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審計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4 16:41:5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政府審計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政府審計

政府審計改革論文

「摘要」在我國,各級政府按照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所體現的人民意志對公共財產行使管理經營權,從而對人民負有公共受托經濟責任。政府審計的職能就是對這種公共受托責任進行鑒定和評價。現階段的我國政府審計制度,由于其原有的局限性,已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要求。縮小審計范圍、突出重點;強化政府審計的獨立性,建立“一署二線”審計架構;增強公共受托經濟責任觀念是我國政府審計改革的方向。

「關鍵詞」公共受托經濟責任政府審計獨立性

2004年6月23日,審計署公布了最新年度的政府審計報告。報告以短短萬言曝光了大量問題,在社會上引發了“風暴”般的效應。“審計風暴”暴露出來的審計體制上的諸多漏洞,再一次引起了人們對諸如政府審計起因、審計現狀、審計改革等多方面的關注。

一、我國政府公共受托經濟責任概說

貫穿于現代政府審計的受托經濟責任是一種公共受托經濟責任。現代政府審計不但因公共受托經濟責任的產生而產生,而且因公共受托經濟責任的發展而發展。

什么叫公共受托經濟責任?1985年5月,最高審計機關亞洲組織第三屆大會發表的《關于公共受托經濟責任指導方針》的東京宣言中,給其賦予如下的定義:“公共受托經濟責任,是指受托經營公共財產的機構或人員有責任匯報對這些財產的經營管理情況,并負有財政管理和計劃項目方面的責任”。并在其序言中,對公共受托經濟責任的內容作了原則性的解釋:“一是公共部門和政府追求發展所用開支不斷增加,公營企業的發展,地方行政當局自主權的擴大,這種公共開支成倍增加的公營企業的大批涌現,使得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級政府所承擔的受托責任的內容和范圍已擴大到更為廣泛的領域;另一方面,隨著社會民主意識的加深,人們對提高公營部門的效益和明確支出的受托經濟責任的要求愈來愈高”。受托管理公共資源的機構或人員,由于其資源或資金主要由國家或地方提供,由此便產生了與這些提供資源或資金有關方面的受托經濟責任關系。

查看全文

政府審計試析論文

1“免疫系統”理論下政府審計本質的理解

審計的產生是基于所有權和經營、管理或行政權的分離,基于“受托責任”,基于所有者授權之后“不放心”的心理,也就是說當所有者不具體行使經營、管理或行政權的時候,就請獨立的、有專業能力的第三方即審計人員來實施監督,使審計逐步嵌入了經濟社會運行過程,成為其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而政府審計是基于國家對經濟安全維護的需要而形成一種權力監督機制。

由于當今世界經濟發展已經產生廣泛的聯動作用,國家經濟安全面臨著巨大的考驗,政府審計也應做出相應的改變以滿足時代的需要。僅僅依靠查賬與監督國家財政收支難以滿足當代審計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需要,因此我們必須尋求一種更先進和更系統的理論來指導當代的政府審計,“免疫系統理論”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理論。

“免疫系統理論”是一種創新的理念,是“跳出審計看審計”,是對現階段政府審計本質的充分理解。政府審計是綜合性的國家財政監督工具,如果把政府審計作為一個整體和系統來看待的話,其具有以下的職能屬性:

1.1國家的經濟衛士審計職能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審計對國家經濟活動的“固原、承載和受納”。現代政府審計是國家政治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構成這些制度體系的每一個機構和系統都有經濟社會發展所賦予的特定功能。因此政府審計的本質是國家經濟社會運行的“免疫系統”,正是對審計“經濟衛士”職能的強調。

1.2反腐斗士審計需要時刻準備著重拳出擊,對國家財政財務收支活動中產生的重大的違法違規和經濟犯罪問題進行最大程度的揭露,促進依法治國和反腐倡廉建設。這是我們審計發揮反腐斗士職能的必然要求。

查看全文

政府審計良治實現研究論文

1“免疫系統”理論下政府審計本質的理解

審計的產生是基于所有權和經營、管理或行政權的分離,基于“受托責任”,基于所有者授權之后“不放心”的心理,也就是說當所有者不具體行使經營、管理或行政權的時候,就請獨立的、有專業能力的第三方即審計人員來實施監督,使審計逐步嵌入了經濟社會運行過程,成為其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而政府審計是基于國家對經濟安全維護的需要而形成一種權力監督機制。

