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心理輔導學習心得范文
時間:2023-12-19 17:45: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團體心理輔導學習心得,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宿舍人際關系是指宿舍成員在共同學習和生活中結成的以精神關系為主要內容,以語言、思想、知識、情感為媒介的交往中相互結成的關系[1]。宿舍人際關系是大學生人際關系中一個基本的環節,也是衡量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心理健康和為人處世的一桿小標尺[1]。團體心理輔導是在團體情境下,通過團體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團體內的個體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生活適應的助人自助過程。大量研究表明團體輔導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和心理健康等具有明顯改善作用[2]。本研究旨在探討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影響效果,為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干預研究提供借鑒。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選取云南師范大學學生發放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問卷900份,共回收有效問卷865,有效回收率為96.1%。從有效問卷中選取宿舍人際關系得分較低的學生24名,隨機對半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
1.2方法
1.2.1干預研究設計
實驗組除了參加日常的學習和活動外,每周參加1次宿舍人際關系心理輔導;對照組不作任何干預。團體心理輔導共4個單元,每個單元90min左右。宿舍人際關系團體輔導方案為自編,制定時依據了團體輔導的基本理念,分為創始階段、過渡階段、工作階段、結束階段4個階段。(具體方案見表1)
單元名稱單元目標活動內容你我有緣促進成員熟悉,構建和諧的團體氛圍;建立團體規范。輕柔體操;連環自我介紹;我記住了TA;團體契約
認識你自己認識自己;促進成員采取行動改善自己的宿舍人際關系大風吹;你像哪種動物
通往心靈的橋――溝通學習溝通技巧;團體成員共同分享,達成共識,學會人際關系的處理,改善人際關系。喜怒哀樂;兩歧圖;學會傾聽;積極反饋家庭作業
打開心結,擁抱陽光認識到宿舍矛盾的正常性;探討應對沖突的辦法;學會主動溝通,自我反省,主動道歉。心有千千結;最難忘的一次心結;道歉信;結束團輔
1.2.2研究工具
自編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量表,共28個項目,包括5個維度:親融性、深度溝通、人際沖突、積極應對、重要性認知,本量表采用五點記分。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為0.84,重測信度系數為0.803。
1.3統計分析采用SPSS18.0對數據進行統計。
2結果
2.1干預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宿舍人際關系差異比較
由表2可知,干預前,實驗組與對照組二者的宿舍人際關系得分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被試基本同質。
2.2干預后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宿舍人際關系差異比較
由表3可知,干預后,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宿舍人際關系得分存在差異,且達到了統計學上的顯著意義(P
2.3干預后實驗組、對照組各自的差異比較
由表4可知,干預前、后,實驗組的宿舍人際關系得分存在顯著差異(P0.05)。
3、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團體輔導是促進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有效途徑。本研究在人際理論的指導下,基于團體動力學的規律,設計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團體心理輔導方案。首先,創始階段,建立團輔小組,創造輕松、信任的團體氛圍,促進成員相互認識、熟悉,構建團體規范。建立過渡階段,本階段的主要加深成員的自我認識,審視自己的宿舍交往的行為與態度,認識到宿舍人際關系的重要性。工作階段,使成員了解人際交往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共同探討溝通技巧,改善自己的宿舍人際關系。結束階段,圍繞宿舍人際關系沖突,使成員認識到宿舍矛盾的正常性,帶領成員探討應對沖突的辦法,促進良好宿舍人際關系的形成。
本研究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了組內和組間的前測、后測的比較,結果顯示,以團體輔導的形式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進行干預是有效的。干預前,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宿舍人際關系得分不存在顯著差異。干預期間,實驗組除了參加日常的學習和活動以外,每周參加1次宿舍人際關系心理輔導,對照組不作任何干預,通過為期四周的團體心理輔導后,實驗組大學生的宿舍人際關系得分顯著高于干預前的得分;且實驗組大學生的得分也顯著高于對照組的得分。同時,對照組,干預前后宿舍人際關系的得分無顯著變化。因此,可得出本次團體輔導是有效的。
參考文獻
[1]馬麗萍.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調查及干預研究.山西大學.2007
篇2
