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折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3 21:06:2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胸腰椎骨折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前路減壓植骨鈦板治療胸腰椎骨折探討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前路減壓、植骨融合及鈦鋼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其中的臨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前路減壓、植骨及鈦板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46例,合并截癱34例,椎管骨性占位,硬膜受壓,但無神經癥狀12例。觀察其神經功能的恢復情況和局部脊柱的穩定性。結果46例隨訪1~4年,平均2.3年。傷椎高度恢復90%30例,恢復80%16例,X線片顯示植骨均已融合,無鋼板螺釘斷裂和松動現象。34例截癱者術后脊髓神經功能按Frankel分級,除A級3例未能恢復外,其余恢復1~2級。結論對來自椎管前方壓迫的胸腰椎骨折,前路減壓植骨鈦板固定具有減壓徹底、神經功能改善率高、一期固定融合成功率高及脊柱穩定性好等優點,是治療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關鍵詞】胸腰椎骨折;前路減壓;內固定TreatmentofFractureofThoracolumbarVertebralBodybyAnteriorDecompressionCombinedwithAutograftsandPlateInternalFixationQINZuen,LIYuehui,CHENYun,etal(DepartmentofOrthopedics,thePeople′sHospitalofZiyang,Sichuan,Ziyang6413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linicaloutcomeofthoracolumbarfracturestreatedbyanteriordecompression,autograftsandinternalfixationbyplatesystem.MethodsFromJan2002toDec2006,fourtysixcasesofthoracolumbarfracturewerestudied.Thirtyfourofthemaresufferedwithspinalcordinjuries.Allcaseswereoperateduponbyanteriordecompression,reduction,autogenousiliacgraftingandfixationbyplatefixationsystem.ResultsAllcaseswerefollowedupfor1~4yearswithanaverageof2.3years.Nocomplicationsoccurred,suchasbreakingoftheplateandscrew,30casesoftheheightoffracturevertebrawererecovered90%,16caseswererecovered80%.Allthepatientswererecovered1to2Frankelgrades,except3caseswhosespinalfunctionwereAgrade.ConclusionTheanteriordecompressionisaneffectivewayforthoracolumbarfracturescombinedwithspinalinjuries,foritcanattaincompletedecompression,highrecoveryratetothenervefunction,highrateoffixationandfusionatonestageandgoodspinalstability.Keywords:thoracolumbarfracture;anteriorroutedecompression;internalfixation胸腰椎骨折是最常見的脊柱骨折,由于受傷機制的不同,骨折類型及手術方式較多,前后路手術各有其優缺點和適應證。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前路減壓植骨融合、鈦板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46例,療效滿意,現對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損傷前路減壓的手術適應證、手術時機及操作要點分析總結如下。1材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本組46例中,男28例,女18例;年齡20~61歲,平均37.8歲。新鮮骨折37例,陳舊性骨折9例。骨折部位:T112例,T126例,L123例,L210例,L35例。骨折類型:爆裂型骨折23例,屈曲壓縮骨折16例,骨折脫位7例。致傷原因:墜落傷24例,重物壓砸傷7例,車禍傷15例。術前都攝X線片及CT或MRI檢查,結果顯示損傷椎體的椎管前方有骨性物占位40%~50%26例,50%以上20例。46例中合并不完全性截癱31例,完全性截癱3例,骨性椎管占位,硬膜受壓,無神經癥狀12例。脊髓神經功能按Frankel分級:A級3例,B級6例,C級14例,D級8例,E級3例。1.2手術方法氣管內插管全麻,側臥位,一般以椎管前方骨折塊壓迫較重的一側逐層進入。T11、12骨折切除第10肋骨經胸入路,L1、2骨折則切除第12肋骨經腹膜后入路,L3、4骨折經腹膜后入路。暴露損傷椎體及上、下各一正常椎體的側前方,結扎切斷腰動脈、靜脈或肋間動靜脈,切除損傷椎上下兩個椎間盤、骨折椎體的椎弓根,明確椎管前壁的位置,切除傷椎體后1/2骨質。