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與管理專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3 09:24:4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經濟與管理專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經濟與管理專業

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建設問題研究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產生了一門新興的專業,這個專業是隸屬于會展行業,這個專業是為會展人力資源建設而開設的,這個專業就是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相較于其他國家,我國的會展業市場起步較晚,會展業各個領域人員缺乏,從而導致會展專業人力資源稀缺,這種稀缺對于我國會展經濟來講是一個極大的瓶頸。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國現在急需會展經濟專業的人才,筆者將結合自身的專業特點,簡要的談一下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中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會診經濟與管理;人才培養;專業建設

目前,國家20多所高校開設了會展管理專業或方向。哈爾濱商業大學積極應對黑龍江會展業的快速發展人才需求,省教育廳應將教育廳/專業設置為本地經濟建設服務的原則,在2000申報這個特殊的特點工業和批準,在同一年,招聘第一批展覽經濟和管理理工科大學生。在專業建設的過程中,我們針對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的安排研究等進行了初步的嘗試和探索,發現和解決一些問題。

一、會展經濟與管理人才培養

所謂的會展經濟,就是通過舉辦各種會議和展覽,在直接經濟效益的同時,由一個地區或一個地區發展與城市相關產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目的,這也被稱為展覽業。展示經濟是一個多因素、多產業融合、跨區域、多空間新經濟的擴張,會展業的規模對全經濟體制對促進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會展經濟的特點決定了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人才的發展人才培養模式。會展業是一個實用性、運營性和服務性很強的行業在新興產業中,會展活動十分復雜和廣泛。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的特點。人才應該有新的知識和想法,以滿足新興市場的需求。因此,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是致力于基礎藝術和文化素質的培養,有一個強大的創意、策劃、組織、管理和協調能力,兩位大師會展設計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具有現代管理知識,并能夠在設計、規劃和管理專業技術人員在此基礎上,加快專業建設和學科建設的發展,以及學科建設的發展,并且將學科建設發展行業專業人員的整體素質提高,把專業人員培養成有更多的有很高的創新能力和理論研究能力的專業人才。會展業作為一種跨學科的經濟現象,包括經濟科學,管理,貿易,營銷,公共關系,美學、工程、設計心理學等,涵蓋研究學習、計劃和實施三個主要層次。會展業人才培養應從幾個層面入手。我們通常說,展覽人員是指研究、規劃和實施水平人才,包括核心人才的展覽,會展業的支持人才與會展業支撐人才。會展中心人才會展研究,規劃和展覽的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人員,他們在行業最高水平,最強的專業展覽業支持人員包括設計、施工、運輸、設備生產和銷售人員;會展業支持人員,包括高級翻譯、旅游、酒店等。滿足核心人才數量的需求小,這是會展業決策點。但培養核心人才是最重要的。最長的一段時間,需要專業的培訓。會展經濟與管理人才培養水平主要集中在對會展核心人才的培養上。

二、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學生商務禮儀教育研究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中國會展業面臨復雜多變的發展態勢。會展經濟與管理的人才培養與會展業人才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通過對該專業學生商務禮儀教育的研究,為會展人才培養提供有效路徑。

【關鍵詞】職業發展;會展經濟與管理;商務禮儀教育

隨著我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中國會展業面臨復雜多變的發展態勢,會展經濟逐步發展成為新的增長點,而且會展業是發展潛力大的行業之一。《2015~2020年中國會展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我國會展行業將向全球化和多元化發展。廣闊的發展前景和良好的發展機遇,為會展經濟與管理人才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會展市場最急需的五種會展人才是:會展設計師、會展項目策劃、會展銷售、項目經理、會議現場服務人才。目前會展專業人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我國會展業缺乏既有現代設計理念,掌握會展設計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又有現代管理知識的應用型高級復合型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培養的會展專業人才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學生面臨求職困難。文章通過對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學生商務禮儀教育的研究,為會展專業人才培養提供有效路徑。

