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齡化下的醫療保險論文
時間:2022-11-07 11:39:53
導語:人口老齡化下的醫療保險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現狀
根據WHO規定,一個社會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到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數7%以上,則稱為老齡化社會。截至2000年,我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總數為0.88億,占總人口比重的6.96%,我國已基本進入老齡化社會。國家統計局統計數字顯示:2013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0243萬人,占總人數的14.9%,65周歲及以上人口13161萬人,占總人數的9.7%。此外,我國人口存在“老少倒置”的特征,并且,在總人口數老齡化同時,高齡人口所占比例也逐漸增加,從而加重了國家和社會的負擔。自1970年代計劃生育政策執行以來,我國傳統的“N代同堂”的格局被“4-2-1”的家庭模式逐漸普遍,子女面臨極大的贍養壓力。由于醫療水平和衛生水平的提升,老年人生理壽命不斷延長,很可能面臨“空巢”狀況,而失獨家庭的老年人則面臨更多的精神和經濟壓力。由于傳統的“孝”倫理,子女寧愿將老人留在家中,也不愿意讓老人進入社會養老院,這加劇了年輕子女的壓力,造成了老年人的晚年健康問題,延誤疾病治療的最佳時期。
二、人口老齡化對我國醫療保險的挑戰
醫療保險是指簽訂合同的方式,以合同內的醫療行為的出現為領取保險金的前提,保障被保險人接受診療期間的醫療費用支出的一種保險,它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目前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包括了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以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營養、餐飲旅游等老齡化產業在“銀發浪潮”不斷發展,但老年醫療保險仍存在一定缺欠。如何正確對待現存的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醫療保險問題并將其有效解決,目前是我國亟待解決的社會重大民生問題之一。
(一)政府支持力度欠缺
近年來,我國的醫療保險發展迅猛,但居民所享受的醫保服務卻越來越難以滿足就醫需求,經濟發展對增進國民醫療保健水平促進作用是有限的。這主要由于政府衛生支出較少,而個人在就醫時承擔了過于沉重的負擔。醫療保障屬于公共產品,我國政府應履行社會保障職責,改變政府在醫療保險等問題上的缺位狀態。目前衛生總費用支出水平和財政對衛生事業的投入力度短期內還不可能達到全民醫保水平,我國還不具備條件實現西方國家那種全民醫療保險或者全民免費醫療,但仍可以采用多樣化的制度安排在全民醫療保障層次上實現全民醫保。
(二)醫療保障體系不完善
由于醫療保障體系不完善,老年人的大量醫療需求尚無法有效轉為實際有效需求。城鎮職工醫保主要包括機關、企事業單位的職員,將大量失業未繳費的人員以及老年居民群體排除在外。農民自主參加,并按要求繳納相關的費用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與商業保險的相似之處。但最貧困的農村居民卻會因為沒有繳費的能力而失去參保資格,而社會保障所要求的是突出對經濟弱勢群體保護,這兩者是不相符合的。若如此,農村合作醫療或許僅成為了變形的“富裕群體互助制”,而失去了社會保障的真正內涵。
(三)城鄉醫療二元體制無法滿足人口老齡化需要
我國城鄉二元體制對應的就是醫療制度的二元化格局。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高,醫療服務等相對完善,而農村人口的平均收入較低,這也使得當地的醫療制度發展受到制約。在人口老齡化進程中,“二元化”醫療制度的不均衡性越發明顯,無法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在這種情況下,若不能及時建立社會統籌、科學合理、統一協調的現代醫療制度,就會引發嚴重的社會矛盾。因此,我國應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改變傳統的醫療理念。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城鄉醫療制度二元體制需要全方位改革,從而迎接不斷出現的新挑戰。
(四)醫保籌資繳費面臨挑戰
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采用現收現付的籌資方式,主要依靠收入轉移來維持制度運行,醫保基金重在“收支平衡”。現行的醫保制度的制度基礎是原有的公費、勞保醫療制度,因此現行的醫保模式缺乏基金的長時間積累和沉淀。現在在職職工繳納的實際繳費部分也承擔了退休人員的醫療費支出,這不符合保險運行原理。綜上,現存的醫療籌資方法及保障方式已落后于人口老齡化的發展情勢。老齡化帶來的醫保繳費問題或導致保障基金風險加劇甚至崩盤,繼而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醫療保險的“系統老齡化”趨勢嚴重影響了醫療保險基金的支出,也妨礙了醫療保險制度的有效運行。當今醫療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導致了醫療器材等的綜合提價,增加了醫療費用成本,給醫保基金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沖擊。
(五)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亟待提速
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是影響到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能否順利推行的關鍵。“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一直是近年來困擾我國的一個突出難題,是我國社會建設方面的一個顯著薄弱環節。現今的醫院一味追逐經濟指標增長,采取了提高藥品的定價,遍行以藥養醫的補償機制,使得在醫療機構的補償機制、藥品制作等方面的醫療衛生體制都存在相關影響。這一系列的弊端嚴重沖擊了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而人口老齡化促使老年疾病普遍化成為趨勢,這使得原本脆弱的醫療保障體系更不堪重負。我國從2009年開始推動新一輪的醫療衛生改革,但醫改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很多改革措施還處于探索階段,如何調整醫療衛生政策以應對新的挑戰仍然是我國發展的關鍵性問題。
