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齡化的現狀范文
時間:2023-12-14 17:50: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人口老齡化的現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C9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7(b)-0228-01
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全球化的社會問題,是21世紀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人口老齡化是指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不斷增加,并且達到一定比例的一種動態變化過程。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對老齡化的劃分,將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的7%以上或者是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0%以上定義為老齡化社會。在我國經濟增長、社會穩定、醫療進步的背景下,老年人作為其中的特殊組成部分,有其必不可少的作用,但同時也帶來一些問題。因此人口老齡化的不斷發展趨勢在當今社會受到了廣泛關注。為此,本文就湖州市吳興區部分社區人口老齡化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積極的干預對策,旨在更好地為我們個人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老年人服務,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質量,為促進老年護理事業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湖州市吳興區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9個社區衛生服務站老年人口所占社區人數的比例。
1.2 調查方法
走訪各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收集數據、查閱相關文獻。
2 結果及分析
2.1 湖州市吳興區人口老齡化現狀
2.1.1 人口數量大
據調查,吳興區6個街道60歲以上老年人總共有33657人,占總人口的17%,高于世界衛生組織對人口老齡化的標準,意味著湖州已處于老齡化社會。
2.1.2 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快于經濟
在吳興區6個街道中0~14歲的人口占總人口的8.6%,35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48%,都充分體現出其人口老齡化在加速前進。但其目前正處在發展階段,現代化尚未實現、生活水平還未達到一定水平,屬于未富先老的狀態。
2.1.3 區域分布不平衡
吳興區6個街道的老齡化現狀也不盡相同,其中以月河街道老齡化最為嚴重,其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總人數的18.5%。而鳳凰新村街道的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只占總人數的13.7%,其余4個街道的數據分別為:愛山街道15.9%,龍泉街道15.1%,朝陽街道17.8%,飛英街道17.1%,這些數據進一步體現了吳興區人口老齡化的嚴重性和區域分布不平衡性。
2.1.4 特殊老齡人群的不斷擴大
在這些老年人中,以高齡老人、空巢老人、獨居老人等特殊老齡群體居多,給社會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2.2 社區衛生服務在老齡化社會中所做的努力
目前,吳興區老齡化社會所體現的人口基數大、發展速度快、發展不平衡及特殊人口的不斷增加,要求其各項老年事業和準備工作要跟上人口迅速老齡化的步伐。但同時,吳興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經做了很多有目共睹的工作。
調查顯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于老年人的服務占整個社區衛生服務的比例很大。正如我們看到的,對一些慢性疾病和常見病的治療,以老年人占很大比例;同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的一系列的活動,比如講座和發放宣傳單,老年人依舊占很大比例。通過這些活動讓更多的老年人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學習與自己疾病相關的內容及保健知識,這樣不僅豐富了老年人的生活,更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質量。一些藥品因其價格便宜、購買方便,大大造福了社區的居民,特別是老年人群。可以看出,吳興區對于老年人還是十分關注的,所做的很多工作都將老年人帶向更有利于他們自身發展的方向,也促進了湖州市的社會進步。
2.3 人口老齡化對社區衛生服務帶來的挑戰
社區中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服務內容也要發生一些增加、提升及轉變。醫護人員資源相對匱乏,無法滿足目前日益增加的社區居民健康服務的需求,特別是老年人群;醫護人員的醫療水平也在接受社區衛生服務專業化的挑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設施不夠齊全,無法實現“小病靠社區,大病靠醫院”的未來醫療發展狀況;對于老年人群,他們本身沒有能力再去為自己的生活打拼,而社區服務中心的醫保服務內容也未能充分滿足這個特殊人群的健康護理需要。同時,因青壯年不斷走向世界,空巢老人、獨居老人等特殊老齡群體也在不斷擴大,對于這些特殊人群的照顧加劇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負擔。
3 干預對策
3.1 加強老年群體的健康宣教
針對不少老年人文化水平相對不高,容易盲目跟從、盲目就醫的現象,我們可以通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醫療知識及保健知識的不斷普及,借助黑板報、宣傳單、電視等多種方式,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意識,促進老年人的身心發展。
3.2 重視對特殊老年群體的照顧
隨著空巢老人、獨居老人等特殊群體的不斷擴大,針對這個老年群體的心理特征及生理特征,如孤獨、抑郁、自卑等,醫療服務人員需及時了解這些狀況,解決他們最根本的問題;對于老年人行動不便等具體問題,醫療服務人員應趨向于家庭化、區域化服務來充分滿足老年人的需求,使人口老齡化社會趨向健康化。
3.3 拓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事業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務人員是衛生服務中心工作的核心,是完善衛生服務中心工作的必備。據調查,現在湖州市吳興區6個街道社區的醫務人員是處于匱乏狀態,必須鼓勵更多的醫療服務人員向基層轉移,以滿足這個社會、這個社區所需要的服務。一方面,可以增設一個特別服務老年人群的點,普及社區中最常見的慢性疾病,高血壓的相關知識,讓更多老年人獲得自己疾病的治療及一些保健知識。另一方面,必須增加必備的醫療設施滿足社區群眾(特別是老年人群)的需求,可以使社區群眾(特別是老年人群)可以做到“小病靠社區,大病靠醫院”的醫療服務目標。
3.4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資源向社區轉移
政府應該培養更多社區醫療服務人員,提高他們的素質和技能水平,并可以培養專業為老年人群服務的人員。同時,政府應加大對轉移到社區的醫務人員的鼓勵政策,引進人才,提高醫療技術水平,促進老年人的健康發展,進而促進社區、社會的發展。相應的,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引進必要的醫療設施,利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真正實現“小病靠社區,大病靠醫院”的醫療目標。
參考文獻
[1] 化前珍.老年護理學(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篇2
地區差異性別比空巢老人經濟發展
1人口老齡化的概念
人口老齡化是指總人口中因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應增長的動態過程。國際上對人口老齡化通常有兩個統計標準: 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時,或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時,這個國家或地區已正式步入老齡化社會。
2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現狀
自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現以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數據為基礎,對2000年及2010年全國老年人三個年齡段人數及占當年人口總數百分比、部分地區的老年人口所占人口總數的百分比、部分地區空巢老人家庭占該地區所有家庭的百分比等進行簡單的對比統計,并簡單分析。
2.1老齡人口數量大、增速快、高齡化問題日趨嚴重。
2.2不同地區老齡化程度差異大,且差異程度日趨嚴重。
眾所周知,我國人口較多,各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異較大,人口老齡化程度也有著明顯的地區差異。由上表的數據可以進一步計算出:2000年時,老齡化程度最高的上海與老齡化程度最低的寧夏的65歲及以上人口數占該地區人口總數的百分比相差了6.99個百分點,老年撫養比也相差了8.36個百分點;而到了2010年,老齡化程度最高的重慶與老齡化程度最低的的60歲及以上人口數占該地區人口總數的百分比相差了9.75個百分點,老年撫養比也相差了15.27個百分點。這表明了在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地區差異特別大,不同地區的一定的勞動年齡人口所要負擔的老年人口差異也特別大。而且通過對2000年和2010年的數據進行對比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老齡化問題的進一步嚴重化,這種差異程度也在逐漸上升。
2.3空巢老人問題愈發嚴重
由以上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從2000年到2010年我國全國范圍內空巢老人家庭占全部家庭的百分比上升了很多。其中老齡化程度較高的重慶的空巢家庭占全部家庭百分比的上升值更是幾乎達到了全國平均值的兩倍。由此可見,我國不僅是老齡化程度存在著較大的地區差異,由老齡化問題導致的空巢老人問題也在持續加深且存在著較大的地區差異。
