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農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9 03:26:1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鄉鎮農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小議鄉鎮農業資料室成立
[摘要]本文通過對鄉鎮農業資料室現狀的分析和建立鄉鎮農業資料室的意義及鄉鎮農業資料室的對特點、困境進行了論述,并對建立鄉鎮農業資料室的設計、設想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農業資料室建設
隨著經濟的繁榮、廣大群眾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面對現實,積極響應黨關于建設新農村的號召,發展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基層服務點,逐步開展農村數字化信息服務,讓信息資源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圖書館應將現代化技術運用于農業科技資料室,不僅是將手工操作轉為計算機操作,更主要的是它將信息服務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加速了網絡化的進程,特別是順應了讀者對文獻檢索快、準、高、廣的要求,資源共享對我國新農村的建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鄉、鎮農業資料室現狀
隨著經濟的繁榮、廣大群眾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面對現實,積極響應黨關于建設新農村的號召,發展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基層服務點,逐步開展農村數字化信息服務,讓信息資源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鄉、鎮農業資料室工作是公共圖書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在圖書館業務指導下的農業資料進行管理利用體系化建設的重要環節,也是黨和國家在建設新農村工作中對我們公共圖書館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而鄉、鎮農業資料室又有著與鄉黨政機關、中小學圖書室不同的特點,把鄉鎮農業資料建設好,對普及鄉鎮文化,提高農業科技水平有著重大意義,而鄉鎮農業資料室面臨如資金嚴重缺泛,資料少,信息不快,不易被農民朋友認識等現狀。造成這些現狀主要原因有:
1.1資料室的房屋建設破舊,沒有專用的讀書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
鄉鎮發展農業情況總結
一、**鄉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現狀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業產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近年來,**鄉以農業主導產業,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為基礎,以農民自愿為前提,始終堅持“民辦、民營、民受益”的原則,隨著**鄉農資購銷專業合作社和**鄉袁亮永林蔬菜專業合作社相繼掛牌成立,**鄉農民專業合作社全面進入健康的良性軌道。在組建方式上,主要是由農村的致富能人、經營大戶或各類經紀人牽頭組建,基本上是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管理方式上,合作社理事會基本上是名義上、形式上的領導機構,合作社的經營、管理決策等活動多由合作社理事長,實際上是牽頭人定板,社員參與民主管理、民主決策的機會很少;在經營方式上,除個別農民專業合作社統一購買生產資料、統一技術服務、統一品牌、統一產品銷售外,其余的多是對成員生產的農副產品按約定的價格收購,實行集約化、標準化經營的較少。
綜合分析**鄉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狀況,認為發展機遇很多,前景廣闊。一是有較完善的扶持政策。2008年中央一號文件和省委一號文件都明確提出認真貫徹落實《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大力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二是擁有較豐富的農業資源。全鄉已發展種植蠶桑3000多畝;年平均種植冬早蔬菜1.2萬畝;生豬存欄18000多頭5家養殖專業戶;水產養殖專業戶10戶;七彩山雞、鴕鳥、野豬等特禽特畜養殖發展較快,這些初具規模的產業,迫切需要有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發展壯大。三是有較好的發展基礎。經過三年多的發展,全鄉已有**鄉農資購銷專業合作社和**鄉袁亮永林蔬菜專業合作社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網絡了一大批農戶,培養了一批懂經營會管理的人才,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只要充分利用好現有的政策機遇和資源優勢,加上政府的正確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一定會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真正做到使農民受惠、企業受益,要能夠使合作雙方在“雙盈”的格局中得以發展壯大,逐步形成覆蓋全鄉的服務體系。
(一)依托農業特色產業的合作社發展勢頭強勁
