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俗習慣與健康范文

時間:2023-11-08 17:52: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風俗習慣與健康,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風俗習慣與健康

篇1

 關鍵詞: 民族風俗習慣;民族習慣法; 國家制定法

    在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中,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基本原則出發,尊重各個民族的平等權利,不因為某些民族的風俗習慣不同而歧視或侮辱他們;民族風俗習慣的改革或保持,必須讓該民族的群眾去選擇,其他民族或個人不應強制或干涉;不能以自己的民族風俗習慣為標準,去要求和衡量別的民族,更加不能以個人主觀的好惡去看待民族風俗習慣,去處理有關民族風俗習慣的事情。

    一

、民族風俗習慣概述民族風俗習慣的基本含義,是指各民族在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方面,廣泛流行的風尚和習俗,是在各民族經濟、政治和文化生活中的一種客觀反映。在民族生存環境中,由于各個民族所處的自然地理、社會政治、歷史發展等條件的不同,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民族風俗習慣。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個民族長期傳承和廣泛采用的生活方式。真正成為民族的風俗習慣的行為方式必然相沿成習、代代相傳,必然為眾人所用而廣泛普及。

    只要民族風俗習慣形成,即為全民族所公認和遵守,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各民族的生活方式、歷史文化傳統、道德標準和宗教觀念等。某個民族反映其民族特性,必然存在一些有別于其他民族的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等特征,代表著民族的標志。在民族的相互往來中,尊重民族風俗習慣,是民族關系中一個很敏感的問題,需要慎重看待。

    隨著生活條件的變化,風俗習慣也在變化,然而,風俗習慣的變化常常滯后于生活條件的變化,呈現相對的穩定性。民族風俗習慣反過來影響經濟基礎,它帶有較大的穩定性,它的改變經常會滯后于社會生活條件的改變,它集中地反映著某個民族的得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

    二、法律保護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重要意義保護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有助于更好地保護各民族的平等權利和民主權利。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因此,不同民族無論是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是其民族的平等權利和民主權利。本質上是堅持不同民族平等原則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具體反映,侵犯民族風俗習慣,就意味著踐踏民族平等權利和民主權利。刑法第147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非法剝奪公民的正當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把“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罪”歸人“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是從法律上保護民族的平等權利和民主權利在刑法上的反映。

    保護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有助于更好地維護民族團結。任何民族對自己的風俗習慣都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們常常把其他民族對本民族風俗習慣的尊重,理解為對本民族的尊重,把對本民族風俗習慣的蔑視,理解為對本民族的歧視。所以,各種不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言行,都會傷害民族感情,不利于民族團結。

    保護少數民族風俗習慣,能夠促進繁榮和發展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少數民族風俗習慣,不同民族的某些風俗習慣本身就是以歌曲、舞蹈、體育的形式呈現出來的。很多民族通過自己的風俗習慣來保存和發展自己民族的文化藝術。例如,我國少數民族有很多是以講故事和唱山歌的口頭文學形式在人民群眾中代代相傳,而且不斷得到鞏固和發展。還有一些表現在他們具有特色的日用器具、服飾、建筑和手工藝品等方面。正是由于千差萬別的民族風俗習慣,才構成了多彩多姿的民族文化,使文化藝術的內容和形式呈現出鮮明的民族特色。

    三、理性思考法律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保護(一) 遵循社會發展規律,提倡科學,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不能孤立地看待風俗習慣,必須從一個民族的歷史、經濟和自然條件去考慮這些風俗習慣之所以形成和存在的現象,如此才能讓我們的認識符合客觀情況。把民族風俗習慣看作陳規陋習,是對少數民族的誣蔑和歧視。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中存在某些陳規陋習,這是符合實際的。

   但是,漢族的風俗習慣中同樣有陳規陋習。任何民族的風俗習慣中都會有好的、一般的和不好的。對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不應全部

肯定或全部否定,而應當進行具體分析。總體上,漢族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水平上較先進,大部分少數民族發展較落后,這是客觀事實。但是,先進并不意味一切都好,落后也并不意味一切皆壞。

    看待其他民族的風俗習慣,不能用自己民族的風俗習慣為標準,而應以對民族團結、對經濟文化發展、對國家統一、對社會主義事業和對人民群眾是否有利為標準。凡是有助于民族團、有助于經濟文化發展、有助于人民生活和身心健康的風俗習慣應當提倡和發揚。凡是有害于民族團結、阻礙生產和經濟文化發展、不利于人民群眾的生活和不科學的風俗習慣,應對本民族群眾說明害處,進行教育,幫助他們提高認識后,讓他們自己進行改革。改革某些風俗習慣,主要依靠文化的進步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來實現。提倡少數民族在衣食住行、婚喪嫁娶各方面奉行健康、科學和文明的新習俗。

    (二)合理利用少數民族習慣法

少數民族習慣法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重要部分,應當被合理的利用。少數民族習慣法是在民族地區公平正義觀上歷練形成的一種具有特殊調控作用的行為模式和價值觀念。在堅持國家法制統一的基礎上,少數民族習慣法應通過國家權力機關的批準、同意或默許來使其具有雙重效力,使其權威性得到保障。在保持正義和秩序的基礎上,國家可以做出適當的變通,實現少數民族內社會關系的穩定和諧。

    運行國家法律是個復雜的過程,只靠法典是不能實現其功能和效率的,強行推行法律常常也只是適得其反。制定法有必要給少數民族習慣法留出一定空間,去吸收和認可一些有益的習慣法,使其融入制定法。

    也不能簡單地用國家制定法來代替少數民族習慣法中的消極因素,而是通過發展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進行長期有效的法制宣傳等方式,實現少數民族習慣法和國家制定法的融合。

    實踐中,對少數民族習慣法效力的承認須限定在特定的區域內。在民族自治地方,有關少數民族特殊事務上,可以對習慣法有選擇性地優先適用。對那些既符合少數民族的

風俗習慣,又符合全國人民利益的習慣法,可以優先適用。

    結論:

認真看待民族風俗習慣,涉及到各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關系到整個國家的繁榮穩定。正確處理少數民族習慣法與國家制定法之間的關系,重視和充分尊重民族風俗習慣,這樣才能使少數民族地區的秩序向著一種健康的、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篇2

公司端午節活動方案(1)

一、活動背景:

讓學生充分了解各地在端午節里各種各樣的風俗習慣,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了解這節日的淵源,形成,民間各種不同的慶祝方式以及其中所承載的中國所獨有的文化內涵,以此來體驗的意義;體會班級就是一個大家庭,人人都是班級大家庭的成員,應該相互關心,相互愛護;增強學生愛父母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同時通過這次活動,使學生初步理解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核,真正了解節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幫助青少年增強科學節日文化理念,弘揚創新節日文化,讓節日真正給我們帶來快樂與幸福。

二、活動目的:

1. 初步了解端午節的名稱、起源及節日風俗習慣。

2. 通過了解家鄉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體會家庭歡樂、生活甜美的幸福。

3.通過對節日的了解使學生感受中國文化的特點。

4.培養學生搜集,整理,比較,分析和運用資料的能力以及語言概括和表達能力。

三、活動時間:端午節前兩天

四、活動準備:

1、將學生分為4組,分課題收集世界各地端午節的節日和風俗習慣,以及端午的相關資料。

五、活動方案

第一階段:活動準備

一、搜集有關端午節的名稱、由來、端午節的傳說故事等等。

二、調查訪問身邊的長輩,了解家鄉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

三、端午節故事演講。

第二階段:以班會形式進入活動

一、情境導入

激情朗誦有關端午節詩歌

二、進入活動主題,交流感悟

第一主題:話說端午

1、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2、端午節的傳說與民間故事

3、端午詩詞佳句知多少

第二主題:端午實踐活動

粽子、香袋

1、感受粽子的香甜和香袋的美。

2、學習用折紙做的五彩粽。

3、體驗勞動和分享的樂趣。

4、設計別致、精美的粽子。隊員們每年是怎樣過端午的呢?(隊員講出各種賀端午的民俗活動)

引出——賽龍舟,端午食粽。

5、舉辦食粽宴

師:端午節,為什么要和家人一起粽子?往年你和誰一起吃?

