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體系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6 00:19:2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支持體系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金融支持研究
摘要:本文從對新型城鎮化建設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意義和主要特征的分析入手,簡要分析新型城鎮化進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金融支持的作用機制和意義,并進一步分析新型城鎮化進程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在金融支持上存在的問題,繼而提出增加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金融支持的建議。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金融支持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城市化進程也在不斷加快。相關統計表明,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以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來衡量的城鎮化僅為17.9%,尚不及中國歷史上南宋時期的水平(22%),2016年中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城鎮化率)已達到了57.35%,城鎮常住人口已達到7.7億人。隨著在中國城鎮化水平快速上升,城市在方便了人們的生活,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質量的同時,也帶來諸如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等問題。鑒于在未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城鎮化水平也必然繼續提高,那么在保證中國城鎮化水平繼續提高的同時,如何解決城鎮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成為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對于這一問題,黨中央提出了未來需要走新型城鎮化道路,來促進中國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和經濟的增長。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文化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相應的,中國國內文化服務設施也在不斷增加。根據2016年中國統計年鑒的相關統計,中國的文化機構(主要包括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藝術表演團體、藝術表演場館等)由1978年的13065個增加到2015年的64213個,37年間增長了3.91倍,在這其中,增長速度最快的是博物館的數量,37年間增長了10.04倍。雖然中國文化產品提供機構在改革開放后得到了快速的增長,但由于在文化產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文化產品具有公共品的屬性,如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電臺、電視臺等,根據西方經濟學的相關理論,這些具有公共產品屬性的文化產品,在產品提供上,存在供給小于需求的情況,因此,絕大多數公共產品需要由政府來提供。雖然大部分文化產品可以由各級政府來提供,但由于各級政府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只能提供一些必要的基礎性的公共文化產品,難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豐富的文化需求,因此,在各級政府提供公共文化產品的同時,一方面,仍需要由贏利性機構提供部分公共文化產品,以滿足不同層次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即使是由各組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文化產品,仍有必要鼓勵贏利性機構參與其中,或者是由贏利性機構(如商業銀行等)提供必要的各類支持,如資金支持、技術支持等,以保證政府可以在有限的財力下,盡可能地提供更加豐富的公共文化產品。綜上所述,得出兩個問題:第一,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如何有效提供公共文化產品以滿足不同層次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第二,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上,如何通過有效提供更多的、有效的金融產品,為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公共文化產品的提供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服務,以提供更加豐富的公共文化產品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上述兩個問題是一個擺在各級政府面前亟需解決的問題。基于此,本文擬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金融支持作為分析新城鎮化進程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問題的切入點,來研究新城鎮化進程中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金融支持問題。
二、新型城鎮化建設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意義及特征
