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調研報告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4 13:00:4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政府調研報告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政府調研報告

政府調研報告

黨的***報告指出:“理順分配關系,事關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積極性的發揮。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既要提倡奉獻精神,又要落實分配政策,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懸殊。以共同富裕為目標,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我們結合對***報告有關理順分配關系論述的學習,在20*年開展了“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研究,并于當年11月23日-12月12日,對瑞典和德國的中產階級狀況及其形成原因進行了深入的考察,先后拜訪了瑞典社會保障部和斯德哥爾摩省社會保障局,柏林議會和德國工會杜塞爾多夫地區分部。現在,將有關調研收獲匯報如下:

一、瑞典和德國是中產階級隊伍相當龐大的國家

1,瑞典的中產階級

瑞典現有人口887.8萬(截至20*年7月),人口增長率為0.01%,幾乎是零增長。勞動年齡人口占65.0%,有570萬人,其中450萬為就業人口,120萬為不在業人口.雇員每周工作5天,全年累計工作1.5萬小時;每年享受5周的法定有薪假期,在晝長夜短的夏季,大家紛紛到國內外去旅游。女性平均壽命為82.78歲,男性平均壽命為77.31歲,平均每個家庭有1.8個孩子。20*年瑞典人均GDP為2.54萬美元,經濟增長率為1.8%,通貨膨脹率為2.2%,失業率為4.0%,人口城市化率90%。實行9年一貫制義務免費教育,國民識字率為100%,目前瑞典的大學生入學率為60%。顯然,瑞典是一個人類發展指數很高的國家。

瑞典王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保持中立,因此并未受戰火破壞,這是瑞典的鮮明個性。這種“中庸之道”的文化個性與其中產階級隊伍的形成不無關系,目前瑞典中產階級的比重占55%(主觀認同率高達80%),是世界上中產階級隊伍最龐大的國家之一。瑞典實行發達的私營工商業與比較完善的國營公共服務部門相結合的“混合經濟”,素以高工資、高稅收、高福利著稱。農業較發達,以畜牧業為主,其糧食和畜產品自給有余。耕地只占國土面積的9%,僅有3%的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瑞典工業高度發達。森林、鐵礦和水力是瑞典的三大自然資源,在此基礎上發展并形成了采礦冶金、林業造紙、電力和機械制造四大傳統工業體系。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瑞典不斷加大研發(R&D)的投入力度,高科技產業得以迅速發展,交通、通訊、醫藥保健、信息、環保等在世界上都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目前,擁有愛立信電訊公司、ABB電氣公司、沃爾沃汽車公司、伊萊克斯家電公司等大型跨國企業。工業總產值中,機械占45%、林業加工占21%、化工占11%、食品占10%、礦產占7%、其它占6%。這些構成了瑞典龐大中產階級的經濟基礎。

20*年,瑞典婦女平均年收入(稅前,個人所得稅大約平均為30%)為23.5萬瑞典克朗(下同),男性平均年收入為30.5萬克朗,婦女為男人收入的77%,原因是一些婦女從事的是非全日制工作。瑞典人均年消費11.08萬克朗,85%的家庭擁有小轎車,75%的家庭有電腦,50%的家庭有郊外私人別墅,70%的家庭每年出國度假和旅游。普通瑞典市民心目中的中產階級是一對父母,一對孩子,人均住房面積80平方米。在瑞典,由于工資水平和社會福利水平高,家里只要有一人正式就業(擁有全日制工作)就可以達到中產階級的水平。瑞典雇主稅的稅率是33%,這是支撐瑞典福利水平的重要財源。

查看全文

政府調研報告

從各項宏觀指標看,20*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近十幾年來最好的時期,以此為基礎,明年中國社會發展有哪些大趨勢呢?