論文摘要:本文采用了檢索、參考相關文獻的方法,結合已有的其他學者的研究,試圖在小學心理健康課程中把心理學和教育學進行有機的結合,使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具有更好適用性和實效性。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以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工作開始受到關注。近幾年來,心理健康教育已作為一種基本的教育形態在中國的中學中如雨后春筍般地逐漸開展起來。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論構成上已經初具雛形。但是,因為這門課程多側重于教育學的形式和方法,并沒有把心理學和教育學進行有機的結合。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整個社會的認可度并不很高。本文試圖將心理領域的團體心理輔導恰當的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中,以增強該課程的趣味性和高效性。
1、團體心理輔導的定義和特征
1.1 團體心理輔導的定義
團體心理輔導的定義有很多,最普遍認可的是華南師范大學劉勇老師所下定義,他認為:團體心理輔導又稱團體心理咨詢,是針對個別心理輔導而言的,是一種在團體情境下,由團體領導者根據團體成員問題的相似性,通過各種專業性的心理輔導和訓練技術,給成員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和指導的咨詢活動。
1.2 團體心理輔導的重要特征
團體心理輔導除了具有優于個別心理輔導的高效性、經濟性之外,還具有如下重要特征:
1.2.1 專業性
團體心理輔導綜合了團體動力學、團體心理學、心理咨詢、心理測量等多門學科的專業理論和方法。因此團體心理輔導中的指導者必須要有與團體心理輔導相關的專業理論、技術和方法,并且經過專業的訓練和培訓。同時在進行團體心理輔導時要會用并能用好相對的專業知識。
1.2.2 開放性
團體心理輔導在其形式、方法上都具有開放性。團體心理輔導的形式方面:團體心理輔導不是以傳統的講授式教學為主,而運用多種教學形式(例如:角色扮演、討論等)相結合的形式,其形式具有多樣性和開放性。團體心理輔導的方法方面:團體心理輔導中可用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心理咨詢的一些基本方法、團體心理學的一些方法。對于這些方法的運用并沒有一定的限制。
1.2.3 互動性
團體心理輔導是以團體動力學為基礎的,團體內的成員在此過程中是相互作用、相互交流與相互影響的。
1.2.4 目標性
團體心理輔導以其教育性與發展性為總體目標,每次團體心理輔導也都有其針對特定團體問題的分目標,通過團體輔導來幫助其成員解決各種相對的問題。
2、團體心理輔導的功能和作用
2.1 團體心理輔導的功能
(1)教育功能。在團體心理輔導中,團體成員借助各種語言、非語言的方式進行交流和分享彼此感受,這有利于成員的社會性的發展。另外,輔導的過程也是成員主動學習、自我整合、自我完善的過程,這些有利于團體成員的自我教育。
(2)發展性功能。團體心理輔導的總目的之一就是它的發展目標,通過團體輔導活動有利于個體的社會性發展、心理健康的發展、人格的不斷完善。
(3)預防性功能。團體心理輔導是預防心理問題發生的最佳途徑。通過團體輔導,可使成員加深自我認識,發現自己的不適性行為,并加以糾正。同時,在團體心理輔導活動中,促進了人們的相互交流。
(4)治療性功能。在團體方式下,由于治療的情境比較接近日常生活與現實狀況,因此在團體中處理心理問題更易產生效果(例如,社交障礙問題)。
2.2 團體心理輔導的作用
Capuzzi和Corey在他們的《20世紀90年代心理咨詢展望》一書中,描述團體心理輔導的重要作用體現在八個方面:第一,在團體中發展信任的氣氛以促進彼此態度和情感的分享,并能將這種信任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第二,增進自我接納和自我尊重;第三,澄清生命的價值并探索人生的哲學;第四,能容任他人并能接受和尊重不同的個體;第五,學會問題解決和正確決策的技巧,并坦然接受這些決定的后果:第六,能敏銳的感知他人的需要;第七,增加關心他人的能力;第八,學會將團體中學習到的經驗運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
3、團體游戲在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具體教學設計
3.1 促進中學生社會性發展的團體心理游戲
3.1.1 促進同伴關系的團體心理游戲
課程名稱:心有芊芊結
課程目標:通過團體協作游戲,增強團體的凝聚力,促進人際交往技能、技巧的發展,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和交往的主動性。
課前準備:安靜寬敞明亮整潔無干擾的活動室一間。
活動程序:現場所有同學分兩組,手牽手圍成兩個大圈,指導教師站在圈外指揮。每個同學都要記住自己左右兩邊的人,聽到指導教師說解散的口令后開始隨便相圈內走動,然后指導教師會叫停,學生都得停止運動,然后找到剛開始在自己身邊的人,保持原地不動,重新牽手,形成許多結。緊接著就是要想盡一切辦法(鉆、跨等)恢復到正常的牽手狀態(最快恢復原狀的小組即為勝者,落后的小組則需要受到懲罰,可集體表演節目或者派代表表演)。
3.1.2 促進親子關系的團體心理游戲
課程名稱:解救人質
課程目標:使父母和孩子之間得以進一步的了解,促進親子間的相互理解。
課前準備:安靜寬敞明亮整潔無干擾的活動室一間,座椅板凳若干,一塊較大的擋簾,一打小卡紙。
活動程序:每十對親子為一組進行活動,使學生家長與學生分別坐在擋簾兩側,擋簾完全把兩側隔開,不能看到對面。給每個家長十張標有序號的卡紙,告知每個家長卡紙序號即為家長序號并告知其不要發出聲音。指導教師問家長他們孩子相關的問題(例如:你認為你的孩子有什么缺點?),家長在卡紙上作答,并有指導教師把不同序號的卡紙答案念給學生,讓學生猜出那個序號的家長是自己的家長。猜對的學生成功“解救”出自己的家長,沒猜對的繼續進行。最后,父母和孩子坐在一起,進行親子關系的論壇。
3.2 促進中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的團體心理游戲
3.2.1 完善自我概念的團體心理游戲
課程名稱:找到真實的我
課程目標:使學生更加了解自我,對自我有一個更加完善的概念,更加客觀的評價,形成與客觀自我相符的自我概念。
課前準備:安靜寬敞明亮整潔無干擾的活動室一間、卡紙若干。
活動程序:給學生每人發三張卡紙,讓其在第一張卡紙上寫下20個“我是一個……樣的人”,盡量寫一些能夠反映出個人人格、性格特質、觀念的詞語來補全句子。讓其在第二張卡紙上寫下“我的優點有……”在第三張卡之上寫下“我的缺點有……”完成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3.2.2 增強學生自信心的團體心理游戲
