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美術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8 17:31:5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中學美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中學美術

中學美術教學策略探究

摘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為更好地滿足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要求,作為中學教師應該加強教學理論、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提高,為學生營造優越的學習和發展環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基于課程改革的要求,中學美術教育應該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活動、豐富美術課程資源庫、運用多元評價模式等,不斷提高中學美術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中學美術;教學目標;教學策略

為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發展,在不斷深化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學美術教學應該不斷的探究新的教育教學策略適應新課程改革發展的要求。作為中學美術教育工作者應該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認真貫徹和學習中學美術教學的新課程改革理念,切實地推進中學美術在課堂教學中的發展和提高,不斷堅持中學美術在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上的革新,真正實現中學美術教學活動的體驗式教學效果,切實增強中學美術教學的效果。

一、新課改下的中學美術教學目標

基于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體現我國普通高中教育的培養目標,鼓勵學生在感受、體驗、參與、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學習活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基本的美術知識與技能,體驗美術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個人和社會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課程改革,要構建符合基礎教育要求的具有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的美術課程體系,為不同興趣和專長的學生提供進一步發展的平臺。中學美術教學目標應該注重美術技能的培養,堅持陶冶學生的情操為目的,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不斷提高學生專業知識和能力,建構學生積極的情感觀,培育學生的興趣和創新意識,豐富學生的思想,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科學合理的設計教學內容,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形式,彰顯美術所呈現的韻味,美術與人類文化的融合發展,促進中學美術教學的指導性和規范化。

二、創建豐富的教學情境

查看全文

民間美術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

摘要:美術課程標準指出“:基礎美術不是專業美術,而是一種生活美術教育,學生學的不是專業美術,而是生活美術,它所包含的內容應該有利于學生未來生活和身心發展。”教師如果將民間優秀傳統美術引入課堂,不僅可以使學生感到驕傲而提高學習興趣,還可以吸引當地人對于家鄉傳統美術的關注,從而為學校開展教學提供幫助。

關鍵詞:民間美術;開發;運用

傳統的民間藝術文化是我們發展先進文化的精神血脈和根源。離開了豐厚的傳統文化的積淀和滋潤,中國文化發展就缺少根基,沒有生命力。尤其是走向全球化的時代,就更應該重視對本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為此,美術教育這一方面可以進行探索性實踐和研究,為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做出獨特貢獻。在學校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嘗試運用現代教育理念去指導學校美術教育實踐,理解和研究民俗與民間藝術,創造性地利用地域的民俗與民間藝術,使之成為當地學校美術教學不可多得的寶貴的校外教育資源。本文從本地區豐富的民間美術資源出發,剖析了中學美術教學的現狀,并通過對民間美術資源的分析,深度挖掘其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可行性,提出研究對策及設想方案,旨在提高新生一代對民族文化、家鄉藝術的認知和認同度,使民間藝術得以傳承。

一、中學美術教學現狀

中學美術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學校過分重視文化課成績而忽視音體美課程,一味追求高考分數也是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還有來自家庭的原因。大部分家長對美術教育存在種種偏見,將學生的審美教育等同于培養畫家的專業教育,甚至認為畫畫是手藝人與工匠的活,是受歧視的營生。即使某些家長看到藝術考試能成為學生通過高考的所謂捷徑,往往出于對高昂的費用的考慮而放棄藝術考學這條路。同時,從現在的美術教材來看,其內容往往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較大差距,這就使得學生也喪失了對美術課的興趣。這一現象引人深思:放任自由,任其發展顯然不行。然而,又該如何尋找一條能貫徹中學美術教育的方針,而且能符合實際情況,還能做到因地制宜呢?由此,我想到了民間美術。

二、民間美術資源的開發

查看全文

中學美術教學效果思考

[摘要]中學美術教學因其能夠釋放學生的學習壓力、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心智發展、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而越來越受重視了。本文結合我的教學實際,就中學美術課堂教學反思的重要作用談談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引起廣大同行的注意。

