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能定位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6 21:25:3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職能定位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內部審計的職能定位

一、現代內部審計職能的發展歷程回顧

內部審計的歷史悠久,但現代內部審計的發展并不算成熟,這主要與內部審計的性質有關。內部審計存在于特定的組織環境中,與特定的組織制度相匹配,一個組織的內部審計制度在另一個組織中可能很難實行,從而也導致內部審計職能的發展呈現多樣性。當然,多樣的內部審計也有一個基本的發展歷程。1.內部審計發展的基本歷程1947年,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以下簡稱“IIA”)成立,標志著現代內部審計的產生。現代內部審計是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用來彌補外部審計在公司經營管理中的缺陷以及對會計控制確認的不足。這時的內部審計是為低層管理人員服務的,以財產保護作為其主要目的,并幫助管理層解除其會計責任,這時的內部審計采用財務審計模式。當公司治理機制開始完善,會計責任得到強化,外部監管變得嚴格,內部審計便不再只為低層管理人員服務,而成為高級管理層提高管理效率、經營效益的重要幫手。這時的內部審計開始向管理審計轉型。IIA從成立開始,一直對內部審計的定義、職能等各方面進行著深刻而具重大意義的探索,并推動內部審計向前發展。2001年,IIA將風險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納入內部審計的業務范圍,這是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開始。現實中,全球公司面臨的風險日益加劇,內部控制、風險管理以及治理方面都出現諸多問題,這使得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受到關注,內部審計師自身也通過努力逐步實現轉型。2.SOX法案對內部審計職能的影響2002年發生的“安然”、“世通”事件催生了SOX法案,這一法案真正將內部審計從幕后推向了臺前。SOX法案已明確賦予內部審計在改善公司治理中的關鍵角色。Boury&Craig(2005)指出,“SOX法案第404條款可能是使審計師的看門人角色得到擴大的最重要因素,404條款使審計師成為公司治理關鍵方面的監督者。”SOX法案頒布的同時成立了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ublicCompanyAccountingOversightBoard,簡稱“PCAOB”),這一委員會不僅給審計師增加了法律監督,更提升了內部審計職能的地位(Coates,2007)。內部審計在組織內部工作,它變成處理內部控制問題的第一反應者。如果公司不遵守法規,公司的關鍵職員將面臨懲罰。因此,管理人員開始依賴內部審計師的協助,以幫助證明其倡導風險管理和評價內部控制的事實。這些變化代表內部審計師從傳統角色到改善公司治理的重大轉變。IIA(2003)指出,“內部審計師,被視為風險管理專家,能夠期望在未來成為公司的重要、備受矚目的角色。”因此,成功的內部審計成為公司治理框架中的重要部分(Vallario,2003)。SOX法案同時也改變了人們對內部審計價值的認識。如果內部審計成功協助公司處理風險和內控事務,SOX法案將是改變人們對內部審計價值期望的有說服力的因素。20~21世紀發生了諸多變化,內部審計也隨之改變其審計方法。內部審計目前所使用的方法可以歸為三個方面:財務審計、風險導向審計以及經營審計。審計公司的財務、經營、風險管理,可能揭露差距并產生進一步流程改進的機會,這可以幫助企業實現目標。McNamee(1995)說,“新的審計師被當做公司美好藍圖建設的推動者,通過評估企業如何運行良好為公司的前景做貢獻。”

