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課堂教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7 16:40:0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精準課堂教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精準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目標精準定位研究

摘要:精準的課堂教學目標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自媒體是即時、自主的社交傳播工具,為課堂目標精準定位提供了資源、溝通空間和工作平臺,促進了課堂目標定位的準確性、動態適應能力和開放性。為此,本文闡述了如何構建基于自媒體精準定位課堂教學目標的“三過程、兩因素、一平臺”模式,探索了精準定位課堂教學目標的資源、學情、教情和可實施策略,指出了在此過程中教師的不可替代性和信息的去偽存真兩個注意事項。

關鍵詞:自媒體;課堂教學目標;精準定位

“課堂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是教育目的、教學目標和課程目標的具體化,也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所要達到的要求和標準。”職業學校教學過程中,學生生源素質不均衡,基礎參差不齊。傳統的“一刀切”,要求學生完成一致的任務、達到統一的目標,具有很多弊端。教學活動中教師經常面臨以下問題:教學目標模糊無針對性,目標內容表述不準確、脫離現實、沒有可操作性,以致目標難以落實。出現這些問題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師沒有深入了解教學內容,沒有精準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導致教學目標隨意性大,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因而,準確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基準和方向。自媒體是基于網絡的大眾用以自己所見、所聞、所想事件的載體。目前微信、朋友圈、博客、貼吧等是其主要表達渠道。自媒體的興起,為教師更精準的制定課堂教學目標提供了高效、方便的平臺。在微信、QQ等自媒體全民普及的背景下,更多的教育者開始思考傳播大眾化的環境下教學改革的新動向,即如何結合自媒體了解個性的學習需求,更有效選擇教學資源,提高學習的效率。

一、基于自媒體定位教學目標的精準優勢

1.教學目標的準確性。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知識技能水平;另一種是學生通過學習可能的發展水平,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即為教學需要達成的目標。將自媒體引入到教學中,把學習的選擇權交給學生,提高學生參與度,教師不斷分析學情、修正學習任務和學習方法,更有利于準確判斷大多數學生兩個發展水平之間的差異、認知和需求之間的差異,從而精準定位教學目標。2.教學目標的動態適應性。有一種錯誤的思維,就是職業學校制定教學目標時通常把學生的起點看成是零。事實上自媒體泛濫的社會,學生的知識來源絕不僅是學校和教師,網絡對學生的認知有極大影響,并且學生在進入課堂前的認知是非零的。因而,制定的教學目標必須在一定范圍內適應學生起點的不一致性。借助于自媒體的互動功能,可以預設教學目標,在課前預習和準備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每個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分析判斷,因材施教,從而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自媒體創建了一個良好的問題提出、解決和交流方式,方便師生間的課前課后的個性化交流。這種高效反饋形式方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促進教師有的放矢地調整教學目標以動態適應學生,從而提高學習效率。3.教學目標的開放性。教學目標的設計包含資源、學生、教師、過程等元素。開放的資源不再拘泥于教材,微信平臺推送、論壇留言、百度等搜索引擎成了更多人的首選,選擇的多樣性帶來極大的吸引力。學習目標的達成也不必拘泥于課堂,利用自媒體,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學習任何想學習的知識,實現了學習的自主化。教師也不再是唯一的學習目標來源,其他教育專家、不同領域技術專家甚至家長也可以通過自媒體參與教學,這有利于學生完成個性化的學習目標。

二、基于自媒體精準定位課堂教學目標的模式

查看全文

初中物理精準教學課堂研究

摘要:初中是學生初次嘗試物理學習的階段,對學生的物理基礎培養有很重要的意義。所以,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受到廣泛的關注。如何在學生有限的學習時間里為學生帶來高效的課堂教學,成為關注的重點。教師可就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單的分析,就初中物理精準教學課堂的構建及實踐策略進行講解。