[關鍵詞]中學;美術;教學反思;教學方法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自己教學過程的回顧和思考,可以是在教學時的,也可以是在完成既定教學任務后的。傳統教學中,許多教師在完成自身的教學后很少會對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和反思,一些教師甚至認為這是在浪費時間和精力,只是在上級要求時形式化地進行。因為美術在中學階段不是主要課程,許多美術教師自身就不夠重視美術教學,更不會進行教學反思。其實,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發現教學不足,及時進行糾正,還能使教師在反思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提高教學水平,促進教學效率的增強。

一、幫助教師及時發現教學的不足,并進行糾正

現行的中學美術教材所涉及的內容較多、形式豐富,是經過編者精心挑選編制的,符合這個階段學生的審美水平,也貼近學生的興趣愛好,教師如果對教材合理利用可以有效發揮作用。在傳統美術教學中,許多美術教師自身不夠重視美術教學,在實際教學時,美術教師往往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教學,但不同的學生其學習能力、學習水平各不相同,一刀切的教學方法會阻礙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必須進行教學反思,教學反思能夠幫助教師及時了解自身教學的不足,使教師可以及時進行糾正。教師在教學時可以主提升中學美術教學效果的幾點思考山東省臨沂第四中學西城校區臨沂國際學校劉金麗山東省臨沂第二十中學英成亮動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詢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疑惑,根據學生的疑惑反思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進行糾正。以本人的實際教學為例,在進行素描課的教學時,我在講解完相關概念后,就讓學生跟著我一起就講臺上的花盆進行繪畫,但學生的素描繪畫節奏較慢,畫出的素描不盡人意,于是我就仔細回想了自己的教學過程,發現自己在教學時只和學生講解了相關概念,對于素描時的握筆姿勢、觀察角度沒有進行詳細講解,學生沒有素描繪畫基礎,畫出的素描自然不理想。最后我重新教學,針對握筆姿勢和觀察角度進行講解分析,幫助學生進行繪畫,學生畫出的素描比之前有了進步。

二、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

查看全文

美術資源中學美術教學運用研究

【摘要】美術學科具有較強的開放性、藝術性,在中學階段通過對美術的學習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其藝術修養。在我國民間,有豐富的美術資源,它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有利于豐富教師的課堂教學內容,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民間美術資源;中學美術教學;審美能力

在初中階段通過對美術課程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使學生獲得較為全面的發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美術和生活之間的關聯性,盡量使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貼近,增強其親切感,而民間美術資源的運用恰好可以滿足教師的教學需求[1]。

1對民間美素資源進行搜集和整理

地理、人文等因素對民間美術資源的影響較大,而民間美術資源也有開放分布、粗放管理的特點,簡單來講,即民間美術資源擁有一定的民族性、社會性,但是民間美術資源在材質、制作等方面還存在隨意、粗糙等特點。因此要想實現民間美術資源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高效運用,就需要教師以教學內容為導向,秉承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在了解民間美術資源發展特點的基礎之上,做好與之相關的收集、整理工作,使學生在對民間美術資源進行賞析的同時,也能產生相應的創作靈感,讓學生更好的發現民間美術資源中蘊含的魅力,如年畫[2]。年畫古稱“門神畫”,最早時稱“門神”。按古書記載,傳說在古時候有神荼、郁壘兩個兄弟,專門監督百鬼,于是黃帝就在門戶上畫這兩個兄弟的畫像以防鬼,這就是“門神畫”產生的緣由。據《風俗通義》記述,在先秦兩漢年節宗教信仰有祀門之習俗,故神荼、郁壘成為我國最早的司門之神。晉代宗懔《荊楚歲時記》道:“正月一日,給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郁壘,俗謂之門神。”通過對年畫這一部分內容的講授之后,學生可以更好的認識、了解在我國傳統節日中的風俗習慣,并且積極搜集與此相關的美術作品,調動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熱情,促進初中美術高效課堂的建立。

2對民間美術資源進行深入挖掘

查看全文

中學美術教學意見

美術學科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提高全體學生藝術能力和人文素質的人文課程,是學生以圖像形式傳遞、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學科,是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文化課程。

按教學活動設立四個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

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美術興趣和視覺意識、視覺文化,用多種美術媒材和方法表達觀念、情感,追求藝術化生存和較高的審美品位,促進學生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