新型城鎮化是指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業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是在充分保證了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順利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基礎上,更加重視社會生產方式的轉變和人們價值觀念的變化,更加強調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城鎮化過程中集約高效的使用土地,更加注重節約能源和對環境的保護,更加強調在城鎮化過程中,各級政府執政思路的變化,真正體現了執政為民的執政思路,在城鎮化過程中,更加強調城鄉統籌、大城市和中小城鎮協調發展,著力提高中小城鎮內在承載力的“和諧”內涵。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指面向大眾的公益性的文化服務體系,主要包括先進文化理論研究服務體系、文藝精品創作服務體系、文化知識傳授服務體系、文化傳播服務體系、文化娛樂服務體系、文化傳承服務體系、農村文化服務體系等方面。綜合上述對新型城鎮化和文化服務體系這兩個概念的分析,可以進一步分析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所具有的特征:第一,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更加強調“以人為本”,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需要反映不同階層人民群眾的現實需要,需要注重每一個個體的感受,將盡可能地滿足每一個個體的需要作為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最終目標。第二,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多樣性。由于每一個個體對于文化服務需求的多樣性,導致任何一種單一的文化服務無法完全滿足不同階層不同個體對文化服務產品的需求,因此,這就要求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上,通過提供不同類型的文化服務產品,如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電臺、電視臺等,來滿足不同階層不同類型人群對文化服務的需求。第三,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強調土地利用的集約化和對環境的保護。在建設文化服務體系過程中,一是保證在土地利用方面,盡可能集約使用土地,盡最大可能保護耕地不受侵害;二是強調在文化服務設施方面,要增強對環境的保護,要盡可能避免在文化服務設施建設方面所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危害。第四,強調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上政府執行思路的轉變,政府需要轉變過去單純的以行政命令來建設文化服務體系的現象,在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更加強調“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以滿足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作為政府在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上的根本目標,最大程度的滿足不同層次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
金融支持體系思考論文
摘要:近年來,為順應經濟全球化的需要,我國不斷簡化手續、放寬限制,大力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但對企業后續的金融支持還不夠重視,一些配套措施沒有及時跟上。本文提出構建“走出去”金融支持體系的總體思路和具體措施,認為我國應當把零散的金融措施納入一個基于國家戰略角度的金融支持框架,明確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的職能分工,依據海外投資的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實行有差別的支持政策,構建一個多層次、寬領域、分階段推進的金融支持體系。
關鍵詞:金融海外戰略支持體系政策措施基本思路
實施“走出去”戰略,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目的在于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以增強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和后勁,對于促進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但海外投資是一項高風險經濟行為,一些國際經驗較為欠缺、競爭優勢并不明顯的企業在這一過程中會遇到一系列問題和困難,其中最為突出的是資金實力和抗風險能力較弱,難以解決海外投資過程中遇到的資金和風險保障這兩大“瓶頸”問題。為幫助“走出去”的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做大做強,我國應借鑒國際經驗對海外投資金融支持體系進行戰略性安排,從制度和政策層面入手加大“走出去”的金融支持力度。這既是世貿規則下所允許的政府干預與扶持行為,也是“走出去”戰略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一、構建“走出去”金融支持體系的總體思路
正常市場條件下,商業性金融是一切經濟活動的融資主渠道,但海外投資活動中的高風險性及國家風險因素等特點,使商業性金融在很多具體領域與項目上不敢、不愿或無力涉足。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在海外投資發展初期,由政府提供后盾支持的政策性金融一般都是金融支持的主導力量。政策性金融以國家信用為支持,通過向海外投資企業及參與的金融機構提供條件相對優惠的融資支持與風險保障,使海外投資的起始風險點相對降低,從而使社會中商業性資金介入意愿增強,吸引更多資金參與海外投資。當海外投資企業逐步發展壯大,商業性金融進入的深度和廣度足以支撐企業發展時,政策性金融再逐步淡出,從而形成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