關鍵詞:初中物理;精準教學;課堂構建

初中相較于小學,在學習的知識上有一個很大程度的躍升,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所以,教師在學生學習中的作用更為明顯,是學生能否學好物理的重要保證。初中物理精準教學課堂的構建和實踐應該要具備一定的策略,才能夠改進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物理課堂教學目標不夠明確。凡事都需要制定目標,只有確定了目標,才能夠按照既定的規劃完成目標,獲得預期的成效。但是當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學目標不夠明確的問題。教學目標確定后需要配套教學流程、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只有配套完全了,教學目標才能達成。這就考驗教師教學流程的制定、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內容的選擇。但是很多教師教學流程并不明確,教學方式也依舊采取傳統的方式,教學內容也僅限于課本內容,不僅不具備豐富性,也不具備實用性。所以,物理課堂教學目標并不夠明確,導致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精準性不足。(二)不具備以學生為主的理念。以人為本不僅是在教學上,在任何涉及人的管理和教導方面都需要具備。但是長久以來,我國的教學理念做得都不夠好,教師成為課堂教學主體,學生失去了課堂自由,同樣也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這樣的課堂只能夠培養學生的瞬時記憶,灌輸給學生書面知識,學生的應用能力無法得到提升。課堂想要實現精準教學,教師必須要足夠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特點,才能夠“對癥下藥”。(三)學生應用能力不足。物理是一門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學科,實驗能力和應用能力是每個學習物理的學生都應該具備的。但是,當前我國初中學生普遍不具備實驗操作能力和物理應用能力。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教師不重視物理實驗教學,也不重視學生物理實驗能力的培養。學生只能夠在課本上看實驗,在教師的講解中“做”實驗,真正進行的物理實驗屈指可數,甚至很多學校的物理實驗室大門緊鎖,學生從沒有機會進去過。同樣的,教師僅僅是對課本內容進行講解,沒有聯系實際,學生照樣沒有辦法將物理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

二、初中物理精準教學課堂的構建及實踐策略

查看全文

高中生物個性化教學實踐分析

摘要:精準教學要求精準了解學生學情,確定目標,然后精選教學內容與形式,并對教學進行精準評估與評估結果應用。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精準教學需要面向所有學生,并結合學生差異開展個性化教學,進而實現教學對象的精準化,提高教學效率。本文以精準教學為視角,對高中生物個性化教學的實踐實施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高中生物;精準教學;個性化教學

1.高中生物個性化教學現狀調查分析

從精準教學的視角出發,對當前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個性化教學現狀進行調查分析。調查針對學生和高中生物教師,針對學生的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學情、教學環境、課堂教學情況、作業布置情況等。針對教師的調查內容主要包括教學情況調查。從調查的結果來看,當前高中生物教學沒有突出學生的獨特性,生物教師在利用教室空間來營造個性化學習氛圍的意識不足,沒有充分關注學生的需求和差異。教師在課堂授課形式方面,多以傳統的課堂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收,留給學生的自由思考空間和時間不足,這對學生的個性發展是一種約束。在學生作業布置方面,方式方法過于傳統,缺少靈活性與創新意識,缺乏針對性與精準性。此外,在精準教學層面,多數學生及教師對精準教學的把握不準確、不全面,精準教學的實施并不順利。

2.精準教學的實踐操作

(1)精準了解學生學情,確定目標在實施課堂精準、個性化教學時,生物教師需要精準的了解學生的學情,這樣才能夠使教學更具針對性。在精準了解學生學情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學情和生物教學內容確定個性化教學目標。基于精準教學的個性化教學目標確定,要將每個學生的學習目標精準化,比如對生物概念的了解、理解、掌握以及應用等,要明確的描述表達出來,不可含糊其辭。要明確每個學生應該達到的學習目標和標準,并通過各種途徑讓學生按照步驟最終完成所有安排的內容。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是以相應試題庫內的測試題來測試展現的,并結合結果進一步確定目標,并最終實現某一生物知識或技能的總目標。(2)精準選擇教學內容與形式通過對學生學情分析與學習目標確定,可以基本掌握學生在高中生物學習中的知識短板,進而針對性的調整教學內容,選擇合理的教學形式。在傳統扁平化的教學模式下,精準教學與個性化教學并不易實施,這時生物教師可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開發數字化生物教學材料,以趣味性與科學性的原則由問題導入,將生物知識層層展開,并通過多媒體、手機、電腦等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結合自己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性學習,進而使生物教學的效果最大化。一般可選擇的教學形式有微視頻、翻轉課堂、微課教學、幕課教學等。(3)學習行為的精準評估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學與學習效果評估與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個性化精準教學模式下,要求教師對教學與學習用準確的、具體的數據來代替傳統教學評價模式下的模糊評價。隨著網絡科技的快速發展與普及,生物教師可借助專門的多媒體工具來測量和可視化精準課堂中學生個體的學習表現,并通過制定精細的標準來評估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而使學生的學習不偏離方向,獲得更精準的學習效果。

