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源控管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5 13:20: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稅源控管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稅源控管論文

篇1

本文作者:付亞榮李冬青付麗霞作者單位:中國石油華北油田

基礎研究(學科分類:采油采氣工程其他學科)。團隊創新建立不同物性原油流變模型Binghum本構方程,揭示了影響原油低溫脫水的因素,在系統回答影響原油低溫脫水關鍵理論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不同原油脫水低溫破乳劑的研究方向。

以中間基原油低溫破乳劑研究為例進行說明。中間基原油Binghum流體的流變模式為τ=87.31-0.102γ。根據原油的本構方程和“改頭、交聯、復配”思路,研發出冀中南部中間基原油低溫脫水破乳劑及其制備方法,由此實現了現場節能減排。團隊經過大量調查研究后發現,苯酚、四乙烯五胺、甲醛在同一體系中能形成具有互補性、優勢性、高活性的破乳劑“頭”——以甲苯封口、由酚醛、胺醛、酚胺樹酯混合而成。并打破常規束縛制備破乳劑干劑,將氫氧化鈉作為催化劑使中間體與環氧丙烷、環氧乙烷聚合,環氧氯丙烷封口,從而提高聚醚的活性。此外,團隊創建了正交試驗復配現場破乳劑的生產模式。通過正交試驗確定合成低溫破乳劑CDKT-HB04的起始劑、催化劑等指標(見表2)。通常,需要考察的指標包括在45℃溫度并持續90分鐘狀態下得到的脫水率,以及污水水質與界面。團隊圍繞影響合成的7個因素,按照具體情況分別選出考察、比較的條件:(1)因素A(起始劑類型):第一位級(水平)A1=酚醛、胺醛、酚胺樹酯混合類,第二位級A2=多乙烯多胺類;(2)因素B(催化劑類型):第一位級(水平)A1=氫氧化鉀,第二位級A2=氫氧化鈉;(3)因素C(PO、EO的接鏈順序):第一位級(水平)A1=PO—EO,第二位級A2=EO—PO;(4)因素D(封口劑類型):第一位級(水平)A1=環氧氯丙烷,第二位級A2=醋酸;(5)因素E(反應溫度):第一位級(水平)A1=120±5℃,第二位級A2=125±5℃;(6)因素F(反應壓力):第一位級(水平)A1=0.15MPa~0.30MPa,第二位級A2=0.20MPa~0.40MPa;(7)因素G(反應時間):第一位級(水平)A1=1~2小時,第二位級A2=2~3小時。對于合成的CDKT-HB04,需要考察脫水率(40℃或45℃、90分鐘)、污水水質與界面。通過8次試驗的合成結果,團隊直接觀察發現A1B2C2D2E2F2G1合成條件較好;通過計算極差數據觀察發現A1B1C2D1E2F1G1合成條件較好。為掌握造成污水水質清、界面不齊的原因,團隊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第二批正交試驗。在分析污水水質界面的影響因素后,挑選出3個因素及其相應位級實施正交試驗。