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信用范文10篇
時間:2024-03-30 02:30:0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消費信用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消費信用現狀
一、個人信用制度釋義及其主要內容
個人信用是從事社會經濟活動的個人為取得某種商品和服務的所有權(使用權)做出的償還承諾和償還行為。它不再僅僅是靠過去所依據的勞動合同來提供勞動力和獲取報酬,也不再僅僅通過銀行的存、取款來達到消費的目的,而是利用起個人信用來達到消費和經營的目的。
個人消費信用制度作為開展消費信貸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主要內容包括個人身份證明和個人社會檔案、個人銀行賬戶和收入來源、個人保險保障情況、個人信用記載、個人其他資產構成以及個人債務情況等六個部分。
1.個人身份證明和個人社會檔案。此項內容主要是方便銀行對借款人真實身份、社會關系和社會經歷等基本情況的一般把握。
2.個人銀行賬戶和收入來源。銀行所發放的任何一筆貸款,都基于對借款人運用第一還款來源的預期,就個人而言,現金收入即為第一還款來源。
3.個人保險保障情況。由于個人消費貸款的期限較長,不可控的因素較多,銀行和貸款人都在尋求第三方保障。當借款人無力償還貸款時,由保險公司償還貸款,從而有力地保障了消費信貸的安全性。
信用卡信貸消費探究論文
一、實現信用卡發卡業務的公司化改造
信用卡業務及其他銀行卡業務主要是增加儲蓄的管理理念產生和發展的,目前由于管理層重視程度不夠,以及銀行龐大的組織架構特別是金融體制上的原因,我國的信用卡發卡業務一直由銀行的零售業務部負責,而在國外成熟市場中,信用卡業務由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發展的信用卡公司全權運作,發卡業務的公司化改造并非易事,公司化改革涉及組織結構的設計、未來公司與現有傳統銀行零售服務的資源重組、未來公司業務和產品的重新定位等一系列問題。在公司化改造過程中,我們應建立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業務運營機制和組織結構合理、責權明確的管理體制。
1.機構公司化
按照市場化的原則,中國銀行可將現有銀行卡業務部門改造為銀行卡公司。銀行卡公司由所在銀行控股,同時為促進銀行卡公司的長期發展,可以吸收海內外的資金或技術、機器設備入股,采取中外合資經營或合作經營的形式。銀行卡業務經營規模較大的銀行還可根據中國業務量的發展狀況,在各地成立區域性銀行卡分公司。
2.經營集約化
以總公司為統一法人,對分公司實行垂直領導與管理,由總公司統一決策、集中調配業務資源:加速建立集中式業務處理模式,逐步將卡片制作、對賬單發送、授權與客戶服務、賬務處理等職能集中至總公司。
消費信用制度研究論文
一、個人信用制度釋義及其主要內容
個人信用是從事社會經濟活動的個人為取得某種商品和服務的所有權(使用權)做出的償還承諾和償還行為。它不再僅僅是靠過去所依據的勞動合同來提供勞動力和獲取報酬,也不再僅僅通過銀行的存、取款來達到消費的目的,而是利用起個人信用來達到消費和經營的目的。
個人消費信用制度作為開展消費信貸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主要內容包括個人身份證明和個人社會檔案、個人銀行賬戶和收入來源、個人保險保障情況、個人信用記載、個人其他資產構成以及個人債務情況等六個部分。
1.個人身份證明和個人社會檔案。此項內容主要是方便銀行對借款人真實身份、社會關系和社會經歷等基本情況的一般把握。
2.個人銀行賬戶和收入來源。銀行所發放的任何一筆貸款,都基于對借款人運用第一還款來源的預期,就個人而言,現金收入即為第一還款來源。
3.個人保險保障情況。由于個人消費貸款的期限較長,不可控的因素較多,銀行和貸款人都在尋求第三方保障。當借款人無力償還貸款時,由保險公司償還貸款,從而有力地保障了消費信貸的安全性。
消費信用現狀分析論文
摘要:我國消費信貸1998年才開始起步。消費信貸的開展并不盡人意,與社會良好的意愿形成強烈的反差。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便是個人消費信用制度的缺乏。因此,建立個人消費信用制度對我們來說已經迫在眉睫。
關鍵詞:消費信用制度信用保證保險
我國消費信貸起步很晚,直到1998年,為刺激內需,中央決定加速發展消費信貸,人民銀行陸續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消費信貸的政策。
然而,消費信貸的開展并不盡人意,與社會良好的意愿形成強烈的反差。在很多地方,呈現出一種觀望咨詢多,銀行宣傳解釋多,而實際借款人少的現象。究其原因,除了貸款需求方消費意愿不強,負債消費觀念尚未形成等原因之外,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便是個人消費信用制度的缺乏。因此,建立個人消費信用制度對我們來說已經迫在眉睫。