目前,我國海外投資還處于起步階段,海外企業規模小,資金實力不足,商業性金融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大多不愿意承擔企業發展初期的風險,貸款條件苛刻且金額有限,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政策性金融雖然承擔了較多的金融支持職責,但在國家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僧多粥少”的局面不可避免,資金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我國應當確立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分工合作、協調發展的金融支持體系,國家通過政策引導和扶持,鼓勵商業性金融采取多種形式,為企業“走出去”提供配套資金支持,同時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的引導、輔助與補充作用,通過政策性金融的拓展,帶動更多商業性資本和民間資本介入。
構建創業支持體系拉動就業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宏觀政策保障體系;創業教育拓展體系;創業基金扶持體系;孵化器支持體系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創業是具有創業意識、創業技能及創業資源的人發現和捕捉市場機會、有自主創業想法的大學生僅占畢業生人數的5%、政府的創業政策支持、鼓勵大學生創業,尤其是科技創業的政策、融資服務的政策、場地扶持的政策、高校的創業政策支持、學生管理方面的政策、技術轉移方面的政策、建立創業課程學分制管理體系、構建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錘煉體系、搭建大學生創業講堂培訓體系、搭建創業企業運營扶持體系、政府的資金支持、社會的資金支持、高校的資金支持、對評估通過的項目進行投資及管理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大學生創業已經成為新形勢下拉動就業的強大驅動力,是國家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但是,當前我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極低,制約我國大學生創業的關鍵因素是創業支持體系不完善。要想盡快提升我國大學生的創業水平,一定要構建并能落實好一套全方位的高效的創業支持體系。青年大學生有廣博的知識、創新的思維、創業的智慧,他們是創業的主力軍,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引擎,理應得到政府、高校及社會的重視,將創業支持的重心轉移到青年大學生身上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大學生創業就業,實現社會全面、協調、創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就業;支持體系;創業支持體系
創業是具有創業意識、創業技能及創業資源的人發現和捕捉市場機會,為社會創造財富的過程。創業需要良好的創業環境來營造,這與一個國家和地區文化背景、經濟發展程度密切相關。《全球創業觀察》(GEM)2002年度報告顯示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大學生創業人數占據大學生總群體的20%-30%。特別是斯坦福大學的師生,聞名世界的高科技產業群基地硅谷有60%-70%的企業是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和教師創辦的。據麻省理工學院1999年的一項統計,該校畢業生已經創辦了4000家公司,現在聞名于世的微軟、雅虎、Google等最初都是在校大學生創辦的公司。
相比之下,2002GEM報告顯示我國大學生創業的人數還不到畢業生的1%,2009年《社會藍皮書》也表明,我國自主創業型就業極少,只占1.2%。此外,據2008年江蘇省鎮江市4所高校的大學生畢業去向的問卷調研中發現(見圖1),有自主創業想法的大學生僅占畢業生人數的5%,僅以江蘇鎮江高校為例,說明大學生創業還處在意識萌芽的階段。
大學生就業難是擺在我國面前的突出問題。全國人大十一屆二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建設一批投資少、見效快的大學生創業園或創業孵化基地。國外的創業實踐證明,創業是一項涉及全社會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學校、社會等方面共同實施,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完備的創業支持體系,體系構建見圖2。
農信體系示范區支持三農意見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戰略部署,發揮金融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積極作用,促進農村發展、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關于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關于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9-2020年)〉推動金融業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市建設農村改革發展試驗區規劃綱要(2009-2020年)》以及《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市人民政府創建信用體系試點市合作框架協議》要求,現就加快我市推進農村信用體系示范區建設,進一步完善金融支持服務“三農”發展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深刻認識加快推進農村信用體系示范區建設,進一步完善金融支持“三農”發展的重要意義
