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基金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6 04:55:3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養老基金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養老基金

養老基金委托

1、公共養老基金的委托關系

1.所有權的特殊性

對于委托關系的分析避不開所有權的屬性問題。傳統委托理論是基于私人所有權基礎的,近年來,其應用逐步拓展到所有權為公共屬性的研究中,如國有資產的管理等。公共養老基金的財產所有權的屬性不能簡單地劃分為公共或私人,其委托關系因此存在特殊性。

對于現收現付制的公共養老保障制度來說,其財產“不是實際的財產,而只是上一代人對下一代納稅人的一種索取權”,是一種名義上的公共財產(Feldstein,1998)。在某些國家,現收現付的國民基本養老金制度采取養老保險稅的征繳方式,其資金屬于國有資產和政府預算,帶有明確的“公共財權權”屬性。對于待遇確定型的基金制養老金計劃,每個參加者對基金具有明確的財產所有權,這是一種應當受法律保護的“私”產權。但是另一方面,這種計劃通常是以公共賬戶設立的,基金財產權具有不可分割性,稱為法人產權,“物化”的基金財產不歸屬于任何參加者個人,參加者也沒有任何處置權,因此又帶有明顯的“公產權”屬性。對于繳費確定型的個人賬戶養老基金,個人對基金的財產權是基于個人繳費形成的,具有明確的私產權性質。但是,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個人有投資決策的權利,但作為整體的公共養老基金仍然具有不可分割性,參加者對個人賬戶資產也不能自由轉移和交換,這又不同于一般的“私”產權。因此,公共養老基金所有權“公共”與“私人”的雙重屬性,是其特殊的委托關系的深層次原因。

2.公共養老基金的委托鏈

同很多其他公有資產或公共事務相似,公共養老基金也存在著多層委托關系,有著較長的委托鏈。首先,計劃的參加者和受益人是初始委托人,是委托鏈的起點,具體執行基金運營的機構及其成員是委托鏈的末端點,在這兩點之間,還存在政府、養老保險經辦機構或是理事會等一系列中間環節。其次,公共養老基金的委托鏈包含兩個層次:所有權的委托和經營權的委托(圖1所示)。由于所有權的公私雙重屬性,養老基金的所有者——參加者和受益人不能直接行駛所有權職能,只能委托給政府,而政府則通過設立養老基金理事會或者養老保險經辦機構等方式履行所有權職能。這是所有權的委托,更確切地說是一種信托關系。理事會作為受托人,可以將養老基金的經營權委托給外部獨立運營機構,或是由下屬運營組織執行。這種經營權的委托屬于傳統意義上的委托關系。

查看全文

基本養老基金投資運營風險研究

一、引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指出:基本養老基金入市投資在完善社會保險體系、拓寬社會保險基金投資渠道的同時需加強風險管理。2015年8月,國務院印發《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國發〔2015〕48號),2016年12月,國家選定21家基本養老基金(以下簡稱養老基金)證券投資管理機構作為委托投資的運營方,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基本養老基金開始委托進行投資運營的省份由7個增至12個,規模從3600億增至4750億元,同時截止2018年第一季度,其中3066.5億元資金已經到賬并開始投資,基本養老基金投資運營進入“入市后時代”的探索性及可持續發展階段。我國人口多,養老基金規模大,伴隨龐大的養老基金投入資本市場,在獲取利益過程中也會伴生出各種風險。本文所講的“養老基金入市”主要指繼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和企業年金之后,地方政府經辦的社會保險基金部分的市場化投資運營。目前,我國養老基金體系中的三大構成部分均已“入市”,“入市”并不單純指將養老基金投入股票市場,可以是證券、銀行、信托、保險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在內的資本市場。2017年,我國老年人口規模是1.6億,占全國人口11.4%,到2033年左右達3億,2050年左右達4億,2058年左右達到峰值4.4億,占比分別約為21.0%、29.3%、33.7%,數據表明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養老基金不僅應當強調收益性,還具有百姓“養命錢”的重要性質。安全性是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的第一目標,必須將風險控制在一個合理范圍內,否則,很可能會使老百姓的活命錢遭受巨大損失,進而影響社會安定。