由于當今世界經濟發展已經產生廣泛的聯動作用,國家經濟安全面臨著巨大的考驗,政府審計也應做出相應的改變以滿足時代的需要。僅僅依靠查賬與監督國家財政收支難以滿足當代審計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需要,因此我們必須尋求一種更先進和更系統的理論來指導當代的政府審計,“免疫系統理論”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理論。

“免疫系統理論”是一種創新的理念,是“跳出審計看審計”,是對現階段政府審計本質的充分理解。政府審計是綜合性的國家財政監督工具,如果把政府審計作為一個整體和系統來看待的話,其具有以下的職能屬性:

1.1國家的經濟衛士審計職能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審計對國家經濟活動的“固原、承載和受納”。現代政府審計是國家政治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構成這些制度體系的每一個機構和系統都有經濟社會發展所賦予的特定功能。因此政府審計的本質是國家經濟社會運行的“免疫系統”,正是對審計“經濟衛士”職能的強調。

1.2反腐斗士審計需要時刻準備著重拳出擊,對國家財政財務收支活動中產生的重大的違法違規和經濟犯罪問題進行最大程度的揭露,促進依法治國和反腐倡廉建設。這是我們審計發揮反腐斗士職能的必然要求。

查看全文

政府審計體制選擇論文

[摘要]本文應用新制度經濟學的思想和方法研究政府審計體制選擇問題。研究認為,政治制度和歷史傳統深刻影響著政府審計體制選擇,建立審計監察院并提高其行政級別符合中國政治制度和歷史傳統的審計體制改革方向。

[關鍵詞]政治制度;歷史傳統;政府審計;審計體制;路徑依賴

審計體制是政府審計組織制度中的核心內容之一,它直接決定著政府審計的工作質量與政府審計制度安排的有效性,一直受到我國學者的高度重視。審計體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審計體制是指審計監督機構的總體構成、隸屬關系、社會地位、機構設置、上下級關系和各自相對的職權范圍;狹義審計體制是指政府審計組織的隸屬關系和審計組織內部上下級之間的領導與被領導關系。本文主要在狹義審計體制的概念范疇內重點討論政府審計組織的隸屬關系及審計組織內部上下級之間的關系。

一、研究文獻回顧

目前,審計理論界關于政府審計體制的分類研究中得到廣為接受的是四種模式分類法,即將政府審計區分為立法型審計、司法型審計、行政型審計模式和獨立型審計模式[1].當然,也有學者、專家認為這四種分類的提法并不科學。李金華指出,世界所有國家的審計都是獨立的,不管是對議會負責還是對政府負責,都是獨立的。獨立性是世界各國審計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把獨立型跟司法型、立法型、行政型并列,在一個層面上對比是不科學的。世界沒有一個國家的審計機關是立法型,多數國家的審計機關是對立法機構負責,向立法機構報告工作,而不作為議會的下屬單位。司法型確實存在,但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司法型。行政型是存在的,隸屬于政府。很多國家的審計機關隸屬于政府,但又不完全是政府的職能部門,同時也要向議會報告工作[2].與此相似,劉家義將世界主要國家審計制度分為三類:(1)審計機關對議會負責并向議會報告工作,這種類型占大多數且越來越多,尤其是市場經濟發達國家大多如此;(2)審計機關屬于司法序列,擁有部分司法權,但要向議會報告工作并對議會負責。這些國家的審計法院,從組織架構來說,屬于司法序列,但同時必須對議會負責并向議會報告工作;(3)審計機關屬于政府序列,對政府負責并向政府和議會報告工作,典型的是中國。我國審計機關是政府組成部門,但每年的預算執行審計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情況既要向政府報告,又要受政府委托向人大常委會報告[3].

