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調節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0 20:46:2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自我調節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自我調節對職業教育的啟示

一、自我調節的決策

決策就是指一種有目的的加工過程,在不同的選項中進行選擇的加工過程。考慮到人類決策的結果,許多學者嘗試去理解決策的加工過程]。Byrnes(1998)提出自我調節決策模型,并把自我調節策略的概念引入決策領域,借助該能力人們可以克服自身心理的局限性,在關鍵點上做出成功的決策。自我調節是一種自我意識的加工,指向行為要達到的目標。依照SRMDM,一個自我調節決策者制定適當的計劃,去成功達到目標,通過產生、評估和學習階段,繼續以目標為導向,并采取正確的行動Kruglanski等(2000)進一步把調節模式分為兩種模式:一是評估模式,指個體在自我調節過程中,以各種方式收集目標和行為策略的全部相關特征,并在此基礎上對所有備擇目標和行為策略進行全方位的評判和對比,以期獲得最優目標和行為策略的心理模式。持該模式的個體不能忍受的是做不正確的事情,秉持“三思而后行”。二是運動模式是自我調節過程中以改變當前狀態為目的的心理模式。持該模式的個體不能忍受的是不做任何事情。秉持“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自我調節的益處已被廣泛用于許多領域,包括執業行為,然而,很少有研究者關注在決策背景下的調節能力。有研究發現自我調節決策與工人的自我效能和工作滿意度呈正相關。同樣,在護士中調查自我調節在工作滿意度和工作壓力上的情況,結果發現從事高工作滿意度與低工作壓力的護士,有更好的自我調節決策經驗。Miller和Byrnes(2001)認為自我調節決策僅在做出重大決策時才需要,一般的決策并不需要自我調節決策的參與。考慮到職業選擇的意義與重要性,自我調節決策起著顯著的影響。因此,個體自我調節的決策加工是影響職業決策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對員工的調節模式與上司的領導風格的研究中,研究發現運動模式與獨裁式領導風格匹配、評估模式與民主式領導風格匹配,這種契合可以使員工獲得更高的工作滿意度,相反,則工作滿意度比較低.

二、專業與職業的契合性

很多人在選擇自己的職業時,往往喜歡選擇與自己在學校所學一致的專業,但是,有些人則不一樣,可能去選擇舒服的、掙錢多的、穩定的職業等等。選擇與自己所學專業一致的職業,往往并不是最好的選擇,但是這種自我調節策略也有它的優勢,可以獲得穩定的并可能持續增長的收入,保證了在該職業領域的連續性,工作滿意度比較高研究表明有很多因素影響專業與職業之間的契合性,其中,個體對大學所學專業的滿意度,在專業與職業之間的契合性上就有非常顯著的影響(Kang,2010)。對職業的選擇需要考慮很多因素,不局限于專業與課堂教學,在指導或幫助學生選擇專業時,最好選擇學生滿意的專業,這種考慮不僅是學業成績的要求,更是將來獲得滿意的職業,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滿意的職業路徑非常重要,因為滿意的職業路徑直接影響從業者的生活質量在現代社會人們選擇職業不僅要考慮經濟與社會意義,而且要考慮職業的心理價值。而且,現在人們選擇職業的標準已經從傳統上所重視客觀價值,例如:工資、名聲,逐漸轉向主觀價值,例如:喜歡和成就感。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把目光集中到適合自己個性特征的職業路徑上,用人單位也在努力招聘那些與該單位所需崗位相適合的員工,這樣就使職業與個體之間存在很高的契合性,可以發揮每個員工的積極性與創造性。然而,由于社會并沒有給我們提供如此完美的機遇,很多人并不能找到與自己所學專業相一致并與自己的特性相匹配的職業。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就需要在找工作之前對自己有明確的了解,但實際是很多學生與青年并不了解自己與職業的要求。即使對自己有比較好的了解,如果缺少運用這些信息的自我調節能力,仍然可能遭遇失敗,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還有一些影響專業與職業關聯的因素受到研究者的關注,例如:綴學、職業選擇、工作滿意度和收入等如果一個學生的能力和技能與所學專業領域非常匹配,他或她就希望依據自己的專業選擇一份與專業聯系緊密的職業。有研究表明有一份專業與職業相關的工作,收入比那些專業與工作不一致的人要高。在一項對大專畢業生的研究中,Robst(2007)發現專業與職業不匹配的大專畢業生得到的收入少于那些專業與職業匹配的大專畢業生。同樣,Allen和vanderVelden(2001)研究發現接受的教育與職業不匹配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依據這些研究結果,個體在面對職業路徑選擇時,自我調節傾向于做出一致性決策,該策略可以幫助每個學生盡量去找到一份專業與能力、個性相匹配的職業。大學所學專業與職業的契合逐漸受到研究者的關注,這種契合是一種橫向契合。可以用人力資本理論框架來對其進行分析和解釋。該理論認為專業教育提高了人的知識和技能,個體對某個專業的學習增加了個體在這個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個體選擇某個專業意味著他們將投資與該專業相關的職業所需的技能(RobstJone,2007)。有學者把技能分為一般性技能和職業特定技能,并認為一般性技能的獲得增加了勞動力職業轉換的可能性,而職業特定技能的獲得則降低了這種可能性。這中間的決策就依賴于自我調節,自我調節依據個體所具有的現實影響因素,來做出符合自己的職業路徑選擇。

