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基礎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0 13:05:1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臨床醫學基礎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臨床醫學基礎

臨床醫學基礎檢驗技術提升措施

【摘要】近幾年,由于我國臨床醫學基礎試驗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國的醫療事業突飛猛進的同時,大家對于醫學的質量也要求越來越高,在此種狀況下,對于臨床醫學基礎試驗技術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對如何提高臨床醫學基礎檢驗技術進行了探討,以供相關人員的參考。

【關鍵詞】臨床醫學;檢驗技術;提高措施

隨著社會科技的快速發展,醫學中不斷地引入了大量地先進技術,使得臨床醫學基礎檢驗技術逐漸朝著自動化、智能化地方向發展,就當前狀況來看,臨床醫學基礎檢驗對臨床診斷、治療非常重要,可以為臨床診斷、治療提供一定地以及。就現階段醫學基礎檢驗工作來看,還是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如果臨床基礎檢驗技術得到良好的發展,會不同程度的提高臨床檢驗工作的總體質量,這對于醫院界來講是非常重要,因此,進行此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1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概述

在臨床醫學檢驗技術中需要使用正確且有效的方法來收集臨床上的標本,并對這些標本進行檢測之后,及時的把檢測報告反饋給相關的醫生,給醫生診斷相關疾病提供參考,就現階段來看,在臨床中的檢驗中的標本主要有血清、微生物、細胞、抗原、抗體以及其他相關的血液。在對臨床醫學試驗技術進行使用的過程中也可以和氣態檢查技術進行結合,可以使得相關醫生在對患者病情進行確定的時候更加的準確,更加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且由于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發展越來越成熟,檢測的更加的高效準確、可靠,以至于在對疾病進行診斷的時候更加及時和高效。

2臨床醫學基礎檢驗技術的重要性

查看全文

臨床醫學學科與基礎學科共建初探

【摘要】高水平學科建設是醫院提高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大學附屬醫院在學科建設上有優勢,也面臨諸多困境。開展臨床醫學學科與大學基礎學科共建,促進臨床與基礎深度融合,提升醫院綜合科技創新能力是一種有益的探索。文章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與廣州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學科共建取得初步成效的經驗為例,探討了大學附屬醫院臨床醫學學科與大學基礎學科共建模式的實施措施和成效,為大學附屬醫院開展學科建設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關鍵詞】醫院學科建設;大學附屬醫院;臨床與基礎共建

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對我國醫療服務水平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學科建設是醫院提高診療水平,加強醫療服務能力的重要措施,積極推進高水平學科建設既是醫院提高核心競爭力,提升區域影響力的關鍵途徑,也符合健康中國戰略的長遠要求[2-3]。大學附屬醫院在學科建設上擁有學校品牌和資源帶來的競爭優勢,優秀合理的人才梯隊、強大的科研平臺、豐富的重要病種臨床資源和生物樣本資源、通暢靈便的信息、持續的資金投入、良好的學術氛圍都是大學附屬醫院提高科研水平,促進學科發展的強有力武器[4-5]。盡管如此,在競爭日漸激烈的醫療領域[6],我國大學附屬醫院仍然面臨著學科建設上的諸多困境。本文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為例,就如何克服大學附屬醫院學科建設中的困難做出初步嘗試,積極探索臨床醫學學科和大學基礎學科交叉融合共建的實施路徑和措施,為大學附屬醫院提升學科建設水平提供參考經驗。