近年來,**鄉立足“黨建領鄉、農業立鄉、個私興鄉、項目強鄉、和諧穩鄉、移民新鄉,集貿活鄉”的發展思路。“穩糧、壯蔗、強煙、扶桑、適菜”是**鄉產業發展思路。繼甘蔗、蠶桑、香料煙后,冬早蔬菜成為**鄉農民增收、產業增效的后續產業,在產業發展中,群眾種植熱情高漲,冬早蔬菜生產勢頭喜人,蔬菜產業成為近年來農民增收致富的新亮點。依賴于蔬菜產業的發展,2008年底,下甸村芒俄村民小組村民周世林等自發組建了第一個蔬菜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由5位芒俄籍中介人共同出資成立,共投資6萬元,一期社員84人,從籌備到組建歷時3個月。該合作社今后的建設目標是在3年內建立核心示范基地1500畝,輻射帶動下甸村蔬菜種植面積3000畝,通過土地經營權的合理流轉,使種植結構達到合理規劃和優化布局,做到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從而提高**鄉蔬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隨著郎忠祥等3家冷庫在下甸新城自然村的建立,輻射帶動了121戶526人種植蔬菜,以四季豆、無筋豆為主的蔬菜種植已經初具規模,**鄉新城蔬菜專業合作社已被提上議事日程。隨著興茂公司等多家企業和農戶申報建蓋蔬菜冷庫工作的展開,其它村組的蔬菜專業合作社的組建工作正在討論醞釀中
(二)依托大戶和龍頭企業的合作社效益明顯
鄉鎮農業科技服務匯報
鎮科技服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年。但與上級的要求還有一定差異,今后工作中,還要繼續堅持以人為本,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加強技術創新。實施科技興鎮戰略,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鎮堅持以人為本,依照市、區政府有關農業科技工作的安排。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科技興鎮”戰略。一年來,鎮委、鎮政府的領導下,市、區科技局和其他有關部門的具體指導和幫助下,鎮以建設新農村、培養新農民、發展新農業為工作目標,培育電子農民,大力推行應用實用技術,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進一步增強科技服務能力,提高科技水平,增強了人民科技的意識,科技工作取得了明顯效果,推進科技服務工作過程中,主要做好如下三項工作:
一、加強農業科技工作的組織領導
及時成立了農業科技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鎮長擔任,鎮委、鎮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工作。副組長由分管領導擔任,組員從農業辦、黨政辦、農業服務中心等部門抽調組成,同時建立健全了鎮農技“110服務站,全鎮13個行政村也相應成立了科技工作小組”形成了兩級科技網絡。鎮委、鎮政府把這項工作真正列入了工作日程,制定了工作計劃”年,召開全鎮科技工作專題會議4次,及時匯報、小結和布置科技工作,解決了科技服務工作中存在問題,使科技服務工作順利開展。
二、加大科技宣傳力度抓好科普培訓工作
鎮建立健全了鎮、村農業科技服務110服務點和電子農務服務站,為了實施“科技興鎮”戰略。并有專人管事。成立了瓜菜等協會,組成人員有80多人。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和布置推行農業實用技術工作。為了科技服務工作抓落實,結合本鎮實際情況,認真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各村建立科技工作宣傳欄,定期出版宣傳科技內容。利用各村廣播站有線電視等大力開展科普宣傳。二是裝置“農信通”收集、科技和市場信息,推進“三農”信息化。三是建立農民技術培訓學校,對農民進行知識、法律、科技等教育。九是分專題、分階段進行科技培訓,如蔬菜種植、家禽飼養等技術。還聘請專家和農藝師為農民授課,進行農業實用技術指導,如防蟲害、科學施肥、土壤改良、家禽優良品種引進推廣等進行專門的現場講解指導,讓各農戶在各階段都能聽到和看到適合自己的可操作實用技術。一年來,開展專門種植技術培訓班5期(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土壤改良技術、病蟲害防治等培訓班)參與的農民達525人,另是以會代培訓7次,共培訓2090多人次,并印發農業技術資料3500份。九是全鎮成立了九個農技協會,培養科技致富能人多人,帶動了廣大農民群眾運用科學技術發財致富。九是送書下村,為農民提供文化、法律知識、農業科技知識等精神食糧。九是發揮“農信通”和廣播作用,及時收播有關三農政策信息,宣傳鎮里的好人好事和運用科技發展經濟的典型事例。九是為了保證科技信息的疏通,鎮充分發揮農村技術員的積極性,組成科技服務聯系人13名,深入到村、組為農民服務,使我鎮科學技術應用推廣工作得到順利開展。九是制定一套科技培訓和科技普及工作制度,并鼓勵農戶遵守制度,使全鎮農民學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風。
鄉鎮農業專業合作組織情況總結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產生和發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制度創新,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對統分結合、雙層經營的農村經營體制的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是以其成員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農業生產資料購買,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鄉農民專業合作社自組建成立以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務求實效、大力引導廣大農民群眾建設專業合作社,依法做好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指導,扶持和服務工
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一、**鄉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現狀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業產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近年來,**鄉以農業主導產業,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為基礎,以農民自愿為前提,始終堅持“民辦、民營、民受益”的原則,隨著**鄉農資購銷專業合作社和**鄉袁亮永林蔬菜專業合作社相繼掛牌成立,**鄉農民專業合作社全面進入健康的良性軌道。在組建方式上,主要是由農村的致富能人、經營大戶或各類經紀人牽頭組建,基本上是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管理方式上,合作社理事會基本上是名義上、形式上的領導機構,合作社的經營、管理決策等活動多由合作社理事長,實際上是牽頭人定板,社員參與民主管理、民主決策的機會很少;在經營方式上,除個別農民專業合作社統一購買生產資料、統一技術服務、統一品牌、統一產品銷售外,其余的多是對成員生產的農副產品按約定的價格收購,實行集約化、標準化經營的較少。