查看全文

精準教學內涵特征及實施策略

摘要:教育大數據時代賦予精準教學新的時代意蘊。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教學評價三個環節構建精準教學模式,闡述精準教學的內涵特征:學習目標標準化、教學預設精準化、教學過程互動化、學生學習個性化、教學評價多元化。由此提出精準教學的實施策略:以立德樹人目標為引領,精準確定教學的基本標準;以教學標準為驅動,精準制定課時計劃;以大概念為本,精準整合教學關鍵內容;以“內容和過程雙軌融合”的共生教學模型為依托,發展學生協同思考;以差異化教學為抓手,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借助大數據創建標準導向的評價量規,實現多元化精準評價。

關鍵詞:精準教學;教育大數據;立德樹人;課時計劃;大概念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新常態。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明確提出構建“互聯網+教育”大平臺,促進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深度融入教育全過程。教育與技術的深度融合已成為新時代教育變革的必然趨勢,依托技術支持的教學實踐探索方興未艾,大數據驅動的精準教學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重要課題。

一、精準教學的內涵特征

精準教學一詞由美國學者林斯利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是將教育決策建立于標準加速度圖呈現出的持續性自我監控的表現頻率的變化之上[1]。它通過教師對學生學習行為表現的記錄,借助圖示來量化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特征,以此設計并實施教學。但受限于技術手段,彼時的精準教學只能以紙筆為工具記錄測量學生的學習表現,并且主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行為結果,難以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性化特征,這也造成了精準教學在傳統教學環境中無法推廣使用的困境[2][3]。教育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技術融入教育提供了可能,大數據分析應運而生,為精準教學的發展變革注入了新的活力,由此演化生成大數據驅動的精準教學。它依托于包含學習行為采集技術、學情分析技術、個性化推薦技術等在內的大數據技術[4],通過精準分析學生的學習現狀,在精準定制學習目標和精準預設教學活動的基礎上促進教學實踐過程中師生活動的互動化,同時基于教學大數據精準生成學生的學習行為表現及學習結果,以此精準開展學生學習的多元化評價并及時反饋,精準調整教學行為,真正實現高效的個性化教育。依據課堂教學流程,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教學評價三個環節構建精準教學的模式圖(如圖1所示)。新時代教育變革背景下的精準教學旨在借助教育大數據實施因材施教,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教學評價等方面實現課堂教學過程的多維精準定位,以此幫助學生開展高度的自主性學習,最大化促進學生高水平認知能力的發揮,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具體呈現出如下特征。1.學習目標標準化學習目標的達成者是學生,唯有目標契合學生,才能實現教學的精準高效,其設計的實質是在學習者特征與教學預期之間建立一種準確的映射關系[5][6]。教育大數據為我們提供了學生的學習表現、個性特征等信息,學習目標的制定應在綜合考慮學生學習現狀和認知特點的基礎上實現標準化。一是目標與學生的契合,精準定位學習目標是實施精準課堂教學的邏輯起點,教師需要借助大數據綜合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特征、認知發展等因素,明確學習目標的設計要素,針對性設計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在精準教學中實現學生的差異化發展;二是目標與評價的適配,學習目標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參考,其描述需可觀察和可測量,教師在學情的精準分析之上對學生學科學習所應達到的水平有精準的定位和描述,為后續精準開展教學評價提供依據。2.教學預設精準化教學預設是教師基于學情和教學內容對實際課堂教學中的活動設計、環節安排等進行清晰的思考和規劃,其在實踐中最根本的問題表現為教師單方面意志的體現[7]。精準的教學預設是促進課堂精彩生成的前提,教學預設的精準化應從“以教為本”的過度預設轉變為“以生為本”的精心預設,凸顯生本教學的課程理念。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教學預設應以學習者特征為出發點,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特點,從學生“學什么”“怎么學”“何謂學會”完成對學習內容的精準理解和對學習活動的精準設計。值得注意的是,精準并不意味著固化,教學預設的精準化應避免實際教學走向極端封閉,即預設須關照課堂的動態生成與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為學生實現創造性學習和個性化學習提供相應的機會和內容。3.教學過程互動化互動是課堂教學的基本特征,其本質是人與人之間的相遇和對話[8]。以往教學中的互動大多流于形式,是為完成教師的教學任務而服務的一種配合式互動,而在精準教學中,學習者全方位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通過與教師、同伴的互動交流獲得知識的意義建構,真正實現教學過程的動態交互。依托于大數據技術,教學過程的互動由過去借助于單一對話、演示課件等形式轉變為“人—機—人”的深層次交互。一方面,教師借助大數據實時監控學生的學習過程,并及時給予反饋,為學生針對性推薦學習資源;另一方面,學生不再只是被動接收知識,而是基于學習數據選擇教學資源以開展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而且每位學生都能獲得精準即時的干預以便相應地調整學習行為。4.學生學習個性化精準教學通過大數據收集來分析學情,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動機、認知風格等因素精選教學內容,促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與信心投入到教學過程中。大數據技術為實時記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動態生成的學習行為表現等數據信息創造了可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據此對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評估并且量身定制相應的改進措施,為學生推薦適合自身最近發展區的學習材料,為激發學生潛能架構多元化的進階支架,精準實施教學干預,保障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換言之,學生在精準教學中能夠及時獲得精準的學習反饋,通過與教師、同伴的多元交互不斷激發自身學習欲望,保持持續良好的學習興趣,沉浸于深層次的學習之中,不斷調節自己的學習行為,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最大化發揮自身的學習力。5.教學評價多元化大數據技術的介入讓嵌入學習過程的動態評估成為可能[9],促使評價由單一結果導向的評價走向對學習者學習表現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是動態發展的過程,精準教學借助大數據技術聚焦于學生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數據,以此來記錄和反饋學生在知識、技能等方面的數據變化并預測學生發展趨勢,通過量化分析對學生學習表現情況進行精準刻畫,轉變以往對學生認知結果的評判只是一般化描述方式。而且數據的量化分析既能夠捕捉學生動態學習中出現的認知障礙,使得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更具針對性和指導性,也可以縱向考察學生的進步幅度等個體差異變化情況,強化對學生的過程評價和增值評價,凸顯評價的個性化和差異化。與此同時,對學生學習行為表現的關注也促使教師進一步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反思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活動在多大程度上促進學生的學習。

