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證護理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5 18:24:1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循證護理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循證護理在兒科護理中的實踐
摘要:目的:探討與分析循證護理在兒科護理實踐中的應用效果分析。方法:本文回顧和分析了從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入住我市某醫院6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將患者隨機的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有30例患者,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方式來進行護理,而實驗組患者在常規的護理方式基礎上應用循證護理,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在對照組中(n=34),護理糾紛率為10(29.4%),護理差錯率為11(32.35%),積極行為參與率為22(64.7%),家屬的滿意率為23(67.65%);而在實驗組中,護理糾紛率為3(8.8%),護理差錯率為1(2.94%),積極行為參與率為31(91.18%),家屬的滿意率為30(88.23%);對照組患者與實驗組患者在護理糾紛率、護理差錯率、積極行為參與率以及家屬的滿意率等方面均存在著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在兒科護理實踐中,循證護理能夠減少護理的出錯情況,降低醫護人員與家屬之間的糾紛,提高患兒的參與率,讓患兒的家屬對治療的結果更加的滿意。
關鍵詞:循證護理;兒科護理;護理實踐
循證護理是最近幾年逐漸的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護理理念,主要表現在明確客觀的概念上來完成工作。現在,循證護理咋我國正得到了越來越為廣泛的應用,在兒科治療領域應用更為廣泛。所以分析循證護理在兒科臨床中的應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回顧和分析了我市某醫院收治的68例兒科患者,隨機的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其中實驗組采用循證護理,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現將分析結果歸納如下。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回顧和分析了從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入住我市某醫院6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性患者有39例,女性患者29例,幼兒的年齡范圍為0.5歲至5.5歲之間;有26例患者腹瀉,有27例患者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口炎患者5例,急性腎小球腎炎患者5例,肺炎患者有3例,有2例患者為泌尿系統感染。將患者隨機的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有30例患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患者類型等方面均不存在著顯著性差異(p>0.05),在臨床中具有統計和分析的意義。
手術室循證護理探討
摘要:目的研究探討在手術室護理中采用循證護理對病患疼痛程度的影響以及臨床護理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病患100例,將病患隨機分為兩組,其中一組病患給予常規護理設為常規組,另一組病患給予循證護理設為循證組,每組各50例病患,對兩組病患的術后疼痛程度以及臨床護理效果進行比較。結果經過護理后,循證組病患VAS評分明顯優于常規組病患(P<0.05);循證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總體護理滿意度為96%,常規組病患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總體護理滿意度為82%,循證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常規組,且總體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結論在手術室護理中采用循證護理,可有效減輕病患術后的疼痛程度,同時還能降低并發癥的出現,促進病患的術后恢復,從而提高病患的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大力的推廣。
關鍵詞:疼痛程度;手術室護理;循證護理;不良反應