二、新內部審計準則對我國內部審計觀念轉變的影響

2013年8月20日,我國內部審計協會重新修訂并頒布了《中國內部審計準則》,對內部審計的定義進行了重新確立,同時合并、調整了與內部審計職能相關的具體準則,既在思想上與國際內部審計協會所倡導的理念接軌,同時也與我國的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相銜接。1.內部審計定義的重新確立新修訂的內部審計準則將內部審計重新定義為:“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它通過運用系統、規范的方法,審查和評價組織的業務活動、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適當性和有效性,以促進組織完善治理、增加價值和實現目標。”新準則將原準則中內部審計的“監督和評價”職能改為“確認和咨詢”職能,將“審計和評價組織的經營活動和內部控制的適當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擴展為“審查和評價業務活動、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適當性和有效性”,這些變化主要是借鑒了IIA頒布的《國際內部審計專業實務框架》(簡稱“IPPF”)中關于內部審計的定義。一方面,體現了中國內部審計準則正逐步與國際接軌;更重要的是,通過準則規定,真正從理論上將我國內部審計的地位提升到了完善治理、增加價值的層面,這對于內部審計觀念的轉變,內部審計在公司地位的提升,將產生一定的影響。2.內部審計職能的整合新準則將內部審計的職能通過具體準則的合并和調整進行了整合。將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個具體準則進行合并,變為績效審計準則;將遵行性審計、風險管理審計以及內部審計的控制自我評估三個準則做了調整和補充,成為修訂后的內部控制審計準則,這也與《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其配套指引相銜接。這增強了內部審計準則在公司中的實用性。雖然我國并不強制在公司執行內部審計準則,但是內部控制審計準則的修訂,使公司在建立自身的內部審計制度時,可以更大程度上借鑒甚至直接采納內部審計準則。而在此之前,我國在2008~2010年先后頒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其配套指引,基本構建了內部控制規范的完整體系,在很大程度上也給企業帶來了環境的變化和監管的壓力。如何應對這一變化,也是我國上市公司應該思考的問題。內部控制評價指引提議公司授權內部審計部門協助內部控制的評價工作。那么,在滿足監管和法律法規要求的時候,公司管理者利用好內部審計師的工作,可能為上市公司帶來潛在價值增值,同時,也將帶來內部審計職能的轉變。而最新修訂的內部審計準則及其具體的內部控制審計準則,正是為配合內部控制規范的要求,為內部審計職能的轉變以及對內部審計價值的重新認識搭建了一座橋梁。

三、我國公司內部審計職能發展的現狀

新內部審計準則的頒布,體現了我國對于內部審計職能轉型的期望,將從理論上對內部審計的價值做出新的認識和定位,也將影響到具體的內部審計實踐。但是,目前我國內部審計職能的發展現狀以及內部審計所處的內外部環境,還存在各種問題和障礙,導致內部審計無法迅速滿足新準則的要求,從傳統內部審計職能轉型到價值增值型的職能。1.內部審計基礎建設狀況與其作用發揮不相符目前,我國內部審計本身的基礎建設狀況并不理想,不利于發揮內部審計增值作用。大多數組織沒有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很多公司將內審業務外包給專業會計師事務所或其他兼職人員,而外包無法形成一個良性的增值型內審人員的平臺;在公司內部設立的內部審計部門,也存在因隸屬關系導致的獨立性與權威性不強,人員、資源有限等諸多問題。從事內部審計工作的人員,很多都是從財務、管理甚至工程等崗位轉入內部審計部門的,對內部審計工作諳熟的不是很多,主要從微觀層面提供審計服務,很難站在組織整體層面去整合思維和審計方法,難以開展價值增值型的審計業務。2.管理層觀念陳舊成為內部審計職能轉型的障礙我國現代公司制度發展較緩慢,企業各項制度和公司治理結構并不如西方發達國家那樣趨于完善,管理手段依然按照原有方式進行,很難發生根本性的變革。雖然我國內部審計有很大一部分由董事會領導,卻無法在公司發揮除財務審計以外的更多作用。而內部審計在財務領域開展業務的模式,已成為企業的管理層根深蒂固的觀念。內部審計部門想要開展更多增值型業務,很難得到管理層和董事會的支持。另外,我國內部控制制度建立比較滯后,公司管理層對于內部控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內部控制的實施更多只是滿足形式上和法律上的要求。這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內部審計作用的發揮,使內部審計在內控方面的增值作用得不到體現。3.外部法律環境不健全使內部審計增值作用無法體現公司內部觀念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整個大的環境、背景的變化所催生的。我國企業管理層之所以還沒有轉變觀念,除了與自身因素有關,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我國外部監管和法律環境還不夠嚴格和健全。隨著COSO委員會的內部控制整合框架和風險管理整體框架的以及SOX法案的頒布,我國也建立了相關的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在深、滬主板上市的公司強制執行,而其他類型的公司并不強制。同時,即使公司所披露的內部控制信息及其評價信息不符合規定,存在質量問題,所受到的懲罰并不是很嚴重,這導致公司管理層并不重視對內部控制的評價和披露,從而,外部因素也無法使內部審計的增值角色得到轉變。