二、精準教學的實施策略

查看全文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現狀及策略

摘要: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互聯網以其獨特的優勢逐漸融入課堂教學中,使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創新和重構,真正推動了教學改革,已經成為素質教育下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初中英語教師應從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模式下解放出來,結合初中英語核心素養下的內容,采取多種手段,將互聯網與英語課堂教學整合起來,真正提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結合課堂教學實踐,針對互聯網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進行了詳細研究。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互聯網;初中英語;有效課堂

新時代下,互聯網逐漸成為當前社會發展不可阻擋的潮流,已經開始滲透到各個行業中,對生產和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這一背景下,互聯網也開始走進學校,走進課堂教學中,真正推動了傳統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改革,也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增添了課堂的趣味性,進一步促進了核心素養的落實。但是,有關調查表明,部分英語教師在開展教學時,仍舊會被應試教學的理念所束縛,在應用互聯網教學時依然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僅僅停留于多媒體教學中,難以真正發揮互聯網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基于此,唯有從傳統的教學理念中解放出來,對互聯網的教育價值進行全面、深刻的分析,將其與課堂教學深度整合到一起,以促使英語課堂的教學有效性得到真正提升。

一、“互聯網+”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現狀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性學科,旨在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真正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素養。但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致使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現狀不甚理想,致使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畏學、厭學”“啞巴英語”等現象,難以真正滿足英語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目標。具體來說,導致這一現狀的原因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學理念滯后。初中英語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明確了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目標,即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要求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應重塑師生關系,從“知識教學”轉移到“育人”上。但在調查中發現,部分英語教師依然束縛在應試教學理念下,致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明顯的“功利性”。在這一教學理念下,教師常常忽視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常常集中在“知識層面”中;還有部分教師依然將自己作為課堂的主導者,依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教學大綱的要求,設計教學目標,組織課堂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需求,難以真正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第二,過分依賴英語教材,教學內容過于局限。在最新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當中,通常要求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形成“用教材教”的新型教學理念,指向英語核心素養的內容,挖掘各種教學資源,并對教學資源加以整合與應用,以促使初中英語的教學效率得到真正的提高。但是,在實際教學當中,許多英語教師仍舊會受到傳統教學模式以及應試教育的影響,依然將教材作為課堂教學的“金科玉律”,在教學中過分依賴教材中的內容,致使英語課堂教學呈現出“教教材”的現象。面對這種狀況,就會使英語課堂的陳舊且單一的課堂教學無法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同時,初中英語的傳統化教學內容易局限在“詞匯、語法、句型”等內容中,致使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呈現出極強的“功利性”,難以真正提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果[1]。