教學內容是: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與方法,學習美術欣賞與評述的方法,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和創造意識,美化環境與生活。從中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健康的人格。

現狀:

我縣中學現有美術教師50人,男20人、女30人;本科生35人、專科生15人;其中兼職教師14人;年齡在50歲以上2人、40歲以上6人、30歲以上28人、在30歲以下14人;中學高級6人、中學一級24人、中學二級20人、縣級骨干教師6人;教齡30年以上2人、20年以上6人、15年以上14人、10年以上8人、5年以上11人、在5年以下9人。

查看全文

中學美術教學中美術興趣的培養

摘要:本文針對美術教學現狀,從總書記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和有關美術興趣培養及教學創新的重要論述入手,強調美術課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注重評價過程并以表揚為主的評價方法的發展趨勢,從教學實踐中總結美術創新教學經驗,具有較強針對性、前瞻性和推廣性。

關鍵詞:美術教學;培養興趣;創新能力

美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最重要、最直接的必修藝術課程,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發展學生個性,提高美術教育文化素養,健康審美能力,養成良好品德、高尚情操和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中國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實際制約了中國美術教育的發展。那么該如何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呢?

一、轉變教學理念,培養學習興趣

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培養真摯坦誠的親友感情,樹立良好教師形象。現在的教師不再是絕對權威,不再是金口玉言,不應高高在上。而應該作為學生的知識偶像,更要作為學生心目中思想、品德、人格的楷模。了解學生、尊重學生,把學生當做朋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話不僅在戰場上非常實用,在教育上也很有啟示,教師只有既了解自己,又了解學生,才能成功地進行教育。學生需要理解,有了理解,學習才會有動力,有動力才會主動學習、發現、創造,才能在晴朗的天空下茁壯成長。

二、多種教法,培養學習興趣

查看全文

中學美術賞析課教學魅力思索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老畫師出了個“深山藏寺”的題目,令其弟子作畫:大弟子畫了一座山,山中一座廟;二弟子也畫了一座山,樹木掩映下露出廟宇的屋頂,遠望去頗有點“藏”的味道;而三弟子思忖良久后,畫了一座山,一條河,一個和尚挑著水往山里走。三者相比,顯然后者高人一籌,含蓄地體現了主題,余味雋永,含不盡之意于畫外,自然得到老畫師的贊賞。這種言不盡意、意在象外的無盡妙處給我們以非凡的啟示:藝術手段的精深微妙,可應用于教學藝術之中。古人論畫,常有無法中有法,入乎規矩之中,又超乎規矩之外的說法,教學藝術的本質在于合乎教學規律并具其獨創性。“深山藏寺”給予我們的微妙領悟應用于美術欣賞教學實踐中,給學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啟發學生創新思維,寓教育于藝術良方之中,寓教育于文化藝術之中,教學藝術因之而升華,教學也因此富有個性魅力。

一“藏”知識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舊注:“學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篤,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深。”孔子的名言不僅是指深入學問深淺層次,更重要的是學習者學習態度上的區別。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由愛學而入境,會學而曉理,樂學而動情。而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最好的刺激就是學生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據此,在欣賞課教學中,教師在保持藝術本身的含蓄之美的同時,努力做到引起學生探究其文化內涵的興趣,從而加大有效知識(指教學中的新觀點、新材料,學生不懂、不知的,學后有所得、有所感、有所獲的內容)的傳授量,增添教學魅力。

