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案例教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0 18:36:5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經典案例教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PBL教學法在口腔修復學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經典案例分析(CBL)聯合PBL教學法在口腔修復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對象從我院口腔修復學的本科生中選取兩個班,將這兩個班級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經典案例分析教學模式進行一個學期的教學,實驗組采用經典案例分析聯合PBL教學法的教學模式進行一個學期的教學。實驗完成后探究兩組的教學效果、教學滿意度和學生的綜合測評成績。結果:實驗組的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的教學評價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的教學評價較優(P<0.05);實驗組學生的教學滿意度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通過在口腔修復學實驗教學中使用經典案例分析聯合PBL教學法對發揮學生案例分析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有極大的作用,值得在教學中推廣。
[關鍵詞]經典案例分析;PBL教學法;口腔修復學;實驗教學;應用效果
口腔修復科臨床上要求醫務人員具有很強的專業知識。一般來說,口腔修復科室類型復雜,患者癥狀差異較大,治療通常需要各種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1]。因為社會經濟的發展較快,我國口腔修復科的患者數量逐年增加,而為了使口腔修復科的臨床教學質量能夠提高,需要讓學生在臨床進行實習,以培養更多的口腔修復科室的臨床專業人員[2]。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實際需要,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實際口腔修復的教學中來,如此一來更好地在口腔修復的教學當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建立起高效課堂[3]。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PBL教學理念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討論。充分利用PBL教學,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基于PBL教學理念,我們可以通過雙向共識的課程理念認知、多元兼顧的教學內容設置、客觀實效的課堂教學評價來構建口腔修復科教學模式改革。在PBL的教育理念下,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獨立地位,需要教師與學生積極進行溝通交流,以推動他們自行思考問題,讓學生自己理解口腔修復科的重要性,明確口腔修復與自身健康的關系。在此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對“以學生為本”這個概念具有較為深刻的理解[4]。在學生的臨床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案例分析和專業技能是教學目標的關鍵。基于經典案例分析教學模式過于強調主題的基礎和課堂教學的指導形式,但以問題為中心的教育方法是以問題為基礎的,然后以學生為中心,并以小組為單位的自主教育。從理論角度看,PBL教育模式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鼓勵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形成獨立思考的模式,進一步發揮自身潛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案例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并且對最終實施非常有利,最終在口腔修復科的臨床實踐中實施[5]。本文為了經典案例分析聯合PBL教學法在口腔修復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對照組采用經典案例分析教學模式,實驗組采用經典案例分析聯合PBL教學法的教學模式,探究兩組的教學效果、教學滿意度和學生綜合測評成績。現報告如下。
一、資料和方法
