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俗禮儀文化常識范文

時間:2023-09-28 17:36: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風俗禮儀文化常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風俗禮儀文化常識

篇1

中國古代的風俗禮儀文化常識

【元旦】我國傳統習俗中最隆重的節日。此節乃一歲之首。古人又稱元日、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稱春節,是在采用公歷紀元后。古代“春節”與“春季”為同義詞。春節習俗一方面是慶賀過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樂、五谷豐登、人畜興旺,多與農事有關。迎龍舞龍為取悅龍神保佑,風調雨順;舞獅源于鎮懾糟蹋莊稼、殘害人畜之怪獸的傳說。隨著社會的發展,接神、敬天等活動已逐漸淘汰,燃鞭炮、貼春聯、掛年畫、耍龍燈、舞獅子、拜年賀喜等習俗至今仍廣為流行。

【元宵】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正月半、上元節、燈節。元宵習俗有賞花燈、包餃子、鬧年鼓、迎廁神、猜燈謎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習俗。元宵即圓子,用糯米粉做成實心的或帶餡的圓子,可帶湯吃,也可炒吃、蒸吃。宋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p>

【社日】農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漢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后開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這一天,鄉鄰們在土地廟集會,準備酒肉祭神,然后宴飲。王家《社日詩》“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p>

【上巳】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個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這個節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們到水邊去游玩采蘭,以驅除邪氣。后來,演變成水邊宴飲,郊外春游的節日。杜甫有《麗人行》詩:“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p>

【寒食】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日里嚴禁煙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傳,春秋時晉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國君后,大封功臣,獨未賞介子推。子推便隱居山中。重耳聞之甚愧,為逼他出山受賞,放火燒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燒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飯,追念子推,表示對自己過失的譴責。因寒食與清明時間相近,后人便將寒食的風俗視為清明習俗之一。元鎮《連昌宮詞》:“初過寒食一百六,店社無煙宮柳綠?!?/p>

【清明】我國民間傳統節日。按農歷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陽歷算則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時天氣轉暖,風和日麗,“萬物至此皆潔齊而清明”,清明節由此得名。其習俗有掃墓、踏青、蕩秋千、放風箏、插柳戴花等。歷代文人都有以清明為題材入詩的。

【端午】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端陽、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儀式,因“五”與“午”同音,農歷五月初五遂成端午節。一般認為,該節與紀念屈原有關。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盡,于是人們以吃粽子、賽龍舟等來悼念他。端午習俗有喝雄黃酒、掛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驅“五毒”等。杜甫有《端午日賜衣》:“端午被恩榮。”

【乞巧】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少女節或七夕。相傳,天河東岸的織女嫁給河西的牛郎后,云錦織作稍慢,天帝大怒,將織女逐回,只許兩人每年農歷七月初七夜晚在鵲鳥搭成的橋上相會?;蛘f:天上的織女嫁給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將織女抓回天庭,只許兩人一年一度鵲橋相會。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婦女們趁織女與牛郎團圓之際,擺設香案,穿針引線,向她乞求織布繡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靜聽牛郎織女的談話,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和凝《宮詞》:“闌珊星斗綴朱光,七夕宮嬪乞巧忙?!?/p>

篇2

“看看走過來的路,挺奇妙的,民族傳統的文化一直伴隨著我。”張曉龍說。

張曉龍小時候每到過年,媽媽總愛讓他去買年畫,因為他買回來的年畫,跟別人買的不大一樣。他挑的年畫上,永遠印著寬袍大袖的古代人物,他甚至還能講出一連串的故事。張曉龍雖然沒有特意練過毛筆字,但他寫出來的春聯常被鄰居稱贊漂亮,大家紛紛請這位“小先生”寫春聯。“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小時候就愿意把家里的床單被單,裹自己身上,拿一個扇子演小生?!睆垥札堈f,那時他還不清楚自己演的是小生,但模仿年畫人物的那份熱切心情,恨不得自己身在古代。

扮古人的那一刻,年少時種下的審美情愫已開始發芽。中學時,張曉龍喜歡上歷史課,因為歷史課講故事,不用死記硬背,可以用自己理解的方式答卷。那個時候的張曉龍還迷上了霹靂舞。后來,他報考吉林藝術學院舞蹈系,卻遭到父親的極力反對。在父親眼里,唱戲跳舞可不是什么正經行當,但他還是考上了。1994年,他又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考進了北京舞蹈學院民間舞專業,學了舞蹈后,他對民族和古典的想象,終于可以用形體和舞姿去展現了。從北京舞蹈學院畢業后,張曉龍在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教形體表演,并開始涉足影視圈。

進中央戲劇學院當老師后,張曉龍跟宋麗芬教授學古典禮儀。2001年,宋教授帶他拜訪了婉容的弟弟郭布羅?潤麒,老先生指出影視劇中禮儀方面的錯誤,還親自示范正確的做法。后來,張曉龍打聽到東北師范大學有一位古代史教授對這方面有研究,于是他報考了這位教授的研究生。

“清朝年代較近,宮廷禮儀講究很多。但以前清宮影視作品中,出現了許多疏漏,甚至是常識性的錯誤?!睆垥札堈f,比如稱謂錯誤:官員們“臣”和“奴才”自稱的混淆;文武百官上朝時,分班列位一片凌亂,手中笏板不知怎么拿;后宮妃嬪行禮,見到不同的人物,應施不同的禮儀儀節,熒屏上s是簡單粗暴地一律甩手帕完事。以往古裝劇“失禮”是常態,人們見怪不怪。

“禮儀的動作,必須是由內心而發的。”張曉龍說。當年《后宮甄執》正式開拍前,劇組先集中在北京大觀園學禮儀。不同于別的劇組講完一兩堂課淺嘗輒止,這個劇組的禮儀課天天講。每當有新演員進組,先帶到張曉龍那里學學禮儀,演員化妝時講,試服裝時講,講禮儀的流動教室無處不在。張曉龍的門,是劇組“妃嬪們”最常敲開的那一扇。

用心的作品,觀眾自然領情。《后宮甄執》中甄制窘枰恢Ь鴻舞,榮寵盛極一時,跳舞時穿了一件寬袍大袖的漢服,舞蹈和服飾的設計出自張曉龍的建議。驚鴻舞是失傳的漢族舞蹈,張曉龍認為甄痔舞時應著漢服,舞姿的創作更結合了他學舞的經驗。

同樣的神來之筆,還有安陵容的冰嬉舞。張曉龍表示,感謝編劇安排了這樣的情節,古代風俗禮儀的場景才得以借此重現。每年冬天,清朝皇家挑選上千名“善走冰”的能手入宮訓練,于冬至至“三九”在太液池上表演。2015年故宮石渠寶笈特展上,乾隆年間宮廷畫家張為邦、姚文翰的《冰嬉圖》一展真容,有觀眾被畫面上的豪華陣容、高難動作所吸引,恍然記起,這不正是《后宮甄執》中冰嬉舞的一幕嗎?

人物劇情或可虛構,風俗禮儀馬虎不得。這一點值得回味的趣味,正是來自傳統文化的營養。

篇3

我們國家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古代的人們很早就開始十分重視文明禮貌。正如我們在語文書上學過的孟子的名句:“愛人者 人恒愛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p>

我覺得禮儀就是注意您的言語,您的行為。做文明時代的我們,忘記文明,等于后退。讓我們的生活中多一些綠色,少一些污染。美麗的校園,來自于我們的努力;不能讓垃圾在校園里橫行。用文明的言行讓你保持健康和整潔;不能讓廢紙塞滿您的口袋,遠離蚊蟲。對于同學,我們應充滿更多的關懷,對于校園,我們應充滿更多的愛護。善待環境,就是善待自己。每個人對于錯誤都應該知錯就改,古話說得好:“知錯就改善莫大鄢”。共創文明時代,我們一個都不能缺少。

我給您講個故事吧:星期天,媽媽對明明說:“你和爸爸一起去商場買點東西吧!”明明很高興,因為可以順便買點好吃的和一些課外書等。于是我和爸爸來到商場,準備乘坐電梯去二層超市。上電梯時人很多,我趕緊跑到前面沖上電梯,爸爸著急地說:明明你這樣做是不對的,為了安全要按順序排隊乘坐。明明回到爸爸身邊,準備和爸爸按順序上去。爸爸一邊把明明拉到他的前邊,一邊接著對明明說“乘坐電梯時不僅要按順序,而且還要靠右站立,以便有急事的人在左側順利通過。明明按照爸爸的要求,和爸爸一起順利來到二層超市購物,買完東西明明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篇4

