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保險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2 17:53:3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團體保險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保險合同(團體人壽)
團體人壽保險合同
1.團體人壽保險投保單
序號:_____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
┏━━━━━━━━━━━━━━━━━━━━━━━━━━━━━━━━━━┓
┃投保單位名稱:_____聯系人_____發工資日_____┃
┃單位地址:_____電話_____廠休日______┃
團體保險發展研究論文
摘要:我國自1982年恢復開辦人身保險業務以來,團體保險保費收入占人身保險保費收入曾一度達到88.8%,但在1999年卸出現了大幅度的波動,隨后占比基本上維持在20%左右,相對于一些西方國家基于員工福利計劃的團體保險發展狀況,我國的發展是相當的不充分。本文從介紹我國團體保險的發展現狀出發,分析了我國基于員工福利計劃的團體保險發展道路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促進我國團體保險健康發展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團體保險;員工福利計劃;稅收優惠
20世紀初期,美國工業及社會發展促進了雇主們逐漸了解到其對員工的法律責任,同時雇主也對員工由于工作能力喪失所招致的收入損失逐漸重視,這種對員工福利的認識孕育了團體人身保險有利的發展因素。第一張團體壽險保單于1911年,由紐約公平壽險社(EquitableLifeAssuranceSociety)簽發。這一新的承保方式一出現就引起了人壽保險業界的廣泛注意,各保險公司群起仿效,隨著員工福利計劃的發展在世界各地發展起來。
一、我國團體保險發展的現狀
20世紀50年代初期,為了配合勞動保險的實施,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對尚未實施勞動保險或已實施了勞動保險但希望多增加一些福利的單位職工,開辦了多種以職工為對象的團體人身保險,作為國家實施勞動保險的輔助或補充。1958年以后,由于錯誤的指導思想影響,國內保險業務出現停頓,團體保險也停止了銷售。自1982年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恢復開辦人身保險業務以來,團體保險業務從1982年到90年代初期經歷從無到有的市場恢復期,各家保險公司積極探索商業團體人身保險為職工福利配套。但是,目前我國一些企業經濟效益不好,繳費十分困難;同時許多經濟效益好的企業更注重短期效益,不愿意為員工投保。所以盡管團體人身保險在我國以往的業務中占有很大份額,近年形勢卻不容樂觀。從圖1可以看出團體保險保費收入占人身保險保費收入的比重從1996年的88.8%下降到2002年的20.5%,2003年為16.88%,2004年達到20.51%。2005年前8個月,份額雖提高到22.9%,但是其中包括中意人壽的200億大單,到2005年末份額回落到20.44%。在壽險業保持平穩增長的大格局下,團體保險保費收入在行業中占比卻維持在20%左右的水平,其低成本和低風險的業務優勢遠遠沒有得到充分挖掘。與個人壽險相比,團體保險業務處于相對萎縮的狀態,曾在保險市場上一枝獨秀的團險漸漸“失寵”。
二、基于員工福利計劃的團體保險發展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團體保險業務發展論文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保險的需求日益高漲,團體保險以其獨有的規模經濟效益,漸漸受到人們的青睞。采用供求分析的方法對我國團險業務的發展進行了一個梳理,并從政策環境、銷售方式和銷售策略三個方面分析了團體保險的發展
關鍵詞:團體保險;政策環境;銷售方式;組合策略
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團體保險已成為現代員工福利計劃的最重要的保障方式之一。團體保險以團體為投保人,用同一張保單承保多個成員的風險,具有投保成本低、管理簡便,能夠部分消除逆向選擇等特點,從而在成本上具有規模經濟效益,因此在高速發展的我國極具前景。
1我國團險業務的歷史演進
在上世紀80年代初恢復商業保險業務以來,我國商業保險業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中國恢復商業保險業務至上世紀90年代初,保險產品主要以簡易人身保險為主,產品結構比較單一。而產品的銷售只能通過單位推銷人身保險,保費低保額小。從市場需求角度考慮,改革開放初期居民收入少且社會保障較充分,對保險產品的需求少而缺乏彈性。這一時期的團體保險多表現為團體,僅指團體投保,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團體保險。
團體保險業務發展論文
[摘要]目前影響團體保險業務發展的外部政策環境有:國家政策鼓勵發展商業保險;團體養老保險稅收政策不到位;團體醫療健康類產品未全部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管理式醫療保險不計保費收入。從農村團體保險市場來分析,在險種方面,壽險公司未嘗試農村養老保險,農村醫療保險推動成本高;在群體方面,失地農民保險依賴政府推動,壽險公司參與農民工保險處于探索中。當前,良好的經濟環境促進了企業健康快速發展,也因此擴大了市場對團體保險業務的需求,為團體保險的加快發展奠定了基礎。基于團體保險的優勢積累,壽險公司應該從戰略高度拓展加快團體保險業務發展的新路徑。
[關鍵詞]團體保險,政策環境,養老保險,醫療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