(一)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對象從我院口腔修復學的本科生中選取兩個班,將這兩個班級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有50名學生,實驗組有50名學生。在對照組中,男生22名,女生28名,年齡在19到20歲之間,平均年齡(19.13±0.49)歲;實驗組中,男生25名,女生25名,年齡19到20歲之間,平均年齡(19.31±0.46)歲。對比兩組學生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學生均被告知該實驗,并自愿進行研究簽署同意書。納入標準:兩個班的教學課程和教學進度相同。排除教學課程和教學進度不相同的班級。(二)方法對照組采用經典案例分析教學模式:(1)教師指導操作的全過程以標準、規范、常規的速度進行經典案例分析演示。在重難點的地方進行分解演示并用語言說明操作要點,使學生可以充分理解和學習操作的過程。之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模擬操作,教師指出錯誤并給予改正。操作結束后,教師再次總結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最后,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練習。在練習中,教師要加強檢查,并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及時解決問題。(2)根據教師提供的案例,可讓學生進行角色演練,讓其進行治療配合。按照治療配合的方法,首先對患者的口腔情況進行評估,然后根據評估結果制訂相應的治療計劃,教師需要仔細觀察此過程。在治療配合后,教師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評價治療配合的效果[6]。實驗組采用PBL教學模式:將實驗組的學生分成10個小組,每個小組5個人。各小組在PBL教學模式的指導下進行學習。最初將全體病例作為分析對象,在實踐教學環節讓學生對病例進行綜合分析,并讓學生對搜索到的信息在小組進行討論和分析。在教師講解之前,學生需要積極聯系相關的理論知識。同時,最大限度地利用書籍、網絡和其他資源,查詢相關資料。教師引導學生積極發言,促使學生通過提問和回答加深記憶。實驗實施一個學期,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PBL教學模式的效果。問卷調查是為了了解學生接受PBL教學模式的程度。并通過調查問卷的信息了解學生對該教學模式下課堂內容的理解程度,從而評估該教學模式的效果[7]。(三)觀察指標(1)問卷調查:課程結束后,以參加教學研究的學生為對象實施問卷調查,主要收集關于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學生是否喜歡該教學方式及學生的意見和建議。(2)綜合測評:采取考核的方式為對學生的病例分析能力、臨床能力、自主思考能力等進行綜合考評,考評分為筆試部分和面試部分。筆試部分主要決定學生的理論分數,面試部分主要測試學生的臨床反應能力等其他實踐能力。(3)系統分析:采用系統性評價和薈萃分析,應用固定效應模型和95%的信賴極限,綜合不同教學模式描述口腔修復學臨床實踐教學中的效果差異。(四)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22.0處理數據,對教學評價和教學滿意度用χ2檢驗,對照組和觀察組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對學生期末成績用配對t檢驗驗證,兩組的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
二、結果
建筑裝飾工程專業教學方法研究
摘要:三維設計軟件在建筑裝飾工程專業的課程學習中得到了較廣泛的應用,與此相對應的是該專業的教學方法也出現了一些新變化。筆者就自身在實際教學中有關三維設計軟件應用的切身感受做了理論性的剖析和總結,分別就該軟件的地位和利用該軟件的教學方法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三維設計軟件;建筑裝飾工程專業;教學方法
1三維設計軟件在建筑裝飾工程專業的課程地位
三維設計軟件是建筑裝飾工程專業課程教學中的一種手段。如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一樣,它是幫助教師高效的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手段。在建筑裝飾工程專業的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等技術的應用存在一定的局限,即使多媒體能為學生營造一個立體式的課堂,然而這種立體感依然存在于人的感官上,與建筑裝飾工程專業強調的立體感,還有本質的差別。應用三維設計軟件,制作3DMAX效果圖模型,讓學生真正的看到像照片一樣真實的設計效果圖。三維設計軟件在建筑裝飾工程專業課程中是輔助性的工具。通過三維設計軟件,特別是三維設計中的3DMAX把課程中抽象的理論性知識,通過更加具體形象的模式更加直觀真實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空間立體式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三維設計軟件是教師教學、學生理解知識的一種媒體,它的本質是一種輔助性的教學工具。三維設計軟件在建筑裝飾工程專業課程中具有橋梁的作用。通過三維設計軟件,把建筑裝飾工程專業課程的知識與實際的建筑裝飾工程施工連接了起來。一是通過3DMAX效果圖制作技術,學生能在課堂上觀察到更加具象的裝飾施工的情況,以及工程完成之后的效果,三維設計中的3DMAX技術是對現實建筑裝飾工程室內外環境的高度模仿。在這個過程中,三維設計軟件是建筑裝飾知識和知識在實際應用效果之間的橋梁。二是通過三維設計軟件能把存在思維中的構思具體的展現出來,并且能過根據模型知道思維構思的不合理、不科學之處,經過反復的演變修改,使設計更趨完美。在這個過程中三維設計軟件是思維構思和具體形式的橋梁。三是思維與思維溝通的橋梁,在建筑裝飾工程專業課程中有關設計方案的交流,實際上是思維與思維的而一種交流,語言的表達或是平面設計多難以展現設計者的構思,應用三維設計軟件,把設計者的設計方案以立體的形式展現出來,最大程度的接近實際,充分顯現出設計者的構思,這對于學生之間的交流十分有益,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創造靈思。三維設計軟件把經典搬進課堂。原先對建筑裝飾工程的經典案例的欣賞基本上有兩種形式:欣賞經典的攝影和到實地去考察。對攝影的欣賞使得經典的呈現出死板的平面形式,無法領略到整體效果。實地考察需要大量的經費和時間,成本十分大。而三維設計軟件可以把經典搬進課堂,應用3DMAX技術制作出像照片一樣真實的經典案例現場,使得對經典的欣賞變得生動靈活起來,同時這種方式的欣賞也無需花費大量的金錢和時間。