一、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職業發展內涵

根據中國職業規劃師協會的定義:職業發展是組織對企業人力資源進行的知識、能力和技術的發展性培訓、教育等活動。會展人才指的是策劃和實施層次的人才,其中包括會展核心人才、會展輔助性人才與會展支持型人才。會展核心人才包括會展策劃和會展高級運營管理等人才。技術性應用型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定位于會展銷售(招商員、招展員)和會議現場服務人才。會展專業人才的最大特點就是職業性,即會展人才既要具備職業技能,又要具備綜合的職業素質。可以在專業的組展公司、展館、大型企業的會展部、會展行業協會、咨詢公司等從事包括廣告、文案、物流、宣傳、公共關系、營銷策劃、展品銷售、現場管理等工作。商務禮儀教育能夠培養會展人才的溝通能力,掌握特定商務活動禮儀,如展覽會的組織、展示位置分配及展覽會布置等禮儀,有利于會展學生的職業發展。

二、會展專業學生商務禮儀教育的必要性

查看全文

經濟型酒店人才培養模式與途徑

【摘要】我國經濟型酒店人才培養的模式能夠直接影響經濟型酒店的發展,文章首先針對我國經濟型酒店人力資源情況進行分析,其次對我國酒店管理專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最后結合這些問題,提出一些我國經濟型酒店人才培養模式和途徑。

【關鍵詞】經濟型酒店;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我國酒店行業逐漸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經濟型酒店的快速崛起使得酒店人才逐漸稀缺,加強對經濟型酒店人才培養模式和途徑的研究十分必要。本篇文章主要結合當前我國經濟型酒店人才培養的實際情況,明確當前經濟型酒店人才的實際需求,并提出一些相關觀點與建議,希望能夠對我國經濟型酒店的發展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一、我國經濟型酒店人力資源情況

我國經濟型酒店中人才處于欠缺狀態下,具體表現為專業性教育培訓人員缺失,連鎖經營高層管理人才較少,各部門運作的管理人才匱乏以及缺乏一專多能的基層操作人才等方面。(一)專業性教育培訓人員缺失。專業性教育培訓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個人綜合素質等能夠直接影響酒店人才培養的質量。但是當前我國經濟型酒店存在著專業性教育培訓人員缺失的問題,對經濟型酒店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阻礙性影響[1]。(二)連鎖經營高層管理人才較少。優秀的經濟型酒店管理人才需要具備高瞻遠矚的眼光,科學的管理理念,明確的經營管理規劃,為經濟型酒店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當前過經濟型酒店中鎖鏈經營高層管理人才明顯不足,不能夠為經濟型酒店的發展指明方向[2]。(三)各部門運作的管理人才匱乏。經濟型酒店的發展需要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與配合,但是當前我國經濟型酒店中各部門運作的管理人才明顯不足[3]。比如經濟型酒店中的財務管理人員、運行管理人員、服務標準管理人員等存在較為匱乏的問題。優秀的管理人才能夠為經濟型酒店的發展創建良好的條件,吸引更多的客源。(四)缺乏一專多能的基層操作人才。經濟型酒店組織結構較為簡單,結構層次較少,這就要求經濟型酒店中的員工需要具備較高的職業水平,滿足經濟型酒店的實際發展需求。但是當前我國經濟型酒店中一專多能型人才相對較少,酒店工作人員專業技能水平有待提升。

二、我國酒店管理專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工科特色與經濟管理論文

一、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基本訴求

第一,構建具有工科特色的經濟管理類專業課堂教學的有效運行機制,科學設置實習、實驗等實踐性教學課程體系,創新實踐課程教學方法,實現以解決處理特定行業企業經營管理問題為導向的經濟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過程,推動地方應用型工科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建設與改革上臺階。第二,將工科特色和經濟管理專業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推動經濟管理類專業在課程建設上實現工科品牌優勢與經管特色的深度融合,凸顯高校特色對經濟管理專業的滲透和統帥作用,培養既有經濟管理專業知識又具有工科基礎理論、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特色的復合型經管人才。第三,以塑造具有工科特色的經濟管理類專業為課程建設和改革的關鍵,整合資源,實現課程建設緊跟特定行業發展方向,形成具有行業特色的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的師資隊伍、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條件、教學過程、教學督導與管理、教材建設體系,提升地方應用型工科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教學質量。第四,探索差異化優勢的辦學思路,打造與重點高校、財經高校相區別的非對稱性競爭優勢。由于學校辦學的行業特色較鮮明,地方應用型工科高校的主導專業競爭力較強;但是,經濟管理類專業一般不屬于這類高校的主導專業,鮮明的行業特色如果不能被經濟管理類專業建設有效吸收的話,行業特色就會成為行業的累贅。為此,經濟管理類專業主動在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上向學校的主流特色靠攏,既能借助學校工科的優勢資源做大做強自身,也能強化地方應用型工科高校經管類專業與非工科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差異化優勢。