團體保險是指壽險公司針對團體銷售的養老保險、醫療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產品。2006年我國保險市場團體保險保費收入為648億元,占壽險總保費的17%,相對于壽險業發展的初期,團體保險業務占比呈逐年下降趨勢。曾經作為保險公司主要收入來源的團體保險業務,現在卻處于成本高、收益低、增長乏力的發展困境中。本文試圖通過對外部制度、政策、環境的研究,找到制約團體保險業務發展的瓶頸及未來的增長點。
一、影響團體保險業務發展的外部政策環境
(一)國家政策鼓勵發展商業保險
為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全社會保障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的保障需求,2006年《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出臺,給保險業發展帶來重大利好。文件提出,統籌發展城鄉商業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包括:大力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等人身保險業務,積極發展個人、團體養老等保險業務;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通過商業保險建立多層次的養老保障計劃;努力發展適合農民的商業養老保險、健康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積極探索保險機構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的有效方式,推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健康發展;立足我國國情,結合稅制改革,完善促進保險業發展的稅收政策等一系列措施。該文件的出臺體現了政府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的力度,鼓勵商業保險發展的決心,同時給團體保險業務的發展帶來了利好信息。
我國團體保險研究論文
1我國團險業務的歷史演進
在上世紀80年代初恢復商業保險業務以來,我國商業保險業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中國恢復商業保險業務至上世紀90年代初,保險產品主要以簡易人身保險為主,產品結構比較單一。而產品的銷售只能通過單位推銷人身保險,保費低保額小。從市場需求角度考慮,改革開放初期居民收入少且社會保障較充分,對保險產品的需求少而缺乏彈性。這一時期的團體保險多表現為團體,僅指團體投保,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團體保險。
第二階段:上世紀90年代前期,由于中國經濟持續多年的飛速發展,保險業也呈現井噴之勢。從保險的需求方分析,此階段居民雖已有一定積蓄,但鑒于社保和國企改革尚未啟動,對社保和養老方面的保險需求仍然不足。再加上專職人的引入使個保基本轉為人銷售為主,團險業務受到明顯擠壓。而保險公司為了迎合“雙高”時的市場而推出的各類儲蓄型產品和團體年金產品,因隨后的連續降息而蒙受巨大的利差損。在此階段,雖然團體保險的保費收入有了一定增長,但從其在行業的地位來看,處于下降階段。
第三階段: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至今,隨著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和國企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對團體保險的需求激增,原因如下:一從企業角度,原來由國營企業承擔的養老和醫療等福利制度取消,福利制度成為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團體保險成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工具;二從國家角度,中國特殊的人口結構,造成了“未富先老”的局面,巨大的社會保障壓力使政府大力推進養老保障體系的建設,其中企業年金正是重要支柱之一;三從消費者角度,由于社會正處于轉型時期,醫療、養老體系都不健全。出于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消費者自我保障的欲望強烈,大大激發了對此方面的保險需求。國內的保險主體也不斷增加,各種新型團體保險產品不斷涌現,壽險業進入產品轉型期。企事業單位對團體保險的認識日益加深,中國的團體保險業務開始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2我國團體保險業務發展的外部政策環境
小議團體人身保險業務核保監管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與WTO政策的放開,我國保險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團體人身保險業務更是從無到有、由小到大,逐步發展成為壽險公司三大主渠道業務之一,但目前團體人身險核保管理工作相對滯后,如何提高團體人身保險核保管理水平,已成為當前團體人身保險業務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
1.團體人身險業務承保中存在的主要風險
近幾年來,保險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各保險公司競相加大團體人身險業務的開拓力度,團體人身險業務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業務的快速發展與惡性競爭使承保風險日益突顯,
1.1承保方案設計不合理風險。
一般來說,企業的保險保障需求是多方面和多層次的,為此保險人必須利用多款產品設計綜合的承保方案,如果方案不合理,將帶來巨大的承保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個人保額過度集中,不能得到較好地分散;二是保障范圍過寬,使賠款大幅上升;三是費率下浮幅度大,致使保費嚴重不足。這些都會使賠付率攀升,導致團體人身保險業務出現虧損。
