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4 17:44:4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微創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顱內血腫微創治療論文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41例腦出血患者中,男28例,女13例;年齡14~82歲,平均60歲;高血壓腦出血31例,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腫10例。
臨床表現及意識狀態:按照GCS(Glasgow昏迷評定量表)評分及主要臨床表現分為:3~5分12例,6~8分9例,9~12分11例,一側肢體偏癱33例,一側瞳孔散大6例,雙側瞳孔散大5例,呼吸、心跳等生命體征不平穩5例,腦實質內血腫患者血壓都在高血壓范圍。
頭顱CT檢查:基底節區出血19例,腦葉出血2例,小腦出血1例,丘腦出血6例,原發性腦室出血3例,硬膜外血腫或硬膜下血腫10例,出血破入腦室15例;血腫量按多田公式計算,出血量20~30ml4例,31~50ml18例,≥51ml18例,小腦出血13ml1例。中線移位26例。
手術時間:出血至手術時間6~24小時29例,24~72小時12例。
手術方法:根據頭顱CT結果,采用YL-1型一次性顱內血腫粉碎穿刺針進行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
骨科微創手術研究論文
【關鍵詞】手術
手術是外科醫生治療疾病的基本手段,但手術卻是一把雙刃劍,手術本身就意味著損傷,如何在達到治療目的的同時,盡可能地減少手術對患者造成的損傷,一直是外科醫生追求的最高境界。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觀念的形成,對組織愈合機理的進一步認識,以及日新月異的診療設備的出現,傳統的骨科手術也向微創甚至無創方向接近。自1983年英國外科醫生Wickham首次提出“微創外科(minimallyinvasivesurgery,MIS)”的概念以來,微創技術以及微創理論在骨科中的運用取得了可喜的變化。
1微創觀念
微創不等于小切口,盲目選擇小切口,而對皮下組織進行粗暴牽拉,反而有可能影響傷口愈合,或延長手術時間,更有甚者,還會因顯露不清誤傷重要神經或血管組織。作者的微創觀點是指微小損傷,是以最小的侵襲和最少的生理干擾達到外科療效的新型外科技術。它不光具有小的切口,重要的是有更佳的內環境穩定狀態,更輕的全身反應,更短的愈合時間,更少的瘢痕愈合,以及更好的心理效應。
2骨科微創手術的應用
關節鏡技術是骨科最早使用的微創技術。自20世紀60年代應用于臨床以來,極大地提高了關節疾病的確診率,并且完成了很多常規手術很難執行的關節內病變手術。它不但已經從初創時單純的膝關節擴展到肩、肘、腕、髖、踝甚至指間關節,而且從原先簡單的處理半月板損傷和滑膜疾病發展到能夠做半月板移植,前后交叉韌帶重建和軟骨缺損移植。另外隨著關節鏡性能的提高和手術器械的改善,關節鏡手術的時間明顯縮短,而治療的準確性和針對性卻明顯地提高。關節鏡技術的日趨成熟,鏡下手術進一步簡化,對關節功能的干擾進一步減小,使關節鏡的手術適應證不斷擴大。在創傷骨科,關節鏡作為關節內骨折復位后的評價輔助手段,使關節內骨折的復位更接近解剖復位,而且使切口更少,對骨折斷端血供的破壞更少,減少術后的并發癥,使患者的康復更快。
關于泌尿外科微創術后護理
泌尿外科微創技術具有創傷小、痛苦少、恢復快等特點。我們2006-03~2009-12開展泌尿外科微創手術298例,效果滿意。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組298例中經膀胱鏡微創術162例,經輸尿管鏡微創術83例,經皮腎鏡微創術53例。年齡25~65歲,平均45歲。臨床表現:腰痛、腎區叩擊痛,疼痛向大腿內側放射,肉眼血尿,排尿不暢。合并呼吸系統疾病2例,合并心血管系統疾病3例。
1.2護理方法