第三,英語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學習興趣低下。在調查中發現,教師選擇的教學方式直接決定了課堂教學效果。新課改對初中英語的教學也提出更高要求,需與初中生的實際學習需求有效結合,靈活選擇教學手段進行課堂講解。但是,部分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的時候,選擇的教學手段比較單一,依然采用單純“灌輸”的模式開展教學,即便是部分教師已經意識到了多媒體教學的重要性,但依然將其置于輔助的位置,并未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教育價值。導致初中英語實際教學效果降低,甚至使學生在長期單一學習方式下出現厭煩情緒。第四,課堂的評價落后,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教學評價是構建有效課堂的關鍵,新課改對于課堂上的教學評價也提出更高的教學要求。但是,在具體教學當中,英語教師實施課堂評價的時候,依然束縛在傳統的評價模式下,即將考試作為唯一評價的標準,更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視了學生在課堂學習當中展現出來的態度、思維、能力等因素,致使課堂評價不夠全面、客觀。除此之外,英語教師在進行課堂評價時,仍舊束縛于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的觀念中,而忽視了學生在評價中的參與程度。這些因素都嚴重制約了教課堂教學評價的功能和價值的發揮,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2]。

二、“互聯網+”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策略

查看全文

電子書包個性化學習研究

摘要:電子書包是利用信息化設備進行教學的便攜式終端,它的出現為個性化教學提供了信息化的支撐工具,使個性化教學變得容易實現。依托電子書包智慧課堂教學平臺,以學生個性差異為基礎,以學生所存在的學習問題為導向,量身定制不同于別人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關鍵詞:電子書包;個性化;學習;互動教學

長期以來,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等蘊含個性化教學因子的理念我們都在不斷地實踐,但難以操作落實,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整齊劃一的“教”,學生亦步亦趨的“學”,對所有學生都是一樣的要求、一樣的講解、一樣的練習。造成諸如“學生厭學”、教學質量較低等問題。存在這種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在課堂教學及學生課后的學習中缺少一種個性化學習的支撐工具是重要的原因,就是這“最后一小步”制約了個性化教學的實施。電子書包的出現為個性化教學提供了信息化的支撐工具,使個性化教學變得容易實現。電子書包是利用信息化設備進行教學的便攜式終端,對解決教學中相互關聯的三大難題(分層施教的難題、教師無法精準指導的難題、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難題)有迫切的需要和重要的意義。我校于2015年引進了電子書包系統,經過三年多的應用,教師依托電子書包智慧課堂教學平臺,以學生個性差異為基礎,以學生所存在的學習問題為導向,在電子書包平臺上依據學情把學生“隱性分層”,創設虛擬的學習小組保護學生的自尊,如智慧小隊、快樂小隊、奮進小隊等,教學中量身定制不同于別人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以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為目標,努力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有效地學習,較好地改變了傳統“教”與“學”的方式,使學生變“被動”接受學習為“主動”探究學習,較好地實現了因材施教和個性化學習,引領推動全校課堂教學的變革。

一、分層推送;因材施教

我們將電子書包分層推送功能與預習、上課、作業、輔導、評測、互動等各個教學環節相結合,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定制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讓學生有效學習,滿足個性化學習和發展需求。課前利用大數據分析研究學情,恰當地篩選資源,融合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不同多媒體設計分層學案,通過設置討論主題、預習學案、進行課前測試等做好課前準備;課中按照學案設計的學習任務開展教學,分層任務,分層進行施教。學生利用一人一本交互智能平板電腦選擇平臺提供的適合自己的數字教育資源進行學習,完成自主、合作、探究、展示、練習各環節任務。例如,在自主學習環節中,基礎好的學生直接完成教師的任務,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先看微課,再完成任務,任務內容也相應少一些。在練習時分層作業,基礎知識掌握好的學生除了基礎練習和應用練習題外,還推送一些思維能力訓練題,基礎知識掌握一般的學生推送基礎題和應用題,其它學生只推送基礎題,附加一兩道應用題,根據時間情況附加題可以不做。較好解決了教師最頭疼的問題,使抓差促優落到實處,大大提高課堂效率,減輕學生負擔;課后教師分層作業、進行個性輔導和精準指導,根據學生、家長需求,通過網絡隨時與教師反饋交流,為家長提供了更大的方便。教師課內與課外同時關注,學習目標的達成和學生學習負擔的減輕同時關注,實現教師個性化教學與學生個性化學習。