選定的因素分別為:(1)起始劑類型,位級A1為四乙烯五胺、位級A2為酚醛樹酯;(2)封口劑類型,位級B1是環氧氯丙烷、位級B2是甲苯二異氫酸酯;(3)PO與EO接鏈順序,位級C1為PO—EO、C2為EO—PO。通過試驗發現,第一次試驗所得到的兩個合成組合,其效果一致(見表3)。冀中南部某油田屬中間基原油,脫水溫度65℃~70℃,每年升溫需要消耗大量自用燃油(不含水原油)。團隊依照“改頭、交聯、復配”方式,研制出高效、適合中間基原油的低溫脫水破乳劑;并根據制定的合成路線,在室內復配合成了36個低溫原油破乳劑樣品,用車城油田中間基原油按SY-5281對合成樣品進行脫水性能評價。針對篩選出的10個具有較高脫水率和較快脫水速率的單劑,進行單劑之間1:1總加量200mg/L的二元復配,試驗溫度為45℃。得到兩種復配破乳劑脫水率比劑提高幅度超過8.5個百分點。團隊將脫水率、水質作為評價指標,對溫度、破乳劑加量、復配比例3個因素各取5個水平(溫度40℃~44℃,總加量分別為100、150、200、250、300mg/L,復配質量比分別為3:1、2:1、1:1、1:2、1:3)進行正交試驗。結果表明,3個因素中影響脫水率的極差不同:溫度對脫水率極差影響小于2.5個百分點、復配比對脫水率極差影響最小,破乳劑的加量由100mg/L增為300mg/L時,脫水率曲線在200mg/L處出現拐點;復配比為1:2或2:1時,復配雙劑的效果最好。因此,應用復配比為1:2或2:1雙劑復配的破乳劑,在現場溫度為40℃~44℃且實際加量為室內試驗的1/2~2/3時,中間基原油脫水可滿足生產需要。破乳劑成品則要求室內試驗加藥量在200mg/L、脫水溫度為45℃時,90分鐘的絕對脫水率最低達到93.5%,水質清、界面齊才能滿足現場生產要求。因此,應利用控制圖檢驗破乳劑的質量特性。絕對脫水率作為需要研究的重要質量特性,通過控制圖加以控制。由于需控制的絕對脫水率是計量特性值,因此選用X-R控制圖。以5個時段為一個樣本,樣本容量n=5,每小時取1個樣本;收集25個樣本數據(樣本數k=25),按照觀測順序予以記錄(見表4)。從表4可知,各樣本平均值的平均值X=95.8384,樣本極差平均值R=1.476。X圖:中心線CL=X=95.8384,UCL=X+A2R,A2為隨樣本容量(n)而變化的系數。當n=5時通過查表得到A2=0.577,則UCL=95.8384+0.577×1.476=96.69,LCL=95.8384-0.577×1.476=94.9867R圖:中心線CL=R=1.476,UCL=D4R=2.115×1.476=3.12174,LCL=D3R;當n=5時D3為負數,因此LCL為0。按照判穩準則觀測X-R控制圖,連續25個點其界外點數(d)為0、過程的變異度與均值處穩定狀態,說明破乳劑生產過程穩定、可滿足生產需要。由于X=95.8384與容差中心M=95.00不重合,因此對出現偏移的過程能力指數(Cpk)進行計算:Cp=(Tu-Tl)÷6δ=1.76,K=|M-u│T/2=0.5589,Cpk=(1-K)Cp=0.7763;統計控制狀態下Cp=1.76>1,由于u與M偏離,故Cpk<1。根據對破乳劑的質量要求,當前的統計過程狀態滿足設計、工藝和現場生產要求。2007年5月起在冀中南部油田聯合站應用時,原油脫水溫度在40℃~45℃,低溫破乳劑加量為50mg/L~80mg/L時,脫后原油含水小于0.2%、污水含油小于150mg/L,達到了原油外輸標準,脫后污水中含油量達標。

