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源建設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8 05:06: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稅源建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地方稅源建設現狀調研報告
縣地稅局自1994年7月成立以來,地方稅收始終保持高速增長態勢,15年累計征收地方稅費105362.88萬元,稅收年平均增幅達28%以上,地稅收入占本級一般預算收入近70%。去年以來,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地方稅源急劇萎縮,而努力走在全省山區縣市前列的奮斗目標,又對地稅收入增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成功破冰,促進地方地方經濟和地稅收入持續快速增長,是檢驗地稅系統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效果的唯一標準,也是決定走在全省山區縣市前列成敗的關鍵。
一、地方稅源的總體概況
(一)年度地方稅費征收的總體情況。
年,全年共征收地方各項稅費收入24382萬元,同比增長34.23%,增收6218萬元,其中:稅收收入完成15339萬元,同比增長28.57%,同比增收3408萬元;社保費入庫7983萬元,比同期增收2596萬元,增長48.21%,其他收入完成1060萬元,,同比增收213萬元,增長25.1%。
(二)同比分稅種增減情況。營業稅3247萬元,同比增長55.05%,企業所得稅2934萬元,同比增長7.35%,個人所得稅2059萬元,同比增長7%,資源稅4391萬元,同比增長69.05%,城建稅645萬元,同比增長179萬元,印花稅120萬元,同比增長43.31%,車船使用稅97萬元,同比增長265.81%,契稅、耕地占用稅111萬元,同比增長218.02%,房產稅763萬元,同比下降8.77%,土地使用稅919萬元,同比下降22.55%。
從以上征收數據看,全縣地方稅源在稅種上主要集中于營業稅和資源稅,在地域上集中于荷花鎮和茅坪場鎮,在增幅上高于市內其他縣(市)。具體來講,我縣地方稅源呈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流轉稅支撐作用明顯,比重呈上升態勢。從近三年的征收數據分析,2006年至年分別征收營業稅1581萬元、2700萬元、3247萬元,分別占地稅收入的16.56%、18.06%、21.17%,征收資源稅2589.51萬元、2597.67萬元、4391.46萬元,營業稅和資源稅分別占地稅總收入的25.93%、18.4%、30.03%。二是區域性分布突出,層次分明。全縣地方稅收主要集中在荷花鎮和茅坪場鎮。2006年至年,區域內提供地方稅收21645.65萬元,占全縣地稅收入56%以上。其中荷花鎮16177.48萬元,占41.77%,茅坪場鎮5468.17%,占14.12%。三是全縣財政總收入和地方一般算收入高幅增長,據縣統計局資料數據顯示,我縣財政總收入和地方一般算收入同比分別增長34.3%、39.6%,高于其他八個縣(市)增長幅度,在全市財稅增幅比例中排名第一。
地方稅源建設工作匯報
近年來,縣地稅收入主要來源于交通運輸、建筑及房地產等行業,地稅收入增長途徑較為單一,增收形勢比較嚴峻。因此,我們今后在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的同時,積極探索建立一個稅收與經濟結構相互協調發展的經濟運行機制,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加強地方稅源建設,進一步提高地稅收入對縣經濟社會發展的資金保障能力。
一、地稅收入結構的變化與特點
(一)地稅收入總量持續增長,但增幅明顯回落。2007年全縣地稅收入首次突破8000萬元,比上年增長30.76%。雖然今年上半年仍保持高速增長勢頭,但下半年地稅收入增幅明顯回落,有的月份甚至出現負增長。截止9月底止,全縣入庫地稅收入8786萬元,比上年同期僅增長25.3%,比2007年少增長5.46個百分點,也落后全市平均增速4.3個百分點,列全市十個縣(市、區)倒數第三位。
(二)縣直地稅收入占地稅收入比重有所上升。今年1-9月,全縣入庫地稅收入8786萬元,其中:縣直地稅收入為5461萬元,占地稅收入比重的62.2%,在2007年占地稅收入比重41.3%的基礎上持續增長,剔除武吉高速及大萬公路的收入,仍占稅收總收入的57%。主要增長體現在縣工業園區及萬國礦業有限公司,其中縣工業園區今年1-9月入庫597.69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7.07%;萬國礦業有限公司今年1-9月入庫177.32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24.9%。