綜合分析**鄉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狀況,認為發展機遇很多,前景廣闊。一是有較完善的扶持政策。2009年中央一號文件和省委一號文件都明確提出認真貫徹落實《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大力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二是擁有較豐富的農業資源。全鄉已發展種植蠶桑3000多畝;年平均種植冬早蔬菜1.2萬畝;生豬存欄18000多頭5家養殖專業戶;水產養殖專業戶10戶;七彩山雞、鴕鳥、野豬等特禽特畜養殖發展較快,這些初具規模的產業,迫切需要有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發展壯大。三是有較好的發展基礎。經過三年多的發展,全鄉已有**鄉農資購銷專業合作社和**鄉袁亮永林蔬菜專業合作社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網絡了一大批農戶,培養了一批懂經營會管理的人才,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只要充分利用好現有的政策機遇和資源優勢,加上政府的正確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一定會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真正做到使農民受惠、企業受益,要能夠使合作雙方在“雙盈”的格局中得以發展壯大,逐步形成覆蓋全鄉的服務體系。
(一)依托農業特色產業的合作社發展勢頭強勁
鄉鎮農業工作總結
一年以來,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農業工作堅持以發展為主線,農民增收為核心,以鄉村振興為抓手,全體人員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扎實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設“高效、生態、服務性”現代農業,建設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區,突出特色農業產業發展,促進農村協調發展,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推動全鎮農業和農村工作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一、基礎工作(自查得分10分)
1.成立了以鎮黨委書記任組長,鎮長和分管副鎮長任副組長,為成員的農業工作領導小組。
2.年初制定了農業產業發展規劃,突出抓好建設甜櫻桃標準示范化基地和“千畝貢椒”基地,以點帶面促進種銷結構進一步優化,鞏固原有農業產業規模。加大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電商平臺建設,規范甜櫻桃、花椒等特色農產品的種植管理,形成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生產體系。
3.及時上報各類材料、信息和總結。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計劃、總結、信息12條,農業發展信息6條,農藥殘留檢測報告360條,“瘦肉精”檢測報告,畜牧防疫總結,林改資料,農機補貼資料,農經,“五個一”駐村農技員扶貧信息等資料全部及時準確上報。
4.按質按要求做好縣相關部門下達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增收任務,通過發展標準化特色產業,提高甜櫻桃、花椒等特色農產品品質,使我鎮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比去年增長9%。
鄉鎮休閑農業發展情況報告
鎮位于省市縣東南部,鎮駐地距縣城15公里,是縣的“南大門”,交通便利,高速、高速、高速交匯穿過,并設有“南”收費站。鎮域面積91平方公里,耕地8.7萬畝,轄26個行政村,5.8萬人。規劃區面積18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達到48%和38%。
一、發展概況
為更好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休閑農業發展。我鎮依托風景帶,重點打造休閑觀光園和一系列鄉村旅游前期基礎性工作。
目前已在南側實施了占地220畝的綠化休閑觀光園,集垂釣、觀賞、采摘、游玩于一體的中型休閑活動中心,共接待5000余人次,為了繼續做好鄉村旅游這篇大文章,今年我鎮結合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成功申請了河道治理項目,批復資金6000萬元。延續現狀規劃了隨東村綠色有機蔬菜采摘基地、代垓村西瓜采摘園、王官屯葡萄采摘園,該項目全部位于兩側。是鎮駐地到重要觀光道路。目前已規劃招標完畢,明年進行實施,項目完工后將是鎮又一張靚麗的名片,也是我鎮休閑農業發展的助推手。一期規劃休閑農業占地1000余畝,鎮政府配套獎勵資金100余萬元。
二、重要工作及政策措施
一是堅持政府引導。立足我鎮農業生產特點、歷史文化底蘊和自然生態環境等基礎條件,結合我鎮總體規劃和旅游總體規劃,明確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作為一項戰略性新興產業來打造。同時建立服務機制,成立由政府牽頭、相關職能部門參與的協調聯動工作機制,指導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開發建設,做好農村土地流轉管理、項目規劃等服務。鼓勵農民通過土地流轉參與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開發。
鄉鎮農業產業經驗交流材料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仲夏時節,穿行在“蓮藕之鄉”的田野和湖泊之間,當涼爽的微風帶著蓮葉、蓮花的清香拂面而來的時候,也許你會聯想到北宋著名詩人楊萬里的這聯詩句,但是你是否知道,在這如詩如畫的美景背后,又有著多少共產黨員為之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呢?