趨勢之一:經濟將繼續高速增長

中國繼20世紀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兩次經濟增長高峰之后,目前進入第三個經濟高速成長時期。我們原本以為,隨著中國經濟總量的擴大、粗放擴張階段的結束、產業結構的升級和買方市場的形成,改革開放以后持續了20年的GDP近10%的年均增長時期已經過去,此后將進入GDP年均增長7%的常規期。但實際上,在經濟全球化產業轉移和中國逐步壯大的消費市場的推動下,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GDP較高增長的周期。

趨勢之二:“入世”保護過渡到限期,壟斷行業改革到關鍵點

到20*年底,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已經過三年過渡期,國內大部分產業的保護過渡措施到期、壟斷行業的改革面臨新的挑戰,盈利空間較大的銀行業和汽車業首當其沖。

中國的銀行今后面對的是國外的強大競爭對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是一場輸不起的“背水一戰”,一向靠政府信譽托底的國有銀行,能否在“背水一戰”中順利過關,既是經濟也是政治社會問題。

查看全文

政府轉型調研報告

先進的生產力發展必然要求擁有先進的生產關系,并不斷推動著生產關系的變革轉型。作為生產關系構建核心的政府職能,必然需要不斷轉換職能、不斷改革創新,才能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步伐,才能擁有調控能力,保持發展活力。政府職能因生產力發展水平的不同,在每一階段都會呈現出不同的工作重點。現階段,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科技技術日新月異,政府職能改革的步伐也隨著加快。當前政府職能正面臨著由經濟建設型為主向公共服務型為主的轉變。如何從構建公共服務型政府出發,進一步理清“十一五”新時期稅收事業工作思路,構建公共服務型政府對新時期稅收工作將產生怎樣的影響,本文試作初步探討。

一、“政府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問題所在”。在改革攻堅新形勢下,政府自身已成為各種矛盾匯集點,推進政府轉型成為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內在要求

總書記指出,我國的改革正處在一個關鍵的時期。在我們面前有許多必須解決而且回避不了的問題,有許多必須抓緊而不能拖延的任務,政府轉型即為其中之一。

(一)從外部大環境上看,政府轉型是適應全球化政府改革潮流的需要。尤其在我國加入WTO以后,改革政府、實施公共管理的任務更加迫切。公共管理是公共部門與非盈利組織共同滿足公共需求、處理公共事務、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以實現良好治理的管理活動。20世紀七八十年代,在全球化、信息化、市場化浪潮的推進下,從英美等西方發達國家開始,掀起了一股大規模的世界性公共管理改革潮流,推動了行政管理從“以政府為中心”向注重公共服務、“以滿足人民需求為中心”轉變。應該說,公共管理潮流的興起,是人類社會發展到知識經濟時代要求政府管理模式發生變化的必然反映。對我國而言,加入世貿組織后,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我國已經進入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全面轉型期。要順利實現我國的社會轉型和升級,政府也需要根據市場經濟發展要求,重新明確自己在社會轉型期的職責,對政府職能進行重新定位。比如,不僅要滿足社會公共需求,而且要不斷給社會群體、個體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在管理方式上,不僅要簡政放權、轉變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而且更加需要程序公正、依法透明等等。

(二)從國內大環境上看,加快擴大公共服務為重點的政府轉型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內在要求。現代市場經濟最基本的特征是市場主導資源配置。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在本世紀頭20年要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十六屆三中全會又明確提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原則和任務,十六屆四中全會進一步強調“正確處理市場機制和宏觀調控的關系,堅持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強和改善國家宏觀調控”。

勿庸諱言,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國退民進”市場化改革,我國在重塑市場主體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在對市場經濟體制形成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要素市場方面,行政性配置的要素仍較多,這在金融和土地市場方面尤為突出。也就是說,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推進與政府轉型密切相關。離開政府改革的逐步展開和深化,不切實解決政府“越位”主導資源配置問題,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不可能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指出,“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關鍵”。只有通過政府轉型,才能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

查看全文

政府調研室民政調研報告

近年來,*市不斷完善機制,創新思路,逐步在全市范圍內建立起以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養為主體、專項救助為輔助、社會互助為補充的城鄉一體化新型社會救助體系,有力地維護了全市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不斷完善社會救助機制,實施城鄉“低保工程”