二、課程建設與改革的總體框架

課程建設要突出特色[2]。在地方應用型工科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建設與改革要始終要求立足于特定行業,依托工科行業這塊“自留地”來推動專業發展,培養具有解決特定行業內企業經營管理問題的實際應用能力的專業人才。這即是說,要將工科特色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建設與改革的主導方向,在課程建設與改革中強調工科特色與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深度融合。課程建設與改革是一項綜合性的整體建設,課程建設的各項內容彼此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3]。在課程建設與改革中推動工科特色與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深度融合,培養具有工科特色的復合型經濟管理類人才,其總體框架可概括為5個方面(圖1)。由圖1可知,在課程建設與改革中實現工科特色與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深度融合,其總體思路為:(1)優化教學內容,要構建以解決行業內企業經營管理問題為核心的教學內容體系;(2)充實教學條件,要實現以工科特色為主線的教學條件的轉變;(3)促進教學過程與考核的科學化,要完善能充分體現行業內企業經營管理規律的教學過程與考核體系;(4)提升教師素質,要塑造具有工科知識背景的經管教師隊伍;(5)強化實踐教學,要設計工科特色的經管實踐教學環節。這5個方面內容共同構成了工科特色的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建設與課程改革的總體框架。從圖1能夠看出,工科特色的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教學內容、教學條件、教學過程與考核、師資建設、實踐教學的統一體。其中,教學內容的改革,要求在適當增加工科類課程的基礎上,教師的教學緊緊跟隨時展和特定產業發展,充分掌握行業內企業經營管理的最新前沿與發展趨勢。教學條件建設首先要求組織編寫具有工科特色的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材,著力解決工科特色的經管專業教學的一些共性問題,實現以工科特色為主線的教學條件的轉變。教學過程和考核的科學化,要求從解決行業內企業經營管理問題入手設計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凸顯行業內企業經營管理的典型案例教學作用,并逐步建立以解決行業內企業經營管理問題為中心的教學考核體系。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則強調引進具有工科背景的經管師資的重要性,將派遣教師進修工科類課程、派遣教師到企業調研學習作為解決現有教師欠缺工科知識問題的重要途徑。在實踐教學環節,要強化與行業內企業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并建立具有較高仿真性的模擬實驗企業經營管理場景的經濟管理實驗室。

三、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具體內容

在課程建設與改革中實現工科特色與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深度融合,具體內容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條件、教學過程與考核、師資隊伍、實踐性教學環節共5個方面。

查看全文

經濟管理網絡實驗平臺建設探索

摘要:在高校教育體系中,經濟管理學科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管理學科越來越受到重視,在開展高校經濟管理課程教學過程中,開放型網絡實驗平臺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直接關系到學科教學質量和人才素質。在高校經濟管理學科開放型網絡實驗平臺建設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制約了學科教學水平的提升。本文立足高校經濟管理學科專業實踐,分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探尋創新開展開放型網絡實驗平臺建設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高校教育;經濟管理;教學創新;實驗教學;網絡平臺

隨著現代經濟、技術的不斷發展,高校經濟管理學科的教學出現了新特征和新問題,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求,構建開放型網絡實驗平臺,實現高校經濟管理專業教學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滿足現代社會對于經濟管理人才的要求重要路徑[1]。在經濟管理學科教學實踐中,由于缺乏正確的理念指引與教學方式,開放型網絡實驗平臺建設仍存在諸多問題,亟待整改升級。

1.經濟管理學科開放型網絡實驗平臺的特點

高校經濟管理學科開放型網絡實驗平臺具有諸多特點,是開展創新教學的重要載體和平臺,是開展學科研究、人才培養、教學創新的重要場所。與傳統實驗教學平臺,開放型網絡實驗平臺具有很多新特點,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經濟管理學科與互聯網技術出現了深度融合,整個網絡社會出現了高度的開放性和融合性特征,基于此,開展開放型網絡實驗平臺建設,對于提升高校經濟管理學科教學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開放型網絡實驗平臺自身來說,要建設高水準的實驗教學平臺,必須從軟件和硬件兩個方面入手。在硬件方面,開放型網絡實驗平臺要具備一般實驗室的器材和設備,包括基本的計算機和網絡通信等設備[2]。在軟件方面,開放型網絡實驗平臺要整合多種信息系統和計算機運行軟件,包括電子商務模擬軟件、國際貿易模擬軟件、物流管理軟件等等。通過整合利用軟件和硬件資源,可以有效提升高校經濟管理學科教學水平,提升高校經濟管理人才的綜合素質,進而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求。