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老齡人口正以每年大于3%的速度增長,約為總人口增長率的5倍,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迅速擴大。據相關專家預計,到203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近3億,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可能將達到90%,屆時可能將有超過兩億的空巢老人。
3淺析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的兩點影響
3.1加重社會養老負擔
從以上的數據中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以老齡化程度較低的青海省為例,2000年青海省的老年撫養比為6.65%,而到了2010年青海省的老年撫養比便以翻倍的速度增長到了13.58%。這意味著,在2000年青海省每100名勞動年齡的人口要負擔6名左右的老年人,而到了2010年則要負擔13名左右的老年人。另據相關預測,我國的老年撫養比到了本世紀中葉可能會達到60%左右,這必然會給我們國家帶來更為嚴峻的社會養老負擔。雖然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但是我國所面臨的挑戰確是格外嚴重的。
從世界上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和人口結構變化來看,大部分發達國家都是在經濟實力上升到一定程度后,才開始進入到人口老齡化階段。因此這些國家便有足夠的財力來解決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比如說,美國目前的老年人所占比重與中國大致相當,但美國的人均年收入卻是中國的6倍左右,相較于我國而言,美國人在應對老齡化問題時就有更多的財富資本。眾所周知,我國在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時,正處于改革開放的初期,經濟雖處于高速增長的階段,但整體經濟實力較弱,社會各項保障制度的發展也十分不完備。可以說,我國的人口老齡化有點為時過早。一方面意味著我國要以低于發達國家的經濟實力去提供和發達國家支出比重相等的財富來撫養老年人,另一方面意味著,在社會保障制度尚未完善前,我國便要倉促應對來之過早的老齡化社會,社會養老壓力較一般發達國家而言較大。
3.2增大經濟社會發展壓力,帶來新的經濟發展機遇
用最簡單的語言說,人口老齡化意味著一定人群中老年人的數量在不斷上升,而這些老年人大多是不能勞動或者說工作的,他們的贍養費用自然就需要自己的子女及政府來負擔,這會加重經濟發展的壓力。從政府的角度來考慮,隨著老齡化的不斷加深,政府必須將更多的財政收入應用于養老、醫療衛生服務以及社會服務,這必然會導致政府減少對經濟建設的投入;從子女的角度來考慮,家中的老人越多,歲數越高,子女所需要承擔的贍養費自然越高,在收入既定的條件下,隨著家中老人的增多,子女必然會減少投資及部分消費,以增加儲蓄,為老年人的養老做準備;從老年人自身的角度來考慮,如果老年人沒有收入或是財富用于養老,那么他們必然求助于政府,這對任何地方任何級別的政府的財政都會形成一定的負擔,而即便是老年人有固定的退休收入或是養老準備金,礙于應對可能發生的意外事件或者說老年病,他們也會減少消費,將收入或養老準備金存入銀行甚至說將錢藏在家里,這對于目前承受著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的我國而言,又是一個不得不跨越的經濟發展障礙。
此外,人口的老齡化必然會導致社會總的青壯年勞動力比例的下降,而勞動力卻是經濟發展的關鍵。以往我國往往被稱為“世界制造工廠”,主要就是因為我國擁有大量且廉價的勞動力。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一步加深,我國勞動力占全人口的比例會減少,由于企業職工養老問題越來越被全社會突出重視,企業雇傭一個職工也需要花費更多的資金。因此中外資企業在中國投資辦工廠的成本必然會上升,這可能會使部分企業將其工廠轉移至其他國家。
如此一來,我國由“世界制造工廠”這一稱號所帶來的經濟收入必然會下降。
雖然人口老齡化是任何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不可避免的產物,但是它在給經濟的持續發展帶來諸多不利因素的同時也會給經濟的發展帶來一定的機遇。老年人的精力和體力雖然遠不如年輕人,但老年人有年輕人所不具備的工作經驗以及熟練的工作技能,在一些對體力要求不是太高的工作崗位上,老年人仍可以憑借著自己的工作經驗等優勢繼續散發著自己的余熱。而且老年人的生活相對輕松,很多退休以后被返聘到工作崗位的老年人,要比年輕人更加專注于對崗位和社會的貢獻。比如說,很多高校在教師資源不夠用的時候,便會聘請一些退休的老教師來教書,而這些老教師無論是教學水平還是教學熱情都不比同行的年輕教師要差。 因此,合理的組成一支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的老年人隊伍,并將其投入到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地方,可以給經濟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以及動力。
4淺談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點建議
目前,由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一系列不利影響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對于我國來說,想要解決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就必須要控制人口老齡化的速度。人的老去是無法避免的,因此想要降低老齡化的程度與速度就不得不適當的增加新生人口的出生速度。這時過去那種過于簡單的計劃生育政策顯然是行不通的了。改便不合理的計劃生育政策,從長遠的角度制定更為合理的生育政策可以說是現階段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關鍵之一。就目前我們國家所出臺的全面開放二胎的政策來說,出臺這一政策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為了適當增加人口出生率以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及其所帶來的一系列不利影響。在今年的兩會上,甚至有部分政協委員及常委提出了全面放開生育的建議,雖然現在聽到覺得有點為時過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當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時候,這樣的政策是很有可能出臺的。
參考文獻:
[1]蔡瑋娟.當前我國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研究.中央民族大學碩士論文,2013.
[2]王鑫鑫.中國人口結構變遷對收入分配的作用效應研究.浙江大學博士論文,2013.
篇3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
一、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的現狀、趨勢
1、我國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現狀、趨勢
我國民族地區老齡化水平并不一致,而且其老齡化過程也不完全同步,就是同一個民族在不同地區其老齡化程度和趨勢表現也不相同,同一地區各個民族老齡化程度和趨勢也不盡相同。所以,我國民族地區老齡化情況十分復雜。
具體來講,我國少數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趨勢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人口年齡結構屬年輕型。我國一些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程度比較低,人口年齡結構還處于年輕型。青海玉樹自治州1982年老年人口比重為6.10%,1990年為5.81%。而根據1990年——2050年青海人口老齡化預測,2000年全省老年人口65歲以上人口比重為4.62%,2005年為5.64%,2010年為6.38%,2050年為14.46%。(1)。從2000年四川民族地區年齡構成看,人口年齡結構大多處于年輕型。例如涼山州、阿壩州、甘孜州65歲及以上占總人口比例分別是5.12%、5.36%、5.48%。(2)有的民族地區鄉村人口老齡化程度高于城市、鎮的水平,這可能與鄉村少數民族年輕人口流動、戶籍制度的改革,以及城市對農村剩余勞動力吸納能力的提高,城市打工和做生意比較收益的刺激,使農村有較高文程度的青年移居到城市等有關。
第二種類型:人口年齡結構年輕型向成年型轉變。我國少部分民族地區由于自然的、歷史的原因、計劃生育政策、人口慣性等影響,還處于年輕型向成年型轉變。四川德格縣更慶鎮城區人口老年人口系數和老少比,屬于年輕型人口,而農村的老年人口系數和老少比則達到了成年型人口,所以,從全鎮總體看,應該屬于年輕型向成年型轉變。(3)
第三種類型,有的民族地區人口年齡結構已經進入老年型。廣西壯族自治區就很早進入了老齡化階段,1995年廣西65歲以上占總人口比例6.61%,1996年為7.06%,1997年為7.62%,1998年為7.52%,1999年為7.95%,2000年為7.12%。由此可見,廣西是在1996年開始進入人口老齡化行列。(4)新疆石河子地區人口年齡結構也基本進入老年型。20世紀80年代至今,石河子地區2000年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即達11.70%,2003年已升至15.43%。因此,石河子地區已步入老年人口社會,而且呈現逐年遞進上升的趨勢。(5)
貴州黔東南州人口老齡化問題也具有代表性。第五次人口普查時,貴州黔東南州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總數達23萬人,人口老齡化問題將突出的表現為鄉村人口老齡化問題。而且貴州黔東南州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總數將逐年增加,到2010年將達到53.09萬,其老年人口系數也將達到12.7%。(6)
通過上面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具有較大差異性。從發展趨勢看,人口年齡結構進入或即將進入老年型的民族地區,其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很快;而人口年齡結構未進入老年型的民族地區,也必然發展到老齡化階段,而且這個過程發展很快。所以,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問題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二、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影響分析
1、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對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消極影響