關鍵詞:高中英語;文化意識;培養對策

隨著教育改革的進行,新的英語教學目標對高中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地球村的背景下,語言的靈活使用是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英語時不僅要掌握語言相關基礎知識,同時更要活學活用,重點培養實際運用能力。想要得體的使用英語就離不開英語文化意識的積累。

一、高中英語教學的現狀分析

現階段國內的教育模式仍然采取應試教育,由于應試教育的獨特性和高考的壓力,高中英語教學只注重重點知識的掌握,單純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不注重文化風俗知識的培養。因為存在語言、地域文化差異,教師和學生都不能準確的掌握英語國家實際的風土文化,這也導致在英語實際應用過程中出現不得體、不禮貌的情況[1]。

高中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缺乏對學生"說"英語方面的培養,教授的英語還是啞巴英語,填鴨式英語教學。學生們機械的重復劃重點,背知識點,參加考試這一學習過程。這種教學方式不僅降低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也抑制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現狀分析

(一)高中英語教材中文化內容的缺失

在現階段,高中學校采取的教材看似是將英語基礎知識與文化知識有機的融合在一起,但是全世界使用英語的國家不在少數,每個國家的風俗文化也不盡相同,學生對英語教材中文化知識的理解通常與現實風俗文化相背離,在與外國友人溝通交流時經常出現看似得體其實失禮的行為。

為了完成課堂教學進度,許多英語教師基本遵循教學大綱來進行英語教學。英語雖然在教學內容上是一門課程,但它同時也是一門語言,家長教孩子說話也不是按照教學進度進行的。之所以設置教學進度[2],是希望教師在這個可控范圍內靈活教學,而不是為了追趕教學進度去按部就班的教授課程,設立教學大綱也不是讓教師為了應付考試在課堂上只講重點知識,忽略教授學生文化常識。

(二)高中英語教師教學模式單一化

為了應對國內應試教育模式,高中英語教師和高中學生都面臨著高考的壓力。在高考的巨大壓力下,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手段上難免過于簡單粗暴。例如,在人教版新課標高中英語教材Unit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中,英語教師在教授課程時重點講述了單詞的用法和語法,在各國英語實用的方面講述的很少。對絕大多數高中生來說,學習英語就是背誦大量的單詞和語法,做英語試卷,參加英語考試,對英語文化知識的了解主要來源于試卷中的英語閱讀理解部分。

(三)高中英語教師自我文化意識淺薄

每一位高中英語教師都經歷過自己的高中階段,在學生時代沒有重視英語文化意識的培養,那么這些英語教師自身的文化常識就很薄弱,教授給學生的文化內容就很少[3]。大多英語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都來源于他們的老師,而老師對文化意識重視與否也決定了學生對文化意識的觀念。

所以高中英語教師自我文化意識的淺薄不只是意識問題,更是歷史遺留問題。高中英語教師對英語風俗文化的不重視導致教師在授課時只是簡單的講述課程涉及的文化知識,并沒有深層擴展文化知識的表述。

三、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英語文化意識的應對策略

(一)樹立正確的文化意識培養觀念,合理運用教材

正確的文化意識培養觀念可以引導文化意識可持續發展。文化知識涉及風土人情、生活習慣、傳統習俗等方面,它反映了一個地方、一個國家的價值觀。想要精通一門語言,就要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常識。

高中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在講授課程時,可以通過文化知識的講述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聯系到現實生活中,讓學生靈活運用這些知識,文化知識的講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便于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4],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的眼界。例如,在講授人教版新課標高中英語教材Unit6 Good manners時,可以通過對比英國人和美國人的餐桌禮儀、飲食習慣,使學生更深刻的理解好的禮儀是怎樣的。

(二)打破傳統觀念,豐富英語教學模式

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搭建一個積極的、風俗文化氛圍濃郁的學習平臺,讓學生主觀能動的去掌握異國文化知識。

將多媒體運用到英語教學中,隨著科技的進步,高中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制作課件,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體驗視覺、聽覺共同融合的學習氛圍。也可以在課下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查找文化知識的資料,收看國外電視節目。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在課下,高中英語教師可以利用微信、QQ等聊天工具創建聊天群組,讓學生在這個聊天群組里用英語溝通,交流一下最近看的英語電視劇或者英語電影。也可以提供一個英語文化話題,讓學生圍繞這個話題根據自身查找的資料進行討論,在學生結束討論后,英語教師要及時的給予活動評價,總結一下這次討論活動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識。

為同學們提供英語讀物,可以增加一些英語報刊的閱讀。英語報刊不僅涉及政治經濟方面的內容,同時也涵蓋了一些旅游、體育方面的人文知識。教師可以在課下讓學生自行閱讀,在課上簡單講述一下報刊的文章摘要,然后讓學生寫一些讀后感來鍛煉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三)提高高中英語教師的文化意識

教師在現階段仍處于課堂教學的主體,改善教師英語文化知識的架構,提高英語教師的文化意識可以有效增強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5]。確保英語教師掌握的文化知識的正確性是規范學生文化知識的前提。由此而知,英語教師首先要成一名英語文化知識的接受者,而后才能成為英語文化知識的傳遞者。

高中學校可以為英語教師創建文化知識交流平臺,讓英語教師們在這個學習平臺上交流異國文化。同時,為英語教師提供一些出國進修的機會,在異國體驗真正的文化氛圍,學習正確的文化知識。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培養英語文化知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貫穿了整個英語學習過程。在這個英語學習過程中,一點一點的積累,積少成多,逐步提高自身的英語文化修養。綜合利用多種教學模式,多角度培養學生的英語文化素養,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徜徉在西方先進文化的海洋。寓教于樂,激發學生學習異國文化知識的興趣,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形成學習英語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吳遜.試論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J].中學生英語(教師版),2012(9):43-45.

[2]陳麗.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下旬),2012(9):183-184.

[3]鄭金秀.談談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J].中學英語園地:教學指導,2012(17):4-5.

[4]馬海燕.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與探究[J].高考,2015(2):93-93.

篇5

【關鍵詞】對外漢語 文化 教材 語言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密不可分的組成部分,它既反映文化,也受文化的影響。語言使用除了受到結構規則, 即語音,詞匯,語法等的制約,還會受到使用規則的制約,所謂規則就是指語言所屬的社會文化,社會文化決定語言使用是否得體。語言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及語境中被正確使用,才能體現出它們的交際價值。對外漢語教學中,充分考慮文化因素,適時地引入文化教學,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要體現中國文化,這一觀點已經達成了共識,對文化教學作過多的理論論證,其實際意義并不大,如何將語言與文化教學完美融合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漢語教材中中國文化因素的引入值得探究。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使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相融合,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的含義。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不同于廣義上的文化,它的根本目的是用文化的韻味去提升語言教學,提高學生運用語言交際的文化能力,具有明顯的實踐性和技能性。所以,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可以界定為就是一種為促進語言教學的文化,它隱含在語言中,同時又制約著言語交際。文化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必須以語言教學為基點,同時為語言教學服務,為培養語言交際能力的教學目標服務,這是對外漢語教學專業的學科性質決定的,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相互依存、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一、在漢語教材中引入中國文化因素具體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了解了文化教學的的含義后,要探究中國文化教學的內容

(一)語言要素中包含的文化因素。

在漢語的語音、詞匯、語法各個方面都包含著文化要素,特別是漢語詞語中的文化因素更應該去挖掘與講解。漢語詞語中的文化現象異常豐富。例如:故宮、文房四寶、中藥、春節、筷子等,都蘊藏著大量的文化內容,這些詞語都是中國文化所特有的。當學習這些詞語時,如果不了解中國文化知識是難以理解的,所以教師在講授時,除了要考慮該詞的基本意義外,還要考慮該詞語是否帶有文化意味,一定要盡量消除由文化因素而造成的對詞語理解的困難。所以在教材中涉及到諸如此類的語言要素,他們涉及到文化背景,傳統民俗之類時,應該編入有關的中國文化常識予以說明和解讀,便于教師講授,是學習者更直接的理解和接受。