2.經濟管理學實驗平臺建設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統計實踐經濟管理論文

1高校經濟管理專業統計實踐教學的特點

統計學,作為一門關于數據搜集、整理、分析的方法論科學,可以直接為經濟、管理各專業的數據分析和決策服務.目前,高校經濟管理專業統計教學皆配有一定比例的實踐教學,大體設置為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兩種形式:校內實踐包括上機實驗和模擬實習兩種.上機實驗是指學生在校內機房練習統計軟件,模擬實習是通過簡單模擬統計工作以鍛煉學生的統計運用能力;校外實踐一般通過設置校外教學實習基地,讓學生接觸統計工作以提高其統計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收集到的數據顯示,現行統計實踐教學呈現如下四個特征:

1.1實踐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教育部于2012年在《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下文簡稱《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強化高校實踐教學環節,規定了不同類型高校實踐學分所占的最低比例;其中,人文社會科學類本科專業不少于總學分(學時)的15%.國內各高校應《意見》要求,一方面增加了統計理論課程,如在原有數理統計和統計學原理課程的基礎上,根據相關學科特點新增計量經濟學、經濟預測與決策、金融統計、市場調查與統計分析、企業統計或統計軟件分析等課程;另一方面還相應提高統計實踐教學課程占總學分的比重.

1.2不同專業師資合授現象突出

研究表明,幾乎所有高校統計類課程都分配給不同院系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師,如數理統計、計量經濟學等課程分配給統計學教師,而金融統計、企業統計等專業統計課程分配給經濟管理專業教師.鑒于我國絕大多數高校統計學專業授予理學學位,①高校的統計學教師多隸屬理學學院.這樣雖然可以借助理學教師的專業優勢以彌補經濟管理專業教師的不足,并減輕任課教師的教學負擔,但也容易造成統計理論體系分割,統計實踐教學內容松散.統計類課程由統計學教師和經濟管理專業教師合授的現象.

查看全文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研究

一、廣西外國語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設置概況

廣西外國語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教學主要采用學分制的形式展開,學生在學制內(一般為4-6年)修讀完至少170學分方可畢業。廣西外國語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課程體系主要由3個教學平臺構成,即理論教學平臺、實踐教學平臺和素質拓展教學平臺。(一)理論教學平臺理論教學平臺主要包括通識教育課程和專業教育課程兩大部分。通識教育課程又分為通識必修課程和通識選修課程模塊;專業教育課程又分為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限選課程和專業任選課程四個模塊。在理論教學平臺下,學生需修滿116.5學分。通識必修課程模塊需要修習38學分,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形勢與政策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華經典文化、應用文寫作、大學英語、大學體育、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就業指導、創新創業教育等通識課程。通識選修課程模塊要求學生從人文科學類、社會科學與管理科學類、科學技術與健康類和藝術體育類課程中選修至少8學分,且非藝術類學生必須選修一門藝術類課程。專業基礎課程模塊需要修習24學分,主要包括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國際貿易地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貨幣銀行學、應用統計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專業課程。專業核心課程模塊需要修習14學分,主要包括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經濟學、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國際金融、兩岸經貿往來與桂臺經貿合作等專業課程。專業限選課程模塊需要修習28.5學分,主要包括商務英語、管理學、會計學基礎、報檢實務、報關實務、國際商務談判、國際服務貿易、跨境電子商務應用、國際商法、兩岸經貿合作政策與協議解讀、桂臺商務與投資合作專題分析等專業課程。專業任選課程模塊要求學生任意選修4學分,主要課程包括現代禮儀與溝通技巧、互聯網經濟概論、個人理財、品牌管理、物流管理、消費心理學、跨國公司運作與管理、國際經濟熱點專題分析、國內經濟熱點專題分析等。(二)實踐教學平臺實踐教學平臺主要包括兩大模塊,即通識類實踐模塊和專業類實踐模塊。在實踐教學平臺下,學生需修滿43學分。其中,通識類實踐模塊須修習9學分,主要課程包括軍事理論與訓練、計算機應用基礎、商務英語綜合能力訓練等課程。專業類實踐模塊須修習34學分,主要包括國際商務函電模擬實踐、國際商務單證模擬實踐、國際市場營銷模擬實踐、進出口報檢模擬實踐、進出口報關模擬實踐、進出口業務模擬實踐、國際商務談判模擬實踐、國際貨運模擬實踐等模擬實踐專業課程以及中國-東盟邊境貿易考察實踐和在桂臺資企業經營考察實踐等考察實踐課程。(三)素質拓展教學平臺素質拓展教學平臺包括創新創業實踐模塊和東南亞國家語言模塊兩大部分,學生需要修習10.5學分。其中,創新創業實踐模塊中,學生須在社會實踐、管理工作、讀書活動、技能證書、學科競賽、創新項目、創業項目、社會服務、社團活動、國(境)外文化體驗中至少參與四個類別的活動獲得四個創新創業實踐學分。東南亞國家語言模塊要求學生從交際泰語、交際越南語、交際柬語、交際印尼語中選擇一種東南亞國家語言學習并修習4學分。此外,在素質拓展教學平臺下,還要求學生修習1學分的普通話測試和1.5學分的安全教育。