在欣賞課教學過程中,結合美術自身特點(靜態地、含蓄地表達人的情感、思想與認識)和高中學生思維特點(不限于對事物外部現象的了解),教師可挖掘美術自身的趣味性因素,適度引導,留有余味,使學生產生探究欲望。如,教師帶領學生欣賞國畫時,不應把其特色與精神作平鋪直敘的介紹,可選擇在中國文化藝術中學生既有興趣又有疑問,既有期待又有困惑的內容導入,比如象形文字的演變。(虎;-虎-)首先,教師展示象形文字掛圖并設疑:“掛圖中的圖象是什么?象什么?”學生有了各種答案,同時有了困惑,也有了期待。隨后,掛圖逐頁翻過的同時質疑:“文字的源頭是最古老的繪畫,由最古老的繪畫又演生出文字,說明了什么問題?”通過討論逐步得出結論:“書畫同源”。再質疑:“草書與最初的甲骨文相比較有何突出特征?”又共同探討出:有了一種超越物象本身的神采。由此便遷移到國畫中來,總結出國畫的一大藝術特色——形與神的統一,與西方傳統繪畫(放有關幻燈片)相比較,體現著中國藝術獨特的魅力——人與自然的融合、感情的真摯與感覺的質樸。整個教學過程由于較好地保持了藝術本身的含蓄性,有效知識的傳授是潛移默化的,創設良好的探究問題的情境,最終使學生領悟到“藏”在國畫藝術之后的中國藝術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由此可見,由藝術本身的含蓄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保持了這種含蓄而引發起探究情境,使學生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滿足,對教師亦產生了敬佩之感,自然增添教學魅力。

二“藏”觀點

心理學研究認為,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能只是單純的認識方面的信息交流,必定還有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和心靈的相通。據此,筆者以為教師的觀點與傾向性不要特別地講出,要從情節中自然流露,自然地同化學生心理,使教學富有魅力。

查看全文

小議中學美術賞析課教學魅力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老畫師出了個“深山藏寺”的題目,令其弟子作畫:大弟子畫了一座山,山中一座廟;二弟子也畫了一座山,樹木掩映下露出廟宇的屋頂,遠望去頗有點“藏”的味道;而三弟子思忖良久后,畫了一座山,一條河,一個和尚挑著水往山里走。三者相比,顯然后者高人一籌,含蓄地體現了主題,余味雋永,含不盡之意于畫外,自然得到老畫師的贊賞。這種言不盡意、意在象外的無盡妙處給我們以非凡的啟示:藝術手段的精深微妙,可應用于教學藝術之中。古人論畫,常有無法中有法,入乎規矩之中,又超乎規矩之外的說法,教學藝術的本質在于合乎教學規律并具其獨創性。“深山藏寺”給予我們的微妙領悟應用于美術欣賞教學實踐中,給學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啟發學生創新思維,寓教育于藝術良方之中,寓教育于文化藝術之中,教學藝術因之而升華,教學也因此富有個性魅力。

一“藏”知識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舊注:“學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篤,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深。”孔子的名言不僅是指深入學問深淺層次,更重要的是學習者學習態度上的區別。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由愛學而入境,會學而曉理,樂學而動情。而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最好的刺激就是學生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據此,在欣賞課教學中,教師在保持藝術本身的含蓄之美的同時,努力做到引起學生探究其文化內涵的興趣,從而加大有效知識(指教學中的新觀點、新材料,學生不懂、不知的,學后有所得、有所感、有所獲的內容)的傳授量,增添教學魅力。

在欣賞課教學過程中,結合美術自身特點(靜態地、含蓄地表達人的情感、思想與認識)和高中學生思維特點(不限于對事物外部現象的了解),教師可挖掘美術自身的趣味性因素,適度引導,留有余味,使學生產生探究欲望。如,教師帶領學生欣賞國畫時,不應把其特色與精神作平鋪直敘的介紹,可選擇在中國文化藝術中學生既有興趣又有疑問,既有期待又有困惑的內容導入,比如象形文字的演變。(虎;-虎-)首先,教師展示象形文字掛圖并設疑:“掛圖中的圖象是什么?象什么?”學生有了各種答案,同時有了困惑,也有了期待。隨后,掛圖逐頁翻過的同時質疑:“文字的源頭是最古老的繪畫,由最古老的繪畫又演生出文字,說明了什么問題?”通過討論逐步得出結論:“書畫同源”。再質疑:“草書與最初的甲骨文相比較有何突出特征?”又共同探討出:有了一種超越物象本身的神采。由此便遷移到國畫中來,總結出國畫的一大藝術特色——形與神的統一,與西方傳統繪畫(放有關幻燈片)相比較,體現著中國藝術獨特的魅力——人與自然的融合、感情的真摯與感覺的質樸。整個教學過程由于較好地保持了藝術本身的含蓄性,有效知識的傳授是潛移默化的,創設良好的探究問題的情境,最終使學生領悟到“藏”在國畫藝術之后的中國藝術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由此可見,由藝術本身的含蓄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保持了這種含蓄而引發起探究情境,使學生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滿足,對教師亦產生了敬佩之感,自然增添教學魅力。