查看全文

鄉鎮職能定位調研報告

一、應在職能轉變中強化鄉鎮幫扶責任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作為首要任務。只有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增強鄉鎮經濟實力,才能為廣大貧困群眾提供強有力的財力支持,進而不斷滿足廣大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強烈愿望。對于扶貧工作重點鄉鎮,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千方百計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盡快使貧困村莊、貧困農民擺脫貧困,應是全部職能工作的重中之重,當務之急。要完成這一艱巨任務,在履行職能的思路和工作方式上,必須解決好三個問題:一是農村脫貧抓什么,二是農民增收靠什么,三是政府支持幫什么。最基本的是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如在交通、住房、飲水、就醫、就學以及水利建設、土地開發、通訊、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政府要繼續加大投入,使農村面貌有一個較大的改觀。要全面了解農民的生產所需,增收所盼,脫貧所求,定出切合實際的幫扶項目、幫扶規劃,并嚴格按項目要求和規劃進度組織實施。鄉鎮和上級對口幫扶部門,要加強協調,密切合作,重點幫助農村搞好幫扶項目的篩選、規劃,加強項目實施的監督指導,督促基層農技推廣機構進村入戶,進行種植、養殖和農產品加工技術指導與科技示范,搞好農業產業鏈條的產中、產后跟蹤服務,并要及時提供和勞務信息,搞好經常性陽光就業培訓,提高勞務技能,增加外出務工收入。總之,通過有的放矢、對癥下藥的支持幫扶,讓農民少走彎路,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最終達到增收的目的,同時,真正實現鄉鎮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

二、應對鄉鎮與縣級部門幫扶進行科學分工扶貧鄉鎮的特點一般是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惡劣,農民貧困化程度高,鄉級財政屬上級支持型財政,自有收入有限或基本沒有,經濟實力較弱,對于農村脫貧、農民致富,鄉鎮的工作主要是協調、指導,特別要扶持典型進行示范。首先,要全面掌握村情、民情,熟知各村的優勢劣勢、發展狀態和群眾意愿。其次,應根據各村土地、交通、水利、農業等實際情況,協調、編制好村級扶貧年度規劃,對規劃重點審查,嚴格把關,做到規劃宜行,操作易行。再次,要充分發揮典型戶的引領示范作用,搞好扶貧項目的進村入戶落實工作,保證扶貧資金和項目落實到位,并能充分發揮扶貧作用。

縣級部門由于擁有相應的資金、物資配置權,在扶貧工作中,應承擔起重點角色,縣財政、扶貧、農牧、林業、水利、國土、交通等部門,在農民糧食生產、糧種推廣、家畜家禽養殖、土地開發、道路建設等方面,要在資金、物資和技術等方面,給予農村、農民更多的幫助。縣委、縣政府要將扶貧任務列入部門考核目標,督促落實到位。

三、應著眼服務型政府建設設置機構

科學合理的機構設置是提升鄉鎮履職能力的有效載體。鄉鎮要圍繞“促進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強化公共服務、著力改善民生,加強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穩定,推進基層民主、促進社會和諧”四個方面全面履行職能,就必須以有效履行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為著眼點和落腳點,科學設置黨政機構和事業單位。