(二)有關習俗文化。

習俗文化是指貫穿在日常生活和交際中的風俗習慣,包括打招呼、問候語、致謝、道歉、告別、請求、邀請等等用語的使用、還有話題選擇、特有的禁忌語、委婉語、社交禮儀等。比如漢語中“你吃飯了嗎?”是一般見面的問候語,意思只是打招呼,等同于“你好”而不了解漢民族文化傳統的學習者會以為詢問自己是不是吃飯了,會認真去回答,就理解錯了這句話的用法。尤其是一些禁忌語、委婉語等,一旦使用不得當,將會給交流上帶來很大不便或誤會。所以這類文化內容也是漢語學習必要的部分,在漢語教材中必須得到介紹和體現。

(三)、與價值系統相關的文化因素。

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的語言總能或多或少地反映出這個國家或民族的、政治制度、價值取向、社會風俗和道德標準等。同樣,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的價值系統同樣影響該國家或民族的語言。對于歸屬于某一文化的人來說,行為受價值觀的支配,語言上也深深的打下了價值觀的烙印。比如中國人非常重視整體思維,強調自然與人處于一個完整統一的整體結構中,因此思維方式上往往強調由大到小、從整體到局部,如時間(年、月、日)、地理位置(省、市、縣),在表達組織,系統介紹人物等方面,漢語的順序都是由大到小。而西方通常是相反的,由此看出,如果在對外漢語教材中,適當地介紹一下這方面的知識是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與理解漢語的。

二、中國文化在漢語學習中的必要性和內容明確后,在教材中的導入分為以下幾個形式

(一)在課文中直接引入。

教材中,課文通常占有重要比重,它包含了詞匯,注釋,語法等知識點。在課文中,直接介紹中國文化,是導入中國文化因素的最直接的方式。比如《新漢語高級教程》中《中式婚禮暗含中國哲學一課》就設計到了中國的婚俗文化,提到了中國傳統的婚禮儀式,大紅色裝飾物烘托了氣氛的喜慶,新娘用紅蓋頭遮住臉,坐著花轎被接到新郎家,還涉及到了鞭炮,洞房等中國文化因素,向學習者描繪了中國的婚慶習俗,而對比西方,白色的婚紗,教堂,神父,宣誓等因素,更加鮮明的使得學習者了解中國的傳統風俗,還明白了顏色在不同傳統中的文化含義。

(二)通過詞匯注釋引入中國文化因素。

注釋是通過對課文中出現的名詞或專有名詞進行的解釋和說明。當課文中出現了文化詞匯,通過注釋去講解它的含義,背景,出處等,這樣也能體現中國文化因素。對注釋的內容理解了,就會明白課文中詞匯的含義,同時了解背后的文化。

(三)練習中文化因素的引入。

課后的練習通常是圍繞教學內容為重點,目的在于加深學習者的印象,鞏固學習到的知識,提高語言技能,做到熟能生巧。通過練習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導入于學習內容相關的文化因素。比如閱讀理解題,閱讀理解一般與學習內容或相關的語法點有關,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提高語言能力。課后的閱讀理解材料則通常選取在中國為人們所熟知的小故事。

篇6

商務送禮既然是一門藝術,自有其約定俗成的規矩,送給誰、送什么、怎么送都很有奧妙,絕不能瞎送、胡送、濫送。根據古今中外一些成功的送禮經驗和失敗的教訓,起碼我們應該注意下述原則:

1、禮物輕重得當

一般講,禮物太輕,又意義不大,很容易讓人誤解為瞧不起他,尤其是對關系不算親密的人,更是如此,而且如果禮太輕而想求別人辦的事難度較大,成功的可能幾乎為零。但是,禮物太貴重,又會使接受禮物的人有受賄之嫌,特別是對上級、同事更應注意。除了某些愛占便宜又膽子特大的人之外,一般人就很可能婉言謝絕,或即使收下,也會付錢,要不就日后必定設法還禮,這樣豈不是強迫人家消費嗎?如果對方拒收,你錢已花出,留著無用,便會生出許多煩惱,就像平常人們常說的:花錢找罪受,何苦呢。因此,禮物的輕重選擇以對方能夠愉快接受為尺度,爭取做到少花錢,多辦事;多花錢辦好事。

2、送禮間隔適宜

送禮的時間間隔也很有講究,過頻過繁或間隔過長都不合適。送禮者可能手頭寬裕,或求助心切,便時常大包小包地送上門去,有人以為這樣大方,一定可以博得別人的好感,細想起來,其實不然。因為你以這樣的頻率送禮目的性太強。另外,禮尚往來,人家還必須還情于你。一般來說,以選擇重要節日、喜慶、壽誕送禮為宜,送禮的既不顯得突兀虛套,受禮的收著也心安理得,兩全其美。

3、了解風俗禁忌

送禮前應了解受禮人的身份、愛好、民族習慣,免得送禮送出麻煩來。有個人去醫院看望病人,帶去一袋蘋果以示慰問,哪知引出了麻煩,正巧那位病人是上海人,上海人叫蘋果跟病故二字發音相同。送去蘋果豈不是咒人家病故,由于送禮人不了解情況,弄得不歡而散。鑒于此,送禮時,一定要考慮周全,以免節外生枝。例如,不要送鐘,因為鐘與終諧音,讓人覺得不吉利;對文化素養高的知識分子你送去一幅蹩腳的書畫就很沒趣;給伊斯蘭教徒送去有豬的形象作裝飾圖案的禮品,可能會讓人轟出來。

篇7

【關鍵詞】中職學校商務禮儀課程教學創新實踐

商務禮儀屬于素質教育類課程,旨在通過向學生傳授商務交往、日常工作中的禮儀規范和交往技巧,不斷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從而塑造良好的職業形象。商務禮儀課程的教學內容具有實用性、可操作性的特點,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難以真正發揮其教學實效,因此對其進行課程教學創新實踐就顯得尤為重要。選擇合理適用的課程教學方法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進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中職學校商務禮儀課程教學的特點

商務禮儀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涵蓋形體儀態禮儀、職業形象禮儀、商務社交或稱商務往來禮儀、商務辦公禮儀、商務會務與儀式禮儀、商務宴請禮儀六大基本模塊,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點。因為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教學內容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為平常的行為舉止規范,所以對于課程涉及的基本商務禮儀常識和規范,學生通常能夠較容易地接受和理解。但想把這些禮儀知識和規范真正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乃至內化為學生自身的言行習慣,難度卻比較大。因此相較于其他課程,商務禮儀課程最為顯著的特征就是知易行難。

近年來,很多中職學校對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并全面調整課程體系以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開設了很多素質教育類課程,商務禮儀課程便是其中之一。然而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商務禮儀課程的教學成效并不顯著,究其根本我們不難發現,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法與商務禮儀課程實用性、操作性的特點相背離,難以在教學過程中實現讓學生知行合一、學做合一的教學目標?;诖?,本文針對商務禮儀課程的教學特點對其教學方法提出了幾點改進建議,以期為中職學校商務禮儀課程的教學創新實踐提供參考和借鑒。

二、中職學校商務禮儀課程教學的現狀

1.商務禮儀教材難以滿足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

我校商務商務禮儀專業采用的《商務禮儀》教材是依據中職商務禮儀專業教學指導方案組織編寫的課改成果教材。該教材采用項目、任務組織教學單元,但整體上還是為了適應傳統的教學模式而編寫,內容保守單一、呈條框式,缺乏動作分解圖、案例無時代感、沒有多媒體課件和同步的音像制品,不易引起學生的重視,教材無法以工作任務為驅動、情景模擬為引領、融教學做于一體。

2.商務禮儀課程教學方式上重理論輕實踐

首先是教師觀念上忽略了商務禮儀的最大特性――實踐性,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理論教學,在課堂上滿堂灌輸,把禮儀的知識以理論形式傳達給學生,一方面使學生感覺到枯燥,另一方面也把禮儀教死了,不能活學活用,理論跟實踐嚴重脫節,導致很多學生在上完這門課程后就將其丟一邊,不能真正運用到實踐中去。

其次是教學條件的限制,導致商務禮儀教學偏于理論講解。很多院校在場地設施配置上比較落后,教師只能在大教室上課,很難讓全體學生真正體會學習,只能讓幾個同學做示范訓練。缺少仿真的職業環境和角色扮演讓學生難以融入真正的禮儀情景當中,故而很多禮儀都是停留在理論講解層面,沒有專門的訓練機會,教學內容上也難以出效果。比如個人儀姿儀態訓練所需的練功房,中西餐餐具,在模擬商務談判、簽字、剪彩過程中使用的教具、場地等都比較缺乏。