一是完善工作機制。市及各(區)市分別建立了由黨政分管領導擔任組長和副組長、有關部門和社會性團體領導任成員的城鄉社會救助領導小組,并在各級民政部門設立了辦公室,統一組織和協調全市的社會救助工作。在建立和實施城鄉低保對象醫療、教育、住房救助等的過程中,既明確了民政部門的管理、協調責任,又明確了財政、衛生、教育、房管等部門的職責,形成了分工明確、運轉協調的工作機制。二是完善城鄉低保和五保供養標準增長機制。*市把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作為“三道防線”的最后一道“安全網”,對人均收入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城鄉貧困家庭,分別納入城市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實現了城鄉低保的同步運行。同時調高了城鄉低保標準,使594戶1337人城鄉低保對象、6525戶11440人農村低保對象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近日出臺的《關于加快建立和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的意見》明確規定,農村五保供養標準隨農村經濟的發展和各級財力的增長,每三年增長一次。三是完善社會救助經費保障機制。針對農村稅費改革后五保供養費用在村級難以落實的實際,將原由村集體負擔的供養費用改為以財政供養為主;明確規定,城鄉最低生活保障以及與其相配套的教育、醫療、住房專項救助,城市“三無對象”供養等所需經費的來源,由市、區(市)、鎮三級財政按比例分擔,列入預算。四是完善社會救助管理制度。完善了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設立了求助熱線和舉報投訴電話,確保了救助渠道的暢通和救助工作的規范化。自實施新的救助管理辦法以來,我市共接待求助人員446人次,其中,符合條件得到救助的246人次,累計支付救助資金24萬元,幫助17人找到了工作,得到了群眾好評。

二、不斷提高社會救助水平,大力實施“溫暖工程”

一是豐富社會救助內容。為切實解決城鄉低保對象的現實困難,在切實保障其低保收入的前提下,市委、市政府出臺了《*市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醫療、教育、住房救助暫行辦法》,對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中的大病患者、學生及無房戶、危房戶按規定程序和標準給予醫療、教育、住房救助;對特殊困難群體,開展了法律援助;對城市低收入家庭,提供了經濟適用房的優惠。二是擴展救助制度覆蓋面。將救助對象由單純的低保戶擴展到城鄉所有的困難群體,使低保、低收入和特殊困難家庭三線并進,得到全面納入式的救助。三是擴大救助主體參與面。組織和動員各職能部門、社會團體、街道社區及企業,從解決困難群眾的實際問題入手,分類救助,形成了“政府領導、民政牽頭、部門聯動、社會參與、慈善機構運作”的社會救助大格局。全市設立了“溫暖工程基金”,廣泛開展“慈心一日捐”活動,大力發行福利彩票。先后列支“溫暖工程基金”、“慈心一日捐”和福利彩票公益金三項資金1300多萬元,對因其它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生活暫時性困難的家庭及學生7200多人,給予了適當救濟;各區(市)都設立了經常性社會捐助接收工作站,社區居委會也都設立了捐助接收工作點。目前,全市共設立經常性社會捐助接收站55個、捐助接收點103個,基本形成了覆蓋全市的社會捐助接收服務網絡。在此基礎上,有條件的區(市)、街道還建立了“慈善救助超市”,為城鄉貧困群眾提供日常生活用品,發揮了捐贈物品的最大效益。文登市還專門組織了“朝陽工程”救助活動,63個市直單位分別簽訂了對口救助孤殘和流浪兒童的合同。

三、不斷創新社會救助方式,大力實施“造血工程”

查看全文

政府項目引進調研報告

改革開放后,長三角經濟突飛猛進。**由于區位優勢,經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其中大項目的引進更是功不可沒。

20**年常石修造船集團公司落戶秀山,*年后的20**年底總投資23億元,從事大型海上石油鉆井平臺建造的惠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落戶秀山,由此,大項目引進的是是非非再次進入秀山人的議論話題。本文是筆者經過一段時間走訪調研后,就大項目引入帶來的一些現象和問題談一些個人的想法和觀點,拋磚引玉,希望有識之士指正。

一、一石激起千層浪-----發展與穩定

大項目落戶,因為利益的種種方面難以均衡造成村民或政府的過激行為不勝枚舉。大項目有時象一把雙刃劍,在給地方經濟帶來繁榮的同時也撕裂了百姓與政府血肉相連的關系,造成民怨紛紛,上訪不斷的現象。發展是發展了,但穩定卻破壞了,因為拆遷、賠償等問題,有的地方三年、五年還有人在走上訪之路。