石蠟基原油低溫脫水破乳劑。團隊以利用頂替學、膠溶學理論為依據,創建冀中南部石蠟基原油低溫脫水破乳劑的生產方法,應用于現場并實現了重大突破。利用FC—N01碳氟表面活性劑能與所有溶劑互溶的優越性能及超低界面張力的特性,將脫水速度快、脫水率高、低溫脫水性能好的多胺類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AE8051,與具有乳化降黏、油污重垢清洗功能的聚醚多元醇型SAA和高黏稠油的破乳脫水脫鹽劑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丙二醇醚BP28,以甲醇和水為溶劑進行復配,突破了冀中南部石蠟基原油低溫脫水的難題。2007年3月起在冀中南部油田的聯合站應用,原油脫水溫度為35℃~40℃、低溫破乳劑加量在50g/L~80mg/L時,脫后的原油含水小于0.2%、污水含油小于100mg/L,達到了原油外輸標準。脫后污水中含油量達標。

烷基原油低溫脫水破乳劑。團隊建立描述冀中南部環烷基原油特性的本構方程,找到其低溫脫水的機理以及現場失穩的條件,提出了以含有松香胺的多胺類聚醚、烷基酚醛類聚醚、多亞乙烯多胺聚醚的復配路線。借助FC—N01碳氟表面活性劑的優良特性,以甲醇和水為溶劑,將含有松香胺成分的多胺聚醚,具有較強低溫脫水、脫鹽能力的烷基酚醛樹脂聚醚和高黏稠油的破乳脫水脫鹽劑多亞乙烯多胺聚醚進行復配,由此得到了冀中南部環烷基原油低溫脫水的方法。環烷基原油即常說的稠油,其特點是黏度大、膠質含量高。稠油破乳一直是破乳劑研究的熱點問題。提高脫水溫度是滿足破乳脫水必要條件(一般為60℃~65℃);同時,為了提高原油采收率,常采用表面活性劑驅、聚合物驅、三元復合驅等方法;采出液多為O/W/O或W/O/W型乳狀液,且含有一定量的泥砂。這些都需要提高脫水溫度、延長脫水時間以滿足破乳脫水的需要,由此造成大量的熱能損失,也給系統帶來了巨大的運行負荷,影響系統的安全運行。根據冀中南部環烷基原油的物性特征及本構方程,團隊關于破乳劑的研制技術思路是將含有松香胺的多胺類聚醚、烷基酚醛類聚醚、多亞乙烯多胺聚醚進行復配。通過正交試驗,團隊確定了適合冀中南部環烷基原油低溫破乳劑的基礎配方,其原料組分重量比為:多胺類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10%~15%,烷基酚醛樹脂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30%~40%,多亞乙烯多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10%~15%;FC—N01氟碳表面活性劑0.05%~0.2%;甲醇20%~25%,水15%~22%。在具體操作上,團隊將多亞乙烯多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多胺類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FC—N01氟碳表面活性劑、烷基酚醛樹脂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4種原料,按比例加入搪瓷反應釜;緩慢升溫至70℃~75℃,不斷攪拌并加入甲醇;在繼續攪拌30分鐘后停止加熱,邊攪拌邊冷卻至常溫。之后按比例加入水并同時攪拌,攪拌20分鐘后出料,得到冀中南部環烷基原油采出液脫水低溫破乳劑。2007年7月起在冀中南部油田的聯合站得到應用,原油脫水溫度在40℃~45℃、低溫破乳劑的加量為50mg/L~80mg/L時,脫后的原油含水小于0.2%、污水含油小于120mg/L,達到了原油外輸標準。

篇2

論文關鍵詞:城市供水管網漏損

 

水是一種自然資源,生命之源。但它并非取之不竭,用之不盡。城市供水系統是市政管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屬城市基礎設施,管網的維護,管理水平的高低,不僅影響供水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也影響到城市正常工業生產和市民生活。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來減少和避免管網漏損是城市供水企業需要解決的一個永恒課題。在這里, 筆者也就此談幾點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造成供水管網滲漏的原因

造成供水管網漏損的原因很多,各地的情況不盡相同,引起滲漏的原因也較為復雜。就淳安千島湖城區而言,滲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管材質量性能有缺陷

淳安千島湖城區管網始建于1962年,現有管網中,2000年以前安裝的管道基本上是鑄鐵管、水泥管、鍍鋅管。近年來,新型供水管道材料層出不窮,并陸續得到了應用。但限于城市供水的特殊性,供水管網的更新改造只能分期分批推進,不可能一步到位,因而其中老舊管道仍占相當大的比例。此前應用的管材自身都存在一定的性能缺陷,即使未超過其使用壽命,安裝不當也會帶來跑、冒、滴、漏等諸多問題:

① 鑄鐵管:管徑通常應用DN(100-600)mm之間,淳安千島湖城區上世紀90年代以前水利論文水利工程論文,采用石棉水泥接口,膨脹水泥接口,這類接口屬剛性接口,在使用一定年限后該接口易受氣候、地形變化而發生變形或破損。此類接口有熱脆性,受拉應力影響,一旦外力作用不均勻,就可能導致環向縱向斷裂,造成漏水。