XX鎮地處三縣(市)交界處,東接云夢、北端應城,三分崗地、十分湖汊、四面環水,是漢川市西北部一個以農業為主的湖區“口子”鎮,全鎮881名黨員,其中農民黨員6**名。參與“雙建雙帶”的黨員687人,機關和鎮直部門黨員153人,農村黨員534人。
近幾年,我們按照鎮委、鎮政府提出的“緊緊立足湖區實際,牢牢把握發展重點,做大做強蓮藕特色產業,恢復鞏固糧食基礎產業,挖掘升級水產優勢產業,滾動發展畜禽后繼產業”的總要求,不斷轉變思維和工作方式,堅持“示范、引導、服務”的宗旨,按照“建基地、建公司,干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以我做示范,風險自己擔”的基本思路,鼓勵和動員廣大黨員帶頭和帶領群眾推廣新技術,興辦大基地,開拓大市場,創辦服務組織,籌建加工龍頭,大力推進我鎮農業產業化進程,全鎮經濟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20**年,我鎮年產蓮藕1億斤,糧食1000萬斤,鮮魚600萬斤,絨毛蟹30萬斤,畜禽30萬只(頭)。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科技興農為平臺,不斷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
20世紀末,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我鎮農民對蓮藕種植有了一定認識。鎮委、鎮政府抓住時機將1999年定為蓮藕宣傳,推廣年,通過“十調”(政策激勵調、資金幫助調、輪作換茬調、人田移位調等)幫扶,吹響“蓮藕之鄉”建設高潮號角。
近年來,我們立足于實施“效益農業、品牌農業”戰略,發揮我鎮品牌、網絡、質量上的優勢,依托鎮農技部門和科技館的平臺,不斷創新農產品種養殖模式,更新農產品品種,革新農產品生產技術,全鎮基本形成三大規模農業塊:一是以共產黨員陳金軒、陳連華等200多名農村黨員采取良種良法、無公害生產和配方施肥等新技術,建“3735”、新“鄂蓮1號”、“湖南泡子”等新品種、新技術示范基地2.5萬畝。二是以機關共產黨員王望來,以及村黨員楊先國等100名黨員實施藕稻、藕油、蒜稻、麥稻、季節蔬菜等模式,建糧食“二優培九”、大蒜“金香1號”等高產優質示范基地1萬畝。三是以漢北河沿線農村黨員為重點,建櫻桃谷鴨等家禽養殖基地和千頭牛養殖基地各一個。四是以部門黨員劉瓊林為代表依托,東西汊湖、鄔家海、鄂家海等精養漁池,建1萬畝中華絨毛蟹養殖基地和2000畝鱖魚等優質魚養殖基地。XX東西汊湖水產養殖場,是全市優秀共產黨員劉瓊林、劉家華等集體承包的,現有水面1.5萬畝,總投資300萬元,主要以養殖中華絨毛蟹為主,每年投放蟹苗100多萬只。20**年養殖場產四大家魚10萬斤、成蟹30萬斤,總產值達600多萬元。帶動漁民300多戶增收,漁民人均收入300元。
鄉鎮發展現代農業感言
(1)培育新型農民:領導干部要深知這項工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給農民要注入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科學文化知識,盡快在我鎮培養一批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隊伍。
(2)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對一些重點、難點的水利設施要抓緊建設,提高農業機械化程度,要在小麥高產園內達到“田成方、渠相連、路相通、樹成行、旱能灌、澇能排的標準化農田。
(3)做好產業鏈的延伸:在小麥高產園、林果產業園和蔬菜產業園內推廣適應市場需求的品種,并且有條件的根據濟源的土質和氣候條件培育適合當地發展的新品種;做好產業鏈的延伸,如生產適合不同產品需求的面粉,蛋糕廠,新鮮蔬菜清洗場,脫水蔬菜。
(4)搞好農業科技服務:定期邀請省內或國內知名的農技專家給農民授課,講解生產生活中出現的難題,并且注重培養自己的“土專家、教授”;例如,我們鎮現在種植了大量的核桃,許多農民現在對核桃的種植知識幾乎為零,更談不上如何去開發市場,開發新產品了,現在對于核桃種植這方面的技術人員就及其缺乏,需要市里和鎮里及時的結合邀請國內專家來我鎮講課并開設培訓班,市里的農技服務部門要定期上門為農民做技術指導,使這項民心工程真正發揮出最大效益。定期召開相關生產領域的農業經驗交流會,請種植或養殖大戶宣講自己的成功經驗,更好的帶動周圍農民走向富裕。
(5)加大畜牧產業投入:將全鎮的一些新上畜牧養殖項目轉移到南部丘陵區,建立以丁斗為中心的綠色生態畜牧養殖園,不光對規模養殖場投入同時,對一些小規模養豬場或者養牛場進行適當的改造,實施”小變大”的轉變,即將十幾個或者幾十個小規模場重新規劃到一個大廠區里面,形成達到國家補助標準以上的養殖規模,爭取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向規模要效益;這樣既可以讓國家的政策使更多養殖戶得到實惠,同時也可以避免了小養殖場管理不到位、疫病控制不嚴、糞便污水橫流的弊端,保護了當地生態環境和控制疫病的流行。
(6)要有全民招商的意識:對于在外經商的軹城籍成功人士,鎮里要有一個統計數據,定期邀請他們回軹城看看,對于那些有意向投資家鄉建設的人士要在政策上給予傾斜。例如:建設工廠的可以先把土地平整好,幫助他們辦好土地使用的相關手續,免除1-3年的稅收等等一系列優惠措施。總之我們種好梧桐樹不怕引不來金鳳凰。另外,對于引進項目的聯系人根據投資額度和上繳的稅收兩個方面給予獎勵。多項措施并舉,爭取早日在全鎮形成全民招商的濃厚氛圍。