二、在線討論;互幫互助

查看全文

大數據下初中地理教學研究

摘要:為了探討大數據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學,文章從三個方面分別進行了論述,即大數據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學決策的科學化、精準化;大數據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大數據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學評價的多元化。

關鍵詞:大數據;初中地理;精準教學

大數據背景下,大量的地理圖文數據,能夠給學生提供較為新穎的知識觀點,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地理知識水平。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師應該善于運用大數據技術,根據地理知識為學生尋找地理信息,豐富地理教材內容,使學生能夠全面地學習初中地理知識。

一、大數據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學決策的科學化、精準化

大數據的核心價值是能夠將海量數據進行存儲,并能夠快速地進行數據分析。大數據背景下,教學決策將超越人類有限的理性思維,從以往依賴于教師頭腦教學轉變為依賴于海量數據的分析,使教學更精準化與科學化,從而實現精準教學的目的。在大數據背景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對大數據的處理,能夠快速地得到有效的信息,并能夠有效地調整教學策略與方法,從而實現初中地理精準教學。一方面,教師可以在網絡數據中調取契合度更高的數據信息,作為教學資源的對比參考。諸如,優思在線、同桌網、簡單學習網等網絡平臺,在內部設置的地理課程中也有很多免費課程,且評論區也有諸多學生的留言。這種外部數據信息的參考,是教師可以在教學設計之前進行對比的網絡數據資源,以便支持教學決策的可行性[1]。另一方面,剔除外部數據資源的利用價值,同時也可以建立內部數據資源的獲取路徑。以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研發的“雨課堂”教學軟件為例。其中的課程隨堂記錄更為精準,教師能夠對接學生的檔案資料,獲得課程教授后的反饋信息。這種內部數據資源,是增強地理教師對于學生學習進度了解程度的有效方式,也是利用大數據資源輔助教學決策的積極策略。

二、大數據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查看全文

英語云教育技術研究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周一副處長曾經說過:“教育信息化的本質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實踐’深度融合,只有把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過程結合起來,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教育教學進程,才是真正的信息化。”隨著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和新課改理念實施的不斷深入,基于互聯網或大數據的教育云環境已促使新課改理念倡導下的課堂教與學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但即便是大數據時代,“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理念是不變的話題。云技術只是一種工具,它能更好地幫助我們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營造以學生為本的學習氛圍,從而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在小學英語教學方面,合理地運用云教育技術,能有效改進英語課堂教學方式,大力培養學生信息化素養,有力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最終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

一、課前有效預習,降低英語教學難度

所謂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就是告訴我們:知識的學習不能僅僅依靠課堂,還得積極引導學生利用老師教授的方法自主學習課外優質的教育資源,以此來不斷完善知識結構。中國微課網上有許多優秀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精心制作的微課。這些微課是緊緊圍繞各單元的重點和難點精心設計的,講解生動易懂。利用云教育的學習終端——學正寶,學生就能輕松獲得這些微課,自主學習,不斷提升。過去,大家在教學新課時,讓學生預習,不外乎就是讓學生回家跟著磁帶、光盤或納米盒軟件朗讀幾遍。學習自覺的孩子,還會在家認真聽聽,讀讀,但還有很大一部分學習不夠自覺的孩子,根本就不去讀,導致第二天的課堂上,每個教學環節老師都得花費很長時間,學生還不一定能很好地掌握這些基本的教學內容。如果使用學正寶這一云教育工具,老師們就可以輕松解決這一問題。因為,通過老師的學正寶后臺數據就可實時監控學生的預習情況。在教學新課前一天,英語老師可以把跟這課有關的微課下發到孩子們的學正寶中,學生就可以通過看微課來預習新課。由于過程中能有效監控學生的預習狀況,所以不用擔心學習態度不夠好的學生不去做了。這樣,大部分學生在課前就能利用云教育技術終端初步掌握了學習的重難點,從而大大降低了教學的難度,也大大節省了課堂上的教學時間。