第一,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對民族地區經濟發展速度以及民族地區國民收入分配及再分配、投資、消費、儲蓄、稅收、財政支出帶來相關影響。
第二,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對民族地區勞動力供給、勞動生產率提高以及贍養功能的發揮等方面產生不利影響。
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的加快,必然使勞動年齡人口的比重下降,從而導致勞動力不足。同時,民族地區老齡化加快,使本來不太富裕的家庭增加更沉重的負擔,也必然對家庭養老功能的發揮產生不利影響。
第三,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對民族地區社會穩定與和諧、消除貧困、實現社會公平產生消極影響。
代際關系和諧是整個社會和諧與穩定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年人口比重增大,又必然使民族地區城鎮職工退休人員增加,從而對在職人員收入產生影響,也必然加重以家庭養老為主的民族地區農村老人子女負擔,從而導致兩代人利益分配的矛盾。
此外,人口老齡化的加快,就可能增大民族地區反貧困難度。無論是絕對貧困還是相對貧困,都會對社會公平產生消極影響。
第四,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對民族地區傳統倫理和社會心理產生沖擊。
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中,逐漸形成了尊老的傳統美德,也就形成了家庭“養兒防老”、“養兒送終”的道德理念,也深深扎根于民族地區各民族人們心里。然而,人口老齡化的加快,使老人和子女心理受到沖擊,也會使傳統倫理道德觀念和整個社會心理受到沖擊。
2、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對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影響。
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也會對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某些積極影響,比如它可以促使民族地區增加人力資本投入,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生產力發展。同時,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加快,對出生率也會產生影響,對可能對推動教育水平提高和計劃生育工作產生積極作用。此外,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可以促使民族地區老年市場形成和老年產業發展。
由上可知,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從多方面會對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影響,但從長期趨勢看,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對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消極影響大于積極影響。
三、解決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問題路徑依賴和對策措施
1、解決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問題路徑依賴: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民族地區突出的“未富先老”問題對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極為不利,成為制約民族地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解決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問題的路徑只能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才能真正解決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問題。
2、解決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對策措施
第一,轉變觀念,從戰略上高度重視民族地區老齡化問題,制定科學的老齡事業發展規劃,保持民族地區人口穩定適度增長。
民族地區正如前面分析的那樣,人口老齡化發展很不平衡。加之,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很快,一旦進入老齡化,“未富先老”必然嚴重影響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甚至對民族地區穩定與和諧產生極大危害。因此,必須轉變觀念,未雨綢繆,從戰略上高度重視民族地區老齡化問題。
第二,發展民族地區經濟,增強經濟承載能力,緩解“未富先老”帶來的巨大壓力。
發展才是硬道理,如果民族地區經濟不發展,就無法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發展經濟,增強經濟承載能力,對經濟本來就落后的民族地區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尤其重要和急迫。
第三,確立適合民族地區的養老模式和社會保障體系,在民族地區開展各種形式的針對老年人口的扶貧開發活動。
一方面,要發揮家庭養老為主的功能,貫徹“以家庭養老為主,與社會扶持相結合”的原則。另一方面,在民族地區城鎮,國家和企業要承擔養老責任,積極推進養老保險。在民族地區農村,推動社會保障法制建設,要積極探索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計劃生育保險等,積極開展“關愛女孩行動”、“少生快富”扶貧工程等項目以及在民族地區開展各種形式的針對老年人口的扶貧開發活動。
第四,建立適合民族地區的農村和城市的老年服務體系,加強機構建設,搞好民族地區社區福利和社區服務,大力發展民族地區老年產業,開發利用“銀色人力資源”。
必須加大民族地區城市和老有所養,農村社區環境、醫療衛生、服務的投入和建設,搞好民族地區社區福利和社區服務,加強其硬件、軟件建設,使民族地區真正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同時應該大力發展民族地區老年產業,開發利用“銀色人力資源”,可以變人口壓力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也可以帶來經濟社會效益,滿足老年人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此外,弘揚少數民族傳統的孝文化,構筑符合民族地區老年人生存的社會倫理環境也是民族地區尤其是農村養老的現實選擇。
綜上所述,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有其自身特點,而且發展迅速,已給或將給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影響,面臨諸多問題,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同時,把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納入可持續發展戰略,并針對民族地區實際情況采取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從而為民族地區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造福子孫后代,建設和諧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時正中.青海高原的人口老齡化問題[J],西北人口,1994(4);
[2]、四川省人口普查辦公室編《四川省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
[3]、蔣彬.四川藏區城鎮化與文化變遷——以德格縣更慶鎮為個案[M],巴蜀書社,2005;
[4]、陳喜強.人口老齡化如何通過社會保障制度去影響廣西的經濟?[J],百家言,2002(11);
[5]、楊曉熙、劉平等.石河子地區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問題及其對策[J],石河子大學學報,2004(12)。
[6]、貴州省黔東南州第五次人口普查辦公室《黔東南人口的現狀與未來》第82頁,巴蜀書社2004.
篇4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 積極老齡化 健康老齡化
[中圖分類號]C913.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4-7069(2011)-02-0136-01
我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社會保障面臨空前壓力。故要制定和落實老齡事業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把逐步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養老保障制度作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重點,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照料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由此,人口老齡化問題研究有其客觀需要和應用價值。
一、人口老齡化概念的再認識
人口老齡化是指老年人口在人口總數中的比例或者人口平均年齡不斷提高的過程。目前,社會各界對人口老齡化后果的認識尚不統一。主流的看法是將人口老齡化視作社會發展中的一種消極不利因素。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被描繪成是使社會喪失彈性及朝氣,使社會有停滯危險的負面圖景。與主流看法相對應,部分學者提出,應充分正視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積極主動予以應對,盡可能減少老齡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老年人在需要社會供養的同時,也具有很高的社會價值。他們憑借自身的知識、經驗、威望和能力,仍能為社會創造財富,仍舊是社會發展的一股建設性力量。
二、昆山人口老齡化現狀及其應對選擇
昆山是江蘇省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先進示范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穩定在較低水平。2008年,全市出生人口6098人,出生率為8.9‰:死亡人口3967人,死亡率為5.7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11%。為避免人口老齡化,那么勢必要提高出生率。那么,穩定低生育水平下的昆山人口老齡化的具體狀況怎樣?