根據前方壓迫情況,小心去除突入椎管內的骨折塊及椎間盤組織,使硬脊膜囊充分減壓。在距上位正常椎體的上緣8mm作終板平行線與椎體后緣8mm作后緣平行線,兩線相交處為上位椎體螺栓進釘點。在距下位正常椎體的下緣8mm作終板平行線與后緣8mm作后緣平行線,兩線相交處為下位椎體螺栓進釘點。按與椎體終板平行且向前傾斜10°方向置入螺栓,以螺栓尾部為支點,用撐開器將椎體間適當撐開,在傷椎相鄰上下椎中間部位開1.2cm寬的骨槽。在撐開傷椎間隙的情況下,將合適長度的髂骨嵌入,使骨塊在矢狀位上距離椎管前緣約5mm,在冠狀位上應達到椎體的中心。松開撐開器,將合適長度的鈦板置于螺栓上,將螺帽擰入螺栓,暫時不擰緊,并將帶套起子原位留置;以帶套起子為支點,用壓縮鉗向中間壓縮,擰緊螺帽;松開壓縮鉗與帶套起子,于鈦板前部、螺栓前方擰入螺釘各1枚。沖洗,置入引流管,逐層縫合。術中出血量600~1000mL,平均850mL,輸血500~800mL,平均500mL。手術時間2.5~3.5h,平均2.8h。1.3術后處理術后引流24~48h,預防性應用抗生素4~5d,鎮痛3~4d,輸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補充營養。無神經癥狀者術后14d佩戴支具下床;截癱者選用神經營養藥,注意截癱護理、防治截癱并發癥,待截癱恢復后佩戴支具下地,均用支具保護直到影像學檢查證實堅強融合為止。2結果46例術后X線片復查,骨折椎體高度恢復90%30例,恢復80%16例。經過1~4年的隨訪(平均隨訪時間2.3年),螺釘鋼板無斷裂及松脫現象,椎體間植骨均融合良好,脊柱穩定。34例截癱者,神經功能除3例A級未能恢復外(術后只有截癱平面的下降),其余均有1~2級的恢復。隨訪期內A級3例,C級6例,D級10例,E級15例。3討論3.1前路減壓內固定手術的優缺點前路減壓優點:a)經前路減壓手術暴露充分,能直視下切除椎體后2/3,去除椎管前方的骨折塊,直視下容易分辨硬脊膜與骨塊的分界,向遠離脊髓方向用力,術中損傷脊髓的風險降低[1]。充分解除脊髓神經根的壓迫,為脊髓馬尾神經功能恢復創造了有利條件,減壓效果明顯[1,2]。本組46例術后神經損傷無1例加重,31例不全截癱均有1~2級神經功能恢復;b)不破壞脊柱的后柱結構,同時可創造良好的植骨床,植骨融合率高,減壓、植骨及固定可同時進行,達到一期重建脊柱穩定性的目的,符合生物力學特點。前路減壓僅破壞了一側中柱,有時一側的椎弓根亦受到破壞,但多數作者認為不會明顯影響脊椎的穩定性[2~4];c)固定牢靠,力學性能好,脊椎的運動中軸在椎體和椎間盤的中部,站立時軀干的負重力線在中軸腹側,做前路內固定則由于在生物力學上正處于運動節段的負重線上,因而可恢復脊柱的負重功能[3~5]。前路減壓的缺點:較后路手術創傷大、出血多,手術時間長,因此,要求掌握好手術技巧、熟練操作,可明顯減少手術的創傷和出血。本組平均出血850mL,平均手術時間2.8h。3.2胸腰椎前路減壓內固定手術適應證由于外科技術和醫學影像學的迅速發展,特別是CT、MRI的廣泛應用,使人們充分認識到胸腰椎骨折中脊髓神經所受的打擊或壓迫大多來自硬脊膜前方。前路手術可以直接切除突入椎管內的致壓物及充分解除脊髓壓迫,減壓、植骨和固定可同時進行,達到一期脊柱重建的目的;加重脊髓損傷的機會小,減壓徹底,截癱恢復率高;鈦板內固定牢靠且固定節段短,有利于術后椎體間植骨融合及脊柱活動功能的恢復;某些陳舊性脊柱骨折在截癱恢復保持恒定后,行前路減壓術后神經功能有恢復,即使晚期的減壓手術也有效[4~9]。根據本組臨床總結,我們認為前路手術適應證主要有:a)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合并脊髓損傷,經CT、MRI證實致壓物來自椎管前方,而后方無骨塊進入椎管者;b)胸腰椎爆裂型明骨折雖無神經癥狀,但椎管受累胸椎大于40%,腰椎大于50%者;c)已施行后路手術,但脊髓前方致壓物仍未解除或脊柱仍存在不穩定者;d)陳舊性胸腰椎骨折有遲發性神經損傷者。3.3前路減壓的手術時機從理論上講,脊柱骨折合并神經損傷患者越早減壓,越有利于神經功能恢復[7,8],但宋躍明等[9]曾經觀察減壓時間與神經功能恢復的關系,發現傷后1周、3個月、6個月內減壓后神經功能恢復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因此,本組無1例施行急診手術減壓。其原因主要為:a)急診手術技術力量難以保證。b)目前此類患者中高能量損傷的比例較高(如交通傷、高處墜落傷),且常合并多發傷,在觀察期內可以發現和及時處理合并損傷,避免醫源性并發癥,而傷后1周左右椎管前靜脈叢血管栓塞、手術出血明顯減少,手術也較清晰,操作更安全。因此本組37例新鮮骨折均在傷后5~8d行手術減壓,不全截癱均有1~2級恢復。3.4前路減壓內固定術的操作要點a)必須90°側臥位并牢靠固定,防止前后傾斜以保證螺釘和螺栓方向準確;L1以下骨折采用腹膜后入路,T12骨折采用經胸腹膜后入路,T11以上骨折采用經胸入路;減壓前切除上下椎間盤及骨折椎體的椎弓根,明確椎管前壁的位置。b)要小心游離切斷、結扎肋間動、靜脈及橫跨在椎體上腰動、靜脈。c)減壓時,要用髓核鉗、刮匙和尖嘴咬骨鉗,蠶食法將硬膜外的骨片一一切除,使椎管前方左右上下角無殘留骨碎片及椎間盤組織。并用神經探子能探入椎管內2cm左右無梗阻,部分可見硬膜囊搏動。d)上位椎體下緣和下位椎體上緣開槽時不宜切除過多,以免影響螺釘植入后的牢固性。上、下位椎體置入螺栓后,用撐開器適當撐開使損傷椎體高度恢復,避免過度撐開而加重脊髓損傷。應根據開槽長度修整植骨塊,一般比植骨槽長1~2mm,使其植入槽內后能嵌緊和牢靠,植骨塊太長易損傷脊髓;太短小則脊柱后凸畸形不能矯正,而且植骨塊的上下端與椎體接觸不牢固或接觸面太小,影響植骨塊穩定性融合率。e)根據上下椎體螺栓間的距離和椎體寬度,正確選擇鋼板和螺釘的長度;注意置入螺釘方向,避免螺釘過長損傷椎體對側血管或方向不準而誤入椎間盤或椎管。【參考文獻】[1]KanedaK,TaneichiH,AbumiK.Anteriordecompressionandstabilizationwithkanedadeviceforthoracolumbarburstfracturesassociatedwithneurologicaldeficits[J].JBoneJointSurg(Am),1997,79(1):6983.