師:你吃的粽子是買的呢,還是別人送的?誰送的?(是買的,也有送的;是媽媽送給奶奶的,也有小姨送姥姥的……)

師:為什么要送粽子?

a、師給隊員送粽子并送上祝福的話;粽子該是投入大海的,因為你的胸懷像大海一樣的寬廣,別忘了給自己投一個粽子!祝端午節快樂!

b、隊員相互送粽子;

c、鼓勵那些不愿意把自己的粽子送給同學的隊員,將自己的愛心和祝福送給隊員。

吃粽子(大家一起吃粽子,體驗班級大家庭的溫暖和團圓,一邊聽輔導員講故事)

師:端午節在我們中國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節。

三、討論端午節活動方案

1、端午節就要到了,你們有什么想法嗎?談談今年打算怎么過端午節。

2、隊員之間交流。

四、小結

隊員們了解了那么多關于端午節的知識,又為過今年的端午節出了那么多好主意,雖然大家采用各種各樣的形式來慶祝這個傳統佳節,但每個人心中有個共同的最美好、最傳統的愿望,那就是: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端陽處處祥。祝福親愛的朋友端午節快樂!

老師感到好開心!最后,我提前祝大家端午快樂!

第三階段:拓展,延伸。

通過今天的活動,我們初步了解端午節的名稱、起源及節日風俗習慣,欣賞吟誦了有關端午的詩詞。今后我們還要進一步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你想研究些什么?

(分4個活動小組)

1、端午的風俗習慣。

2、端午的傳說和故事。

3、關于端午的詩詞。

4、關于端午的食品。

六、實施策略

這次活動的實施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活動準備,搜集有關端午節的名稱、由來、端午節的傳說故事;調查訪問身邊的長輩,了解家鄉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活動的節目,端午故事演講等等。

公司端午節活動方案(2)

一、活動背景: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于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艾草,游百病,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吃五毒餅、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二、活動目的:

弘揚傳統文化歡度端午佳節

三、活動目的:

1、慶祝中國端午節的到來,讓大家深刻體會到中國傳統節日的氣息;

2.提升公司凝聚力;

3.加強各部門同仁之間的溝通與聯系;

4.增強公司員工的集體觀念。

四、活動時間:2019年6月9日

五:活動地點:2號廠房東邊的空地

六:活動對象:三河市通用離合器有限公司全體員工(杭州公司員工端午節活動由杭州負責人開展)

七:活動內容

1、包粽子比賽:中國的傳統節日大多與吃有關,端午吃粽子,可算是全國通行的習俗,而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比賽規則:10人一組,可分4組進行比賽。將準備好的粽葉、糯米、紅棗、紅豆、豬肉物品發放給參賽選手,聽到裁判員的指令,開始動手,完成的作品需達到指定的標準,(最終解釋權在裁判員),取前3名,參與選手有參與獎。裁判員根據比賽結果發放相應“領獎卷”。

準備材料:布料、帶子、米、綠豆、仿真水果(小)、桌子數張。

2、制作香囊:民俗學家陳連山撰寫的《話說端午》里提到:端午節的核心是驅邪除瘟,保持健康。香囊,指裝裹了具有辟邪作用的藥物或香料的袋子。自己剪剪縫縫做出的簡單的具有各種形狀的香囊比起市場上的就很有意義,既可以送給家人朋友表達自己深深的祝福,也可以增強動手能力,學學古人的手藝。

篇3

關鍵詞:德昂族;茶文化;風俗習慣

中圖分類號:K8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26-0147-01

一、茶在德昂人家中的重要性

茶,在德昂族的社會生活中有著特殊的功能,這也是他們獨有的風俗習慣。如作為探望久別的新友和求婚時的見面禮;請客時用作“請帖”;有過失需請對方諒解時,也是先送點茶葉;甚至發生糾紛不能自己解決,需請頭人調解時,也要裹一小條茶葉一小條草煙交給頭人,然后再申訴理由。由德昂族用茶的種種活動中,我們可以窺見其歷史文化、人生禮儀、社會交往、禁忌信仰、婚俗語姻約等等鄉土民俗,亦可以說,德昂族與茶有關的種種活動,實際上已成為一種文化積淀。居住在德宏州的德昂族,至今仍保留著以茶當菜的原始方式。更為有趣的是,茶葉還代表德昂人的禮節。德昂人不論為什么事都離不開茶葉。

二、德昂族茶文化在其風俗習慣中的體現

(一)擇偶茶

德昂族的未婚男女,都享有擇偶的自由。雙方經過相互了解和一段時間的戀愛后,決定確立關系或締結婚約時,男女都要告訴自己的父母,而與其他民族不同的是,這種“告訴”不是以言語表述,是以茶代替。即小伙子乘父母熟睡之機,將事先備好的約三市兩重的“擇偶茶”置于母親嚼檳榔用的筒帕里,待母親發現筒帕里的茶葉,便知道該為兒子提親了,隨即便與丈夫商量,并委托同氏族和異氏族的親戚各一人,作為為兒子提親的媒人。姑娘也照此方式進行。

(二)提親茶

媒人前往姑娘家提親,不必帶其他禮物,只需在筒帕里裝上一包一市斤重的茶葉,到女方家后,亦不必以言語表達,只需將包成三角形的茶葉放在供盤上,雙手托盤舉過頭頂,敬到主人面前,主人就明白媒人的來意。經過媒人連續三晚的“說謀”,主人看到男方確有誠意,即欣然收下茶葉,表示同意女兒的婚事;不收,即表示拒絕。

(三)定親茶

男方父母知道女方父母應允女兒的婚事之后,仍需請媒人再次帶上兩包一市斤重的茶葉和豬肉等,選一吉日的早晨,前往女方家宴請其父母及寨中的長老等。席前,先由媒人將茶敬給女方的父母,然后由男方的叔叔、伯父、姐姐向女方父母及舅舅各分贈茶葉一包,以示認親。緊接著再由他們陪同小伙子以茶認親。最后才由雙方親戚議定定婚禮物及婚期。

(四)迎客茶

到德昂族村寨去,行進在竹樓相襯的寨中小道上,首先映人眼簾的,就是房前屋后的茶樹,這時,無論客人進入誰家,都會受到熱情接待。客人光臨,德昂人不是遞酒,而是敬茶。古往今來德昂族都保持著“說一句話,喝一盅茶”的習俗。茶水,是主人事先準備好的,一般均用大土茶罐燉在火塘邊,隨喝隨倒。