二、樹德科技大學國際企業與貿易系課程設置概況

樹德科技大學國際企業與貿易系本科教育的學制一般為四年,規定在畢業前須修滿135學分,方可畢業。與大陸地區不同的是,樹德科技大學國際企業與貿易系本科教育主要是采用學程制。學程發端于美國,所謂學程,是指課程的組合方式,通過學程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生涯規劃組合未來四年的學習項目。樹德科技大學國際企業與貿易系本科課程體系主要由四個部分構成,分別是校訂必修模塊、院必修模塊、主學程(基礎學程)模塊和副學程(就業學程)模塊。(一)校訂必修模塊校訂必修模塊需要修習28學分,主要包括基礎英文、進階英文、寫作技巧、體育、服務領導教育、計算機概論、文化與生活、民主與法治、情意通識、人與自然、藝術之多元呈現等語言通識課程和一般通識課程。(二)院必修模塊院必修模塊需要修習9學分,主要包括管理學、經濟學原理、統計學等經管類基礎課程。(三)主學程(基礎學程)模塊主學程(基礎學程)主要分為三個模塊進行學習,分別是主學程必修、貿易行銷模組和國際經營模組。其中,主學程必修52學分,主要包括科技整合與大學教育、商用微積分、會計學、會計實務、創造思維與問題解決、總體經濟學、行銷原理、商用英文、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企業管理、實務專題、應用統計、國際貿易實務Ⅰ、國際行銷管理、國際金融、專題制作、工作態度與倫理、專案管理、證照實務等專業課程。學生還需要從貿易行銷模組和國際經營模組中選擇任一模塊修完其全部課程,共21學分。貿易行銷模組包括會展管理概論、全球經貿趨勢、消費者行為、國際物流管理、國際貿易實務Ⅱ、貿易英文、商品展示與解說等專業課程。國際經營模組包括組織行為、貨幣銀行學、國際財務管理、國際人力資源管理、國際企業經營策略、國際投資和產業分析等專業課程。(四)副學程(就業學程)模塊副學程(就業學程)模塊需要選修至少25學分,選修課程主要包括商用日文、多媒體設計、財務管理、展覽行銷管理、電子商務與網路行銷、會展企劃實務、英語聽力訓練、市場調查、創新與創業管理、國際品牌管理、區域經濟市場、國際貿易資訊系統等課程。