2在建筑裝飾工程專業的課程教學中三維設計軟件的應用
2.1在藝術造型訓練課程中的應用三維設計軟件進行教學的方法。從建筑裝飾工程專業課程體系上而言,藝術造型訓練課程是建筑裝飾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學好本課程能為本專業學生以后其他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藝術造型訓練課程的設置目的而言,這門課程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進行藝術造型,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該課程主要是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藝術理念、藝術構思通過造型實踐落實貫徹到作品中,在實際鍛煉中提高學生的藝術造型能力和藝術素養。在藝術造型訓練課程中教學中應用三維設計軟件進行教學,可以立足于這兩點,可以采用以下措施:一是利用三維設計軟件進行設計案例講解,培養學生最造型藝術的敏感性,同時通過大量的經典案例的展示,提高學生造型藝術素養,拓寬學生的視野,為今后學生的實際實踐提高靈感和素材。二是利用三維設計軟件對學生進行造型設計訓練。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設計,也可以由個人獨立完成。把學到的藝術造型課程中的理論通過實際的造型設計融會貫通。同時,這個訓練的過程也是學生對該課程學習的查漏,哪些知識欠缺,哪些知識沒有掌握,在設計的作品中體現的十分明顯,教師可以通過點評的方式提出建議,讓學生通過自學互學的方式加以補救。2.2在建筑裝飾制圖課程中應用三維設計軟件進行教學的方法建筑裝飾制圖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繪制圖。紙的能力和空間表達的能力,為學生將來建筑裝飾設計、裝飾材料構造與施工、建筑裝飾工程計量與計價、建筑裝飾工程項目管理等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這門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便是培養學生二維平面和三維立體圖之間相互轉化的空間表達能力以及根據空間尺寸繪制裝飾透視圖的能力。在傳統的教學中,這兩種能力額培養主要靠老師的講和學生的想來實現,實踐證明教學收效不是很理想,甚至可以說對學生空間表達能力的培養,已成了制約培養建筑裝飾工程專業人才的結癥之一。而三維設計軟件在該課程中的應用使得這一結癥漸漸得到破解。在實際的教學中可以利用下面的方式提高學生的空間表達能力和裝飾透視能力:一是利用三維設計軟件,讓學生把二維平面圖轉化為三維立體圖,采用這種方式訓練學生進行圖紙設計和設計效果之間的聯系能力。二是利用三維立體圖讓設計圖、施工圖等圖紙形成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加強學生整體意識的培養。三是在教學過程,指導教師可以展示一個經典的三維立體圖,讓學生根據這個立體圖來繪制,各種裝飾工程實際中需要的二維圖紙,從而提高學生繪制裝飾透視圖的能力。
法學教學與案例教學論文
一、案例教學概述
(一)案例教學的特征
我們可以看出案例教學的突出特點就是:互動和反思,這兩特點區別于傳統案例教學。傳統教學本質上是單項的知識輸送,表現為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點,而案例教學則是通過教師和學生的雙向溝通、討論等互動方式,集思廣益,形成不同認識和看法。最為重要的是,案例教學并不看重最終的結果,而側重于反思,其不追求傳統案例教學的一元化和標準化,而是希望通過此種互動式討論,達到對問題的全新認識,側重于對傳統有理由的合理挑戰,這是案例教學的重點之所在。
(二)案例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區別
案例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在主體上、方法上、方式上、特征上、目的、重點和答案上都有明顯不同。在主體上,傳統教學是以教師為主,而案例教學以學生為主。在方法上,傳統教學以講授知識點為主,而案例教學以案例為主,圍繞該案例進行擴展。在方式上,傳統教學著重于知識點的記憶,而案例教學則是啟發學生進行大膽思考,小心求證。在特征上,傳統教學側重于以理論講解,而案例教學主要以案論理。在目的上,傳統教學就是將知識點的傳授,而案例教學則是通過大膽思考來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能力。在重點上,傳統教學重點在于教授是什么,即將知識點鋪成出來,講授事實,而案例教學則不同,主要是針對案例提出疑問,即這個案例中不同主體為何有該種行為,側重于追根溯源。在最終答案上區別更大,傳統教學的重點側重于知識點的講授,通過記憶來實現知識點的獲得,因而最終考核或者考試的答案仍然是唯一確定的,這既符合該講課方式的特點,也最終朝著教師所期望的目標發展,但是案例教學則不同,其答案不具有唯一確定性,是多元開放的,答案的多元開放性的標準是言之有據、言之有理,通過答案的多元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和進行有益思考。
