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預防醫學教學論文

時間:2022-08-11 11:03:04

導語:臨床預防醫學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臨床預防醫學教學論文

1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對預防醫學的重視不夠

人類疾病的三級預防概念已提出多年,但目前仍有一些人認為臨床醫學優于預防醫學,不論是在衛生工作實踐或是在醫學教育中,預防醫學仍未得到足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由于預防醫學教學安排的學時少,而內容多,涉及面廣,難于突出重點,因而使學生對預防醫學課程學習目的不夠明確,預防觀點淡漠,覺得與今后從事臨床工作關系不大,沒有多大用途,因而不重視,不感興趣,聽課注意力不集中或不來聽課,考試則應付及格。一些臨床專業學生并不重視預防醫學的學習,存在“重治輕防”的思想,只注重醫學基礎和臨床知識的學習,對預防醫學缺乏足夠的認識,認為預防工作就應該由預防專業的人去做,臨床醫生專業學好臨床知識,為患者解決病痛才是根本。結果,某些學生到畢業時仍不知如何開展健康教育,不具備家庭、社區衛生保健等基本的服務意識。

2教學隊伍的教學思維轉變不足

預防醫學是以群體為研究對象,研究疾病發生、發展與分布規律,以及影響健康的各種因素,并制定相應預防措施的科學,但目前醫學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要求只側重以個體和疾病為中心的專業知識與能力的培養,預防醫學教育的意義得不到充分體現。多數醫學院校在臨床醫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要求中,對預防醫學教育的目標沒有詳細或明確地闡述,對預防醫學知識和技能沒有明確要求,內涵模糊,缺乏特色。教學過程中,預防醫學課程所占比例偏低,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課程之間缺乏相互聯系,不利于培養臨床醫學生以醫院為中心開展預防保健工作。同時,教師隊伍構成單一,對醫學全科知識掌握不足,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落后。教學內容也偏離臨床及實際應用,導致學生缺乏興趣,教學效果差,無法在思想上強化“大衛生觀”。

3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預防醫學教學模式轉變有偏差

雖然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已被人們所熟悉和接受,但這種轉變在醫學教學實踐中的進展緩慢,相對于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等學科,在學校本身教學經費緊張的情況下,預防醫學教學投入明顯不足。重臨床,輕預防,重專業技能培養,輕預防醫學實踐的思想仍是預防醫學教育改革的重要阻礙,特別是占主導地位的管理層、教師層,預防戰略意識仍然比較薄弱,預防醫學與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之間的學科交叉與融合不夠,改革預防醫學課程設置和優化教學內容,加強教材建設和改進教學方法等方面進展緩慢,尤其是預防醫學實踐與教學環節受到影響較大。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局限于生物醫學范疇,忽視了社會、心理、環境、行為等因素對疾病和健康的影響,忽視了人群預防保健和健康促進等知識和能力的培養[2]。

4預防醫學教學對策

4.1提高學生對預防醫學的重視

如何提高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對預防醫學的重視程度,是臨床專業預防醫學教育的關鍵。目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逐年增加,傳染病的危害仍然存在,這些疾病單靠臨床醫學很難達到最佳效果,這就要求臨床醫學生看清形勢,在學好基礎、臨床的同時,重視預防為主的大衛生觀念,學會在開展一級預防的基礎上加強二、三級預防,對影響人類健康的因素進行評價和控制,對人群從不同角度和層次提供健康素質服務。另外,國家在努力推廣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今后,很多臨床專業學生畢業后將會成為一名全科醫生,而全科醫生必須是防治合一的。作為未來衛生隊伍的中堅力量,“三級預防”觀念的強弱以及預防技能的高低會直接影響我國未來的醫療衛生事業。作為醫生,對所接觸的人群進行預防醫學知識教育,其結果都會事半功倍,在某些方面會比預防專業人員的影響更加深遠。所以,必須引導他們重視預防醫學的學習,培養他們在未來社區醫療中,能從預防觀點、群體觀點出發,加強健康教育能力、調查能力、分析和處理衛生問題的能力,以提高他們自身實力,更好地促進人類的健康。通過在課堂上逐步地、不斷地向臨床專業學生傳輸以上信息,把學習預防醫學的重要性和臨床醫學生將來要從事的工作聯系起來,讓學生從未來角度、從自身角度、從實用角度高度重視預防醫學的學習。

4.2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

我國政府對預防醫學事業高度重視,中央財政對預防醫學專項投資也有了大幅度提高。我國已將公共衛生列入建設公正社會的重要議程。為此必須轉變觀念,特別是管理層、決策層的觀念轉變是關鍵。近年來,我國預防醫學教育在培養理念、模式、方法手段上都進行了改革,在加強預防醫學實踐教學,拓寬學生專業知識方面進行了廣泛的探索。但因受到傳統醫學教育模式的影響,在教育觀念、內容、手段、知識結構、課程體系等方面依舊存在許多問題,如對培養目標的定位、標準、課程設置與培養模式等方面還存在不足;目前,醫學院校預防醫學教學隊伍多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以學生畢業為主要目的,對目前快速發展的生物醫學知識掌握不足,同時,對相應的社會學科知識了解也較少,提高一線預防醫學教學隊伍的專業素質是當務之急。

4.3加強基礎、臨床醫學與預防醫學的聯系,轉變教學模式

隨著現代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在醫學領域的發展,基礎醫學在分子水平闡明人體的結構與功能,闡明致病機制和防治機制上得以長足發展,基礎醫學與預防醫學相結合,在宏觀上進行人群防治研究,了解疾病的分布特征、探索病因、篩查高危人群、開發有效疫苗和藥物等方面為預防醫學的發展提供重要的幫助[3]。臨床醫學與預防醫學相結合,可以發展全科醫學教育,培養全科醫生,在彌補多年來臨床醫學與預防醫學之間偏見中發揮重要作用。總之,預防醫學教育改革應立足中國國情,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對教學內容、方法、學科構成、師資隊伍、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進行改革,加強與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及人文社會科學的融合,重視實踐教學、全科教學,教師學科背景多元化等方面入手,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我國預防醫學教學質量,縮短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培養符合實際需求、全能的臨床醫學人才。

作者:呂元明龐偉毅譚盛葵余紅平工作單位:桂林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