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俗和社交禮儀

時間:2022-02-10 04:44:00

導語:風俗和社交禮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風俗和社交禮儀

一、尊重各國風俗習慣

不同的國家和民族,由于不同的歷史,文化,宗教等因素,各有特殊的風俗習慣和禮節。例如,伊斯蘭教徒不吃豬肉,在齋月里日出之后,日落之前不能吃喝;有些佛教徒不吃葷;印度教徒不吃牛肉;某些國家如印度,印尼,馬里,阿拉伯國家等,不能用左手與他人接觸或用左手傳遞東西;在佛教國家不能隨便摸小孩頭頂;天主教徒忌諱十三這個數字。尤其是十三日星期五,遇上這種日子,一般不舉行宴請活動;使用筷子進食的東方國家,用餐時不可用一雙筷子來回傳遞,也不能把筷子插在飯碗中間;東南亞一些國家忌諱坐著蹺大腿;伊朗稱好不伸大拇指;保加利亞、尼泊爾等一些國家搖頭表示稱贊,點頭表示不同意,等等。阿拉伯國家婦女比較守舊,到人家家里作客不要問女主人身體如何;對日本人送禮要注意花式,綠色被視為不吉祥,荷花是祭奠用的,禮品上不要有狐貍的圖案,因為這種動物狡猾,貪婪。不要把菜湯和飯拌在一起吃,因為這是喂貓的方式。在婚禮上忌用離開、重復、多次等字眼,在喜慶場合忌用去、舊、壞了、完了等字眼。若不注意這些風俗,會使人誤認為對他們不尊重或鬧出笑話。新到一個國家或初次參加活動,應多了解,多觀察,不懂或不會做的事,可仿效別人。

二、尊重老人和婦女

尊重老人和婦女是一種美德。在社交場合,上下樓梯,車輛和進出電梯,應該讓老人和婦女先行,主動予以照料。對同行的老人,婦女,應幫助提拿較重的物品。進出大門,主動幫助老人婦女開門,關門,幫助他們穿脫大衣外套。同桌用餐,兩旁若是老人或婦女,應主動照顧,幫助他們入離座位。

三、遵守時間,不得失約

這是極為重要的禮貌。參加各種活動,應按約定時間到達。過早到達會使主人因準備未畢而難堪,遲遲不到,則讓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過久而失禮。因故遲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萬一因故不能應邀赴約,要有禮貌地盡早通知主人,并以適當的方式表示歉意。失約是很失禮的行為。

四、舉止

舉止應落落大方,端莊穩重,表情自然誠懇,和靄可親。站立時身子不要歪靠在一旁,不要半坐在桌子上。坐時,腿不搖,腳不蹺,坐在沙發上不要擺出懶散的姿態。在公共場所不要趴在桌子上,躺在沙發上。走路腳步要輕,遇急事可加快步伐,但不可慌張奔跑。兩人行走不搭肩膀,多人行路不要有意無意排成隊形。談話時,手勢不要過多,不要放聲大笑。在圖書館,博物館,醫院,教堂等公共場所都應保持安靜。在隆重的場合,如舉行儀式,聽演講,看演出等,要保持肅靜。

五、吸煙

在一些場合,是不允許吸煙的。例如,在劇場,商店,教堂,博物館,會議廳等地,不得吸煙。在火車,輪船上,在談判和進餐中,一般不吸煙或很少吸煙。進入會客室或餐廳前應把煙掐滅。新到一個地方,遇到新的場合或是私人住宅,辦公室等,不知道是否允許吸煙時,可詢問一下主人:允許吸煙嗎?我可以吸煙嗎?在允許吸煙的地方,如有婦女在座,應征得她的同意。主人不吸煙,又未請吸煙,則最好不吸煙。在場人多或同座身份高的人士都不吸煙時,則一般不吸煙。

六、儀容和服飾

要適時理發,胡須要刮凈,指甲要修剪,鼻毛應剪短,頭皮屑太多應洗干凈。內衣,外衣經常保持整潔,特別是衣領袖口要干凈。皮鞋要打油擦亮,布鞋要刷洗干凈。總之,應梳理打扮,保持外貌整潔美觀。不要當著他人的面擤鼻涕,掏鼻孔,搓泥垢,挖眼屎,打哈欠,修指甲,剔牙齒,挖耳朵等。咳嗽,打噴嚏時,應用手帕捂住口鼻,面向一旁,避免發出大聲。在參加活動前,不要吃蔥,蒜,韭菜等辛辣食品,必要時可含上一點茶葉,以除口臭。