自1982年中國現行審計制度建立以來,我國學者就開始對中國審計體制選擇問題展開討論。楊時展以受托責任學說為基礎,得出“審計因受托責任的發生而發生,因受托責任的發展而發展”的結論,并認為各級政府審計機關應該獨立于各級政府之外,向著取信于民、聽信于民的方向發展[4];秦榮生在分析了受托責任關系之后認為,我國審計署應歸屬于全國人大常委會領導,地方各級政府審計機關由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直接領導[5];廖洪和余玉苗認為,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對該國的政府審計機關的隸屬關系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社會主義國家的政府審計機關只能隸屬于政府部門[6];李齊輝等認為,審計環境決定審計制度,根據我國的審計環境,應建立一種政府審計機關擁有司法地位和相應的法律監督權、地方審計機關由省級直管的新型的政府審計制度[7];尹平則在分析了我國現行政府體制利弊的基礎上,認為我國政府審計體制改革應采取漸進改良的方式,如現行政府審計機關向政府負責并報告審計結果,同時接受政府委托向人大報告工作,可以改為審計機關接受政府領導,向政府和人大同時報告工作[8].

查看全文

政府審計建設剖析材料

科學發展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政府審計工作的科學發展事關審計長遠利益,只有堅持科學發展,才能充分發揮審計部門的建設性作用。這就勢必要求我們只有進一步解放思想,遵循科學發展的客觀規律,才能使審計工作緊跟形勢的發展需要,才能確保政府審計在審計體系中的主導地位。

一、政府審計在審計體系中的地位決定政府審計具有建設性的作用

目前理論界公認的審計體系按主體分類,主要包括政府審計、社會審計與內部審計,三者共同組成審計體系的一個有機的整體。在這三元體系中,政府審計如何定位,關系審計的發展,也關系政府審計作用的發揮。在審計學理論中政府審計顯然是居于主導的地位,社會審計、內部審計是審計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非因為自己是屬于政府審計人員之一,而是政府審計本身有著其他審計不可能替代的作用,也就是今天所說的建設性作用。政府審計不同于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政府審計所承擔的是與政府職能密切相聯系的公共受托責任。在公有制條件下,政府具有社會公共管理和所有者代表之雙重職能。政府審計職能的發揮主要表現在,一是促進政府加強宏觀調控能力,有效配置資源。二是促進政府提高公共服務意識,有效利用公共資金。三是增強政府行為的透明度,提高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感。四是促進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今年國務院對審計署規定的十二項主要職責中也明確了指導和監督內部審計工作,核查社會審計機構對依法屬于審計監督對象的單位出具的相關審計報告。政府審計有指導、監督、檢查內部審計、社會審計的職責。這也為政府審計發揮建設性作用奠定了理論和法律基礎。

二、發揮政府審計建設性作用是歷史的必然和現實需求

在審計史學上,審計的起源問題有著不同的說法。從目前理論界研究綜合分析,對審計起源主要有三種不同意見:一種觀點是審計源于會計,認為審計是會計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適應會計檢查的需要而產生的。另一種觀點是審計源于財政監督的需要。財政是國家實現其職能,參與一部分社會產品的分配和再分配的過程。最高權力者為了鞏固它的統治基礎,都重視財政收支的檢查和監督,這種檢查就是國家審計。最后一種觀點是審計源于經濟監督的需要。

審計不是會計的附屬品,二者是不同質的二個概念,因為會計產生于經濟管理的需要,審計產生于經濟監督的需要。審計的起源可追溯到與會計起源相距不遠的時代,當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需要某人受托管理他人財產的時候,顯然就要求對前者的誠實性進行某種檢查。作為政府審計出現有其特定政治經濟背景,在原始社會的環境和條件下,不可能產生上述意義上的經濟責任關系。那種具有經濟責任聯系的受托委托關系在人類進入奴隸社會的時候出現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特別是出現大量剩余產品,在私有制和社會分工這二大因素的刺激下,國家機器出現,創設了脫離人民而又凌駕于人民之上的公共權力機構,隨之產生官僚機構,也形成了政治責任、行政責任、法律責任和經濟責任。基于對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的檢查工作。這種經濟監督行為,就是最初的政府審計。政府審計的最初起源,為統治者服務。那是專制制度下的產物。

查看全文

政府審計體制選擇論文

[摘要]本文應用新制度經濟學的思想和方法研究政府審計體制選擇問題。研究認為,政治制度和歷史傳統深刻影響著政府審計體制選擇,建立審計監察院并提高其行政級別符合中國政治制度和歷史傳統的審計體制改革方向。