(三)交通運輸、建筑和房地產業稅收起支撐作用。從地稅收入分產業看,與地稅收入關聯程度較高的交通運輸業、建筑及房地產業稅收已經成為地稅收入的主要來源。2005年、2006年、2007年交通運輸業、建筑業和房地產業實現的地稅收入分別為2444.09萬元、4067.86萬元5276.07萬元,平均每年增幅均在1000萬元以上,占地稅收入比重也分別達到40.7%、62.7%、62.1%。今年1-9月,交通運輸業、建筑及房地產業稅收入庫共計5509.9萬元,占地稅收入比重也達到了53.5%,顯示出在稅收總收入中的支柱地位。但具體分析上述產業稅收走勢有較大差異,由于縣持續加大運輸產業的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交通運輸業、建筑業地稅收入呈現快速上升趨勢。今年1-9月交通運輸業入庫地稅收入1641.11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9%;建筑業入庫地稅收入3083.17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2.56%,剔除武吉高速仍增長55.6%;而房地產業由于受市場行情的影響,實現的地稅收入也呈現出有起有落的狀態,今年1-9月房地產業入庫地稅收入785.62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2.5%,僅達到2006年的水平。
(四)民營經濟稅收貢獻更加凸顯。從全縣地稅收入分經濟類型看,來自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的稅源日益萎縮,今年1-9月入庫地稅收入1042.49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8.3%;個體經濟稅收呈現穩中有升趨勢,今年1-9月入庫地稅收入1180.1萬元,比上年增長48.7%;外資經濟地方稅收貢獻力仍然很有限,今年1-9月入庫地稅收入僅202.14萬元,比上年增長49.5%。與此相反,由于構成縣主要稅源的交通運輸、建筑及房地產等企業大多注冊為有限公司或私營有限公司,上述企業已逐漸成為縣地方稅收的主要稅源。2007年及今年1-9月,民營企業分別入庫地稅收入5041.16萬元、4549.65萬元,分別占地稅收入比重的59.4%、54.2%,遠遠高于其他各種企業類型所占的比重。
全鄉稅源建設工作意見
為進一步強化綜合治稅工作機制,全面加強稅源信息建設,及時準確掌握我鄉范圍內的稅源結構及其增減變化情況,切實做到依法征管、應收盡收,防止稅收流失,根據縣政府辦政辦秘〔2012〕23號文件精神,結合我鄉實際并報鄉黨委擴大會議研究同意,制定我鄉稅源信息建設實施方案。
一、總體目標
按照“摸清情況、分清類型、動態管理、資源共享”的總體要求,對我鄉范圍內的工商企業、個體工商戶稅源信息進行調查摸底,全面建立稅源信息動態資源庫,構建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的稅源信息管理機制。
二、工作重點
(一)開展基礎稅源信息調查摸底。以2012年2月底為時點,對全鄉范圍內所有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工商企業、個體經營戶的生產經營情況、納稅情況開展調查摸底,分類統計匯總。具體如下:
1、鄉稅源信息中心對轄區內工商企業、個體工商戶2011年以來生產經營情況、納稅情況逐一進行調查摸底,并分類統計匯總。
六靠稅源建設調研報告
今年4月份,市委、市政府在全面分析**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狀況和全面把握**當前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發展靠經濟、經濟靠工業、工業靠項目、項目靠招商、招商靠環境、環境靠作風”發展思路。如何落實“六靠”發展思路,筆者結合我市地方稅源情況,就推進我市地方稅源建設作粗淺探討。
一、**市地方稅源結構狀況及存在問題
(一)地方稅源結構狀況
20**年,**市地稅部門組織地方稅收收入65963萬元,比上年增收2853萬元,增長4.52%。從不同角度看,地方稅源構成如下:
1.從稅種上看:占收入比重較大的地方稅種主要是營業稅31100萬元,個人所得稅10201萬元,企業所得稅7225萬元,分別占收入總額的47.95%、15.46%、10.95%。以上三稅種收入為48526萬元,占地方稅收入73.57%,是地方稅收增長的主體稅種,在地方稅中收入中舉足輕重。其余較大的稅種是城市維護建設稅4532萬元,占6.87%,資源稅3645萬元,占5.53%。
2.從預算級次看:中央級收入10455萬元,占16.21%;省區級收入3451.7萬元,占5.235%,縣市級收入50593.2萬元,占7.84%。
稅源建設年終工作總結
年,我局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貫徹落實省、市財稅工作會議和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抓住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打造亞洲鋰都所帶來的歷史機遇,圍繞“兩個準確把握、三個強力推進、四個有所創新”的工作思路,各項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為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新的貢獻。10月20日,省局張貽奏局長在視察我局時指出:今年以來,國稅在新班子的帶領下,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決策部署,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取得了收入質量、服務發展、信息管稅、經費保障、效能建設“五個新突破”。