(五)敬客茶

德昂族遇上親戚或摯友來訪,則用一種特殊的方式敬茶。這茶是由主人臨時采摘來的。鮮茶采來以后,即將鍋蓋置于火塘的三角架上,將茶倒入鍋蓋內,然后三番五次的烘烤、揉搓,直到發出香味。稍涼片刻,又用手抓一小撮,放進小土茶罐里,繼續烘烤到茶葉發黃,即用滾燙的開水沖入罐里。待水泡全消,又再烘烤,爾后再倒給客人喝,直到喝完。主人只能喝第二道貌岸然茶,以示以誠相待,友情長存。

(六)送客茶

客人告辭,德昂人仍喝茶相送。如送一般客人,便將自家備飲的茶抓一把置于大土罐里,稍烘片刻,待噴出香味,即沖開水并繼續將水燒開,然后按人頭每人倒一碗,邊碰碗邊喝茶邊說道別的話。如果送的是貴客,則要喝竹筒茶。竹筒也是現砍的嫩竹。竹筒砍好后,即取精心制作和保存的春茶放入竹筒里,倒上清涼的井水,便在火炭上烘烤,待烤到竹皮發黃,飄出醇香的茶味,才將茶水倒在碗里,讓友誼像茶水一樣永遠飄香,像竹子一樣一節更比一節高。

(七)回心茶

在德昂族社會里,某一個人做錯了事,經眾人教育幫助,本人表示悔改,愿重新做人,就要邀請長輩們到其家中喝回心茶,以表示回心轉意。制茶與喝茶的方式,與喝送貴客的“送客茶”相同。

(八)和睦茶

德昂族中,夫妻或朋友因某件事發生爭執,并導致感情上的傷害,經父老鄉親們的調解,兩人言歸于好時,要邀請長輩及親朋好友到家中喝“和睦茶”,以表示永遠互敬互愛,和睦相處。制茶與喝茶的方式,與喝“回心茶”相同。

(九)叫魂茶

至今德昂族仍保留著這樣一種習俗,人一旦生病臥床,特別是小孩稍有病痛,除了服藥,還要為他們叫“魂”。德昂族認為,病人自己或小孩其父母在路上行走時,其“魂”被死者的“鬼”騙走了,所以才染上了病,導致“魂不附體,四肢無力”。因此,光給他們服藥還不行,必須把“魂”叫回來。叫魂的地點,一般在人們經常歇息的地方或村寨外一公里左右的地方。叫“魂”時,由長老或父母帶上篾盒熟飯,盒內一頭裝一個雞蛋,一頭裝一小撮茶葉。到了指定地點以后,他們邊誦咒語邊轉動飯盒,轉了7圈以后,即起身回家。途中,不能回頭張望,也不能跟人搭腔,徑直回家里。到家以后,又拿著飯盒在火塘上轉三圈,意即先將死者的“鬼”與病者的“魂”分開,不能在一起共存。轉了三圈以后,即打開飯盒,讓病人吃雞蛋、飯。末了,又取也飯盒里的茶葉,放在土碗里,用開水泡茶后端給病人喝,意即讓其魂安居樂業,像茶樹一樣安安穩穩,健康成長,不要四處游蕩。

(十)認干爹茶

德昂族和其他民族一樣也有認“干爹”的習俗。一般是在少年兒童或嬰兒有病時進行。認“干爹”的原因通常有兩個,一個是為嬰兒取了乳名后,嬰兒常晝夜啼哭,長者便認為是取名不適,需要認一個“干爹”,并為其另取乳名;另一個是少年兒童久病不愈,長者便認為需要認一個體格健壯的成年人為其“干爹”,以驅逐病魔的纏繞。認“干爹”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用兩根木頭或四節竹子,在山間小道上搭一座“橋”,“橋”搭好后,將用芭蕉葉包好的茶葉置放于“橋”的兩端,主人則躲在路邊的草叢或樹叢中觀察,哪位男子先過“橋”,主人便出來向其磕頭。來人受禮后,自然心領神會,隨即拾起地上的兩包茶葉,徑直回家備禮。禮物為一包茶葉、一對手鐲或一套衣服。認“干爹”儀式于第二天上午進行。太陽則升起,主人便帶上一包茶為兒女登門請“干爹”,“干爹”收禮后,又帶上自備的禮品前去撫慰病人,高誦“祝壽詞”之后,即為其取名,并將手鐲套在其手腕上或將衣服穿在其身上。同時,又用開水沖茶,邊吹邊喂給病人喝,以示保其平安、長命百歲。儀式過后,主人又將一包茶葉敬給來客,表示正式確認其為兒女的“干爹”。認“干爹”的另一種方式是,病人在家治病期間,誰先到家里串門就認其為“干爹”。其間,都是以茶作為禮物。先是主人磕頭敬贈茶葉,來客接茶后即明其意,回家后包好自制的茶,備上手鐲或衣物,于第二天上午來到病人家。認“干爹”的儀式與前者相同。

三、結語

德昂族對茶葉的依賴和喜愛世代相沿,從而形成了聯系社會文化和生活習俗的各個方面的一道絢麗的人文景觀―――德昂族獨特的民俗文化。茶已經滲透到了德昂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是婚俗、社交、宗教還是建筑都能夠體現出茶的重要性。在研究德昂族歷史文化方面這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參考文獻:

篇4

丹納(1828-1893),法國著名的史學家和批評家。他的《藝術哲學》這部著作較為全面地論述藝術創作的根源。“在他看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性質面貌都取決于種族、環境、時代三大因素。”[1]

丹納一開始就說:“作品的產生取決于時代精神和周圍的風俗。”[2] 換句話說,時代精神與風俗習慣決定了藝術品的種類。時代精神與風俗習慣就是作者所言的環境。丹納認為,環境只接受同它一致的品種而淘汰其余的品種,所以藝術家必須適應社會文化環境,才不會被社會淘汰。

社會文化環境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社會文化環境,不同的時代產生不同的藝術品種。例如,希臘雕像產生于熱愛運動、崇尚藝術的古希臘時代;哥特式建筑產生于封建與基督教的中古時代;意大利美術產生于17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

不同的時代精神可以映射出不同的社會文化環境,不同的風俗習慣可以映射出不同的種族特征。種族是一個種族區別于其他種族而具有的獨特的特征。作者將種族比喻為藝術創作根源中的原始花崗石,它不會隨著時代環境的發展變化而改變,它是一個民族的永久的本能,它與民族的壽命一樣長久,一樣牢固。

二、種族、環境、時代與民族性格的關系

民族性格是一個民族表現在行為舉止、思維方式及精神氣質上的心理特點的總和。[3]由于地理環境和社會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的作用,不同的民族擁有不同的性格。

在古希臘時代,全身是希臘人特有的習慣,衣著只是附屬品,不拘束身體;房屋室內配備簡單,即使是他們喜歡的露天生活中的廣場和練身場也一樣簡單樸素;在古希臘城邦,公民享有參與公共職務的權利;在練身場和舞蹈學校的培養下,公民可以輕松地成為一名軍人。古希臘人生活的所有這些特點存在的原因就是他們擁有非常平衡而簡單的心靈,這種心靈產生于古希臘時代,而不是封建時代,也不是文藝復興時代。所以說,特殊的時代造就了特殊的性格。當時希臘人民的性格是:簡單、樸素、活潑、樂觀、勇敢。

