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齡人口與人口后齡化
時間:2022-02-25 09:50:00
導語:后齡人口與人口后齡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經有1.3億,今后幾十年還要快速增長。對這些人,歷來都是把他們叫做"老年人"或"老年人口"。這種以"老"字為核心的概念或范疇,現在看來已經過時。“老”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畫寫為禿發、彎腰、扶杖的樣子,總之,是一種衰弱、病痛的樣子。過去人們說“人生七十古來稀”,當時人的壽命很短,能夠活到七十歲的的確很少,而且活的時間長的人,絕大多數都有疾病。現在,人口平均壽命已經七十多歲,相當數量的人能夠健康長壽。國內外一些學者已經開始研究八十歲及以上年齡的人口群體。他們認為60‑80歲的人,健康狀況應該是比較好的。80歲及以上人口的健康狀況是他們關注的重點。我國80歲及以上人口有近1300萬。
那么,1.17億60‑80歲的人口就不能把他們看成是過去說的那種衰老的人。今后,60歲以上健康的人還要繼續增加和發展。
人的健康狀況在其生命運動周期中是會有所變化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身體和器官會出現一些變化,如花眼。頭發灰白。行動遲緩。皮膚皺紋等,都是正常的生理變化,這些變化不算是疾病。現在,許多60歲及以上年齡的人們都身體健康或比較健康,他們很少患病和與疾病有關的傷痛,生活可以
獨立自主,心理健康或比較健康,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積極和他人交往。醫療衛生事業的進步,使得一個健康的60歲及以上年齡人口群體日益繁榮。
這個新興的社會群體由身體健康、精力充沛、熱衷于參加社會活動、有參政意識、消費需求不減并有特殊需要、以及要求維護自身權益的所謂“老”年人組成。歐洲學者已經提出“老年”這個概念現在發生了很大變化。幾乎歐洲所有國家中認為最低退休年齡應當推后的人數不斷擴大,他們認為
現在可以證明一般來說70歲的人完全可以通過工作來養活自己,而不需要退休。
香港和內地一些學者已經提出:對老年、老人、衰老等下的定義和范疇,既不直接也不實用。他(她)們說:“老”是一個個體的、文化的、國家的概念;它是和性別有關的一個年齡變動的詞語。如何找到一個中性的詞來描述60‑‑‑100歲及以上人口是急需解決的問題。我們能否創造一個類似“老年”的詞,同時賦予它積極的意義。據報道,有的國家的學者早就把這類人稱為“樂齡人口”。確實,這些人大多數都是自由自在。快快樂樂的。
正如許多這種年齡段的人們說的那樣,過去我們是為父母和子女活著,現在要為自己快快樂樂地活著。20世紀70年代法國前總統德斯坦曾經說:“第三人生有權利在直到人生的最后一刻,始終保持充實的生活感。”法國學者認為,青少年是第一人生,年輕力壯。年富力強的工作時間是第二人生,從工
作第一線退下來的人們開始了“第三人生”。晚年不再是人生的“尾聲”,而是可以創造新的價值的第二個春天。在歐洲先進國家,這種人生哲學的興起,導致了退休后人們生活的多樣化。中國現在也是如此。
根據以上情況的分析研究,“老”的概念的確已經過時。那么,我們是不是就可以否認60歲及以上人口沒有生理上的退行性變化呢?沒有這個意思。在人的一生的社會生活中,嬰幼兒階段和成年過后(老年)階段都是容易患病的。不過,現代社會中的疾病已經發生了變化。人類社會文明演變在20世紀內最明顯的兩大特征就是疾病轉型和壽命延長。全世界所有地區都在經歷疾病轉型,從主要患傳染病、寄生蟲病轉變為主要患慢性病和變性病。這些疾病雖然有很大危險,但是人類的平均壽命卻在延長。
英文age、Aging、aged等詞本來并沒有”老”的意思,都是和年齡有關方面的意思,應當翻譯為年齡、年齡變化的、‑‑歲(年齡)的。不能把aging翻譯為“老齡化”,把aged翻譯為“已將老化的”。那么,怎樣來表達才好?我認為,對于60歲及以上年齡的健康人群,應該是后齡人口和人口
后齡化。成年人以后年齡的人口是后齡人口,有后現代化也可以有人口后齡化。
- 上一篇:明天,我們去哪里養老?
- 下一篇:終身教育成為國際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