衣著要整潔,衣扣,褲扣要扣好。褲帶要系好,衣袋里不可放過多的東西。衣服要洗凈,熨平。參加正式活動穿西裝應結領帶,穿長袖襯衣衣襟應塞進褲內,袖口不要卷起。內衣褲不能露在外面;女同志衣著盡量不要千篇一律,按季節和活動性質的不向,可穿西裝,民族服裝,中士上衣配長裙,或旗袍,連衣裙等。襪口不可露在衣裙之外。出席隆重活動一般宜穿深色服裝,上下身顏色要一致,參加吊唁活動一般穿黑色服裝。

參加活動,進門后應把大衣,帽子,圍巾,手套,雨衣脫下存放起來,不要帶入場(室)內。存放前注意檢查口袋里不要留有文件,筆記本和錢包等物品。

在室內一般不要帶黑色眼鏡。就是在室外,遇有隆重儀式或迎送等禮節性場合,也不應戴黑色眼鏡,有眼疾需戴有色眼鏡時,應向主人或客人說明,或在握手說話時將眼鏡摘下,離別后再戴上。在室內的一切活動都不能戴帽子。

出廁所前,要檢查自己的服飾是否整齊,如褲扣,褲帶是否扣好,系好。在賓館走廊,餐廳及公共場所不能只穿背心,拖鞋。

七、見面時的禮節

握手是一種廣泛運用的禮節。在一般情況下,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但年輕者對年長者,身份低者對身份高者則應稍稍欠身,雙手握住對方的手,以示尊敬。男子和婦女握手時,往往只握一下婦女的手指部分。

握手也有先后順序,應由主人,年長者,身份高者,婦女先伸手;客人,年輕者,身份低者見面先問候,待對方伸手再握。多人同時握手注意不要交叉,待別人握完再伸手。男子在握手前應先脫下手套摘下帽子。握手時雙目注視對方,微笑致意,不要看著第三者握手。

握手除是見面的一個禮節外,還是一種祝賀,感謝或相互鼓勵的表示。如對方取得某些成績與進步時,對方贈送禮品時以及發放獎品、獎狀、發表祝詞講話后等,均可以握手來表示祝賀、感謝、鼓勵等。

有些國家還有一些傳統的見面禮節,如東南亞佛教國家是雙手合十致意,日本人是行鞠躬禮,我國舊時傳統是抱拳。對這些禮節應有所了解,在一定場合也可使用。

遇見身份高的領導人,應有禮貌地點頭致意或表示歡迎,不要主動上前握手問候;只是在領導入主動伸手時,才向前握手問候。如遇到身份高的熟人,一般也不要徑直去問候,而是在對方應酬活動告一段落之后,再前去問候致意。

八、談話時的禮節

談話的表情要自然,語言和氣親切,表達得體。說話時可適當做些手勢,但動作不要過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指人。

與人談話時,不宜與對方離得太遠,但也不要離得過近,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談話時不要唾沫四濺。參加別人談話要先打招呼,別人在個別談話,不要湊前旁聽。若有事需與某人說話,應待別人說完。有人與自己主動說話,應樂于交談。第三者參與談話,應以握手、點頭或微笑表示歡迎。發現有人欲與自己談話,可主動詢問。談話中遇有急事需要處理或需要離開,應向談話對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談話現場超過三人時,應不時地與在場的所有人攀談幾句。不要只與一兩個人談話,不理在場的其他人。也不要與個別人只談兩人知道的事而冷落第三者。如所談問題不便讓旁人知道,則應另找場合。

在交際場合,自己講話要給別人發表意見的機會。別人說話,也應適時發表個人看法。要善于聆聽對方談話,不輕易打斷別人的發言。一般不提與談話內容無關的問題。如對方談到一些不便談論的問題,不應對此輕易表態,可轉移話題。在相互交談時,應目光注視對方,以示專心。對方發言時,不左顧右盼,心不在焉,或