[2]TrclnNT,WatsonNA,TencerAF,etal.Mechanismoftheburstfractureinthethoracolumbarspine[J].Spine,1995,20(18):19841988.[3]譚倫,郭勇.前路減壓植骨K形鈦板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并截癱[J].實用骨科雜志,2005,11(6):495497.[4]GhanayemAJ,ZdeblickTA.Anteriorinstrumentationinthemanagementofthoraeolumberburstfraetures[J].ClinOrthop,1997,(335):89100.[5]黃成彬,肖增明,李世德,等.前路減壓植骨Zplate鋼板固定系統治療胸腰椎骨折并截癱[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4,42(20):15511553.[6]康列和,劉文和.胸腰椎嚴重爆裂骨折前路內固定治療[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7,22(1):6263.[7]McAfeePC,BohlmanHH,YuanHA.Anteriordecompressionoftraumaticthoracolumbarfractureswithincompletenerologicaldeficitusingaretroperitonealapproach[J].JBoneJointSurg(Am),1985,67(1):89104.[8]DunnHK.Anteriorspinestabilizationanddecompressionforthoracolumbarinjuries[J].OrthopClinNorthAm,1986,17(1):113117.[9]宋躍明,劉立岷,龔全,等.前路減壓固定植骨融合治療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損傷[J].中華創傷雜志,2006,22(1):2023.
胸腰椎骨折臨床療效及影像學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回顧性分析自2016-01—2020-12采用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的23例胸腰椎骨折,比較術前與術后2個月疼痛VAS評分、ODI指數、傷椎前緣、中心、后緣高度、傷椎Coob角、椎體楔變角、椎管矢狀徑,比較術前與術后2個月傷椎上方與下方的椎間孔高度、椎間隙高度、椎間孔面積。結果23例均順利完成手術并獲得隨訪,隨訪時間2~61個月,平均17個月。共置入119枚椎弓根釘,手術時間68~120min,平均89.8min。術中出血量10~90mL,平均48.5mL。術后2個月傷椎前緣、中心、后緣高度、椎體楔變指數、椎管矢狀徑、傷椎下方椎間孔高度、傷椎下方椎間隙高度較術前增加,疼痛VAS評分、ODI指數、傷椎Coob角、椎體楔變角較術前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前與術后2個月傷椎上方椎間孔高度、傷椎上方椎間隙高度、傷椎上方椎間孔面積、傷椎下方椎間孔面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創傷小,臨床療效確切,同時可獲得一定脊柱矯形及神經間接減壓的效果。
關鍵詞:胸腰椎骨折;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脊柱矯形;影像學分析
胸腰椎骨折在脊柱損傷中較為常見,可占脊柱骨折的50%以上,其中AO-A型骨折占比很高[1]。復位骨折、矯正椎體及脊柱序列畸形、恢復椎管及椎間孔高度和容積、重建脊柱的穩定性是治療胸腰椎骨折的關鍵。后路切開跨傷椎椎弓根釘內固定術在臨床應用廣泛,但開放手術對脊旁軟組織剝離廣泛、創傷大,術后即使骨折愈合,長期醫源性腰痛的發生率仍較高。近年來隨著脊柱微創技術的發展,經皮椎弓根釘棒內固定系統已被引入到脊柱骨折的治療中,在達到復位固定效果的同時能減少創傷[2]。筆者回顧性分析自2016-01—2020-12采用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的23例胸腰椎骨折,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①胸腰椎骨折,年齡18~65歲;②臨床癥狀與影像學表現相符,椎管相對完整,椎體高度丟失≥1/3;③病程<2周;④術前疼痛VAS評分≥4分;⑤無受傷節段以下的神經功能障礙。排除標準:①兒童及高齡患者;②病理性骨折;③爆裂骨折波及椎管,出現骨折脫位及三柱橫斷骨折;④合并肢體遠端神經功能障礙;⑤全身或術區域感染、凝血功能異常、心肺功能異常等無法耐受手術者。納入23例,男16例,女7例,年齡19~65歲,平均43.2歲。致傷原因:高處墜落傷17例,摔傷4例,交通事故傷2例。骨折節段:T122例,L111例,L23例,L31例,T8、L21例,T12、L41例,T12、L31例,L1、L51例,L1、L31例,L1、L21例。29個骨折椎體按AO分型:A1.2.1型20個,A1.2.3型4個,A1.3型1個,A2.2型2個,A3.1.1型2個。