惠生項目的拆遷工作基本穩步推進,得到了群眾的大力支持,這是當地政府智慧施政的結果。其經驗概括如下:(一)高度重視、借鑒經驗。對惠生的拆遷工作,縣、鄉、社區三級高度重視,縣里抽派有拆遷工作經驗的、業務素質好、工作能力強的同志組成工作領導小組,小組當中有國土、房管、法律等專業人才,縣人大副主任親自掛帥;社區以黨員及在村里比較有威信的老同志成立拆遷工作小組,利用在村民中的影響力作好政策宣傳工作;鄉里干部分戶包干,思想攻堅,狠抓落實。(二)、未雨綢繆,先行溝通。社區在拆遷工作開始前多次召開全體村民大會、村民代表會議、黨員會議、分行業分小組村民代表溝通小會;縣、鄉兩級分別召開拆遷工作現場會,宣傳政策,上下溝通;領導干部逐一走訪黨員和村民骨干,介紹項目情況,使村民能明白形勢,服從大體。由于思想工作過細,能摸清矛盾的主要原因,能即時了解民情,了解群眾的訴求,因此能因勢利導,穩定群眾情緒,盡可能地消除群眾對項目的抵觸心理,消除矛盾于萌芽狀態。前期工作做得扎實,從而得到了絕大多數群眾的理解和支持,為后期杜絕群體性鬧事、群體性上訪事件的發生打下基礎。(三)、村務公開,政策透明。項目建設中的土地款分配、拆遷安置是群眾關注的熱點和焦點,政策公平與否、透明與否,直接決定群眾的情緒。工作組在征地政策處理時,能充分征求各方意見,對山林、海塘、碼頭及地面附著物補償評估結果給予公示,政策透明度高;在土地款培償比例中,多次召開村民全體會議,考慮周到仔細,公平度較好,從而得到了廣大群眾的理解和支持,也充分反映了政府的公心與做好工作的決心。

當前,我市重點項目前期工作時間長,推進難度大,惠生項目工作組的許多措施與做法值得各地借鑒。大項目的引入,有的地方一石激起千層浪,狀況不可收拾;有的地方春雨潤物細無聲,官民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這取決于當地政府的工作藝術。

查看全文

審計政府性資金調研報告

從全部政府性資金審計理念的提出,到現在的具體審計實踐,經歷了“探索—實踐—完善”的過程。期間,省審計廳出臺的《全部政府性資金審計工作意見》,明確了開展全部政府性資金審計的必要性、目標和任務、全部政府性資金審計的內容以及根據全部政府性資金審計工作的需要建立的相應工作機制等,有力地推動了全省審計機關的審計轉型。

從實踐論的觀點出發,一個觀點的提出到產生效果,需要經過“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反復過程,全部政府性資金審計也不例外。三年的審計實踐,盡管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或者不同的思想認識也隨即不斷出現,有些甚至還帶有些迷惘。例如:全部政府性資金審計中還沒有真正樹立“一盤棋”的思想,相關業務處室存在著“各自為政”的現象,審計資源還沒有得到有效整合;對全部政府性資金審計還主要停留在摸清家底的層面,縱向比對、橫向分析、綜合評價的成份還不多等等。剖析全部政府性資金審計的思想認識,從不同的角度探求其內在要求,有助于更好地推動全部政府性資金審計向縱深推進,進而為審計創新創業提供理論支撐,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所以結合這次廳冬季集訓,對如何更好地開展全部政府性資金審計,作以下幾點思考。

一、全部政府性資金審計的內涵要求

全部政府性資金審計、績效審計、計算機審計,是審計轉型的三大突破口,三者是相輔相成的有機統一體。對任何事物,只有從完整性、有效性、準確性的角度去評價分析,才會更加全面、客觀,才會更加宏觀和有說服力。

審計視野面向全部政府性資金,強調的是審計工作的宏觀性和審計評價的完整性,也即從政府性資金的安排分配--撥付使用—最終成效的整個資金鏈,應該是一個完整的整體,任何割裂其中一塊進行評價都是不完整的。同時,全部政府性資金審計也是以資金使用管理績效為最終目標,并以計算機技術為支撐,保證分析數據的準確性。

因此,我認為,全部政府性資金審計的內涵要求,在于通過有效的審計資源整合,以資金使用績效為目標,以計算機技術為支撐,從完整性的角度來評價一項或多項政府性資金活動的最終結果和狀態。

查看全文

政府服務職能調研報告

自20*年全省開展以“勤政廉政、提高效率、優化環境、執政為民、促進發展”為主要內容的“效能革命”以來,我縣相繼出臺了一些制度,如《*縣機關效能監察投訴中心工作辦法》、《*縣機關實行“四條禁令”若干規定》、《*縣機關效能監督員管理暫行辦法》、《*縣效能督查和投訴情況考核折算辦法》和《*縣機關效能監察投訴情況專報》等制度,并依托縣效能辦、縣機關效能監察投訴中心采取效能投訴督查、明查暗訪、專報通報等措施,加強效能監察,嚴肅查處機關及工作人員違反效能建設有關規定,至今,已對307名涉及機關效能問題的工作人員進行了處理,機關部門“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的現象得到有效遏止,機關及工作人員服務群眾、服務社會意識得到進一步強化,群眾對政府部門工作滿意度有了大幅提高。