(三)案例教學中教學雙方角色的變化
企業行政案例在公文寫作教學的應用
摘要:公文作為企業行政管理的重要工具,與行政管理項目的落實和執行息息相關。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對寫作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把企業行政案例引用到公文寫作教學中,使公文寫作教學更具有說服力,能有效促進學生公文寫作在實際工作中應用的提高。本文在分析行政案例與公文的相關內涵的基礎上,分析了企業行政案例在公文寫作教學中作用與價值,并深入分析了企業行政案例在公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以促進公文寫作教學效率的提高,為企業輸送更多的公文寫作方面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企業行政案例;公文;寫作教學;應用文
1行政案例與公文寫作的相關內涵
行政案例是企業執行管理活動中,對一些具有針對性和典型事件通過文字進行客觀的敘述,以還原事件的真相。在行政管理過程中,公文是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等進行傳達指令和政策的規范性文體,是企業行政管理中所形成的規范性的書面公務。在寫作教學中,常見的公文為一般行政公文,主要包括命令、決定、公告、通知等15種體裁在內的公文,而且每種公文的結構和格式也各不相同,為不同的行政管理項目服務。在不斷受多元文化的沖擊的今天,融合行政案例開展公文寫作教學,具有現實意義與價值,成為每個公文寫作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2企業行政案例在公文寫作教學中作用與價值
2.1促進學生創造力思維的形成。在公文寫作教學中融入行政案例,學生站在企業的角度,突破傳統的教學思維模式,結合企業行政管理活動,通過行政案例,提高學生參與寫作教學的積極性,學生擔任的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學生角色,而是一個企業行政管理者,對企業相關公文進行撰寫,從企業、員工等多種角度進行觀察和考慮問題,促進創造性思維的形成。2.2行政案例有利于提高學生公文寫作水平。公文寫作是為了滿足行政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具有實際意義。把行政案例應用到公文寫作教學中,讓學生模擬真實企業環境,延伸案例之外的信息,豐富寫作素材,使寫作內容更真實、客觀,有利于學生提高公文寫作水平。2.3使學生學習到更多的與企業行政管理工作相關的知識。公文寫作不同于其他的寫作,它是一種應用型極強的文書寫作,不僅要求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還要求有嚴謹的思維邏輯,熟悉法律政策,而且還要有一定的管理水平,敏銳的嗅覺,能夠掌握最新的行業政策動態和信息,引入行政案例教學,改變了傳統的照搬套用公文教學模式,使公文寫作密切聯系行政管理實際,發揮行政管理的各項職能,使學生學習到更多的與企業行政管理工作相關的知識。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建議
摘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內容改革與創新研究,其著眼點在于構建師生之間有效交流的內容體系,在完整而系統地把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開發和充實教學內容,以不斷地提升教學內容的含金量。
關鍵詞:西藏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
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是一門著重培養大學生思想道德素養與法律意識的課程,對于大學生正確認識“成長成才過程中的實際問題”,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當前經濟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樣化、生活科技化、社會世俗化、交往虛擬化以及家庭環境多樣化的背景下,90后大學生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加之西藏高校中少數民族學生占大多數,他們在知識結構、認知水平、思維方式等方面與漢族同學有很大差別。因此,如何結合西藏高校大學生的特點豐富教材內容,以適應不同的學生群體的需要,是切實提高此門課程教學效果的最基本前提,也是思政課最終能否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理想效果的關鍵。
一、將透視著時代特征的社會熱點問題融入課堂教學