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探討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微創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其療效。方法自2003年9月至2007年9月,選擇15例損傷平面以下無神經功能損害,無需進行椎板減壓的單純胸腰椎骨折患者,在C臂X線機定位下確定需要固定的椎弓根根部,做4個1.5cm長的切口,固定與復位均在4個小切口內完成。結果所有病例均獲隨訪,時間10~30個月,平均18個月。術后患者均恢復椎體高度并矯正椎體后凸畸形。手術時間約1.5h,出血量約80mL。結論微創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技術操作簡便、安全可靠,具有創傷小、出血少、疼痛輕、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關鍵詞】經皮;胸腰椎骨折;微創手術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系統內固定已被臨床證實是安全可靠的。傳統的開放手術方式須做廣泛的軟組織剝離,手術創傷大,出血多,住院時間長。我院自2003年9月至2007年9月對15例腰椎骨折行經皮穿刺椎弓螺釘內固定(minimallyinvasivepercutaneouspediclescrewsosteosynthesis,MIPPSO),取得滿意的療效[1~3],現報道如下。1臨床資料本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齡28~65歲,平均48.2歲。受傷至手術時間3~7d,平均4.5d。受傷原因:交通事故傷5例,高處墜落傷8例,重物砸傷2例。損傷節段:T111例,T123例,L16例,L24例,L31例。根據Denis分型,壓縮性骨折13例,爆裂性骨折2例。X線片顯示:椎體受壓占原有椎體高度1/2有9例,1/3有6例;成角畸形均大于20°。CT片顯示:椎體后緣骨塊突入椎體小于1/4有13例,1/4~1/3之間有2例,所有病例均無下肢和大小便障礙。2手術方法麻醉成功后,俯臥位行體外牽引復位。首先用C臂機定位骨折椎體,用記號筆做體表標記,再在C臂機下體表標記上下2個相鄰的椎弓根部,以這4個椎弓根根部的點為中心,各做4個1.5cm長的切口,在C臂機引導下擰入4枚椎弓根螺釘,在同側相鄰切口間打隧道,將折彎后與骨折處胸腰椎生理曲度一致的棒沿隧道穿入,并在4個小切口內將棒與椎弓根螺釘稍做固定。鎖緊下位椎弓根螺釘與棒結合處,安裝椎弓根螺釘延長棒,皮膚外在C臂機引導下予撐開上位椎弓根螺釘以復位,直至矯正后凸畸形、恢復骨折椎體及椎間隙正常高度。去除椎弓根螺釘延長棒,將4個釘棒結合部擰緊,橫聯接未安裝,再次用C臂機確定固定后的位置。沖洗并縫合4個小傷口。3結果本組各例均在經皮穿刺下完成操作,無微創手術失敗而改行開放手術者。所有病例均獲隨訪,時間10~30個月,平均18個月。手術時間70~150min,平均90min;術中出血量50~200min,平均80min。術后3d帶腰圍下床活動,1周后出院,1個月后恢復輕重度工作。患者術后功能恢復好,恢復的骨折椎體高度和椎體間隙高度無丟失。4討論4.1MIPPSO技術要點MIPPSO術前須認真進行C臂X線定位,正位像兩側椎弓根投影對稱、棘突居中,側位像椎弓根顯示清楚。進針點為椎弓根兩“眼睛”中點外側緣,正位投照時,導針進入后其針頭距離上終板約1.0cm,距棘突中線約1.0~1.5cm。椎弓根軸心位投射時,定位克氏針針尖不超越椎弓根“眼睛”周邊;側位像上應在椎弓根中軸線上,與上終板平行。進針點不能太偏中線,如夾角大于15°時,正位投照像針尖接近或超越中線,或椎弓根軸心位投照像針尖超越椎弓根“眼睛”,提示進入椎管,應退出導針。皮下肌肉隧道沿肌纖維鈍性分開,隧道要寬松,兩螺釘尾端“U”型開口相對,并在同一直線上,以便于釘棒安裝。4.2MIPPSO手術的適應證與禁忌證手術適應證:脊柱骨折后,椎體高度喪失,高度低于原有的1/2,脊柱不穩定;或脊柱生理曲線喪失,后凸20°,但無損傷平面以下的神經功能損害,無需進行椎板減壓。如脊柱骨折嚴重同時伴有損傷平面以下神經功能損害,需進行徹底的椎管減壓,則不能采用該微創技術。手術禁忌證:伴有兩個以上椎體壓縮性骨折,傷椎至相鄰椎的椎弓根有骨折,有出血傾向,不能耐受手術。4.3MIPPSO技術治療胸腰椎骨折的機制后縱韌帶在椎體后中央處最厚,在椎間盤與椎骨相連處向兩側逐漸變薄,椎間盤水平寬于椎體水平,L1~3寬于L4~5和胸段,因此下腰椎產生的間斷復位作用不如胸腰段,胸腰段間接復位作用效果佳。除后縱韌帶外,能使椎體后壁骨折間接復位的另一結構是位于后縱韌帶深部的椎體后壁與椎間盤的連接,其作用可能較后縱韌帶更重要。Harrington的實驗表明,單純靠后縱韌帶產生的間接復位在L1水平最多能使35%受壓椎管得以恢復,再加上后路器械和過伸體位依靠后縱韌帶和椎體后壁與椎間盤的連接等,能使非D型爆裂骨折椎管受壓恢復到較好程度。因此,利用后縱韌帶、椎間關節軟骨及椎間盤軸向撐開力使椎管內占位小骨塊有限閉合復位回納原理和經皮椎弓根螺釘結合皮下遂道和垂直安裝原理,達到使傷椎恢復椎體及椎間隙正常高度的目的,進而恢復脊柱的生理曲度,維護節段完整性和穩定性。但一般適用于神經癥狀較輕、以前柱壓縮為主、椎管內占位小于1/4~1/3矢狀徑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其優點為最大程度地減少對后柱穩定性的破壞,減少組織損傷和肌肉剝離,可以減少椎旁肌血管神經的破壞,維護脊柱軟組織的平衡,避免影響脊柱活動。無論是住院時間還是術中出血均大為減少,并具有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切口小、平整美觀、費用少等優點,目前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系統應用于胸腰椎骨折前景看好,但缺少長期的隨訪資料證實其遠期療效。總之,MIPPSO手術治療胸腰椎骨折具有以下優點:a)切口小;b)出血少;c)手術所累及或損傷的組織小;d)患者術后恢復快;e)住院時間短。本組患者手術時間為1.5h,出血量約80mL,患者第2天即可下床活動,1周后出院。【參考文獻】[1]LoweryGL,KulkarniSS.Posteriorpercutaneousspineinstrumentation[J].EurSpineJ,2000,9(1):126130.[2]池永龍,徐華梓,林焱,等.微創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的初步探討[J].中華外科雜志,2004,42(21):13071311.[3]董楊,徐建廣,陳碭,等.微創技術治療胸腰椎骨折[J].臨床骨科雜志,2005,8(1):56.