注視別處,顯出不耐煩的樣子,也不要老看手表,或做出伸懶腰,玩東西等漫不經心的動作。

談話的內容一般不要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不談些荒誕離奇,聳人聽聞,黃色淫穢的事情。一般不詢問婦女的年齡,婚否,不徑直詢問對方履歷,工資收入,家庭財產,衣飾價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問題。一般談話不批評長輩,身份高的人員,不議論當事國的內政,也不隨便議論宗教問題。可談論涉及天氣,新聞,工作,業務等內容。

九、參加宴請的禮節

接到宴會邀請(無論是請柬還是邀請信),能否出席要盡早答復對方,以便主人安排。在接受邀請后,不要隨便改動。萬一遇到特殊情況不能出席,尤其是主賓,應盡早向主人解釋、道歉、甚至親自登門表示歉意。

應邀出席一項活動之前,要核實宴請的主人是誰,宴會舉辦的時間、地點,是否邀請了配偶,以及主人對服飾的要求等。活動頻繁時尤應注意,以免走錯地方,或主人未請配偶卻雙雙出席。

出席宴請活動,抵達時間遲早,逗留時間長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對主人的態度。應根據活動的性質和當地習慣掌握時間。遲到,早退,逗留時間過短會被視為失禮或有意冷落。身份高者可略晚到達,一般客人宜略早到達。出席酒會,可在請柬上注明的時間內到達。主賓退席后再陸續告辭。確實有事需要提前退席,應向主人說明后悄悄離去。也可事前打招呼,屆時離席。

參加他國慶祝活動,可以按當地習慣以及兩國關系,贈送花束和花籃。參加家庭宴會,可酌情給女主人贈少量鮮花。

應邀出席宴請活動,應聽從主人安排。如是宴會,進入宴會廳之前,先了解自己的桌次和座位,入座時注意桌上座位卡是否寫著自己的名字,不要隨意亂坐。如鄰座是年長者或婦女,應主動協助他們先坐下。入座后,主人招呼,即開始進餐。

吃東西要文雅。閉嘴咀嚼,喝湯不要啜,吃東西不要發出聲音。如湯菜太熱,可稍待涼后再吃,切勿用嘴吹。嘴內的魚刺,骨頭不要直接外吐,用餐巾掩嘴,用手(吃中餐可用筷子)取出,或輕輕地吐在叉上,放在菜盤內。如遇上本人不能吃或不愛吃的菜肴,招待員上菜或主人夾菜時不要拒絕,可取少量放在盤內,并表示謝謝,夠了。對不合口味的菜,勿顯露出難堪的表情。嘴內有食物時,切勿說話。剔牙時,用手或餐巾遮口。吃剩的菜,用過的餐具,牙簽,都應放在盤內,勿置桌上。

無論是主人,陪客或賓客,都應與同桌的人交談,特別是左右鄰座。不要只同幾個熟人或只同一兩個人說話。鄰座如不相識,可先自我介紹。

作為主賓參加外國舉行的宴請,應了解對方祝酒習慣,即為何人祝酒,何時祝酒等等,以便作必要的準備。碰杯時,主人和主賓先碰,人多可同時舉杯示意,不一定碰杯。祝酒時注意不要交叉碰杯。在主人和主賓致辭,祝酒時,應暫停進餐,停止交談,注意傾聽,也不要借此機會抽煙。奏國歌時應肅立。主人和主賓講完話

與貴賓席人員碰杯后,往往到其他各桌敬酒,遇此情況應起立舉杯。碰杯時,要目視對方致意。

宴會上相互敬酒表示友好,活躍氣氛,但切忌喝酒過量。喝酒過量容易失言,甚至失態,因此必須控制在本人酒量的三分之一以內。

有的主人為每一位出席者備有小紀念品或一朵鮮花。宴會結束時,主人招呼客人帶上。遇此,可說一兩句贊揚這小禮品的話,但不必鄭重表示感謝。除主人特別示意作為紀念品的東西外,各種招待用品,包括糖果、水果、香煙等,都不要拿走。

有時在出席私人宴請活動之后,往往致以便函或名片表示感謝。

十、出席文藝演出的禮節

接到晚會請柬,能否出席,應及時回復主人,以免劇場空缺,影響氣氛。如不能出席,巳送來的戲票按主人意見處理。請柬如附有座位號碼,應對號入座。如無座次,到現場按本人身份地位了解座位分配情況,然后入座,勿貿然坐在貴賓席上。