一、三年來群眾投訴情況分析

我們對三年情況做了圖表分析。其中,圖一表示,20*年至20*年(10月份止,下同)我縣受理群眾投訴機關及工作人員違反機關效能規定的六方面情況分布(件);圖二表示,20*年至20*年我縣受理群眾對機關及工作人員違反效能六方面規定被查實的情況分布(件)。從兩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出:

1、執法、效率和態度三方面依然是監督檢查的重點。

機關及工作人員違反的機關效能建設規定主要集中在濫用職權執法不公、推諉扯皮效率低下和作風粗暴態度生硬三方面。從群眾投訴內容分布情況來看,共受理涉及該三方面效能投訴282件,占群眾投訴的94.0%;從受理投訴查實情況分布來看,該三方面效能投訴共查實1*件,占總查實件的95.5%,這說明機關及工作人員在依法執法、辦事效率和工作態度等方面有待于進一步規范和提高,同時對機關及工作人員在效能建設監督方面這三項內容依然是我們監督檢查的重點。

2、投訴量及投訴查實量逐年減少。

查看全文

政府績效評估調研報告

隨著新公共管理思想的發展,“顧客取向”、“成本取向”等理念開始廣為公眾接受。現代政府一方面面臨公眾要求政府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另一方面又面臨著公眾要求政府縮減開支,降低施政成本的雙重壓力。因此,政府績效評估作為一項有效的管理工具,在世界各國理論與實踐研究中受到廣泛關注。

一、政府績效管理的涵義

(一)績效的涵義

績效在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組織中有不同的涵義。但總而言之,績效可以劃分為個人績效、組織績效兩個層面。

從個人層面來講,績效可以區分為兩種價值取向。一種是以“結果”為衡量標準,認為績效是個人工作所達到的結果,是個人工作成績的記錄。另一種績效價值取向則重點關注“行為過程”,認為結果取向的績效觀容易滋長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的做法,關注過程有助于測評管理者的努力程度以及指揮組織能力。因此,需要重點考慮個人在獲取績效過程中的努力程度。筆者以為,這兩種看法均有失偏頗,應該將兩種價值取向綜合起來。績效的獲取,是個人在行為過程中努力的結果,但是這個行為過程本身就是為績效目標的實現而服務的,因此不能將二者截然對立起來。

從組織層面來講,學者們對組織績效的探討主要是基于組織績效是由個人績效決定的假設。他們認為在制定績效計劃時,組織目標將被分解為部門目標,部門目標又繼續被分解為下一級部門目標,最終被分解為個人目標。大多數個人目標實現,意味著部門目標實現,最終意味著組織目標的實現。

查看全文

政府績效考評調研報告

政府績效考評,就是運用科學的評價體系,對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政管理活動中所取得的業績、成就和實際效果,進行全面、客觀、公正地考核和評價。推行政府績效考評,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對于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效能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抓緊研究建立科學的政府績效評估體系和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如何建立科學的政府績效評估體系,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是各級政府亟待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認為,推行政府績效考評,應注意把握以下五個問題:

第一,樹立正確的績效觀,切實處理好“四個關系”。推行政府績效考評的目的是推動落實、促進發展,必須首先解決好績效觀的問題,也就是對什么是績效、為誰樹績效、如何樹績效和怎么衡量績效等問題的認識與態度。有什么樣的績效觀,就有什么樣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為。推行政府績效考評,必須樹立正確的績效觀,用全面的、實踐的、群眾的觀點看待績效,正確處理好“四個關系”:一要處理好主觀與客觀的關系。既要分析地理位置、經濟基礎、產業政策、教育科技等社會環境對政績產生綜合作用的客觀因素;又要分析各地各部門干部隊伍素質,包括思想品德、工作能力、思維方式、工作方法、業務水平、工作作風等對政績產生直接作用的主觀因素,真正把主觀和客觀有機統一起來,注重發揮主觀能動性,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發揮優勢,趨利避害,推動工作。二要處理好從政與為民的關系。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一切從實際出發,從維護人民群眾利益出發,從能夠辦得到的事情做起,從群眾最急需的事情做起,不刮風、不攀比,不提脫離實際的口號,防止出現一味追求政績、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真正為群眾辦實事。三要處理好近期與長遠的關系。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既要緊緊抓住當前人民群眾最為關心的問題,多做讓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創造有形的政績;又要干當前、想長遠,多做一些諸如制度建設、百年樹人這樣的長遠之事,為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創造無形政績。反對脫離地方實際、投機取巧、殺雞取卵、急功近利的做法,扎實做好“打基礎、管長遠”的工作。四要處理好物質與精神的關系。不僅要在GDP增長、招商引資、財政收入等方面創造實績,而且要在社會風氣、干部作風、綜合治理、信訪、社會穩定等精神文明方面創造實績。要注重“人口、資源、環境、發展”四位一體的總協調,注重三大文明的整體推進,注重人民生活質量的持續提高,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第二,嚴格遵循考評原則,努力做到“四個堅持”。任何事物都有其規律性,只有遵循規律、運用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才能少走彎路、減少失誤、事半功倍。政府績效考評同樣如此,在推行過程中,必須自覺遵循考評規律,嚴格按考評原則辦事,努力做到“四個堅持”:一要堅持全面系統。做到既考評經濟指標,又考評社會指標、人文指標和環境指標;既考評城鎮變化,又考評農村發展;既考評發展成果,又考評發展潛力;既考評經濟總量的增長,又考評人民群眾得到的實惠。要通過對各地各部門的自身條件和外在表現、業務工作和中心工作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測評,全面、系統地反映各地各部門的工作績效。二要堅持客觀公正。客觀公正是保證考評結果準確可信的前提,違背了這一要求,就會降低準確度,削弱考評的權威性。要做到“一把尺子衡量、一個標準評價”,以實事求是、一視同仁的態度進行考評,防止和避免主觀臆斷、摻雜個人因素,更不得打人情分、搞特殊照顧,確保考核結果的真實性、公正性。三要堅持民主公開。要建立健全政府績效社會評價機制,注重吸收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人民群眾參與政府績效考評工作,廣泛聽取社會各界對政府和政府部門的意見。同時,要增強考評工作的透明度,實行陽光考評,做到考評過程、考評標準、考評結果“三公開”,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四要堅持定性與定量相統一。采取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以定量分析為主。對能夠量化的考評指標,都要進行定量分析,得出考評對象在性質上的結果。對一些條件不具備、不能用數據反映的指標,也要盡量細化標準,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準確地進行定性描述,作出科學的評價結論。

第三,規范考評操作程序,注意把握“四個重點”。一要保持指標設置的相對穩定性。考評指標體系一經確定,在年度范圍內原則上不得隨意變更和調整。這樣既有利于維護考評工作的公正性和嚴肅性,也有利于考評委員會和考評對象在制定下一年度的工作目標時,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對待,按照“跳一跳夠得到”的要求,既自我加壓,又符合實際地定位各單位的工作目標。二要保證考評資料的權威性。在考評數據資料的收集上,原則上以統計部門提供的法定數據為準;統計部門不能提供的,可采用有關主管部門提供的資料或考評專班直接掌握的情況。對一些重要數據,在各地各部門自報的基礎上,統計、財政、人事、監察等職能部門要認真審核,既要防止隱瞞不報、留有余地,又要防止摻雜水分、虛報浮夸。三要維護考評結果的嚴肅性。考評結果經審查確定后,不得隨意更改,并采取一定形式進行公開,接受社會各方監督。對在考評工作中弄虛作假、玩數字游戲、篡改數據等違紀違規現象,一經查實,要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追究其單位主要領導和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四要調動社會參與的積極性。各地各部門的績效如何,不單由上級政府和上級領導說了算,還必須看社會各界的認可度。要通過公開評議、走訪座談、問卷調查等形式,廣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干部和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對考評對象的意見,充分了解社會各界對各地各部門工作績效的認可度和滿意度。