鄉鎮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總結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產生和發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制度創新,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對統分結合、雙層經營的農村經營體制的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是以其成員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農業生產資料購買,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鄉農民專業合作社自組建成立以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務求實效、大力引導廣大農民群眾建設專業合作社,依法做好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指導,扶持和服務工
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一、**鄉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現狀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業產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近年來,**鄉以農業主導產業,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為基礎,以農民自愿為前提,始終堅持“民辦、民營、民受益”的原則,隨著**鄉農資購銷專業合作社和**鄉袁亮永林蔬菜專業合作社相繼掛牌成立,**鄉農民專業合作社全面進入健康的良性軌道。在組建方式上,主要是由農村的致富能人、經營大戶或各類經紀人牽頭組建,基本上是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管理方式上,合作社理事會基本上是名義上、形式上的領導機構,合作社的經營、管理決策等活動多由合作社理事長,實際上是牽頭人定板,社員參與民主管理、民主決策的機會很少;在經營方式上,除個別農民專業合作社統一購買生產資料、統一技術服務、統一品牌、統一產品銷售外,其余的多是對成員生產的農副產品按約定的價格收購,實行集約化、標準化經營的較少。
綜合分析**鄉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狀況,認為發展機遇很多,前景廣闊。一是有較完善的扶持政策。2009年中央一號文件和省委一號文件都明確提出認真貫徹落實《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大力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二是擁有較豐富的農業資源。全鄉已發展種植蠶桑3000多畝;年平均種植冬早蔬菜1.2萬畝;生豬存欄18000多頭5家養殖專業戶;水產養殖專業戶10戶;七彩山雞、鴕鳥、野豬等特禽特畜養殖發展較快,這些初具規模的產業,迫切需要有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發展壯大。三是有較好的發展基礎。經過三年多的發展,全鄉已有**鄉農資購銷專業合作社和**鄉袁亮永林蔬菜專業合作社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網絡了一大批農戶,培養了一批懂經營會管理的人才,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只要充分利用好現有的政策機遇和資源優勢,加上政府的正確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一定會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真正做到使農民受惠、企業受益,要能夠使合作雙方在“雙盈”的格局中得以發展壯大,逐步形成覆蓋全鄉的服務體系。
(一)依托農業特色產業的合作社發展勢頭強勁