目前疼痛已成為人體第五大生命體征,多數接受手術治療的病患,術后均會出現疼痛的情況,而較為嚴重的疼痛既能夠增加病患身體上的痛苦與不適,同時也會使病患心理上出現焦躁等不良情緒,此外還可能導致病患出現血壓升高、失眠等情況;另外,由于在疼痛的作用下,可能導致病患術后不愿下床進行功能鍛煉,從而可致使病患出現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影響病患的術后恢復情況,需要給予病患有效的護理措施減輕病患的疼痛情況[1];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旨在研究探討在手術室護理中采用循證護理對病患疼痛程度的影響以及臨床護理效果,具體情況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病患100例,將病患隨機分為兩組,其中一組病患給予常規護理設為常規組,另一組病患給予循證護理設為循證組,每組各50例病患,其中循證組病患男24例,女26例,年齡24~43歲,平均年齡(33.5±9.5)歲;常規組病患年齡25~42歲,平均年齡(33.5±8.5)歲,比較分析兩組病患的一般臨床資料,結果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常規組:給予本組病患常規的護理,主要包括手術注意事項叮囑、生命體征監測、術前準備工作、術后常規護理等。循證組:給予本組病患循證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建立循證小組:由手術室的醫師、護理人員等組成循證小組,同時將手術室存在的問題作為中心內容,通過各種正規途徑盡量多收集相關資料,同時對資料的真實性以及可靠性進行分析,并結合自身以往的臨床經驗,制定出手術室的循證護理措施,最后還要請教這方面的專業人員對已制定的護理措施進行評估和調整,最大程度保證循證護理措施的完善,然后實施循證護理措施[2-3]。②心理情緒護理:經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多數病患術前由于對手術的恐懼、錯誤認知等原因,導致病患出現焦躁、不安、緊張等不良心理情緒,同時,相關研究表明,病患的焦慮情緒越嚴重,其自身機體的痛閾值越低,同時處于高度恐懼的心理狀態時,病患的疼痛敏感性會增高[4-5]。因此術前,護理人員需要加強與病患進行溝通,為病患講解手術的相關知識,使病患能夠正確認識手術治療這一手段,同時為病患講解手術成功的案例,以緩解病患的不良情緒;病患被推入手術室之后,手術室護理人員應主動與病患進行交流,親切詢問病患的狀態,為病患簡要介紹手術的流程以及相關事項,同時為病患講解手術治療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義,緩解病患的不良情緒,調節病患的心理狀態,協助其以良好放松的心理狀態來接受手術[6-7]。③無痛護理:經查閱相關資料顯示,侵入性操作會導致病患出現疼痛,因此手術醫護人員在手術前一天,需進行病房巡視工作,評估病患的穿刺部位,叮囑病患注意保護皮膚干凈無油,為病患講解穿刺的目的,緩解病患的不良情緒;手術前半小時,護理人員在病患的穿刺部位涂抹卡因膠漿,層厚1mm左右,半小時后將其清洗掉,給予病患常規消毒后再給予病患靜脈穿刺[8];其次,導尿術會刺激病患的尿道黏膜,使病患產生疼痛等不適感,因此護理人員可在全麻誘導后給予病患導尿術,同時術前應給予病患仔細的指導工作,從而取得病患的高度配合,以最大程度減少病患的不適感[9];針對需置入胃管的病患,護理人員需提前為病患講解胃管置入的目的及意義,同時術前給予病患胃鏡潤滑膠漿口服,在將胃管順利插入之后,可給予病患適當的鹽酸地卡因,防止病患出現較為劇烈的疼痛[10-11]。④感染的預防護理:經過查閱相關資料,導致感染出現的原因與病患的汗液刺激、無菌操作的規范性、穿刺操作等因素有關系;護理措施為:術前靜脈穿刺,應避免對病患進行反復的穿刺,同時各項手術操作均應按照無菌原則進行操作,保證病患敷料、床單、衣服的干燥整潔。⑤術后護理:術后主動詢問病患的疼痛情況,協助病患更換體位緩解疼痛,或者是給予病患自控鎮痛泵以控制疼痛,針對嚴重疼痛的病患,可遵醫囑給予病患藥物止痛;同時指導病患進行正確的飲食;另外,可指導病患進行正確的咳痰咳嗽方式,并叮囑病患咳痰以及更換體位時注意輕壓創口,避免牽拉創口導致疼痛出現[12-13]。1.3觀察指標。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病患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定,分值為0~10分,分數越高提示病患的疼痛程度越嚴重。同時采用本院自制的問卷調查表對病患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評估,總分100分,90~100分為非常滿意;80~89為滿意;79及以下為不滿意;總體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對比兩組病患的VAS評分、總體護理滿意度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1.4統計學方法將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提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手術室循證護理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0月的184例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92例。觀察組中,男性51例,女性41例;年齡21~66歲,平均(45.52±3.24)歲;其中普外科手術32例,骨科手術28例,胸外科手術14例,婦產科手術13例,泌尿外科手術3例,其他手術2例。對照組中,男性50例,女性42例;年齡19~67歲,平均(45.87±3.41)歲;其中普外科手術33例,骨科手術27例,胸外科手術13例,婦產科手術14例,泌尿外科手術2例,其他手術3例。兩組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傳統護理,根據不同患者的疾病及手術種類做好相應的手術準備,并進行護理協作,處理好護理中的突發事件。觀察組給予循證護理,術前對患者的一般情況、手術預定程序、細節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提出護理問題;通過查閱文獻、資料、以往案例尋找循證支持,找出適合護理問題的證據,對已經制訂好的解決方案、病房與手術室的銜接也給予類似處理;最后結合患者的個體情況及護理經驗制訂出個性化的最佳護理模式。術中護理的所有細節問題也要尋找循證支持,找出最佳護理模式,同時對患者的心理進行評估,并作好心理護理,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生理狀態進入手術。在術前1d及術后1d進行SCL-90量表評分,并進行患者滿意度調查。