再來說說種族,以日耳曼族和拉丁族為例。日耳曼族,比如德國人和英國人,身材高大,外貌平平,但是安靜、慎重、理智、有恒心,可以堅持不懈地做事業。拉丁族,比如意大利人,生活簡單,頭腦敏捷,能說會道,感覺敏銳,行動迅速,但是經常過猶不及,遇到刺激會過于興奮,以至于會忘記責任和理性。通過對日耳曼族和拉丁族的比較可以發現,種族不同,性格也會不同。

三、民族性格對藝術創作的影響

藝術創作是指藝術家以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指導,以一定的創作方法為依托,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提煉和感悟,將特殊的情感融入到藝術作品中的創作性勞動。藝術家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環境和精神氣候中,特定的地理環境和精神氣候造就了特殊的民族性格。民族性格直接影響藝術家的性格,進而間接影響藝術家的藝術創作和藝術作品。

精神氣候是指時代精神和周圍的風俗,而時代精神和周圍的風俗是產生作品的決定性因素。精神氣候并不產生藝術家,但卻明顯地影響著藝術家的才干,精神氣候改變,藝術家的才干的種類也隨之改變,這就是為什么某些國家的藝術宗派,有時以理想的精神為發展的趨勢,有時以寫實的精神為發展的趨勢,有時以素描為主,有時以色彩為主的原因。藝術家若是不走群眾路線,就會被社會排斥,甚至于淘汰。

那么,精神氣候是怎么對藝術品產生作用的,這里用精神狀態以悲觀絕望占主導的社會環境來加以說明。首先,藝術家是群眾中的一員,是集體中的一個分子,苦難使群眾傷心,也使藝術家傷心。其次,藝術家在苦難中長大,看到的、經歷到的、感受到的都是悲傷,于是藝術家創作的藝術作品自然而然地以悲傷為主。再者,藝術源于生活,在悲傷的時代,藝術家只能獲得悲傷的暗示,教堂中的儀式、屋里的家具、別人的交談,都是藝術家創作靈感的源泉。最后,也是最有說服力的一個理由是,在悲傷的時代,只有悲傷的作品才能引起悲傷的群眾的共鳴,群眾是藝術作品生存的土壤,悲傷是藝術作品生存的養料,二者缺一不可。總而言之,風俗習慣與時代精神,也就是環境,先是影響了藝術家的生活和情感,造就了藝術家符合環境和時代的性格,進而影響了藝術家的藝術創作方法,最后決定了藝術作品的種類。

在古希臘與古羅馬的時代、封建與基督教的中古時代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三個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特色的藝術或藝術品種,并且作品的主要特征都與時代和民族的主要特征一一對應。

希臘是一個三角形的半島,一面是丘陵地,一面是濱海,天氣溫和宜人,夏季沒有酷熱使人消沉或懶散,冬季沒有寒冷使人遲鈍僵硬,在這樣溫和的氣候中生活的民族,精神平衡和諧,性格聰明開朗活潑。希臘人不沉溺于宗教,神明跟人類一樣是快樂的。希臘人的社會生活也同宗教生活一樣輕松愉快。希臘人喜愛學習,善于思考,所以頭腦敏捷;熱愛生活,所以年輕樂觀;天生是理想主義者,所以容易成為優秀的藝術家。成為優秀藝術家的三個特征也在希臘人的性格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一是希臘人感覺精細,善于捕捉微妙的關系,易于分辨細微的差別,這使得藝術家可以將造型、色彩、情感等所有元素結合得非常融合,換句話說,可以將源于生活的素材,很完美地創作出高于生活的作品;二是希臘人凡事追求清楚明白,喜歡簡單而明確的輪廓,討厭不清楚的、抽象的、怪異的事物,這使得藝術家可以將作品的意境限定在容易被想象力和感官理解的范圍內,讓作品成為不同民族和不同時代的人都可以欣賞了解的藝術,并且流傳千古;三是希臘人對現世生活的喜愛和重視,對于人的力量有著深刻的感悟,追求愉悅,這使得藝術家傾注于表現人的健康的心靈和完美的肉體,而不是病態的精神或殘疾的肉體。

神廟是希臘城內重要的建筑物,而雕像是神廟的重要內容,它們給人的整體印象是簡單、樸素、寧靜、高雅、雄壯,這種印象與希臘的民族精神完全一致。希臘人的心靈和肉體是健全的,造就的建筑和雕像自然是健全的;希臘人不喜歡過度興奮的幻想,造就的建筑和雕像自然是清明的理智的產物;希臘人喜愛運動,追求健美、強壯的肉體,造就的建筑和雕像自然是舒展的、雄壯的、優美的。民族性格對藝術創作的影響顯而易見。

四、結語

民族性格對藝術創作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也是深刻的。民族性格是由種族、環境、時代等多種因素共同影響而成的,是一種不容易變化的特征,它就好比地質結構中的原始地層,無論經過多長時間,構成民族性格的特性始終存在。藝術創作也是有等級之分的,最膚淺的藝術創作是那些流行的風氣和暫時的事物,略為經久的藝術創作是那些被當時的一代人認為的杰作,而經久不衰的藝術創作是那些可以跨越時代和民族的不朽之作。明白理解了民族性格對藝術創作的影響后,將更易于探尋到藝術創作的根源,更易于領會藝術創作的內涵,更易于指導藝術創作的實踐。

參考文獻:

[1] 丹納.藝術哲學[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2.

[2] 丹納.藝術哲學[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2.

篇5

關鍵詞:道德意識;道德行為;社會機制

人是社會存在物,人與一般動物的本質區別在于人有道德意識。那么,人的道德意識是如何產生的呢?這首先關系到道德的起源問題。歷史上對此有不同的觀點。神學家從人自身以外的某種超驗力量出發,認為人的道德起源于某種神明的啟示與安排,從而得出“神啟論”。“人性論”者則從人自身說明道德的產生。他們或如伊壁鳩魯認為道德滋生于人的趨樂避苦的自保自愛的天性,或如孟子認為道德產生于人的“四心端”,或如佛洛姆從“人的本性”的本能中尋找道德的根源等等。“生物進化論”者則認為道德是由于生物進化和遺傳基因而產生的。但這些都沒有科學地揭示道德的起源問題,只有歷史唯物主義者從唯物史觀出發,立足于社會生產實踐,真正科學地指出道德產生于社會物質生產過程和社會交往過程。也正是在人類長期的社會生產和交往中,人的語言和意識逐漸形成,這也包括人的道德意識的產生。

那么,人有了道德、道德意識,又是如何進行道德行為選擇的呢?根據康德的觀點,人是自由的,“人為自己立法”,強調人的行為選擇出于人的理性、自由意志。一定意義上講,人的確是理性的,人又作為道德行為主體,通常情況下是基于個體的自由意志自主選擇自己的道德行為的。但問題是:人的這種理性、自由意志又是如何形成的?顯然,無論“神啟論”、“人性論”,還是“生物進化論”都是說不通的。事實上,道德行為主體基于自由意志的自主選擇并不是個人自然欲求的隨心所欲地選擇,它仍脫離不了社會物質生產實踐與交往活動。像狼孩那樣,任何脫離社會生活環境的人,都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更不能形成正常人的道德意識,難以進行道德行為判斷選擇。這是從類的角度來說的。個體道德發生以類的道德發生為前提。個體道德意識產生和道德行為選擇判斷更要受到各種社會機制的影響與制約。