演出進行中應保持肅靜,不要談話,不要大聲咳嗽或打哈欠,更不要打瞌睡。觀看節目主人可略作介紹,以讓客人自己欣賞。即席翻譯聲音要輕。在國外看戲,如非專場,最好事前了解節目內容,情節梗概,現場大略譯幾句,盡量不要說話,否則會引起周圍觀眾不滿。演出場所禁止吸煙,更不能嗑瓜子,吃零食。

節目在演出過程中不要鼓掌,不要叫好,更不要吹口哨。節目終了,報以掌聲。切忌對節目表示不滿或失望。除政治問題外,一般都鼓掌。觀看體育比賽,要發揚優良的道德風格,尊重運動隊和運動員。不起哄不吹口哨,不鼓倒掌,不喝倒彩。對運動隊和運動員取得的成績,應熱烈鼓掌。

十一、進入外國人的辦公室或住所的禮節

到外國人的辦公室或住所,均應預先約定,通知,并按時抵達。如無人迎候,進門先按鈴或敲門,經主人應允后方得進入。如無人應聲,可稍等片刻后再次按鈴或敲門(但按鈴時間不要過長)。無人或未經主人允許,則不得擅自進入。

因急事或事先并無約定,但又須前往時,則應盡量避免在深夜打擾對方,如萬不得已,非得在休息時間約見對方時,則應見到約見人后立即先致歉意,說對不起,打擾了,并說明打擾的原因。經主人允許或應主人邀請,可進入室內。盡管有時洽談的事情所需時間很短,也應進入室內,不要站在門口進行談話。

應邀到外國人家里拜訪,作客,應按主人提議或同意的時間抵達,早到或遲到都是不禮貌的。如發生遲到的情況,應致歉意。進行拜訪,一般安排在上午10時或下午4時左右。西方習慣備有小吃和飲料,客人不要拒絕,應品嘗一下,接受飲料應喝掉(但實在不習慣時,也不必勉強)。不經主人邀請或沒有獲得主人同意,不得參觀主人的庭院和住房。在主人的帶領下可參觀住宅,但即使是較熟悉的朋友也不要去觸動除書籍,花草以外的個人物品和室內的陳設。

對主人家中的人都應問候,尤其應問候夫人(丈夫)和子女,有小孩在場,應主動與小孩握手,親抱,表示喜歡。家中養有貓狗的,不應表示出害怕,討厭,不要去踢它轟它。

離開時,應有禮貌得向主人告別,感謝主人的接待。

十二、國外禁忌

由于自然條件、歷史文化、崇高信仰以及民族特性等差異,世界各國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禁忌,注意了解和把握這方面的常識,對于幫助出國人員正確地開展對外交往大有裨益。

數字禁忌許多西方不特別是天主教徒認為“13”這個數字是兇險的,應當盡量避開它。有些人甚至對每個月“13”日這一天也感到有些惴惴不安,他們對星期五也認為是吉利的,因些西方不在“13”日(特別是星期五),一般不舉行活動。甚至門牌號碼、旅館房號、樓層號、宴會桌號、車隊汽車的編號等都不用“13”這個數字,宴會也不安排在“13”日舉行,更忌諱“13”人同席共餐。忌諱“13”和星期五的主要原因,據說是因為“13”曾作為出賣并使耶穌致死的猶大參加“最后晚餐”的排序數和神話中天國兇神的象征;而星期五則是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和亞當、夏娃偷吃禁果被逐出天堂的日子。如果“13”日和星期五碰巧在同一天時,這一天就被西方稱為“黑色星期五”,有些人就會感到惶惶不可終日。

另外,西方人因戰爭死亡的恐怖,還忌諱“3”,特別是在點煙的時候,當點到第三個人時,他們往往會面呈難色,有的人甚至會婉拒。

在非洲、大多數國家認為奇數帶有消極色彩;而在日本,奇數則被看面是吉祥福星的數字,對偶數卻不感興趣。在日本盡量避免“4”和“9”字,因為在日語中“4”與“死”同音,故日本的醫院都沒有4號病房和病床,誰也不愿意躺在“死”號病床上等死。而“9”的發音與“苦”相近,因此也忌諱之列。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中的廣東籍人,也忌用“4”做標志,在遇到非說“4”不可時,就用“兩雙”或“兩個二”來代替。