二、課中合理運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程理念倡導: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著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要想做到以學生為中心,首先學生得有學習的興趣。學生興趣的引發,如果一味地依賴我們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和充滿激情的課堂演繹是不夠現實的。云教育終端——學正寶在引發學生興趣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它能在提升教學效果方面,和我們教師高超的教學技藝相得益彰。在小學英語課堂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上課注意力是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小學生因年齡小,注意力容易渙散,上課很容易走神,而學正寶合理的界面、良好的互動性能夠引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課堂注意力高度集中。

三、課中在線訓練,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查看全文

移動網絡下精準教學模式研究

摘要:移動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為精準教學的實施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該文從教學定位、教學準備、教師實施和課后復習等幾個方面來探討構建移動網絡環境下的精準教學模式。通過對移動網絡技術和精準教學模式的有效結合,能夠進一步完善和改進現有教學體系,為我國高校人才培養提供可借鑒的思路。

關鍵詞:移動網絡;精準教學;教學模式

精準教學是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一種教學方法,現已形成了一套理論體系,然而當時受限于技術條件,精準教學在實踐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許多教學思想和理論很難實施,只能停留在研究和探索階段。精準教學起初是由美國學者提出的,最初只是用于監控小學生的行為,后來人們開始將其用于評估教學的各個階段。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的教學水平不斷提升、教學理念也不斷翻新,精準教學逐漸被人們重視,并成為當前教學改革的目標。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興起正是為精準教學的落地提供了機遇和可能,使得對學生個體的精準有效的關注不再是紙上談兵,也使得精準教學不再僅僅是作為一種評估的方法。信息技術支持下的精準教學能夠實現人機合理分工、功能優勢兼收的效果,進而激發了精準教學的活力。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課堂教學把交互作為核心內容,形成個性化、人性化的學習氛圍,從而產生了移動教學。移動教學就是隨著智能手機等相關智能設備的普及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發展而誕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借助移動設備,師生之間可以更為靈活方便地進行交互式教學活動,這能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與其他形式的教學相比,移動教學具有學習便利性、交互快捷性、情境相關性的特點,而這為精準教學的實施創造了條件。一方面使教師實時了解學習者的學習狀態,更好地把握精準教學,另一方面通過個性化、智能化方式提高精準教學的效果。本文圍繞移動網絡環境下精準教學的實踐展開論述,借助移動學習技術,實時進行教學互動,及時獲取教學狀態,合理調整教學策略,對移動網絡環境下的精準教學實踐和改革給出合理化建議,以此推動我國精準教學理論體系的發展。綜上所述,移動網絡驅動的精準教學是指以移動互聯網術為手段,構建了移動網絡環境下的精準教學模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精準進行教學定位、教學準備、教學實施和課后復習,使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可量化、可監測、可調控。

1移動網絡環境下精準教學模式

1.1精準教學定位。根據課程的總體教學目標,對其進行細化、量化,形成具體的精準化教學目標。也就是說,不同層次的學生有各自相應的教學目標和學習要求,學生依據自身實際情況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具體目標。為了能精準化教學目標,就需要了解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態、知識儲備和思維起點。傳統的教學過程是無法精確定位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現狀的,而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這使之成了可能。為此,教師可以預先通過移動網絡管理平臺向學生移動端發送預習作業、課前測驗、交流反饋等一系列學習內容,再由管理平臺收集回收這些學習記錄,并對其進行處理分析。基于該數據分析的結果,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基礎和水平,并建立起不同層次的學生群體與其教學目標的一一映射關系,并以此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要素,從而精準定位教學起點。1.2精準教學準備。移動學習具有碎片化特征,而教師可以將教學資源,包括課件、教案、習題、作業、視頻等上傳至管理平臺,并可由教師手工或機器智能選取合適的教學資源向不同層次的學生推送,學生則在移動端進行學習、觀看、測驗,完成知識準備,極大減輕了教師的備課壓力。借助移動網絡平臺,師生間、生生間能實時互動交流,教師可以實時監控學生的預習情況,了解預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教師能夠精準設計教學方案、教學內容和教學案例,而學生根據自身基礎,優化自己的學習方案,精準選擇自己的學習內容。1.3精準教學實施。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課前學習過程存在的問題進行答疑,并參與學生的分組討論、案例分析和實踐展示等環節。在教師所參與的這些環節當中,如果學生產生了新的困惑,教師則可以及時補充新的教學資源、安排學習任務,并在管理端再次這些補充資料。否則,教師則如期完成教學,并進行課堂總結、評價。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對學生進行個性化輔導,甚至是一對一的指導。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需要實時收集課堂數據,精準監控學生的學習表現,并通過管理端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數據分析,精準反饋教學實況,盡快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不斷完善、優化后續的教學過程,順應學生發展,從而真正實現高效教學。1.4精準課后復習。課后,教師根據對課堂學生學習狀況的統計分析,可以手工或機器智能地選擇個性化的練習題目推送給學生。學生提交作業、習題后,管理端可以進行自動批改、統計、反饋,這樣大大減輕教師的工作量,提升了課后復習的精準化程度。作為課堂活動之外的補充,教師在課后也可錄制講解視頻、與學生在線交流、進行個性化輔導等,提升了課后輔導的精準化程度。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針對課前準備、課堂教學和課后評測的數據進行建模分析,挖掘出有價值的規律,能有助于調整總體教學目標和方案。