[關鍵詞]政治制度;歷史傳統;政府審計;審計體制;路徑依賴

審計體制是政府審計組織制度中的核心內容之一,它直接決定著政府審計的工作質量與政府審計制度安排的有效性,一直受到我國學者的高度重視。審計體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審計體制是指審計監督機構的總體構成、隸屬關系、社會地位、機構設置、上下級關系和各自相對的職權范圍;狹義審計體制是指政府審計組織的隸屬關系和審計組織內部上下級之間的領導與被領導關系。本文主要在狹義審計體制的概念范疇內重點討論政府審計組織的隸屬關系及審計組織內部上下級之間的關系。

一、研究文獻回顧

目前,審計理論界關于政府審計體制的分類研究中得到廣為接受的是四種模式分類法,即將政府審計區分為立法型審計、司法型審計、行政型審計模式和獨立型審計模式[1].當然,也有學者、專家認為這四種分類的提法并不科學。李金華指出,世界所有國家的審計都是獨立的,不管是對議會負責還是對政府負責,都是獨立的。獨立性是世界各國審計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把獨立型跟司法型、立法型、行政型并列,在一個層面上對比是不科學的。世界沒有一個國家的審計機關是立法型,多數國家的審計機關是對立法機構負責,向立法機構報告工作,而不作為議會的下屬單位。司法型確實存在,但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司法型。行政型是存在的,隸屬于政府。很多國家的審計機關隸屬于政府,但又不完全是政府的職能部門,同時也要向議會報告工作[2].與此相似,劉家義將世界主要國家審計制度分為三類:(1)審計機關對議會負責并向議會報告工作,這種類型占大多數且越來越多,尤其是市場經濟發達國家大多如此;(2)審計機關屬于司法序列,擁有部分司法權,但要向議會報告工作并對議會負責。這些國家的審計法院,從組織架構來說,屬于司法序列,但同時必須對議會負責并向議會報告工作;(3)審計機關屬于政府序列,對政府負責并向政府和議會報告工作,典型的是中國。我國審計機關是政府組成部門,但每年的預算執行審計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情況既要向政府報告,又要受政府委托向人大常委會報告[3].

自1982年中國現行審計制度建立以來,我國學者就開始對中國審計體制選擇問題展開討論。楊時展以受托責任學說為基礎,得出“審計因受托責任的發生而發生,因受托責任的發展而發展”的結論,并認為各級政府審計機關應該獨立于各級政府之外,向著取信于民、聽信于民的方向發展[4];秦榮生在分析了受托責任關系之后認為,我國審計署應歸屬于全國人大常委會領導,地方各級政府審計機關由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直接領導[5];廖洪和余玉苗認為,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對該國的政府審計機關的隸屬關系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社會主義國家的政府審計機關只能隸屬于政府部門[6];李齊輝等認為,審計環境決定審計制度,根據我國的審計環境,應建立一種政府審計機關擁有司法地位和相應的法律監督權、地方審計機關由省級直管的新型的政府審計制度[7];尹平則在分析了我國現行政府體制利弊的基礎上,認為我國政府審計體制改革應采取漸進改良的方式,如現行政府審計機關向政府負責并報告審計結果,同時接受政府委托向人大報告工作,可以改為審計機關接受政府領導,向政府和人大同時報告工作[8].

查看全文

政府審計職能探究論文

[摘要]審計理論來源于審計實踐,同時又指導和預測審計實踐,審計實踐將隨著審計理論的不斷提高而日臻完善。本文遵循抽象到具體、理論到實踐的原則,沿著“現代政府審計的本質屬性現代政府審計職能代政府審計職能的實現內容和方法”的邏輯,建立一個現代政府審計職能定位及其履行的理論框架。

[關鍵詞]現代政府審計;審計職能;職能定位;職能履行

一、從政府審計的演進看現代政府審計的本質

1.政府審計起源于會計,政府審計本質外延為查賬。審計是會計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適應會計檢查的需要而產生的。(劉云,2005)為了保護皇室財產,封建帝王需要把委任給官員貴族的經濟事務系統地記錄下來,并以最簡明的方式向上呈送,會計由此誕生。為了保證會計記錄和報告的真實性,又必須對會計進行監督與檢查,政府審計的“計”,一般指的就是會計的“計”,政府審計就是審查會計。中國歷史上曾將政府審計表述為“聽從會計”,古代的政府審計是由會計人員大聲朗讀會計記錄,國家統治者和政府審計官員聽取這些記錄,進而判斷會計記錄是否正確。英語audit和法語audition,均源于拉丁語audire(聽),在14世紀,英國的審計工程也是通過聽取賬戶記錄來進行。