查看全文

黨員電教職能定位的交流材料

黨員電教的工作職能包括哪幾個方面?這個問題決定著黨員電教的作為和發展。筆者在工作實踐中對此作了一些思考,意欲拋磚引玉。

一、黨員電教職能定位要與時俱進

什么是電化教育?《辭海》定義:“電化教育是通過廣播、電視、電影或幻燈的放映,向人民群眾進行教育。”黨員電化教育,顧名思義是對黨員開展電化教育。如果囿于這樣的定義,黨員電教就只是黨員教育的一種形式,這一工作理念曾長期指導黨員電教,因為黨員電教事業就是在黨員教育中凸顯作用而生的,所以在事業誕生和發展初期這一概念并沒有明顯悖時。隨著事業的發展,人們發現黨員電教使黨建工作、組織工作有了向社會形象地展示自己的窗口,并且極大地推動了工作的開展。于是,認為黨員電教具有黨員教育和黨建宣傳兩大職能的觀點隨之而生,成為當前的主流觀點。而事實上,黨員電教的作用已滲透于黨建工作、組織工作的各個領域,把它的職能定位局限于黨員教育和黨建宣傳也已不合時宜,勢必會影響黨員電教事業的健康順利發展。所以,對待黨員電教不能因循守舊,更不能“畫地為牢”,而一定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根據黨員電教的實際作為來定位職能,

二、黨員電教職能定位的依據

1、黨員電教的核心任務。這是職能定位的前提。在黨的機關專門設立黨員電教機構其目的何在?黨員電教機構是黨組織的電教機構,肯定是為黨的工作服務的。但黨的工作包括方方面面,黨員電教機構要承擔所有電教任務嗎?回答是否定的,黨員電教機構區別于廣電部門在于它是為黨的建設服務的。黨員電化教育機構是設立在黨的組織部門內部的機構,接受組織部門的直接領導,它的主要任務是配合和促進組織工作。我們應該認識到建立黨員電教機構發展黨員電教事業,目的就是要加強黨的建設和促進組織工作的開展。

2、黨員電教的客觀功能。這是職能定位的基礎。黨員電教擁有先進的現代電視制作設備和立體性、高密度的傳播網絡,物質基礎的不斷建設為黨員電教搭建起日愈廣闊的舞臺。黨員電教作為電教工作與黨建工作結合的邊緣性工作,其功能是運用現代媒體傳播信息,促進黨建工作、組織工作。實踐證明,黨員電教可以在黨建工作、組織工作的各個范疇有所作為,將電教手段運用于黨建工作、組織工作,是黨員電教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之所在。

查看全文

高校現代教育職能定位分析

目前,教育的數字化和網絡化特征日趨凸顯。但是,一些高校的教學資源,教學資源平臺建設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問題,因此,重新認識現代教育中心的職能,創新其職能定位,對于加強高校校園數字化建設,促進現代教育技術普及,發揮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的價值有巨大的作用。

一、高校現代教育中心的傳統職能定位

現代教育中心主要是由早期高校的計算機中心或網絡中心更名而來,隨著教育數字化、信息化的發展,現代教育中心在高校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輔助作用,尤其是通過掌握現代化教學操作技能進行更便捷的專業教學。現代教育中心的傳統職能定位主要分為以下方面:①現代教育技術專業學生的教學職能;②管理多媒體教室、公共機房、實驗室等;③對教學專業課程的錄制,宣傳片的拍攝等;④對校園網絡、服務器、教學設備等的維護和管理。

二、高校現代教育中心的發展現狀

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進一步提升了高校教學資源管理的要求,現代教育中心如何科學合理的整合龐大的教育教學資源,如何使其職能更大發揮,是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對于高校現代教育中心的傳統職能如何變革和創新,更好應用于教學,更好提升教學質量以服務大眾關與現代教育中心職能定位的轉變。現階段,我國大多數高校的現代教育中心職能定位缺乏規范性,在高校教學資源平臺的共享與建設方面存在欠缺。而且,高校教學資源平臺之間同樣缺乏一定程度的關聯,不能更好地進行教學資源的整合,信息共享。另外,對于現代教育中心的傳統職能與其他的職能機構的職能存在重疊的現象,由于現代教育中心對新技術的不斷應用,數字化信息化發展較為迅猛,教學模式不斷變革,教學管理方式不斷發展,教學基本器材不斷改革和創新,更多新興技術應用于現代教育的智能領域。還有,現代教育中心定位為輔助教學機構,教育技術人員作用不斷弱化,難以發揮現代教育中心的根本職能[1]。因此,高校現代教育中心應面對新的挑戰,深刻分析和思考現代教育中心的職能定位。