三、桂臺兩地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比較分析

(一)課程體系的相似性。1.重視實踐教學廣西外國語學院和樹德科技大學均屬于應用型本科高校,都十分注重課程體系中的實踐教學。在廣西外國語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本科培養計劃中,除了要求學生修習國際商務函電模擬實踐、國際商務單證模擬實踐、國際市場營銷模擬實踐、進出口報關模擬實踐、進出口報檢模擬實踐等9門在校內實驗室完成的實踐課程之外,還要求學生赴校外實踐基地完成中國-東盟邊境貿易考察實踐和在桂臺資企業經營考察實踐兩門實踐課程的學習。此外,廣西外國語學院還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專門開設了團隊合作實踐訓練課程。在當前中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中,廣西外國語學院在課程教學計劃中專門設置了創新創業實踐模塊,要求學生必須在社會實踐、管理工作、讀書活動、技能證書、學科競賽、創新項目、創業項目、社會服務、社團活動、國(境)外文化體驗中至少參與四個類別的活動獲得4個創新創業實踐學分。樹德科技大學國際企業與貿易系對實踐教學的重視主要體現在采取專業課程與證照輔導合一的方式,要求學生畢業前至少獲得兩張系里認可的專業證照。學生通過證照實務課程可以選擇性地考取專業證照,如國際行銷管理專業人員、會議展覽服務專業人員、國際企業管理師、貿易經營師、專責報關人員、初級物流運籌人才檢定、國貿業務技術士乙/丙級檢定、海/空運EDI報關專業人才認證、初階外匯人員專業能力測驗、航空貨運承攬技術認證證照檢定、理財規劃人員、證券初級業務員等證照。此外,根據相應專業課程,學校會安排學生到相關進出口貿易公司、貨運承攬業企業、物流企業、報關公司、銀行或證券公司開展職場體驗活動。2.專業課程涵蓋的知識領域相似盡管廣西外國語學院和樹德科技大學具體開設的專業課程內容不同,但兩所高校開設的專業課程所涉及的知識領域有共同之處。廣西外國語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包括高等數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貨幣銀行學、應用統計學、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經濟學、國際貨運運輸與保險、國際金融、商務英語、管理學、會計學基礎、國際商務談判、跨境電子商務應用等課程;樹德科技大學國際企業與貿易系開設的專業課程有經濟學原理、管理學、統計學、商用微積分、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國際貿易實務、國際金融、應用統計、商用英文、國際企業管理、國際物流管理、電子商務與網路行銷等課程。通過對兩所高校具體的課程內容進行比較分析,可以看出桂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所共同涉及的知識領域包括:經濟學知識、管理學知識、數學知識、商務英語知識以及國際貿易實務類知識。(二)課程體系的差異性。1.課程體系模塊劃分不同。雖然廣西外國語學院和樹德科技大學開設的專業課程涵蓋的知識領域相似,但二者開設的課程基本構成模塊卻不同,且有各自的特點。廣西外國語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課程體系主要由理論教學平臺、實踐教學平臺和素質拓展教學平臺三個平臺構成。理論教學平臺主要包括通識教育課程和專業教育課程兩大部分。通識教育課程又分為通識必修課程和通識選修課程模塊;專業教育課程又分為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限選課程和專業任選課程四個模塊。實踐教學平臺主要包括通識類實踐模塊和專業類實踐模塊,而素質拓展教學平臺包括創新創業實踐模塊和東南亞國家語言模塊。樹德科技大學國際企業與貿易系課程體系主要包括校訂必修模塊、院必修模塊、主學程(基礎學程)模塊和副學程(就業學程)模塊四個模塊。通過對兩所高校課程體系模塊劃分的比較分析,發現:第一,廣西外國語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有著明顯的院校特色,對理論教學課程體系、實踐教學課題體系和素質拓展教學課程體系進行了十分清晰的劃分;第二,樹德科技大學國際企業與貿易系課程體系的特色主要是學程模塊化,即學生在主學程中可以從貿易行銷模塊和國際經營模塊中選擇任意一個模塊進行修習。通過對廣西外國語學院和樹德科技大學課程體系結構比重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兩所高校在課程體系結構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第一,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重視程度不同。樹德科技大學非常注重專業課程的教學。其中,院必修就相當于大陸的專業基礎課程,主學程和副學程的課程都屬于專業課程,因此,樹德科技大學國際企業與貿易系的通識課程只占所有課程的20.74%,專業課程卻占比79.26%。廣西外國語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結構中,通識課程占比38.52%,專業課程占比61.48%。可以看出,廣西外國語學院比樹德科技大學更加注重通識課程的教學,這也是大陸高校與臺灣高校課程體系構成上的主要區別。這說明臺灣高校非常重視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而大陸高校則強調通識基礎知識與專業知識并重,更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主要受兩岸高校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設計理念等方面的影響。第二,必修課與選修課比重不同。在廣西外國語學院的課程設置中,必修課比重遠遠大于選修課比重,而樹德科技大學的選修課比重較高。從限定選修課來看,廣西外國語學院限定選修課占比16.76%,樹德科技大學占比15.56%,兩校在這方面基本相似;從任意選修課來看,樹德科技大學任意選修課占比18.51%,而廣西外國語學院占比僅僅為7.06%。總體來說,樹德科技大學比廣西外國語學院更加注重選修課的開設,體現出臺灣高校更注重學生的自主發展,這也是臺灣高校與大陸高校在課程體系設置方面的普遍差異。3.課程編排形式不同。廣西外國語學院與樹德科技大學的課程設置在編排形式上有著一定的區別。廣西外國語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課程設置主要采用通識教育-專業基礎知識-專業知識縱向編排形式,學生在大一大二主要學習通識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到了大三大四階段才進行專業知識的深入學習。而樹德科技大學國際企業與貿易系課程設置主要采用橫向編排形式,即通識課程遍及大一至大三的每個學期,專業基礎課程從大一上學期就開始開設,專業課程會一直持續到大四上學期。