二、基于安全視角下養老基金投資運營風險分析

我國養老基金的投資運營風險可以分為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入市后,雖然養老基金已進行市場化運營,但由于其對安全性的特殊要求,對系統風險控制的要求更高。但同時,也應認識到非系統風險對系統風險的影響。因此,基于安全視角下的養老基金運營需要依據我國管理制度體系、社會經濟發展、資本市場自身特點、對運營機構的監管以及養老基金自身目標等方面進行分析管控。

三、入市后時代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的形勢分析

(一)積極影響分析。1.國務院出臺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從制度上保證了養老基金入市運營的安全,為基本養老保險市場化的投資運營奠定了基礎,使養老基金能夠在有效監督下,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時進行市場化運營。2.養老基金入市運營有利于我國社會經濟健康發展。2017年末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91548萬人,基本養老基金累計結存50202億元,這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穩定長期的資金來源。一方面,養老基金投資于國家與地方政府債券、企業(公司)債券、政策性或開發性銀行債券、短期融資券、可轉換債(含分離交易可轉換債)等固定收益類投資品種;另一方面也投資于諸如能源、交通、住房等基礎設施國家重大工程和項目建設。通過以上長期投資使養老基金成為國家重大經濟建設不可忽視的資金來源,為經濟增長提供強大而直接的資金支持。3.養老基金入市運營有助于分享經濟發展成果,實現保值增值。通過投資運營擴大基金收入來源,養老基金也在參與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穩定發展,不斷提高退休人員的購買能力,提高養老保障的福利水平,形成促進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增強支撐能力,促進養老基金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實現老百姓謀福祉的戰略目標。(二)面臨挑戰分析。1.我國養老基金法律體系尚待完善,入市后養老基金投資運營制度保障欠缺。養老基金入市需要完善相應的法律體系,為信息披露機制、稅收優惠安排、政府部門監管等形成制度保障。目前,我國關于養老基金入市的法律有待完善,制度對養老基金投資運營以及參與主體的責權等尚無明確的規定,致使養老基金產權關系不清晰等問題。具體體現為:法律尚未就養老基金運營的信息進行公開透明的披露予以規定,導致受益人的利益保障存在風險,政府機構進行監管存在一定障礙。此外,法律沒有賦予各級政府部門明確的職權,養老基金投資運營各個環節缺少專業的監督管理,包括對受托投資機構的資質審核和養老基金投資流程的規范等。形成養老基金入市后的全面制度保障,還應強化對資本市場的立法監管。2.由于資本市場不規范,基本養老基金投資收益存在諸多風險。由于我國資本市場還處于相對不成熟的發展階段,較少的機構投資者和長期投資者易導致市場波動所引發的各種風險。例如2015年6月的“股災”在某種程度對投資者信心的影響是深遠的,其外上市企業長期不分紅、財務信息失真等現象,也易影響資本市場。雖然按相關投資管理辦法,養老基金投資于股票的比例低于30%,但無法完全避免資本市場波動及虧損風險。3.養老基金投資管理情況信息披露透明度不足。由于養老基金的管理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國家財富的公共管理,因此在信息披露時往往不像私人基金那樣清晰準確。信息披露會影響信息的對稱度,容易產生利用信息優勢進行不當謀利的行為。由于缺乏重視和歷史經驗不足等因素,關于披露的法律規范相對不夠完善,且缺乏權威部門的公允鑒定,尚不能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給公眾。

查看全文

公共養老基金委托探究論文

摘要:本文以委托理論為分析框架審視了公共養老基金的管理問題。同私營公司和養老基金相比,公共養老基金的委托關系較為特殊,目標利益沖突更為復雜,委托風險也有很多特殊表現。公共養老基金的管理需要針對這些特殊問題建立相應的治理機制,以提高管理績效,保障參加者的退休收入安全。