1.2行業風險與職業風險
團體保險業務研究管理論文
[摘要]目前影響團體保險業務發展的外部政策環境有:國家政策鼓勵發展商業保險;團體養老保險稅收政策不到位;團體醫療健康類產品未全部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管理式醫療保險不計保費收入。從農村團體保險市場來分析,在險種方面,壽險公司未嘗試農村養老保險,農村醫療保險推動成本高;在群體方面,失地農民保險依賴政府推動,壽險公司參與農民工保險處于探索中。當前,良好的經濟環境促進了企業健康快速發展,也因此擴大了市場對團體保險業務的需求,為團體保險的加快發展奠定了基礎。基于團體保險的優勢積累,壽險公司應該從戰略高度拓展加快團體保險業務發展的新路徑。
[關鍵詞]團體保險,政策環境,養老保險,醫療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
團體保險是指壽險公司針對團體銷售的養老保險、醫療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產品。2006年我國保險市場團體保險保費收入為648億元,占壽險總保費的17%,相對于壽險業發展的初期,團體保險業務占比呈逐年下降趨勢。曾經作為保險公司主要收入來源的團體保險業務,現在卻處于成本高、收益低、增長乏力的發展困境中。本文試圖通過對外部制度、政策、環境的研究,找到制約團體保險業務發展的瓶頸及未來的增長點。
一、影響團體保險業務發展的外部政策環境
(一)國家政策鼓勵發展商業保險
為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全社會保障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的保障需求,2006年《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出臺,給保險業發展帶來重大利好。文件提出,統籌發展城鄉商業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包括:大力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等人身保險業務,積極發展個人、團體養老等保險業務;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通過商業保險建立多層次的養老保障計劃;努力發展適合農民的商業養老保險、健康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積極探索保險機構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的有效方式,推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健康發展;立足我國國情,結合稅制改革,完善促進保險業發展的稅收政策等一系列措施。該文件的出臺體現了政府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的力度,鼓勵商業保險發展的決心,同時給團體保險業務的發展帶來了利好信息。
中國團體保險業務發展前景分析論文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保險的需求日益高漲,團體保險以其獨有的規模經濟效益,漸漸受到人們的青睞。采用供求分析的方法對我國團險業務的發展進行了一個梳理,并從政策環境、銷售方式和銷售策略三個方面分析了團體保險的發展
關鍵詞:團體保險;政策環境;銷售方式;組合策略
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團體保險已成為現代員工福利計劃的最重要的保障方式之一。團體保險以團體為投保人,用同一張保單承保多個成員的風險,具有投保成本低、管理簡便,能夠部分消除逆向選擇等特點,從而在成本上具有規模經濟效益,因此在高速發展的我國極具前景。
一、我國團險業務的歷史演進
在上世紀80年代初恢復商業保險業務以來,我國商業保險業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中國恢復商業保險業務至上世紀90年代初,保險產品主要以簡易人身保險為主,產品結構比較單一。而產品的銷售只能通過單位推銷人身保險,保費低保額小。從市場需求角度考慮,改革開放初期居民收入少且社會保障較充分,對保險產品的需求少而缺乏彈性。這一時期的團體保險多表現為團體,僅指團體投保,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團體保險。
平安保險功能定位與法制完善
摘要:在基本醫療保險覆蓋學生群體前后,學生平安保險的功能定位經歷了從偏社會保險屬性向商業保險歸位的演變。回歸商業保險屬性的學生平安保險,在以團體承保方式為學生提供保障時,由于團體保險規范缺失,將其認定為團體保險抑或是個人保險,在法律上存在較大爭論。鑒于團體承保的技術屬性與成本優勢,以及對我國現行法律規范擴大解釋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保險利益缺失之問題,將采團體承保方式運行學生平安保險認定為團體保險仍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唯將學生平安保險認定為團體保險的法制基礎較弱,我國將來立法時應當通過在《保險法》第31條中明文擬制學校對其學生具有保險利益,以化解學生平安保險合同欠缺保險利益之隱憂。
關鍵詞:保險市場;學生平安保險;團體保險;功能;法制;保險利益