一、個人信用制度釋義及其主要內容
個人信用是從事社會經濟活動的個人為取得某種商品和服務的所有權(使用權)做出的償還承諾和償還行為。它不再僅僅是靠過去所依據的勞動合同來提供勞動力和獲取報酬,也不再僅僅通過銀行的存、取款來達到消費的目的,而是利用起個人信用來達到消費和經營的目的。
信用卡信貸消費市場完善
一、實現信用卡發卡業務的公司化改造
信用卡業務及其他銀行卡業務主要是增加儲蓄的管理理念產生和發展的,目前由于管理層重視程度不夠,以及銀行龐大的組織架構特別是金融體制上的原因,我國的信用卡發卡業務一直由銀行的零售業務部負責,而在國外成熟市場中,信用卡業務由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發展的信用卡公司全權運作,發卡業務的公司化改造并非易事,公司化改革涉及組織結構的設計、未來公司與現有傳統銀行零售服務的資源重組、未來公司業務和產品的重新定位等一系列問題。在公司化改造過程中,我們應建立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業務運營機制和組織結構合理、責權明確的管理體制。
1.機構公司化
按照市場化的原則,中國銀行可將現有銀行卡業務部門改造為銀行卡公司。銀行卡公司由所在銀行控股,同時為促進銀行卡公司的長期發展,可以吸收海內外的資金或技術、機器設備入股,采取中外合資經營或合作經營的形式。銀行卡業務經營規模較大的銀行還可根據中國業務量的發展狀況,在各地成立區域性銀行卡分公司。
2.經營集約化
以總公司為統一法人,對分公司實行垂直領導與管理,由總公司統一決策、集中調配業務資源:加速建立集中式業務處理模式,逐步將卡片制作、對賬單發送、授權與客戶服務、賬務處理等職能集中至總公司。
信用社個人消費貸款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促進農村信用社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發展,強化內部管理,防范貸款風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貸款通則》、《XX省農村信用社信貸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中國人民銀行《關于開展個人消費信貸的指導意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農村信用社個人消費貸款是指向個人客戶發放的有指定消費用途的人民幣貸款業務。
第三條個人消費貸款業務必須堅持嚴格管理、規范操作、授權經營、注重效益、防范風險的原則。
第四條個人消費貸款業務實行授權管理和審貸崗位分離制度,省聯社對各農村信用社開辦個人消費貸款業務進行授權。貸款辦理過程中,由不同崗位承擔調查、審查、審批、貸后管理等環節的工作職責,實行主責任人、經辦責任人制度。
第二章貸款對象和條件
信用卡改善消費信貸結構論文
信用卡與其他消費信貸產品的優勢比較
除個人住房貸款外,國內的消費信貸產品還包括汽車貸款、信用卡、大額耐用消費品貸款、助學貸款、旅游貸款等。相對于其他個人消費信貸產品,信用卡在準入門檻、融資便利及貸款用途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見表1)。(一)準入門檻低。目前,根據國內大多數銀行的規定只要是年滿18周歲,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和償還能力的公民,無不良信用記錄和違法犯罪記錄者,基本上都可以申請到信用卡。申請時遞交的申請資料和證明材料也相對簡單,通常無需提供擔保手續,也無需辦理資產的抵質押,即可獲得一定的卡片額度,銀行還會主動根據申請人用卡情況不定期地調高卡片額度。(二)具有免息期。與其他傳統消費貸款按實際使用期限計息不同,通常情況下,信用卡持卡人的每一筆消費交易都可以享受到20~50天不等的免息還款期,持卡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財務狀況,選擇在每月最遲還款日前付清欠款而無需支付利息,也可以遵照發卡銀行的相關規定,每月支付一定比例的還款金額,僅對免息期外的資金占用償付相應利息,來解決短時間內的信貸需求。(三)額度可循環。信用卡申請成功后,發卡銀行會根據申請人資信狀況給予一定的卡片額度。卡片額度跨度較大,從幾百元到幾百萬元不等,有些銀行針對其內部高端客戶甚至推出了無限卡。在卡片有效期內,該卡片額度可多次循環使用,省去了其他消費信貸產品次次使用次次審批的繁雜流程,隨還隨借,為申請人提供融資便利。(四)應用范圍廣。與其他消費信貸產品申請時必須有明確的貸款用途不得隨意改變相比,信用卡授信時并不指明具體的貸款用途,只要是用于生活消費性支出,持卡人都可以在授信額度內自由安排使用。信用卡能夠在日用、餐飲、旅游等眾多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消費方面發揮作用,對于國家鼓勵適度消費的發展戰略而言,具有更大的可調節空間和刺激作用。可以說,相對于其他消費信貸產品,信用卡具有較多優勢。單應用的廣泛性這一點就使其不僅成為我國消費信貸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凸顯了其對其他消費信貸產品的可替代潛力。