1.2.1術前心理護理:患者術前常易產生恐懼心理,尤其是膀胱鏡逆行置管的操作完全在患者清醒狀態下進行,且膀胱鏡及雙J管對尿道輸尿道黏膜的刺激,會產生緊張的情緒,影響術者的操作。因此,術前應向患者仔細說明置管的方法,原理及必要性,術中配合要點及注意事項。消除患者的心理壓力。術前合并高血壓,肺功能不全首先控制血壓,預防術后出血,判斷是否耐受手術,在床上適當練習爬床,做適應性的俯臥位的練習。每次俯臥位至少30min,每次練習3次,連續3d。以呼吸順暢,不費力無心慌氣喘等癥狀為手術適應證。
胸腔鏡微創二尖瓣手術研討
電視胸腔鏡(vids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VATS)技術是胸外科發展史上的里程碑,隨著內鏡外科的發展,VATS在心血管外科的應用越來越廣泛。2011年10月-2012年4月,我科在電視胸腔鏡輔助下完成二尖瓣手術42例,均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齡21-66歲,平均(45.9±12.5)歲;體重42-72kg,平均(54.2±10.5)kg;心功能Ⅱ一Ⅲ級;心胸比例<0.7;其中微創二尖瓣置換術26例(其中再次手術1例,系17年前因二尖瓣狹窄,胸骨正中切口行二尖瓣交界直視下切開術),微創二尖瓣成形術4例,微創二尖瓣置換+三尖瓣成形12例,5例合并左房血栓,行血栓清除術。
1.2方法
手術均全麻雙腔氣管插管(術畢均改換單腔氣管插管),患者右側墊高200-300,稍左傾平臥于手術臺上,置入經食道超聲心動圖(Tranesophagealechocardiograph,TEE)探頭。右股動脈插管(17-22F),右股靜脈插管建立外周體外循環,經右心房手術患者,加插上腔靜脈插管;行右胸前外側切口,經第四肋間進胸,放置軟組織保護器,并在其下壓入二氧化碳吹氣管;于右腋前線第3肋間打孔,置入胸腔鏡鏡頭,右膈神經前方2cm縱縱行切開心包,懸吊心包,暴露心臟;升主動脈根部帶墊片褥式縫合后插冷灌針,于右腋中線第6肋間打孔置入左心引流管和/或上腔靜脈插管,術畢放置胸腔引流管;于右腋中線第4肋間打孔置Chitwood阻斷鉗阻斷升主動脈;冷血停跳液順灌后,游離房間溝下部,作左心房切口,經胸骨旁第四肋間避開乳內動脈安置微創心房拉鉤,將房間隔拉向胸骨方向,顯露二尖瓣;二尖瓣置換采用間斷縫合;二尖瓣成形方法有后瓣矩形或三角形切除,LOOP人工腱索植入,人工瓣環成形等;心臟未自動復跳患者用小兒除顫板電擊復跳,再次手術患者,經體外除顫電極片電擊復跳;合并三尖瓣關閉不全病例,阻斷上、下腔靜脈后經右心房、房間隔入路完成心內手術。
微創手術治療乳腺腫物手術室護理探究
摘要:目的在于探索傳統治療與微創手術治療乳腺腫物的綜合療效,并且對這兩種治療方式進行對比,對比兩種方式下的優缺點。方法將在我院血管乳腺外科住院治療的100例乳腺腫物病患根據患者意愿均分為兩組,觀察組50例,行微創手術治療:對照組50例,采用傳統手術方法進行治療。然后將2組患者數據用對比分析的方法進行比較,觀察2組乳腺腫物患者在治療前和治療后的病情變化,并對患者治療前后的并發癥病發率、護理滿意程度、疾病恢復程度的情況進行調查和研究。結果觀察組(微創手術)中,并發癥病發率、護理滿意程度、疾病恢復程度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傳統常規護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微創手術治療乳腺腫物能有效提高手術成功率,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傳統治療方法,并且能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微創手術;乳腺腫物;手術室護理;要點探究