1.老年人口數字增長迅猛,比重持續上升。統計數字顯示。2007年。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上升到117993人,占全市戶籍人口總數的17.36%;2008年,60歲以上的人口已增加到123048人,占到全市戶籍人口的17.82%。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引起昆山政府部門的高度關注。
2.高齡老年人口規模數量逐步擴大。通常,我們將60-69歲稱為低齡老年人口,70-79歲稱為中齡老年人口,80歲及以上稱為高齡老年人口。就昆山而言,2008年8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2007年增加近2000人,為18126人,占老年人口總體的14.73%。高齡老年人口的規模數量呈現出增長擴大的趨勢,他們不僅需要經濟物質上的供養,而且還需要生活上的悉心照料,由此引發對醫療、社會福利設施尤其是福利院等機構的需求增加。
3.在性別方面,總體呈現老年女性多于老年男性的特點。2008年不同年齡段老年女性數量要超過老年男性數量,在逐步提高的年齡段層次中,老年女性占比由51.22%上升為74.92%。2007年昆山市人均預期壽命達80.24歲,其中男性78.41歲,女性82.29歲,女性預期壽命比男性預期壽命高出3.88歲。這就意味著年齡段的層次越高,老年女性呈現寡居狀態的問題越突出,她們的生活質量和日常照料情況令人擔憂。
三、昆山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出路
基于昆山人口老齡化的發展現狀,再對照積極老齡化的內涵實質,我們認為,昆山需從政府主導、社會動員和自我提升三個方面綜合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
1.政府主導層面。政府主導需要在物質基礎、制度安排、人才培養等方面做好準備,未雨綢繆。國民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為昆山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今后面臨的問題是逐步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的調節機制,提升養老、醫療、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內涵成效。
2.社會動員層面。在昆山率先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過程中,社會動員層面是一個薄弱環節
(1)老齡產業的開發和投入。由于老齡群體的不斷壯大和消費能量的日益增長,昆山需要積極引導企業和民營資本進人老齡產業領域,如培育老年群體的旅游消費市場和金融理財產品,開拓滿足特殊需要的老年用品市場等。
(2)社區照顧的起步和拓展。社區照顧是以社區為依托,為滿足生活自理存在困難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顧服務。目前。昆山需要動員整合社區照顧的主要資源力量,逐步建立起一套符合老年個體需要的照顧體系。
3.自我提升層面。
(1)老有所為。“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年齡的增長向每個人提供多次更新其生命價值觀的能力。老年人可以繼續參與經濟社會發展,例如關心教育下一代,從事咨詢服務、民事調解、社區服務等工作。
(2)老有所學。老年人閑暇時間較多,可以利用社區老年大學并利用各類媒介充實自己的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激發自身內在活力和潛能。
我們認為,政府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廣泛動員參與,老年個體的自我提升,必將成為昆山等經濟發達地區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現實選擇和戰略舉措。這有助于其在更高層次上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法]保羅一帕伊亞,老齡化與老年人[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3-14
篇5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經濟增長;儲蓄
中圖分類號:C9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2-000-01
從20世紀末期開始,中國進入了人口老齡化階段。追溯到改革開放時期,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并不突出。但是近年來,中國老齡化的態勢加速發展,并將于2030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以及過于龐大的老齡人口,這些使得過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將不得不面對隨之帶來的經濟發展上的諸多問題和挑戰。
一、我國人口老齡化現狀及特征
目前,我國仍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決定了我國是老年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從2010年開始,我國老年人占世界老年人口的比重將超過20%。根據聯合國《2008年世界人口展望》的數據表明:“2000年我國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口總數為11.63萬,到2050年將增至1.01億人”,也即是未來50年我國將增加89.72萬高齡老年人。我國2000年高齡老年人只占老齡人口比重的13.51%,而到2050年這一比重將達到30.66%。高齡老年人的數量增長令人擔憂。
伴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的同時也具有“未富先老”的特征。由于發達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時,其社會環境通常表現是先富后老或者富老同步。但是中國卻是還未達到現代化的時候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壓力和負擔巨大,究其原因則是因為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快并且我國老年人口規模龐大。伴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在經濟發展上,我國可能將面對比其他國家更加艱巨的挑戰。有關研究預計,在我國繼續保持目前的經濟增長速度的情況下,人口老齡化的程度將在30年左右超過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度。
二、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
對于我國目前經濟情況來說,投資一直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伴隨著我國不斷提高的儲蓄水平,我國投資的增長也將更為強勁。人口老齡化過程中,人口結構的變化意味著國民收入中儲蓄與消費的分配比例也在作出相應的變化,同時不同的人口結構對經濟增長產生的效應也不同。Leff曾經對1964年74個國家人口結構對儲蓄的影響進行分析,得出的結論是:人均收入水平、經濟增長速度、少兒撫養比、老年撫養比、總撫養比對國民儲蓄率的影響顯著。Ram在1977年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而中國人民銀行課題組對中國1978-1997年中國居民儲蓄率的研究得出結論:總撫養比的下降是國民儲蓄率逐漸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中國人均國民收入的增長率較高,少兒撫養比下降較快,老年撫養比緩慢上升,儲蓄率緩慢上升。其中少兒撫養比和儲蓄率成反向關系,與生命周期理論所預期的結果相符。然而,人口老齡化程度越深,儲蓄率則下降得越快。中國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會極大地降低中國的儲蓄率,從而對中國經濟增長產生無法預計的嚴重后果。
儲蓄率水平的下降的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家庭儲蓄水平不斷下降。我國在目前情況下,老年人口的大幅增加毋庸置疑。低生育使得低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的下降可能會緩解老齡化程度,但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我國老年人口的上升速度則更快,故而我國將面臨總撫養比不斷提高的問題。在總撫養比的不斷提高的情況下,社會用于贍養老年人口的支出大大增加,同時也將增加各項個人社會保障的開支,這都會降低家庭儲蓄水平。
其次,社會整體儲蓄水平不斷下降。在社會儲蓄方面,社會儲蓄水平的下降,究其原因則是因為社會中老年人口比例的大幅提高。隨著老年人口大量增加,國家的公共支出也將不斷提高。同時,企業用于支付社會保障的各項支出也將增加,使企業用于生產性的投資比例縮小。進而導致社會總產出水平和人均國民收入增長速度的下降,這將對我國經濟發展與增長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三、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對策
1.正確認識人口老齡化問題
人口老齡化是一種必然趨勢同時也是一種客觀規律。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人口發展過程中,其社會整體的經濟發展都將與人口老齡化問題掛鉤。故而從保持社會的長期穩定發展的角度出發,政府必須盡早把人口老齡化問題提上日程,這樣才能控制人口老齡化所產生的不良影響,從而不影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這就要求政府面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如勞動力供給減少、勞動生產率下降、社會負擔加重等負面作用時,必須要有超前戰略性眼光,做到未雨綢繆。
2.改革養老體系
在正確認識人口老齡化的基礎上,政府面對老年型社會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就是“老有所養”。社會養老保障包括老年社會保險,老年社會福利,老年經濟救濟等,是保障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不受影響的社會安全制度。發揮國家,企業和集體以及家庭和個人的積極性,這樣建立社會老年保障制度才能使得退休老年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建立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養老基金制度,也是企業和集體的一種選擇,這樣能使勞動者退休后有較高的保障水平。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積累充足的社會養老儲備基金,建立以社會養老為主,以家庭和自養為輔的老年社會保障體系,是我國老年社會保障的發展方向,進而逐步建立健全國家、社會的家庭養老相結合的養老體系。
參考文獻:
[1]羅默.高級宏觀經濟學[M].北京:商務印刷館,1999.
[2]于學軍.中國人口老化的經濟學研究[M].中國人口出版社,1995.
[3]萬春,許莉.養老保險繳費率變動的經濟增長效應分析——基于資本視角[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6(6).
[4]王林.中國人口老齡化過程中的人力資本變遷[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6(5).