信用卡在我國消費信貸市場的突出表現
近年來,信用卡在我國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并形成龐大的市場規模和廣泛的社會影響力。(一)信用卡發卡量持續增長。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我國信用卡新增發卡量5500萬張,累計發卡量2.85億張,同比增長24.3%,約為2004年的9倍(見圖1)。(二)信用卡交易規模迅速擴大。2011年,我國信用卡交易金額7.56萬億元,同比增長47.95%,交易筆數達到28.5億筆,同比增長18.75%(見圖2)。(三)信用卡交易滲透率不斷提高。2011年我國信用卡交易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占比從2010年的32.55%上升至2011年的41.72%,提升9.17個百分點,信用卡滲透率越來越高(見圖3)。信用卡產業的發展,在刺激居民消費,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方面具有直接拉動作用。在我國人均持卡率還不足0.5張,信用卡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是尚不成熟的受理環境,昂貴的商戶手續費和貸款利率等問題都制約了我國信用卡消費信貸的發展。
幾點建議
(一)繼續加快信用卡受理環境建設。近年來我國信用卡受理環境建設工作取得了很大進步,截至2011年底,境內已擁有受理銀行卡的商戶318.01萬戶,聯網POS機終端482.65萬臺,ATM終端33.38萬臺,但商戶分布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縣級以下地區數量偏少。今后應重點加強縣域和村鎮用卡環境建設,通過適當降低小型商戶及欠發達地區商戶結算手續費等措施,鼓勵更多的商戶成為信用卡特約商戶。(二)增強信用卡信貸定價的靈活性。目前國內尚缺乏對信用卡透支利率及分期手續費進行靈活定價的機制。信用卡透支利率長期固定不變,不能夠像其他貸款利率一樣隨貸款基準利率的調整而相應調整。發卡銀行一旦公布了當期的分期手續費率,即面向所有客戶執行,持卡人不能因為累計用卡信用記錄高或資質好而獲得價格優惠。建議盡快建立較為靈活的信用卡消費信貸定價機制,使商業銀行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可以根據持卡人的用卡記錄和還款情況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優惠的價格,減輕持卡人還款壓力,鼓勵更多人使用信用卡消費。(三)充分發揮信用卡分期付款優勢。與其他消費信貸產品相比,信用卡消費信貸雖然靈活便利,但是透支利率太高,超過免息期一定時間后成本會大幅上升,大部分持卡人難以承受長時間透支消費。信用卡分期付款雖然為客戶鎖定了消費成本,延長了付款期限,但有嚴格的分期期數限制。建議一方面繼續擴大信用卡分期應用范圍,只要是能夠用信用卡進行支付的消費都可以嘗試分期付款,使消費信貸通過信用卡分期服務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適當延長分期付款期數,現行信用卡分期最長期數為36個月,而同樣購買汽車,汽車貸款最長可以5年。(四)加強個人客戶綜合授信額度管理。經過長期探索,現在國內商業銀行對企業客戶的綜合授信額度管理已經較為成熟,但對個人客戶綜合授信管理方面的經驗還較少。例如,由于個人客戶受眾較多,管理成本較高,對資產狀況經常發生變化的個人客戶,有時不能進行很好的跟蹤。再如,同一個人客戶以其名下的一套房產做資產證明,向多家銀行申請了多張信用卡,而同一房產又是客戶在某銀行通過個人住房貸款買到的,那么各家商業銀行很難判斷合理授信額度上限。建議利用人行征信系統建立資產登記制度,個人用個人資產辦信用卡雖不做抵押但要進行登記,規定利用同一項資產申請的信用卡額度不能超過該資產凈值的一定比例,避免發生過度授信帶來的風險隱患。
大數據征信中消費者信用權益保護分析
摘要:大數據信息龐雜、實時更新,為消費者獲取循環動態的信用利益提供了有利條件,但大數據機構征信活動的商業利益偏向,可能在不同程度減損消費者信用權益的經濟價值。現有的法律制度僅能實現人格利益方面的保護,而消費信用權益中最關鍵的經濟利益損失卻難獲救濟。為彌補這一缺漏,應將信用權益納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調整范圍,確立消費者在信用權益中所享有的知悉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賠償權,以懲罰性賠償責任為消費信用權益護航。