1.3評價標準
循證護理對產婦焦慮影響
產褥期婦女不僅面臨著機體方面的恢復,心理及角色方面的轉換也有其獨有的特點,如處理不佳不僅對其母親角色的轉換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可能導致產后抑郁的發生,極大地影響到產婦的生存質量[1-3]。本文中筆者就循證護理對產褥期婦女焦慮及抑郁狀態的影響進行分析研究,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0年10月~2011年11月的150例產褥期婦女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5例,兩組均為單胎足月。對照組的75例產婦中,年齡21~41歲,平均(26.9±4.2)歲;初產婦70例,經產婦5例;剖宮產31例,順產44例;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26例,大專以下49例。觀察組的75例產婦中,年齡21~42歲,平均(27.0±4.1)歲,初產婦69例,經產婦6例;剖宮產32例,順產43例;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25例,大專以下50例。兩組產婦的年齡、生產方式及文化程度構成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75例產婦以常規的護理方案進行干預,包括對飲食、環境、機體恢復、哺乳及心理疏導等方面的護理干預,尤其是心理疏導方面應予以加強,通過密切觀察產婦的情緒狀態予以針對性疏導。觀察組的75例產婦則以循證護理的方案進行干預,首先根據產婦的產后情緒狀態、接受能力及機體上存在的情況進行綜合評估,然后將其中發現的問題采用循證處理的模式進行解決方案的制定及實施,解決性方法從國內外的權威醫學數據庫中的相關問題解決方案中提取,并結合平時的經驗,將多方面的知識點進行融合然后進行針對性的應用,其中對于每例產婦的心理問題的解決方法均采用此種方法進行,并且這個方面是整個護理過程中應給予足夠重視的方面,另外對于產婦出院后的相關指導問題也予以強化指導。后將兩組干預前及干預后1周、2周SCL-90量表中的焦慮、抑郁評分及醫院焦慮抑郁量表評估情況進行比對。
循證護理在手術室護理的作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接收的140例手術室患者資料,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70例。對照組男40例,女30例;年齡28~77歲,平均年齡(49.10±9.30)歲;科室:胸科14例;泌尿科23例;骨科33例。研究組男39例,女31例;年齡31~78歲,平均年齡(49.78±9.41)歲;科室:胸科11例;泌尿科24例;骨科3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首次進行手術患者;符合手術指征;知情同意本次研究者。排除標準:精神障礙者;溝通存在障礙問題者;合并腎、心等嚴重臟器類疾病患者。本研究經倫理會批準認同。1.2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實施術前訪視,對患者實施基礎性飲食、用藥指導。研究組給予循證護理,首先建立循證資料的支持性系統,選舉組長、副組長,挑選小組成員,由經驗豐富、資歷深的護士長任組長,所有成員學歷皆在大專以上,從事專科工作>5年。對所有小組成員實施循證護理的相關培訓,教會其循證護理要點,按照患者病情,掌握循證問題的情況下,利用教科書或是網絡實施循證依據查詢,例如在中國知網、萬方等網站搜索患者病情相關關鍵詞,在充分搜集文獻資料的情況下,對資料實施批判性的閱讀、總結,主要循證圍繞問題有術前的準備護理,術中的配合干預及術后隨訪等。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5]記錄兩組出現切口裂開、潰瘍、出血及感染等并發癥。以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測評,主要有偏執、人際關系、敵對、恐懼、焦慮、抑郁等方面,各項內容實施單獨測評,<2分為不存在此負性情緒,≥2分且分值越高則負性情緒越嚴重。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負性心理情況比較。研究組患者的敵對、焦慮、偏執、抑郁、恐懼及人際關系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兩組并發癥情況比較。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2.86%,高于對照組的4.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循證護理屬于循證醫學中的分支,同時在臨床被稱作實證護理,為近年護理領域中新興理念[6]。循證護理的核心思想為搜集大量有利資料及文獻,指導護理成員以批判性、準確性、謹慎性的態度結合專業知識基礎應用于臨床實踐中,同時尊重患者自身價值觀及意愿,最終全面應用于具體的患者護理中[7]。本研究中,研究組敵對、焦慮、偏執、抑郁、恐懼及人際關系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2.86%,高于對照組的4.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手術室護理中運用循證護理可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心態,能夠提升護理效果,且并發癥少,安全性高,與黃群英[8]研究類似。考慮為:本院成立循證護理小組后,以《醫療事故的處理條例》為基準,對護理中潛在風險實施全面分析,對應急預案、工作流程、獎罰制度及規章制定進行修訂及完善,同時護理小組進行定期培訓考核。護理小組在對患者實施訪視之前,對其病歷進行查看、分析,了解其檢驗結果、需實施手術的部位、主治醫師、術中體位的要求;同時對其住院階段的基本情況進行及時記錄,主要登記內容為用藥過敏史、家族病史、生活態度、飲酒吸煙史、文化程度、病情發展情況、致病危險性因素等。將手術室的內部情景以幻燈片的形式進行記錄播放,同時加入舒緩音樂,使患者充分全面地了解手術室環境,緩解其陌生感及焦慮感。