一、服務科學發展,國稅收入在加強稅源建設中再攀新高
一年來,全市國稅系統咬住目標不放松,堅持組織收入原則,向項目要稅收、向政策要稅收、向管理要稅收的共識基本形成。年,全市國稅系統累計組織稅收收入54.7億元,完成年初計劃的122.29%,比上年同期增收14.36億元,增長35.59%。完成財政口徑收入46.02億元,比市政府下達的目標數超1.57個億,增長34.89%,為全市財政收入過百億作出了積極的努力。
(一)加強稅源建設。開展稅源建設專題調研。圍繞市委、政府年初確定的財政收入過百億元目標,我局把加強稅源建設確定為今年組織收入的首要工作,由市局主要領導牽頭開展了“加強稅源建設,做大財政‘蛋糕’”的專題調研,深入全市28戶重點企業,走訪10個工業園區。通過調研,就我市稅源建設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建議。市委謝亦森書記作出了重要批示,市委辦以參閱件印發各地。加強重點稅源監控。將230戶“兩稅”和企業所得稅的重點稅源企業納入市局重點稅源監控網絡,準確掌握重點企業稅源情況。密切關注工業園區稅源變化,加強園區稅源新增長點的跟蹤管理,按季進行稅收分析,提高稅源監控力度。
(二)提高收入質量。堅持“依法征稅,應收盡收,堅決不收過頭稅,堅決防止和制止越權減免稅”的組織收入原則,認真執行省局張貽奏局長在全省加強再生資源稅收管理工作會議上強調的“三個嚴禁”,即嚴禁有稅不收、嚴禁預收稅款、嚴禁應抵不抵的組織稅收收入工作要求,制定并落實強化稅源管理的有力舉措,嚴格控制欠稅、嚴格延期入庫審批、嚴格禁止越權減免稅,做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實現均衡入庫,切實提高收入質量。堅持收入督導機制,加強對基層組織收入工作的指導和協調,及時研究解決組織收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牢牢把握組織收入的主動權。
(三)強化稅務稽查。繼續加大案件查辦力度,重點對房地產及建筑安裝企業、石油化工行業、藥品經銷、市級重點稅源企業等行業開展專項檢查。積極會同公安、地稅開展打擊發票違法犯罪活動專項行動,成功搗毀一起販賣假發票窩點,抓捕犯罪嫌疑人2名,繳獲假發票43624份,票面金額654.36萬元;破獲販賣假建筑安裝發票案一起,起獲空白建筑安裝統一發票17000余份,查處非法代開、虛開發票53份,非法開票金額2240.78萬。年,全市共查補稅款罰款及滯納金合計8694萬元,同比增長34.7%,占同期國稅總收入計劃總額1.94%;發現和查處大要案14件,受理和查處舉報案件11起;發票協查62戶次,涉及各類發票461份,涉案金額價稅合計9108萬元,協查按期回復率、準確率均達100%。市局稽查局被省政府表彰為“全省打擊發票違法犯罪活動先進單位”。市局“縱深行動”、豐城市局豐楊木材經營部虛開專用發票案被評為全省十大優秀案件,其中“縱深行動”列十大優秀案件之首。
地稅局加強稅源建設工作意見
一、稅源建設的重要意義
1.稅源建設具有基礎地位。稅源是經濟稅源的簡稱。稅源建設是稅收工作的基礎,是實現稅收目的的保障。經濟稅源需要通過強化稅源管理來轉化為現實的稅收收入。近年來我省地方稅收管理實踐證明,稅收管理的基礎必須是稅源建設。離開稅源管理,稅務部門就會喪失依法征稅的主動權。在現行稅收征管模式的框架下,我們必須首先從戰略高度提高對稅源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從機構設置、人員安排、工作內容上突出稅源管理,并形成一整套的稅源監控的制度和方法。
2.稅源建設體現現實要求。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我省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稅源下滑,其中既有企業經營困難、經濟效益下滑等導致經濟稅源減少的因素,又有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等政策性減收因素,保持地稅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的任務十分嚴峻。各級地稅部門要從客觀現實認識到加強稅源建設,提高征管質量和效率,增強各稅種、行業稅收管理能力和水平對保障地稅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具有的重要意義,切實把稅源建設擺到地稅工作的突出位置。