三、高校現代教育中心職能定位的創新

查看全文

政府績效評估職能定位交流

遵循政府績效評估的職能定位和民主原則,是對政府績效有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礎。這樣的前提和基礎旨在理清兩個基本問題:一是,在任何情況下,政府的職能總是有限的,一方面,對于政府自身來說,不能認為可以做任何的事情;另一方面,對于社會來說,也不能要求政府承擔所有的責任。二是,從歸根到底的意義上說,良好的政府績效究竟如何,應該得到人民的認可和認同。人民對于政府的擁護、支持和贊成,是政府良好績效的最為有力的說明。

政府績效評估既是政府內部管理的一個重要工具,在現代民主政治取向下,也是人民規范政府行為的重要手段。其基本的方法是,評估主體根據各級不同政府以及政府不同部門的職能定位,設定特定的政府績效評估體系,對政府的作為及其業績進行評估,以測定一定政府或者政府部門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作為一個正面對著社會轉型以及政府變革的我國政府,開始將政府績效評估的理念和方法運用于政府管理領域,對于推進我國政府的改革,提高政府治理社會的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鑒于我國政府的傳統基礎以及實現自身變革的使命,在設定我國政府的績效評估體系中,有兩個基礎性的問題特別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這兩個基礎性的問題就是:績效評估的職能定位與民主原則。

強調這樣兩個基礎性的問題,主要是因為:第一,從目前我國政府的實際運作狀況來看,政府職能轉變的任務尚未完成,尤其是,如何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來實現政府職能的轉變,其任務十分艱巨。第二,根據我們黨關于政治體制改革的一貫主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一向是而且在以后更加是我們推進全面改革的重要任務。而隨著政治體制改革的深入,政府價值、政府導向、政府與社會的關系等等一系列的重大問題都將發生一些變革并趨于完善,而這種變革趨于完善將直接影響到對政府績效的管理。第三,如果不從一些基礎性的問題出發來思考并設定對于政府的評估體系,那么不僅不能有效地規范政府的行為,而且對于政府的發展從而對于社會的發展還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政府績效必須以其準確的職能定位為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有目共睹的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在政府主導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政府的財政收入大幅度增長,政府做成了很多宏大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各級政府及其官員似乎又開始滋生政府“無所不能”的心態。于是,盡管我國已經初步建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政府職能也由此而發生了一些實質性的變化,但是,那種“全能政府”的傳統和慣性普遍存在于政府文化之中。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地方政府所設定的政府績效評估體系就難以擺脫這種“全能政府”的影響。

查看全文

經濟管理職能定位與研究

摘要: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定位和作用也是不同的,應該跟隨市場經濟的步伐對政府職能進行調整。本文首先指出發揮政府經濟管理職能的重要意義,然后分析了經濟管理職能的組成和定位,最后闡述了經濟體制改革背景下政府經濟管理職能的定位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經濟體制改革;政府經濟管理;職能定位

我國政府的經濟管理職能,是行政管理職能的重要組成,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宏觀經濟調控,二是提供公共產品服務,三是市場監管和社會管理。在《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指出:政府的經濟管理職能,是制定和執行宏觀調控政策,創建良好的經濟環境;培育市場體系,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管理國有資產經營,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因此,對政府的經濟管理職能準確定位,是開展管理工作的前提,以下對此進行探討。

一、發揮政府經濟管理職能的重要意義

(一)協調區域經濟發展。一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具有區域不均衡性,體現在城鎮經濟水平高于農村,省會重點城市經濟水平高于邊遠城市,沿海地區經濟水平高于內陸地區。在此影響下,我國經濟發展難以兼顧效率和公平。政府發揮經濟管理職能,可以突破地域限制,拓展經濟發展帶,從區域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出發給予扶持和幫助,最終實現健康發展的目標。(二)加快經濟產業轉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產業化趨勢越加明顯,體現在市場分工細化、產銷環節密切關聯,產品的加工生產需要多個企業共同完成。基于此,單純依靠市場力量難以保證產業化發展的正確方向,發揮政府的經濟管理職能,可以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持,繼而推進產業化生產。(三)促進經濟體制改革。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發展,我國初步構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體系。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政府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發揮政府的經濟管理職能,才能推進經濟體制改革順利進行,實現科學合理的發展,適應經濟發展趨勢,提升我國的綜合實力。