在郁南縣先行先試開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已取得一定成效的有利基礎上,以市成為省首個農村信用體系示范區為契機,加快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進一步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及社會信用環境,全面建設誠信社會,是我市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是推動我市建設全省農村改革發展試驗區、循環經濟和人居環境建設示范市、富庶文明大西關的重要舉措。各單位、各部門要切實把思想統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上來,進一步增強加快推進我市信用體系建設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來統籌謀劃信用體系建設,全力加快推進信用體系試點市的各項創建工作,推動城鄉統籌發展。
各單位、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到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高度重視當前形勢下的金融支農工作,堅持“多予、不取、放活”方針,加大對“三農”的資金投入。各金融機構要正確處理好防范金融風險與支持“三農”發展的關系,加快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不斷提高涉農貸款的投放比例,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使農村經濟金融實現良性互動和快速、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加快推進農村信用體系示范區建設,著力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加強社會管理
(一)完善農村信用評價體系,加快推進農村征信體系建設。在當前我市全面建設市、縣兩級征信中心的基礎上,不斷完善農村中小企業和農戶信用評價指標,加快建立中小企業和農戶電子信用檔案,加快推進農村地區中小企業和農戶信用體系建設。加大對征信中心企業和農戶非銀行信用信息數據庫的開發運用,為社會各方運用信用信息數據為“三農”服務創造便利條件。各金融機構要建立健全信貸業務及信用風險管理體系,充分利用農村經濟主體信用檔案資料,創新信貸支農模式,逐步形成“農戶(公司)+征信+信貸”、“信用戶+擔保基金+信貸”、“公司+農戶+擔保+信貸”等信貸支農模式。
企業融資政策支持體系淺思
論文摘要:改革開放以來,在市場機制與政府推動的雙重作用下,中小企業迅速成長,并不斷發展成為繁榮經濟、增加就業和推動創新的重要力量。但中小企業發展仍存在許多制約因素,如融資難依然是現階段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本文就此進行了探討。
論文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政策支持體系
一、法律支持政策
中小企業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國政府也已將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作為重要的發展策略,并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規為中小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規定:個體、私營等非公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從資金支持、稅收優惠、信用擔保服務、技術創新、市場開拓及社會服務等方面給中小企業以大力支持,但仍存在操作性和法律強制性不強等問題,且缺乏與之相配套的具體的法律法規。因此,我國可考慮制定具有根本指導性質的《中小企業基本法》,從中小企業發展的目標、宗旨、組織形態、權利與義務、產權關系、創立與退出等方面對中小企業做出總體性規定。此外,應以《中小企業促進法》為指導,著手出臺配套的法律法規,如規范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的《中小金融機構法》、《中小企業融資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法》,指導中小企業發展的《中小企業產業指導目錄》、《中小企業振興法》、《中小企業政府采購法》,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的《反壟斷法》等,以明確發展中小企業的基本方針。提高中小企業的戰略地位,為其營造良好的法律環境,以使其經營管理走上法制化、現代化之路。
二、組織支持政策
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是一項重要的任務,應有專門機構負責。1999年,我國國家經貿委設立了中小企業發展司,現為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中小企業司。但為使我國中小企業管理機構體系更加完善,仍需設置一些專門化、具體化的職能部門。為了加強對中小企業的管理并為其提供服務,我同可考慮設置統一的中小企業管理機構。作為全社會中小企業的主管部門。此外,應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中小企業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和規范專門指導、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行業性或區域性或半官半民的協會等組織,由政府主導、協會負責實施中小企業扶持政策,幫助中小企業培訓管理型和技術型人才,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管理咨詢和診斷等服務。目前,我國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行業協會有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中國民營科技促進會、中國高等校辦科技產業協會、中國中小企業對外合作協調中心等。
和諧社區財政支持體系分析論文