二“藏”觀點

心理學研究認為,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能只是單純的認識方面的信息交流,必定還有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和心靈的相通。據此,筆者以為教師的觀點與傾向性不要特別地講出,要從情節中自然流露,自然地同化學生心理,使教學富有魅力。

查看全文

中學美術德育教育研究

【摘要】以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分析為主要切入點,從美術欣賞、美術繪畫、美術活動三個環節重點探討在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的途徑,旨在為中學美術一線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借鑒,更好地提高中學美術課堂教學水平,實現學生美術綜合能力與思想道德品質的協同全面發展。

【關鍵詞】中學美術;課堂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青少年所具備需要的兩大素質分別是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通過兩者的協同培養,可以有效促進青少年的全面發展。因此,在中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重視對學生科學文化素養的同時,也需要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提升給予高度關注,并將其納入到中學美術課程教學任務當中,引導學生通過美術作品的學習、欣賞及實踐,使得其自身的思想境界有所提升,為自身健全人格的培養奠定基礎。對此,本文以中學美術課堂教學為主要研究內容,對如何在其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的相關內容做出簡要分析與著重探討。

一、在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在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是貫徹和落實新課改要求的重要舉措,是迎合人教版中學美術課程教學大綱內在要求的必由之路。中學美術在素質教育中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其本身作為美育教育的重要內容,當中蘊含眾多的德育教育資源,對學生藝術修養的提升、民族精神的弘揚、學生實踐探究能力的培養均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在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將時代內容與中學美術相融合,使得學生在感受美術與生活聯系的同時,可以更好的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體會其中所蘊含的獨特魅力。由此可見,在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則顯得極為必要。

二、在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的途徑

查看全文

中學美術運用研究論文

摘要:新課程標準突出的特點就是注重學習方式的改進和指導,明確“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嘗試教學法”主張先試后導,先練后講,先學后教”,概括出以“嘗試”貫之教學過程的教學模式,在中學美術教學實踐中大有用武之地;“先試后導”實現了美術教師角色的換位;“先練后講”實現了美術自學能力的培養;“先學后教”實現了美術創新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嘗試教學中學美術教學主體嘗試作用

中小學教育改革轟轟烈烈,但傳統的“注入式”、“—言堂”仍普遍存在,在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創造性、積極性等方面還做得不夠,學生自學能力弱。創造能力低,這種情況在我們欠發達地區顯得尤為突出。在當前美術課教育中,也存在同樣的弊端,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方法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繪畫興趣,束縛學生智力的發展,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培養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開拓型人才。嘗試教學理論,強調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自由探究,主張“先試后導,先練后講,先學后教,具體操作是“從嘗試入手,從練習開始”,采用靈活多樣的嘗試策略,為教學理論注入,新鮮血液。筆者認為美術課以練為主的學科特點非常適合運用“嘗試教學法”,中學美術教學界有借鑒運用嘗試教學理論的必要,“嘗試教學法”在中學美術教學中大有用武之地,有利于推動美術教學改革,充分發揮美術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功能,促進全體學生在素質教育中均得到同步發展和提高。嘗試教學法在中學美術課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先試后導”實現了美術教師角色的換位。

“先試后導”是指讓學生根據教學目的先自己進行嘗試。教師根據學生的嘗試情況再進行指導,強調先讓學生試一試。以練習為主的美術課正適合充分運用嘗試教學法,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先不講繪畫技法或制作方法,而是讓學生自行觀察范作先試著畫或試著做,這樣一開始就把學生推到了主體地位,而教師則退居”幕后”,對課堂實行監控,及時指導.及時矯正,發揮主導作用。“先學后教,以學為主:先練后講,以練為主”,充分體現了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的精神,改變了教師主宰課堂的現狀,實現了教師角色的換位。這正是當前實行創新教育所必須的。

二、“先練后講”實現了美術自學能力的培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