二、政府經濟管理職能的組成和定位

查看全文

黨員電教職能定位的思考

黨員電教的工作職能包括哪幾個方面?這個問題決定著黨員電教的作為和發展。筆者在工作實踐中對此作了一些思考,意欲拋磚引玉。

一、黨員電教職能定位要與時俱進

什么是電化教育?《辭海》定義:“電化教育是通過廣播、電視、電影或幻燈的放映,向人民群眾進行教育。”黨員電化教育,顧名思義是對黨員開展電化教育。如果囿于這樣的定義,黨員電教就只是黨員教育的一種形式,這一工作理念曾長期指導黨員電教,因為黨員電教事業就是在黨員教育中凸顯作用而生的,所以在事業誕生和發展初期這一概念并沒有明顯悖時。隨著事業的發展,人們發現黨員電教使黨建工作、組織工作有了向社會形象地展示自己的窗口,并且極大地推動了工作的開展。于是,認為黨員電教具有黨員教育和黨建宣傳兩大職能的觀點隨之而生,成為當前的主流觀點。而事實上,黨員電教的作用已滲透于黨建工作、組織工作的各個領域,把它的職能定位局限于黨員教育和黨建宣傳也已不合時宜,勢必會影響黨員電教事業的健康順利發展。所以,對待黨員電教不能因循守舊,更不能“畫地為牢”,而一定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根據黨員電教的實際作為來定位職能,

二、黨員電教職能定位的依據

1、黨員電教的核心任務。這是職能定位的前提。在黨的機關專門設立黨員電教機構其目的何在?黨員電教機構是黨組織的電教機構,肯定是為黨的工作服務的。但黨的工作包括方方面面,黨員電教機構要承擔所有電教任務嗎?回答是否定的,黨員電教機構區別于廣電部門在于它是為黨的建設服務的。黨員電化教育機構是設立在黨的組織部門內部的機構,接受組織部門的直接領導,它的主要任務是配合和促進組織工作。我們應該認識到建立黨員電教機構發展黨員電教事業,目的就是要加強黨的建設和促進組織工作的開展。

2、黨員電教的客觀功能。這是職能定位的基礎。黨員電教擁有先進的現代電視制作設備和立體性、高密度的傳播網絡,物質基礎的不斷建設為黨員電教搭建起日愈廣闊的舞臺。黨員電教作為電教工作與黨建工作結合的邊緣性工作,其功能是運用現代媒體傳播信息,促進黨建工作、組織工作。實踐證明,黨員電教可以在黨建工作、組織工作的各個范疇有所作為,將電教手段運用于黨建工作、組織工作,是黨員電教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之所在。

查看全文

信息服務政府職能定位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假設;政府信息服務的現狀;重新定位;結語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政府長期以來自然地成為公共信息服務的主要提供者、信息來源之多、范圍之廣和內容之豐富是其他組織難以比擬的、政府是公共信息服務的唯一提供者、現有的政府信息服務基本屬于自產自銷型、公共信息服務類型應多樣、服務客體應呈現多樣性、公共信息服務方式應多元化、政府在公共信息服務中霸主地位的重新定位、政府在公共信息服務中職能的重新定位、政府在公共信息服務中服務廣度和深度的重新定位、衡量信息服務效果的關鍵性尺度就是公眾對信息提供的滿意度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文章從政府在提供公共信息服務中的霸主地位、職能轉變、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三個方面出發,對政府的公共信息服務重新定位進行全面論述。

論文關鍵詞:公共信息服務政府信息服務

出于公共利益代表的身份,政府長期以來自然地成為公共信息服務的主要提供者,并致使政府信息資源等同于公共信息資源,在實踐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府信息資源服務模式。然而,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社會自治程度的提高,國家與社會在信息資源服務范圍、手段、理念等方面日益分化,繼續沿用政府單方面的信息資源服務體系來代替整個公共信息服務,顯然有失偏頗。因此,我們需要對政府在公共信息服務中的范圍重新定位。