3.商務禮儀任課教師難以適應知行合一的教學理念

受傳統教學觀念和心理定勢的影響,商務禮儀課程的任課教師仍習慣于在教室里進行講授式教學,這種模式下教師較容易把握教學內容和控制教學過程。部分教師雙師素質達不到應有水平,少數是從社會、思政等教師中抽調過來,知識結構單一,缺乏過硬的職業崗位知識,在指導和示范作用方面還存在不到位的現象,無法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在基于“知行合一”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禮儀任課教師的任務不僅是專業知識的傳授,更多的是具備幫助學生掌握在不同商務情景中自如應用禮儀規范的能力。由于禮儀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訓練過程中易受不確定因素影響,如果教師缺乏充分的準備和預案,教學過程中不具備較強的駕馭能力,則教師難以達到預期的知行合一效果。

4.實訓室的建設難以體現學科應用性、綜合性和直觀性

基于職校相關領導短期內看不到學生學習禮儀的實際效果,對《商務禮儀》課程不重視,造成了商務禮儀實訓室建設的滯后。大多數實訓任務在僅有傳統桌椅的教室里完成,效果大打折扣。很多禮儀細節只能在黑板或課件中講述,仿真實訓練習機會少,導致很多學生對該課程沒有給予足夠重視。如果有足夠的、設備齊全的實訓室,大部分學生都可能通過情景設置與展演,從而得到很充分的訓練,一定可以為學生日后參加工作奠定良好的商務禮儀基礎。

三、對中職學校商務禮儀課程教學創新實踐的建議

1.完善商務禮儀課程教學設施

為了提高學生對商務禮儀規范的實踐操作能力,在教學中需要采用行為訓練和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方法能否充分發揮效用除了取決于任課教師的禮儀素養和禮儀操作水平、學生參與的積極和重視程度之外,還受制于教學設施的完善程度。例如商務會議與儀式禮儀中的商務談判、商務簽約、會場布置等禮儀模擬訓練,商務宴請禮儀中的中餐、西餐禮儀模擬訓練,職業形象禮儀中的站、坐、走、蹲等各種儀態練習等等對于場地和設施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缺乏商務禮儀實訓場地和設備這些硬件條件,上述模擬訓練只能在普通教室進行,不僅影響情景模擬訓練的真實感,而且學生的參與興趣也會大打折扣。因此,為了便于任課教師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保證商務禮儀課程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高校應該加強商務禮儀實訓場地建設,不斷完善教學設施。

2.以信息技術為手段,完善教學資源

現代信息化技術是教育技術的重要標志,它是一種集圖文、視聽、多媒體、網絡等元素的一種技術,這無疑是一種提升商務禮儀教學的良好教學手段。加強商務禮儀技能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構建數字化、立體化助學平臺,完善教材平面化的不足,能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商務禮儀的本質,也能使學生更輕松、更便捷、更精準地進行學習。

3.以第二課堂為載體,組織實踐教學

禮儀規范的養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離不開環境的引導和氛圍的熏陶,僅僅憑第一課堂難以維系已取得的教學成果。因此,必須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育人作用,完成真實的、有價值的禮儀服務任務,如舉行禮儀風采大賽、承接學校迎賓服務、承接學校運動會/技能節/各類比賽頒獎活動、參加博覽會/森博會/旅博會等志愿者活動,在真實的職場環境中,強化并鞏固所學的站姿、走姿、引導手勢、目光禮、會面禮儀、接待禮儀等禮儀規范。通過第二課堂提供給學生獨立制定計劃并實施的機會,進一步加強商務禮儀的運用能力,提高尚禮、守禮的商務禮儀綜合素質。

4.對未來商務禮儀課程教學的發展方向展望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中國日益融入世界經濟,國際交往也越來越密切,商務禮儀將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1)就國內而言,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對精神層面的提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際交往和商務往來中,人們會更加關注對方的談吐舉止和修養。(2)就對外而言,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來到中國學習、工作和商務洽談,也有越來越多的國人走出國門留學、旅游和工作,了解和尊重跨文化的風俗和習慣成為了人們的必須要學習的內容。

總結

綜上,商務禮儀課程作為新興課程,在教學中還需要不斷探索、不斷完善,授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創新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尋求最佳的教學模式,以更好地駕馭課堂,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禮儀常識,運用禮儀常識。

作者:龍振紅

參考文獻 

[1] 許成靜.商務禮儀課程教學探索[J].科教導刊(中旬版),2012,(11). 

[2] 張蘭平,羅元.商務禮儀實訓指導[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83. 

篇8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范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禮儀、禮節、禮貌內容豐富多樣,但它有自身的規律性,其基本的禮儀原則:一是敬人的原則;二是自律的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慎重、積極主動、自覺自愿、禮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四是真誠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不逢場作戲,言行不一。

一、個人禮儀

(一)儀表

儀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外觀體現。一個人的衛生習慣、服飾與形成和保持端莊、大方的儀表有著密切的關系

1、衛生:清潔衛生是儀容美的關鍵,是禮儀的基本要求。不管長相多好,服飾多華貴,若滿臉污垢,渾身異味,那必然破壞一個人的美感。因此,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入睡起床洗臉、腳,早晚、飯后勤刷牙,經常洗頭又洗澡,講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掃個人衛生"。比如剔牙齒、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這些行為都應該避開他人進行,否則,不僅不雅觀,也不尊重他人。與人談話時應保持一定距離,聲音不要太大,不要對人口沫四濺。

2、服飾:服飾反映了一個人文化素質之高低,審美情趣之雅俗。具體說來,它既要自然得體,協調大方,又要遵守某種約定俗成的規范或原則。服裝不但要與自己的具體條件相適應,還必須時刻注意客觀環境、場合對人的著裝要求,即著裝打扮要優先考慮時間、地點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著打扮的各方面與時間、地點、目的保持協調一致。

(二)言談

言談作為一門藝術,也是個人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禮貌:態度要誠懇、親切;聲音大小要適宜,語調要平和沉穩;尊重他人。

2、用語:敬語,表示尊敬和禮貌的詞語。如日常使用的"請"、"謝謝"、"對不起",第二人稱中的"您"字等。初次見面為"久仰";很久不見為"久違";請人批評為"指教'''';麻煩別人稱"打擾";求給方便為"借光";托人辦事為"拜托"等等。要努力養成使用敬語的習慣。現在,我國提倡的禮貌用語是十個字:"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這十個字體現了說話文明的基本的語言形式。

(三)儀態舉止

1、談話姿勢:談話的姿勢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修養和文明素質。所以,交談時,首先雙方要互相正視、互相傾聽,不能東張西望、看書看報、面帶倦容、哈欠連天。否則,會給人心不在焉、傲慢無理等不禮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勢,是一種靜態的美。站立時,身體應與地面垂直,重心放在兩個前腳掌上,挺胸、收腹、收頒、抬頭、雙肩放松。雙臂自然下垂或在體前交叉,眼睛平視,面帶笑容。站立時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場合不宜將手插在褲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識地做些小動作,那樣不但顯得拘謹,給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儀態的莊重。

3、坐姿:坐,也是一種靜態造型。端莊優美的坐,會給人以文雅、穩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確的坐姿應該: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應兩膝并攏;男性膝部可分開一些,但不要過大,一般不超過肩寬。雙手自然放在膝蓋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場合,入座時要輕柔和緩,起座要端莊穩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亂響,造成尷尬氣氛。不論何種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鐘"。若堅持這一點,那么不管怎樣變換身體的姿態,都會優美、自然。

4、走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動作,走姿是一種動態的美。"行如風"就是用風行水上來形容輕快自然的步態。正確的走姿是:輕而穩,胸要挺,頭要抬,肩放松,兩眼平視,面帶微笑,自然擺臂。

二、見面禮儀

1、握手禮:握手是一種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重要方式。與他人握手時,目光注視對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與人握手。在正常情況下,握手的時間不宜超過3秒,必須站立握手,以示對他人的尊重、禮貌。

握手也講究一定的順序:一般講究"尊者決定",即待女士、長輩、已婚者、職位高者伸出手來之后,男士、晚輩、未婚者、職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應。若一個人要與許多人握手,那么有禮貌的順序是:先長輩后晚輩,先主人后客人,先上級后下級,先女士后男士。