1大學附屬醫院學科建設面臨的困境

1.1臨床一線醫務人員醫療任務繁重,基礎研究能力薄弱,學術不端事件時有發生大學附屬醫院的醫務人員面臨著“醫教研”三項任務,臨床一線醫生往往忙于看病,科研積極性不高[7],“重醫療、兼教學、輕科研”的問題普遍存在[4,8-9]。臨床醫務人員作為技術型臨床醫務人員,貼近患者,了解臨床的需求和難點,且有豐富的臨床資源,但因為科學研究訓練較少、凝練科學問題能力欠缺、數據分析能力較弱等問題,臨床研究大部分停留在描述性分析、案例分析的層面,深入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不足。在職稱晉升需求的現實壓力下,學術不端事件和論文撤稿現象時有發生,對學科建設的不良影響巨大。1.2高水平學科帶頭人欠缺,人才梯隊不健全,優秀人才爭搶趨于白熱化人才隊伍建設是學科建設的關鍵[10],但當下名醫大家、學術影響力大的學科頂尖人才十分匱乏,有發展潛力的學術帶頭人和后備人才隊伍欠缺,學科帶頭人的選拔和新老更替無序,不利于學科良好發展[11]。與此同時,優秀醫學人才的爭搶趨于白熱化。民營資本醫院政策靈活,對人才吸引力大,公立醫院人才集聚現象不再。醫師多點執業等政策的落實也對醫院留住優秀學科帶頭人,構建穩定良好的學科人才梯隊帶來挑戰。1.3科研資源分散,基礎研究與臨床治療分家一所大學常常擁有兩家或以上的學院和附屬醫院,各學院和附屬醫院之間的溝通交流較為缺乏,人才和物質資源分散:實驗儀器、設備等科研資源往往各為己用;不同學院/醫院的人員合作研究較少;學科隊伍缺乏醫院層面的交流[4]。學校科研人員的基礎研究局限于理論層面,臨床一線人員的科研創新性和深度欠缺,醫學基礎研究和附屬醫院臨床研究嚴重脫節[12]。1.4醫院臨床資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在這個大數據的時代,醫院有豐富的一手臨床資源。移動互聯網、云計算、醫療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應用,為提高臨床醫學研究能力提供了良機[6]。但當下,臨床一線醫生對新技術的深入利用十分有限,大部分臨床醫學研究依然采用的是小樣本的研究方法,海量的臨床大數據的未能達到效用最大化。

2臨床醫學與基礎學科共建模式

查看全文

臨床預防醫學教學論文

1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對預防醫學的重視不夠

人類疾病的三級預防概念已提出多年,但目前仍有一些人認為臨床醫學優于預防醫學,不論是在衛生工作實踐或是在醫學教育中,預防醫學仍未得到足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由于預防醫學教學安排的學時少,而內容多,涉及面廣,難于突出重點,因而使學生對預防醫學課程學習目的不夠明確,預防觀點淡漠,覺得與今后從事臨床工作關系不大,沒有多大用途,因而不重視,不感興趣,聽課注意力不集中或不來聽課,考試則應付及格。一些臨床專業學生并不重視預防醫學的學習,存在“重治輕防”的思想,只注重醫學基礎和臨床知識的學習,對預防醫學缺乏足夠的認識,認為預防工作就應該由預防專業的人去做,臨床醫生專業學好臨床知識,為患者解決病痛才是根本。結果,某些學生到畢業時仍不知如何開展健康教育,不具備家庭、社區衛生保健等基本的服務意識。

2教學隊伍的教學思維轉變不足

預防醫學是以群體為研究對象,研究疾病發生、發展與分布規律,以及影響健康的各種因素,并制定相應預防措施的科學,但目前醫學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要求只側重以個體和疾病為中心的專業知識與能力的培養,預防醫學教育的意義得不到充分體現。多數醫學院校在臨床醫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要求中,對預防醫學教育的目標沒有詳細或明確地闡述,對預防醫學知識和技能沒有明確要求,內涵模糊,缺乏特色。教學過程中,預防醫學課程所占比例偏低,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課程之間缺乏相互聯系,不利于培養臨床醫學生以醫院為中心開展預防保健工作。同時,教師隊伍構成單一,對醫學全科知識掌握不足,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落后。教學內容也偏離臨床及實際應用,導致學生缺乏興趣,教學效果差,無法在思想上強化“大衛生觀”。

3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預防醫學教學模式轉變有偏差

雖然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已被人們所熟悉和接受,但這種轉變在醫學教學實踐中的進展緩慢,相對于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等學科,在學校本身教學經費緊張的情況下,預防醫學教學投入明顯不足。重臨床,輕預防,重專業技能培養,輕預防醫學實踐的思想仍是預防醫學教育改革的重要阻礙,特別是占主導地位的管理層、教師層,預防戰略意識仍然比較薄弱,預防醫學與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之間的學科交叉與融合不夠,改革預防醫學課程設置和優化教學內容,加強教材建設和改進教學方法等方面進展緩慢,尤其是預防醫學實踐與教學環節受到影響較大。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局限于生物醫學范疇,忽視了社會、心理、環境、行為等因素對疾病和健康的影響,忽視了人群預防保健和健康促進等知識和能力的培養[2]。

