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稅源建設工作匯報

時間:2022-04-01 05:44:00

導語:地方稅源建設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方稅源建設工作匯報

近年來,縣地稅收入主要來源于交通運輸、建筑及房地產等行業,地稅收入增長途徑較為單一,增收形勢比較嚴峻。因此,我們今后在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的同時,積極探索建立一個稅收與經濟結構相互協調發展的經濟運行機制,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加強地方稅源建設,進一步提高地稅收入對縣經濟社會發展的資金保障能力。

一、地稅收入結構的變化與特點

(一)地稅收入總量持續增長,但增幅明顯回落。2007年全縣地稅收入首次突破8000萬元,比上年增長30.76%。雖然今年上半年仍保持高速增長勢頭,但下半年地稅收入增幅明顯回落,有的月份甚至出現負增長。截止9月底止,全縣入庫地稅收入8786萬元,比上年同期僅增長25.3%,比2007年少增長5.46個百分點,也落后全市平均增速4.3個百分點,列全市十個縣(市、區)倒數第三位。

(二)縣直地稅收入占地稅收入比重有所上升。今年1-9月,全縣入庫地稅收入8786萬元,其中:縣直地稅收入為5461萬元,占地稅收入比重的62.2%,在2007年占地稅收入比重41.3%的基礎上持續增長,剔除武吉高速及大萬公路的收入,仍占稅收總收入的57%。主要增長體現在縣工業園區及萬國礦業有限公司,其中縣工業園區今年1-9月入庫597.69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7.07%;萬國礦業有限公司今年1-9月入庫177.32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24.9%。

(三)交通運輸、建筑和房地產業稅收起支撐作用。從地稅收入分產業看,與地稅收入關聯程度較高的交通運輸業、建筑及房地產業稅收已經成為地稅收入的主要來源。2005年、2006年、2007年交通運輸業、建筑業和房地產業實現的地稅收入分別為2444.09萬元、4067.86萬元5276.07萬元,平均每年增幅均在1000萬元以上,占地稅收入比重也分別達到40.7%、62.7%、62.1%。今年1-9月,交通運輸業、建筑及房地產業稅收入庫共計5509.9萬元,占地稅收入比重也達到了53.5%,顯示出在稅收總收入中的支柱地位。但具體分析上述產業稅收走勢有較大差異,由于縣持續加大運輸產業的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交通運輸業、建筑業地稅收入呈現快速上升趨勢。今年1-9月交通運輸業入庫地稅收入1641.11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9%;建筑業入庫地稅收入3083.17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2.56%,剔除武吉高速仍增長55.6%;而房地產業由于受市場行情的影響,實現的地稅收入也呈現出有起有落的狀態,今年1-9月房地產業入庫地稅收入785.62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2.5%,僅達到2006年的水平。

(四)民營經濟稅收貢獻更加凸顯。從全縣地稅收入分經濟類型看,來自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的稅源日益萎縮,今年1-9月入庫地稅收入1042.49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8.3%;個體經濟稅收呈現穩中有升趨勢,今年1-9月入庫地稅收入1180.1萬元,比上年增長48.7%;外資經濟地方稅收貢獻力仍然很有限,今年1-9月入庫地稅收入僅202.14萬元,比上年增長49.5%。與此相反,由于構成縣主要稅源的交通運輸、建筑及房地產等企業大多注冊為有限公司或私營有限公司,上述企業已逐漸成為縣地方稅收的主要稅源。2007年及今年1-9月,民營企業分別入庫地稅收入5041.16萬元、4549.65萬元,分別占地稅收入比重的59.4%、54.2%,遠遠高于其他各種企業類型所占的比重。

(五)重點監控企業稅收征收比重有所降低。今年1-9月,全縣列入省、市、縣三級監控的41戶企業(30萬元以上)入庫地稅收入3091.9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7.1%,占地稅總收入的36.86%。而去年同期,59戶重點監控企業(含10萬元以上企業)入庫地方稅收3265萬元,占地稅總收入的48.75%,剔除上年30萬元以下10萬元以上的監控企業稅收,稅收入庫比重仍下降7.26個百分點。其主要因素是房地產企業稅收下降幅度較大,影響了重點企業占地稅收入的比重的提高。

二、加強地方稅源建設的思考

(一)加快經濟發展,夯實稅源基礎。稅收來源于經濟,離開了經濟的發展,稅收就成為無源之水。作為一個以資源加工為主的山區小縣,必須逐步建立新老稅源交替、大小稅源并舉、支柱稅源多元化的多層次稅源結構體系,是確保地方稅收與經濟持續協調發展的基礎。因此,全縣各部門都要樹立“圍繞經濟抓稅收,圍繞稅收促經濟”的大稅收理念,強化效益財源意識,把發展經濟、培植稅源、優化經濟結構作為一項重要工作。