課程名稱:閃出我的小行星
課程目標:通過找到自己的長處,體驗個人榮譽感,進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鼓勵學生間互相支持,從而勇敢面對更大的挑戰。
課前準備:安靜寬敞明亮整潔無干擾的活動室一間,桌椅板凳若干,塑料花一支,鼓。
活動程序:通過擊鼓傳花的方式來選出同學,讓其發揮其特長來表演個節目,并讓其它同學加以評價,教師對那些靦腆的學生進行鼓勵。
3.3 促進中學生學生情緒控制的團體心理游戲
課程名稱:我的心事你來猜
課程目標:通過游戲了解情緒的多樣性,學會控制情緒,成為情緒的主人。
課前準備:安靜寬敞明亮整潔無干擾的活動室一間。
活動程序:(1)分組,每組排成一行第一個同學看提示板上的情緒描寫,并用動作做出來,后面的同學通過自己的理解做出表情,依次傳遞表情,最后一名同學回答提示板上所寫的表情。在一定時間內看那組回答正確最多即獲勝。(2)組織學生進行團體討論“什么事情會產生何種情緒,怎樣控制此種情緒”等情緒相關問題?
參考文獻:
[1]陳虹,鄭小東,中小學生團體心理輔導[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3):33-58
[2]劉勇,教師團體心理輔導[M]科學出版社,2008(1):6-11
[3]廖風池,蔡麗芬,嚴菩蕓,陳貞等著,兒童咨詢團體理念與方案[M],世界圖書出版社,2003(7):21-22
[4]王振字,兒童心理發展理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276-304
[5]鐘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體驗式教學的探索,梧州學院學報,2007(1):103
[6]李慧生,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新探,課程教材教法,2006(7):33-37
篇3
——赴廣州二中及廣州二十一中心育學習心得
為加強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提升教師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水平,1月8——9日,我聯合陽江市第三中學心理科組分別到廣州二中及廣州二十一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交流學習,收獲良多,心得總結簡單如下:
一、上好心理輔導課
心理輔導課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指標任務,上好學生的心理輔導課,將充分體現心育工作的發展性原則。這次廣州交流,讓我對中小學心理輔導課認識及理解提升到了一個新層次。傳統的心理輔導課是推崇課程體系的建立及課堂各維度的展開,這無形給教案的設計課堂的開展都設置了一定的框框條條。對此,有多年工作經驗的廣州二中的心理教師楊海榮老師總結出,以往的心理輔導課無論是主題還是形式都與現代高中生的思維及實際生活產生了差距,這種差距使心育課的成效也發生了影響。對此,二中總結經驗,創設了一種新型的心育課設計——微主題。微主題指的是針對學生存在的某一個問題,或某一種現象,設計一個心理團體活動或心理游戲去開展,再使用階梯式的輔導方法讓學生得到啟發,從而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直至獲得解決策略。
通過現場觀摩示范課以及參加評課,我認為這種授課方法新穎,主題突出,學生的互動性也高,得到的心育成效較大,因此我覺得可以在我校實施。目前我校學生的心育課主要是兩種方式,一是年級講座,這樣操作方便簡練,但由于時間及場地限制,講座內容只能是在各種理論之間泛泛之談,難以展開來分析,因此學生反響不大,效果一般;另一種方式是個別班級授課,有需要的班級直接與心理教師聯系上課,這樣操作具有班級針對性,校本性較高,得到的效果較好,教師的反映不俗,但由于是針對個別班級,涉及的學生面較窄,對學生來說也是不公平的。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需要學校的大力配合及支持。
二、開展學生心理社團活動
經過這次廣州之行,發現廣州二中及二十一中都非常重視學生的社團活動,他們的學生心理社團舉辦得非常成功。學生心理社團不僅可以豐富學生自身的課外活動,還能將學生培養成心理教師的好助手,從而輔助心理教師去開展各種心理活動。一個學生心理社團的成立及完善需要心理教師做大量的前期工作,包括相關社團活動策劃,手把手地進行成員培訓等,但一旦社團的事務走上正軌卻可以分擔教師很多工作任務。對于這一點,我是需要進行自我檢討的,之前我很認真的想著舉辦一個學生心理協會,很多前期工作都做了,包括詳細計劃及章程都列好了,但由于太多的家庭及工作等繁瑣事情纏繞,使得我沒能將社團堅持下來。通過這次與這兩所學校的交流學習,我又有信心去"重拾"我校的學生心理社團了。
三、開展有特色的心理主題活動
廣州二中的每年一次的心理活動月,大型的親子活動;二十一中的青春期教育,同伴教育等都是他們學校極具特色的心理主題活動。通過與他們交流,我清晰了,一個大型的有特色的心理活動不僅需要學校的支持,心理教師策劃,更需要一個團隊。因此,心理社團就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另外,一個具有特色的心理活動也可以與校外機構,社會資源相結合,這樣可以解決一些例如經費,師資等實質問題。對此我深有體會,由于我們與12355服務隊合作,我們的現場心理咨詢活動開展得非常好。以后,我們可以嘗試聯合陽江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開展同伴教育,心理拓展等活動,如此一來,他們可以得到實習的機會,我們又可以有足夠的人力去開展相關主題活動,簡直雙贏。當然,這只是初步構想,詳細還需要進一步策劃的。
四、如何做好課題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方向,我校的心育科研起步晚,但進步快,目前我們已有兩個課題在手,分別是省立項的《高中校園心理環境建設研究》以及市立項的《陽江市高中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學習成績的顯隱性相關研究》,這個起步可以說是不低的。課題是立項了,但要做好課題,做出課題成果卻是不容易的。通過這次交流,我獲得了許多優秀的課題經驗,也得到了一些文字資料的示范及借鑒。這讓我對課題的研究方法及方向都有了更清晰的見解。
篇4