三、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醫療保險的對策
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醫療保險基金所面臨的最大壓力,同時也是醫療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的最大挑戰,解決醫療保險問題,是民生之重。現針對我國老齡化特殊情況,提出一系列解決建議。
(一)加大政府全方位支持
人口老齡化是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我國政府應主動擔負起肩負的責任,滿足老年人群的基本醫療與護理的需要,建立符合我國發展的老年社會醫療保障體系。政府應積極調整財政結構,多渠道擴充基金來源,并加大在老年人醫療保障方面的投入力度,發揮財政基金對醫保基金的補貼力度。各地還應開展社會捐助,將其資金充入醫保基金,部分程度上減輕財政的壓力。盡管醫療保險覆蓋率在不斷擴大,但我國的醫療資源有限。為保障醫療的公平性,政府應關注醫療領域,加大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救助,增加對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的投入,以醫療需求者都能得到適合的醫療保障。
(二)建立健全新型醫療保障體系
我國醫療保險制度實現了制度上的全覆蓋,但并未在諸如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等政策中體現強制性的要求。一些投機性參保的情況如“有病參保”“無病不保”等十分不利于醫療保險的穩定運行,而醫保基金的共濟作用也相應因此而削弱。我國應該建立健全新型醫療保障體系,其中老年醫療保障體系應涵蓋基本醫療保險、補充型醫療保險、商業醫療保險、社會醫療救助等。對于老年弱勢群體給予更多的關注,加大醫療救助力度。因此,應建立起一個由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救助和針對特種病的補充醫療保險等所組成的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廣覆蓋的醫療保障體制,可以保證城鄉居民的基本健康。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推進,老年人的醫療護理等問題已成為民生關注的重點,城鎮大部分老人已參加了醫療保險,但由于醫療保險制度不完善,全護理床位尚未列入醫療保險之中,這導致了老年人在治病和康復期間需要幾經周折,影響了老人的康復,也造成了醫療資源的浪費。因此,將全護理床位納入醫療保險,可以有助于醫療資源的有效配置,滿足老年人的就醫及護理需求。與此同時,調整現行醫保政策,將臨終關懷的某些項目納入醫保,并予以傾斜,這樣限制無效治療,提高了生命質量,也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費用支出,節省大量衛生資源。
(三)建立準確的醫保資金籌措機制
為了加強醫療保險基金抵御風險的能力,拓寬醫療費用的籌資覆蓋面,目前的重點在于民辦的相關企業、社會組織。政府應把農民工和流動人員納入覆蓋范圍,以此來緩解繳費和消費比例失衡的趨勢,體現醫療保險互助共濟的特點。在條件成熟的前提下,可引導低齡老人適當延長法定退休年齡和退休老人適當繳費,將退休年齡與養老金、醫保等掛鉤,從而引導老年健康職工延遲退休年限。這樣增加了醫療保險繳費總人數,緩解了老齡化對醫療保險基金的沖擊。為了實現醫療保險基金社會化管理和統籌調劑的目標,醫保部門可拓建多層次投資模式發展醫保基金,將其投資于低風險,高收益,時限恰當的理財產品,加速醫保基金的升值,從而進一步緩解基金受到老齡化的沖擊,使老年人的生活真正得到保障,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
(四)加快醫療衛生體制改革
醫療保險的有效運行,在于醫院、藥品廠商等的多方面配合。為了在醫療保險基金有限的前提下高水平地保障醫療品質,經辦機構必須嚴格化監管監察,從而穩定醫療保險基金的有效運行。醫保基金管理機構需借鑒國外先進經驗,采用相關結算方式,比如以總額預付為基礎,實現部分病種單病種的互聯網結算,通過增加醫療機構的風險成本,增強其主觀控制醫療成本和費用的積極性,加強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端正醫德醫風,因人施治,促進醫院、保險部門、患者三方的共贏。
(五)著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
首先,建立“六位一體”的老年社區衛生服務體系,通過定期開展各項檢查,實現“早預防、早檢查、早治療”而緩解醫保基金壓力的效果,也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避免了病情貽誤。社區衛生機構通過舉辦各種健康知識講座等,增強退休人員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引導退休人員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降低患病率,將大病開支防患于未然。舉辦“家庭病床”和“社區病床”老人在社區內就近接受醫療服務,節約醫療成本和消費。其次,建立社區衛生服務網絡,規范醫務人員及參保人員的醫療活動中的違規操作,避免醫保資金浪費。組織醫院實行定點定人巡診制度,使熟悉社區老人的醫生可以深入了解老人致病的心理因素,真正實現“老有所醫”。最后,在社區設立老人的健康檔案,促進社區資源的使用,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
綜上所述,人口老齡化在21世紀,給我國帶來了新一輪的挑戰,但這未嘗不是一個契機。各級政府和醫保部門應正確認識老齡化對于醫療保險的影響,針對性展開醫療保險新改革,充分開發利用現有的人力、物力、財力,實現醫保“收支平衡,略有結余”,更好地滿足老齡化社會日益增長的醫療保障需求,將老齡化對社會的壓力化為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實現積極老齡化的目標。
作者:白明艷韓俊江王天鑫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 上一篇:人壽保險中道德風險原因與策略
- 下一篇:煤炭企業機械設計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