循證護理在手術室護理的運用
[摘要]目的對手術室護理中應用循證護理的效果進行探析。方法選擇本院近期接受手術治療的9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均分為實施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和實施循證護理的觀察組。對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護理滿意度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患者的SAS、SDS評分比對照組明顯較低,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明顯較高(P<0.05)。結論在手術室護理中應用循證護理模式可獲得顯著的效果,值得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循證護理;手術室護理;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本院近期接收婦產科手術治療的9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均分為實施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和實施循證護理的觀察組各45例。其中對照組患者年齡為2~70歲,平均年齡為(36±19.63)歲;這些患者中包括產科手術25例、婦科手術15例、小兒外科手術5例。觀察組患者年齡為2~68歲,平均年齡為(35±19.03)歲;這些患者中包括產科手術30例,婦科手術10例、小兒外科手術5例。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手術類型等一般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可以進行比較。1.2方法。1.2.1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也就是術前常規的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并根據患者的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應急處理措施。1.2.2觀察組患者實施循證護理,主要包括:①手術室護理小組的組建。小組組長由護士長擔任,接受循證護理培訓,即相關注意事項和措施等[1-2]。有效的結合患者的基本需求和護理措施,并通過查閱臨床相關問題,保證為患者制定的護理方案更加有效;②讓患者在術前服用地西泮(5mg),以穩定患者的情緒。叮囑患者在術前4h禁水,術前6h禁食;③術后使用溫鹽水擦拭干凈患者皮膚上的血漬,再使用消毒液對其做好相應的消毒工作,為患者穿好衣物或者蓋好被單后把其送回病房[3],根據患者的手術部位對其臥床休息的時間進行合理調整,并把手術的成功性告知意識清醒的患者,讓你放心;④護理人員應該根據患者的年齡、性格、文化程度等對其制定個性化的健康宣教計劃,并嚴格按照計劃內容執行。1.3判斷指標。對兩種患者的心理狀況、護理滿意度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等進行觀察。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保證向患者發放調查問卷是在其意識清醒的狀態下,各量表分為0~100分,50分為臨界值,患者的心理狀況和得分呈正比例關系。向出院的患者發放調查問卷調查其護理滿意度,100分滿分,護理滿意度和得分呈正比例關系。1.4統計學方法。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對本文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用(x±s)表示計量資料,并采用t進行檢驗,用(%)表示計數資料,用x2進行檢驗,組間差異統計學意義顯著用P<0.05表示。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和護理滿意度。由表1可知,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差異統計學意義顯著,且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明顯較高(P<0.05)。2.2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對照組患者中有3例感染,5例出血、1例切口裂開,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0.00%;觀察組只有2例患者切口出血,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4.44%,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明顯較低,兩組對比差異統計學意義明顯(P<0.05)。
循證護理在腦梗塞患者護理的運用