關鍵詞:體育院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
1輔導員在工作中把自己定位為心理健康輔導師
輔導員在我國高等院校中是一只獨特的隊伍,他們工作的核心任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進一步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作為一名體育院校的輔導員應當適應當今社會高等院校的發展趨勢和潮流,時刻了解當今社會主流的發展方向。2000年7月國家教育部頒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文件中強調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2001年3月國家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與工作的意見》,是我國第一次針對大學生群體心理健康頒布的指導性文件。教育部有針對的對于大學生群體心理健康成立了大學生心理健康委員會,并且在各大高校針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其中從事高等院校輔導員工作的人群占有可觀的比例。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今各大高等院校都紛紛成立針對大學生群體心理健康問題的心理治療室。在體育院校中有各種專業型人才,他們當中有些學生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從事體育訓練和競技比賽,擁有很強大的心理意志,但是由于沒有經過系統和全面的學習經歷,導致他們在知識的廣度和儲備與相同年齡層次的學生相比有不小的差距。進而反映在生活和學習中,可能就會引起部分學生產生一些負面心理,進一步會產生一些心理健康方面問題而影響學生的學業。輔導員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傳遞一些帶有正能量的知識和信息。高校輔導員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不僅要及時發現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中的困難,也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當學生的心理健康出現偏差或者波動以后會引起一系列的問題,如果在此之前輔導員通過自己的觀察或者其它同學的反映發現問題,并且主動找他們進行溝通和心理健康輔導,就能夠避免一系列的不良后果的產生,達到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的目的。輔導員在學生的心中不僅是老師的角色,同時也承擔著家長的角色,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輔導員順利開展工作的基礎。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建立在師生之間互相信任的基礎上的,這樣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互動、理解和相互之間接納。師生之間相互抵觸的減少有利于輔導員進行思想教育工作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師生建立相互信任的過程中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在以后開展其他工作的過程中能夠得到學生的積極響應和配合,減輕輔導員自身工作的壓力和提高工作效率。
2輔導員在開展工作時要思想教育和心理咨詢同步進行
輔導員在開展工作時要思想教育和心理咨詢同步協調進行,二者雖然注重點不同前者注重大學生的政治思想后者立足于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但是二者不是對立的關系而是既相互關聯又相互統一。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都是培養優秀的大學生和為社會提供更加全面的人才。高校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它關乎民族的未來和國家的興盛必須長久的進行下去。在進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輔導是必需要進行的,二者都是為了使大學生既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又擁有合格的政治思想素質。學生自身的心理影響著他們的思想,當學生的心理健康出現問題后,輔導員應當做到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并作出相應正確的反應,及時的制定解決方案。心理咨詢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的同時,輔助思想教育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學生拉回到正確的軌道上繼續學習完成相應的學業。二者同步協調進行可以促進學生自由全面發展,提升學生自身能力和素質。把二者結合起來找準切入點,既能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能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動高等院校大學生培養機制的進步和發展,更好地為社會輸送高素質人才。