論文摘要:構建和諧社區是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目標的一個重要載體和具體實現途徑。因而政府對構建和諧社區的主導作用不僅體現在領導重視、組織建設、責任機制和政策扶持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資金、設施支持和財政預算上。但我國當前構建和諧社區普遍缺乏財政支持體系,必須通過明確財政支持的重點、多方籌措和諧社區建設資金、深化財稅改革、加強財政監督管理來完善之。
論文關鍵詞:和諧社區財政多方籌措
構建和諧社區是我國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是實現和諧社會奮斗目標的一個重要載體和具體途徑。推進和諧社區建設,是改革開放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迫切要求;是繁榮基層文化生活,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措施;是鞏固基層政權和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途徑。政府對構建和諧社區的主導作用不僅體現在領導重視、組織建設、責任機制和政策扶持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資金、設施支持和財政預算上。現以西安市雁塔區構建和諧社區為實證來分析論述深化和諧社區建設的財政支持體系。
1西安市雁塔區和諧社區建設財政支持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1.1西安市雁塔區和諧社區建設財政支持的現狀
在和諧社區建設初期,西安市雁塔區按照"高起點、建精品、創特色"的思路,始終把硬件建設(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社區建設的主攻目標。首先從機制上保證硬件建設的任務到位。區委、區政府每年與街道簽訂社區目標責任書,把社區硬件建設作為一項硬任務,要求每個街道建設一個社區服務中心,達到"一部三室三站"。區上還規定,每建成一個示范社區,區上補助社區2.5萬元;完成全年社區硬件任務的,獎勵街辦3萬元;每建成一個街辦社區中心的,補助10萬元,從而大大提高了街道、社區的工作積極性。其次,從資金上保證硬件建設的投入到位。在確保區財政投入力度逐年加大的基礎上,積極擴大福利彩票的發行銷售,發動社會力量支援社區建設,為硬件建設募集更多資金。同時結合"星光計劃",積極爭取省、市的支持,形成街道、社區、單位、物業四方聯建,社會廣泛參與的"星光計劃"建設格局。
淺析成人高校支持服務體系
一、成人高校學習支持服務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
(一)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以學生為中心是現代教育的本質特征和核心思想,是構建學習支持服務系統最基本的原則。國際學習支持服務研究專家艾倫泰特指出,規劃學習支持服務系統,首要考察的問題是:“你的學生是誰?”“他們有什么需要?”然后根據學生特征與需求來構建學習支持服務體系。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要求成人高校學習支持服務體系在規劃和設計中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差異和學習支持需求,在此基礎上確定學習支持服務的功能與結構,設計學習支持服務中的資源、技術、管理等內容。
(二)統一性原則學習支持服務是一個具有整體功能的復雜系統,貫穿學習者學習過程并涉及教學、管理與技術支持等諸多方面。在學習支持服務體系構建中需協調統一相關教學機構,對服務需求、服務目標、服務策略、服務內容及服務反饋與評價等服務要素進行統籌規劃。現代成人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與學生的綜合技能發展。成人高校學習支持服務系統構建應根據成人教育的教學特點與培養目標不斷進行調整與充實,在服務內容上兼顧支持知識的學習與支持能力的培養,關注影響學生學習的各項因素。
(三)服務性原則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為學生提供服務。正如英國著名學習支持服務研究專家艾倫泰特所言:“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并非精明的顧客,充其量只算是‘未有深思熟慮的顧客’而已。”英國著名教育專家戴維西沃特(DavidSewart)也指出應將學習支持服務看作服務產業,而不是制造業。學習支持服務體系的根本是為學生學習提供服務,以學生學習支持需求為主導,有針對性地提供學習支持,最大化地滿足學生的服務需求。
(四)分類指導原則已有研究表明,學習者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水平不同,其學習策略對學習績效的影響不同。自我效能感水平高的學生,其學習策略對學習績效有影響;自我效能感水平低的學生,其學習策略對學習績效沒有影響。成人學生在教育背景、職業背景等方面有較大差異,自我效能感水平差別較大,個性化學習支持需求更為突出。學習支持服務的構建應充分分析成人學習者的學習共性與個性特點,提供分類指導與支持,有效幫助成人學習者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二、成人高校學習支持服務體系構建思路
農業循環經濟金融支持體系的構建
摘要:近幾年,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較多問題,比如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破壞、資源不足等嚴峻問題成為當今社會的主要問題,影響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為了解決這類問題,必須建設循環經濟,環境資源緊張的局面。在這種環境下,我國農業經濟也必須積極倡導循環經濟的發展,在發展過程中金融體系一定要給予足夠的支持,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我國農業循環經濟的實施效果。
關鍵詞:農業循環經濟;金融支持體系;構建