腦梗塞是臨床常見的腦部疾病[1],誘發原因主要有腦供血不足或腦供血障礙,造成梗死[2]。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也是相當重要的環節,護理的好壞直接影響患者的恢復情況[3],常規護理干預往往無法達到理想效果[4]。循證護理提倡人性化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基于護理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尋找循證依據,并結合臨床護理經驗,形成完善的、專業的護理干預方案。本研究采用循證護理對腦梗塞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康復醫院住院治療的腦梗塞患者80例,并隨機分為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0例),其具體資料見表1。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納入與排除標準。1.2.1納入標準。①符合腦梗塞的相關診斷標準[5];②患者及其家屬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1.2.2排除標準。①精神疾病患者;②心臟、肝、腎等器官嚴重功能性不全者。1.3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包括用藥指導、飲食指導、心理指導和日常生活等常規護理。觀察組則在常規護理干預基礎上進行循證護理干預。循證護理方法包括確立循證依據和循證依據實施兩個階段,其中確立階段包括查閱資料,了解腦梗塞的相關醫學知識,發現并總結腦梗塞患者常規護理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學習并掌握腦梗塞常見搶救護理措施,結合醫院醫療條件、患者實際情況及護理人員自身經驗等,為患者確立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實施階段步驟如下:①密切監護患者的生命體征,若有特殊情況及時采取相應急救措施;②密切觀察并發癥情況,如出現并發癥則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控制,減輕患者痛苦;③觀察患者的發病時期,對初期、中期、晚期患者分別采取相應的護理方案,提高護理效率和質量;④關注患者的疾病恢復情況,注意良肢位的擺放,對于病情穩定者鼓勵積極進行功能鍛煉和日常生活活動;⑤注意患者的飲食調理,根據患者情況(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推薦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如清淡飲食,戒煙戒酒,多喝水等;⑥在康復訓練方面,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制定不同的護理方案,在日常訓練中隨時進行更改和調整,保證患者良好的舒適度和滿意度;⑦注重心理疏導,對患者進行專業的溝通,可以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讓患者表達和釋放負面情緒;⑧重視早期中醫護理,根據患者情況采用中藥熏蒸、穴位貼敷、耳穴貼壓、推拿理療等傳統中醫特色護理方法。1.4觀察指標。1.4.1護理效果。記錄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并進行統計分析。1.4.2恢復程度。神經功能缺損狀況選用中國腦卒中臨床神經功能評估量表(CNS量表)[6],生活活動能力采用Barthel指數評定[7],抑郁評分采用中文版HAMD-17量表[8],認知功能采用簡易精神狀態量表(MMSE)[9]。其中,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抑郁評分分值與恢復程度成反比,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和認知功能評分分值與恢復程度成正比。1.4.3護理滿意度。在“以患者為中心”、“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新的護理模式需求下,護理滿意度的評估有利于體現整體護理質量。本研究以醫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調查,總分100分,85~100分為滿意,60~84分為一般,60分以下為不滿意,將滿意、一般納入護理滿意度的計算。1.5統計方法。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值加減標準差(sx±)表示,兩組間均值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t′檢驗。無序計數資料以頻數(f)、構成比(P)表示,采用χ2檢驗。兩樣本等級資料比較,采用Ridit分析,由DPS.7.05進行數據處理。以α=0.05為檢驗水準。
2結果
2.1護理效果。觀察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2.2恢復程度。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生活活動能力評分、認知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2.3護理滿意度。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5.00%,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77.5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見表4。
3討論