最初的國家財產(財政)規模很小,封建帝王和政府官員以“聽從會計”的形式便能達到監督的需要。然而,隨著財政規模的擴大,國家經濟活動的復雜程度不斷增強,導致記錄和反映管理活動的會計信息量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必須由專業審計人員,運用一定的方法對會計賬簿進行詳細審查。隨后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政府審計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查賬”,即檢查會計記錄和會計報告等會計資料的真實性與合法性。

2.政府審計本質內涵:解除經濟責任。審計史學家理查德·布朗(RichardBrown)曾經指出:“審計的起源可追溯到與會計起源相距不遠的時代……當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需要某人受托管理他人財產的時候,顯然就要求對前者的誠實性進行某種檢查”。他在這里實際上提出了一個受托責任(經濟責任)的問題,并且明確地論述了它與審計的關系。

查看全文

政府審計職能研究論文

[摘要]審計理論來源于審計實踐,同時又指導和預測審計實踐,審計實踐將隨著審計理論的不斷提高而日臻完善。本文遵循抽象到具體、理論到實踐的原則,沿著“現代政府審計的本質屬性現代政府審計職能代政府審計職能的實現內容和方法”的邏輯,建立一個現代政府審計職能定位及其履行的理論框架。

[關鍵詞]現代政府審計;審計職能;職能定位;職能履行

一、從政府審計的演進看現代政府審計的本質

1.政府審計起源于會計,政府審計本質外延為查賬。審計是會計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適應會計檢查的需要而產生的。(劉云,2005)為了保護皇室財產,封建帝王需要把委任給官員貴族的經濟事務系統地記錄下來,并以最簡明的方式向上呈送,會計由此誕生。為了保證會計記錄和報告的真實性,又必須對會計進行監督與檢查,政府審計的“計”,一般指的就是會計的“計”,政府審計就是審查會計。中國歷史上曾將政府審計表述為“聽從會計”,古代的政府審計是由會計人員大聲朗讀會計記錄,國家統治者和政府審計官員聽取這些記錄,進而判斷會計記錄是否正確。英語audit和法語audition,均源于拉丁語audire(聽),在14世紀,英國的審計工程也是通過聽取賬戶記錄來進行。

最初的國家財產(財政)規模很小,封建帝王和政府官員以“聽從會計”的形式便能達到監督的需要。然而,隨著財政規模的擴大,國家經濟活動的復雜程度不斷增強,導致記錄和反映管理活動的會計信息量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必須由專業審計人員,運用一定的方法對會計賬簿進行詳細審查。隨后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政府審計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查賬”,即檢查會計記錄和會計報告等會計資料的真實性與合法性。

2.政府審計本質內涵:解除經濟責任。審計史學家理查德·布朗(RichardBrown)曾經指出:“審計的起源可追溯到與會計起源相距不遠的時代……當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需要某人受托管理他人財產的時候,顯然就要求對前者的誠實性進行某種檢查”。他在這里實際上提出了一個受托責任(經濟責任)的問題,并且明確地論述了它與審計的關系。

查看全文

政府審計建設剖析材料

科學發展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政府審計工作的科學發展事關審計長遠利益,只有堅持科學發展,才能充分發揮審計部門的建設性作用。這就勢必要求我們只有進一步解放思想,遵循科學發展的客觀規律,才能使審計工作緊跟形勢的發展需要,才能確保政府審計在審計體系中的主導地位。

一、政府審計在審計體系中的地位決定政府審計具有建設性的作用

目前理論界公認的審計體系按主體分類,主要包括政府審計、社會審計與內部審計,三者共同組成審計體系的一個有機的整體。在這三元體系中,政府審計如何定位,關系審計的發展,也關系政府審計作用的發揮。在審計學理論中政府審計顯然是居于主導的地位,社會審計、內部審計是審計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非因為自己是屬于政府審計人員之一,而是政府審計本身有著其他審計不可能替代的作用,也就是今天所說的建設性作用。政府審計不同于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政府審計所承擔的是與政府職能密切相聯系的公共受托責任。在公有制條件下,政府具有社會公共管理和所有者代表之雙重職能。政府審計職能的發揮主要表現在,一是促進政府加強宏觀調控能力,有效配置資源。二是促進政府提高公共服務意識,有效利用公共資金。三是增強政府行為的透明度,提高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感。四是促進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今年國務院對審計署規定的十二項主要職責中也明確了指導和監督內部審計工作,核查社會審計機構對依法屬于審計監督對象的單位出具的相關審計報告。政府審計有指導、監督、檢查內部審計、社會審計的職責。這也為政府審計發揮建設性作用奠定了理論和法律基礎。