篇6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勞動力市場,大學生就業
中圖分類號:F24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3)12028703
1人口老齡化的含義及現狀
1.1人口老齡化的含義
人口老齡化詞,來源于英語中的The Population Aging,在人口學上是指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逐漸增大的過程。 般而言,人口老齡化是指總人口中因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應增長的動態過程。在國際上,通常把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作為國家或地區是否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準。我們可以從人口老齡化本身的概念總結出三層含義:人口老齡化過程是不斷變化著的,人口老齡化是指老齡化率不斷提高的動態過程,人口老齡化并不是某個人的老齡化,而是指整個人口總體的年齡結構動態老齡化。
1.2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
為了更好地協調人口與經濟的關系,我國會定期進行全面的人口普查,通常情況下是每10年進行1次,也就是尾數逢0的年度是普查年度,最近的次是2010年進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與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較而言,勞動力人口比例提高了4.38%,少兒人口比重降低了6.29%,老年人口比例提高了191%。表1是六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齡結構變動情況。
通過兩次普查結果對比,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國老齡人口正在快速增長,而新生兒數量的增長比率卻在不斷地下降,這更加加劇了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進程。原中國社科院人口所所長田雪原先生將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特點歸納為:“老齡化的發展速度和進展程度都比較快,空間上老齡化在地區和城鄉分布都不平衡,在時間上老齡化具有階段并累進的特點。”
我國人口老齡化所具有的特點與其他國家有很大的不同,這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概括來說,我國人口老齡化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我國是個人口超級大國,人口基數大,這也就導致了我國老年人和即將步入老年行列的人口數量是巨大的,同時受計劃生育政策和現代人晚生優生觀念的影響,少兒出生率下降很多,而人均壽命的加長,加快了我國老齡化的發展速度;
(2)我國老齡人口的年齡在不斷提高,據預測,到2050年我國80歲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將超過30.66%;
(3)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過高、增幅過快,這與我國經濟發展的總體水平是不匹配的;
(4)東西部的差距、城市與農村的差距是我國人口老齡化在不同地域的差別之所在。
2人口老齡化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
根據馬克思的理論,任何事物都是發展的結果。人口老齡化就是經濟和社會發展到一定時間和空間的產物之一。經濟社會的發展會加速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而人口老齡化又會反作用于經濟走勢,阻礙經濟朝著利好的方向發展。
人口老齡化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產生影響,如對養老金計劃的影響,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對老年人經濟福利的影響等等[3]。本文主要探討的是人口老齡化對勞動力市場也就是勞動力供求的影響。
波爾斯基和魯文基在他們的相關研究中指出,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國家內部勞動力的規模和質量,當一個人的年齡超過50歲的時候,他參與勞動的積極性就會降低,也就是說,年齡在50歲以上的人將更傾向于依靠前半生的儲蓄來支付開支,因此,在他們為社會所創造的價值下降的同時,也在大量消耗著社會資本存量。由此,老齡化將導致經濟增長率下降,一些國家甚至會出現經濟產量銳減[4]。
人口老齡化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需要從兩個方面分析,即人口老齡化對勞動力市場需求結構和供給機構的影響。
2.1人口老齡化對勞動力市場需求結構的影響
我國現在的基本國情是,1953年的第一次“嬰兒潮”出生的那一批人,現在已經步入了老年階段,1963~1965年的第二次“嬰兒潮”出生的那一部分人正是潛在的老年人口。這兩次“嬰兒潮”出生的人口是我國人口基數大的根源。隨著他們步入老年階段,我國老齡化將達到最大化。同時,這些人正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帶頭人和核心支柱,隨著他們的退休,我國的勞動力市場將會有很大空缺,勞動力需求將會增加。
與此同時,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多,養老問題日益突出。這時,一個新型產業——養老產業應運而生。養老產業是指適應養老事業迅速發展的需要,由老齡人口消費需求增長帶動而形成的新興產業,它是為老年人提供物質、精神或其他特殊需求產品和服務的產業。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消費在整體消費市場中所占的份額將會越來越大。由于勞動需求是派生需求,為老年人口服務的產業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也是派生需求,并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增加而增長[5]。
然而,由于我國的特殊國情,在現階段我國的養老產業與其他產業發展相比而言,比較落后,老齡經濟的發展遠遠不能滿足老年人口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需求。所以,養老產業是我國的朝陽產業,值得我們大學生作為未來發展的選擇。
2.2人口老齡化對勞動力市場供給結構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給我們最直觀的感受是人口老齡化會減少勞動力供給的數量,引起勞動力的短缺,近幾年出現的“用工荒”從側面驗證了這一觀點。 然而,經過研究,我們發現事實并非如此,人口老齡化對我國勞動力數量的影響作用很有限,但對我國勞動力年齡結構的沖擊作用非常明顯。
許多學者在分析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中勞動力質量的變化時,往往會忽略兩個現象:一是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人口年齡結構變化與國民受教育水平提高導致的“青高”與“老低”交替現象對人力資本質量的提升效應;二是老齡化與人口年齡結構變化所引起的勞動者平均勞動熟練程度、勞動強度與就業參與率變化,對勞動力供給質量和規模的影響。因此,以傳統方法分析老齡化對中國勞動力供給的影響時,往往過于關注老齡化對勞動投入量的影響,而忽視人力資本質量提升、勞動熟練程度加強和勞動強度變化所引起的勞動力供給質量的提升對勞動力供給下降的延緩作用。
3人口老齡化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關系到國家經濟建設、教育政策以及社會穩定等各個方面。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為全社會所關注。中國大學畢業生逐年增加,就業問題日趨嚴重,出現了“畢業就是失業”的說法。為了提高就業,就要從現實背景分析出發,不僅要研究就業現狀而且要研究就業形勢,不斷地提高就業能力,就業技巧,就業競爭力。
大學生就業難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綜合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大學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累計數量非常龐大;②大學生的擇業觀念有所偏頗,大部分學生眼高手低,希望少勞多得,不切實際;③就業功利化,對企業不負責任,對企業的忠誠度不高;④心理素質低下,心理承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足;⑤職業能力不足,很多大學生在就業時表現出的職業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知識結構不健全、專業知識不系統不扎實、綜合技能水平不高[6];⑥金融危機,世界經濟陷入危機無疑影響中國的經濟形勢和就業形勢,國內中小企業大批倒閉、遷移和收縮,從而減少勞動者就業空間。世界經濟危機促使大量的出國留學后的人才回國發展,從而使大學生競爭增大。以上的幾個方面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共性問題,有一部分是屬于大學生自身修為方面,需要大學生自己去加強和改善,而一部分是受整個社會的環境所影響的,對于這些方面大學生們應該擺正自己的心態,積極面對并發現機遇。
目前,我國剛剛進入老齡化國家,這個時期,正好是“青高”與“老低”交替的開始,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將會有更多的更高層次的職位需要我們大學生去填補。所以,這個時期的大學生應該從各個方面著手為未來的就業做好準備。就目前的就業形勢和國家政策來看,大學生創業是一個很好的出路,國家也是從政策和財政上予以支持的。人口老齡化導致了養老產業的興起,老齡產業涉及到國民經濟中為老年人提品、服務,滿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各個領域,是橫跨一、二、三產業的綜合性產業體系。從國外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經驗和趨勢看,在我國現階段老齡產業屬于朝陽產業,有著巨大的發展前景。并且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和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老齡產業愈加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現在老齡產業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其發展勢頭已經涉及到醫療、保健、日用品、房地產、旅游、金融等眾多行業。從我國老年人口的實際出發,我國老齡產業的發展項目應包括家庭服務業、社區服務業、醫療保健業、日常生活用品業、房地產業、旅游和娛樂業、金融保險業、教育產業、咨詢服務業、老年“余熱”產業等十個方面[7]。所以,對于立志開創一番屬于自己的事業的大學生而言,可以從以上方面著手,另辟蹊徑,跟隨時代潮流和國家政策,為我國的養老產業做出貢獻的同時,以自己的勇氣和魄力走出不一樣的就業之路。
4結語
大學生就業一直以來就是社會上熱議的話題,從20世紀計劃經濟時期的包分配制度,到現在的市場經濟的雙向選擇制度,大學生就業問題見證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如今,我國又面臨了新的社會問題——人口老齡化,人口老齡化給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了新的挑戰,而大學生在這個新的社會問題面前,應該有更多的思考。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應該在注重自己的能力的同時,關注社會發展的新動態,為自己的就業及未來的職業發展做好充分的準備。
參考文獻:
[1] 董磊.我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D]沈陽:遼寧大學,2012.