一、假設

學術界普遍認可的一種說法是:鑒于政府掌握了社會信息資源的80%,其信息來源之多、范圍之廣和內容之豐富是其他組織難以比擬的,各種政務信息、市場信息、服務信息和決策咨詢信息等,也主要由政府調控;因此,在傳統認識上,有把政府信息服務等同于公共信息服務的趨勢。

查看全文

科技管理職能定位和體制構建

摘要:探討了當前我國地方政府在科技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如地方政府科技管理的主題單一化、職能設置不合理、管理機制不健全等,并從當前我國地方政府在科技管理方面面臨的國內外形勢以及在科技管理方面的職能定位入手,通過借鑒分析浦東、深圳等地科技創新、人才引進、科研支持政策等方面的先進管理經驗,提出了通過職能定位和體制再構,構建職能合理、內容全面、導向清晰的科技管理體系的對策,以期能對地方科技管理提供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地方政府;科技管理;職能定位;體制構建;導向轉移

科技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增長極,這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的共識。建立健全高效合理的科技創新管理體系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科技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必要條件[1]。我國當前更是把科技創新擺在了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對科技創新管理體系建設加以安排部署。2015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中[2],就對國家科技計劃體系進行了重構和明確。科技計劃逐步由條塊分割轉為統籌規劃,這標志著我國科技計劃體系和科技管理模式進入了新的歷史變革時期。在這一新模式下,地方政府如何準確定位自身職能,如何調整部門結構以適應當前新的發展形勢,保證自身在科技管理工作中既不“失位”更不“越位”,是擺在各級地方政府面前的一大難題。

一、當前我國地方政府科技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管理主體單一化。受長期計劃經濟體制影響,“政府掌握著大量的科學技術資源,擁有制定科技發展戰略、科技發展規劃、科技發展法規政策以及科技活動投入的絕對權力”[3],這就使得政府成為科技管理的主要執行者和安排者。這一職能定位,使得政府在科技管理上享有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和權限,使得管理主體單一化。政府對科學技術的管理最為直接的工具就是法律的執行、政策的制定以及行政命令等“權威”管理工具,管理往往是單向型的。單一化的管理主體和“權威”化的管理工具,使得科技事業的發展更多的摻雜著政府意志,使得政府與科技發展主體之間先天的不對等,形成了命令與服從的上下級關系,背離淹沒了科技發展的自身規律。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和消費者是市場主體,企業是生產經營主體,消費者是消費需求主體,相互影響、缺一不可。按照現行的治理理論,“國家是一切社會團體的聯合體,只是分享權力的各種社會團體中的一個,不是最高的聯合體[4]。”因此,政府也僅僅是公共事務多元治理主體中的一個,并不代表全部,與其它治理主體間是平等的關系。科學技術管理作為國家一項公共管理事務,治理主體也呈現多元化,既包括政府、科研單位,也包括企業、個人。當今科技發展面臨不確定性和日益復雜化,更多的需要多元主體的密切協作和有效配合,決不能單單依靠政府的單一權威管理。單一權威管理會導致管理的任性和膨脹,將導致管理效率和科技發展主體創新活力的下降。(二)管理職能不合理。1.政府管理部門之間缺乏協調體制目前,我國地方政府涉及科技發展的各個部門之間存在職能交叉重疊的現象。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每申報一項科技研究項目或課題,往往需要在科技局、發改委、工信委等幾家部門間來回請示匯報,同質管理、交叉管理現象嚴重。在建國初期的計劃經濟體制條件下,部門設置存在條塊分割和職能交叉等弊端,導致政府在科技政策制定和執行方面存在協調不足,不僅是部門間缺乏聯動,甚至有的部門內部也存在協調聯動不和諧等問題,這就使得有限的科技資源無法自由流動和合理配置。由于各個部門管理職能和管理方式不同,會各自從自身職能和工作實際出發[5],各自制定發展計劃和規劃,直接從財政機構獲得獨立預算,致使科技資源出現重復配置、閑置浪費、多頭運轉等現象,導致有限的科技經費被多頭立項、多頭管理、多頭截留。2.服務型政府理念的缺失當今社會普遍強調精簡政府職能,特別是黨的以來,政府職能改革力度更是前所未有。但受我國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地方各級政府對科技事業管理習慣于事無具細,具體到每一個科技項目或課題的立項[6],都由政府科技管理部門進行設置或提出。長期受這種計劃思維和"權威性"思想的影響,久而久之地方政府對科技事業管理習慣運用行政命令式管理。各級政府在進行科學技術管理中,習慣性地對科技活動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行政干預管理,將科技活動的具體領域和微觀環節全部納入到自身的“保姆式”管理范圍之中。這種管理模式下,不僅效率低、收效甚微,還造成巨大浪費。科技活動應該在一個較為寬松的社會環境中,讓各主體發揮自身優勢作用,相互協調配合推動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地方政府的過多干預、過多管理,不但沒有有效地推動科技發展,還給科技活動主體不同程度帶來了不必要的負擔。因此,要加快推動科技事業的創新發展,就必須削減政府對科技管理事業的微觀管理和行政干預,樹立現代服務型政府的理念,將主要精力放在諸如政策制定等宏觀管理上,最大限度地彌補市場失靈弊端,為科學技術發展主體創造更多的創新發展空間,為各個科技發展主題提供更為平等自由廣泛的平臺。3.職能同構嚴重多數地方政府在科技管理方面,一味按照中央部門機構設置,未形成合理的職責任務分工,導致職能同構現象較為突出。這也使得地方政府的管理職能很大程度上都是延續國家科技部管理職能,地方優勢得不到充分有效發揮,不能夠很好地體現地方的特點。科技部的職責主要體現在發展戰略的制定謀劃、科技規劃的編制和實施、科技體制和機制的建立和運行、科技經費的預算和使用管理等方面,地方科技管理部門也基本上是按照這一模式設定了職責任務。這就使得國家的戰略謀劃和地方的實際需求相脫節,國家層面的職責不能很好地滿足地方科技發展的需求,受這一需求限制,地方的科技發展特色不能夠充分展現,影響地方科技資源的合理配置,最終導致科技資源的浪費。(三)管理機制不健全。一些地方政府在概念上把政府科技管理等同于科研項目的管理,習慣性地通過科技計劃項目來推動科技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在長期的決策和運作過程中,很少兼顧企業、市場和社會的實際需求。科技管理部門習慣把大量的諸如課題、經費等科技資源分配給各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機構,沒有對企業和社會的需求進行深入的調研和把握,偶爾的應用研究開發也將目標定位于先進的技術指標上,導致研究成果往往與需求脫節,沒有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科技產品和規模化的科技產業[7]。