腰椎骨折手術室護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腰椎骨折患者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中應用手術室護理配合的價值。方法選取腰椎骨折患者80例,均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總結手術室護理配合的價值。結果本組腰椎骨折患者的手術時間平均為(100.45±9.23)min、術中出血量平均為(32.12±2.69)mL、總并發癥發生率為5.00%。結論腰椎骨折患者在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的過程中,加強其手術室護理配合,能夠對手術治療的效率進行保證,改善患者的預后。
【關鍵詞】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手術室護理配合;價值
腰椎骨折是脊柱創傷性疾病的一種,主要在青壯年中發病,發病的原因主要為砸傷或高空墜落傷,對患者的正常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部分患者甚至會出現截癱的情況[1]。本次研究主要對腰椎骨折患者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時手術室護理配合的價值進行分析,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80例,均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手術過程中均采取手術室護理配合。男52例,女28例,年齡20歲~62歲,平均年齡(48.52±3.69)歲,受傷時間0.5d~8.0d,平均(3.56±1.01)d。1.2方法。患者均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在其手術的過程中實施手術室護理配合,包括術前準備、術中配合、術后護理等。1.2.1術前準備。①心理干預:巡回護士加強患者的術前訪視,對其心理狀態、基本狀況等進行了解,并填寫術前評估表,對其耐受性進行評估。同時,積極為患者介紹手術室環境、手術的相關注意事項以及步驟,以及護理人員和醫生的情況,消除其陌生感。針對腰椎骨折患者的具體心理狀態,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講解治療成功的案例,增加其對手術的信心,確保手術順利進行。②器械準備:實施手術前,器械護士對手術所需的高頻電刀、配套裝置、無菌包、螺釘、體位墊、氧氣裝置、負壓吸引器等器械進行檢查;實施手術的過程中,應保證動作輕柔,避免產生較大的碰撞聲,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1.2.2術中配合。①麻醉配合:腰椎骨折患者在入室后,巡回護士應積極加強與患者的交流,充分鼓勵、關心患者,并加強其隱私保護以及保暖,協助麻醉師為患者實施麻醉。護理操作的過程中應嚴格遵循無菌操作的原則,合理按照醫囑給予患者抗生素對切口感染進行預防,并建立2條靜脈通道,用以輸液和用藥。②體位護理:在患者麻醉滿意后,確保其脊柱軸線的穩定性,協助取俯臥位,將頭部偏向一側,在患者的髂前上棘、胸前放置軟墊,必要時貼美皮康,減少壓瘡的情況。保證患者的雙上肢處于自然彎曲狀態,將其上肢放置于頭部兩側,并在雙踝、雙膝下放置軟墊,使踝關節處于自然彎曲的狀態,并懸空足趾,膝關節通過約束帶進行固定。在患者大腿肌肉豐滿處貼貼負極,避免電凝對皮膚造成燒傷。③手術配合:器械護士積極熟悉手術的具體操作流程以及相關的注意事項,并提前進入手術室備齊器械,鋪好手術臺,對專用器械以及常用器械進行區分,并合理擺放。實施手術操作的過程中器械護士應敏捷、及時以及主動進行配合,熟練完成各種操作,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從而提高手術效率。器械護士應保證術野的整潔、無菌,及時清除手術臺上的污漬,確保無菌操作。④密切監測:加強腰椎骨折患者生命體征的監測,若其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告知醫生,保持靜脈通暢,減少人員流動和開門的次數,創造無菌環境。1.2.3術后護理。手術后,搬動患者時動作應輕柔,檢查患者俯臥時各個受壓部位的皮膚,并注意保暖。在患者的生命體征處于穩定狀態時,將其運送回病房,并做好交接工作。1.3觀察指標。對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并發癥發生率進行觀察分析。
2結果
療腰椎骨折手術室護理分析
腰椎骨折在脊柱外傷當中較為常見,多發于青壯年人群。近幾年隨著我國建筑和交通事業的飛速發展,腰椎骨折的發病率呈現出了明顯的上升態勢[1]。目前后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在腰椎骨折的治療干預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能夠顯著緩解患者痛苦。但是手術屬于強烈的應激源,會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都產生較大刺激,甚至發生明顯的應激反應,阻礙手術的順利進行[2]。在本次研究中,對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的腰椎骨折患者采用了手術室護理,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腰椎骨折患者共72例,根據隨機化分組原則分為對照組(36例)和觀察組(36例),其中,對照組男24例,女12例;年齡在24~65歲,平均年齡為(41.2±8.2)歲。觀察組男25例,女11例;年齡在21~67歲,平均年齡為(41.3±8.1)歲。兩組基線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有可比性。