女性的乳房是由皮膚、纖維組織、乳腺腺體和脂肪構成,是女性第二性征的外在表現。乳房疾病常伴有可觸及的腫塊,正常女性乳房由于乳腺組織的存在而表現為凹凸不平,而乳腺腫塊是在凹凸不平的基礎上的非正常性隆起,一般情況下腫塊不易被察覺,但是月經來臨前,腫塊極易被觸及,絕大多數的乳腺腫塊為良性病變,最常見的為育齡期女性常見的乳腺纖維腺瘤,其他如乳腺囊腫、乳腺腺病、乳腺導管擴張癥、乳腺結核和導管內乳頭狀瘤等都為良性病變,但是若觸及質地硬、形態不規則、邊緣不清晰、與皮膚粘連、單個的結節樣腫塊時,則應警惕乳腺惡性腫瘤[1]。乳腺癌的組織來源于乳腺腺上皮組織,據相關統計學調查表明乳腺癌發病患者中女性占99%,男性占1%,全球乳腺在發病率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逐步上升,我國雖然未處于乳腺癌的高發區,但近年來我國乳腺癌的發病率的增長速度高于高發國家1-2%,居于女性腫瘤的首位。因此早期篩查乳腺腫塊性質在臨床中的意義尤為重要,基于上述原因,筆者就我院乳腺腫物的臨床治療進行了分析,具體如正文所示。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于我院血管乳腺外科住院治療的乳腺腫脹病患者100例作為臨床觀察對象,并根據患者意愿將病患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病患50例,進行微創手術治療,對照組病患50例,進行傳統治療。100例患者年齡均在25-55歲之間,兩組患者在年齡等基本信息上無明顯差異,符合實驗對象要求。納入標準:①有乳腺腫脹的病史;②符合乳腺腫塊的診斷標準;③本人及家屬均知情并同意進行本次研究試驗。排除標準:①患者身體一般情況差,無法耐受手術治療;②患者依從性差,無法完成既定的療程;③既往有過乳腺腫物治療經歷者。1.2實驗方法。兩組患者均在在多普勒彩色超聲下明確腫物的性質、大小及數量,再行手術取出腫物明確性質;觀察組50例患者采用微創治療:①使用纖維乳管鏡探查乳腺腫物的位置,固定纖維乳管鏡鏡頭,將B超探頭置于鏡頭處;②在超聲引導下緩慢向乳管內注入2mL亞甲藍染色液及適量生理鹽水,使腫物暴露在視野中并緩慢撤出乳管鏡,在體表標記位置;③使用微創旋切刀在超聲引導下將瘤體完整切除;對照組:①使用纖維乳管鏡探查乳腺腫物的位置,固定纖維乳管鏡鏡頭;②在超聲引導下,從病變乳腺導管的溢液孔處注入2mL亞甲藍染色液,置入定位探針;③退出乳管鏡,根據定位探針及亞藍染色的范圍切除病變組織。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中及術后并發癥、切除腫塊的重量、切除病變組織的準確性以及切口愈合時間、腫物的病理檢查結果、術后恢復情況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將患者術后7天的時間作為一個療程計,以周為單位對患者病情恢復情況進行跟蹤、隨訪,并每周進行調查研究總結[2]。1.3觀察指標。對兩組數據進行記錄,比較兩組的并發癥病發率、護理滿意程度、疾病恢復程度的情況手的情況程度。對治療效果的評估標準如下:①顯效:手術順利,無術中及術后并發癥,傷口恢復時間正常,住院時間1周內;②有效:術后未發生出現嚴重的并發癥,住院時間少于2周。③無效:患者術中或術后出現嚴重并發癥,并治療后病情加重甚至惡化,患者出現生命危險等。1.4統計的分析。使用SPSS22.0軟件統計,所有數據采用一般統計數據處理方法進行,比較兩組P值,若P<0.05,那么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康復護理干預對脊柱微創手術的影響
脊柱微創手術患者的術后疼痛明顯,增加了患者的身心負擔,延長了術后恢復的時間。因此,需強化脊柱微創手術患者術后的護理干預工作,以減輕患者的疼痛,促進其術后康復。本文探討康復護理干預對脊柱微創手術患者疼痛改善及預后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9—2020年我院收治的110例脊柱微創手術患者,年齡>18歲,對手術及護理方案知情同意,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排除有精神疾病史及無法主動配合研究者。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55例。對照組:男30例,女25例;年齡20~72歲,平均(40.0±4.5)歲。觀察組:男32例,女23例;年齡22~70歲,平均(40.3±5.3)歲。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衡可比。