② 水泥管:多用于管徑DN200mm以上的管線,其自重較大,接頭一般采用橡膠圈柔性接口。存在的隱患主要是:如果基礎處理失當,因地面的不均勻沉降造成管道下沉,移位而滲漏,甚至因鋼筋抗拉強度降低而造成管身環向裂縫導致爆管;另外橡膠圈易老化變形,水壓過高時也易沖出。

③ 鍍鋅管:冷熱鍍鋅管,一般應用于DN100mm以下的小口徑水管,采用絲口連接,現供水行業已禁止使用。因如防腐處理不到位,使用中易氧化、銹蝕。另外,接口絲口鍍層受損,很容易日久銹空,特別是冷鍍鋅管,銹蝕程度更為嚴重,易引發接口管箍斷裂及管壁銹蝕剝落穿孔造成漏水。

④ 閥門: 因銹蝕、磨損而關不緊,閘閥的主要問題是密封性能差, 蝶閥的主要問題是轉動機構可靠性差, 密封圈老化導致關閉不嚴,易攔截臟物、承阻大,易被臟物卡住而關閉不嚴。

2、施工安裝質量不高

供水管網是地下隱蔽設施,主要管線深埋于地下,如果施工安裝時沒有嚴格按規范操作,即使出現了質量問題,短期內也不容易暴露,所以這是安裝管道時應注意的事項。

① 管線施工選址不當。主要表現在支管施工時,受窄小街巷的施工環境、小區地形限制,為降低作業難度因陋就簡,將管道沿路邊溝渠敷設,這樣一方面管內壁受管道內余氯腐蝕會逐漸變薄,管外壁受地面積水或地下污水的侵蝕,易形成大面積的銹蝕層,抗壓能力降低,而造成漏損。另一方面管線一旦發生滲漏將直接進入溝渠,難以及時發現,于是圖一時之便,留無窮之患。

② 施工前對管材質檢不夠重視。無論是砼管還是金屬管,在進入施工場地前經過多次搬運和裝卸,很容易受損(如鑄鐵管易產生裂縫,防腐層不完整,水泥管易產生碰撞而斷裂和接頭破損)論文的格式。在實際施工安裝過程中,施工人員很少對管節進行探傷篩選, 使新鋪設或改建的管線存在漏損隱患。

③ 施工時規范操作不到位。管道施工時未能嚴格按規范操作。此一 ; 安裝前未檢查膠圈接口, 接口的承插部位沒到位, 借轉角度過大及未進行必要的打磨和清洗。此二; 石棉、膨脹水泥接口填料塞得不均勻水利論文水利工程論文,敲打填料不密實,沒有進行濕養護等。此三:基礎加固處理不到位,回填層未夯實,管道彎頭、三通、變徑、堵板等部位未采用砼加固等。

3、城市規劃設計不夠完善

隨著城市用水量的快速增加和城市面積的逐步擴大,相應地提高對城市供水的要求,同時也暴露出城市管網規劃設計方面存在不足之處。

① 對城市發展的速度預測不夠。加上受資金等客觀的制約,城市管網的規劃設計缺少前瞻性,管道設計配置口徑只考慮了當時的用水規模。如用戶增多,用水量增多,就存在壓力不夠,要增大供水壓力,管道內流速過快就容易產生爆管等現象。

② 排氣閥設置不夠。供水管道是有壓管道,而在管網設計時通常只考慮在地形峰點設置排氣閥,有的甚至沒有設置排氣閥,如停水或管網搶修通水后, 在管道內產生氣流,很容易爆管。

4、淳安千島湖城區屬新建城市,回填區塊多,基礎沉降現象嚴重。管道滲漏有以下幾點原因。

① 千島湖城區,地處山區,城市的擴建大多是挖山填湖,回填區的基礎不均勻容易沉降,引起管道斷裂或接口漏水的現象較多。

② 千島湖城區近年來市政工程較多,范圍又廣,如排污水、電力、電信、移動、聯通等都需要開挖路面,容易造成不同程度土層不均勻下沉,因此不斷產生管道斷裂和爆管。

③ 市政施工、建筑業、車輛人為造成管網破損、爆管、滲漏也是主要因素。據統計,近年來淳安千島湖城區人為造成管網漏水,占滲漏事故的三成以上。

二、減少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的技術控制的幾項措施

圍繞管網漏損控制,供水企業也想了很多辦法,但漏損率仍居高難下。結合千島湖城區供水企業當前的實際來看,筆者認為,控制管網漏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