所遵循的程序均符合相關倫理學標準,并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1.2方法:患者均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則聯合手術室護理:1.2.1術前訪視。巡回護理人員應及時對患者行術前訪視,從而了解并掌握患者的身體狀態、是否存在其他原發性疾病、是否肥胖等,以此評估患者對手術和麻醉的耐受性,并做好手術準備工作,包括手術中需要使用的C臂機、無菌包、明膠海綿以及負壓吸引器等。1.2.2術中護理。護理人員應保持手術室環境的舒適,并主動詢問患者狀態,及時進行查對工作,并協助建立靜脈通路,并對氣管插管患者進行嚴密監視,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在麻醉成功后,協助患者取俯臥位,并將患者頭部偏向一側,墊高患者髂前上棘和胸部,避免壓瘡發生。電極的負極應置于患者大腿肌肉較為豐富的位置,從而預防灼傷。在整個手術過程中,按順序擺放敷料和器械,并主動配合手術醫師的操作,準確傳遞無菌紗布、手術刀以及縫針等,從而提高手術效率。嚴格查對手術中需要用到的血液制品及液體,并對手術護理記錄單進行細致填寫。1.2.3術后護理。當患者體征平穩后,由麻醉師以及巡回護理人員將其送回病房,并與病房責任護理人員進行細致交接。術后14d,患者切口基本愈合,可配戴圍腰進行下床活動,促進患者康復。1.3評價指標:將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作為本次研究的評價指標,對兩組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和對比。1.4統計學分析:將研究所得的最后數據使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在數據處理過程中,t值用以檢驗計量資料,卡方用以檢驗計數資料,組間差異經P值進行判定,其標準為:若P值<0.05,則提示最后數據存在統計學意義;若P值>0.05,則提示最后數據不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討論腰椎骨折后,后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的目的在于恢復患者腰椎的穩定性,并緩解疼痛[3]。當時由于腰椎的生理解剖結構較為特殊,再加上術中體位的影響,稍有疏忽就會導致患者血管、脊髓或神經受損,影響手術治療效果,并給患者帶來更大痛苦,引發醫療糾紛[4]。因此在圍術期中,有效的護理配合十分重要。在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36例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的腰椎骨折患者采用了手術室護理,經對比分析可知,觀察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5.6%,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3.3%,χ2=8.867,P=0.003。手術室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具備豐富的病理生理知識,并熟悉每一種手術工作和操作器械的使用方法,這樣才能準確、迅速地為手術醫師傳遞器械,縮短手術時間,保證手術效率。可以說,手術室護理能夠對醫療安全程度、醫療質量產生直接影響,是護理模式發展的新方向、新要求[5]。而優質的手術室護理能夠使醫院建立起更加良好的公益性形象,并形成和諧的工作環境,從而有助于提高醫護工作的效率,使患者更加滿意。
綜上所述,在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的腰椎骨折患者的護理過程中,手術室護理干預能夠顯著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概率,改善患者預后,值得推廣應用。
胸腰椎爆裂治療研究論文
【摘要】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臨床特點及治療方法進行分析探討。[方法]從2004年4月~2006年4月共收治胸腰椎爆裂骨折38例,平均30.8歲。采用前路手術自體髂骨植骨萬向脊柱前路固定系統固定。[結果]全部患者接受6~36個月的隨訪,平均18個月,X線片顯示椎體已骨性融合,內固定物無松動、斷裂等現象。融合時間平均為3.2個月,術后脊柱后凸角度21°±8°,平均矯正為6°。[結論]前路手術能充分徹底的解除脊髓神經壓迫,為脊髓神經功能恢復創造有利條件,萬向脊柱前路固定系統能保證融合節段的穩定性,治療效果肯定。
【關鍵詞】脊柱骨折胸腰椎前路內固定
本院自2004年以來,用萬向脊柱前路固定系統(anteriorlockingplatesystem,ALPS)治療胸腰椎骨折38例,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男29例,女9例;年齡21~45歲,平均30.8歲。高處墜落18例,車禍11例,腰背部砸傷7例,其它外傷史2例。6例合并四肢骨折,伴完全截癱的6例,不全癱的28例,無神經癥狀的4例,9例合并肋骨骨折,2例合并有顱腦外傷。術前脊柱后凸畸形角度27°±13°,術前脊髓損害按Frankel分級,如表1所示。表1術前術后隨訪時脊髓神經損害Frankel分級(患者數量n=38)
FJ器械治療骨折分析論文
【摘要】綜合評價短節段FJ器械內固定系統治療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后路短節段FJ器械經椎弓根內固定治療的胸腰椎骨折92例,對比患者手術前后的神經功能評價和影像學指標。[結果]平均隨診11個月,92例患者椎體前緣高度由術前平均28%恢復至86%,椎體后緣高度由術前76%恢復至98%;Cobb′s角由術前平均36.4°恢復至術后2.6°。椎管內移位骨塊復位率達90%以上。神經功能恢復按ASIA分級:A級中3例無變化,余89例均提高1~2級。[結論]用短節段FJ器械內固定手術治療可使患者早日恢復日常生活,同時能達到精確復位固定及椎管有效減壓,矯正后凸畸形,是治療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胸腰椎骨折復位固定FJ器械