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監測生命體征、環境護理及換藥等術后基礎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配合康復護理干預。(1)術前護理。術前結合患者的個體情況及理解能力,耐心向其講解疾病的發病機制、手術方法、術后情況等,以加強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提高患者對治療的配合度及對疼痛的耐受性;術前為患者示范術后翻身和腰腹部的正確運動方式。(2)術后護理。術后2h可少量飲水,手術當日應指導患者行交互足踝泵、股四頭肌等早期主動、被動訓練,訓練時間約25min;指導患者正確佩戴腰圍,輔助其正確下床站立、行走。術后6h恢復飲食,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制定針對性的飲食計劃,保證高鈣及富含維生素、高蛋白、高能量食物的攝入;禁煙以避免咳嗽引發的切口疼痛。麻醉藥效消失后患者的疼痛情況明顯,護理人員應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幫助其減輕疼痛,中重度疼痛者應遵醫囑給予鎮痛藥物;術后協助患者翻身及腰腹部運動時應密切觀察其面部表情,主動詢問患者的疼痛感受。協助患者翻身、如廁、叩背,示范受壓部位的按摩手法,從而預防壓瘡、血栓等并發癥的發生。盡量減少病室陪同人員,以保證患者在安靜的環境中休息。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情緒狀況進行心理干預,對不良情緒做到早發現、早疏導。出院前指導患者如何進行院外日常生活,建議近期使用蹲式便器,禁止用力排便,3個月內禁止負重行走。
疼痛微創臨床教學方法初探
疼痛被認為是為人體提供重要感知、表現最強烈的生命體征。但是社會上對疼痛科的認知度較低,人們對疼痛診療范圍概念模糊。中國疼痛學建立時間較晚,1989年才召開了第一次疼痛研討會[1]。經過近30年的發展,人們對疼痛治療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社會對從事疼痛醫學研究和臨床工作人員的需求越來越大,對培養疼痛醫學人才的疼痛醫學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疼痛微創介入治療是一門近年新興疼痛醫學的技術。在疼痛醫學理論上,結臺臨床治療學原理,在影像技術引導下,通過導管或穿刺對各種與疼痛相關的疾病進行一系列的治療,達到治療疼痛病因和解除疼痛癥狀的目的[2]。疼痛微創介入治療以其創傷小、定位準確、安全性高、療效顯著等特點,受到醫生和患者廣泛接受。近幾年,各大醫院急慢性疼痛微創介入治療培訓班逐漸增多,但是多為短期培訓班,大多采用培訓單個治療方法的方式進行。這種培訓方式雖然可以在短期內讓疼痛科醫生以模仿的方式迅速掌握某種疼痛介入操作,但是疼痛科醫生若想全面掌握疼痛介入技術,應對各種疼痛病例,安全有效地使用疼痛微創介入治療,還是應當接受系統正規的培訓。因此急需探索一套緊密結合微創介入治療特點的教學方法,來滿足疼痛微創介入治療的推廣。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雙語教學等教學方法已在醫學教育領域廣泛應用[3-4],成熟可靠,將其引入疼痛醫學教學過程,再結合微信平臺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勢必會大大縮短微創介入治療教學思路的探索時間,有效提升本學科教學質量。
1疼痛微創介入治療的特點