3.樹立正確的稅收經濟觀。經濟是稅收的源泉,稅收是經濟的縮影。要樹立正確的稅收經濟觀,正確處理好組織收入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正確處理好組織收入與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的關系,把實現地稅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建立在“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基礎上,建立在全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更加和諧穩定的基礎上,加強地方稅源建設,服務好地方經濟增長和企業發展,培植好稅源、保護好稅基,推動全省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二、稅源建設的主要目標
4.地方稅源發展壯大。落實稅收經濟觀,積極支持經濟發展,培植地方稅源增長點,不斷促進稅源發展壯大,實現地方稅收與經濟協調持續穩定增長。
稅務機關如何加強新時期稅源建設
稅務機關如何加強新時期稅源建設
稅源是經濟稅源的簡稱,即稅收收入的來源,它主要是指國民經濟各個部門當年創造或歷年積累的國民收入。所謂稅源建設,是指各級地方政府以及經濟管理部門圍繞稅源健康、穩定增長而采取的一系列新措施。就稅務機關而言,稅源建設包括稅源管理和稅源服務兩項內容。稅源管理,也稱之為稅源監控管理,就是稅務機關依照稅收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以掌握應征稅款為目的,通過各種科學方法和手段,對稅源規模、狀況、發展變化等情況進行監督管理的稅收管理活動。具體地講,稅源管理包括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稅款征收、發票管理、稅務檢查、稅務行政處罰以及協稅護稅等諸多工作。稅源服務,是指稅務機關為實現稅收目的,無償向納稅人、扣繳義務人以及自然人提供的稅法宣傳、咨詢以及辦理涉稅事項等各種方便措施。
對稅務機關來說,新時期的稅源建設,貫穿于稅收工作的全過程,涉及整個稅收征管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應當說,稅源建設是稅收工作的基礎,是實現稅收目的的保障,分析和研究稅源建設的狀況和發展,對新時期稅收工作有著極其重要地意義。
一、當前稅源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稅務機關在稅源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顯著成績,基本建立起了與稅源結構和稅源變動相適應的稅源管理和服務體系,實現了對稅源的有效管理和優質服務,有利促進了稅收事業發展。隨著新《稅收征管法》的出臺,稅源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但是,新時期、新形勢下,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的迅猛發展,要求稅源建設不斷深入。從目前情況看,稅源建設在某些方面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些問題,稅源管理和稅源服務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
(一)稅源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稅務機關如何加強新時期稅源建設
稅務機關如何加強新時期稅源建設
稅源是經濟稅源的簡稱,即稅收收入的來源,它主要是指國民經濟各個部門當年創造或歷年積累的國民收入。所謂稅源建設,是指各級地方政府以及經濟管理部門圍繞稅源健康、穩定增長而采取的一系列新措施。就稅務機關而言,稅源建設包括稅源管理和稅源服務兩項內容。稅源管理,也稱之為稅源監控管理,就是稅務機關依照稅收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以掌握應征稅款為目的,通過各種科學方法和手段,對稅源規模、狀況、發展變化等情況進行監督管理的稅收管理活動。具體地講,稅源管理包括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稅款征收、發票管理、稅務檢查、稅務行政處罰以及協稅護稅等諸多工作。稅源服務,是指稅務機關為實現稅收目的,無償向納稅人、扣繳義務人以及自然人提供的稅法宣傳、咨詢以及辦理涉稅事項等各種方便措施。
對稅務機關來說,新時期的稅源建設,貫穿于稅收工作的全過程,涉及整個稅收征管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應當說,稅源建設是稅收工作的基礎,是實現稅收目的的保障,分析和研究稅源建設的狀況和發展,對新時期稅收工作有著極其重要地意義。
一、當前稅源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稅務機關在稅源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顯著成績,基本建立起了與稅源結構和稅源變動相適應的稅源管理和服務體系,實現了對稅源的有效管理和優質服務,有利促進了稅收事業發展。隨著新《稅收征管法》的出臺,稅源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但是,新時期、新形勢下,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的迅猛發展,要求稅源建設不斷深入。從目前情況看,稅源建設在某些方面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些問題,稅源管理和稅源服務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