查看全文

行政管理導向式教學探索

[摘要]問題導向式教學方式是行政管理專業培養模式改革的發展趨勢,也是提升行政管理專業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如何通過教學方式創新,滿足行政管理專業的社會發展需要,成為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方向。本文以行政管理專業“公共經濟學”課程教學為核心,系統分析“公共經濟學”問題導向式教學采用的方法及面臨的困境,并提出了優化教學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行政管理專業;公共經濟學;問題導向式教學

隨著我國社會轉型加速,傳統的行政管理專業培養模式已無法滿足新時代的需求。因此,人才培養模式亟需革新,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在這一背景下,作為行政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公共經濟學”,亦需通過教學模式改革破除傳統教學存在的弊端,培養更具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現代化行政管理專業人才。

一、行政管理專業“公共經濟學”問題導向式教學方法

針對現有教學方式的效果問題,對安徽工業大學行政管理專業20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3.5%的學生認為現有教學方式有必要進行改革;92.5%的學生認為問題導向式教學能夠更好地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與此同時,對行政管理專業100名畢業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發現,78%的畢業生感覺自己運用理論分析問題、判斷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75%的畢業生認為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限制了他們獨立思考問題能力的發揮,不利于未來職業發展。為此,我們在行政管理專業“公共經濟學”教學中積極主動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問題導向式教學模式。首先,在行政管理專業“公共經濟學”教學中突出問題導向。在“公共經濟學”的實際教學活動中,采取“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帶領學生參觀某市行政機關,鼓勵學生閱讀相關案例、調查社區公共產品配置情況,以此發現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運用公共產品、公共規制、公共選擇、公共支出等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注重理論基礎知識學習和社會實際運用的有效結合。為了更好地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公共經濟學”課程教學中采取重點講思路、講方法、講要點的授課思路,在提煉基礎性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注重創造問題情境和突出問題導向,不斷提升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理論運用于實際的能力。對于“公共經濟學”課程教學中出現的派生性、細節性問題,采用學生自學和小組討論為主、個別學生單獨指導為輔的教學思路,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欲望和團結互助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其次,在行政管理專業“公共經濟學”教學中提倡反思和批判精神。學習“公共經濟學”課程,既要掌握它的理論淵源,又要使其服務于現實。一方面,“公共經濟學”課程的許多理論源于西方國家,西方經典理論成果有很多值得我們研究和總結,但這并不代表所有的西方公共經濟學思想都可以拿來供我們使用。有些西方學者提出的公共經濟學思想觀點已不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趨勢,有些思想觀點甚至與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本質相違背。因而,要批判地學習西方公共經濟學理論。學習西方公共經濟學理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反思精神和批判意識。另一方面,“公共經濟學”課程中講授的理論,其產生都有特定的歷史條件和現實背景。我們要秉承與時俱進的精神,使課程中的理論能夠更加精準地服務新時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再次,在行政管理專業“公共經濟學”教學中推崇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在教學中,著眼于當前世界各國公共經濟學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形勢,合理設計教學主題,凝聚相關問題,并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將枯燥的理論演繹出來,圍繞學生對公共經濟學方面所看、所思、所惑,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講授,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最后,在行政管理專業“公共經濟學”教學中建立多元的考核機制。在“公共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為了更好地落實問題導向式教學理念,我們改變了以“卷面成績+平時成績”為唯一考核標準的方式,提出了“卷面考試評價+實踐能力評價+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評價+團隊協作水平評價”的考核機制,重點考核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實踐合作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課題研討、團隊合作的熱情,有效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二、行政管理專業“公共經濟學”問題導向式教學困境