查看全文

高校臨床醫學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一、臨床醫學(全科方向)的概念

臨床醫學(全科方向)是醫學中的一種,包括兒科、外科、內科、婦產科等等,它主要指在基礎醫學的基礎上對于患者的身體或心理上的問題進行診斷、分析和治療的一門學科。臨床醫學(全科方向)所包涵的內容極多,而它的分類更是極為多樣,不同的地區或不同的醫療機構對于它的分類都不一樣。

二、臨床醫學(全科方向)實踐教學的新要求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現代的臨床醫學(全科方向)教學的要求有所改變:1.更加重視能力的培養而非單一的傳授知識。現代化醫學中將更加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學生對于問題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等等。2.由單一學科向多個學科融合發展。由于臨床各學科的分工越來越細,傳統臨床醫學(全科方向)的教學顯得比較狹隘,無法滿足教學的要求。因此現代臨床醫學(全科方向)將會由多個學科融合發展,不同學科間的知識將會交互滲透,更加重視基礎課程的學習,同時也將改變以往傳統臨床醫學(全科方向)中輕視其他學科的觀念。3.教學方式將由封閉走向開放。傳統封閉式的課堂將被改變,學生可以在課堂之外更多的進行試驗,學習更加實用的知識和技能,從而使實踐能力得到大大加強。

三、臨床醫學(全科方向)實踐教學方法的改革

1.應當結合現代臨床醫學(全科方向)的特點,制定合適的教學計劃。對于學生的培養應當遵照國家的相關指導性原則,并結合不同地區不同醫院的實況,制定出恰當的關于課程設置、實踐要求、教學目標、效益考核的教學計劃,使得學生能夠對醫學的基礎和專業性的課程有一個更好的把握。制定教學計劃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各部分知識之間內容的合理分配,有針對性的對醫學發展中的一些新概念、新技巧安排講座學習。2.應當把握現代臨床醫學(全科方向)的發展趨勢,注重多學科的融合發展。在時代的發展中各門學科之間的內容和技術出現越來越多的交叉和融合,因此臨床醫學(全科方向)也變得更加綜合化,打破傳統醫學中學科基礎知識體系中的界線,將不同學科的內容融合在一起。在臨床醫學(全科方向)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更加注重對于學生思維方式的調整,強調他們對于微觀和宏觀問題的分析,對于綜合和總結能力的培養,從而更好地打破學科間的壁壘,使得各個學科在實際中和思維中都聯系起來,以形成在一定區域內相互關聯的學科群體。3.應當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的先進性,改進臨床醫學(全科方向)教學的方法。利用新興的多媒體和現代化互聯網通信技術,能夠使臨床醫學(全科方向)的教學更加生動、趣味橫生,能夠極大的刺激學生的感官,使他們更加積極的學習;同時,現代多媒體技術也使得院校之間的遠程交互教學成為可能,使得教學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通過在線學術交流以及技術的觀摩能夠極大的提高教學的效率。4.應當注重現代臨床醫學(全科方向)的實踐教學,提高見習和實踐的質量。除了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教授之外,更重要的其實是訓練學生臨床醫學(全科方向)的基本技能以及相關的科學思維、醫療作風、獨立動手能力和對實際問題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因此,在進行現代臨床醫學(全科方向)的教學時,可以注重實踐活動前的綜合教育,使得學生能夠對所進行的實踐有一個預先的了解和把握;此外,教學過程中可以啟發學生的縱向思考,告訴他們應當如何舉一反三和全面的對疾病進行分析。在派遣學生進行實習時也應當注意與實習醫院之間的聯系和溝通,使得雙方在教學的方法、對學生培養的目標以及教學大綱等問題上達成共識,并積極健全實習管理的網絡,充分發揮資源,共筑育人之路。5.應當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改革對學生考核的方式。除了對學生進行基本、傳統的理論知識考核之外,還應當注重和加強對于學生的實際問題解決能力的考核,并且可以設置理論考試未通過不予參加實踐技能考核資格這一條例,這也將大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實際問題解決能力的考核能夠很好的考察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等等,從而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查看全文