(二)突出發展工業,做大稅收總量。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工業立區”的發展戰略,取得了較好成效,縣工業企業持良性發展勢頭,今年1-8月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46076萬元,同比增長55.69%,工業產品產銷率達97.9%,工業用電量同比也增長了10.7%。但是,制造業對縣的稅收貢獻并未占主導地位,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為此,應引導工業企業向工業園區集聚,充分利用沿海發達地區工業企業向內地轉移的有利時機,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真正把縣工業園區建成的“板塊財源”;重點扶持和幫助龍頭型企業、民營型企業,促其做大、做強、做優,提高其綜合競爭能力和抵抗市場風險能力;要利用是全國的“竹鄉”優勢,支持傳統產業發展壯大,實施科技創新,增加高新技術產業附加值比重。

(三)調整產業結構,拓展稅源渠道。近年來,第三產業稅收收入的比重雖有所上升,但總體發展水平不高,與相鄰的上高縣、高安市的差距在逐年拉大。當前,縣要著重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要利用新行政中心建設的有利時機,進一步完善市政工程、設施的建設,構建新的行政、商務、消費中心等核心圈。同時,將現有的建材市場、商貿廣場進一步做大做強,成為全縣工業產品的集散地。二是抓住武吉高速在境內設有兩個入口的機遇,以新建設的縣城汽運城為平臺,加快發展以公路運輸為主的物流產業。三是以國家級原始生態自然保護區——“官山”為龍頭,深度開發洞山宗教文化生態旅游、黃檗山宗教文化旅游、天寶古村落景旅游及陶淵明故里等旅游資源;同時,配套建設集住宿、會議、旅游、娛樂等功能齊全、高檔次的星級賓館,發展壯大縣旅游產業,使其成為地方稅收新的增長點。

(四)優化房地產業,保持穩定增長。近幾年來,房地產業已成為經濟的一大亮點和地方稅收增收的主要來源。總體來看,房地產業運行態勢良好,盡管國家宏觀調控對房地產業采取“適度從緊”的政策,對房地產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但其仍處于一個發展的上升階段。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將為房地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當前,應當堅持“城市經營”理念,優化房地產業市場要素培育,努力實現長期經營、健康協調、溫而不火。在土地供應上,加強政府對土地一級市場調控,集約利用土地資源;在項目開發上,做到有序、適度、遞次;在企業發展上,注重滾動培育龍頭企業。優化商品房供應結構,擴大住房有效供給,引導住房理性消費,積極培育住房有效需求,繼續保持和維護房地產市場的良好發展勢頭,促進稅收收入持續穩定增長。

(五)加強稅源監管,提高稅收效益。加強稅源管理不僅有利于增加財政收入,也有利于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一個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一要提高稅收征管的質量和效率,依法征稅,應收盡收,確保稅收收入隨經濟發展而穩定增長,實現稅源向稅收的轉化。二要不斷完善稅收征管體制和內部管理機制,及時有效落實各項稅收政策,充分發揮稅收調節經濟和調節分配的作用,大力扶持支柱產業和重點稅源企業,把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與經濟稅源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三要公平稅負、營造公平競爭環境,依法加強稅收征管。在加強重點稅種征收、重點稅源監控、重大工程項目及重點行業征管的同時,加大社會綜合治稅力度,完善零散稅源管理,做到“抓大不放小”。嚴厲打擊各種涉稅違法行為,防止國家稅收的流失,做到應收盡收。

(六)落實優惠政策,培植后續稅源。稅源增長點的建設不僅在于營建,更在于扶持。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這些優惠政策的貫徹落實,短期看是減少了稅收,但長期看則是培植了稅源,增加了后續財力。因此,要轉變觀念,著眼長遠,堅持“嚴格依法征稅應收盡收,著力培植稅源應免盡免”的稅收科學發展觀,用足用活各項稅收優惠政策,一方面扶持企業增強發展后勁,另一方面也可涵養稅源。

(七)創新納稅服務,優化稅收環境。納稅服務是稅收征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稅收征管的全過程。地稅部門要以優化納稅環境和提高稅法遵從度為目標,不斷改進納稅服務工作,通過強化日常的納稅服務實現管理與服務的有機結合;要牢固樹立公正執法和公平稅負就是對納稅人最好的服務理念,創造良好的公平競爭環境;要規范辦稅程序,簡化審批手續,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方便納稅人辦稅,節約納稅人成本,建立和諧的經濟與稅收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