關鍵詞:消費信用權益;消費信用合同;動態循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一、引論
在無數陌生人組成的虛擬空間,以網名表征的市場主體彼此間不再擁有熟人社會交易時的信任感。基于經濟成本的有限理性,人在“網絡空間”的虛擬市場中需應對的復雜性因素更多,且交易越多,不確定性越大,信息越不完全。為彌補交易上的不確定性,以信用評分為憑據的大數據征信模式應運而生,它記錄分析市場主體的信用狀況,為互聯網交易市場構建信用秩序。大數據征信是指通過數據挖掘和分析技術來預測用戶的風險表現和信用價值,對用戶的還款能力、還款意愿和欺詐風險等進行更全面詳細的風險評估。2015年人民銀行《關于做好個人征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芝麻信用、騰訊征信、藍鯨征信等8家機構相繼構建自己的征信體系。大數據征信實現了互聯網市場的風險防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費者的信用權益。文章將分析大數據征信中的消費者信用權益本質和挑戰,闡述現行法律局限,并嘗試提出將消費者信用權益納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的建議。
二、大數據征信中消費者的信用權益
消費者的信用權益是指消費者因自己的信用狀況而享有的延期或分期支付價款的資格。這里的消費者,是指為滿足生活需要而購買、使用商品的個人。早期熟人社會,消費者憑借與商家密切的生活聯系和個人誠信得以賒賬。而互聯網交易市場下,消費者與經營者彼此不曾謀面,消費者的信用權益以數字人格為基礎,表現為權益價值的動態更新和經濟利益的可期待性。(一)消費者信用權益以個人信用的數字人格為基礎。權益一般指受法律保護的利益(有學者稱其為“新型權利”“無名權利”),消費信用權益是以個人信用為擔保所享有的一項人格利益。互聯網交易市場下,消費者在線上購物、掃碼租車、支付轉賬等數據行為中體現出個人信用人格,大數據征信機構通過數據分析,以信用評分呈現消費者的信用狀況。相較于線下市場中經營者對消費者的主觀評價,互聯網市場下個人信用以數字人格為特性,即個人的信用狀況以客觀線上交易信息為依據,最終以芝麻信用分、小白信用分、京東信用分等數字體現消費者的信用價值。(二)消費信用權益呈現動態循環形式。大數據征信中的消費信用,具有反復使用功能,且可支配的信用價值隨信用狀況(信用分值)而變動。征信數據在網絡環境中不斷更新,靈活多變的特點也使得信用評價結果動態更新。如芝麻信用分、京東小白信用分,即隨客戶在各平臺的登錄、瀏覽、購物等行為而加減變化。同時,信用買賣合同關系的“類信用卡”性質也使得信用具有重復使用的特性,即循環模式。所謂“循環”是對信用提供和使用方式的界定,指信用提供者給予消費者的信用額度可以循環使用,還款后即可恢復再次使用。(三)消費信用權益以經濟利益或預期機會為主。經濟利益或預期機會是大數據征信中消費信用權益最本質的特征。消費者以其信用評分享受租房、租車免押,獲得分期還款、免息借貸等資格,表面上,消費者以“寅吃卯糧”的形式消費,但最終卻達到了理財收息、賒購先享的目的,是以今日之消費擴展未來收益價值的理性投資行為。而大數據征信的動態循環信用形式,為上述行為提供了有力支持,使閑置資金得到最大化利用。再進一步分析,消費者的利益追求與征信機構的商業利益偏向不謀而合。一般信用權的損害,首先表現為人格利益的貶損,其次造成間接財產利益的損失。但在大數據征信中,機構評分以簡單的信用分值向消費者告知信用情況,具體的信用數據作為商業秘密不被公眾知曉,自然不存在社會對個人信用評價降低的可能性,也就不會造成人格利益的貶損。而征信機構的非獨立地位以及信用評級的利益偏向性,使得信用分值與集團旗下的信用產品優惠息息相關。消費者獲取信用機構的信用分值,最根本的動機是為了得到信用評分所帶來的消費優惠福利。
電信行業消費者信用分析論文
[摘要]良好的社會信用是建立規范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保證,是有效防范行業風險的重要條件。由于我國長期處于計劃經濟體制之下,市場經濟發育不充分,社會信用意識淡薄,因此我國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建設明顯滯后。文章通過對我國電信行業消費者信用管理的現狀以及對形成電信用戶欠費原因的分析,提出相應的電信企業消費者信用管理體系建設的建議。