關鍵詞:公共養老基金/委托理論/治理

一、引言

公共養老基金也稱為公共管理養老基金,主要指由政府發起并管理的養老基金,具體包括國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和公共部門雇員職業年金,在有些情況下也包括國家為應付未來養老支付壓力而建立的特別儲備基金。它們的共性是實行公共管理,政府對參加者養老金待遇的提供負有直接責任。與私人養老金相比,公共養老金計劃歷史久遠,覆蓋面廣,資產規模巨大。這些公共養老基金不僅涉及到眾多勞動者的退休收入安全,而且對本國乃至世界范圍的勞動力市場、資本市場和經濟發展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如何妥善有效地管理這些基金,在每個國家都是重要的社會問題,是政府面臨的重大責任。

養老基金的公共管理常常因為其績效不佳和效率低下而受到批評,相應地,世界上很多國家也在進行著程度不一形式各異的養老金私人化改革。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絕大多數國家,為全民提供養老保障始終是政府的一項公共職能,把該責任完全轉移給私人部門不僅不現實,也是不可取的。政府可以借鑒私人管理的經驗,建立對管理者有效的約束、激勵和監督機制,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和績效。委托理論是研究現代公司管理問題的基礎,是建立約束與激勵機制的重要工具。公共養老基金也是一種委托關系,但委托問題在公共養老基金中產生的根源和表現既不同于公司,也不同于其他公共事務或公有經濟,與私人養老基金也有很多差異。如何針對這些特殊性建立科學的治理機制,是公共養老基金管理應當深入研究的問題。

二、公共養老基金的委托關系

查看全文

我國養老基金的投資運營透析

摘要:養老保險制度是現代社會成員的安全網和社會發展的穩定器,其積極作用已為各國政府與人民所熟知。中國養老金制度改革的目標就是建立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投資論文其中,如何實現養老保險制度的高效運轉,養老保險基金的籌措建立、投資營運及其支付使用是重要的三個環節。

關鍵詞:中國養老基金投資運營

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是我國當前經濟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改革的目標已基本明確,就是在社會保障基金的籌措方面,從現收現付式向基金積累式轉化,即建立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其中,能否建立起一個合適的養老基金投資運營機制,確保養老基金在不斷積累擴大的前提下保值與增值,是這一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

一、中國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的必要性

1、現行政策無法實現養老基金價值增值

養老基金是職工的“養命錢”,代表職工特別是老年職工的權益,因此,保證基金的安全性理當成為其首選目標。為了確保我國養老基金的安全,按國家政策規定,養老金只能用于購買國債或存人銀行,而不允許將資金投向風險大、獲利市制項目上。1996年,我國578。56億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節余額,存人銀行專戶380。72億元。雖然僅從獲得利息的角度來看,現行政策能使養老金在數量上增值。但如果將銀行利率、社會商品零售物價上漲指數和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幅度等三個指標進行比較,在我國銀行利率一降再降,物價總體水平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不難看出養老基金價值上增值已十分困難了。盡管近幾年物價上漲有所減弱,但在利率不斷下降的情況下其負利率還是相當高。因此,單靠銀行儲蓄或投資國債已不可能確保養老金增值,唯一的出路在于實行養老基金的投資運營。

查看全文

公共養老基金的委托分析論文

一、公共養老基金的委托關系

1.所有權的特殊性

對于委托關系的分析避不開所有權的屬性問題。傳統委托理論是基于私人所有權基礎的,近年來,其應用逐步拓展到所有權為公共屬性的研究中,如國有資產的管理等。公共養老基金的財產所有權的屬性不能簡單地劃分為公共或私人,其委托關系因此存在特殊性。