循環經濟是流動性資源和資源循環經濟的一種發展模式。它以資源的高效利用為原則,以環境友好和資源再利用為目的,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方式進行運行的一種經濟模式。這種經濟發展模式要求人們在社會經濟中自覺遵守和應用生態規律,通過資源的循環利用,實現經濟的綠色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就是在農業發展過程中以現代科學手段和技術,在大量資金的支持下發展農業經濟發展。將農業循環經濟有關科研成果變為現實生產力,在這種經濟模式發展過程中必須有大量的資金作為支撐,所以必須完善金融支持體系的建設,以便能夠使金融需求滿足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
一、我國農業循環經濟金融支持體系現狀分析
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必須以金融為核心,以便使金融能夠提供強大的資金流,滿足經濟的循環發展。近幾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的金融體系也不斷完善,金融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比較重要的資金支撐來源,能夠保障我國經濟繁榮發展。所以農業發展的金融體系加速奈何是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和進步的主要推動力,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資產總量不斷增長,構建了良好的金融運行環境。另外,政府為了鼓勵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提供大量的金融支持來保障循環農業經濟建設,在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國農業經濟開始走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但是,我國農業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金融支持力度不高,這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近幾年,我國為了保持經濟的告訴發展,把大量的信貸資金應用到第二產業中行,致使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支農資金的不足,直接導致農業金融支持體系建設過程中缺少資金支持,很難完善的發展相,最終導致我國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滯后。
二、農業循環經濟金融支持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創業板完善支持體系構建論文
|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創業板與主板關系;創業板對主板的有利影響;創業板隱含的風險及防范對策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十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日新月異、創業板雖然被稱為二板市場,但是它是一個新興市場、創業板是針對那些中小企業而設的、創業板中上市公司具有高成長、高風險的特點、創業板將在一定程度上擔負起制度創新的角色、創業板應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需要,將率先與國際市場接軌、創業板市場的特有功能是作為風險投資的退出機制、推出創業板市場不會對主板市場帶來很大沖擊、創業板市場制度創新對主板市場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創業板市場有助于建立多層次證券市場體系,分散和化解金融風險、法律基礎還有待考驗、企業在募集資金后是否有“圈錢動機”、行業分布是否均衡等,具體請詳見。
經歷十年之久的磨煉,中國創業板即將降生。中國證監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辦法自2009年5月1日起實施。
早在2002年,我國頒布了《中小企業促進法》。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化,發展中小企業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課題。發展中小企業可以增強本國經濟和社會的活力,進而提升本國在全球中的競爭力,早已成為發達國家的一個基本國策。十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日新月異。在漫長的等待中,一批快速成長的優秀企業只能遠赴海外上市。例如生產多媒體與家庭影院的深圳三諾電子有限公司在韓國創業板上市,成為第一家韓國上市的外國企業,融資3151.76萬美元。當然還有更多的創投企業因為資金不足,難以高速成長。
NASDAQ市場已經成為全美交易最活躍的股票市場。建立之初的目的就是為滿足中小企業,特別是高增長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旺盛的融資需求,以促進中小企業健康迅速地發展,培育了如微軟(Microsoft)、雅虎(yahoo)、亞馬遜(Amazon)、蘋果(Apple)等等一批高科技企業,對美國高科技產業及全美經濟發展所做的貢獻,堪稱典范。
一、創業板與主板關系
財政支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思考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河南省正處于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期。據省公安廳人口信息系統數據反映,截止到2018年末,全省60周歲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17.9%,預計2020年將達到20%左右,老年撫養比提高到18%左右。為科學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嚴峻形勢,全面掌握中央及全省決策部署落實情況,摸清全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現狀,找準癥結,厘清思路,明確方向,助力全省養老事業健康發展,在深入開展調研并借鑒部分省市縣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河南省支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財政政策建議。