2、鞠躬禮:鞠躬,意即彎身行禮,是對他人敬佩的一種禮節方式。鞠躬前雙眼禮貌地注視對方,以表尊重的誠意。鞠躬時必須立正、脫帽,鄭重地,嘴里不能吃任何東西,或是邊鞠躬邊說與行禮無關的話。

3、致意:致意是一種不出聲的問候禮節,常用于相識的人在社交場合打招呼。在社交場合里,人們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脫帽致意等形式來表達友善之意。

三、公共禮儀

(一)特定公共場所禮儀

1、影劇院:觀眾應盡早入座。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間,應當有禮貌地向已就座者示意,請其讓自己通過。通過讓座者時要與之正面相對,切勿讓自己的臀部正對著人家的臉,這是很失禮的。應注意衣著整潔,即使天氣炎熱,袒胸露腹也是不雅觀的。在影劇院萬不可大呼小叫,笑語喧嘩,也不可把影院當成小吃店大吃大喝。演出結束后觀眾應有秩序地離開,不要推搡。

2、圖書館、閱覽室:圖書館、閱覽室是公共的學習場所。

(1)要注意整潔,遵守規則。不能穿汗衫和拖鞋入內。就座時,不要為別人預占位置。查閱目錄卡片時,不可把卡片翻亂或撕壞,或用筆在卡片上涂抹劃線。

(2)要保持安靜和衛生。走動時腳步要輕,不要高聲談話,不要吃有聲或帶有果殼的食物。

(3)圖書館、閱覽室的圖書桌椅板凳等都屬于公共財產,應該注意愛護,不要隨意刻畫,破壞。

(二)乘車禮儀

1、騎自行車:要嚴格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騎車時不撐雨傘,不互相追逐或曲折競駛,不騎車帶人。遇到老弱病殘者動作遲緩,要給予諒解,主動禮讓。

2、乘火車、輪船:在候車室、候船室里,要保持安靜,不要大聲喊叫。上車、登船時要依次排隊,不要亂擠亂撞。在車廂、輪船里,不要隨地吐痰,不要亂丟紙屑果皮,也不要讓小孩隨地大小便。

3、乘公共汽車:車到站時應依次排隊,對婦女、兒童、老年人及病殘者要照顧謙讓。上車后不要搶占座位,更不要把物品放到座位上替別人占座。遇到老弱病殘孕及懷抱嬰兒的乘客應主動讓座。

(三)旅游觀光禮儀

1、游覽觀光:凡旅游觀光者應愛護旅游觀光地區的公共財物。對公共建筑、設施和文物古跡,甚至花草樹木,都不能隨意破壞;不能在柱、墻、碑等建筑物上亂寫、亂畫、亂刻;不要隨地吐痰、隨地大小便、污染環境;不要亂扔果皮紙屑、雜物。

2、賓館住宿:旅客在任何賓館居住都不要在房間里大聲喧嘩,以免影響其他客人。對服務員要以禮相待,對他們所提供的服務表示感謝。

3、飯店進餐:尊重服務員的勞動,對服務員應謙和有禮,當服務員忙不過來時,應耐心等待,不可敲擊桌碗或喊叫。對于服務員工作上的失誤,要善意提出,不可冷言冷語,加以諷刺。

四、學校禮儀

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專門場所,禮儀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內容。

(一)學生禮儀

學生是學校工作的主體,因此,學生應具有的禮儀常識是學校禮儀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在活動中,在與教師和同學相處過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禮儀。

1、課堂禮儀:遵守課堂紀律是學生最基本的禮貌。

(1)上課:上課的鈴聲一響,學生應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師上課,當教師宣布上課時,全班應迅速肅立,向老師問好,待老師答禮后,方可坐下。學生應當準時到校上課,若因特殊情況,不得已在教師上課后進入教室,應先得到教師允許后,方可進入教室。

(2)聽講:在課堂上,要認真聽老師講解,注意力集中,獨立思考,重要的內容應做好筆記。當老師提問時,應該先舉手,待老師點到你的名字時才可站起來回答,發言時,身體要立正,態度要落落大方,聲音要清晰響亮,并且應當使用普通話。

(3)下課:聽到下課鈴響時,若老師還未宣布下課,學生應當安心聽講,不要忙著收拾書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響,這是對老師的不尊重。下課時,全體同學仍需起立,與老師互道:"再見"。待老師離開教室后,學生方可離開。

2、服飾儀表:穿著的基本要求是:合體;適時;整潔;大方;講究場合。

3、尊師禮儀:學生在校園內進出或上下樓梯與老師相遇時,應主動向老師行禮問好。學生進老師的辦公室時,應先敲門,經老師允許后方可進入。在老師的工作、生活場所,不能隨便翻動老師的物品。學生對老師的相貌和衣著不應指指點點,評頭論足,要尊重老師的習慣和人格。

4、同學間禮儀:同學之間的深厚友誼是生活中的一種團結友愛的力量。注意同學之間的禮儀禮貌,是你獲得良好同學關系的基本要求。同學間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禮貌用語稱呼同學。在有求于同學時,須用"請"、"謝謝"、"麻煩你"等禮貌用語。借用學習和生活用品時,應先征得同意后再拿,用后應及時歸還,并要致謝。對于同學遭遇的不幸,偶爾的失敗,學習上暫時的落后等,不應嘲笑、冷笑、歧視,而應該給予熱情的幫助。對同學的相貌、體態、衣著不能評頭論足,也不能給同學起帶侮辱性的綽號,絕對不能嘲笑同學的生理缺陷。在這些事關自尊的問題上一定要細心加尊重,同學忌諱的話題不要去談,不要隨便議論同學的不是。

5、集會禮儀:集會在學校是經常舉行的活動。一般在操場或禮堂舉行,由于參加者人數眾多,又是正規場合,因此要格外注意集會中的禮儀。升國旗儀式: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征,升降國旗是對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一種方式。無論中小學還是大學,都要定期舉行升國旗的儀式。升旗時,全體學生應列隊整齊排列,面向國旗,肅立致敬。當升國旗、奏國歌時,要立正,脫帽,行注目禮,直至升旗完畢。升旗是一種嚴肅、莊重的活動,一定要保持安靜,切忌自由活動,嘻嘻哈哈或東張西望。神態要莊嚴,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所有在場的人都應抬頭注視。

6、校內公共場所禮儀:應該自覺保持校園整潔,不在教室、樓道、操場亂扔紙屑、果皮、不隨地吐痰、不亂倒垃圾。不在黑板、墻壁和課桌椅上亂涂、亂畫、亂抹、亂刻,愛護學校公共財物、花草樹木,節約用水用電。自覺將自行車存放在指定的車棚或地點,不亂停亂放,不在校內堵車。在食堂用餐時要排隊禮讓,不亂擁擠,要愛惜糧食,不亂倒剩菜剩飯。

(二)教師禮儀

教師是學校工作的主體,不僅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師在傳播知識的同時,以自己的言行舉止、禮儀禮貌對學生進行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對學生的言行舉止發生作用。因此,老師要十分注意自己給學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從各方面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能夠仿效的榜樣。

1、教師的行為舉止:一個人氣質、自信、涵養往往從他的姿態中就能表現出來。作為塑造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老師,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種場合的行為舉止,做到大方、得體、自然、不虛假。

(1)目光:在講臺上講課時,教師的目光要柔和、親切、有神,給人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見之感。當講話出現失誤被學生打斷,或學生中出現突發事情打斷你的講課時,不能投以鄙夷或不屑的目光,這樣做有損于你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

(2)站姿:老師站著講課,既是對學生的重視,更有利于用身體語言強化教學效果。站著講課時,應站穩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聳肩,或過于昂著頭。需要在講臺上走動時,步幅不宜過大過急。

(3)手勢:老師講課時,一般都需要配以適度的手勢來強化講課效果。手勢要得體、自然、恰如其分,要隨著相關內容進行。講課時忌諱敲擊講臺、或做其他過分的動作。

2、教師的言談:教師承擔的主要任務離不開語言表達。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注意表達語言時應遵守的禮儀禮節。

(1)表達要準確:學校中設置的每一門課程都是一門科學,有其嚴謹性、科學性。老師在教授時應嚴格遵循學科的要求,不可庸俗化。

(2)音量要適當:講課不是喊口號,聲音不宜過大,否則,會給學生以聲嘶力竭之感。如果聲音太低又很難聽清,也會影響教學效果。

(3)語言要精練:講課要抓中心,不說廢話和多余的話,給學生干凈利索的感覺。

(4)講課可以適時插入一些風趣、幽默的話,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3、與學生談話:

(1)提前通知,有所準備。談話最好提前與學生打招呼,讓學生有一個思想準備,這既是一種禮貌,又是對學生的尊重。

(2)熱情迎候,設置平等氣氛。舉止端正,行為有度。談話時,語氣要平和,要有耐心,不要高音量、不反唇相譏,應表現出良好的道德修養。

(3)分清場合,入情入理。在與人談話時,老師的表情要與談話對象、內容協調一致。不要言過其實,故意夸大事實,也不應傳播不利團結或道聽途說的事情。

五、公務禮儀

(一)當面接待扎儀

上級來訪,接待要周到。對領導交待的工作要認真聽、記;領導了解情況,要如實回答;如領導是來慰問,要表示誠摯的謝意。領導告辭時,要起身相送,互道"再見"。

下級來訪,接待要親切熱情。除遵照一般來客禮節接待外,對反映的問題要認真聽取,一時解答不了的要客氣地回復。來訪結束時,要起身相送。

(二)電話接待禮儀

電話接待的基本要求:

(1)電話鈴一響,拿起電話機首先自報家門,然后再詢問對方來電的意圖等。

(2)電話交流要認真理解對方意圖,并對對方的談話作必要的重復和附和,以示對對方的積極反饋。

(3)應備有電話記錄本,重要的電話應做記錄。

(4)電話內容講完,應等對方結束談話再以"再見"為結束語。對方放下話筒之后,自己再輕輕放下,以示對對方的尊敬。

(三)引見時的禮儀

到辦公室來的客人與領導見面,通常由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引見、介紹。在引導客人去領導辦公室的路途中,工作人員要走在客人左前方數步遠的位置,忌把背影留給客人。在陪同客人去見領導的這段時間內,不要只顧悶頭走路,可以隨機講一些得體的話或介紹一下本單位的大概情況。

在進領導辦公室之前,要先輕輕叩門,得到允許后方可進入,切不可冒然闖入,叩門時應用手指關節輕叩,不可用力拍打。進入房間后,應先向領導點頭致意,再把客人介紹給領導,介紹時要注意措詞,應用手示意,但不可用手指指著對方。介紹的順序一般是把身份低、年紀輕的介紹給身份高、年紀大的;把男同志介紹給女同志;如果有好幾位客人同時來訪,就要按照職務的高低,按順序介紹。介紹完畢走出房間時應自然、大方,保持較好的行姿,出門后應回身輕輕把門帶上。

(四)乘車行路

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在陪同領導及客人乘車外出時要注意:

(1)讓領導和客人先上,自己后上。

(2)要主動打開車門,并以手示意,待領導和客人坐穩后再關門,一般車的右門為上、為先、為尊,所以應先開右門,關門時切忌用力過猛。

(3)在乘車的座位上很講究,我國一般是右為上,左為下。陪同客人時,要坐在客人的左邊。

(五)遞物與接物

遞物與接物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種舉止。

禮儀的基本要求就是尊重他人。因此,遞物時須用雙手,表示對對方的尊重。例如遞交名片:雙方經介紹相識后,常要互相交換名片。遞交名片時,應用雙手恭敬地遞上,且名片的正面應對著對方。在接受他人名片時也應恭敬地用雙手捧接。接過名片后要仔細看一遍或有意識地讀一下名片的內容,不可接過名片后看都不看就塞入口袋,或到處亂扔。

(六)會議禮儀會議的通用禮儀,主要有以下幾點:

(1)發放會議通知時應闡明目的。

(2)擬發好會議通知。會議通知必須寫明開會時間、地點、會議主題及參加者等內容。要提前一定的時間發通知,以便使參加者有所準備。

(3)安排好會場。會場的大小,要根據會議內容和參加者的多少而定。如果會場不易尋找,應在會場附近安設路標以作指點。

(4)開會的時間宜緊湊。開"馬拉松"式的長會,往往上面在作長篇報告,下面卻在交頭接耳呵欠不斷。所以,"短小精悍",有效地利用時間,討論實質性的問題,應視為開會禮儀中十分重要的一條。

(5)迎送禮儀。凡是一些大型或中型會議,對會議參加者要認真做好迎送工作。一般應在會前組成一個會務組,專門處理有關問題。

六、日常交際禮儀

(一)宴請禮儀

宴請是公關交往中常見的交際活動形式之一,恰到好處的宴請,會為雙方的友誼增添許多色彩。赴宴要準時,赴宴前應修整儀容以及裝束,力求整潔大方。在宴請排位時,客人要聽從主人的安排。入座后,主人招呼,即可開始進餐,取菜時不要盛得太多,如不夠,可以再取。如果主人為你夾菜,要說"謝謝"。吃東西時要文雅,閉嘴,細嚼,慢咽。不要發出聲音或嘔嘴。嘴內有食物時,切勿講話。剔牙時,要用手或餐巾遮住口。當主人起身祝酒時,應暫停進餐,注意傾聽。碰杯時,主人和主賓先碰。人多時可同時舉杯示意,不一定碰杯。飲酒不要過量,可敬酒,但不要硬勸強灌。

(二)舞會禮儀

參加舞會時儀表、儀容要整潔大方,盡量不吃蔥、蒜、醋等帶強烈刺激氣味的食品,不喝烈性酒,不大汗淋漓或疲憊不堪地進入舞場?;加懈忻罢卟灰诉M人舞場。尚不會跳舞者最好不在舞場現學現跳,待學會后再進舞池。

一般情況下,男士應主動有禮貌地邀請女士;如果是上下級的關系,不論男女,下級都應主動邀請上級跳舞。跳舞時舞姿要端莊,身體保持平、直、正、穩,切忌輕浮魯莽;男士動作要輕柔文雅,不宜將女士攏得過緊、過近;萬一觸碰了舞伴的腳部或沖撞了別人,要有禮貌地向對方額首致歉。一曲終了,方可停舞。男舞伴應送女舞伴至席位,并致謝意,女舞伴則應點頭還禮。除此之外,還應講究文明禮貌,維護舞場秩序,不吸煙,不亂扔果皮,不高聲談笑,不隨意喧嘩,杜絕一切粗野行為。

(三)拜訪禮儀

1、拜訪前的相邀禮儀:不論因公還是因私而訪,都要事前與被訪者電話聯系。聯系的內容主要有四點:

(1)自報家門(姓名、單位、職務)。

(2)詢問被訪者是否在單位(家),是否有時間或何時有時間。

(3)提出訪問的內容(有事相訪或禮節性拜訪)使對方有所準備。

(4)在對方同意的情況下定下具體拜訪的時間、地點。注意要避開吃飯和休息、特別是午睡的時間。最后,對對方表示感謝。

2、拜訪中的舉止禮儀:

(1)要守時守約。

(2)講究敲門的藝術。要用食指敲門,力度適中,間隔有序敲三下,等待回音。如無應聲,可再稍加力度,再敲三下,如有應聲,再側身隱立于右門框一側,待門開時再向前邁半步,與主人相對。

(3)主人不讓座不能隨便坐下。如果主人是年長者或上級,主人不坐,自己不能先坐。主人讓座之后,要口稱"謝謝",然后采用規矩的禮儀坐姿坐下。主人遞上煙茶要雙手接過并表示謝意。如果主人沒有吸煙的習慣,要克制自己的煙癮,盡量不吸,以示對主人習慣的尊重。主人獻上果品,要等年長者或其他客人動手后,自己再取用。即使在最熟悉的朋友家里,也不要過于隨便。

(4)跟主人談話,語言要客氣。

(5)談話時間不宜過長。起身告辭時,要向主人表示:"打擾"之歉意。出門后,回身主動伸手與主人握別,說:"請留步"。待主人留步后,走幾步,再回首揮手致意:"再見"。

七、涉外禮儀

在國際交際中,禮賓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許多外事活動,往往是通過各種交際禮賓活動進行的。一般來說,各種交際活動,國際上都有一定慣例,但各國往往又根據本國的特點和風俗習慣,有自己獨特的做法,我們在對外交往中除應發揚我國禮儀之邦的優良傳統,注意禮貌、禮節之外,還應尊重各國、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了解它們不同的禮節、禮貌的作法,從而使得我們在對外活動中真正做到不卑不亢,以禮相待。

篇9

關鍵詞 語言 法語教學 文化導入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 文化導入的必要性和意義