循證護理模式在喉癌手術室護理中的運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120例行手術治療的喉癌患者。入選標準:所有患者經病理診斷為原發性喉癌,均行手術治療;排除伴隨其他惡性腫瘤、嚴重心肺肝腎功能不全、精神疾病患者。其中男88例,女32例;年齡41~74歲,平均(45.3±6.8)歲;全喉切除術34例(28.3%),部分喉切除術86例(71.7%);TNM分期:Ⅰ期4例(3.3%),Ⅱ期57例(47.5%),Ⅲ期44例(36.7%),Ⅳ期15例(12.5%)。將所有患者按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大體一致。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喉癌切除與頸部淋巴結清掃術。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術前病房訪視與手術知識宣講、心理安慰、器械準備、術中配合醫生手術、術后進行生命體征監測和常規巡視等。觀察組在循證護理管理模式下進行護理,表現在:①循證分析:首先對手術室環境、患者病情、心理狀況及患者需求進行全面評估,收集喉癌手術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參照最新的國家標準、文獻報道和業內交流經驗尋找解決辦法,并進行科學而合理地循證,根據所搜集資料進行匯總并建立資料庫,以指導科室喉癌護理工作。②循證應用:巡回護士通過訪視獲取證據并與器械護士交流,為手術護理配合做好全面準備;患者到手術室后,護士根據術前訪視資料準確把握患者心理與意愿,進行心理疏導與建立信心;術中注意病房保溫、安靜及微笑服務等,以提高護理服務舒適度;術中正確交流,不討論與喉癌手術無關話題;根據醫生與護士交流信息優化術中醫護配合,尤其是器械傳遞、輸液、輸血及手術室清點核對等基本操作與技能;術后與病房責任護士聯系,了解患者病情后到病房進行回訪,根據回訪結果有針對性地制定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的措施。
1.3觀察指標
循證護理在手術室護理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循證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將86例在我院行擇期手術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常規手術室護理,觀察組在手術室護理中行循證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麻醉前焦慮情緒評分、血壓及心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2.3%明顯低于對照組11.9%,患者護理滿意度95.5%明顯高于對照組73.8%(P<0.05)。結論在手術室護理中實施循證護理,有助于減輕手術給患者造成的心理、生理應激,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且更有利于取得患者認可,值得推廣。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循證護理;焦慮情緒;應激反應
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不僅直接影響著患者手術過程中的主觀感受,同時還影響著手術能否順利進行及患者的手術安全性[1]。我院近年來為部分擇期手術患者實施循證護理,效果理想,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行擇期手術的86例患者,隨機分組,對照組42例,男、女為22例、20例,年齡16~75歲,平均(42.5±6.8)歲;手術類型:胸外科手術10例,骨科手術6例,普外科手術10例,泌尿科手術5例,婦科手術8例,其他3例。觀察組44例,男、女為23例、21例,年齡17~73歲,平均(42.3±6.6)歲;手術類型:胸外科手術11例,骨科手術6例,普外科手術11例,泌尿科手術5例,婦科手術8例,其他3例。兩組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1.2方法:對照組行常規手術室護理,結合患者疾病類型、手術方式做好術前準備,給予護理協作,對突發事件及時處理。觀察組實施循證護理:①提出問題:組織手術室一線護理人員及護士長共同探討手術室護理中常見問題,篩選出現頻率最高的問題,為術前心理應激、術前生理應激、并發癥、滿意度等。②循證支持:護理人員查閱文獻,并在知網數據庫、萬方數據可中輸入“手術室”、“護理”及“心理應激”、“生理應激”、“并發癥”、“滿意度”等關鍵詞(后面四項一次選一個輸入),搜索文獻并篩選,挑選影響因子高的核心文獻展開研究學習。護理人員共同討論,制定具有實用性的護理方案。③實施護理:a.術前訪視:術前1d到病房訪視,在了解患者基本情況的基礎上,重點講解手術室環境(以幻燈片形式展現)、手術醫師、麻醉醫師、護理人員、手術流程及手術目的,讓患者對手術涉及到的地點與人員有充分了解,消除其陌生感與緊張感。同時鼓勵患者傾訴內心不良情緒,給予心理疏導。b.術中配合:由訪視護士在手術室前迎接患者,擔任巡回護士的角色,全程陪伴患者;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加強護患交流、護護交流、醫護交流。對護理人員言行舉止予以規范,強化藥品質量管理及空氣消毒。對手術流程予以規范,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制度。麻醉前告知患者并給予心理撫慰,訪視護士一直陪伴在患者身邊,并不停給予鼓勵。c.術后隨訪:建立術后隨訪機制,由訪視護士護送患者回病房并和病房護士做好交接班后,認真交代病情,再次給予患者鼓勵和配合,經常到病房看望患者,和患者溝通。1.3觀察指標:①以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患者入院時、麻醉前的焦慮情緒,得分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焦慮情緒越嚴重;②記錄兩組入院時、麻醉前舒張壓、收縮壓及心率;③統計并發癥發生情況;④在患者術后回病房的次日,以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展開滿意度調查,評價內容為訪視內容、護理態度、禮貌用語、專業知識、醫護配合、體位舒適、器械準備、穿刺技術、護理技術、隱私保護、應急能力等,總分100分,將之劃分成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3個等級,滿意度為滿意、基本滿意占比之和。1.4統計學分析:用SPSS20.0統計分析相關數據,計量資料表現形式為(x-±s),對比方式為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方式為χ2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