三、個體與職業的契合性

個人-組織契合就是將個體特征和情境特征結合起來,共同影響某一特定個體對某一既定情境的反應(Chatman,1991)。有研究者把個人-組織契合分為一致性契合和互補性契合兩種形式。一致性匹配是指個人和組織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特點。強調個體和組織其他成員或組織文化的相似性,Muchin-sky和Monahan(1987)稱之為“人-人匹配”。互補性匹配是指個人和組織具有相互補充的特性,強調員工的知識和技能等方面能夠滿足組織的需要。實際生活中組織往往從這個角度來招聘員工。Kristof(1996)在根據以往研究提出了匹配的整合模型,受到很多學者的推崇。個人與組織的良好契合對工作滿意度、工作績效均有積極影響。Bretz和Judge(1994)研究結果表明,個人-組織的契合直接影響員工對組織的滿意感。Tziner(1987)的研究發現,個人-組織匹配對員工的工作績效有顯著影響,在追求成就感上與組織氣氛相合的員工比背離組織氣氛的員工有更高的工作績效。Burke和Deszca(1982)研究表明那些在A型人格問卷上得分較高的員工,比起得分較低的員工來說更偏好組織特征能與個人特征一致。要做出明智的職業路徑決策,必須要考慮自己的個體特征,同時也要考察可以利用的有效職業信息,自我調節會在這些信息之間權衡,作出利于個體的決策,這種自我調節摻雜有情緒的卷入,目前在認知研究中還不能很好地把情緒從決策中分離出來。因此,個體還必須去控制來自內部與外部的各種影響職業決策的干擾因素,例如:拖拉、與父母發生沖突等等。總而言之,這些活動可以解釋為自我調節,其中包括自我監督與自我控制。在選擇職業時繞不過自我調節對各種因素的權衡,個體往往能夠從自我調節中獲益。個體與職業的契合,是個體與環境契合的一種具體類型,反映的是個體能力與工作需求之間具有一致性。個體與職業的契合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描述:要求與能力相契合和需要與供給相契合。前一個是在個體能力、技能和知識與職業的需求之間相匹配;第二個依賴于個體的期望和需要與從事該職業可以獲得的滿意度。員工對于個體與職業契合的感知與各種工作因素有關。例如:有研究發現工作中的自我調節和工作滿意度,存在顯著正相關,自我調節水平高的個體,在面對職業選擇時往往能夠做出利于自己的決策,在所選職業或組織中會積極參與組織的發展,工作滿意度呈現出高水平,這種滿意也是專業與職業契合的一種反映。以往對于個體與職業契合主要限于已畢業參加工作的個體,現在一些學者在研究中發現個體與職業契合不僅可以在工作場所進行,也可以在大學進行。一些研究表明個體與大學專業契合非常重要,但是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個體興趣和個性特質的研究上,而沒有考察個體的能力僅有個別研在研究大學專業的契合性時,考察大學專業需求與個體能力之間的一致性。研究表明大學專業與個體契合性高,個體在學業成績、專業承諾和專業滿意度等方面表現出高相關,這些研究證明,個體在運用自我調節時,需要考慮因為這種契合性,而且會對大學生在校經驗產生重要影響。在個體與職業和大學專業的契合上,比較而言職業與專業契合的滿意度之間聯系相對更強。有研究發現那些職業與專業契合度高的學生滿意度比較高,而那些職業與專業契合度低的學生滿意度比較低。Logue,Lounsbury,Gupta和Leong(2007)發現商學院的學生在職業與專業契合上顯示出同樣的表現,與專業相一致的職業往往傾向表現出高滿意度[30]。在個體與工作的契合和工作滿意度上,一些專業與職業一致的學生表現出很強的正相關等。因此,自我調節在契合性的決策上非常重要,良好的契合度不僅可以預測工作滿意度,而且可以作為大學專業滿意度的反映指標。