高職臨床醫學教學學生管理探究

摘要:職業教育作為現階段我國教育領域重要的分支,每年都會為社會培養出大量的專業技能人才。近年來,我國臨床醫學專業迅速發展,在很多高職院校開設了臨床醫學專業,選擇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數量越來越多,給學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本文首先對高職臨床醫學專業臨床教學學生管理工作現狀進行分析,然后提出有效地學生管理措施。

關鍵詞:高職;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管理

我國高職教育進入到了一個快速穩定的發展期,給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也讓其進入到了新的發展階段。現階段,高職臨床醫學專業往往是培養大專生,以三年或五年為一個學制,學生畢業后進入基層衛生院就業,很多學生在學習上主動性較差,導致成績不夠理想。在今后的學生管理工作中,必須考慮到這些問題,保證臨床醫學專業職業水平。基于此,加強對高職臨床醫學專業臨床教學學生管理的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一、高職臨床醫學專業臨床教學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學生素質整體偏低、差異性大。目前,高職院校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大都是來自于各個城市當中,同時不僅包括了應屆高中畢業生,還包括中職對口生、應屆職業高中生、往屆高中生,甚至還會吸收一些社會參加成人高考的人員,學生整體素質有待提升,且彼此之間差異較為明顯。很多高職院校臨床醫學專業開始進行自主招生,為了保證學校的競爭力,一些院校會適當的降低入學門檻,參與高職院校單獨招生的范圍較大,包括職業高中生、高中畢業生、技工學校學生、衛生醫療工作從業者,甚至是一些初中畢業生,只要具備了統一考試資格,都可以參與考試,通過考試就能夠進入學校學習。這些學生由于自身文化基礎存在差異,整體素質參差不齊,給臨床醫學專業臨床教學學生管理工作造成較大難度。加上社會發展的新時代背景下,學生角色意識發生變化,學生思想、行為都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在學生學習、生活中也暴露出更明顯的特點,學生管理工作亦面臨更加挑戰。(二)重技能、輕素養有所表現。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呈現出一片繁華的景象,醫療衛生服務工作理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醫療衛生服務,都是以疾病作為中心,圍繞疾病開展醫療服務工作,但如今更加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提供無微不至的醫療服務。在以人為本的原則下,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越來越突出,是今后很長一段時間中我國現代化醫療改革的主題。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具有復雜性、嚴謹性的特征,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今后工作崗位都必須遵循這一原則,其不僅需要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能夠熟練的進行各項專業技能操作,并且具有良好的職業操守,能夠樹立健全的道德觀、價值觀。然而,由于高職院校之間競爭較為激烈,很多高職院校在辦學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學生就業為導向,認為只要學生專業素質過硬,就能夠提升就業成功率。具體到臨床醫學專業,側重于學生技能培養,但對于學生人文素質培養不夠重視。在對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相關調查中發現,有很大一部分的學生為了能夠保證自己從學校順利的畢業,并且順利的進入到工作崗位中,在學習中集中在臨床醫學專業課程中,對于大學語文、大學英語、計算機、思政、書法等這些人文課程、基礎課程不夠重視,在這些課程學習中往往不夠集中,對臨床醫學專業學生人文素養提升造成極大制約。這些情況的存在,還會導致學生對環境適應能力差,存在交際能力弱、缺乏誠信意識等問題。(三)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學習態度、興趣有待提升。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大量的新鮮事物涌現出來,尤其是在信息化時代中,網絡信息每天都充斥著每一位高職學生,學生每天都能夠接觸到形形色色的新聞信息、娛樂信息,新鮮事物層出不窮,對學生價值觀的形成造成影響,高職學生會形成更加多元化的價值觀,也會增加學生管理的難度。現階段,社會中高等教育普及化,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知識貶值,加上一些社會不公平現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會打擊學生學習奮進的信心。這種情況下,高職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學習中積極性不足,態度也不夠端正,甚至對讀書產生了一定的質疑。同時,一些學生對于臨床醫學專業認識不足,以至于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有待提升,不能夠主動的進行知識探索,最終會導致其專業知識掌握不牢靠,不得不選擇與本專業相左的崗位。