一、河南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問題及財政政策分析
《河南省推進健康養老產業轉型發展方案若干政策和產業布局規劃的通知》2017年印發以來,全省各市、縣政府和政府相關部門積極謀劃,認真組織開展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據省民政廳統計,截至2019年7月末,全省共建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2015個、建設面積達8205萬平方米,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場所)占6690個街道辦事處和居委會的30.1%;建設敬老院1924個,基本保障了每個鄉鎮一所敬老院,為全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和完善初步奠定了基礎,探索積累了寶貴經驗。但是,與中央提出的“老有所養”目標相比,與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相比,河南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仍有較大差距,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從全省調研情況來看,主要表現在“兩不足一困難”:一是養老服務設施(場所)建設不足。可以從三個“不平衡”上加以體現。(1)城、鄉不平衡。全省鄉鎮基本上達到了每個鄉鎮不少于一個敬老院的目標,但按照國家和省規定的標準測算,城鎮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普遍數量不足,尚存在1.5萬個左右、320.5萬平方米的缺口,亦即尚有79.4%的應建任務沒有完成,要按時實現省政府規定的2022年目標任務,工作十分艱巨。(2)新、舊社區不平衡。城市社區養老服務場所(設施)大多集中在新建小區,老舊小區基本上很少建設或者沒有建設。(3)區域不平衡。養老服務場所(設施)大多集中在鄭州、洛陽、許昌、平頂山、新鄉、信陽、焦作、鶴壁等地,周口、濮陽、南陽、駐馬店、安陽等市建設較少。二是社會養老機構服務供給不足。目前,全省社會養老服務機構,普遍存在規模小、實力弱,職業認同感和榮譽感較低、職業吸引力弱,以及基本公共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滯后等問題,嚴重制約著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和能力提升,社會養老機構服務供給明顯不足。三是社會養老服務機構運營困難。現階段,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尚未探索出成熟的盈利模式,市場化運作的養老服務機構收入往往不足以彌補成本,只能微利甚至虧損經營,可持續發展能力面臨較大挑戰。導致全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思想認識不足等主觀原因,也有老年人支付能力整體不足,養老服務機構輻射范圍小,以及養老服務的基本公共服務屬性明顯,具有營利能力低、社會效益大的特點,完全依靠市場調節發展能力弱等客觀原因;既有企業自身方面的因素,也有政策方面的因素。可以說政策方面的因素是導致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問題的主要原因,但在另外一個層面上也可以說是這一問題在政策領域的進一步延伸和表現。僅僅就財政政策而言,存在的問題可以概括為“一缺三不”:一是建設發展規劃缺失。大部分市縣養老服務體系和設施建設發展缺乏規劃和具體實施辦法,建設發展基本處于無序無束狀態。二是建設發展資金政策統籌運用不夠。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發展,關系到老年人生活中的食、醫、住、行以及精神慰藉等各個方面,幾乎涉及到各個政府職能部門。但由于缺少統一規劃和組織領導,部門之間信息分割、溝通缺失,處于各自為戰的狀態。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僅中央及省級可用于養老服務方面的資金就達90多億元,但相關政策資金管理分散在多個政府部門,尚不能有效整合和統籌運用,發揮資金合力和效益。三是財政政策體系不健全。近年來國家和省級層面上均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但是就財政方面看僅作出了原則性規定,內容過于籠統,政策不夠清晰系統,可操作性不強,政策難以落地見效。四是部分政策落實不到位。土地、稅費、勞動人事、就業、財政等現有的社會養老服務機構優惠政策,實踐中尚有落實不到位的情況,政策引導作用發揮不充分,難以吸引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形成品牌化、連鎖化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經營業態。
二、部分省市養老服務體系財政政策借鑒
2017年以來,特別是黨的以來,全國各地財政在支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上進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現將部分省市相關財政政策梳理歸納如下:(一)實施城鎮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中心、站)建設補貼政策。河北、北京、上海、安徽等省(市)對由政府、社會組織或個人共建(含租賃)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給予一次性建設補貼,屬于租賃性質的按新建補貼標準的三分之一給予一次性補貼;對社會辦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從金融機構取得的實際貸款,按人民銀行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給予財政貼息1-3年。(二)實施養老服務機構建設補貼政策。