查看全文

大班幼兒自我調節能力培養策略論文

在當今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現代人每天所承受的社會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因而十分需要具有良好的自我調節進行心理的自我保護以更適應社會。對處于關鍵期的幼兒來講,培養良好的自我調節能力,進行心理的自我保護更是十分重要。所謂自我調節能力是指幼兒在認識、交往過程中,當受到外界刺激影響而產生不穩定的心理狀態時,能夠利用自己的內因去有效地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以最大限度地適應當前環境的能力。因此有良好自我調節能力的幼兒更易形成活潑、開朗、自信、進取等良好個性心理品質,減輕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從而獲得身心的和諧發展,適應社會。因為現代社會對一個健康的人的標準是包括心理、生理的健康外,還包括良好的適應社會能力。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調節能力是幼兒健康的重要方面。

我們班的幼兒在到了大班之后,隨著經驗的不斷豐富,能力的提高,他們在活動中表現出更多、更強的積極性與參與性。然而,在實際生活中,隨著家長和老師對幼兒要求的日益提高,大班幼兒面臨的實際心理壓力越來越大。據我們的調查,在我們班級僅僅參加鋼琴等樂器學習的幼兒就占了全班的30%,而其他也基本上都參加了美術、珠心算、拼音、英語等各類課外學習班。這樣,由于自身能力的相對有限和外界要求的不斷增強,許多幼兒心理壓力較大,情緒表現不夠穩定,產生不少情緒、行為問題,如部分孩子行為退縮、膽小、任性等。因此對幼兒進行自我心理調節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

怎樣能幫助幼兒進行良好的自我調節呢?我們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教育。

一、幫助幼兒學習正確評價自己,樹立一定的自信心

正確的自我評價是幼兒樹立自信心的前提,也是幼兒能夠進行適當對自我調節的基礎。有了對自己較為客觀、正確的認識,幼兒才能對自我產生認同,了解自己的長處與短處,接受自己的地位與現狀,建立初步的自尊與自愛。這樣,在受到外界不良刺激影響時,幼兒就能夠依靠對自己適當評價,及時調整心態,進行自我調節、自我激勵,保持心理狀態的穩定性。因此,教師的評價在幼兒的心目中尤為重要,這樣就要求教師要真正作到愛護、尊重每個孩子,肯定幼兒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在對孩子評價時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盡可能多地用積極的態度評價幼兒。以次最大限度地來提高幼兒的自信心,使其產生自豪感、榮譽感,使幼兒開始重視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地位與形象。

所以,在平時我們就有針對性地開展了一些談話活動,讓幼兒通過討論,了解自己的長處與短處,并經常采用個別鼓勵與集體表揚等方式來幫助幼兒形成客觀、正確的自我評價標準,以提高幼兒的自我調節能力。例如:我班幼兒史家安在平時活動中表現突出,有一次,我請他到樓下找一位老師拿本書,但這位老師有可能不在,要在幼兒園里找一找。可是史家安不愿意接受這個任務。在這個情況下,我先肯定了他在各種活動中的突出表現,使其心中樹立起“我是一個能干的孩子”的形象。然后我再表示出對他能完成任務充滿信心,這樣在我的鼓勵下,他很快就高興去完成了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在教師的幫助下,幼兒有了對自己正確的自我評價,培養了自我激勵的精神,及時調整了自己的心理狀態,順利完成任務。又如:在談話活動《我長大一歲》中,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幼兒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幼兒基本上能夠正確地評述了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如有的幼兒說,自己最大的弱點是吃飯慢,但是繪畫好;有的幼兒承認自己有時在活動中隨便插嘴,但是上課肯動腦筋,積極發言。通過談話活動,幼兒初步認識到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隨著自己的長大,自己會越來越能干,長處會越來越多,短處會越來越少,甚至將短處轉變成長處。