二、高職臨床醫學專業臨床教學學生管理策略

查看全文

臨床醫學案例教學法研究

【摘要】案例教學法對培養新時代臨床醫學人才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它以其真實性、生動性和啟發性在多個教學領域被廣泛使用,但是在臨床醫學教學中的組織和實施仍處于探索階段。基于此,為了在臨床醫學教學中提高學生分析、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臨床思維等能力,本文在淺析案例教學法作用的基礎上,討論臨床醫學中案例的編寫和設計,最后提出相應的建議和措施,探究如何在臨床醫學中組織和實施案例教學法。

【關鍵詞】臨床醫學教學;案例教學法;組織與實施

臨床醫學案例教學法是指根據教程和內容運用微型案例、典型案例和復雜案例來展開教學,建立起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關系,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系統地理解臨床基礎知識和掌握臨床基本技能,并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探究案例教學法在臨床醫學中組織和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一、案例教學法在臨床醫學教學中的作用

案例教學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為它擺脫了長期以來的“灌輸式”教學,以真實的案例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引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它旨在提高學生處理病例的能力,更加注重培養學生臨床時的判斷和思考能力,可以說,案例教學法是對現實問題的真實模擬,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紙上談兵帶來的局限性,并且它在講解疾病的臨床表現或治療方法時能讓學生記憶深刻,在一次次的案例講解中,學生還能得到有效的臨床模擬鍛煉。通過實施案例教學法,學生學到的不只是空泛的理論知識,更多的是掌握臨床的基本技能和綜合發展個人的醫學能力。

二、臨床醫學中案例的編寫和設計

查看全文

臨床醫學本科教學改革初探

【摘要】我國自1999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以來,高校加大了對執業醫生資格考試的重視程度,如何利用該考試科學指導教學工作,是當前高校必須思考與解決的問題。基于此,本文重點探究以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為導向的臨床醫學本科教學改革措施。

【關鍵詞】執業醫生;資格考試;臨床醫學;本科教學

作為世界各國均認可的執業醫生資格考試,是醫療領域人才的基本準入制度,也是衡量醫學本科院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基于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臨床醫學本科專業已經成為醫學教育的核心支柱專業,其肩負著培養良好職業素養、扎實臨床實踐能力醫學人才的重任,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指導臨床醫學本科教學工作,從而提升醫療教學的質量與水平。

1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概論

為科學認定醫師資格,世界各國通常都采用醫師資格考試的方式,我國自1999年正式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通過法律的方式確定我國醫師行業準入制度。執業醫生資格考試分為四個部分: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主要為考核醫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與實踐能力,為探索臨床醫學本科教學改革趨勢,本研究借助網絡等途徑,查詢2009年~2015年執業醫生資格考試的通過率,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1]:從表1數據可知,近年來報考執業醫生資格考試的醫學生越來越多,就考試總通過率而言,其大體上呈下降趨勢,從某種程度上說明醫學生自身理論知識、實踐知識的掌握情況仍不理想,基于此,教師必須加大對臨床醫學本科教學理念的重視程度,創新臨床醫學教學方式,從而提升整體教學效率與質量。

2基于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指導臨床醫學本科教學改革策略

查看全文

中外臨床醫學教育模式對比及改革措施

摘要:針對臨床醫學高等教育模式的特點,提出招生、培養是其最核心的兩個方面。從招生和培養兩方面闡述中外臨床醫學高等教育模式的不同,并對國內教育模式中的不足提出改革措施。