(一)稅源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地稅局加強稅源建設工作意見
為加強稅源管理,大力培植地方稅源,保障地稅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省局決定大力加強稅源建設?,F就2009年稅源建設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稅源建設的重要意義
1.稅源建設具有基礎地位。稅源是經濟稅源的簡稱。稅源建設是稅收工作的基礎,是實現稅收目的的保障。經濟稅源需要通過強化稅源管理來轉化為現實的稅收收入。近年來我省地方稅收管理實踐證明,稅收管理的基礎必須是稅源建設。離開稅源管理,稅務部門就會喪失依法征稅的主動權。在現行稅收征管模式的框架下,我們必須首先從戰略高度提高對稅源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從機構設置、人員安排、工作內容上突出稅源管理,并形成一整套的稅源監控的制度和方法。
2.稅源建設體現現實要求。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我省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稅源下滑,其中既有企業經營困難、經濟效益下滑等導致經濟稅源減少的因素,又有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等政策性減收因素,保持地稅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的任務十分嚴峻。各級地稅部門要從客觀現實認識到加強稅源建設,提高征管質量和效率,增強各稅種、行業稅收管理能力和水平對保障地稅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具有的重要意義,切實把稅源建設擺到地稅工作的突出位置。
3.樹立正確的稅收經濟觀。經濟是稅收的源泉,稅收是經濟的縮影。要樹立正確的稅收經濟觀,正確處理好組織收入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正確處理好組織收入與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的關系,把實現地稅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建立在“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基礎上,建立在全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更加和諧穩定的基礎上,加強地方稅源建設,服務好地方經濟增長和企業發展,培植好稅源、保護好稅基,推動全省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二、稅源建設的主要目標
縣經濟稅源建設思考
近年來,隨著元氏縣經濟的發展,稅收作為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年均增長幅度雖接近20%,但是與其他縣市發展水平相比仍處于較低水平。因此,必須以全局的眼光審視縣域經濟發展的制約矛盾,從戰略的高度加快經濟稅源增長點的培育,以謀求稅收收入的高速增長。
一、縣域經濟宏觀運行中優勢與劣勢、潛力與不足
為了準確把握元氏縣經濟運行的態勢,筆者先后對幾年來全縣經濟諸多指標進行了比較分析,主要表現在:
(一)發展動力和投資環境的不足,使區位優勢在經濟增長中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我縣最大的優勢是交通優勢和地緣優勢。毗鄰省會,交通發達,這樣的優勢興起了巨資投入的蟠龍湖、聞名全國的交通運輸業。但由于經營、市場等多重因素,蟠龍湖旅游一直波瀾不興,運輸業也幾經反復。交通發達是優勢,但減少了物流的中轉,再加上市場建設的不足,使元氏沒有形成大的商品集散地。
(二)區域經濟競爭力的不足,使經濟總量和縣級財政的穩定增長缺少依托。首先,從環境競爭力來看,市場發育的初期化和經濟環境的不盡人意,使我縣缺乏諸如正定板材市場所具有的內在發展動力。表現在宏觀上,則是元氏經濟的輻射圈狹窄,在大市場中缺乏吸引力。其次,從科技競爭力來看,技術創新能力只集中于化工總廠、熱電廠等少數企業。
(三)縣域經濟“長腿”、“短腿”的并存,使優勢行業的進一步擴張受到限制。縣辦工業作為骨干、支柱行業,在經濟增長中一枝獨秀。而民營經濟(鄉鎮企業)作為縣域經濟的主體,一直處于遲滯發展狀態,形成“短腿”。近年縣辦工業上繳稅收的年均增長率達到21.1%,而私營經濟的稅收增長率僅為12%。私營經濟的長期遲滯發展使財政收入越來越倚重于縣辦工業的發展,使優勢企業難以得到“休養生息”的時機,長遠發展必然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