口中還有大約30%并未實現參保,同時未能建立社?;鸬拇逦瘯急雀哌_59%。而且在現有社保體系中,存在較多的針對農民工與農村村民區別對待的條款。而很多進城務工的農民,不僅未能被納入到農村養老體系中,也未參保城鎮保險,導致其處于非常尷尬的境地。(二)管理體制不健全。在管理社保的制度方面,目前還存在很多的不足。就管理體制而言,其技術性非常強,不僅在政策實施方面面臨非常大的難度,而且同時需要面臨商業保險所具有的諸多難題。所以,農村養老保險要想實現健康發展,需要較高的管理水平。但是由于專業人才較為匱乏,而且管理制度不健全,加之機構設置存在的問題,導致養老保險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出現了非常多的缺陷。比如在財務統計制度方面,具有一定的滯后性,人員水平相對較低,無法滿足農村養老保險的運營需求。(三)法律保障體系不完善。近些年來,農村養老保險的發展水平雖然實現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在法律層面依然缺少保障,法律性規定相對來說比較少,主要是各級政府制定的發展政策與會議精神等。由于法律制度的匱乏,導致農村養老保險未能實現較高水平的發展,并且出現了很多負面問題,比如資金來源途徑有限且不穩定,管理方式過于隨意等。

二、發展農村養老保險的策略

(一)優化管理體制。首先,要制定穩定的發展政策。在制定農村養老保險的發展方案時,要以低標準為原則,以個人繳納為主,以集體補助為輔,實行自愿參保和政策鼓勵相結合。其次,要及時轉變觀念,梳理現有的管理制度。就我國農村養老保險的本質來看,主要是社會政策,屬于社會保險,而非經濟政策和商業保險。政府要按照公平性和社會性的原則,構建完善的養老保險制度。再次,要強化土地保障,確保農民的生活資源。最后,要促進家庭養老作用的充分發揮,鼓勵贍養和孝敬父母,營造良好的風氣。(二)完善法制建設。要加快推進社保法制建設,確保各項工作有法可依。首先,要確立法律地位,從行政的角度來看,農村社保的發展屬于政府行為,需要完善法律以加強制度建設,促進養老保險實現更好的發展。其次,要制定完善的社保法律,以立法的形式,構建社保制度。再次,要運用法律形式明確規定享受該保險的條件,包括繼承和轉移等應具備的條件。最后,要完善政府法規與部門規章建設,指引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現更好的發展。(三)籌集和運作養老資金。首先,籌集資金的主體應當擔負其應當承擔的職責,充分發揮政策支持作用。鼓勵農村村民及時參保,同時為其進行政策解讀,提升其對養老保險的認識。同時,應充分發揮證券、基金等在支持農村養老保險發展時的作用。其次,要構建完善的證券法律制度,確保養老保險基金能夠實現保值增值,以激發村民的參保積極性。最后,要強化對養老資金的監管力度,將資金管控列入法律保護的范圍內,確保資金使用能夠達到最優化。

三、結語

農村社保體系要想實現更好的發展,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需要政府給予足夠的支持,同時也需要農民群體,發揮主動性,并不斷提升參保的積極性。經過長期探索,我國目前在發展農村養老保險體系方面,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該事業的發展。目前,還需強化立法和監督機制,借鑒先進地區的經驗模式,以實現農村養老保險事業的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翁建華.當前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社科縱橫,2011(11):83-84.

[2]金正帥.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8(24):293-294.

作者:李曉敏 單位:長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