1、因地制宜,合理選擇應用新型環保管道材料

為了提高供水安全性,防止管道內水質出現二次污染,在新建或改建管網時應盡量選擇新型環保管材,目前市場新型管材較多。如:球墨鑄鐵管、鋼塑管、塑料管等。這些管材的性能都有了較大改善和提高,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來選用。近幾年來,淳安千島湖城區選用的管材如下:

① 球墨鑄鐵管:管徑≥100mm以上,選用新興牌球墨鑄鐵管,該管材外壁噴鋅,內襯水泥沙漿、保障水質、降低應力,提高了強度和延展性能,耐沖擊,耐腐蝕,密封性能好,并且由原來的剛性接口水利論文水利工程論文,改為現在的柔性接口。以上是目前最佳選用管材。

② 鋼塑復合管:管徑≤100mm以下,選用金洲牌鋼塑復合管,該管材內襯采用食用性聚乙烯、內壁光滑、摩擦系數小、流速快,不易積聚水垢,防止了二次污染,有良好的抗腐蝕性能,延長管道使用壽命,對沖擊、彎曲、壓力及強度具有很強的承受力等優點。

③ 閥門: 建議盡可能采用閘閥,選用質量較好的銅桿或不銹鋼桿閘閥。并有計劃定期進行管網閥門巡檢。

2、嚴把管道施工質量關

嚴格按照管道安裝規范,把好施工質量關,是城市供水系統的重要環節和關鍵。所以在管道施工中,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關鍵方面:

① 合理選擇支管線,對窄小街巷應盡量避開溝渠。

② 切實做好安裝前管材質檢。如球墨鑄鐵管要做到:一看、二敲、三聽,在管節下溝前,看是否有明顯的裂損,用小錘輕擊,是否有沙眼,輕敲后,聽是否有細小裂縫的雜音。

③嚴格按施工規范操作要求。如球墨鑄鐵管,在管節連接時,應檢查橡膠圈是否完好無損,承插口必須清洗、刷劑,切割段插口必須打磨,膠圈一定要進入密封槽內,接口承插必須到位,借轉角度適當,彎頭、三通、變徑、堵板處必須用砼加固。

④ 管溝基礎處理:應嚴格按管道安裝規范要求,保證溝槽基礎平整,對軟基回填土,應分層夯實,夯實度達到95%以上。

⑤ 管溝回填:禁止使用機械野蠻回填,應按規范要求,溝槽回填從管底基礎部位開始到管頂以上0.7m范圍內,必須用人工回填;管頂0.7m以上部位,可用機械從管道軸線兩側同時回填夯實,每層回填高度不大于0.2m,管頂以上0.4m范圍內不得用夯實機夯實。

⑥ 做好竣工驗收資料,嚴格按規范進行竣工驗收,通水前應對管道進行試水、試壓、消毒等工作。同時做好管道施工資料的存檔備案,方便以后維護維修。

3、逐步實現供水管網的合理規劃和科學管理

城市供水管網的合理規劃和科學管理,是供水系統一個關鍵的戰略方針。做好了才能保證城市穩步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① 城市管網合理的規劃,應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管網的總體布局應滿足現狀用水的要求,也要充分考慮未來的需求。

② 淳安千島湖城區,山區地形復雜,每條主干管道峰點水利論文水利工程論文,必須設置排氣閥。

③ 千島湖城區,從2005年開始,已結合市政道路改造,有計劃地對管網中的陳舊老化和劣質管材的管道進行更新改造。

④ 建立一支技術高、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管網管理隊伍。

4、加強提高檢漏技術水平

隨著城市路面硬化率的提高,管道漏點越來越不易發現,因此在完善日常巡檢維護和發動市民報漏等被動檢漏方式的同時,應積極開展多種技術手段和主動檢漏,來提高檢漏的準確率。目前千島湖城區采用的檢漏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 聽漏棒:工具簡單,投入少,攜帶方便,靈敏度高,效果好,且不受環境限制等優點,適用于道路下的管道論文的格式。