二、發揮政府審計建設性作用是歷史的必然和現實需求

在審計史學上,審計的起源問題有著不同的說法。從目前理論界研究綜合分析,對審計起源主要有三種不同意見:一種觀點是審計源于會計,認為審計是會計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適應會計檢查的需要而產生的。另一種觀點是審計源于財政監督的需要。財政是國家實現其職能,參與一部分社會產品的分配和再分配的過程。最高權力者為了鞏固它的統治基礎,都重視財政收支的檢查和監督,這種檢查就是國家審計。最后一種觀點是審計源于經濟監督的需要。

審計不是會計的附屬品,二者是不同質的二個概念,因為會計產生于經濟管理的需要,審計產生于經濟監督的需要。審計的起源可追溯到與會計起源相距不遠的時代,當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需要某人受托管理他人財產的時候,顯然就要求對前者的誠實性進行某種檢查。作為政府審計出現有其特定政治經濟背景,在原始社會的環境和條件下,不可能產生上述意義上的經濟責任關系。那種具有經濟責任聯系的受托委托關系在人類進入奴隸社會的時候出現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特別是出現大量剩余產品,在私有制和社會分工這二大因素的刺激下,國家機器出現,創設了脫離人民而又凌駕于人民之上的公共權力機構,隨之產生官僚機構,也形成了政治責任、行政責任、法律責任和經濟責任。基于對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的檢查工作。這種經濟監督行為,就是最初的政府審計。政府審計的最初起源,為統治者服務。那是專制制度下的產物。

查看全文

公共責任與政府審計的職責探索

【摘要】公共責任的范圍及其擴展決定著政府審計職責中的事項范圍及其調整,公共責任的要求及其發展決定著政府審計職責中的目標層次及提高,公共責任的民主性質決定著政府審計職責中的報告要求及提高。

【關鍵詞】公共責任;政府審計;職責

公共責任(PublicAccountability),也稱公共經濟責任、公共受托經濟責任、公共會計責任,是指政府及其各部門對公共資產的管理和使用責任。政府審計職責是得到法律確認的審計機關承擔的任務和責任,也可以理解為得到法律確認的審計機關所擁有的事權。它包括審計事項范圍、審計目標層次和審計報告要求三個方面的內容。

現代政府審計是適應監督公共責任的需要而產生的,公共責任關系是現代政府審計存在的客觀基礎,因此,它對政府審計的影響就是全面的,當然它也深刻地影響著政府審計職責的確定。公共責任決定了政府審計的基本職責就是對公共資產的管理、使用者所承擔的公共責任進行監督和報告;界定政府審計職責范圍的基本標準就是公共資產所涉及的領域。具體來說,公共責任對政府審計職責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公共責任的范圍及其擴展決定著政府審計職責中的事項范圍及其調整

政府審計產生和發展的初期,公共財產的管理和使用主要是各級政府官員,公共財產主要取自于公民的稅捐,主要用于國家機器的運行,公共責任的范圍主要是財政收支事項,因此,早期政府審計職責的事項范圍主要是政府財政收支事項,財政審計成了政府審計職責中最早的、基本的和“永恒的”審計事項。例如,英國于1866年6月28日頒布了著名的《國庫與審計部門法》(ExchequerandAuditDepartmentAct),開創了近代政府審計成文法的先例,但對公共賬目委員會的職責只規定了三項:對國庫日常收支的控制、審查;對財政撥款賬戶的審計;對撥款賬戶之外的賬戶的審計(《世界主要國家審計法規匯編》,第280—282頁)。1789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設立財政部決議,規定財政部設立審計官,負責審計政府各機構報送的會計賬簿(魏禮江,199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