查看全文

學生自我調節心理素質提高研究論文

健康不僅是需要強壯體魄,還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中學德育大綱》明確指出,必須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教育。中學生處于生長發育的高峰期,一方面面對因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劇變化而產生豐富而深刻的感受和體驗,有諸多成長的煩惱;另一方面,則要面對沉重的學習、升學壓力;同時開放的社會環境也帶來的各種刺激和誘惑、茫然,甚至不知所措。因此,教育并培養學生會自我調節,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以適應艱巨的學習、紛繁復雜的生活,就顯得十分必要。那么,怎樣才能培養學生具有自我調節心理素質呢?筆者作了以下探索。

(一)

以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引導學生觀察世界,認識自我。

1、一分為二看社會,認清時代主流。

我們的社會正處在一個迅猛發展、瞬息萬變的時代,科技的日新月異、社會新舊觀念的猛烈碰撞,產生許多新的社會現象、社會問題。然而,傳統教育與社會發展的嚴重脫節,往往使中學生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面關感到疑惑不解、無所適從。他們對社會的看法常常受消極面的影響,表現為懷疑、偏激、悲觀的情緒,久而久之,其中的少數人就有可能形成的反社會的人格,給社會和自身帶來嚴重的危害。教育學生正確觀察社會、認識社會。一分為二看社會,認清社會發展的主流是使學生保持積極進取、樂觀向上品質的關鍵,也是實現自我調節的重要基礎之一。

2、認識曲高和寡的道理,善待他人。

查看全文

學生自我調節心理素質培養論文

健康不僅是需要強壯體魄,還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中學德育大綱》明確指出,必須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教育。中學生處于生長發育的高峰期,一方面面對因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劇變化而產生豐富而深刻的感受和體驗,有諸多成長的煩惱;另一方面,則要面對沉重的學習、升學壓力;同時開放的社會環境也帶來的各種刺激和誘惑、茫然,甚至不知所措。因此,教育并培養學生會自我調節,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以適應艱巨的學習、紛繁復雜的生活,就顯得十分必要。那么,怎樣才能培養學生具有自我調節心理素質呢?筆者作了以下探索。

(一)

以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引導學生觀察世界,認識自我。

1、一分為二看社會,認清時代主流。

我們的社會正處在一個迅猛發展、瞬息萬變的時代,科技的日新月異、社會新舊觀念的猛烈碰撞,產生許多新的社會現象、社會問題。然而,傳統教育與社會發展的嚴重脫節,往往使中學生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面關感到疑惑不解、無所適從。他們對社會的看法常常受消極面的影響,表現為懷疑、偏激、悲觀的情緒,久而久之,其中的少數人就有可能形成的反社會的人格,給社會和自身帶來嚴重的危害。教育學生正確觀察社會、認識社會。一分為二看社會,認清社會發展的主流是使學生保持積極進取、樂觀向上品質的關鍵,也是實現自我調節的重要基礎之一。

2、認識曲高和寡的道理,善待他人。

查看全文

大學生自我調節在體育教學中的釋解

一、對學生面對學習結果的態度造成的影響

在學生的體育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覺比較低,在沒有完成規定任務時,會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來推卸責任,會把外界因素和自己的失敗聯系起來,而學生的自我效能較高,在進行體育學習的過程中,會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完成所有的動作技能,當取得不太良好的學習結果時,會認為是自身的努力程度不夠,當取得比較好的學校結果時,會歸功于自身的努力和自身的能力。

二、充分的發揮出學生的榜樣作用

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對其他人的行為進行想象和觀察會得到替代經驗,有利于促進學生產生自我效能。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熟練、輕松、優雅、標準的把體育教學中的規范動作展示出來,降低學生因動作難度過大而出現的懼怕心理,在學生的心中形成一個比較好的代表性動作內容。同時在練習的過程中。老師還需要選擇出一些體育能力比較優秀的學生作為成績較差學生的榜樣,并在適當的時期做一些規范性的動作。研究證明當學生對自己看到的標準技術動作進行回憶時,會更加深入的了解動作,更加容易的對技術動作進行掌握,因此在動作示范完成后,要讓學生在腦海中回憶自己看到標準的技術動作。同時學生通過對技能動作進行回憶,會無形中提升自身的自信心,相信別人可以完成的動作自己也一定可以完成。通過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替代經驗的方法,可以從各個方面對學生產生影響,提升學生對自身能力的認識,提高完成體育學習任務的信息。