[2] 國家統計局.中國人口統計年鑒(2011)[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3] 張蘇,烏仁格日樂.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影響研究進展[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3(3):51~63.
[4] A Boersch-Supan,A Ludwig Aging,Asset Markets,and Asset Remms:AView-from Europe to Asia[J].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1980(19).
[5] 李超志,李正龍,杜芳芳,等.人口老齡化對勞動力供給的影響僅以上海市為例[J].勞動保障世界,2012(4):34~37.
篇7
(一)河南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及特點
從全國來看,由于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差異比較大,人口老齡化程度和老齡化速度差異也比較大,基本上是由東向西呈梯次降低的狀況,東部發達地區遠遠快于西部欠發達地區。月日,河南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8.24%,遠遠超過衡量老齡化程度的世界標準(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7%)。目前,河南人口老齡化的特點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老年人口規模龐大,老年人口比重和老年撫養比將逐步上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河南省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644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6.96%。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顯示,河南省65歲及以上人口為771萬人,占常住人口的8.24%,比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上升了1.27個百分點。
第二,人口老齡化地區差異明顯,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高于城市,老年人口多數生活在農村。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的歷程表明,城市人口老齡化水平一般高于農村,老年人口主要分布于城市,河南的情況則不同。作為全國人口第一大省和農業大省,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高于城鎮是河南人口老齡化的重要特點。鄉村人口老齡化程度比城市高出0.71個百分點。其主要原因是農村青壯年勞動人口遷移和流動到城市從事務工經商、參加學習和培訓等。
(二)河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
根據河南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對未來人口發展趨勢的預測,河南省老年人口總量將由的771萬逐漸增加到2050年的2432萬人。老年人口規模龐大,將成為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占舉足輕重地位的群體。老年撫養比將從的10.4%上升到2050年的40.06%。
二、河南省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對勞動力數量和結構的影響
老齡化對勞動力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勞動力數量和勞動力年齡結構。一般而言,人口老齡化會造成勞動年齡人口比例下降,從而導致勞動力短缺。河南的老齡化特點具有規模大、速度快等特點都對勞動力的供給產生深遠影響。根據預測數據,河南2030年以前0歲-14歲、15歲-64歲和65歲及以上三個年齡組人口變動情況,呈現少兒人口比重逐步下降,老年人口逐步上升的趨勢,而勞動年齡人口則先上升后下降的變化趨勢。勞動年齡人口比例在2015年以前不斷上升,此后則處于下降態勢。從短期來看人口老齡化還不會給河南勞動力市場供給產生較大的影響,但是由于河南的老齡化速度快,河南勞動力無限供給的比較優勢局面也將在2015年前后結束。我們應該認識到河南省勞動力短缺是必然出現的現象。
(二)對勞動生產率和產業結構的影響
老齡化帶來的是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與之對應的就是老年人口大量增加。老年人口的增加抑制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勞動生產率上。主要表現在:一是人口老齡化造成老年人體力或精力下降,反應速度變慢,勞動能力衰退,不宜繼續從事繁重的勞動和快節奏的生產,從而影響勞動生產率提高;二是與年輕勞動力相比,老年勞動力容易生病誤工,加大企業經濟負擔,不利于企業增加利潤,影響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三是勞動力高齡化后帶來的知識老化,這將會給技術更新和產業結構調整帶來一定困難;四是科學史表明,青年人才對科學的創新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科學家和文學藝術天才大多是在青年或中年時期出成果的。
人口老齡化問題尤其是農業勞動力的老齡化對農業的基礎地位將產生很大的影響。河南農業基礎地位關系到整個國家的穩定,沒有農業的穩定就沒有社會的穩定。由于城市經濟發展引起的農村勞動力流動主要是勞動年齡人口外出,農業勞動力的老化,導致現有農村的農業的人口減少,并且在農業中的勞動力受教育水平較低,這不利于河南省農業產業的發展。第二產業中有大量勞動密集型產業,對于勞動力的年齡要求比較嚴格,目前沿海地區已經出現了勞動力短缺的狀況。無論勞動力短缺是結構性的短缺還是數量的短缺,都說明適合這種產業的勞動人口在減少。隨著河南的經濟發展,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適齡勞動力的減少將會對第二產業的發展帶來影響。
(三)對養老保障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對于社會養老負擔的方面的影響可以通過撫養比來進行衡量,撫養比又稱撫養系數,是勞動者和非勞動者人數之比,實際上指人口中非勞動年齡人數與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一般以百分數表示。它表明,從整個社會來看,每100名勞動年齡人口負擔多少非勞動年齡人口。河南人口撫養比在未來50年中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老年人口撫養比則從13.7%上升到54.6%,上升了40.9個百分點。同期,少兒人口撫養比下降,少兒人口撫養比從1990年的43.1%下降到2050年的28.8%,下降了14.3個百分點。由于老年撫養比增加的速度遠遠快于少年撫養比的下降速度,導致總人口撫養比從的56.8%增加到2050年的83.3%。人口老齡化使得勞動年齡人口的經濟負擔大大加重。
老齡化對養老保障制度的影響還體現在養老金的支出上,隨著河南人口老齡化的進一步加快,離退休職工也迅速增加,相應的養老金支出以更快的速度增長。河南的養老負擔還有一個難點就是農村的養老保障,由于河南老齡化的一個特征就是農村老齡化比城市更加嚴重,使得農村的養老負擔日益嚴重。目前,農村的老年人口比例已經超過城鎮。在未來,這一趨勢將繼續。與城鎮相比,農村面對的養老問題更加嚴峻。
(四)對儲蓄的影響
當代西方經濟學界認為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對儲蓄的意愿是下降的。我國的學者通過實證研究也發現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加劇,從2020年前后開始,我國將由目前的高儲蓄率國家逐漸轉變為一個低儲蓄率國家。老年人口比重每上升1個百分點,儲蓄率可提高0.37個百分點,遠遠不及勞動年齡人口每上升1個百分點,儲蓄率提高1.47個百分點。老齡化的影響不僅體現在老年人自己的儲蓄減少,而且還會影響到家庭中年輕人的儲蓄行為。我國老年人的養老方式基本是以家庭養老為主,老年人口的增加對于家庭來說消費呈現增加的趨勢。隨著老年人的消費特別是醫療費用不斷增加,老年人的儲蓄減少的同時,將會影響到下一代人的消費和儲蓄行為。河南人口預測數據表明未來少年人口的數量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也就是未來老少扶養比的總體是增加的,人口負擔系數的增加必然會減少家庭的儲蓄。
(五)對消費的影響
按照消費經濟學理論來說,消費水平的基礎是收入水平,一般來說,老齡人口退休后,由于所領取的退休金、養老金只及原來工資活薪水的50%或70%,有的甚至更低。老年人口的消費水平一般要低于勞動年齡人口的消費水平,老年人的消費傾向較勞動年齡人口低。現有研究的結論中一般認為老年人的消費是勞動年齡人口80%,也就是老年人的消費系數是0.8,這個數字在數據上可以得到比較好的估計檢驗。
三、應對河南人口老齡化的對策與建議
人口問題是河南的基本省情,人口老齡化問題是河南人口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嚴峻挑戰,關系著河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能否順利實現,關系著和諧社會建設的進程。要從戰略的角度重視人口老齡化問題。以積極的態度迎接人口老齡化的挑戰,更要認真研究人口老齡化可能產生的消極后果,盡量避免或減緩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的消極影響。
(一)協調人口老齡化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第一,加快河南的科技創新步伐。對于老齡化的負面影響從根本上的解決辦法是是刺激技術進步,提高生產力。在人口不斷老齡化的情況下,技術進步,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是維持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源泉。因此,政府應積極采取措施,刺激生產力的發展。