(1)當今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隨著國際間的經濟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增強國際意識和觀念、 了解世界各個國家的文化,已經是外語教學所要面臨的新標準。

(2)文化與語言不可分割,相輔相成。語言是人類相互交流的基礎,但是僅掌握語言并不意味著具備了相互交流的能力。因此外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應該是培養跨文化能力。但是對于在法語教學中如果學生不了解法國的社會文化環境,則往往不能全部理解其真正的意思。例如,法國人常說:“un repas sans fromage est comme une journe sans soleil.”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 一餐不吃奶酪就如同天空沒有太陽那么黑暗”。到過法國的人知道,法國人把奶酪作為日常必備食品之一,也是法國人飲食文化中不可缺少一部分。從這個例子,我們不難發現,社會文化因素在法語表達中具有特殊作用。因此,在外語教學中導入文化可以提高學生在語言學習中對法語的理解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是法語教學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3)法語文化多元性及多層次性的要求?!拔幕鄻有浴北宦摵蠂炭莆慕M織定義為各群體和社會借以表現其文化的多種不同形式。對待文化多樣性應該將其民族文化與本民族文化一樣對待,并且相互融合,,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一起推動人類文明繁榮進步。法國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涉及到哲學、社會、藝術、科學等各個文化領域。另外,當代法國對于時尚、飲食、電影、旅游、美術等文化的發展也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但目前,許多法語課程,往往偏重語言技能的訓練,而淡化了法語文化的熏陶。此外,許多文化課程局限于表面的跨文化交際或文化差異,缺乏深度的文化比較理論、大眾傳媒、大眾文化等方面的課程。高校法語教學存在一個誤區,即只將法語當作語言工具,注重語言技能的訓練,淡化了法語文化修養。因此我們必須充分認識跨文化教育在外語教學中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

2 文化教學導入的方法和策略

由于漢、法語言在文化內涵上的差異,常常在實際交際中造成理解和交流上的誤差,因此向學生教授一些與日常交流相關的常識也就很有必要了。例如,在表達感謝時,法國人常說“pas de quoi”、“je vous en prie”、“c’est un plaisir pur moi de vous aider.”(不客氣,很樂意幫助您。)等。而中國人則要謙虛的回答“.C’est mon devoir ?”(我應該做的),對方往往會一頭霧水,認為做好事是出于工作或職責的需要,并非自愿而為。又如,在表達恭維時,法國人會說“votre franvais est excellent !”(您的法語說得很棒?。┯捎谥袊吮J刂t虛的思維模式,聽到對方恭維和夸贊自己,常常會說“ah,j’en suis encore loin!”(哦,我還差得遠呢?。┯谑?,法國人再三強調說“je pense vraiment que vous parlez bien franvais.”(我真的認為您講得特別好!)中國人又繼續謙虛,結果使氣氛非常尷尬,使這位法國人不知所措,不敢再繼續交談下去。可見文化教學內容豐富且多樣,在法語教學中如何導入文化教學?

2.1 培養跨文化意識和觀念

跨文化意識和觀念通常是指外語學習者在學習時接觸異國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際時的模仿、理解、應用并融入異國文化的觀念和能力。

2.2 法語教學中應加強中法文化的滲透

雖然法語學習者首先應該掌握的是語言,但如果沒有文化背景知識的接觸,就不容易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在交往中也往往會出現所謂的文化障礙。 我們要避免這種情況出現:首先,在詞匯學習中,除了了解詞的一般含義還有挖掘詞語的內涵。比如中國人喜歡紅色,黃色(紅色在中國代表喜慶;黃色以前是皇帝專用顏色),比較忌諱白色和黑色(代表晦氣和消極)。而法國人大多喜愛藍白紅色,他們所忌諱的色彩主要是黃色。如 blanc 白色,“ unexamen blanc ” 直譯為 “ 白色考試” 如果有人說昨天他過了一個白夜“ unenu it blanche ” ,意思是熬了一個通宵。這說明法語和漢語之間的差異很容易導致學生對語言的錯誤理解。所以在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導入一些相關的文化知識,不僅有助于加強對語言的理解,也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另外還可以學習一些法國的風俗和社交禮儀。由于中法兩國的歷史,社會制度等方面的不同,社交禮節存在一定的差異。如在商務禮俗中,法國人很忌諱13 ,這個數字在法國意味著不吉利。而中國人則認為阿拉伯數字4代表著不祥之兆。如果不知道這些小小的差別,在相互交流中很容易產生不必要的誤解。通過上述的文化導入使學生不僅掌握語言,也對于法國的社會文化會有一個更清楚的認識。

3 結語

因此法語教師不僅要注意法語語言的學習和研究,同時也要加強法語文化內涵的研究和學習,這樣才能把語言,文化背景以及法國的風俗習慣,社交禮儀等穿插在法語的教學中。對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觀念,加強其語言的交際能力和增強教學的效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對于法語教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作為老師首先要具備文化與教學為一體的教學觀念,其次通過不斷學習來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對法語的文化意識,讓他們認識到法國文化知識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 gschwind―holtzer(g).analyse sociolinguistique de la communication et didactique. hatier.1981.

[2] 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篇10

關鍵詞:司法禮儀;法律職業;法科畢業生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0)10-0246-02

作為現代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司法禮儀在法律職業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體現法律權威、維護司法公正的重要載體和形式。法科畢業生是從事法律職業的中堅力量,必須強化對他們的司法禮儀訓練,全面提升法律職業素養,以適應我國依法治國方略實施對高素質法律人才的需求。

一、司法禮儀的概念屬性

(一)法律活動的儀式性:司法禮儀的概念界定。中國乃禮儀之邦。禮儀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于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時代潮流等因素的影響而形成,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以建立和諧關系為目的的各種符合禮的精神及要求的行為準則或規范的總和。司法活動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活動,必然要求有符合司法規律的禮儀準則,因此,法律職業人員除了要遵守普通公民普遍遵守的禮儀規范外,還應當遵守因其特殊職業身份所需求的司法禮儀。

司法禮儀是現代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司法禮儀是指法律職業人員在司法活動中所應當遵守的禮節、儀式和其他交流與行為的態度和方式,是對司法活動主體在語言、服飾、儀容、舉止等方面的禮性化、儀式化的要求,是法律精神對司法活動內在要求的外在表現形式。司法禮儀是法律職業人員職業道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在司法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并積淀下來的一種司法文化,靠精神和道德的力量支配著司法人員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司法禮儀往往具有比較豐富的“程序正義”的價值內涵,可以視為廣義上的“正當法律程序”的重要內容之一。正是經過一系列復雜而莊重的程序化乃至儀式化的運作和展現,法律超越世俗的非人格化的權威性和神圣性才能最終凸顯出來。

(二)法律行為的具象性:司法禮儀的具體體現。司法公正以及法律信仰的權威性需要通過無數個小小的禮儀凸顯出來的,形象公正最能直觀反映司法公正,因為它最直接地為司法活動參與者所感知。司法禮儀在法律職業中的表現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儀表禮儀。法律職業者的儀表禮儀要求著裝規范和儀容端莊。法律職業人員應該穿著相應的工作服裝,這些服裝都體現著莊重和嚴肅,象征著思想的成熟和獨立的判斷力,體現的是一種尊嚴,昭示著法律的權威、法治的權威,反映了現代司法的文明、有序和效率,而且也成為推進依法治國進程的一部分。二是語言禮儀。法律職業特殊性之一就表現在其使用語言的魅力上,這是法律職業者職業素養的一面鏡子,反映出他們的內在素質、業務能力、文化水平、生活作風以及思維的敏捷性、思辯性和洞察力。法律職業人員必須使用“法言法語”,以凸顯其專業性,體現法律的權威和法律職業的專業性。 三是行為禮儀。法律職業人員的行為禮儀應該是通過準確的角色定位和恰當的形體語言展示出他們莊嚴、高雅、大方、穩重的外在美。四是儀式禮儀。儀式禮儀是指營造一個維護法律權威、體現司法公正的環境和氛圍。首先要有一個能夠引起公眾敬仰與神往、體現法律至上和法官中立的法庭環境,其次法槌的使用也是司法禮儀中儀式禮儀的一大進步。