2結果
循證護理在兒科護理的應用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作為研究對象的是來自于不同時間段到本院進行治療的110例患兒,其中對照組患兒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入院治療,包括男患兒32例,女患兒23例,年齡8個月-5歲,呼吸道感染者21例,腹瀉者19例,支氣管肺炎15例;實驗組患兒于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入院治療,包括男患兒33例,女患兒22例,年齡7個月-5.5歲,呼吸道感染者22例,腹瀉者18例,支氣管肺炎15例,兩組患兒在臨床資料上不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1.2方法。于對照組患兒住院期間,給予該組患兒常規性護理,如遵醫囑給藥,發現病情異常變化,通知醫生,協助處理等。于實驗組患兒住院期間,應用循證護理,具體方法:(1)成立小組:由護士長帶頭,組織護理人員成立循證護理小組,所有成員均接受過有關循證護理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均對循證護理的重要性和優勢有正確的認識。(2)檢索資料,制定護理計劃:基于兒科實際情況,護士長組織小組成員總結典型的兒科呼吸道感染、腹瀉、肺炎的護理問題,檢索兒科呼吸道感染、腹瀉、肺炎的相關護理資料,交流以往所積累的臨床護理經驗,進行頭腦風暴,大家共同對護理方法進行分析和比較,制定兒科呼吸道感染、腹瀉、肺炎有針對性的標準化、流程化的護理計劃。(3)實施護理措施:為患兒營造溫馨的病房,消除患兒的陌生感,通過游戲、撫觸等方式拉近和患兒的距離,提高患兒的信任度。將患兒所患疾病的相關知識向患兒家長解釋清楚,增加家長對此的正確認識,強化和家長的溝通,安撫他們不要過于緊張,將積極治療的重要性向其解釋清楚,將治療、護理過程中需要他們配合的事項向他們解釋清楚,增加其配合度。與此同時,針對患兒具體的病情,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如對支氣管肺炎患兒實施霧化吸入治療前,將存在于其鼻腔內的分泌物清除干凈,完成治療后,對患兒背部進行輕輕的拍打,以促進患兒順利將痰液排出[3]。叮囑腹瀉患兒家長在患兒腹瀉次數減少后,可以給予患兒流食或半流食,切勿給予過涼和存在過敏原的食物,叮囑年齡小的患兒的母親選擇合適的喂養時間和喂養量對患兒進行恰當的母乳喂養。嚴密觀察腹瀉患兒的大便情況,如大便次數、顏色、性狀等,特別是要掌握補液后患兒第一次排尿的時間,且基于患兒的情況合理調整補液量和速度[4]。考慮到呼吸道感染患兒會發熱,且發熱大部分為細菌、病毒引起的發熱,應強化和家長的溝通,將發熱相關知識解釋清楚,告訴其盲目使用退熱藥物的弊端,對于年齡小于4個月的嬰兒,體溫低于38.5℃者,不推薦使用退熱藥,多讓患兒喝水,給予物理降溫,對于體溫高且經物理降溫無效者,遵醫囑給藥,以達到降溫的效果[5]。1.3觀察指標。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住院時間、護理滿意率進行對比觀察。其中發放問卷調查表,調查患兒家長的護理滿意度,滿意度等級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護理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1.4統計學處理以SPSS18.0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以率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采取平均值±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視為存在統計學差異。
2結果
本組研究中實驗組患兒住院天數為(6.13±1.23)d,對照組患兒的住院天數為(9.41±2.65)d,實驗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兒家長護理滿意率達到96.4%,非常滿意者35例,一般滿意者18例,不滿意者2例,明顯優于對照組患兒家長的80.0%(非常滿意者20例,一般滿意者24例,不滿意者11例),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合格護理人員,要對專科護理理論知識和技能加以熟練的掌握,且要將“一切為了患者,為了患者的一切”的理念植根于頭腦中、落實到行動上,要尊重和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要善于觀察、思考,不斷完善護理方法,以增強護理效果。循證護理問題的來源為臨床實踐活動。在兒科護理實踐中發現有待解決的護理問題,查詢最佳的證據,對相關臨床護理實踐資料進行驗證,針對兒科護理實際和所積累的護理經驗,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為患有不同兒科疾病的患兒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6-8],如本組研究中對實驗組腹瀉患兒、支氣管肺炎患兒、呼吸道感染患兒采取不同的護理干預,增強了護理干預的針對性、有效性,滿足了患兒的護理需求,有助于解決兒科護理中的常見護理問題,增強護理效果,縮短患兒的住院時間。本組研究中實驗組患兒住院時間[(6.13±1.23)d]短于對照組[(9.41±2.65)d],護理滿意率(96.4%)高于對照組(8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上可知,循證護理應用在兒科護理中,有助于縮短患兒的住院時間,促進患兒的康復,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應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