一、社會生活環境因素

從最熟悉的社會日常生活環境出發,影響個體道德意識與道德行為選擇的因素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家庭生活環境、學校生活環境、特定的社會生活環境。

1.家庭生活環境

根據馬克思、恩格斯的觀點,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會關系,是人類最初的倫理關系。家庭是人的最初搖籃、第一課堂,父母是人的啟蒙老師。家庭生活環境最直接地影響著個人的道德意識和行為選擇。

家庭是個體道德意識形成的第一場所。人出生下來時,心靈就像一塊“白板”,上面沒有任何痕跡。處于嬰幼兒時期的人,生理心理還十分不成熟,意識還很模糊,還不具有嚴格意義上的人的意識,更不知道什么是道德。因而在人的心靈的“白板”上最先留下什么“痕跡”,往往會在人的頭腦中產生什么樣的意識。而家庭就是心靈的第一塊“底版”,父母親人則是最初的“涂鴉者”。一個人從小生活在什么樣的家庭生活環境中,往往就會形成與之相應的個性、品質。從小沐浴在溫暖與慈愛的陽光中的人與從小就生活于陰森與暴力的家庭氛圍中的人,會形成迥然不同的個人性格、個人道德品質,做出截然不同的道德行為選擇。前者往往心地善良,對社會和他人充滿愛心與奉獻;后者往往內心冷淡,對社會和他人冷漠無情,甚至充滿仇視。人間的冷暖,世間的明暗,最初就是通過個人所在的家庭生活環境體悟到的,并對其今后的人生態度、價值選擇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父母是個人道德教育的最好榜樣。父母是子女最熟悉、最受信任的親人,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被孩子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成為其模仿的榜樣。尤其是對道德意識正在形成,行為選擇還舉棋不定的兒童,在他們眼里,父母的行為都是“對的”,因而其行為會有意無意地模仿大人的行為。父母的道德品行怎么樣,往往會“遺傳”給下一代。所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即是此理。“子不教,父之過。”中國古代歷史中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曾子殺豬教子”的經典故事,都深刻揭示了家庭生活環境、父母親人的榜樣示范對人的道德意識培養和道德行為選擇的重要性。

2.學校生活環境

如果說家庭生活環境主要影響嬰幼兒童的道德意識和行為選擇,那么學校生活環境則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學校生活環境中,對個體道德意識和行為選擇影響最大的主要是教師的師德以及學校的教學實踐活動。

教師的任務不僅在于教書而且在于育人。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是對教師職業的根本要求,是教師的靈魂。教師往往是青少年學生心目中的權威和偶像,他們對老師幾乎是言聽計從。因此,教師對青少年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的師德深深影響著他們的思想品德。

學校的教學活動,不僅向學生傳授必要的知識文化,還教他們一些為人處事的準則。學校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活動,豐富學生的閱歷,提高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境界,從而培養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通過接受學校的系統教育,個體逐步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正確的道德意識,在進行道德行為選擇時也少了許多盲目性,更多地去考慮到社會的道德要求,行為規范。

3.特定的社會生活環境

人自出生下來,就已經被選擇在了一定的社會生活環境中,并時刻同周圍的環境打交道。相對于家庭生活環境和學校生活環境而言,人更多地要在特定的社會生活環境中生活。人的道德意識、道德選擇也要在社會生活實踐中接受檢驗,進行修正。

人進入社會就是走進一個更為復雜多樣的世界。在這里,既有人生的酸甜苦辣,又有世間的冷熱暖涼;既有人間的真善美,又有社會的假惡丑。人不再是“單面人”,而是“多面人”。個人原有的道德意識、道德觀念受到沖擊和挑戰,有些可能會與社會要求相一致,有些則會被完全顛覆。即使是相一致的道德認知也會因社會生活環境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個人的道德行為選擇面臨更復雜的狀況,更艱難的抉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人處于什么樣的社會環境生活,同什么樣的人打交道,往往會形成什么樣的道德意識,做出什么樣的道德行為選擇。清正廉明、公平正義的社會,人往往出淤泥而不染,兩袖清風,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相互幫助,人人沐浴在陽光之下。腐化衰敗,黑暗恐怖的社會往往造成人們同流合污,爾虞我詐,欺小凌弱,人與人之間互相抨擊,互揭其短,絲毫不見光明。

二、社會結構因素

如果從社會生活結構方面來講,影響個體道德意識與道德行為選擇的因素主要有:社會經濟生活環境、社會政治生活環境、社會文化生活環境。

1.社會經濟生活環境

哲學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道德意識作為上層建筑范疇,始終受到對其起決定作用的社會經濟基礎的制約與影響。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受著社會關系特別是經濟關系的制約。如前所述,主體基于自由意識的行為選擇并非是隨心所欲的,要受到社會生產生活的限制。“封建小農經濟基礎之上,只有血親、家庭等級的道德選擇,社會化大生產基礎之上,才有可能產生民主、平等的道德行為選擇;在家庭所有制經濟基礎之上,只能產生家庭主義精神,在確立了個人財產所有權的基礎之上,才能確立個人權利意識。”因此,從根本上講,個體道德意識和行為選擇離不開一定的社會經濟生活環境,并隨其變化而發生改變。

2.社會政治生活環境

經濟生活對道德生活起決定作用。政治生活與制度則對道德意識及行為選擇起著直接的制約作用。一方面,掌握政權的統治者,通過政治手段制定符合其統治的法律法規,提出某種特定的道德價值體系及道德行為規范要求,并通過法律、政權、國家強力機關等以政治強權的方式維護與推行其擇定的道德價值體系及道德行為規范要求。如中國古代通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而確定儒家倫理的絕對統治地位,深遠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的道德生活。另一方面,當發生政治革命或變革時,原有的道德體系會發生部分或完全的改變。它們或被新的道德體系所代替,或者倒退為更落后的道德體系。中國近代的,就對新的道德體系產生了深遠影響;而“”則完全破壞了人們正常的道德生活。因此,個體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選擇也脫離不了其所處的社會政治生活環境,并在特定政治生活環境中進行選擇與被選擇。

3.社會文化生活環境

文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軟實力,同時也是人們道德意識與行為選擇的重要影響因素。文化宣傳教育、文藝作品形象、影視媒體傳播等文化形式廣泛影響著人們日常生活。它們對人們的道德意志有教育感化作用,對其道德行為選擇有引領導向作用。它們“不但藝術地再現人們的道德關系和道德面貌,而且從審美上解決道德問題,用典型形象向人們顯示生活中什么樣的人和行為是高尚的、有道德的、美好的,值得人們尊敬和效法;什么樣的人和行為是卑劣的、不道德的、丑惡的,必須拋棄和否定”。文藝復興時期所宣揚的“自由、平等、博愛”思想,中提倡新道德,批判舊道德,這些對個人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選擇產生了巨大改變,并深遠影響了人們的道德生活。

三、道德調控機制

人作為社會的存在物,必然要受到社會的調控。道德調控是社會調控的特殊方式,包括社會的道德調控和個體的自我道德調控。社會的道德調控被個體吸收轉化為個體的自我道德調控,從而影響個體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選擇。社會的道德調控機制主要有風俗習慣、生活經驗、社會輿論等。