第二,利用河南最后的人口紅利期發展經濟,為老齡化社會做好經濟積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斷加強對勞動力的教育和培訓,尤其是對于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的勞動力進行教育和培訓。促進河南的經濟有勞動力密集向技術密集型轉變,為老齡化社會做好準備。對于老年人也要加強教育培訓,發揮老年人的作用,開發老年人力資源,構建終身學習體系。探索實行富有彈性的退休制度,讓健康低齡老年人中的高級專家和經濟社會高級管理人員及有一技之長的能人,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繼續發揮作用。
第三,大力發展老齡產業。老齡化給老齡產業的發展帶來了發展機遇,利用老年消費的特點來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鑒于老年消費品市場的特殊性,政府應當及時出臺正確引導老齡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引導企業向老齡產業投資,以滿足老年人的消費需求,同時也為經濟增長創造機遇。
第四,促進河南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發展,為老齡化積累更多的資金保障。未富先老的人口老齡化對于資本市場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年人口的養老基金及證券、基金投資的保值增值都要求完善的資本市場來保證。這就需要健全河南的資本市場法規體系,加強監管,增加老年人口的財產性收入。
(二)協調人口老齡化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首先,要把養老保障放在工作的首位,城市應當繼續推進養老保險制度,使得所有老年人都享有老年保險;農村也要積極推進老年養老保險,探索和土地結合的養老保險,一定要加強對農村養老保障的投入,加大轉移支付的力度。特別是把農村老齡事業發展納入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予以重點照顧和扶持。
篇8
一、引言
人口老齡化是每個國家都存在的社會問題,只是在程度上有著不同。人口老齡化是某一人口總體中老年人的比重逐漸增加的過程,而我國的人口老齡化的加重已經成為事實,根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達到1.38億,占比超過10%,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的嚴峻挑戰。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劇,造成的直接影響就是養老的困境。通過從理論層面對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養老問題的研究分析,對解決這一問題就能提供有益依據。
二、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的特征以及對養老產生的影響
(一)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的特征體現
我國是人口超過13億的大國,在當前的發展過程中,各領域的發展水平都有著顯著提升,但是在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上也表現的愈來愈鮮明。人口老齡化呈現出多樣化特征,老齡化的人口發展的速度比較快,老齡人口的地區分布和經濟發展不協調,老齡人口的城鄉分布呈現出不均衡的態勢,老齡化的程度也高于全國的水平。未富先老的特征也比較突出,我國在經濟發展水平上跟不上老齡化的速度,從發達國家的老齡化發展現狀來看,是先富后老,而我國卻恰恰相反,老齡化對我國的經濟發展也產生了深遠影響。
老齡化的人口數量比較大,發展的速度也比較快。人口在低速發展的階段,老齡化的問題就比較突出,由于我國人口數量龐大,在前期受到計劃生育政策因素影響,在人口的增長率相對比較低,這就加快了老齡化的程度。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并不是最嚴重的國家,但是從諸多發展中國家的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速度來看卻是最快的。并在老齡化人口分布方面呈現出東西部不同以及城鄉差異顯著的特征。
(二)我國人口老齡化對養老產生的影響
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對養老也產生了諸多影響,在人口老齡化加重的同時,必然會加大家庭養老的經濟壓力。而我國的農村主要是家庭養老的方式,人口老齡化數量比例的加大,使得老年人的撫養比例也在進一步增加,這對我國養老保障發展就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人口老齡化對養老帶來的影響,在農村的養老方面體現的尤為明顯,人口老齡化加劇使得撫養比也不斷的上升,這就會造成勞動力的大幅減少,從而使得勞動成本愈來愈高,人口結構的劣勢在這一發展形勢下就有著明顯的呈現。
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出現對養老產生的影響還體現在家庭養老功能的減小層面。尤其是對于一些經濟不很發達的地區,傳統的家庭養老的模式難以為繼,子女對老人的贍養責任也會進一步加大,老年人的養老生活每況日下。老齡化的背景下,社會養老的問題也更加突出,在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使得我國各個地方的養老問題也比較復雜化。
另外,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劇,在家庭養老精神壓力方面也不斷加大。農村的老年人數量在近些年不斷增長,這就造成了青壯年勞動力到城就業的人數大大增加,在農村的規模就會相對減小。空巢老人的社會現象就在這時候鮮明呈現,尤其是獨居老人的比例在不斷加大,對家庭結構也會產生影響,家庭養老的功能就會進一步減小。經濟迅速發展的環境下,勞動力大量的轉移,老年人的身體以及心理的健康問題比較突出,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滿足,于是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精神問題。
三、人口老齡化下養老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一)人口老齡化下養老現狀分析
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在2000年開始的,根據當時的數據顯示,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比例已經占到10.2%,而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比例已經達到7.1%。到了2009年的時候,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人口是1.67億人,在占比上達到了12.5%,65歲以上的老年人占比8.5%。到2015年大規模的退休潮就加劇了養老的困境,養老體系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雖然與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如日本、歐洲相比,中國老齡化問題出現時間不長,但近幾年大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一方面中國人均壽命不斷提高,同時由于中國實行的相關政策,導致年輕人口增長速度一直低于自然增長速度,在這兩個因素的共同影響下,中國面臨的老齡化問題更加嚴峻,很多人稱之為“銀潮”或是“人口海嘯”,中國老齡化問題已經引發全球關注。
從加劇我國的人口老齡化的相關因素來看,主要體現在幾個層面,首先就是人口平均壽命延長了。從改革開放后,我國的人口死亡率大大降低,人的平均壽命有了延長,其中60歲以上的男女年齡性別死亡概率的下降幅度比?^大,在速度上也比較快。在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加重的同時,也對我國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提出很大的挑戰,主要就是養老基金的缺口在進一步加大。從全口徑的層面來看,如果是依照著退休人員每年以6%速度遞增的情況來看,養老金的缺口將相當于我國年國民經濟總收入的四分之一,這一缺口是比較大的。在另一方面,我國的農村正式社會養老保險的重要性也會進一步加大,同時對醫療資源以及公共服務的需求方面也會進一步加大。
(二)人口老齡化下養老存在的主要問題
1.養老模式的發展問題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養老在當前面臨著諸多層面的問題。我國的養老模式主要分為三個,也就是家庭養老模式和社區養老模式以及機構養老模式。在人口老齡化問題加劇的同時,每種養老模式的發展過程中都面臨著一些問題。其中的機構養老模式的發展中,老年人需要的服務都是通過專人進行負責的,這就需要有足夠的經濟支持。老年人的資金來源則主要有親人提供以及自身存款和國家補助幾種方式。從養老機構角度來說,也有著不同的類型,有公辦福利性養老機構,還有公辦養老機構等。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養老機構,在面對當前人口老齡化加劇的時期,在服務的質量以及環境等方面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足,資金的不足以及專業服務人員的缺乏等,這些都是比較突出的養老問題內容。
第四,加強養老服務人才的專業化培訓。養老機構當中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的工作人員的專業性要加強提升,在對基礎設施完善建立的同時,服務效率以及水平得到了提高,才能真正有助于養老困境的突破。這就需要當地政府和高校能展開合作,在養老服務人才的培訓方面進行強化,擴大對醫療以及護理和心理咨詢專業的大學生進入到社區等提供養老服務的數量,在服務隊伍的穩定性方面,以及留住人才方面要加強重視。充分重視對老年人的照料管理,對大規模集體式照料的方式要加以改善。加強養老服務志愿者隊伍的建設工作實施,積極擴大志愿者的隊伍等,監督養老管理以及服務人員的工作規范化開展,對老人的服務工作進行監督檢查。