經椎弓根內固定治療胸腰段脊柱不穩定骨折具有三維空間復位和短節段固定等優點,近年來在國內外已廣泛開展。本院自1993年以來使用過多種椎弓根內固定器械及方法,療效不斷提高,但在實踐中總感到有些器械有不足之處。自2001年5月至今作者采用FJ器械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92例,療效十分滿意。FJ器械(北京富樂公司生產)為釘棒系統,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力學合理,固定牢固,尤其在恢復脊柱生理前凸和椎管有效減壓方面較為突出。
1臨床資料
本組男64例,女28例。平均32.5(21~66)歲,其中21~45歲55例,約占59.78%。骨折部位:T103例,T117例,T1219例,L141例,L211例,L38例,另有2個相鄰椎體骨折脫位3例。骨折按Denis分型:壓縮型19例,爆裂型42例,屈曲分離型19例,骨折脫位型9例,混合型3例,不穩定性骨折73例占79.3%。致傷原因:高處墜落傷67例,交通事故19例,壓砸傷6例。并發其它部位骨折26例34處。術前脊髓神經功能損傷按美國ASIA分級:A級8例,B級22例,C級37例,D級15例,E級10例,有神經系統功能障礙者占89.1%。受傷后至接受手術時間6h~17d(平均5.5d),其中9例在傷后1d內手術。術前、術后有CT片對照的69例。18例已取出內固定。
2手術方法
脊柱骨折手術患者手術室護理方式研究
脊柱骨折屬于骨科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約占全部骨折的5%~6%,多由外力所致,如高空墜落、重物砸傷或交通撞傷等,一般病勢危急、病情復雜,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局部劇痛、畸形、馬尾損傷等,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1-2]。針對脊柱骨折,目前臨床仍以手術治療為主,其中內固定手術為最主要的方式之一[3]。手術的質量直接影響患者的術后康復,所以如何實施手術室護理干預也成為醫學工作者研究的重大課題。筆者對我院164例患者進行了研究,具體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9月-2016年3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164例脊柱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CT檢查確診。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每組82例。對照組男性43例,女性39例,年齡28~65歲,平均(42.3±2.5)歲。胸段脊柱骨折30例,腰椎骨折38例,頸椎14例。病因:交通意外39例,高空墜落24例,重物砸傷15例,其他4例。干預組男性42例,女性40例,年齡26~67歲,平均(42.5±2.4)歲。胸段脊柱骨折31例,腰椎骨折36例,頸椎15例。病因:交通意外40例,高空墜落22例,重物砸傷17例,其他3例。對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如安排檢查、發放藥物、輸液等。干預組則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手術室護理干預方案,具體包括以下內容。1.2.1術前護理協助患者及家屬做好各項術前檢查,如備皮、備血、血常規檢查、靜脈滴注抗生素、灌腸等,對手術區域清潔、消毒,并做好無菌包扎;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多與患者交談,且保持語氣親切和藹、舉止大方得體,向患者講述醫師的豐富臨床經驗和治療成就,疏導患者的恐懼、緊張心理,從而主動與護理、手術治療工作相配合;采用宣傳冊、宣傳欄、黑板報、觀看錄像等方式進行健康教育,讓患者對病情、手術治療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項有初步的了解,看到痊愈出院的希望,保持積極、輕松的心情,配合各項工作,爭取早日出院。1.2.2術中護理密切關注患者在全麻誘導、全麻蘇醒和術中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包括呼吸頻率、心率、心電圖、血氧飽和度等,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告知主治醫師并進行處理;術中患者出血量較大,應監測患者中心靜脈壓變化,必要時輸血、輸液以補充血容量;患者手術過程中一般取俯臥位,需要翻身時應直線翻身,以免扭轉頸椎、損傷脊髓、頸椎等;全面檢查電刀負極板在患者身上的接觸部位,以免電擊燒傷。1.2.3術后護理術后仍應定期監測并記錄患者呼吸、心電、血壓、脈搏、意識等變化情況,若患者出現頭暈、惡心、出冷汗等癥狀應及時告知主治醫師;術后應妥善固定引流管,確保通暢,不可以出現扭曲、壓折現象,觀察并記錄引流液顏色、量、性質,據此進行患者預后評估,并制訂針對性的術后護理方案。1.2.4出院指導指導患者進行術后康復訓練,如肌肉按摩、活動關節等,注意循序漸進,根據患者的恢復程度酌情增加訓練范圍和強度,要求患者能獨自進行整個鍛煉流程。叮囑患者出院后仍要堅持日常鍛煉,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從而提高機體免疫力;叮囑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遠離安全隱患;告訴患者定期到醫院復診,檢查恢復情況以及有無術后并發癥、后遺癥等。
脊柱損傷法醫學鑒定分析