疼痛微創介入治療涉及多個學科的交叉,融合了神經內外科、麻醉學、影像學等多種臨床學科及生理學、病理生理學、人體解剖學和藥理學等多種基礎學科,具有知識面廣而雜,與其他學科交叉滲透性強的特點[5]。疼痛微創介入治療技術是一門對實踐教學要求很高的技術。醫學生在熟練掌握臨床治療學原理和疼痛醫學理論的基礎上,結合影像技術,通過導管或穿刺對各種與疼痛相關的疾病進行一系列的治療,查找疼痛病因和解除疼痛癥狀。在疼痛微創介入治療過程中,經常需要使用鎮靜、催眠、鎮痛以及麻醉的特殊處方類藥物,這就需要醫學生對麻醉藥品十分了解,對麻醉藥品的具體用法、用量十分清楚,明確區分藥物的細微差別,能夠選擇合適的給藥方式及劑型,盡量做到個體化給藥,減少麻醉藥品的副作用,避免對患者身心造成更大影響。疼痛微創介入治療牽扯主要神經的阻滯和局部注射,這就要求醫學生對不同位置的解剖結構走形牢記于心,才能夠熟練精準的進行臨床穿刺技術。綜上,疼痛微創介入治療要求醫學生準確掌握并牢記大量各醫學學科知識,具有熟練的臨床操作能力。
2PBL教學法
上世紀80年代,國內部分高校引入了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3,6],進行試驗性探索[4]。引入中國PBL教學法是一種以問題為中心,通過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并輔導學生帶著問題開展學習的教學方法。在疼痛微創介入治療教學過程引入PBL教學法的優點在于:以疼痛微創介入治療病例為問題,采用PBL教學法促進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隨著對疼痛微創介入治療病例興趣的不斷增加,學生積極主動的查閱相關的理論知識。這樣不僅可以迅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地構建自身知識框架。由于疼痛微創介入治療病例的復雜性,在PBL教學過程中,學生常常需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和討論,這樣不僅促進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還可以促進小組內部成員的交流與溝通,提高了學生參加小組活動的積極主動性。同時學生與小組其他成員在溝通交流過程中相互合作、相互討論、共同承擔責任,形成積極的良性循環,促使學生成為善于團隊合作的人。通過PBL教學法,把以教為重心轉移到以學為重心,將解決病例問題作為學習背景,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知識,以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積極解決問題的良好性情和習慣,同時對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有裨益。
3雙語教學法
經皮微創鋼板治療脛骨骨折探討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應用經皮微創技術非鎖定鋼板治療脛骨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對22例各種類型脛骨骨折患者應用經皮微創技術非鎖定鋼板治療并分析療效。結果22例全部獲得隨訪,平均隨訪時間11.2個月,骨折均獲愈合。按JohnerWruhs評分法,優16例,良3例,中3例,差0例,優良率86.4%。結論經皮微創非鎖定鋼板治療脛骨骨折手術創傷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符合生物學固定原則。【關鍵詞】經皮微創鋼板;脛骨骨折;內固定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采用經皮微創技術非鎖定鋼板治療脛骨骨折22例,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本組病例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齡20~62歲,平均37歲。交通傷14例,墜落傷2例,重物砸傷2例,生活致傷4例。閉合骨折14例,開放骨折8例(GustiloAnderson分類Ⅰ型3例,Ⅱ型4例,ⅢA型1例)。左13例,右9例。按AO/ASIF分類A1型4例,A2型2例,A3型3例,B1型2例,B2型3例,B3型2例,C1型4例,C2型1例,C3型1例。脛骨上段骨折3例,中段骨折3例,下段骨折10例,遠端骨折6例。