3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主要包含學校、輔導員和學生三個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近年來在我國各大高校愈發受到重視,高等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愈發引起相關部門的關注。提高高等院校對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是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礎。(1)學校為在校大學生設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傳授學生專業的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在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水平,提高在校大學生的個人心理素質促進大學生全面協調發展。(2)學校組織專業的心理咨詢人員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調查,及時的發現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同時還能預防部分可能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產生心理疾病。(3)學校積極組織心理健康知識競賽和辯論賽,并且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對于優秀的學生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并且引導他們去積極帶動身邊的同學了解和學習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4)學校組織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動員學生查找案例并對其中的經典案例進行分析和學習,相互交流學習心得。
3.2提升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1)學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心理學理論以及心理輔導的方法和技巧。針對不同的學生全面了解學生個體的能力、知識、性格、興趣等諸多方面差異,在針對不同學生個體進行心理輔導時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2)為每一位學生建立心理健康資料檔案。心理健康工作是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展開的,因此想要準確無誤的對每一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是非常困難的,這就要求每一位高校輔導員為自己的學生建立心理健康資料檔案,方便輔導員了解自己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及時的發現和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健康問題。(3)充分利用現代化科學技術。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傳播方式多種多樣,輔導員應當順應潮流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全面的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在生活中通過社交媒體(QQ、微信、微博等)全面了解學生的最新動態,并從中發現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及時的發現其中反饋出的信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幫助學生更好的發展。(4)輔導員可以組織小范圍的團體活動,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增強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在活動過程中了解學生的現狀并采取相應的方式消除學生錯誤的認識和理念,樹立正確的認識和理念,建立更加融洽的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提高輔導員的工作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3.3學生自身樹立心理健康意識
(1)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多種多樣,只有大學生本人最為了解自己,在產生心理健康問題之前如何預防心理健康問題和產生心理健康問題之后如何解決心理健康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大學生應當掌握一些關于心理健康的專業技能和知識幫助和提高自己處理心理健康問題的能力。(2)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樹立健康的心理意識。積極的參加各種戶外和團體活動,開放自我,有利于自我的身心發展。(3)同學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幫助。大學生之間討論個人問題時總是習慣于同學之間的交流,當學生自身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技能之后就能對同學進行心理健康輔導,不僅能夠幫助同學解決問題,還能夠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水平并且在自己未來的生活中幫助更多的人解決一些心理健康問題和降低自己發生心理健康疾病的風險。
4結語
輔導員在工作中把自己定位為心理健康輔導師,全方位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輔導;輔導員在開展工作時要思想教育和心理咨詢同步協調進行,尋找一個良好的切入點幫助學生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主要包含學校、輔導員和學生三個方面。幫助體育院校學生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意識保持心理健康,把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宋響文.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職能的缺失及對策思考[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7)
篇5