二、司法禮儀與法律職業

(一)法律職業的特殊性:司法禮儀的產生基礎。任何禮儀都在一定的場合使用,司法禮儀也是一樣,其特定的適用場合是法律執業活動,即法律職業。各國對法律職業的概念和范圍都有不同的規定,《不列顛百科全書》定義為:“以通曉法律和法律應用為基礎的職業”。在我國,對法律職業尚未有明確的界定,更無明文規定法律職業的類別及職責的科學劃分。一般而言,對我國法律職業的理解可大體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狹義的法律職業是指法官職業、檢察官職業和律師職業,也有學者認為包括公證人和企業法律顧問;廣義的法律職業是指一切從事與法律相關的各種職業的總稱,除上述狹義法律職業外,還包括仲裁員、書記員、法律文秘、司法警官等與法律沾邊的各種職業。盡管世界各國、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對法律職業的界定和劃分有所不同,但縱觀法律職業的現狀,對主要法律職業的定位是具有共性的,即幾乎每一個國家的主要法律職業都是以法官職業、檢察官職業和律師職業為核心構成部分。所以,我們姑且可以將法律職業定義為:以律師、法官、檢察官為代表,受過專門的法律專業訓練,具有精良的法律知識、嫻熟的法律技能與嚴格的法律倫理的司法工作者所構成的自治性共同體。

法律職業人員所從事的司法活動常常是被視為是主持公道、伸張正義、懲惡揚善,是社會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因此法律職業的最高品格是公平、公正,對法律職業者而言,這既是執法的技術問題,更是一種道德要求。這就要求他們必須具有不可動搖的正直品格,能夠成為社會公眾信賴的楷模。沒有了這種正氣,司法就不再是正義之源。維護公正首先被視為一種對法律職業者職業道德品質方面的要求。鑒于法律職業者的活動具有較大的獨立性和自治性,相對于外在的監督制約,職業道德和行業自律是更為重要和有效的保證機制。這些職業道德不僅僅停留在觀念的層次或者淪為口號,而應當成為具體的行為規范,即司法禮儀。

法律活動的特性使法律職業人因遵循有別于其他職業的職業倫理而形成了一種身份意識,這種身份意識或職業倫理對法律職業人士構成了一種無形的約束,使之保持警覺和自我批判,以自覺維持自身作為法律職業代表的榮譽。社會對追求公平正義的法律職業有著較高的倫理期望,賦予法律職業神圣的社會使命。法律職業的職業榮譽感及法律職業人的身份意識反過來要求他們遵循法律職業倫理,他們需要嚴格地遵循相關的職業倫理規則,并且形成職業內部對這些規則的共識。

(二)法律信仰的權威性:司法禮儀的價值追求。司法禮儀作為一種應當遵守的職業操守,對實現司法公正、塑造司法形象、樹立司法權威、維護司法尊嚴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和特殊的意義。司法禮儀內涵博大精深,實際上,西方法院審理案件的過程所展現出來的儀式化的東西,就是基于對法律的信仰,這點可以從伯爾曼著名的《法律與宗教》一書中得到印證:“法官袍服、法庭布置、尊敬的詞令這類符號應當不僅使法官本人,而且也使審判過程的所有其他參與者、實際上使整個社會都銘記不忘,肩負審判重任者必須擯除其個人癖好、個人偏見以及先入為主的判斷。同樣,陪審員、律師、當事人、證人和參與審判的所有其他人,也因為開庭儀式、嚴格的出場順序、誓言、致辭的形式以及表明場景的其他許多儀式而被賦予他們各自的職責?!?/p>

由司法禮儀支撐起來的法官尊嚴、司法尊嚴構成了一個國家法律權威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法律權威的一種體現和保障,而最終體現的是國家法治的要求。司法的文明程度最直接反映在司法禮儀上,司法禮儀還將直接助推司法職業共同體和對司法判決權威性的認同。法律共同體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有著共同的知識背景和思維習慣,法律人之間需要一種對彼此的認可,制定一套能充分反映各種角色的司法禮儀,控、辯、審各司其職,司法審判的效果才能充分顯現。

三、司法禮儀與法科畢業生培養

法科畢業生是從事法律職業的生力軍,在我國依法治國方略實施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的法科畢業生進入法律職業部門后普遍存在不懂法律職業規則,不懂司法禮儀的情況,甚至鬧出不少笑話,而這也成為法律職業部門減少招聘應屆畢業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從觀念、知識和實踐三個層面提高法科畢業生的司法禮儀水平,提升他們的綜合法律素養,既是法律職業部門的現實要求,也是政法院校學生培養的重點課題。

(一)觀念層面,牢固樹立法律至上的理念

1.培育有法律特色的校園文化。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在育人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教育人、引導人、培養人、塑造人。不同類型、不同特色的大學具有不同的校園文化,其所培養的學生也深深地刻有特色校園文化的烙印。作為培養未來法律職業者的政法院校,必須培育和營造一種具有濃郁法律特色的校園文化,使每一個法科學生的言行舉止中都透露著法律的氣質和精神。我們認為,公正平等、法律信仰、維權、論辯等應該都是具有法律特色的校園文化的應有之義。

2.提升法科畢業生的人文素養。法律職業對司法禮儀的要求,可以看作是對法律從業人員的更高層次的思想道德和基本素質的要求。法律職業者首先必須具備常人所具有的一般社會道德規范和做人準則,然后才能對其提出遵守司法禮儀的更高要求。如果一個法律職業者連基本的品性如善良、正直等都做不到,就不能奢望其遵守司法禮儀,維護司法公正。所以,要強化司法禮儀教育,必須通過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多開設通識類課程等方式完善法科畢業生的知識結構,提升他們的思想道德修養和人文素養。

(二)知識層面,全面理解司法禮儀的內涵

1.法學專業知識是基礎。必須強化法科學生對法學專業知識的學習,良好的專業知識素養是從事法律職業、遵守司法禮儀的基本前提。法學專業知識的學習,既是知識積累的過程,更是與這種知識相關的思維習慣和品行修養的養成過程。法科畢業生只有學好了法學專業知識,才有可能深化對法治精神、法律原理的理解,才能養成良好的法律思維能力,樹立對法律至上的認同感,并從內心認同和執行司法禮儀的要求。

2.社交禮儀知識是補充。司法禮儀是社交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般社交禮儀在法律職業活動中的細化和具體運用。法科畢業生只有掌握了社交禮儀的一般常識,懂得了與人交往和待人接物的基本技巧,才能在此基礎上加深對司法禮儀的理解,在真正從事法律職業活動時做到游刃有余。因此法科畢業生必須在大學期間通過多種途徑加強這方面知識的學習,如可以通過選修課程系統學習社交禮儀知識,也可以通過參與社團、實踐活動等,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親身實踐、切身體會社交禮儀。

(三)實踐層面,親身體驗司法禮儀的魅力

1.開設法律實務類課程。通過開設法律實務類課程,請在法律職業第一線工作的法官、檢察官、律師等到學校開設《法官實務》、《檢察實務》、《律師實務》等課程,可以使在校學生近距離地接觸法律職業,近距離地接觸法律職業者的風采。由于開設課程的法律職業者不僅在業務上出類拔萃,在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上也是其中的佼佼者,因此他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風采必將深深地吸引法科學生,是對法科學生進行司法禮儀教育的活生生的教材,具有極強的示范作用。

2.發揮法學實驗室作用。法科畢業生動手能力不強是法科畢業生中的普遍現象,也是法科畢業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提升法科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是當前法學教育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難題,也是法科畢業生提升就業競爭力的現實需求。而法學實驗室教學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法學實驗室,法科學生可以接觸到大量的司法判例,可以在模擬法庭和模擬仲裁庭進行訴訟和仲裁的實戰演練,可以通過不同法律職業者的角色扮演親身感受法律活動,親身實踐司法禮儀,對于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大有益處。

3.強化實習與實踐教學。與其它學科和專業不同,法學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法學的實踐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課本上的法學知識與實踐中的法律運用存在較大的差距,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真正掌握和理解法學的真諦;二是法律的運用和實踐必須放到整個社會背景下,與整個時代、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密切結合。所以法科畢業生必須強化社會實踐,增強社會實踐能力。法科學生可以通過在法院、檢察院和律師事務所的實習,與職場親密接觸,了解職場規則和司法禮儀;也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實踐活動,深入社會、了解社會,了解社會的法治運行狀況,從一個更為宏觀的層面來理解司法禮儀、司法公正。

參考文獻

[1]廖曉玲、許權耀.淺談和諧校園視角下的大學生禮儀教育[J].科技廣場,2008年第2期;

[2]黃菊良.大學生禮儀修養[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