【摘要】目的:觀察脊柱損傷法醫學鑒定中CT及MRI影像學診斷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就診的脊柱損傷患者80例進行研究,依據不同法醫學鑒定方式分為兩組,應用CT檢驗為對照組(n=80),應用MRI檢驗為觀察組(n=80),觀察其臨床價值。結果:兩組患者檢出結果準確率對比,經由病理檢查診斷,壓縮骨折28例、爆裂骨折15例、骨折脫位20例、合并骨折損傷17例,經對比,觀察組檢出結果準確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法醫學鑒定中對脊柱損傷患者予以MRI方式,其診斷結果準確率更高于CT,臨床可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審慎選擇。
【關鍵詞】脊柱損傷;法醫學鑒定;CT;MRI;影像學診斷
脊柱損傷常由于工礦、交通事故或是自然災害時,傷情往往嚴重復雜,并往往伴有嚴重的并發癥癥狀,一般常見的骨折類型主要有壓縮骨折、爆裂骨折、后柱斷裂、骨折脫位、旋轉損傷等,并造成脊柱骨折以及感覺、運動、神經障礙,還可能導致脊髓以及神經根的損傷,因此結合病因、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結果對患者進行診斷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1]。本文將結合對脊柱損傷法醫學鑒定中CT及MRI影像學診斷進行分析,詳情見于下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就診的脊柱損傷患者80例進行研究,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齡為20~60歲,平均年齡為(40.65±5.84)歲,將所有患者依據不同法醫學鑒定方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并分別予以患者CT、MRI方式進行檢驗,并以病理檢查診斷結果為金標準.本研究符合相關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1.2方法。對所有患者分別予以CT、MRI方式進行檢查,對照組應用CT(SOMATOMForce,X射線計算機體層攝影設備)檢驗,患者取健側臥位,以患者的損傷部位為核心,對周邊位置也予以掃描。觀察組應用MRI(飛利浦AChivaX-30,核磁共振)檢驗,患者取健側臥位,對患者損傷的病變、不同矢狀面影像、橫切位影響進行觀察,并對伴有的脊髓損傷進行觀察分析。1.3觀察指標。以病理檢查診斷結果為金標準,對比兩組患者經由CT、MRI的臨床檢出結果準確率。CT診斷標準:上椎體移位、頸椎構突明顯、椎小關節脫位;MRI診斷標準:T1WI低信號:脊髓振蕩伴水腫、T1WI高信號,脊髓挫傷伴髓內出血。壓縮骨折:可見椎體前柱或中前柱見不規則骨折線,骨皮質斷裂、骨小梁紊亂;爆裂骨折:椎體呈粉碎狀,骨折線多累及三柱,還可突入椎管,致使椎管狹窄;骨折脫位:骨折線累及三柱中任何一柱,椎體旋轉,小關節骨折、脫位;合并損傷:合并兩種及兩種以上的損傷類型。1.4統計學方法。數據納入SPSS17.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率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并分別以(x-±s)、率(%)表示,(P<0.05)差異顯著。
2結果
預見性護理在骨科護理的應用
骨科創傷疾病是臨床較為常見的外科疾病,其病情發展迅速,病因復雜,從而給臨床治療和護理帶來諸多的苦難,其中涉及到患者脊柱、神經、血管、肌肉等多種組織和機體細胞的損傷。且近些年,骨科創傷的臨床發病率呈現不斷增加的趨勢,病情也較為復雜,其中受骨科創傷的嚴重性和復雜性影響,臨床搶救時間往往被延誤。為此,本文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間接治的120例骨科創傷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探索預見性護理在顧客護理應用效果,以期為提高骨科創傷的臨床治療效果提供借鑒。現將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間接治的120例骨科創傷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60例患者,其中觀察組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齡在18~69歲,平均年齡為(43±3.2)歲,盆骨骨折患者2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12例,四肢骨折患者27例;對照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在18~70歲,平均年齡為(44±3.5)歲,盆骨骨折患者2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13例,四肢骨折患者2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性臨床資料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臨床常規骨科護理,其中包括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和記錄,術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待患者進入手術室前給予患者必要的健康教育指導,同時術后密切關注患者病情變化,開展常規護理措施。給予觀察組患者預見性護理,對觀察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心理狀況、病史、病情等所有相關資料進行全面收集,同時分類做好記錄,并對其臨床資料予以分析,根據患者臨床資料和病情配備必須的醫用品,如防褥墊、搶救儀器、藥物等等,并根據患者個體差異性,做好預見性健康防護計劃,同時針對患者出院后的健康予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