在新媒體迅猛發展的時代,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大大增多,他們普遍關心社會上發生的各種熱點問題,表現出強烈的社會參與意識。但是,由于其思想不成熟,缺少科學的思維方法,加上某些媒體的誤導致使不少學生陷入欲求甚解而不得的盲目和苦惱中。因此,《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要把國內外發生的各種社會熱點問題,尤其是近幾年來達賴集團借由西方反華勢力蓄意制造分裂國家的一些事端,有機地融進課堂教學之中,并借由分析社會熱點來闡明黨和國家的有關政策,從理論和實踐層面給予科學的闡釋,還原客觀事實的真相,使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理性判斷,從而幫助大學生在各種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面前分清是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增強對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認同。如以當前國際金融危機肆虐全球這一熱點問題為例,通過引導學生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來認識危機產生的根源和實質,引導學生樹立始終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理想信念。此外,根據學生的思想特點,可以通過開展新聞評述、信息交流等方式,鼓勵學生針對某一問題提出不同的分析思路和解決方案,鼓勵學生把課本所學理論用于分析、解決社會熱點問題,從而提高他們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他們的思維模式更加適應于現實社會的變化和發展。這樣才能在復雜多變的多元化思潮和多樣化的熱點問題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堅持正確的導向。
二、將經典案例、經典影視融入課堂教學
中職市場營銷實踐性教學方式探討
摘要:中職市場營銷課程是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課程,加強對實踐教學的關注,可以使教學內容更為豐富,使學生不再停留在理論的探討,而是產生感性的認知。就整體而言,關注并重視市場營銷實踐教學,能夠培養出更適合社會需求的人才,符合中職院校教學目標。在教學中,采用演示教學、模擬教學、案例教學、實訓教學以及學生自學等形式展開教學,構建市場營銷實踐課程框架。
關鍵詞:實踐性教學;市場營銷;中職教學
一、前言
中職市場營銷中實踐教學的缺失,已經成為影響市場營銷課程教學質量的因素,引起了教學工作者的重視。實踐教學被忽視原因包括課堂組織壓力大以及實踐意識薄弱等方面。本文通過系統的分析,結合中職教學現狀,就中職市場營銷課程中如何推進實踐教學做出策略性思考。
二、將實踐教學融入中職市場營銷課程的現狀及意義
在當前中職市場營銷教學中,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方面,市場營銷課程本身就不是單純的理論性課程,但在教學中,受制于院校教學的故固有思路,教師往往只關注到理論知識的講解,為學生細致的講述市場營銷理論、為他們介紹經典的案例,卻唯獨缺少了與之相配合的實踐過程。另一方面,理論的突出,反而會使學生感覺市場營銷課程的枯燥,摸不到具體的操作門道,在校外因缺乏實踐經驗而處處碰壁,違背了職業教學的要求。中職院校學生年齡普遍偏低,社會經驗不足,學習基礎也相對薄弱,在院校中不加緊實踐經驗的積累,會使他們對走出校門或者是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擔憂[1]。在分析過理論與實踐相分離對市場營銷教學帶來的影響后,實踐教學在市場營銷課程中的重要性也就逐漸現象出來了。在中職市場營銷中心強化實踐教學的部分,能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變得有趣而豐滿,也能使學生在吸收理論的同時增加感性的體驗。實踐教學不僅能夠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感悟增加,更能從更為全面的角度認識市場營銷、提高綜合素質[2]。
外國文學與小學教育論文
一、真實閱讀經典:獲得鮮活原初印象
文學作品解讀要基于文學閱讀。閱讀要先于解讀。因而首先要讓學生直接接觸文學經典,真實樸素地閱讀。〔美〕哈羅德•布魯姆在他那本《如何讀,為什么讀》一書里提到閱讀第一個原則———“清除你頭腦里的虛偽套話”,就是強調讀者要去掉學院派的套話和框架,盡可能不要先入為主、帶著已有的成見去閱讀。我國學者賴瑞云也指出:“如果先入為主帶著既定框架,或者帶著有色眼鏡,或者分心走神,霧里看花,閱讀就可能失真。”劉勰在《知音第四十八》也提倡“無私于輕重,不偏于憎愛”的真實閱讀。直接面對經典,原汁原味、真實樸素的閱讀,是進入有助于文學經典解讀審美自失的最佳理想狀態。“審美自失是優秀讀物的最基本的真實閱讀狀態。”學生直接面對外國文學名篇佳作,清除一切干擾、原汁原味地閱讀,就能形成鮮活的原初印象和感受,切實享受到閱讀的審美愉悅和快感。比如,在狄更斯長篇小說《遠大前程》的解讀教學中,一位教師讓學生課前先閱讀小說。在課堂上,首先讓學生以討論的方式談談自己原初的閱讀體驗和感受。同學們紛紛反映雖然這部經典故事情節單一,但仍很喜歡閱讀。一位同學感覺狄更斯這部第一人稱敘述視角的自傳體小說,以主人公性格匹普的視角觀察和闡釋世界,道德感比較模糊。另一位學生對小說人物的“對話”印象頗深,感覺狄更斯描寫人物對話時很能抓住人物個性特征讓人物說各自個性化的語言。還有一位同學認為小說是用反諷來寫的,用匹普的命運對社會給人遠大前程的可能性已消失的批判與反諷,形成小說特定的修辭效果。此外,有的同學認為初讀作品給自己最大感觸的是狄更斯在小說中對法律所持的批判態度,有的同學認為這是一部偵探小說,還有的同學認為這是一部童話色彩濃厚的小說……從學生諸多的反應來看,這部經典給同學們帶來許多原初印象和感受,恰恰是解讀這部經典小說的諸多切入點。教學中如能抓住學生這些真實閱讀產生的興奮點與原初印象,無疑為下一步深入解讀作品的深層結構意蘊與表現形式打下良好基礎。可見,閱讀中整體鮮活的原初印象十分可貴,學生已被文質兼美經典的永恒魅力所深深吸引,并產生強烈的新鮮感和好奇感,這是消除對外國經典閱讀隔膜的最好途徑,也是珍惜學生個性化閱讀體驗的解讀教學良好開端。溫儒敏先生在《多讀書,方能氣質博雅》一文中也說過:“作品閱讀的‘第一印象’很重要,要獲取整體感受,相信和珍惜自己的印象,不急于分析尋找什么意義主題之類。”