1.風俗習慣

風俗習慣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穩定的、普遍達成共識的行為規范。顯然,風俗習慣具有穩定性和大眾性特點。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的禁忌禮拜、禮儀禮節、社會風尚等經過歷代相傳,不斷重復,就形成了一定的風俗習慣。它植根于人們的內心世界,是人們長期歷史生活經驗、情感的積淀。因此,個人的道德意識往往打上風俗習慣的烙印,道德行為選擇往往受到風俗習慣的制約。人們常說“入鄉隨俗”就是風俗習慣對個體道德調控的力量之所在。

2.生活經驗

所謂生活經驗就是人們在長期社會生活中,從已經發生的實踐活動中獲取的知識。人們在世代生活中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驗。當人們面臨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應當怎么做,不應當怎么做的生活問題時,如果缺乏理性思維時,往往求助于生活經驗,從經驗中尋求答案。生活往往會貼上經驗的“標簽”。根據這種日常生活經驗的提示,一個人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就可以明確其行為選擇方向了。但經驗不等于真理。經驗有時也是不可靠的,可以對人們的行為選擇產生負面效應。例如人們熱議的扶老人問題,由于“彭宇案”這個“前車之鑒”,許多人再面對跌倒的老人時往往因害怕遭受誣陷而袖手旁觀。這就是經驗對人的道德行為選擇的一種誤導。

3.社會輿論

社會輿論是人們對某一社會現象或個人行為所作出的評價性看法或所持的態度。社會輿論的力量是強大的。“它通過向行為主體傳遞關于其行為的價值信息,使行為主體了解自己行為的善惡后果;通過贊譽或譴責所形成的精神力量,迫使行為主體接受外來的善惡裁決和準則命令,從而繼續堅持或改變自己的行為的道德價值取向。”人都有自尊心,要臉面,怕丟人。有時候,人并不害怕法律的權威而敢于鋌而走險,卻畏懼輿論的力量不敢貿然行動,三思而后行。因此,人們往往迫于社會輿論的壓力,不得不樹立純潔的道德意識,做出高尚的道德行為選擇。

此外,除了風俗習慣、生活經驗、社會輿論幾種主要的社會道德調控機制外,社會監督機制、獎懲機制、精神榜樣示范作用等也是重要的社會道德調控機制,對個人的道德的調控有著很大影響。

總之,個體道德發生是一個社會實踐過程,始終受到上述各種社會機制的影響與制約。社會是個復雜的共同體,社會環境、社會生活又是豐富多樣、五彩繽紛的。社會環境、社會生活為個體道德意識產生與行為選擇提供了現實可能性,同時又在客觀上影響制約著個體道德意識與行為選擇。在社會機制的影響限制中,人并不是不自由的,而是具有自由意志、能夠自主判斷的并據此做出合乎社會道德要求的行為選擇。

參考文獻:

[1]高兆明.存在與自由:倫理學引論[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第379頁

[2]唐凱麟.倫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第94頁

[3]唐凱麟.倫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第201頁

篇6

一、語言符號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每一種語言符號都蘊涵著約定俗成的意義——它們都與文化有關。在文化溝通方面,語言與非語言符號都是習得的,“是社會化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也就是說,象征以及意義是由每一種文化教給它的成員的”②,比如“龍”字,英語通常把“龍”翻譯為“dragon”,是一種很可怕的動物,這與中國人心中神圣的圖騰“龍”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文化既教我們符號,也教我們符號所代表的意義,每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在吸收某種社會文化的同時也吸收了符號的意義。跨文化傳播在語言符號方面的難度就在于“理解任何文化的語言意味著必須超越這種文化的詞匯、語法和范疇。擴大我們對文化的理解角度而達到一種宏闊的視野。”③

我們在日常進行交流時使用詞語好像毫不費力,這是因為我們對詞語產生的意義達成了高度的共識。我們的經驗背景十分相似,所以給正常交流中使用的大部分語言符號基本上賦予了相同的意義。但是當我們一旦置于一個多元的文化背景和國際市場,我們面臨著眾多的語言文化差異——語言文字的種類、使用范圍、使用習慣、語言歧義時,就必然會產生溝通的障礙。在跨文化廣告傳播中,無論是品牌名稱,廣告文本還是包裝及說明,廣告語言在不同國家和地區所造成的誤譯、誤讀或誤解,主要是缺乏對語言差異的深入了解所致。翻譯既不是建立在共同的詞匯基礎上,也缺乏熟悉的指標對象,以至廣告想傳播什么信息與實際傳播了什么信息有時是不一致的。

我國出口的白象牌電池在東南亞各國十分暢銷,但在美國市場卻無人問津,因為白象的英文“WhiteElephent”,其意思為累贅無用令人生厭的東西,誰也不喜歡。美國布孚公司在德國宣傳該公司的薄棉紙時才發現,“puff”在德語里是“妓院”的意思。CUE作為美國一個牙膏的品牌名,在法語俚語里卻是屁股的意思。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完全沒有攻擊性的品牌名稱,對于另一種語言的人們或許就很具有攻擊性。語言的差異使得一些信息不是被錯誤傳播就是根本無法傳播,即使同樣的詞在不同的文化中都會有完全意想不到的語意。由此可見,要進行有效的跨文化廣告傳播,語言文字如何得到當地民族國家的文化認同是至關重要的。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對語言的多樣化和差異性作深入的了解,精通受眾國的語言,適應其語言習慣及特色;了解文化造成的詞語的直意、隱意的變化,以免產生歧義而影響廣告效果。廣告中有很多反映各民族事物和觀念的語言,它們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體現了特定的價值觀,在翻譯過程中要盡可能用對等的語言表達出來。

二、風俗習慣

風俗習慣是很難改變的,無論哪個國家、民族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忌諱,對于千百年來形成的民族風俗,我們應給予必要的尊重,正如ABB總裁阿西·巴尼維克所言:“我們如何能取消千百年來的風俗習慣呢?我們沒有并不應企圖去這么做。但是我們的確需要增進了解。”④不同的社會習俗對廣告的影響很大,對于跨文化廣告傳播來說,只有了解與尊重當地特殊的風俗習慣,有的放矢地傳遞信息,才能使廣告奏效。

尊重風俗習慣意味著廣告信息不能觸犯當地的禁忌,否則將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受到抵制。比如對性有著特別禁忌的東方國家如泰國和印度,廣告一旦涉及到“性”,很可能冒犯風俗。里斯特公司(Lister-ine)試圖將它著名的美國電視廣告照搬到泰國,該廣告表現了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手拉著手,一個建議另一個用里斯特治療其呼吸困難。這一廣告沒有獲得成功,因為在泰國公開地描繪男孩與女孩的關系是無法接受的。后來當廣告把人物換成兩個女孩后,產品的銷售就明顯地增加了。

有時“甚至一些無意識使用的顏色、數字、形狀、象征物、身體語言等等都可能會潛在地冒犯某種特定的文化習俗,”⑤因為在不同的文化中,數字、顏色、動物形象的意義是各不相同的。百威公司廣告中的青蛙形象已深入人心,它的很多廣告都是以青蛙為“主人公”,并用青蛙叫出公司品牌。但它在波多黎各卻使用一種叫做“coqui”的當地吉祥物,因為波多黎各人把青蛙看作是不干凈的。

再如,“高露潔”牙膏在馬來西亞開拓市場時,廣告訴求一再強調其增白的功能,而該地區卻以牙齒黑黃為高貴的象征,且通過咀嚼檳榔來使牙齒變黑,顯然這則廣告是在幫倒忙。很多時候人們經常立足于自己的文化去看待他人的文化習慣,所作出的判斷可能恰好觸犯了文化禁忌。