對于現收現付制的公共養老保障制度來說,其財產“不是實際的財產,而只是上一代人對下一代納稅人的一種索取權”,是一種名義上的公共財產(Feldstein,1998)。在某些國家,現收現付的國民基本養老金制度采取養老保險稅的征繳方式,其資金屬于國有資產和政府預算,帶有明確的“公共財權權”屬性。對于待遇確定型的基金制養老金計劃,每個參加者對基金具有明確的財產所有權,這是一種應當受法律保護的“私”產權。但是另一方面,這種計劃通常是以公共賬戶設立的,基金財產權具有不可分割性,稱為法人產權,“物化”的基金財產不歸屬于任何參加者個人,參加者也沒有任何處置權,因此又帶有明顯的“公產權”屬性。對于繳費確定型的個人賬戶養老基金,個人對基金的財產權是基于個人繳費形成的,具有明確的私產權性質。但是,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個人有投資決策的權利,但作為整體的公共養老基金仍然具有不可分割性,參加者對個人賬戶資產也不能自由轉移和交換,這又不同于一般的“私”產權。因此,公共養老基金所有權“公共”與“私人”的雙重屬性,是其特殊的委托關系的深層次原因。

2.公共養老基金的委托鏈

同很多其他公有資產或公共事務相似,公共養老基金也存在著多層委托關系,有著較長的委托鏈。首先,計劃的參加者和受益人是初始委托人,是委托鏈的起點,具體執行基金運營的機構及其成員是委托鏈的末端點,在這兩點之間,還存在政府、養老保險經辦機構或是理事會等一系列中間環節。其次,公共養老基金的委托鏈包含兩個層次:所有權的委托和經營權的委托(圖1所示)。由于所有權的公私雙重屬性,養老基金的所有者——參加者和受益人不能直接行駛所有權職能,只能委托給政府,而政府則通過設立養老基金理事會或者養老保險經辦機構等方式履行所有權職能。這是所有權的委托,更確切地說是一種信托關系。理事會作為受托人,可以將養老基金的經營權委托給外部獨立運營機構,或是由下屬運營組織執行。這種經營權的委托屬于傳統意義上的委托關系。

查看全文

養老基金投資分析論文

摘要:養老基金作為重要機構投資者,在投資時主要考慮投資的安全性、謹慎性、流動性、交易成本、公司業績、投資風格以及公司治理。國外學者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理論和實證研究,而我國在這一領域還處于起步階段,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關鍵詞:養老基金,投資偏好,股票市場

在美、英等資本市場發達的國家,養老基金作為重要的機構投資者之一,對資本市場的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尤其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股東積極行動(Activism)的興起和蓬勃發展,使得養老基金成為金融學和經濟學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而在我國,養老基金于2003年開始投資股票市場,理論界和實務界對養老基金投資偏好的研究尚處于起始階段。因此,本文主要從養老基金投資的安全性、謹慎性、流動性和交易成本、公司業績、投資風格以及公司治理六個角度,系統回顧和評述養老基金投資偏好的研究成果,加深對養老基金投資動機的認識,為進一步研究中國養老基金投資股票市場問題提供分析的基礎。

一、國外研究現狀

(一)安全性

1.總風險

查看全文

政府在養老基金監管中的作用論文

[內容摘要]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養命錢”具有重要性與特殊性,政府是基金監管的主體,但受自身局限性影響,政府監管有必要保持適度性,必須引入其他的監管主體才能有效實現監管目標。我國現行的養老基金監管體制必須進行改革,構建多層次制衡式基金監管模式將是一種可行的選擇。

[關鍵詞]養老保險基金;政府監管;適度性;多層制衡模式

近年來,我國社會保障基金規模逐步擴大,截至2006年底,我國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等五項基金累計結余達到8006億元,其中養老基金結余達5268億元,占基金結余總量的65.8%。與此同時,發生在社保基金管理領域的違規和犯罪也逐年增加。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消息,全國已發現違規使用社保基金約71億元,涉及上海、寧夏、北京、天津、浙江、湖南、福建等多個省份,違規主體包括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及社會保險經辦機構,2006年上海市的社保基金案更是引起了舉國震驚,由此引發了人們對于社保基金監管問題的思考,而養老保險基金以占社保基金結余總量65.8%的比重,更成為監管的主要對象。