二、喚起“閱讀期待”:享受審美愉悅與樂趣
讀者轉向,重視讀者接受研究的接受美學代表姚斯十分強調讀者期待視野和作品意義生成之間關系。姚斯在前人基礎上提出“期待視野”的術語,指“閱讀一部作品時讀者的文學閱讀經驗構成的思維定向或先在結構”。也就是指讀者本身的期待系統可能會賦予作品的思維定向。期待視野顯然與讀者人生經驗和審美經驗密切相關,因此常常因人而異,各有不同。語文課標指出“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文學作品解讀教學因而要注重珍視和運用學生的閱讀期待,在閱讀接受過程中,逐漸養成學生對文學的接受感悟力和想象力,培養提升學生的期待期待,提高閱讀質量。在外國文學經典解讀教學中,我們依然經常看到教師既不注意喚起學生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也不關注學生原有的審美經驗和審美能力。教學步驟程序化:時代背景———作家生平———作品內容———作品藝術特色。教師從頭到尾一一講來,面面俱到。久而久之,學生對經典解讀自然失去興趣,甚至厭煩經典解讀課程教學。學生的閱讀期待沒有被真正喚起,難怪乎布魯姆說:“專業讀書的可悲之處在于,你難以再嘗到你青少年時代所體驗到的那種閱讀樂趣。”鑒于此,在解讀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創設情境,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和情境,調動起學生閱讀期待,喚起他們對探尋經典意蘊和表現形式的好奇心和欲望。比如,在“普希金與《葉甫蓋尼•奧涅金》”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創設情境,激趣導入:你印象中的普希金是一位怎樣的詩人,普希金詩歌給你總體印象與感受是怎樣的?學生們在中學已經學習過普希金的抒情詩,對詩人傳奇的愛情及生平有所了解,初步鑒賞品位過詩人《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首感情真摯、旋律優美,語言質樸優美的抒情詩。教師巧妙喚起學生已有的審美經驗令其渴望進一步了解詩人的閱讀期待中。學生求知欲和興趣被激發以后,教師再結合圖文并茂的課件展示,讓學生了解到詩人傳奇的愛情經歷和不平凡的生平,初步感悟到詩人浪漫熱情、善良純真、憂郁率真的詩性素質和血氣方剛、奔放自由的天性;通過播放詩人抒情詩杰作《致凱恩》《致恰達耶夫》聲情并茂、圖文結合的朗誦音像視頻,讓學生初步體驗“俄羅斯詩歌的太陽”抒情詩風格,對這位“俄國文學之父”產生極大的興趣和閱讀期待。學生的生活情感經驗和審美經驗被深深喚起,就為解讀詩人代表作《葉甫蓋尼•奧涅金》奠定良好的基礎。布魯姆說“閱讀的樂趣是自私的,而不是社會的。”閱讀期待和閱讀實踐活動之間的張力,使得經典解讀教學過程充滿生機和活力。教師激活學生的閱讀期待,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和新鮮感切入文本解讀,讓學生獲得更多個性化的審美愉悅和審美快感,才能形成對文學作品解讀教學良性循環的理想境界。
三、涵詠經典:自主探究深層結構
重視讀者接受的閱讀理論具有一個共同認識:一部文學作品存在著多種解釋與分析的可能性。外國文學經典常常在表層結構之外還存在一個深層結構,需要讀者深入尋幽探微,才能體味其中的“言外之意”和“味外之旨”。正如歌德所說“意蘊只有在實踐中須和它打交道的人才找到”。學生是閱讀的主體,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教師在經典解讀教學要高度珍視學生閱讀獨特體驗與感悟。溫儒敏先生說“如果缺少個人的閱讀體驗與感覺,沒有個性化的閱讀,而老師講得太多、太細、太零碎,還可能破壞那種‘涵詠’的美好感覺,使美文鑒賞變成冷冰冰的技術性分析甚至淪為考試應對技巧”接受美學另一代表伊瑟爾在強調讀者的決定作用時也強調作品的制約作用,指出作品的意義是作品和讀者相互作用的產物。文本中的“召喚結構”,指的是作品中之空白吁求讀者去完成作品的未盡之意。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材、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教師既要尊重學生自主探究的獨特體驗,也要發揮指導、引領和點撥的主體作用。在課堂創設開放對話的平臺,調動學生主動參與閱讀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涵詠品味,比較升華,建構生成作品的意義。比如,在莎士比亞著名悲劇《哈姆萊特》的解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課前提前布置思考題給學生思考:為什么說哈姆萊特是一個優柔寡斷的悲劇形象?讓學生課前自己先閱讀作品,形成初步印象和感受,然后觀看根據原著改編的電影錄像《王子復仇記》,加深對劇情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求學生一方面反復細讀作品,積累體驗與感受;一方面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和自己的感受體驗進行比較,從中受到啟發,升華成理性的體會,并撰寫成發言提綱或發言稿在課堂上做報告展示。在課堂上,讓同學做報告,并組織全班同學提問討論,搭建合作探究、多向開放的對話交流平臺。