三、盡可能的讓學生擁有成就感

學生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自身對學習結果的體驗情況會對學生的自我效能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當學生具備比較高的成就感時,自我效能感也會隨之提升。為了提升學生成就感,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要盡可能的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感覺,促進學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體育老師要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改善,總結工作經營,將教學任務進行等級劃分,讓學生可以不時的獲得成就感。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的使動作難度降低、對機械的高度進行調整,讓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同時體會到體育學習的樂趣。

查看全文

幼兒自我控制能力分析論文

一、幼兒自我控制能力的意義

“我們希望兒童由自己控制而不是由別人控制,原因在于,能控制自己的人可靠而負責任,能指望他正確的行事。不管有無交通警,他們都不會去闖紅燈”。(喬安·亨德里克)

21世紀需要創造性智力,更需要創造性人格。當我們探討兒童社會化問題時,重在研究創造性人格。它包括開拓性、合作的意識和能力、獨立意識、自信心、進取心、堅韌不拔的毅力、自我控制的能力、社會交往的能力和創新意識等必備品質。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直接影響兒童的學習、生活、社會交往和人格品質及社會性的發展。有人認為,自我控制的能力對21世紀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非常重要;自我延遲的滿足是未來20年的前沿課題。

二、幼兒自我控制能力的內涵

在分析自我控制能力的內涵之前,有必要探討一下自我的概念。自我是知、情、意三方面統一構成的高級反映形式。“知”即自我認識,包括自我感覺、自我概念等;“情”指自我的情緒體驗,包括自我感受、自尊、自愛等;“意”指自我控制和調節,包括自我控制和自我掌握。

由此不難看出,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識的下位概念,是自我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個人對自身的心理與行為的主動掌握,是個體自覺的選擇目標,在沒有外界監督的情況下,抑制沖動、抵制誘惑、延遲滿足,控制、調節自己的行為,從而保證目標實現的一種綜合能力。它表現為意識對自我的協調、組織、監控、校正、調節的作用,使自己整個心理活動系統作為一個能動的主體,與客觀現實相互作用,以成功地適應社會。

查看全文

留守兒童的外語自我效能感調研

1理論基礎

1.1留守兒童的概念

有關留守兒童的概念,最早提出此概念的是一張(1994):指父母在國外工作、學習而被留在國內的孩子。而今天,通常指父母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鄉的孩子。我國學者提出嚴格定義留守兒童的三個基本要素:(1)父母雙方中有一方外出;(2)父母外出時間超過半年;(3)留守兒童年齡一般是1-19歲。一份有關留守兒童的報告顯示,6-15歲小學和初中義務教育階段的留守兒童占留守兒童總數絕大部分。

1.2自我效能感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早在1977年對自我效能感做出界定,它指人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的進行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即個人行動控制的知覺或信念。越是相信自己能處理好各種事情的人,在學習中會表現的越積極、主動。因此自我效能感可以作為學生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的信心指標。當個體認為自己有能力做某件事時,他就會產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會去努力做好某件事情。班杜拉強調自我效能感在調節人的行為上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其學習行為的自我監控、調節、管理過程。

2研究設計

查看全文

土木工程智能材料結構系統分析

【摘要】智能材料結構系統是指以智能材料為主導材料,具有仿生命的感覺和自我調節功能的結構系統。這里所說的智能材料是某些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如電流變材料、磁流變材料、光纖材料、壓電材料、磁致伸縮材料和記憶合金等。當把這些智能材料按其特殊功能以某種方式融合到結構基體材料之中或與結構構件相結合時,它就會發揮自己的傳感和驅動功能來實現結構的感覺和自我調節功能。而在土木工程中,由于工程的穩定性以及安全性等諸多要求,因此對智能材料結構系統的需求也更為巨大。本文將對土木工程中的智能材料結構系統進行分析。