河北省對新建或利用自有房產改擴建或租賃形式開辦的養老服務機構,在符合國家規定的相關條件下,按建筑面積給予一次性建設補貼;江西省、江蘇省對按照標準建設、依規運營的普惠型、護理型養老機構,分別按核定床位給予一次性建設補助,租賃用房、公建民營的減半補助。(三)實施養老服務機構運營補貼政策。河北省對經民政部門批準注冊登記的養老機構,不分國有非國有,省級財政對失能、半失能老人占用的床位按每人每月300元標準給予運營(護理)補貼,對入住的自理老人占用床位,按每人每月100元標準給予補貼。同時,實施“愛心護理工程”示范基地和星級養老機構獎補政策,對于評定為示范基地或一定星級的養老機構,省級財政給予不同層次的獎補資金。安徽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按實際入住人數給予日常運營補貼(按服務人數、服務內容),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依托社會辦養老機構為特困供養人員、城鄉低收入老人購買養老服務的,給予購買服務補貼。湖南省按床位給予運營補貼和公益性崗位補貼。(四)實施養老機構和養老服務綜合責任保險制度。上海市從2010年起實施“養老機構綜合責任險”,由市、區(縣)財政及養老機構三方共同承擔保費;從2017年起,又出臺了涵蓋服務人員、服務對象及涉及第三方責任的養老服務綜合保險制度。河北省對參加養老服務機構責任保險的按每年每床80元給予補貼,理賠額度原則上按不低于省統一招標所明確的賠償費率執行。安徽省實行對保費按照賠付標準和省招標結果對參保機構給予參保補貼。江西省支持保險公司開發商業性長期護理保險,積極支持養老機構開展政策性護理保險試點,對按照相關規定購買政策性長期護理保險的投保人給予適當補貼。(五)實施智慧養老建設項目獎補支持政策。江西省支持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并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協同發展。河北省對符合條件新建的養老服務信息平臺,給予10-50萬元一次性補助。江蘇省省本級開發建設了全省養老服務信息系統,實現一級開發、四級使用,在全省范圍建設“虛擬養老院”,加快養老服務信息化、快捷化、專業化。(六)實施“分類保障”的需方補貼政策。北京市建立“分類保障”的需方補貼制度,依據綜合困難程度劃分政府保障優先順序,分別對托底保障群體、困難保障群體、重點保障群體,以及一般保障群體給予不同標準的補貼。湖南省規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轄區內65周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免費建立健康檔案,每年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提供一次免費健康體檢和健康指導,同時向80歲-99歲低收入老人發放高齡生活補貼,向百歲以上老人發放長壽保健補助費。河北省對低保家庭中經濟困難的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60周歲以上失能、半失能老人,省財政按照月人均100元標準給予老年人服務補貼,主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以代金券形式發給服務對象。江西、上海、江蘇、安徽對老年人采取發放養老服務券或不同形式的尊老金,提高老年人養老消費支付能力。(七)實施養老服務專業人才補貼政策。江西、河北、安徽、湖南、上海、江蘇等省(市)對參加養老服務技能或創業培訓合格人員,按規定給予就業或培訓補貼。對養老機構新招用應屆高校畢業生,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高校畢業生創辦養老機構,按規定給予就業創業政策支持;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養老機構,按規定給予創業擔保貸款支持,并按規定給予財政貼息;鼓勵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申請設立養老護理培訓基地,同等條件下優先承接政府實施的養老從業人員培訓項目。河北省對與養老機構簽訂5年以上勞動合同的本、專科畢業生,按規定給予2000-3000元就業補助和職業資格補助。江蘇省對養老護理員實施免費培訓工程,對取得國家養老護理員技師、高級工、中級工、初級工職業資格證書人員,各級財政分別給予3000元、2000元、1000元、500元一次性補助。(八)支持優先發展醫養結合養老服務設施。上海市研究出臺了醫養結合“以獎代補”扶持政策,對非營利性養老機構設立醫療機構,錄用專業醫護人員實施“以獎代補”政策;對全市無內設醫療機構的養老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者其他醫療機構實現簽約服務全覆蓋,符合條件的經批準納入醫保聯網和相關費用納入醫保支付范圍。江西省支持社區居家養老、醫療衛生服務設施協同發展,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運營,為社區老人提供包括定期體檢、上門巡診、家庭病床、社區護理、理療康復等家庭簽約服務。(九)落實養老機構相關稅費優惠政策。江西省對養老機構按規定實行企業所得稅、增值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等稅收優惠政策。湖南省對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的項目建設全額免征行政事業性收費。上海市積極落實各項行政性收費減免政策,明確各類養老機構用水、用電、燃氣、電話、取暖均按照居民生活類價格標準收費。(十)創新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運營投融資機制。江西省支持設立養老產業投資基金,通過無形資產抵押貸款、養老產業專項債券、股票上市、發行債券等方式,重點支持、投資建設可市場化運作的養老服務項目。湖南省將區域內社區養老服務打包,通過PPP模式交由社會資本方建設或運營。江蘇省實施境內外資本同等待遇,吸引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知名養老服務品牌進入江蘇。河北省放開外資準入,美國泰盛GRS集團興辦的健瑞仕國際康復中心成功落地。
三、加快河南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發展的財政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