第四,科學運用考評結果,嚴格實行獎懲兌現。績效考評結果的有效運用,對各地各部門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有著直接導向作用。在政府績效考評結果的運用上,要注重導向性和激勵性,把政府績效考評結果作為對各地、各部門工作情況最權威的評價,與單位及其領導人獎懲掛鉤,達到獎優罰劣、促進工作的目的。表彰獎勵以精神獎勵為主,同時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可以按照得分高低,把考評結果分為“優秀、良好、一般、差”四個檔次,對績效好的予與通報表揚并給予物質獎勵,對績效差的予與通報批評。要把績效考評與公務員收入分配掛鉤,根據各地財力增長情況,設立一定數額的獎勵基金,作為政府績效考評獎勵資金。對績效好的單位,年終予以獎勵;對績效差的單位,適當扣減當年年終獎金。要通過一定方式將考評結果在適當范圍內予以公布,并提交地方黨委作為考核任用干部的參考依據。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和激勵各地各部門特別是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創造讓黨和人民滿意的政績。

第五,勇于實踐和探索,不斷完善考評體系。政府績效考評工作是一項新生事物,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積累經驗,逐步完善。要緊密結合各自工作實際,加強對政府績效考評工作的研究,針對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積極探索解決的措施和辦法,提出好的意見和建議,為制定下一年度的考評方案、完善考評體系提供依據。考評委員會要把健全和完善政府績效考評體系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組織強有力的工作專班,深入開展調查研究,重點在考評體系和考評方案的指標設置、權數設定、考評主體、考評方式、計分辦法和獎懲辦法等方面進行研究和探索。要加強與各考評主體和考評對象的聯系,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在實踐中豐富完善考評體系,增強考評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實效性。同時,要密切關注先進地區的考評工作動態,及時借鑒和吸收先進經驗,努力使政府績效考評體系更加科學、更加合理、更加完善。

查看全文

政府滿意服務調研報告

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下實現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任務,對政府駕馭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能力提出了重大挑戰,也對服務型政府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建設的規律表明,服務型政府的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工作重點應根據客觀環境變化而相應調整。在當前的宏觀經濟環境下,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必須創新管理理念,把握關鍵環節,正確發揮“有形之手”的作用,切實把政府工作的重點放到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上來,以更好地為發展服務、為基層服務、為群眾服務。

發揮三個功能,強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職能

發展,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按照中央的要求和全省人民的期盼,江蘇近年來在率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江蘇以全國1.06%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占全國近10%的GDP、超過10%的財政收入、16%的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連續5年保持全國第一。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江蘇對外開放程度高、外部需求占總需求的比重高,當前經濟發展面臨著異常嚴峻、復雜的局面。越是在困難較大的時候,越是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在這一過程中,政府應努力發揮好三個功能。

發揮及時調節經濟運行的功能。發揮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彌補市場失靈,有效調節經濟運行,是政府的基本職能之一。我們將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結合江蘇實際,進一步加強對經濟運行的有效調節。一是加大有效投入,在優化結構的前提下擴大投資規模,加快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重大產業項目、重大生態環境工程和重大民生工程建設,以政府投資引導和帶動社會投資。二是以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費能力,以培育消費熱點拓展消費空間,以完善相關政策優化消費環境,增強以消費擴內需的傳導效應,積極擴大消費需求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三是大力推進出口市場多元化,加快出口產品結構調整,加大對出口的政策扶持力度,保持外貿出口穩定增長。四是強化各級政府、金融部門與企業同興共榮的理念、共渡難關的意識,加大積極財政政策的落實力度,加大銀行信貸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努力改善企業發展環境。

發揮正確引導產業發展的功能。充分利加強黨性修養必須樹立正確觀念用外部經濟環境變化形成的倒逼機制,通過引導產業發展,堅定不移地推進發展方式轉變。一是著力提高裝備制造業的研發能力和國產化水平,著力發展重大成套設備、高技術設備,推動制造業向高端發展。二是加快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和環保等新興產業,以高點起步參與高端競爭。三是從政策上扶持企業技術改造,引導企業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加快更新改造步伐,推動傳統產業向品牌化發展。四是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積極培育總部經濟,加快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積極拓展新型服務領域,增創現代服務業競爭新優勢。五是鼓勵龍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做強做大,推動關聯產業、上下游企業聯合重組,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國際競爭力。

發揮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的功能。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政府應加大對企業的扶持力度,為其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一是加大對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省、市信用擔保再擔保體系,發展新型融資模式,滿足企業多樣的融資需求。二是加大對企業的財政支持力度。設立財政專項扶持資金,實施稅收扶持措施,全面落實減免稅費政策,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三是加大對企業自主創新的支持力度。落實各項扶持創新政策,深化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支持企業培育更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產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