三、價值觀念

每個人乃至每個民族,都是在價值觀的支配下行事的。不同的價值取向,會使同一事物異化,并被拉開距離,使得事物有天壤之別。廣告作為商品信息與文化信息的傳播載體,必然會融進民族文化特定的價值觀念,尤其是當廣告從傳遞有形的產品信息轉向傳遞無形的文化附加值之后,廣告中很多反映本民族文化事物和觀念的訴求,都再現了各特定文化的價值觀。而在跨文化廣告傳播中,對傳播效果產生重要影響的一個因素就是如何理解不同文化人們價值觀的差異,因為價值觀所反映的思想觀念、道德行為準則、態度等等,實質上代表了社會的意志和廣大消費者的意志。所以一旦廣告中傳遞的價值觀得不到認同甚或引起反感,那么廣告當然會受到排斥。耐克精心打造的廣告語“Justdoit”(想做就做),以其對自我、個性、叛逆的推崇和張揚而風靡美國,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理念。但是這一廣告所宣揚的價值觀在香港和泰國等地卻沒有產生應有的共鳴,該廣告被認為有誘導青少年不負責任、干壞事之嫌而屢遭投訴,無奈耐克只得將廣告語改為“應做就去做”以平事端。[page_break]

四、宗教與法律

宗教作為一種精神現象,從消費的角度看,既有精神消費的內容,又有物質消費的成分,能滿足人們的雙重需求;從傳播角度講,它又是能引起人們廣泛關注的注意力元素。因此,把宗教作為廣告傳播的題材元素,除了能立即引起受眾注意外,更有不可低估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同時,宗教作為敏感的話題,也容易引起爭議,對廣告傳播而言,這本身就是某種意義上的成功。中外廣告史上以宗教入題的很多,由于宗教元素運用不當而引發的爭議、沖突甚至訴訟在國際廣告界也是屢見不鮮的。1989年春,超級巨星麥當娜為百事可樂拍了一部廣告片,并作為其新歌《像個祈禱者》的音樂電視。這個耗資500萬的廣告片在美國及世界40個國家同時上映,場面感人。然而在“百事”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麥當娜又為同一首歌拍了搖滾版,并在音樂電視臺幾乎同一時段的黃金檔播出。在這部瀆圣的音樂電視中,麥當娜在燃燒的十字架前跳來跳去,向人們展現手掌上的圣痕,還和一個黑人圣徒在教堂的長椅上親熱。這部片子立刻激起公憤,“百事”不得不撤下它的廣告。

廣告被喻為“帶著鐐銬跳舞”,除了宗教,廣告的“鐐銬”還有法律。國與國之間對廣告內容、形式和傳播等方面在法律上的差異也是非常大的。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政府在法律層面上對廣告控制的日益加強已成為廣告業的一個普遍趨勢。不同國家有關廣告實施的法律、法規、法令、政策各異,它們直接限制、影響著跨國廣告的進行。因此,在跨文化廣告傳播中,必須了解各國的法律環境,知曉并遵循各國政府制定的有關廣告的法規。一般而言,在法律上各國政府關于廣告的各種規定主要涉及以下內容:

(一)對某些產品的廣告限制。如,2003年歐洲議會通過一項決議,從2005年7月起,禁止在報紙、廣播和互聯網上刊播煙草廣告,也禁止煙草公司贊助一級方程式等國際性體育賽事。此舉是為了減少德國、希臘和西班牙等歐盟國家居高不下的煙草消費量(但禁止播發煙草廣告的范圍不包括電視臺,因為電視廣告受到歐盟其它法律的保護)。

(二)對廣告信息的限制。如1991年,法國頒布了對酒精類廣告進行限制的《艾文法》,該法規定廣告中不得出現正在飲酒者的形象;酒精飲料廣告中不得涉及酒精度、原產地、酒的種類、產品的成分、生產廠家、商和經銷商的名稱和地址,以及包裝樣式、銷售方式和飲用方式等;廣告中應清楚指明飲用酒精飲料會危及健康。在美國頻繁出現的比較廣告,英國和德國禁止使用。許多國家的廣告法都禁止在電視廣告中使用兒童形象。在斯里蘭卡禁止電視廣告使用兒童作模特兒來推銷商品,其理由是因為斯里蘭卡太窮,在160萬人口中20%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對于那些無力購買的父母來說,這種電視廣告會引起傷心和為難。

篇7

2、掃墓祭祖:一些地區會舉行隆重的上墳祭祖活動。首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動,規模很大,隊伍往往達幾百甚至上千人,然后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后各家掃祭家庭私墓。

3、飲春酒:浙江、山西一帶有在春分日釀酒的風俗習慣。古書中記載:“春分造酒貯于甕,過三伏糟粕自化,其色赤,味經久不壞,謂之春分酒”。南方地區也有喝春酒的習俗,又叫去耳聾酒,據說有醒腦的功效。

4、吃春菜:嶺南風俗“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有順口溜道:“春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篇8

秋分節氣,正好是秋季過了一半時間,它與春分一樣,都是古人最早確立的節氣。大家對秋分節氣的由來和風俗有深入的了解嗎?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收集的關于秋分節氣的由來和風俗簡介,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秋分節氣的由來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進入“秋分”節氣。“分”即為“半”之意,秋分日居于秋季九十天之中,平分了秋季。秋分后,晝夜時間等長,并由日長夜短逐漸變成日短夜長,氣候由熱轉涼。

從秋分這一天起,氣候主要呈現三大特點:1.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一天中白晝短于黑夜,晝短夜長的現象將越來越明顯(直至冬至日達到黑夜最長,白天最短);2.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幅度將高于10℃以上;3.氣溫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漸步入深秋季節。南半球的情況則正好相反。

秋分傳統風俗習慣祭月

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豎蛋

"秋分到,蛋兒俏"。同"春分"一樣,在每年的"秋分"來臨之際,我國很多地方都要在這天舉行"豎蛋"的趣味游戲或比賽。其玩法簡單易行: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輕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豎蛋"活動寄寓了人們對生命、生育的敬畏和崇敬之情。"

吃秋菜

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粘雀子嘴

秋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元,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元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于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送秋牛

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歷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秋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說秋人便叫"秋官"。

秋分節氣的傳統食物1、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

2、吃雞蛋:每年的秋分節氣,民間有“豎蛋”的習俗,“豎蛋”后當然少不了吃蛋。

3、吃湯圓:秋分這一天,有些地方有吃湯圓的習俗。

4、吃螃蟹:秋分時節是蟹肉最肥美、也最滋補的時候。

篇9

關鍵詞:產后隨訪  產褥期  健康教育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母嬰保健意識的增強,產褥期護理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如何做好產后個人保健和嬰兒保健已成為產后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而產后隨訪正符合這一發展需求。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09年第一季度在我院分娩的產婦200例,均為在我院產科分娩后3~7天出院的產婦,其中第一胎為155例,占77.5%,第二胎為45例,占22.5%;陰道產150例,占75%,剖宮產50例,占25%,平均年齡為26.5周歲。

        1.2方法 

        1.2.1 選取優秀助產人員  從事電話隨訪的助產人員應具有獨立的工作能力、精湛的業務技術、優良的服務態度以及豐富的健康教育知識和良好的心理素質,豐富而細膩的感情。