本學年德育處將繼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針對我校實際情況,創新性地開展德育工作,使學校德育工作與學生實際情況相結合,探索更適合學生年齡與身心特點、更適合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舉措,以德育主題活動為依托,建設學生喜愛的德育平臺,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實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堅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強化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為重點,引導、塑造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增強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繼續以班級、年段為實施幸福德育的平臺,推進幸福德育工作在我校的深入開展,以感恩教育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感恩師長、感恩學校、感恩社會,培養高素質、明禮儀、善感恩的人才。
二、工作目標
反思總結上一學年幸福德育開展情況,進一步推進幸福德育工作深入,積極推進德育校本課程——幸福讀本實施,加強幸福德育科研工作,形成一整套切實可行地推進幸福德育的方法與制度;加強公民意識教育,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培育良好校園氛圍,引導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意識;結合教師節、拗九節、重陽節、父親節、母親節等節日,以主題活動的形式推進中華優良傳統文化教育,特別是感恩教育,培養學生感恩之心;繼續推進我校體育節、藝術節、元旦迎新、社團節等大型活動的有序開展。
三、本學期工作重點
1.增強幸福德育研究,推動幸福德育工作在我校的深入開展
(1)在總結我校去年幸福德育實施經驗的基礎上,加強幸福德育科研工作。以科研項目的推進帶動我校德育工作團隊理論水平的提升。我處今年將著力推進省級兩個新的課題:福建省中小學德育研究專項課題——《以幸福德育為目標的高中班會課課程建設》、福建省中小學教師發展基金課題——《普通高中的幸福德育的分層次研究》的研究工作,相信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開展將進一步提升我校德育隊伍的理論研究水平。
(2)繼續以班級、年段為平臺,大力推進幸福德育的實施。加強班級環境文化、制度文化、活動文化、課堂文化、管理文化建設工作,營造愉悅和諧的人際關系,組織有向心力的班級活動,培育多元包容的班級文化、形成陽光向上的班級氣質,讓幸福班級建設成為年級、學校的基礎,從而推進幸福德育工作在我校的深入開展。
(3)有效推進年段工作,培育、塑造年段德育工作特色
立足我校德育工作年段分層次推進的特色,德育處根據學生三年成長特點,結合我校德育培養目標,統籌安排年段德育工作重點,加強年段工作研究,從高一、高二、高三年段學生特點出發,優化落實分層次德育目標,依托我校學生成長手冊,記錄學生成長歷程,推進年段管理工作,提高整體管理水平。
(4)編印德育校本教材,打造三中德育特色品牌
編印《幸福讀本》、《班主任工作指南》、《三中學生指南》、《高中班會課課程教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和要求細化落實到校本德育課程的德育目標之中,充分發揮課程的德育功能,豐富學校德育資源。
2.加強高三畢業班管理工作,通過強化常規管理,使學生的思想統一到年段、學校的要求上來,根據不同階段,學生表現出的不同思想狀態,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使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提高備考效率。關注高三年段班主任、學生心理狀態,營造良好畢業班氛圍,組織適宜高三年級德育活動,密切家校聯系,促使學生、家長、班級、年段、學校形成合力,增強團隊意識,為明年高三取得更好成績打下堅實的基礎。
3.加強德育隊伍建設,提升德育干部素質
除了依托班主任例會,以會代訓外,還要轉換培養方式,加強班主任培訓。本學年成立三中青年教師“讀書會”,將繼續通過為班主任定購教育書籍,引導班主任利用課余時間自學相關理論知識;觀摩學習主題德育活動,不斷學習兄弟學校、本校先進班主任工作先進經驗;定期組織教育理論學習、讀書沙龍活動,使班主任能夠及時地接受到新思想,相互交流學習心得;定期聘請有經驗的班主任就常規管理、班集體建設、育人的成功案例等方面進行經驗介紹等四種方式不斷引導班主任們學習先進的管理、育人經驗,不斷提升班主任隊伍素質水平。鼓勵班主任主動認真地開展工作,注重發揮骨干班主任的示范作用,力爭打造一只高素質的班主任隊伍。
4. 加強公民意識教育,繼續完善德育考核制度建設,扎實推進學生行為規范教育
針對近年來學生素質情況,大力開展公民意識教育,培養公民美德,發揚社會公德,增強國家認同,引導廣大學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扎實推進學生行為規范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
(1)認真落實《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指導綱要》,引導學生養成誠實守信、孝敬感恩、團結友善、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
(2)完善我校的德育考核細則,依托智慧校園平臺,進一步推進值班領導、值班教師和值日學生的檢查制度,增強常規管理工作,增強德育實效,做到隨時、隨地、隨人、隨事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利用班會組織學生認真學習落實《福州三中德育考核細則》,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系列教育,強化訓練,讓學生明確在校學習生活中應怎樣做,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3)充分利用升旗儀式、班會課,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與文明禮儀教育,營造校園內對學生對行為規范養成的渾厚氛圍。動員全教師,全員育人,引導學生講文明禮貌,做時代新人,努力提高學生的素質。