[關鍵詞]電信行業;用戶欠費;信用管理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和融入世界經濟大循環,我國市場上的總體信用交易規模在不斷擴大,市場上信用經濟成分也在不斷擴大。自1999年以來,政府開始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問題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并在2003年制定了中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總體規劃。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建立企業信用管理制度,達到降低企業信用風險的目的,最終贏得市場競爭的優勢。但是,由于我國長期處在計劃經濟體制之下,市場經濟發育不充分,市場信用交易不發達,社會信用意識依舊十分淡薄,導致我國整個信用管理體系建設明顯滯后于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信用危機”成為繼“金融危機”后的常見詞匯。
一、我國電信行業消費者信用管理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電信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每年以高于GDP增長速度幾倍的速度快速增長。但是隨著電信市場化進程步伐的加快,電信企業對用戶信用管理水平的滯后已成為影響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并逐漸凸顯出來,這已成為制約電信行業成長的一大“瓶頸”,并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競爭和發展。
由于我國電信企業提供的是電話通話等信息類服務,所以大多電信產品采取的是先消費后付款的營銷方式,因此,在社會信用意識淡薄的大環境下,在沒有完善的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建立的條件下,用戶偽造假身份證辦理入網或非法使用他人身份證復印件辦理入網,以及用戶在住址搬遷后原來的電話號碼不再使用等導致用戶欠費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中國6家運營商目前背負的用戶欠費已遠遠超過2002年統計的200億元。
中國商業銀行消費信貸信用危機監管
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已逐漸成為商業銀行資產業務中與公司貸款業務并駕齊驅的兩大業務之一,戰略地位日益提高。我國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的快速發展也帶來逐漸加大的風險問題,如何在控制住消費信貸業務風險的條件下保持其健康快速的發展是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重大課題。根據西方發達國家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經驗,消費信貸業務面臨的最大風險依然是信用風險,控制住信用風險對發展消費信貸業務具有重大意義。消費信貸的信用風險是指因借款人發生違約或借款人信用等級下降產生損失的風險。消費信貸業務主要包括住房按揭貸款、汽車抵押貸款、耐用消費品貸款等,其中資金量比重較大的主要是住房按揭貸款、汽車抵押貸款等。與公司貸款比較,消費貸款的主要特點是金額小、筆數多、期限長,面對的客戶群廣泛,借款人在長達二十年或三十年的借款期時間內,可能會由于健康問題、工作更換或工作丟失問題等使其清償能力下降,無法償還銀行貸款,也可能會由于品德問題而故意拖欠銀行貸款,這些都將使銀行債權面臨較大風險。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的信用風險管理就是要通過對消費信貸業務信用風險的識別、衡量和分析,運用一系列的風險管理方法,以一定的成本使消費貸款得到最大安全保障,從而確保銀行的收益以及消費貸款的資產質量不會出現惡化。
一、消費信貸業務信用風險的特點及外部影響因素
(一)消費信貸業務信用風險的特點
1.風險的分散性。消費信貸業務面對的是數目眾多的個人客戶,單筆消費貸款的金額一般較小,風險被大量的個人客戶所分擔,相對于銀行公司業務的風險集中特點,消費信貸業務的風險具有分散性的特點。
2.風險的長期性。消費貸款一般為中長期貸款,期限可能長達20年甚至30年,風險具有長期性。
3.單筆業務風險不易被監控,但整體業務風險具有一定規律。相對于銀行公司貸款業務可以通過考察企業的經營狀況來衡量風險大小,消費信貸業務的個人客戶還款能力受制于較多意外因素,如失業、疾病等,風險事先難以作出預測。雖然消費信貸業務的單筆業務風險不易被監控,但大量客戶所具有的統計學意義上的特征卻具有一定規律,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對統計指標(如違約率)的監控來分析業務風險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