教師再發揮指導、引領和點撥的作用,適當引入或補充介紹文本解讀的相關信息,引導學生用適宜的閱讀鑒賞和批評方法去鑒賞解讀。譬如告訴學生可以從社會歷史學、知人論世、弗羅伊德精神分析學“俄底浦斯情結”、哲學、宗教道德倫理等多元視角去解讀哈姆萊特形象的意義。比如,教師也可以講述自己的閱讀鑒賞的體驗與感受。通過反復閱讀,涵詠品味和合作探究,學生就可以深入領悟哈姆萊特形象豐厚內涵和多元解釋的可能。此外,教師還應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豐富多樣的閱讀實踐活動,比如,專題讀書報告會,課本劇表演,經典誦讀等,讓學生逐漸將自己的閱讀感受與體驗,上升到理解與領會、鑒賞與評論的層面;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既獲得審美愉悅和享受,又提升自己對外國文學經典的審美鑒賞能力,培養健全審美人格。
閱讀教學分析論文
這個論題是我長久以來的困惑。閱讀教學搞得熱熱鬧鬧,但有一個基本的問題,閱讀教學教什么?有人說了,當然是教會學生怎樣閱讀。照此說法,假若沒有經過閱讀教學的訓練,人們就不會閱讀?有沒有經過閱讀訓練會有多大的差別?思考再三,我覺得閱讀教學應該有下面這些內容:
教經典以我的理解,校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不同的意義,作為校內閱讀應該引導學生閱讀經典(其實,也就是教材的選文應該經典)。所謂的經典,應該是能經得住時間和空間變化,經得住意識形態變換考驗的,是人類與本民族文化的精華、人類精神文明的凝聚點。引導學生從經典閱讀入手,可以培育其高尚的審美情趣,從人生一開始就占據精神的制高點。經典閱讀會影響學生終身的學習和精神的發展。也許經典的閱讀對學生有一定的困難,需要扶助,其實這也真是閱讀教學的意義所在。現階段,小學語文的選文不夠精美,即使選擇一些名家作品也多有簡化和改動,改動的原因是為了小學生更好理解。但是許多改變的文章失去了原文的靈韻,名家作品原汁原味存于小學教材中的有多少?
教聯系從創造心理學的角度看,一個人的創造,不是他的信息儲存“從無到有”的簡單過程,而是“從有到新”的復雜的綜合加工的過程,人們獲得的信息量愈多,創造的可能性也愈大。閱讀教學其實并不是簡單的“文本”解讀的過程,在于文本對話的過程中,學習者可以發現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文本提升和升華了經驗世界的無意識,使它自覺納入學習者的有意識的規律性的認知領域。同時閱讀者也可以發現自身信息的短缺、理解力的薄弱,喚醒再學習、再積累的需要。
這樣一個過程并不是每一個閱讀者都可以自然經過的,期間需要教師的引導、搭橋,讓學生從閱讀的自然世界過渡到自覺世界。教聯系有多重含義,與文本的聯系、與自我知識經驗的聯系、與文本相關的信息和材料的聯系、與未知世界的聯系,與進一步學習的聯系。閱讀教學成為一個輻射源,學生智力的觸角,在它的觸發下,敏感伸向各方。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教研室高啟山老師及實驗小學張宏偉老師在小語論壇上發表了一個閱讀教學的案例:《一個以“白洋淀”為主題的開放式閱讀教學案例一兼談《采蒲臺的葦》的教學》,在這個案例中,他們引導學生搜集、閱讀、交流關于“白洋淀”的有關資料,形成“關于白洋淀、關于采蒲臺、關于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日”的知識與情感的鋪墊。根據學生搜集資料的情況,老師為學生列出了“風景、地理、特產、歷史、人物、其它”等五個專題,讓學生根據自己所搜集材料的特點,按照專題分組。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將本組交流的專題內容豐富起來;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向全班交流各自的“信息”。之后,以學生大量的課外閱讀積累做基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采蒲臺的葦》,學完課文以后,張老師組織學生開展了如下活動:
1.告訴學生《采蒲臺的葦》選自孫犁的《荷花淀記事》,其中還有好多白洋淀人民的抗戰故事。
高中數學拋錨式教學法研究
拋描式教學法是指教師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情境案例,引導學生逐漸探索出這個情境背后的數學問題的教學方法,這是一種能讓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知識的教學方法,它能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現用高中數學教學的《函數模型及其應用》的教學說用這種教學的應用方法.
一、應用真實的情境拋出數學問題
高中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強的特點,很多學生接觸到高中數學知識時,不能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背后代表什么意義,不能尋找到學習的要點,從而不愿意主動地學習數學知識.拋描教學法的第一個要點,就是數學教師要給出一個直觀的情境,讓學生迅速理解這一節課他們要探索什么知識.如果教師用過于抽象的問題令學生思考函數模型的概念,學生可能難以理解這一概念知識,從而不愿意思考數學問題.現在教師給出直觀的圖形,學生參看圖形便能了解到“矩形面積=長×寬=速率×時間=路程”,即領悟到數學模型的意思就是要給出解決數學模型的規律.這張圖片,就是教師拋出的“錨”,而第二個問題,就是教師拋出的第二個錨,即在學生領悟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路程=速率×時間”這一模型應如何建立.