顏色禁忌不同的國家、民族對于色彩也有不同的愛好和忌諱,如日本人忌綠色,視其為不吉祥,而在歐亞一些國,綠色卻受到普遍歡迎。巴西人把棕黃色看為兇喪之色。敘利亞和巴基斯坦忌用黃色。埃及、比利時人忌藍色,但在荷蘭、娜威、瑞士、敘利亞、伊拉克等國家,藍色則是人們十分喜愛的顏色。土耳其人喜用素色,忌用花色,認為是兇兆。有些國家出于政治或歷史的原因,對顏色的使用也有禁忌。如愛爾蘭忌用紅、白、藍色組(英國國旗色);委內瑞拉忌用紅、綠、茶、黑、白色(表示五大黨);法國、比利時忌用墨綠色,因為這是納粹軍服色,這兩個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被希勒軍隊占領過,所以人們一見到墨綠色,普遍會流露出厭惡的情緒。

花卉禁忌鮮花美麗而又有魅力,它使人感受到蓬勃的生機和向上的朝氣,但在不同的國度里對某些花的含義在理解上也有’所區別。如郁金香在土耳其被看作是愛情的象征,但德國人卻認為它是沒有感情的花。蘭花是東南亞的象征,而在波蘭認為是激情之花。白百合花對羅馬人來說,是美與希望的象征,而在波斯人們認為它是純真和貞潔的表示。荷花在中國、印度、泰國、孟加拉、埃及等國評價很高,但在日本卻被視為象征祭奠的不祥不物。菊花是日本王室的專用花卉,人們對它極為尊重,可是菊花在西班牙、意大利和拉美各國卻被認為是“妖花”,只能用于墓地和靈前。在法國,黃色的花朵被視為不忠誠的表示。

在國際交際場合忌用菊花、杜鵑花、石竹花、黃色的花獻給客人,已成為慣例。因此,需要特別注意,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動物圖案禁忌大象在泰國和印度,被看作吉祥的動物,它代表智慧、力量和忠誠;但在英國,則忌用大象圖案,認這它是蠢笨的象征。孔雀在我國是喜慶的標志,可是在英國卻把它看作淫鳥、禍鳥,連孔雀開屏也被視為是自我炫耀吹噓的表現,蝙蝠在我國被看作“福”的象征,但在美國人眼里,它是兇神煞。仙鶴在我國和日本被看作是長壽的象征,而在法國卻作為蠢漢和淫婦的代稱。日本人對飾有狐貍和獾圖案的物品很反感,認為它們是貪婪、狡詐的象征。北非一些國家普遍忌用狗作商標,但歐美等西方國家卻視狗為神圣的動物、忠誠的伴侶,還常常把它們作為家庭成員向客人介紹。在伊斯蘭教盛行的國家和地區,忌用豬作圖案,也不用豬皮制品,對我國的熊貓,因其外形似豬,也在禁忌作圖案之列。

餐桌交談禁忌歷史上,按歐洲人的餐桌禮儀是盡量保持安靜,少講話的。但近年來,宴請已成為社會交際、洽談業務、聯絡感情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餐桌上邊吃邊講,甚至“交談第一、吃飯第二”的做法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常常把談判桌上沒有解決的問題移到飯桌上來,以圖獲得突破和進展。盡管如此,西餐桌上的基本禮仍應加以注意。禁忌大致有如下十點:(1)急于要和近旁的某人交談時,不要先用手碰人一下;(2)最好不要隔著人交談,特別是隔著兩個人以上;尤其不要大聲與餐桌對面的人談話;(3)同身旁的人說話時,注意不要把背向著另一個人;(4)滿嘴吃東西時不要交談。不要為了急于想講話而吃得太快,不要一次往嘴里塞很多食物。如有人跟你說話時,應等嘴里的食物下后再開口;(5)若不是主人,就不要過分地向旁邊的女土勸菜,為動員她多吃而講個不停會惹人討厭,(6)不要對餐館的菜食烹調評論挑剔,也不要抱怨服務員的工作;(7)若因健康或習俗等原因,不能吃某道菜時,不要明顯地表示拒絕或厭惡,更不要做太多的解釋,尤其不要談自己的疾病;(8)與近旁的說話,聲音不要太高,但也不要耳語。如果不便公開講,則應在另外合適的場合再談;(9)不要打斷別人說話,也不要打聽餐桌上別人談話的內容;(10)控制一下自己說話不要過多,口懸河地一個人長談,是讓人厭煩的。不要與別人爭吵,不要因與對方交談不融洽而顯露不悅之色。