其中1例為閉合脛骨髓內釘失敗后改行經皮鋼板固定,3例一期植入自體髂骨,6例腓骨骨折同時予以切開復位內固定,1例合并膝關節脫位、上脛腓分離同時手術,2例合并后踝骨折予以閉合復位經皮克氏針固定。1.2手術方法采用持續硬膜外麻醉或持續性硬膜外+腰麻(聯合麻醉),不用止血帶,在C臂機透視下進行手法復位,主要目的是恢復下肢力線、長度、對位及糾正旋轉畸形。如骨折累及關節面,應注意恢復關節面平整(見圖1~3)。如手法復位或維持骨折困難,必要時結合克氏針、點狀復位鉗經皮輔助復位或臨時固定,但其應避免影響鋼板置入。如同時合并腓骨骨折,必要時先行腓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以恢復下肢長度。根據骨折位置選擇鋼板。一般上段骨折予以高爾夫形鋼板固定,中下段骨折予以脛骨LCDCP鋼板固定,下段及遠端骨折予以解剖形支持鋼板固定(見圖1~3)。根據X線片、C臂機透視決定選用鋼板長度、預彎弧度及入口處位置。根據骨折部位、類型及軟組織條件選用鋼板插入部位,可選用自近側向遠側或遠側向近側插入。一般采用內側小切口植入鋼板,入口處作長2~3cm左右縱行或弧形切口(見圖3)達骨膜外,于骨膜外深筋膜下潛行鈍性剝離形成隧道,插入預彎好的鋼板,入口處可擰入2枚或多枚螺釘(脛骨遠端或遠端解剖型鋼板),于皮膚外選用相同型號鋼板作模板,根據模板上螺孔位置定位鋼板相應螺釘孔的位置,必要時可再結合細克氏針經皮刺入,進一步精確定位。于相對應位置處作0.3~1.0cm左右小切口(見圖4),在導鉆及保護下鉆孔攻絲,每個切口可擰入1~2枚螺釘。必要時可采用前外側切口植入鋼板螺釘,但采用前外側置入鋼板時因局部肌肉組織較多,可于遠側作一3.0cm左右切口,一般可經此切口擰入3枚螺釘。術后不放引流,根據病情決定是否予以外固定。術后3~5d開始膝關節功能鍛煉。術后6周部分負重功能鍛煉。2結果術后所有病例均得到隨訪,隨訪時間6~18個月,平均11.2個月。術中出血5~300mL,平均87mL,手術時間35~120min,平均68min。8例開放骨折除1例清創后5d手術,其余均急診徹底清創后內固定處理。14例閉合骨折8例急診手術,6例延期2~12d手術。術后均無切口感染、皮膚壞死、深靜脈血栓形成。并發2例張力性水皰,1例足趾勒馬韁畸形,2例內踝上方切口處皮下有輕微鋼板碰撞痛。術后攝片了解骨折復位固定情況和以后每四周復查X線片,觀察患肢力線、骨痂形成、關節功能情況和臨床癥狀。X線片示骨痂出現時間為6~12周,平均9周。患側踝關節功能以JohnerWruhs評價法進行功能評價,優16例,良3例,可3例,優良率為86.36%。3討論微創接骨板技術(minimallyinvasiveplateosteosynthesis,MIPO)自1997年問世以來,以其創傷小,恢復快受到骨科醫師重視。目前MIPO已經發展演變為經皮微創接骨板技術(minimallyinvasiveplatepercutaneousosteosynthesis,MIPPO),國外已開發微創內固定系統(lessinvasivestabilizationsystem,LISS),廣泛運用于脛骨、股骨骨折[1,2],但其價格昂貴,在基層醫院運用受限。傳統治療脛骨骨折軟組織剝離廣,皮膚壞死、感染及骨不連率高,目前較多已被髓內釘治療取代。微創經皮鋼板及帶鎖髓內釘都具有手術不剝離骨膜、減少骨折處血運干擾、創傷小的優點,但帶鎖髓內釘適合脛骨骨干及脛骨多段骨折,微創經皮鋼板對脛骨干干骺端骨折者都適合[3],在處理脛骨近端及遠端骨折時顯示經皮鋼板治療的優勢。本組病例均采用國產非鎖定加壓或解剖型支持鋼板,運用經皮微創接骨板技術,符合BO原則。采用小切口于骨膜外插入鋼板并經皮螺釘固定,不強求骨折解剖復位,骨折固定的同時不損傷髓內及髓外血運,保留骨折處原始血腫,有利于骨折愈合,并且符合美學觀點。因脛骨內側全長均位于皮下的解剖特點,局部軟組織覆蓋少,于切開復位時有較高的皮膚壞死率及內固定覆蓋困難原因,一般不選用。但微創經皮鋼板固定時因切口小,對皮膚血運干擾小,損傷輕,出血少,且易進行經皮螺釘固定,一般較多選用。如內側皮膚有損傷也可選用前外側固定。Forword[4]從肌下插入接骨板及經皮螺釘固定沒有產生血管損傷并發癥的實踐表明,從脛骨前外側經皮及肌下插入鋼板固定也是安全的。