二、應用綜合的問題引導學生探討
教師要求學生思考的數學問題有時會比較復雜,學生遇到較為復雜的數學知識時,有時會有學習挫折感,從而不愿意積極地學習數學知識.數學教師可用小組討論,共同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合作克服學習障礙.同上例,教師提出的第二個問題就是需要學生合作學習、共同討論的問題.三、拋出經典的案例,拓展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生學習了知識以后,這些數學知識有什么用?這是學生需要了解的問題,為了讓學生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知識,教師可以一道經典習題為例,引導學生了解到新知識的實用性,從而愿意積極拓展相關知識.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把理論轉化為實踐,這是引導學生深入研究數學問題、完善知識結構的重要環節.為了幫助學生完成這一轉化過程,教師要提出一個具有實踐意義的經典例題,引導學生思考.總之,拋錨教學法,實際上是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相關知識的教學方法.這一教學方法實施的關鍵為:拋出什么問題?怎樣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怎樣讓學生拓展問題?教師做好這三個方面的教學設計,就能優化拋錨教學法的效果,從而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三、拋出經典的案例,拓展學生的知識結構
閱讀教學教學什么
這個論題是我長久以來的困惑。閱讀教學搞得熱熱鬧鬧,但有一個基本的問題,閱讀教學教什么?有人說了,當然是教會學生怎樣閱讀。照此說法,假若沒有經過閱讀教學的訓練,人們就不會閱讀?有沒有經過閱讀訓練會有多大的差別?思考再三,我覺得閱讀教學應該有下面這些內容:
教經典以我的理解,校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不同的意義,作為校內閱讀應該引導學生閱讀經典(其實,也就是教材的選文應該經典)。所謂的經典,應該是能經得住時間和空間變化,經得住意識形態變換考驗的,是人類與本民族文化的精華、人類精神文明的凝聚點。引導學生從經典閱讀入手,可以培育其高尚的審美情趣,從人生一開始就占據精神的制高點。經典閱讀會影響學生終身的學習和精神的發展。也許經典的閱讀對學生有一定的困難,需要扶助,其實這也真是閱讀教學的意義所在。現階段,小學語文的選文不夠精美,即使選擇一些名家作品也多有簡化和改動,改動的原因是為了小學生更好理解。但是許多改變的文章失去了原文的靈韻,名家作品原汁原味存于小學教材中的有多少?
教聯系從創造心理學的角度看,一個人的創造,不是他的信息儲存“從無到有”的簡單過程,而是“從有到新”的復雜的綜合加工的過程,人們獲得的信息量愈多,創造的可能性也愈大。閱讀教學其實并不是簡單的“文本”解讀的過程,在于文本對話的過程中,學習者可以發現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文本提升和升華了經驗世界的無意識,使它自覺納入學習者的有意識的規律性的認知領域。同時閱讀者也可以發現自身信息的短缺、理解力的薄弱,喚醒再學習、再積累的需要。
這樣一個過程并不是每一個閱讀者都可以自然經過的,期間需要教師的引導、搭橋,讓學生從閱讀的自然世界過渡到自覺世界。教聯系有多重含義,與文本的聯系、與自我知識經驗的聯系、與文本相關的信息和材料的聯系、與未知世界的聯系,與進一步學習的聯系。閱讀教學成為一個輻射源,學生智力的觸角,在它的觸發下,敏感伸向各方。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教研室高啟山老師及實驗小學張宏偉老師在小語論壇上發表了一個閱讀教學的案例:《一個以“白洋淀”為主題的開放式閱讀教學案例一兼談《采蒲臺的葦》的教學》,在這個案例中,他們引導學生搜集、閱讀、交流關于“白洋淀”的有關資料,形成“關于白洋淀、關于采蒲臺、關于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日”的知識與情感的鋪墊。根據學生搜集資料的情況,老師為學生列出了“風景、地理、特產、歷史、人物、其它”等五個專題,讓學生根據自己所搜集材料的特點,按照專題分組。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將本組交流的專題內容豐富起來;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向全班交流各自的“信息”。之后,以學生大量的課外閱讀積累做基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采蒲臺的葦》,學完課文以后,張老師組織學生開展了如下活動:
1.告訴學生《采蒲臺的葦》選自孫犁的《荷花淀記事》,其中還有好多白洋淀人民的抗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