學生平安保險(以下簡稱為“學平險”)作為一款保障學生身體及生命安全的保險產品,在我國肇始于20世紀80年代。學平險在發展初期,由于費率低、保障范圍廣,加之基本醫療保險尚未覆蓋學生群體,公益性特征尤為明顯。在市場認可與外部政策推動雙驅動下,快速發展的學平險,在特定時期不僅滿足了學生群體的保險需求,并且對構筑我國社會安全保障體系起到重要作用。但是,隨著學平險業務的發展,各方對學平險的認知在不斷深化的同時,亦產生了相當之分歧,尤其在學平險的監管規范于20世紀末21世紀初密集出臺、學生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工作積極開展之后。在此背景之下,考察并明晰學平險的功能及定位,進而提出我國相關法制的改進與完善之路,對統一司法尺度、促進學平險的健康發展以及健全我國的安全保障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一、學平險的功能演進: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之間的滑動
(一)偏社會保險屬性階段。自20世紀80年代推出以來,學平險的發展呈現出兩大趨向:一是保險責任范圍擴大化,從起初主要承保意外死亡責任,到后來疾病死亡、意外傷害醫療、疾病醫療等責任均被列入承保范圍;二是保險金額均不斷提升[1]。換言之,學平險從誕生到后來的發展,呈現出了保險費率低、保障額度較高、保障群體人數多、承保手續簡便等特征。因此,有學者認為學平險是“保險公司開辦歷史最長的一項公益性業務之一”[2]。在學生群體未被納入社會保險保障范圍之前,低費率、高保障的學平險,可以為發生意外事故的學生提供為基本保障,對于保護學生權益、維護正常教育教學秩序以及家庭社會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具有顯著的公益色彩,在相當程度上呈現出社會保險的角色和功能。當時不少學校或教育主管部門對學平險的性質認識不清而強制或變相強制要求學生購買學平險。(二)回歸商業保險屬性階段。隨著我國社會保障系的不斷完善,學生群體被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工作,在21世紀初取得了實質性進展。2007年出臺的《國務院關于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國發〔2007〕20號)明確提出,不屬于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范圍的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包括職業高中、中專、技校學生)、少年兒童和其他非從業城鎮居民都可自愿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008年出臺的《關于將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范圍的指導意見》又將大學生群體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至此,在我國,各階段學生群體均已被納入到社會保險保障的范圍。學平險亦隨之歸位商業保險,一方面學校強制學生購買學平險行為被監管方叫停,學平險作為商業保險的投保自愿性被不斷強調并為社會各界所認知;另一方面作為商業保險的學平險,其功能以及與作為社會保險的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之間的關系,即在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基礎上,學平險可以提供差異化、補充性保障,進而為學生提供更為充足而全面的保障,亦逐漸被社會各方所認知。
二、法律適用的歧見與理由:團體保險與個人保險之爭
企業員工福利保險論文
摘要:我國自1982年恢復開辦人身保險業務以來,團體保險保費收入占人身保險保費收入曾一度達到88.8%,但在1999年卸出現了大幅度的波動,隨后占比基本上維持在20%左右,相對于一些西方國家基于員工福利計劃的團體保險發展狀況,我國的發展是相當的不充分。本文從介紹我國團體保險的發展現狀出發,分析了我國基于員工福利計劃的團體保險發展道路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促進我國團體保險健康發展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團體保險;員工福利計劃;稅收優惠
20世紀初期,美國工業及社會發展促進了雇主們逐漸了解到其對員工的法律責任,同時雇主也對員工由于工作能力喪失所招致的收入損失逐漸重視,這種對員工福利的認識孕育了團體人身保險有利的發展因素。第一張團體壽險保單于1911年,由紐約公平壽險社(EquitableLifeAssuranceSociety)簽發。這一新的承保方式一出現就引起了人壽保險業界的廣泛注意,各保險公司群起仿效,隨著員工福利計劃的發展在世界各地發展起來。
一、我國團體保險發展的現狀
20世紀50年代初期,為了配合勞動保險的實施,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對尚未實施勞動保險或已實施了勞動保險但希望多增加一些福利的單位職工,開辦了多種以職工為對象的團體人身保險,作為國家實施勞動保險的輔助或補充。1958年以后,由于錯誤的指導思想影響,國內保險業務出現停頓,團體保險也停止了銷售。自1982年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恢復開辦人身保險業務以來,團體保險業務從1982年到90年代初期經歷從無到有的市場恢復期,各家保險公司積極探索商業團體人身保險為職工福利配套。但是,目前我國一些企業經濟效益不好,繳費十分困難;同時許多經濟效益好的企業更注重短期效益,不愿意為員工投保。所以盡管團體人身保險在我國以往的業務中占有很大份額,近年形勢卻不容樂觀。從圖1可以看出團體保險保費收入占人身保險保費收入的比重從1996年的88.8%下降到2002年的20.5%,2003年為16.88%,2004年達到20.51%。2005年前8個月,份額雖提高到22.9%,但是其中包括中意人壽的200億大單,到2005年末份額回落到20.44%。在壽險業保持平穩增長的大格局下,團體保險保費收入在行業中占比卻維持在20%左右的水平,其低成本和低風險的業務優勢遠遠沒有得到充分挖掘。與個人壽險相比,團體保險業務處于相對萎縮的狀態,曾在保險市場上一枝獨秀的團險漸漸“失寵”。
二、基于員工福利計劃的團體保險發展模式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