問話禁忌國外講究個人隱私權,凡涉及個人隱私的一切問題,在交談均應回避。具體而言,就是要做到五不問。一是不問年齡。外國人的年齡是保密的,他們希望自己永遠年輕,對“老”字諱莫如深。特別是外國婦女,一般24歲以后就不會再如實告訴別人自己的年齡了。二是不問婚否。中國人愛談論彼此的婚煙狀況,外國人卻不然。實際上,讓一位老大不小的人向他人“交代”自己尚未婚配,并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婦女尤其如此。三是不問經歷。該問題既是對方的“老底”,也凝聚著許多悲歡離合,故不便隨意談論。四是不問收入。每個人的收入都與他們的地位和能力有關,被外國人視為自己的臉面,所以是免談的。那些能夠反映出個人收入狀況服飾的價格、汽車的型號、住宅的大小等問題都不宜觸及。五是不問住址。與外國人初交,不應要求對方留下住址。外國人一般不隨便請人到家里做客,若留下了地址就不排除被人找上門去打攪的可能;當然,若是對方自己要求留下地址,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十三、小費

在國外,隨時隨地都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支付小費(亦稱服務費)。因各國、各地區收小費的比例不一,差距較大。初到一地,應事先向有經驗的人了解有關情況,并與同行者研究一下付小費的合理辦法。不要把它看作區區小事,“能省就省”,而應以“入鄉隨俗”的態度認真對待,以免帶來不好的影響。

(一)小費常識

小費起源于18世紀的英國倫敦。當時酒店餐桌中放著一只碗,上面寫著“保證服務迅速”,顧客將零錢放入碗中,將會得到招待員迅速而周到的服務。這種做法不斷延續,使用的面也不斷擴大,逐步在世界多數國家成為一種習慣的做法。

(二)支付小費的方式

飯店、餐廳的小費如果過去是根據服務招待人員的態度、服務質量好壞給小費的話,那么現在的情況就不同了,收小費已成為一種規定。

在世界各地,飯店里的侍者可算是拿小費數最多的行業。在歐洲,所有的飯店在算帳時都要收10~15%的“服務費”(即小費)。收小費方式各地不一樣,有的讓顧客自己在帳單上寫上服務費的百分比數目(一般為10—15%),然后侍者憑顧客在帳單上的簽字,從收款處取出錢作為服務費。目前更多飯店、餐廳采取直接在帳單上列明加收10~15%的服務費,這筆外快是飯店工作人員平分的,其中也包括那些不直接同顧客打交道的人在內。

顧客除了必須交納包括帳單內的服務費外,在歐洲一些國家如德國等,還要多少給侍者一些零錢(約5%),因為15%左右的服務費也許不能落到招待人員的手中。

在飯店里演出的歌手、拉小提琴或彈吉他的樂師,一般都不是飯店里的雇員,他們沒有固定的工資收入(在某些情況下,為獲準讓他們演出和收小費,他們還得付錢給飯店)。給不給他們小費完全出于自愿。如果你沒有點唱或點奏,就不用破費。很多飯店里的廁所都由專人看管。如果你只是到盥洗室洗手,可不必在托盤里放錢。

旅館里的小費在國外住旅館動不動要付小費,旅館越大,小費種類就越多,除了旅館帳單上有10~15%的服務費外,還有其他額外的服務也要付小費。

剛進旅館,有幾個服務員來搬行李,不必一個個付小費;對給你打開房間門,放好行李的服務員,可付給1美元左右的小費。服務員送早點、茶、飲料都要收小費。此外,還要給打掃房間衛生的清潔工小費,旅客住宿的時間長應多給,住的時間短可少給。在美國,高級旅館的習慣則每天給清潔工留下2美元,但在歐洲,付給房間服務員的小費都要放在桌子上,服務員一進房間就會收去,一般來說,中等房間每天要付相當于一英鎊的小費。至于旅館門口的服務員應該給多少小費還得看其服務的程度。