(4)依托校園數字化德育考評系統,增強學生自主管理能力。本年度,我們根據去年數字校園體系使用經驗,修正,改進考核系統,并將學生自主管理的班級衛生、課間操、眼保健操等考核工作相關電子表格引入到德育考評系統,進一步完善了考核內容,增強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以評比促管理,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5)充分發揮年段力量,落實學生常規管理工作。以三個段長為主要負責人,以班級為基礎,引導各班做好班級常規管理工作。定期進行班級管理工作交流,對于優秀班級在年段會上給予表彰、鼓勵,對不良現象和不良行為及時總結有效經驗,互補有無。
5.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大力推進感恩教育,培養學生感恩之心
感恩是一種人格品質,是一種人生態度,是一種道德修養,作為三中的學生應該具有這種人格特質或一種習慣,常懷感恩之心,不僅能夠使人體驗生活的幸福感,對環境與他人充滿敬重、關切和珍愛,還會激勵人為了使自己變得更加美好而奮斗。本學年將做好以下工作:
(1)將感恩教育貫穿于學校的各項德育工作活動中,作為班主任的一項重要工作,新學年開始,要求班主任在制定班級公約中就加入尊重老師,禮貌可人,團結,對人友善,每天微笑。不抱怨,不沮喪,找到快樂,有愛心,能付出,有責任,做一個受更多人的人,不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做內心簡單透明的人,多做自我批評,寬容他人等等內容。
(2)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把感恩教育落到實處
本學年擬開展以下活動:開展一次征文活動,開好一次主題班會,組織一次以“感恩父母”為主題內容的演講活動,舉辦 “感動瞬間”書法、繪畫和攝影展,讓師生用書法、繪畫、攝影等形式來表達內心的感恩之情。開展“感恩父母,從點滴做起”活動,鼓勵學生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師生中開展寫一封家信、打一個電話、等活動,體會和感激父母的艱辛和不易,培養師生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情。
6.進一步整合家、校、社會資源,大力推進德育工作開展
完善家、校、社會網絡,充分、有效利用社會、家長資源,拓展德育工作資源,積極爭取家長、社會對學校德育工作的支持與參與。積極推進家長學校建設,加強家校聯系,邀請家長到校做講座;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各種校外實踐和公益活動,充分利用家長資源與xx市的社會實踐基地資源,使社會實踐、日常校外活動和志愿者活動常態化、融入學生學習、生活,促使學校、家庭、社會形成教育合力。
7.增強學生法制教育、安全教育
加強與xx市檢察院的聯系與合作,特別聘請林承杰檢察官為我校法制輔導員,通過邀請xx市檢察院領導、專家來校進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講座,外出參加相關法制、安全教育活動等形式的活動,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社會公德意識及安全防范意識,對違反校紀校規學生既要嚴肅處理,又要做好受處分學生的思想工作,使之明確自身不足的同時感受關懷、增強自信、樹立正確人生目標、改正缺點。
8.抓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篇6
一、校本培訓與網絡遠程教育的聯系
1.校本培訓的含義
校本培訓是指以學校為單位,面向教師的學習方式,內容以學校的需求和教學方針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因此,校本培訓,既要著眼于學校發展,又要立足于教師發展來促進學生發展,其中教師發展是核心。因此組織者在進行校本培訓組織管理的時候,要時刻考慮從教師的實際需求出發,按照“以教師所需”為原則進行培訓項目的組織管理。
2.網絡遠程教育與校本培訓的聯系
校本培訓是以教師任職學校為主陣地,將教師教育活動與教育教學實際緊密結合起來的一種培訓模式,可以廣泛地利用各種培訓資源,投資小、見效快、實效性強。在校本培訓中,學校要根據一定的經濟和文化建設的需求,整合本校課程資源,補充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不足的第三級課程,開設校本課程,增強學校辦學的自。但由于校本培訓模式由各個學校自己去組織領導,并且以學校為單位進行培訓,因此對那些規模較大、師資條件良好、教學設施完備的學校是相對容易建立起來的。而對那些規模較小、師資欠佳、設施薄弱的學校來講,實施校本培訓的困難不可低估,如師資問題、教材問題、設施問題等。因此,國家鼓勵農村地區中小學校利用現代網絡遠程教育資源整合本地資源,優勢互補,依據校本培訓的理念,圍繞校本培訓的目標開展培訓。在傳統的校本培訓組織管理中存在很多自身無法克服的缺點,而在網絡遠程教育信息化的校本培訓組織管理中則能得到較好的解決。傳統校本培訓的組織管理以組織者為中心,受訓教師只是被動接受上級領導的安排,同時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不能充分調動教師積極主動學習;而與網絡遠程教育技術整合的校本培訓的組織管理全面考慮受訓教師的需求,以學習者為中心安排培訓,受訓教師不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能充分調動教師的主動性。如下圖:
二、網絡遠程教育的優勢
1.資源利用最大化
各種教育資源通過網絡跨越了空間距離的限制,使學校的教育成為可以超出校園向更廣泛的地區輻射的開放式教育。學校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科優勢和教育資源優勢,把最優秀的教師、最好的教學成果通過網絡傳播到四面八方。
2.學習行為自主化
網絡技術應用于遠程教育,其顯著特征是: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從任何章節開始、學習任何課程。網絡教育便捷、靈活的“五個任何”,在學習模式上最直接體現了主動學習的特點,滿足了現代教育和終身教育的需求。
3.學習形式交互化