關鍵詞:臨床醫學;高等教育模式;改革措施

1臨床醫學高等教育模式

作為一門與人類生命健康息息相關的學科,臨床醫學與其他高等教育學科相比,在人才培養機制、學科人才選拔等方面存在一定特殊性。只有完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機制、人才選拔方法,才能有效提高臨床醫學教學質量,為社會輸送優秀的臨床醫學人才[1]。對于高等教育臨床醫學專業而言,招生、培養是其最核心的兩個方面。這就要求高等醫學院校一方面在招生環節制訂合理的招生政策及科學的錄取標準,同時在培養環節注重教學資源的開發,并不斷優化教學方式,使臨床醫學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2中外高等醫學院校臨床醫學專業招生與培養模式比較

2.1招生模式

查看全文

基礎醫學教育改革論文

[摘要]所謂高等教育的專業認證,也即是我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重要認證方式。該文通過闡述本科臨床醫學教育標準中關于基礎醫學教育改革的意義,分析其現狀與發展趨勢,并就教學方式的改革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以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專業認證;基礎醫學;教學改革

在我國,本科臨床醫學屬于一門醫學的臨床學科,它主要涉及處理以及研究臨床中可能會出現的危重癥狀患者的發病機理和搶救護理方案,這是一門實踐意義深遠的學科。截至目前,我國許多醫學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授課時依舊沿襲以往古板的教學方式,即采用“醫師授課+示范”的方式,以為將所應學的內容全部教授給學生,但卻忽視教學模式的實用性、趣味。學生在課堂上也只能扮演接受者的角色,這樣的落后觀念自然無法激發學生的活力與想象力。這種急功近利的行為逐漸使得學生們對臨床醫學知識喪失了學習的動力,而只是被動地接受很多知識。而關于其的基礎教育改革是一種創新型的教學改革。我國在2004年初定的試行版《臨床醫學認證專業標準》,是我國相關醫學類專業認證最早的條文標準之一。并在2012年時已經在國內七所高校的相關專業進行認證。一般來說,這種專業性的認證標準保證了現代醫學教育中較好觀念的傳承與創新,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醫學教育質量的可靠性,該研究在總結歷年的臨床醫學教學經驗之后,結合該《臨床醫學認證專業標準》來提出關于臨床醫學專業基礎醫學教育改革的建議。

1重組教學內容,開展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教學改革

該《臨床醫學認證專業標準》中有提到,現代醫學教育改革應當積極地開展橫向以及縱向的整體課程改革,將教材以及課程中應掌握的內容進行系統化的整合,而對于醫學的基礎性課程,應當涵蓋具有其特點的生物醫學在內的許多內容。我國從古至今,傳統的教學模式一直都在延續著。這種教學模式主要體現為注重學科的專業型知識,注重書本知識以及課程大綱內容,但是很少注重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交融,這使得同一系統的不同內容分布在不同的學科中,而學生就會體現出“前期知識容易遺忘,后期知識沒有鞏固”的特點,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空間也比較小。這樣長此以往,學生處于學習的被動地位,被動學習不能夠培養出適合時展的醫療人才,也不能夠滿足上述《臨床醫學認證專業標準》中的標準。而所謂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世界醫學教育會議中較受認可的一種教學模式,具體而言,在教學上,可以按照器官所固有的認知形態規律,將與臨床醫學有關聯的多門學科的知識用系統的方法來進行分組,進而按照一定的順序來教授。這樣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來說更易接受,學生會對其感興趣隨之逐漸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2減少課堂講授時間,增加學生自主學習時間

查看全文

早臨床教學模式在社區醫院的實踐

摘要:醫學生本科階段的學習正在由傳統的課堂理論和臨床實踐分開教學轉化為一體化培養模式。早期接觸臨床教育和社區醫院全科教學工作均是一體化培養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重慶醫科大學對“5+3”本科教學提倡“早臨床多臨床”,鼓勵低年級學生積極以各種形式參與臨床實踐。本文通過對我校“5+3”本科新生到社區醫院開展早臨床教學的工作介紹,展示了“3+2”本科醫生社區教學基地早臨床實踐培養模式的探索,有助于醫學生了解國家公共衛生事業政策,早期熟悉未來的職業環境,了解職業角色的價值和意義,了解患者的需求,明顯提高學習興趣,增強職業使命感,為將來更好地適應臨床專業學習奠定基礎。