2結論

查看全文

網絡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為更好地適應“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教學目標,更好地體現職業教育“雙精準”理念,完善網絡在線教學內容,針對網絡教學的特點,提出網絡在線教學質量提升的可行性策略。網絡教學要更加貼合企業實際需求以及學生能力養成,從加強學生自我管理意識、細化教學內容、有效預習、優化任務驅動、多元化考核標準、引入企業課堂等6個方面進行探討與研究,推進網絡課堂教學質量提升。

關鍵詞:網絡教學;雙精準;教學質量;提升策略

近幾年,各級教育主管單位加大對網絡在線教學資源的建設,網絡在線教學不斷凸顯其在職業教育中的地位。尤其在2020年春季學期受病毒疫情的影響,為實現教育部提出的“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教學目標,更加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網絡在線教學發展時間比較短,經驗相對缺乏,在短時間內探索出高質量的網絡教學模式還需進一步研究與實踐,此時需發揮校企合作的優勢,實施校企精準對接、精準育人,利用企業的優質硬件和軟件資源,以確保網絡在線教學質量和效果,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技能水平雙提高,有力實現職業技術技能的掌握與提升。

1網絡平臺的課程教學特點及適

1.1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信息互聯網技術下的網絡教學,更強調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通過課堂講授向學生輸送知識,引領學生學習,能夠較好地掌控課堂節奏。網絡教學模式下,需要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下,使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地進行學習活動。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帶動學生,使他們通過多種學習方法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1.2對學生的教學針對性、適用性強。傳統教學課程中,一對多的教學模式在面對學生的差異化特點下,不能完全滿足每位學生的學習需求。網絡平臺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習內容多元化,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能力,獲取有價值的知識。對于基礎好、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獲取課堂以外的新知識;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可以對課程內容反復學習觀看,加深記憶與理解。因此,網絡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水平和時間,調整學習進度,較好地消化所學的知識,更好地貫徹落實因材施教的理念。1.3教學監督和互動性效果差。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直觀地觀察學生的參與性,能夠面對面進行良好地互動與溝通。在網絡平臺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只能通過電腦屏幕或手機進行交流。倘若在直播過程中,以PPT或者電腦全屏分享課件,不打開攝像頭直播,教師也只是對著電腦屏幕授課,學生通過打字、語音等方式參與互動,教師無法直觀地觀察到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態。對于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學生,會投機取巧,只是掛號在線,完成簽到任務。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只能通過后臺的學習進度監督,不能保證每位學生的積極參與性。1.4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大。網絡直播課,教師和學生都會受網絡影響。對學生而言,會被擁擠的網絡拒之門外。特別是偏遠地區的學生,網絡信號不好,會導致掉線和延遲現象;對教師而言,網速差也會導致卡頓或者中斷,影響學生心情和教學效果。同時,教師的個人教學設備和環境也有一定的要求。教師在直播授課過程中,需要在安靜的環境中,利用電腦、麥克風等設備,確保聲音的輸出質量,不含有雜音、回音等情況,使學生可以接收清晰的聲音,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

2網絡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對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