出租汽車的小費在國外,出租汽車小費一般占車費的15%,如果拒絕支付出租汽車司機所索取的小費,就可能招致危險。

美國的出租汽車司機1/3的收入靠小費,因此乘客得付15%以上的小費。倫敦的出租汽車司機對小費不太苛求。

如果你決定租用一輛汽車由自己來開,應該記住汽車加油時,通常得給替你加油和擦擋風玻璃的工人付少量小費。但英國例外,英國加油站的工人不收小費。

其他場合的小費在國外大多數國際機場里,搬運工是按件收小費,每件行李收25美分,在紐約肯尼迪機場,單件行李一般小費小低于1美元。如果件數多,每件不少于50美分。在火車站,搬運工同樣是計件收小費的。

在歐洲的影劇院,如果你接受了節目單,一般給門口分發節目單的服務員25美分的小費。在公共場所存取衣物要給小費。幫助你開關車門的人要給小費。

給小費的方式在飯店、旅館等地方吃飯、住宿等,除應交付帳單上公開列明的服務費外,在國外有很多場合付小費是私下進行的。一般將小費放在茶盤、酒杯底下;或在感謝招待服務人員時直接塞在其手里;或在付款時,只將找回的整款拿走,零錢就算作小費;或者多付錢,余錢不拿走。對代表官方的接待人員,因其不收小費,可酌情贈送小紀念品。

給小費還要有點藝術。給錢過多,超過了一般標準或拿著鈔隨便亂給,會被看成是故意炫耀自己的富有;給得太少又會看成是小氣,甚至會被罵成吝嗇鬼,一些游客還會由于給少了小費而得到低劣的服務。給小費的時機也很重要,假如你在臨別時才給,是不能補償所出現的種種不快的。如果你剛一到達就遞過去一張鈔票,以此表示自己對服務員的一點心意和對他工作的鼓勵是比較合適的。對進房間清掃衛生的服務員,可用禮貌的眼色、手勢或簡明短語表示一下小費所放的位置,讓對方領會其意為佳。

(三)一些國家收取小費的情況

1.在奧地利,盡管各項費用中已經包括了服務費,但餐廳服務員和司機們希望能額外得到幾個先令的小費。

2.瑞士明文規定,司機可以要求得到數額為車費10%的小費。大餐館中,雖然小費很受歡迎,但未有公開收取小費的。

3.意大利人雖然很樂意得到小費,但他們卻都閉口不談。在餐館里,當服務員給客人送去帳單時,客人會默默地將小費放入在端帳單的小盤子上,再在上面蓋上餐巾或餐紙。

4.在法國,財政部在稅收方面也把小費收入統計在內,規定餐館等服務行業起碼收取10%的小費。

5.東歐有的國家政府不準收取小費但這些國家里的服務員對小費是樂意接受的,如能得到一些西方貨幣就更好了。

6.美國有些人簡直靠收小費發財,總是來者不拒。

7.在墨西哥,100個比索(約合半個多美元)的小費可使一個普通工人的日收入至少提高1/7,收到這樣的小費會使其感激不盡。在機場,旅客要付給搬運工100個比索,好的飯店則要給150個比索。私人員游除得到商定的報酬外,每日還要多收150到200個比索。

8.北非及中東幾乎干什么都收小費:擦鞋匠、搬運工、導游、海關人員、簽證官員、甚至警察也不例外。在埃及,許多人靠收小費來改善自己的收入。對一些為別人照看汽車的老人和孩子來說,小費就是他們的全部收入。如果游客不給他們小費,他們會追著索取。

9.在泰國,客人在餐館吃飯時如能給占餐費10%的小費則被認為是大方的。大多數飯店都已把服務費包括在費用之內了,然而由于服務員一般都很究,不管小費有多少,他們都高興。小費多,服務質量就好。

10.在日本廠般情況下付小費不但沒有必要,還會令人討厭。無論門衛、服務員還是出租汽車司機誰都不指望收小費。當游客把錢塞到他們手里時,許多人(盡管不是全部)會拒絕接受。但在飯店里,你應該給服侍你進餐的女招待員2000至3000日元,給小費的時間應在剛住進時就交她。此外,也需要給行李員和陪同人員一定數目的報答。

11.新加坡則禁止付小費。客人付小費會被認為是服務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