但是,采用前外側切口時因局部肌肉組織豐富,顯露及操作相對困難,并且容易引起肌肉組織損傷,因此,我們經皮插入鋼板后于其遠側相應螺孔處作一長約3cm切口,直視下進行操作,明顯縮短手術時間,一般經此切口可擰入3枚螺釘,已滿足固定要求。術中不強求骨折解剖復位,骨折處不切開,最大程度減少手術損傷,術中出血少,術后恢復快,感染率低,本組無一例發生骨不連及皮膚壞死。對鋼板的選擇我們盡量選用解剖型鋼板,一是因為解剖型鋼板形狀比較符合脛骨的解剖特點,有時可利用鋼板本身形狀通過螺釘提拉作用對骨折起到復位作用。二是由于解剖形鋼板相對薄,能減少因脛骨內側軟組織薄引起鋼板螺釘的碰撞痛。對某些類型骨折如使用解剖型或非解剖型鋼板,必要時仍需進行預彎,但因骨折端并未切開,不是直視下預彎鋼板,需借助X線片及C臂機透視來了解鋼板預彎情況。本組1例患者采用LCDCP鋼板固定,因鋼板預彎不夠,術中C臂機透視對位良好但因透視視野小未發現成角,術后攝片發現骨折向外成角6°,以后術后于手術室常規攝脛腓骨全長片以避免發生成角。目前許多研究認為,Ⅰ型、Ⅱ型、ⅢA型開放骨折一期清創內固定穩定骨折能明顯減少感染發生。采用經皮微創非鎖定鋼板技術,因其切口小,對軟組織條件要求低,不需要延長原傷口,避免增加原傷口軟組織進一步損傷,降低感染率,在處理開放骨折時也顯示其優點。本組開放骨折中原傷口一般經清創后縫合,另作小切口植入非鎖定鋼板,植入鋼板時均避開傷口位置,必要時鋼板可置于傷口對側骨面,以保證內固定的軟組織安全覆蓋。本組病例中除1例切緣小許表皮壞死外,其余均安全愈合,切緣表皮壞死與手術中切口太小、在鉆孔攻絲及擰入螺釘時未注重保護引起挫傷切緣皮膚有關。有1例原傷口少量皮膚壞死經換藥后愈合。所有病例均未有感染病例發生。對于手術時機選擇,許多骨科醫師認為脛骨骨折選用鋼板內固定在患肢腫脹消退后再行手術治療,一般需要7~14d左右。采用經皮微創非鎖定鋼板治療,因其切口小,內固定容易覆蓋,對軟組織條件要求低,可早期行手術內固定治療。骨折早期得到了固定,能明顯加快肢體消腫,減輕痛苦,縮短病程及住院時間,減少治療費用。但是,對有早期骨筋膜室綜合征或疑似病例,仍建議患肢消退后再[1][2]手術治療,并嚴密觀測患肢情況,必要時切開減壓,不可勉強急診手術。術后仍需觀察患肢腫脹情況,并輔以抬高、患肢積極主動及被動活動。如果患肢腫脹明顯者,必要時可予以20%甘露醇、七葉皂甙等藥物脫水治療。本組有1例患者出現足趾勒馬韁畸形,與小腿砸傷后損傷肌腱及術后未積極鍛煉引起黏連有關,予以二期行屈趾肌腱黏連松解,效果良好。盡管采用經皮微創非鎖定鋼板技術治療脛骨骨折具有損傷輕及骨折愈合率高的優點,但是由于脛骨解剖特點,中下段骨折、嚴重粉碎骨折、骨缺損者仍有一定骨不連的發生率。為減少其發生,縮短骨折愈合時間,減少內固定疲勞斷裂,本組有3例采用了一期植骨。其中有2例為開放脛腓骨骨折,因伴有脛骨缺損,骨折處傷口污染輕,徹底清創后經原傷口植入自體骼骨,原傷口縫合。另有1例因脛骨中段、下段粉碎嚴重,采用經皮微創鋼板固定骨折,并糾正對線、長度及旋轉。但是經C臂機透視后發現骨折塊間有局部存在較大縫隙,遂于相對應鋼板螺釘孔處作1.5cm皮膚切口,經螺孔植入自體骼骨骨粒。此3例病例均順利愈合。使用微創經皮鋼板技術非鎖定鋼板治療脛骨骨折符合生物學原則,在開放及閉合脛骨骨折治療中能明顯減少感染及皮膚壞死率,具有損傷輕、術中出血少、術后恢復快、明顯縮短住院時間及治療費用的優點,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值得推廣。【參考文獻】[1]KrettekC,CerichT.Aminimallyinvasivemedialapproachforproximaltibalfracrtures[J].Injury,2001,32(1):413.[2]KrettekC,MullerM,MclauT.Evolutionofminimallyinvasiveplateosteosynthesis(MIPO)inthefemur[J].Injury,2001,32(1):413.[3]李增炎,馮和林,張英澤.脛腓骨骨折帶鎖髓內釘與微創經皮鋼板治療的比較[J].醫師進修雜志,2005,28(24):1.[4]ForwordKC.Conceptsofminimallyinvasiveplateosteosynthesis[J].Injury,1997,28(Suppll):12.