第五,加強子女孝道教育和互助養老措施實施。為能保障養老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就要充分重視對子女的孝道教育,子女要能主動承擔其贍養老人的責任和義務,陪老人散步聊天,注重老人的精神生活。老人的自我養老也比較重要。老年人能儲蓄相應的財產用于養老,在財產資源的分配方面要合理化,這樣能為子女減輕經濟壓力,對自身的生活品質也能得以保障。在互助養老的構建層面要加強重視,增加互助養老點設施建設投入,養老互助點的作用要充分發揮,這樣就能大大減少養老的成本,對老人的生活樂趣也能得到有效的增加。或者是通過互助協會的建立,為老年人提供服務。注重對老年人互助保障機制的完善建立,對互助養老點的內部建設工作要妥善實施。
篇9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 經濟
一、我國人口老齡化現狀及發展趨勢
老年人和人口老齡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老年人,是指達到或超過老年年齡的人。人口老齡化是反映一個地區(或國家)老年人口增長的趨勢和過程,即指一個地區(或國家)60歲及以上或6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占該地區(或國家)人口總數的百分比。根據國際社會通例,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0%以上,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7%以上的社會被稱為老齡社會或老年型國家。
當前,人口老齡化正在成為一種世界性的趨勢。我國1999年60歲以上人口總數為1. 26億, 占到了全國總人口的10%, 這標志著我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時代。我國提前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而且發展迅速。我國用少于20年的時間完成了其他發達國家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從成年型社會向老年型社會的轉變。
二、我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的影響
(一)人口老齡化對中國勞動力市場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導致我國勞動力資源相對短缺。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首先會造成:勞動適齡人口規模減少,即勞動力短缺。按照分析來看,由于勞動適齡人口減少,直接導致社會勞動生產率下降,降低社會生產的經濟總量,于是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勞動適齡人口比重下降,即勞動力老化。勞動力老化對總體生產率提高和經濟增長抑制作用較大,勞動者的身體素質成為勞動生產率高低的決定因素之一。總之,人口老齡化導致了勞動生產率下降。
(二)人口老齡化對產業結構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的出現,導致我國現有的產業結構做出相應的調整,以滿足老年人口對物質、精神文化特殊的需要。
我國已經進入老年型國家,老年人口大量增加,其物質和精神需求增長,市場機制將引導社會資源向開發老年人生活用品、保健產品、醫療設備以及老年大學、老年旅游等產業轉移。社會對第三產業的需求將會明顯增大。人口老齡化帶動第三產業大發展,從而有助于調整國民經濟增加值的產業結構,并且有力促進勞動力的產業轉移,實質上是促進農業剩余勞動力向第三產業轉移,實現勞動力就業的產業結構調整。
(三)人口老齡化對中國養老模式的影響
“老有所養”主要包括:一是經濟保障,二是生活照料(包括精神慰藉)。從經濟層面看,我國城鄉供養模式呈相反的態勢。城市老人以社會養老為主,農村老人則以家庭養老為主;從生活照料面看,我國主要由家庭承擔。與家人共同生活,便于子女供養、照料老人,這也是我國老年人較認同的方式。但是,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家庭養老模式面臨越來越嚴峻的挑戰,主要體現在:一是生育率的下降使家庭供養資源的減少,子女養老的人均負擔成倍增長。421的家庭模式對供養問題發起了嚴重的挑戰;二是空巢老人家庭增多加劇了家庭養老的難度;三是人口壽命的延長,高齡老人不斷增多,421的模式趨向于8421,加劇供養難度,家庭供養能力會有所下降。
三、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意見和建議
(一)實行合理的人口政策,協調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的發展。
處理好人口老齡化是經濟發展的前提,政府應采取合理的人口政策,協調好人口老齡化與社會經濟發展。目前中國既要控制人口增長,又要防止人口老齡化速度過快和老年人口比重過高。我國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這也為將人口老齡化納入經濟發展的長期規劃提供了良好契機。
(二)合理配置和利用勞動力資源
針對人口老齡化的地區差異,應盡快建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體系,老年型地區可以為年輕型和成年型地區提供老年智力人才和解決老齡問題的經驗,年輕型和成年型地區可以為老年型地區輸送勞動力以填補其“年輕人赤字”,實現勞動力資源的優化配置。重視勞動力人口年齡結構變化的趨勢,為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口提供針對性的教育機會,特別是加強對年長勞動力的培訓,加快其知識更新,提高就業競爭力,充分開發老年勞動力資源,為老年人口提供公平的就業機會和就業環境。
(三)建立和完善養老保障體系
與子女同住,老年人心態普遍較好,吃飽穿暖就很滿足,對子女要求也不高,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絕大多數老年人還都將在家庭中度過自己的晚年,因此家庭仍起著十分重要的養老作用,家庭作為提供感情和心理需要的最基本單位,是養老理想的場所。同時,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應盡快建立由國家、單位和個人共同承擔的社養和家養相結合的養老保障體系。
提高認識,加快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設的步伐。在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建設步伐晚于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設。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到來,農村老年人人口的養老問題正在迅速地由傳統的家庭問題演變成社會問題,農村老年人口對社會化養老保險的需求日益迫切。
(四)大力發展老齡產業
老齡產業收益低、政府相關政策缺位以及老齡市場需求不旺是限制老齡產業發展的主要障礙。為此,在促進老齡產業發展方面,必須發揮政府的推動作用。一是,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通過專項撥款、補貼等財政優惠,激發企業涉足老齡產業的積極性;通過稅收優惠或減免,減少老齡產業的成本支出,提高市場競爭力;通過對老齡產業貸款的規模、期限、利率等方面優惠,鼓勵其實施規模經營,做大做強。二是,不斷提高老年人的保障性收入。政府要通過做實養老金帳戶以保障養老金的可持續供給,努力使老年人的“腰包’’也鼓起來,進而切實將老年人的各類潛在需求轉化為針對老齡產業的有效需求,進而形成養老需求有效拉動老齡產業發展的生動局面。參考文獻:
[1]田亦夫,鄭紫衡.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探討述要[J].柴達木開發研究,1994(6).
[2]洪平.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及對經濟社會的影響[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9).
篇10
>> 人口老齡化對社會保障財政支出的影響研究 南通市人口老齡化對社會保障的影響和對策 論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挑戰 承德市人口老齡化現狀與社會保障制度的對策研究 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研究 老齡化背景下的社會保障思考 論城市化進程中人口管理的創新 人口老齡化、社會保障與人力資本投資 淺析我國人口老齡化立法及社會保障 中國人口老齡化及社會保障問題 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及其對社會保障制度的影響分析 浙江省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路徑 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影響及對策分析 人口老齡化對我國財政社會保障支出的影響及對策分析 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社會保障模式研究 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社會保障權利研究 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的就業與社會保障問題 新疆城市化進程中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構建 城市化進程中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構建 城市化進程中的新農村社會保障對策探討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2013-02-22.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11年中國農民工調查監測報告[EB/OL].http:///tjfx/fxbg/t20120427_402801903.htm,
2012-04-27.
[4] 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第3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5] 鄔滄萍.中國特色的人口老齡化過程、前景和對策[J].人口研究,2004,(1).
[6] 章光日,顧朝林.快速城市化進程中的被動城市化問題研究[J].城市規劃,2006,(5).
[7] 文軍.“被市民化”及其問題——對城郊農民市民化的再反思[J].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