【關鍵詞】土木工程;智能材料;結構系統

在土木工程中,智能材料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對內部或者外部的刺激感應具有感知性能的材料,稱為感知材料。另一類是能夠對外部條件或在內部發生變化時做出反應的材料,稱為驅動材料。而在土木工程中,系統集合、驅動器、傳感器和控制器是四個主要技術材料系統。考慮到土木工程的特殊性,智能材料結構系統在土木工程中主要在具有自診斷和自適應功能的機敏混凝土結構和具有感覺和自我調節功能的減震結構。通過這兩種結構的運用,智能材料結構系統能夠實現在土木工程中的良好運用。

1具有自診斷和自適應功能的機敏混凝土結構

1.1自診斷功能。在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結構支撐起了其自身發展的橋梁。在現代智能材料結構系統的作用下,通常在混凝土中混入光導纖維材料,如此一來,混凝土材料在實際的作用中,能夠結合光導纖維的作用,實現辦公通訊中的智能化。且在土木工程的建設中,由于光導纖維與混凝土結構的結合,大大節省了建筑空間,使得人們在辦公的同時實現數據資源的共享。同時,還可以通過光導纖維連接空調以及火警傳感器,通過在混凝土結構中加入光導纖維控制器,同時引入碳纖維,碳纖維會通過壓力的疊加誘導電阻產生變化,從而實現光導纖維控制器的觸發,使得火警以及空調裝置能夠平穩運行。這就反映出了機敏混凝土結構的自診斷性。通過碳纖維感知壓力的變化,進而控制電阻產生相應變化,從而促進相關裝置的觸發,有效地保證了人類工作的正常進行。1.2自適應功能。在土木工程的混凝土工作的過程中,往往會因為壓力過大而產生斷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利用智能材料結構系統,在混凝土中注入縮聚高分子溶液的玻璃空心纖維,如此一來,在混凝土承受巨大壓力斷裂時,這些玻璃空心纖維可以實現自主性斷裂,從而使得高分子溶液融入到混凝土的裂縫中來,有效地保證了混凝土材料的堅韌性。通過這一玻璃空心纖維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延長混凝土結構的使用壽命,體現出了機敏混凝土結構的自適應功能。利用機敏混凝土材料的自適應功能,可以實現土木工程中重大項目的合理運用。例如,在進行橋梁建設時,可以利用機敏混凝土材料的自適應功能,提升橋梁的穩定性,從而有效地延長橋梁的使用壽命,有利于土木工程項目的整體性建設。