微創公司軟件開發項目成本管理研究
1微創公司軟件開發成本管理的分析
微創公司的成本構成主要是:工資及福利的支出、調研及維修費、業務費和市場營銷所需的各項業務的費用支出、房屋及軟件設備折舊、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研究開發費用。而其中也導致了微創公司的成本方面如下幾個特點:固定成本比重過大、區域成本差異化、技術變革帶來的成本管理困難。微創公司為了解決其自身的成本特點問題以及為了適應由于公司業務的增長而導致的一系列問題,決定對公司的軟件開發項目進行成本管理,而主要的管理由以下幾個方面構成:實現軟件開發項目的條件、確定成本估算對象、設置管理的組織機構、軟件開發實施階段成本跟蹤和控制。(1)項目資源的安排:通過使用公司內部的公用軟件,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況下實現項目人員的交流和任務的分配,更好的對人力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將目標合理的細分化,實現了成本的降低,生產率的上升,資源的再利用。(2)影響項目成本的進度管理:基于以往的項目進度管理的進度估算法和類推估算法的一系列缺點,微創企業充分利用FP技術的軟件規模的度量技術來進行數據的生成,使用定額估算法和PERT計算方法對項目的歷時進行估算,達到了項目進度管理的目的,使管理工作合理分配資源,發揮資源的最佳作用,提升了工作的效率,使項目能夠按時完成。(3)項目成本的估算研究:作為項目成本管理的核心內容,微創公司對此做了細致的劃分,軟件成本估算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建立目標、計劃所需的數據與資源、準確說明軟件需求、詳細準確的估算、估算方法的選擇、比較與更新、實際的應用。(4)軟件項目成本控制:對項目進行監視和操縱以使項目能夠按照預期進行,使項目經理能夠更好的對項目的實施過程進行了解。這一階段,項目的制定需要嚴肅并合理。即使計劃有特殊情況也應及時反映給有關部門,并且項目要從實際出發。而且項目在實施上還需靈活,來保證項目經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在經過了一系列的優化之后,微創公司形成了完整的軟件開發的成本管理系統,能夠系統的分析軟件開發的成本問題,降低了軟件開發的成本,并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
2微創公司軟件開發項目成本管理的應用
2.1項目簡介
某企業為解決管理效率地下、數據易丟失、企業難以有效對人員進行掌握和控制的問題并實現企業網的安全可靠、項目組級間的協同設計,實現知識管理和積累等一系列成果委托微創公司進行開發項目。
2.2微創公司項目軟件開發成本管理系統應用
顱內血腫微創引流術護理論文
1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84例,男53例,女31例,年齡23歲-72歲。其中硬膜外血腫19例,硬膜下血腫26例,腦內血腫22例,腦室內出血17例,均行微創清除術,術后存活83例,死亡1例。83例術后隨訪,根據病人ADL分級,完全恢復生活能力52例,占63%;部分恢復生活能力15例,占18%;扶拐能力12例,占14%;臥床不能自理4例,占5%。
2護理體會
2.1術前護理
2.1.1術前心理護理[2]向病人家屬交代病情的嚴重性及手術的必要性,介紹微創手術的方法、優點,消除家屬的心理負擔,取得配合;神智尚清的患者,給予一定的心理護理,同時介紹成功手術的例子,給予患者勇氣,讓患者充滿信心。
2.1.2術前護理準備認真觀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體征的變化,做好記錄;術前平抬患者,頭部給予冰袋枕頭,適當固定,避免震動;給予氣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給氧,動態監測生命體征及瞳孔的變化;術前備皮、導尿、備血、良好的靜脈通路;做好CT定位掃描,確定穿刺點,常規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