鄉鎮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組織情況總結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產生和發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制度創新,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對統分結合、雙層經營的農村經營體制的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是以其成員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農業生產資料購買,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鄉農民專業合作社自組建成立以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務求實效、大力引導廣大農民群眾建設專業合作社,依法做好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指導,扶持和服務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一、**鄉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現狀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業產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近年來,**鄉以農業主導產業,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為基礎,以農民自愿為前提,始終堅持“民辦、民營、民受益”的原則,隨著**鄉農資購銷專業合作社和**鄉袁亮永林蔬菜專業合作社相繼掛牌成立,**鄉農民專業合作社全面進入健康的良性軌道。在組建方式上,主要是由農村的致富能人、經營大戶或各類經紀人牽頭組建,基本上是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管理方式上,合作社理事會基本上是名義上、形式上的領導機構,合作社的經營、管理決策等活動多由合作社理事長,實際上是牽頭人定板,社員參與民主管理、民主決策的機會很少;在經營方式上,除個別農民專業合作社統一購買生產資料、統一技術服務、統一品牌、統一產品銷售外,其余的多是對成員生產的農副產品按約定的價格收購,實行集約化、標準化經營的較少。
綜合分析**鄉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狀況,認為發展機遇很多,前景廣闊。一是有較完善的扶持政策。20**年中央一號文件和省委一號文件都明確提出認真貫徹落實《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大力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二是擁有較豐富的農業資源。全鄉已發展種植蠶桑3000多畝;年平均種植冬早蔬菜1.2萬畝;生豬存欄18000多頭5家養殖專業戶;水產養殖專業戶10戶;七彩山雞、鴕鳥、野豬等特禽特畜養殖發展較快,這些初具規模的產業,迫切需要有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發展壯大。三是有較好的發展基礎。經過三年多的發展,全鄉已有**鄉農資購銷專業合作社和**鄉袁亮永林蔬菜專業合作社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網絡了一大批農戶,培養了一批懂經營會管理的人才,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只要充分利用好現有的政策機遇和資源優勢,加上政府的正確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一定會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真正做到使農民受惠、企業受益,要能夠使合作雙方在“雙盈”的格局中得以發展壯大,逐步形成覆蓋全鄉的服務體系。
(一)依托農業特色產業的合作社發展勢頭強勁
近年來,**鄉立足“黨建領鄉、農業立鄉、個私興鄉、項目強鄉、和諧穩鄉、移民新鄉,集貿活鄉”的發展思路。“穩糧、壯蔗、強煙、扶桑、適菜”是**鄉產業發展思路。繼甘蔗、蠶桑、香料煙后,冬早蔬菜成為**鄉農民增收、產業增效的后續產業,在產業發展中,群眾種植熱情高漲,冬早蔬菜生產勢頭喜人,蔬菜產業成為近年來農民增收致富的新亮點。依賴于蔬菜產業的發展,20**年底,下甸村芒俄村民小組村民周世林等自發組建了第一個蔬菜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由5位芒俄籍中介人共同出資成立,共投資6萬元,一期社員84人,從籌備到組建歷時3個月。該合作社今后的建設目標是在3年內建立核心示范基地1500畝,輻射帶動下甸村蔬菜種植面積3000畝,通過土地經營權的合理流轉,使種植結構達到合理規劃和優化布局,做到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從而提高**鄉蔬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隨著郎忠祥等3家冷庫在下甸新城自然村的建立,輻射帶動了121戶526人種植蔬菜,以四季豆、無筋豆為主的蔬菜種植已經初具規模,**鄉新城蔬菜專業合作社已被提上議事日程。隨著興茂公司等多家企業和農戶申報建蓋蔬菜冷庫工作的展開,其它村組的蔬菜專業合作社的組建工作正在討論醞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