關鍵詞:社區醫院;早期接觸臨床教育;“5+3”一體化人才培養

臨床醫學專業“5+3”一體化人才培養(簡稱“一體化人才培養”)是培養高水平高素質臨床醫師的重要途徑,是標準化規范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醫學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5年本科階段合格者直接進入本校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有機銜接的3年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階段,實施一體化人才培養,全面提高醫學教育的質量和效益,培養出優秀的臨床醫學人才[1]。早期接觸臨床教育是一體化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間的橋梁聯系課程。早臨床即早期接觸臨床教育在歐美國家和我國的一些醫學高等院校已經有多年的歷史和豐富的經驗。該課程通過醫學生早期接觸臨床環境、臨床醫生、患者、診療流程以及早期接觸臨床知識和技能,使醫學生更好地了解未來職業環境和職業角色,了解患者需求,提高學習興趣,增強職業使命感,使醫學生將來能更好地適應臨床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2,3]。我國人口老齡化和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健康需求給衛生保健事業提出了新的挑戰。在衛生健康保障體系中,社區醫院主要為社區居民提供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是國家分級診療的重要環節。而隨著國家對社區醫院的重視和社區醫院作為健康事業“主戰場”和“看門者”作用的體現,對醫學人才的社區醫院教學工作的重視度也逐漸得到提高。然而,社區全科醫師的缺乏卻成為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的瓶頸和難點[4-6]。如何將早臨床教學與社區醫院全科教學工作結合,使本科醫學生早期接觸社區醫院從而了解其基本醫療功能,以便更好地開展醫學生臨床思維的培養和基礎知識的學習與鞏固,也便于醫學生理解并投身全科醫生的隊伍。提高全科醫學社區基地教學水平,切實發揮其教學職能,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也是我們在新型教學方法探索中面臨的問題之一。目前,我校在醫學生培養中開展了社區醫院“早臨床”模式的教學,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結果研討如下。

一、社區醫院教學和早期接觸臨床教育課程整合的理論基礎

2017年,為加快構建標準化規范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進一步做好“5+3”一體化人才培養工作,教育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5+3”一體化醫學人才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一體化人才培養目標,深化一體化人才培養改革,做好一體化人才培養的政策銜接工作,加大一體化人才培養支持力度。《意見》提出,要強化臨床實踐能力培養,推動臨床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實施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加強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和臨床操作的規范化培養。為了適應相應的臨床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我校按照教育部要求實施“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教學模式,在學生課程學習前、學習中、學習后反復開展臨床實踐,注重學生臨床綜合能力的培養[1,2,9]。同時,《意見》也指出,需調整優化學科專業招生結構,加強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培養。全科醫學人才是目前我國多個地區的緊缺專業人才,尚有50萬全科醫生缺口。2018年,國家衛生計生委《關于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國家擬通過以下方案:一是通過醫學教育改革,加大對全科醫學專業的支持力度;二是加強“5+3”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三是開展基層全科醫生進修培訓和學歷提升教育。同時,改善全科醫生的薪酬待遇,改革完善全科醫生使用激勵機制,讓大家積極地、熱情地去從事全科醫生工作[7]。結合此前在國家層面上社區醫院發展迅速,全科醫生需求量大,需求有矛盾。相比之下,行業內的專科醫生們對社區醫院全科醫生的理解定位不夠準確,如認為全科醫學是各個學科的簡單疊加;全科醫生是萬金油,專業水平不高;而醫學生在學習期間受到專科思想影響和熏陶,職業定位多傾向于專科化,對社區醫院全科醫生定位為范圍廣、水平低、收入低、發展空間小和社會地位不高的醫療工作者而不愿意從事社區醫院全科醫生工作[4,5,6]。因此,基于以上理論基礎,重慶醫科大學早臨床課程組根據我國國情和醫學教育的特點,將社區醫院實踐與早期接觸臨床教育進行整合,在開展基礎醫學、臨床醫學教育前、中、后均加入社區全科醫學學習實踐。社區醫院早臨床實踐就是我們為完成此目標的一個重要課程安排。

二、在早期接觸臨床課程體系中加入社區醫院早臨床中英雙語教學的課程設計和準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