一、養老保險基金監管概述

養老保險基金監管既是對養老保險基金運營與管理的一種過程控制,也是對養老保險基金管理的一種結果控制。從養老保險基金監管的內容可以看出,主要涉及了基金發展模式的選擇、基金的繳費模式、運營規范、監管手段與模式以及對基金投資渠道的約束和規定等。

之所以要對養老保險基金加以監管,動因在于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重要性與特殊性,對于退休者的“養命錢”要采取審慎與科學管理的態度,對于托管方和運營方要進行嚴格的篩選,對于投資方式的組合要加以全面地分析,保證基金管理和運營的規范性、安全性、收益性、可持續性與協調性,注意對風險的防范和分化。

查看全文

養老基金投資偏好分析論文

一、國外研究現狀

(一)安全性

1.總風險

養老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經理為了避免單個股票可能出現較大的損失,會選擇投資總風險較低的股票。他們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避免個股出現較大的虧損影響到投資組合的整體業績,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受到委托人或相關人員向法院起訴其投資錯誤而要求賠償(Badrinath,Gay和Kale,1989)。DelGuercio(1996)、Falkenstein(1996)[2]的經驗證據表明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與總風險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

2.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是影響養老基金等機構投資者投資股票的重要因素。根據現資理論,β系數越高的股票其期望收益率越高,由此可以推測,持股比例與β系數存在正相關的關系。Badrinath、Gay和Kale(1989)、Bathala,Ma和Rao(2005)研究發現,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與β系數高度正相關,說明機構投資者偏好投資于高β系數的公司股票。另一方面,Badrinath,Gay和Kale(1989)認為機構投資者持有較高β值的股票也會產生負面作用,即在存在法律成本的情況下,如果機構投資者不能戰勝市場,他們要負擔比業績優于市場時更多的成本,使報酬面臨較大的損失。因此,機構投資者也可能持有較低β值的股票。但是,他們的經驗證據沒有支持該假說。

查看全文

養老基金投資偏好論文

摘要:養老基金作為重要機構投資者,在投資時主要考慮投資的安全性、謹慎性、流動性、交易成本、公司業績、投資風格以及公司治理。國外學者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理論和實證研究,而我國在這一領域還處于起步階段,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關鍵詞:養老基金,投資偏好,股票市場

在美、英等資本市場發達的國家,養老基金作為重要的機構投資者之一,對資本市場的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尤其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股東積極行動(Activism)的興起和蓬勃發展,使得養老基金成為金融學和經濟學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而在我國,養老基金于2003年開始投資股票市場,理論界和實務界對養老基金投資偏好的研究尚處于起始階段。因此,本文主要從養老基金投資的安全性、謹慎性、流動性和交易成本、公司業績、投資風格以及公司治理六個角度,系統回顧和評述養老基金投資偏好的研究成果,加深對養老基金投資動機的認識,為進一步研究中國養老基金投資股票市場問題提供分析的基礎。

一、國外研究現狀

(一)安全性

1.總風險

查看全文

養老基金投資偏好研究論文

摘要:養老基金作為重要機構投資者,在投資時主要考慮投資的安全性、謹慎性、流動性、交易成本、公司業績、投資風格以及公司治理。國外學者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理論和實證研究,而我國在這一領域還處于起步階段,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關鍵詞:養老基金,投資偏好,股票市場

在美、英等資本市場發達的國家,養老基金作為重要的機構投資者之一,對資本市場的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尤其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股東積極行動(Activism)的興起和蓬勃發展,使得養老基金成為金融學和經濟學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而在我國,養老基金于2003年開始投資股票市場,理論界和實務界對養老基金投資偏好的研究尚處于起始階段。因此,本文主要從養老基金投資的安全性、謹慎性、流動性和交易成本、公司業績、投資風格以及公司治理六個角度,系統回顧和評述養老基金投資偏好的研究成果,加深對養老基金投資動機的認識,為進一步研究中國養老基金投資股票市場問題提供分析的基礎。

一、國外研究現狀

(一)安全性

1.總風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