        1.2.2 產后電話回訪時間安排  根據產婦及家屬的要求和實際情況確定家庭訪視的具體時間,我們選取的時間為出院后1周、2周、3周各1次,根據具體情況,于產后42天對于一些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再次進行回訪。因人而異、因時而異,采用個性化健康教育。

        1.3 產后電話隨訪健康指導內容

        1.3.1 產婦方面 了解產后一般情況。做好母乳喂養指導,產婦飲食與活動指導,惡露觀察指導,傷口護理、乳房護理,指導如何測量體溫,如何觀察產后并發癥等問題,評估家庭環境,摒棄傳統不良風俗,指導產婦科學體能鍛煉,做到勞逸適度,但6周內應該避免重體力活動及久蹲,以防止子宮脫垂,指導哺乳期如何采取避孕措施等。

        1.3.2 新生兒護理方面 指導產婦進行正確母乳喂養,指導產婦及其家屬如何進行新生兒臍部、臀部護理以及新生兒沐浴、撫觸等技巧,并告知及時進行預防接種,培養其科學育兒觀念。

        1.3.3 建立健康隨訪熱線 為提高產后電話隨訪普及率,應告知產婦和其家屬醫院咨詢電話,24小時開通熱線電話,以便及時解決其可能出現的其他相關的問題,使其能及時得到幫助。

        2  產后電話隨訪健康指導的作用

        2.1產后電話訪視健康指導可提高母乳喂養率  隨著母乳喂養的普及,母乳喂養的好處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并接受。但現實生活中,由于有些產婦缺乏相關知識和技巧,影響了母乳喂養的順利進行。產后電話隨訪的介入,使產婦能及時地掌握母乳喂養的技巧,促進了母乳喂養的順利實施,降低了產耨期母嬰的患病率,提高了母乳喂養率和實際效果。

        2.2 產后電話隨訪提高了產婦的自護能力 隨著醫學的發展,再加上絕大多數產婦為初產婦,缺乏產后自我護理經驗及新生兒護理及育兒經驗。另外,產婦要適應新角色的轉變以及生理變化,面對突如其來的諸多問題,一時間難以接受且容易產生壓抑心理。電話隨訪式健康指導,有效解決產婦遇到的各種困難,積極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幫助她們充滿信心地面對新角色帶來的種種問題,提高產婦的自護能力和對新生兒的護理技巧,使得產婦能保持良好的心境,順利渡過產褥期。

  2.3 體現了護士的自身價值,提高了醫院的社會滿意度 助產人員為產婦和新生兒進行健康指導,解決實際問題,這是良好職業道德的體現。把醫院護士的職責同社會和產婦的需要緊密結合起來,在提供高質量服務的同時,也能夠體現助產人員的自身價值和社會地位,使助產人員的自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并由此產生了對職業的熱愛。另外,護士通過電話隨訪,還能夠及時了解到產婦對醫院存在的不滿現象,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溝通、并改進不妥之處,從而提高了患者及社會對醫院的滿意度,也提高了醫院的社會效益。

        3  結論

        3.1 通過對隨機抽取的產后隨訪200例產婦進行電話隨訪,發現產褥期存在著大量的健康問題,包括加強對產婦進行產褥期保健常識的宣傳和教育。盡快建立健全產褥期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并落到實處,促進產婦的身心恢復。

        3.2 產后電話隨訪是住院分娩服務的延續,通過電話隨訪可以及時發現影響產婦及嬰兒的健康問題。詳細了解產婦及嬰兒情況,正確指導產后護理和保健,既指導了產婦及其家屬如何度過產褥期,增加了對醫院的信任感,又真正體現了醫院的人性化服務這一宗旨。

篇10

由于少數民族地區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相對落后的社會發展狀況,少數民族學生在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上與其他漢民族學生相比有著一定的差異。高職院校管理者應充分了解學生的特點,積極探索少數民族學生管理的有效途徑,促少數民族學生得到有效培養,培養優秀的少數民族人才。

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群體具有特殊性:

1.文化導致的差異性

少數民族學生由于受到本民族文化的熏陶,使他們在衣食住行、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方面與漢民族學生相比存在著明顯差異。在高校,少數民族學生面臨著文化沖擊與文化適應問題。例如,宗教信仰導致的特殊性。少數民族學生大多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宗教儀式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與意義。不同宗教信仰的學生通常交流和溝通比較困難,少數民族學生往往愿意和自己本族的學生交往,固定的活動團體,這就導致了他們人際關系狹窄。例如,另外風俗習俗的不同導致的特殊性。少數民族學生具有一定的文藝天賦,能歌善舞,使得他們能夠在校園文化活動中大放異彩,成為學校文藝活動中的主力軍。

2.教育基礎導致的特殊性

由于地域、歷史與經濟發展等因素,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水平相對滯后,基礎教育水平一般都比較薄弱。尤其,隨著招生規模的迅速擴大,高職院校學生本身具有素質整體下降現象,其中少數民族學生錄取水平更低。這使得他們入學后與漢族學生相比在文化基礎教育上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導致特殊性。例如在語言文字方面,我國部分少數民族都使用自己的民族語言文字并且接受教育,但在高職院校必須適應漢語授課及使用,對他們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如何全面提高學生基礎素質,是高職院校急需解決的問題。

3.復雜性格心理導致的特殊性

國家高職招生政策使少數民族入學分數門檻降低,客觀上使一部分少數民族學生缺少遠大理想,個性既自負又自卑,表現出較強的厭學情緒。此外,相當部分少數民族學生來自偏遠農村、山區、牧區的經濟貧困家庭,一方面,學生強烈渴望自立自強,以盡快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另一方面,現代社會殘酷的競爭法則又使他們一時不知所措,從而陷入迷茫,再加上溝通能力差、不擅與人交流等因素,使不少學生產生一定的心理問題,直接影響他們的正常學習和生活。

做好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管理工作關系到處理好民族關系,融洽民族感情的大局。那么,本文對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首先,要全面的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

當前,高職院校對少數民族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了解不夠。有的學生管理工作者連內蒙古三少民族都分不清,何談了解學生。這就要求學生管理者深入少數民族學生當中, 達到深度融合, 做到全面了解, 為做好學生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礎。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者應該全面了解少數民族學生情況,通過查閱檔案、詢問師生、個別談心等方式充分了解學生家庭經濟情況、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學習情況、思想動態等信息。在具體管理工作中尊重少數族學生的風俗習慣,定期召開少數民族學生座談會,掌握他們的日常活中的困難和需要,把握他們深層次的思想動態。

其次,要幫助少數民族學生解決學習困難。

由于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水平相對滯后,少數民族學生基礎教育水平比較差。從本民族語言授課轉變為漢語授課,在學習上難度加大,有的學生會因此失去學習信心,對其成長很不利。要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對他們進行心理方面的疏導,讓他們正確面對學習自信不足、學習能力較弱等問題,同時組織專業老師對學習困難的少數民族學生實施全面且有針對性的幫扶工作。通過耐心細致的幫助,改變他們在語言上的溝通障礙和基礎課程方面的差距,逐步扭轉其在學習上的被動局面。要幫助和督促學生樹立自主學習、勤奮學習、全面學習和終身學習的信念, 使他們充分認識學好專業知識對他們今后走向社會、立足社會、被社會認可的重要意義,這將是他們在大學里所收獲的畢生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