2具有感覺和自我調節功能的減震結構

查看全文

論妊娠糖尿病產婦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

妊娠糖尿病是妊娠期常見并發癥。由于妊娠糖尿病產婦對治療的依從性較差,不僅影響治療效果,還會降低產婦的生活質量[1],因此,實施健康教育、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對提高產婦的治療依從性、改善患者滿意度、提高治療效果有積極的作用。本文探討針對性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在妊娠糖尿病產婦中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妊娠糖尿病產婦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法不同將其分為綜合干預組和傳統護理組,每組各35例。綜合干預組:年齡24~39歲、平均(28.79±2.21)歲,初產婦18例、經產婦17例;傳統護理組:年齡24~38歲、平均(28.78±2.68)歲,初產婦19例、經產婦1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衡可比。1.2方法。傳統護理組給予常規護理。綜合干預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開展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具體方法為:(1)心理護理。加強與產婦的溝通,針對產婦的心理狀態和不良情緒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對于焦慮、抑郁情緒嚴重的產婦給予安慰和關懷,采取音樂療法等減輕其負性情緒[2];對于伴有悲觀情緒的產婦可向其介紹以往治療成功的案例,多鼓勵產婦,增強其治療疾病的信心。(2)健康教育。定期進行健康講座,解釋有關妊娠糖尿病的知識和日常生活中的預防措施。向妊娠糖尿病產婦解釋低鹽和低糖飲食的益處,限制其高糖食物的攝入量;嚴格指導產婦按時服藥,讓其了解用藥劑量與方法、服藥注意事項及不良反應等;增加產婦親屬的監督作用,指導產婦進行適當的活動鍛煉,可采取自己喜歡的運動方式,如散步和瑜伽等[3]。比較兩組的護理滿意度及對疾病知識的認知水平、心理自我調節能力、遵醫治療評分;評估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及血糖指標;同時記錄兩組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率。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量表進行評價,分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3種。心理狀態采用焦慮抑郁自評量表進行評估。1.3統計學處理。數據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綜合干預組:非常滿意25例、滿意10例,滿意度為100.00%;傳統護理組:非常滿意20例、滿意6例、不滿意9例,護理滿意度為74.29%。綜合干預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傳統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2兩組護理前后血糖指標及心理狀態評分比較。護理前,綜合干預組:空腹血糖(8.78±1.31)mmol/L,餐后2h血糖(13.25±1.21)mmol/L,SAS評分(54.21±1.21)分,SDS評分(56.37±1.21)分;傳統護理組:空腹血糖(8.76±1.31)mmol/L,餐后2h血糖(13.22±1.24)mmol/L,SAS評分(54.35±1.66)分,SDS評分(56.46±1.25)分;兩組的血糖指標及心理狀態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綜合干預組:空腹血糖(6.24±0.51)mmol/L,餐后2h血糖(7.19±0.12)mmol/L,SAS評分(33.45±6.21)分,SDS評分(38.25±2.11)分;傳統護理組:空腹血糖(7.54±0.76)mmol/L,餐后2h血糖(9.25±0.55)mmol/L,SAS評分(42.11±5.01)分,SDS評分(45.22±3.13)分;綜合干預組血糖指標及心理狀態評分均優于傳統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3兩組對疾病知識的認知水平、心理自我調節能力及遵醫治療評分比較。綜合干預組對疾病知識的認知水平、心理自我調節能力、遵醫治療評分分別為(96.24±3.68)分、(96.11±3.22)分、(96.02±3.56)分,傳統護理組分別為(84.11±3.21)分、(84.34±3.11)分、(84.41±3.66)分。綜合干預組的疾病知識認知水平、心理自我調節能力、遵醫治療評分優于傳統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4兩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比較。綜合干預組不良妊娠結局2例占5.71%,傳統護理組不良妊娠結局9例占25.71%;綜合干預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明顯少于傳統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查看全文

城市抑郁癥下住宅室內空間設計探析

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口過于集中給城市帶來了諸多問題,城市抑郁癥就是其中問題之一。目前,對抑郁群體的治療主要體現在弱化刺激源和注重個體調節兩個方面,以緩解壓抑情緒為主。在設計研究上,由于城市群體主要在工作和居住兩種環境中切換,住宅室內空間是抑郁群體主要逗留和二次改造的私人空間,因而適當的空間改造可以緩解個體的抑郁心理,對于抑郁治療和建筑理論補充有一定借鑒意義。

關鍵詞:住區、城市抑郁癥、抑郁群體、住宅、室內空間、設計

在美國,抑郁癥是僅次于癌癥的第二耗資類病癥,由于沒有系統科學的治療方法,每年因抑郁癥自殺的人數占抑郁總人數的15%。國內對于抑郁癥的識別度較低(不到20%),且近90%的抑郁癥群體對抑郁癥的錯誤認知和不及時就醫,使得歷年抑郁人數呈上升趨勢。城市抑郁是城市環境下,群體容易患上的心理疾病之一,因而城市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對城市抑郁的關注[1]。

一、難題:城市環境下群體抑郁心理

1.城市病、抑郁癥及城市抑郁癥。城市病是指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致使城市人口密度過大產生的一系列社會、心理等多方面問題的總稱。抑郁癥則是自我調節機制因不可抗因素出現紊亂,個體長期處于壓抑狀態影響正常生活的一種心理疾病,有外源性和內源性兩種成因。城市抑郁癥是城市病與抑郁癥綜合反映的結果,它是生活于城市的人口不適應城市的快速變化,在外界壓力作用下,心理上萌生大量的負面情緒,群體持續性受壓,最終身心俱疲,影響工作生活的病癥。2.城市抑郁癥的研究意義。由于城市規劃、建設和壓力等城市化因素,使得抑郁癥與城市病聯系密切[2]。相比其他類型的抑郁癥,城市抑郁癥的外源性因素(城市環境)不可變,這種條件刺激性會以緩增的形式對城市人口施壓。基于此背景下,如何緩解情緒崩潰后的負面影響尤為重要,因而城市抑郁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二、緩解:城市抑郁癥的治療及調節方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