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網絡進行全方位的交流,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增加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機會。并且通過計算機對學生提問類型、人數、次數等進行的統計分析,教師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疑點、難點和主要問題,更加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
4.教學形式修改化
在線教育中,運用計算機網絡所特有的信息數據庫管理技術和雙向交互功能,一方面,系統對每個網絡學員的個性資料、學習過程和階段情況等可以實現完整的跟蹤記錄。另一方面,教學和學習服務系統可根據系統記錄的個人資料,針對不同學生提出個性化學習建議。網絡教育為個性化教學提供了現實有效的實現途徑。
5.教學管理自動化
計算機網絡的教學管理平臺具有自動管理和遠程互動處理功能,被應用于網絡教育的教學管理中。遠程學生的咨詢、報名、交費、選課、查詢、學籍管理、作業與考試管理等,都可以通過網絡遠程交互的方式完成。
三、網絡遠程教育與校本培訓有機整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1.加強基于網絡的校本培訓基礎理論學習,更新教師教育觀念
教師教育要發展,首先要樹立教師教育培訓與學習的新觀念,因為人們的觀念及其實踐活動是相互作用的。現代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即互聯網技術引入中國才剛剛十八年,網絡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教學也才十五年,但對于農村地區的教師來說,使用網絡信息技術也才有十年的光景,很多教師特別是中老年教師對于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和理解還是遠遠不足的,這阻礙了這些教師的專業發展,不利于開展新時期的教育實踐。所以,我們希望將現代網絡遠程教育正式引入農村地區教師校本培訓,改革農村教師教育實踐,促進教師教育專業發展,但是我們自身必須先更新教師教育的觀念。
2.加強基于網絡的校本培訓基礎建設,推進教師教育發展
加強基于網絡的校本培訓基礎建設,能有效地發揮現有各種教育資源的優勢,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使我國的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落后地區傳播,滿足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現實要求。在基于網絡的校本培訓中,比較重要的教育資源主要有文字資源、音像光盤資源和網絡教學資源等。文字資源作為最直接的學習資源,能詳細闡述教學內容,成本低廉,可反復使用。與文字書本資源相配套的光盤音像資源在網絡條件比較差的地區,依然是開展遠程學習的重要學習資源。網絡資源比較豐富,并且有特色,比如多語言環境、多民族和多區域的特色,這樣才能夠給遠程校本培訓學習者提供更多、更廣、更方便的知識,從而推進農村地區教師教育的發展。
3.加強基于網絡的校本培訓教學資源開發,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在農村地區開展基于網絡的校本培訓,應多開發新的、多語言環境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網絡教學資源,并使其能與新課改緊密結合。例如在資源形式上多增加圖片、視頻、動畫,在資源廣度上要多增加英語、示范課、音體美學科、國內外風土人情、心理輔導方面的資源。例如,網絡課件的制作要具有地方特色,要結合地方特色,以雙語教學為突破口,采取“拿來”、“加工”和自制相結合的辦法,借鑒國內外優秀的網絡課件,以翻譯制作、創新自制等形式,豐富網絡遠程教育資源。并且,還要引導教師積極探討網絡資源在基于網絡的校本培訓中具體應用的方法,從而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4.加強校本培訓專題網站的建設,引導教師學習與交流
校本培訓中經常需要進行關于某個專題的培訓,如后進生的管理、新課程標準等。傳統培訓的做法往往是“聽專題報告―印發專題相關的資料―寫學習心得(總結)”的模式。這種模式不符合教師的學習特點,教師一直處于被動地位,很難調動教師學習的積極性,管理者無從獲知教師是否真正參與了學習、效果到底如何,培訓容易流于形式。利用教師共建專題網站的方式,可以變接受式學習為探究式學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對培訓效果的評價也可以變對結果的評價為對過程和結果整個培訓過程的監督與評價。
組建校本培訓專題學習網站還應遵循以下原則:第一,培訓與教學相結合的原則。與教學相結合就是要與教師的教學實踐結合,也是與教師的教學反思結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激發教師的學習興趣,才能把學習應用于解決教學問題,才能引導教師真正地學。第二,要堅持教師共建學習網站的原則。教師共建學習網站,就是要使每個教師既是培訓活動中的學習者,同時也是培訓者,就是要所有教師共同積累工作、學習經驗,實現團體內部知識積累與共享。
校本培訓專題學習網站的一般組成包括下圖中所示的幾個部分。
四、結束語
教師校本培訓工作是一項十分繁瑣和艱巨的工作,而這種基于網絡遠程教育根據教師專業發展的具體狀況和當地實際的校本培訓模式,是有助于教師專業發展和專業能力的全面提高的,它不僅能促進教師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而且還能培養更多符合課程改革需求和時代需求的創造型教師。因此,基于網絡的校本培訓模式是應用信息化教育教學資源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模式,也是我國農村地區教師教育與專業發展的理想模式。
參考文獻
[1]王珠珠,劉雍潛,黃榮懷,趙國棟,李龍.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狀況的調查研究報告(下)[J].中國電化教育,2005(11).
[2]教育部辦公廳.教基廳[2005]5號文件 關于全面推動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三種模式應用的指導意見[DB/OL].http:///20051014/3155617.shtml,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