查看全文

高校教經管專業建設特點及經濟貿易的啟示

【摘要】本文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為對象,調查研究了四所高校教育經濟管理專業的專業目標、課程體系、專業人員和專業資料的建設現狀和特點,以及對首都經貿大學教育經濟管理專業建設的啟示。

【關鍵詞】教育經濟管理;專業建設;啟示

作為一門新興交叉型碩士研究生專業,教育經濟管理專業自從1998年在我國開設至今已有17年的歷史,開設院校也從最初的師范院校擴展到綜合院校、行業院校。2011年,首都經貿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設立教育經濟管理專業,并于2012年開始招生。時至2015年9月,該專業已經連續招收四屆碩士研究生。然而,由于該專業并不是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的傳統專業,加之創辦時間較短,因而在專業建設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問題,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將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做大、做強。本文認為“專業是指根據學科分類和社會職業分工需要分門別類進行高深專門知識教與學活動的基本單位”[1]。具體言之,專業“一般都由專業目標、專業課程體系、專業師資、專業設備等四個基本要素構成”[2]。在此,本文以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四所高校為對象,研究各高校教育經濟管理專業建設特點,及其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育經濟管理專業建設的啟示。

一、四所在京高校教經管學科建設特點

(一)務實的定位、明確的方向

通過研究發現,四所在京高校將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碩士人才培養規格逐漸調整為管理型與研究型的復合,并不斷向管理型傾斜,從而使人才培養定位更加務實化。如清華提出培養“管理和研究能力的復合型人才”[3],人大強調培養“有科研及管理能力的教育行政人員、學校師資及與教育有關的管理人員”[4]等。同時研究方向也比較明確具體,四所在京高校根據專業教師的數量及研究方向各設置了兩到四個研究方向。

查看全文

物業管理實踐教學系統建構綜述

社區經濟與物業管理專業作為一門實踐性的應用型學科,需要學生具備很強的實踐操作能力、解決實際問題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全國各大院校的物業管理類專業也都結合自己的專業特色,加快了實踐教學的步伐,在教學計劃中增加實踐教學的內容。但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評價不高,主要原因是所學與實際需要脫節,學生實踐能力不強。如何完善既適于學生學習又對應市場需要的社區經濟與物業管理專業教學體系,應重點考慮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問題。

一、社區經濟與物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面臨的困境

(一)對實踐教學設施投入不足,實踐基地建設工作滯后高等院校的建設資金多投入學校基礎建設,資金方面僅能滿足正常的理論教學開展,不足以支撐實踐教學的正常開展,實踐教學建設跟不上學院整體發展的速度。一些高校的實踐教學,以教師為主體,一味地安排學生去一些物業服務企業參觀,走馬觀花,學生回校后感覺一無所獲。參觀并沒有幫助學生開拓視野,產生對物業管理行業的興趣及探究問題的熱情,學生只是被動地完成參觀的任務,實踐效果很不理想。

(二)實踐教學管理體系不夠完善我國高等院校應用型本科教育中管理體系中,對實踐教學缺乏科學合理的考核、監控和評價體系。目前大多數學校的實踐教學考核以學生最后提交的實踐報告為考核的主要依據,這樣并不能完全反映學生的實際實踐情況。實踐教學的評價體系不科學,激勵機制不完善,嚴重抑制了教師從事實踐教學研究的積極性。

(三)師資隊伍年輕化“,雙師型”教師缺乏從實踐教學環節師資結構現狀來看,“雙師型”教師嚴重缺乏,且年輕教師占有較大比例,這些教師大都“從學校到學校”,沒有企業一線的實踐工作經驗,缺乏行業背景,實際動手能力普遍比較差。而由這些教師為主組成的師資力量在實訓教學方面基礎必然薄弱,其理論教學常常與實踐相脫節,教師本身也需要加強實際技能技巧的學習和訓練。教師必須走出課堂,融入生產企業,參加社會實踐,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和實踐性教學的能力。

二、社區經濟與物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