二、當前形勢下我國地方政府在科技管理方面的職能定位

查看全文

新時代內部審計職能定位分析

摘要:在黨的報告中提出了改革審計管理體制,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要求。新時代內部審計工作職能表現在依托“管理+效益”模式,通過科學系統、規范合理的方式,評價、改善內部控制、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的效率效果,強調改善組織運營和提升企業價值的重要性,最終在保證基本監督職能的條件下,逐漸形成咨詢職能和確認職能并重的新時代內部審計職能體系。

關鍵詞:新時代;內部審計;職能定位

黨的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背景下,黨中央強調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提出了“改革審計管理體制”的要求,力求構建黨統一指揮、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面對新時代的機遇與挑戰,內部審計應當以黨的思想為引導,深入剖析內部審計職能定位,找準審計工作著力點,助力新時代企業高質量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

一、新時代內部審計工作的職能定位

新時代鑄就新思想,深入學習研究黨的精神,把握發展方向,深刻認識到新時代內部審計工作的職能定位已經轉變為“管理+效益”模式,內部審計的著眼點要放在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增加企業價值上來。為此,內部審計主要工作要涵蓋對內部控制設計合理性和運行有效性審計、重大決策落實跟蹤審計、項目和投資的可行性審計等企業經營各個方面,從而評價和改善企業內部控制、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的效果,幫助企業效益提升,滿足內部審計在國家審計監督體系中的角色定位。深刻準確把握新時期內部審計工作的職能定位,不僅有利于發揮內部審計在促進企業深化改革、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促進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中的推動作用,更有利于促進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在企業的貫徹落實。

二、新時代內部審計特征分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