② HG-10AII探測器:采用先進的探頭,采集聲波的方向性強,最大程度避免了來自空中的噪音干擾,充分考慮到儀器大部分于夜間使用的特點。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放大倍數,對地下管道漏點音量大小,采用以表頭指標為主,耳機聽為輔的方法,有利于操作人員辨別漏水音,判定漏點。

③ 區域檢漏法:通過測定某個區域深夜瞬時最低進水量來判斷是否漏水,適用于地形復雜的埋深區域,檢漏前關閉區域內管段閥門。對比關閉前后的流量,若關閉后旁通流量明顯減少則存在漏水可能,但需保證進水閥門性能良好。

④ 區域裝表法:對某小區進水管道安裝總表。抄表員在固定的日期抄錄該區域內用戶分表和總表之間的計量差進行檢漏。

⑤ GPRS測壓系統:淳安千島湖鎮2005年7月新建水廠日供水量5萬噸,投資約20萬,建立GPRS測壓系統,供7個測壓點,在中控室測壓系統隨時能反映管網測壓點的流量、壓力及爆管情況。

5、加大供水管網巡查檢漏力度,把漏損率降至最低點,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巡查檢漏是管網管理中一項重要的日常工作。通過管網專業技術人員主動巡查供水管線,能及時發現漏點以及可能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加以解決,以消除管網運行中的潛在隱患。把漏損率降至最低點。

①為了加強供水管網區域化巡查,自來水公司05年專門成立一支精干管網巡查檢漏搶修隊伍,每兩人一組,負責巡查各自的區域。一是、對管網的暗漏進行排查。二是、對有違章擅自接水的單位或個人,依據城市供水條例處罰。三是、對供水管網沿線的施工工程、違章占壓等情況與有關單位進行溝通協調,以防發生各種意外。

②對管網突發性暴管和巡查中發現的漏點,由專業管網搶修隊搶修,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首先把漏水管線閥關停,同時快速組織修復、供水,把漏損率降至最低點,保障正常供水水利論文水利工程論文,避免以往高處地形和口徑偏細管網地段,缺水、斷水或水壓不夠等現象。

③由于對管網暴管和漏水處能及時修復,及時供水,近幾年來,用戶來電來信投訴的就少了。

④快速查找供水管網暗漏,節約能源、提高效益。據統計2009間,共查處明暗漏點76處。其中鑄鐵管16處,占管網漏水量28.4%。水泥管12處,占漏水量22.2%。鍍鋅管48處,占漏水量49.4%。年減少自來水漏失29.8余萬m3,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了效益。

總之,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的原因及控制措施,降低漏耗率,保障供水,加強管網的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供水行業的一個永恒課題。因此,必須提高供水企業對管網漏損控制重要性的認識,合理規劃和科學管理,逐步應用新型環保材料,加大對超期“服役”管網的更新改造力度,廣泛采用高科技檢漏手段,不斷提高供水管網管理的科學技術含量,并提升供水管網管理的整體綜合水平,逐步形成嚴格而完整的漏損控制程序,以實現對管網漏損的有效控制。

修改后的文稿及圖片

詳細地址:

浙江省.淳安縣.千島湖鎮.開發路500號

篇3

論文摘要:從3個方面介紹了太原市國家稅務局國際稅務管理處推行領導干部管戶制度和稅收管理員主管協管制度的措施及效益。

推行領導干部管戶制度和稅收管理員主管協管制度(以下簡稱“兩個制度”)是全面落實稅收管理員制度、破解科學管理“三大難題”的重要舉措。2008年,太原市國家稅務局國際稅務管理處立足實際,把握方向,精心組織,在探索中落實,在落實創新,較好地落實了“兩個制度”,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第一,分析形勢,把握現狀,明確思路,找準方向。我處所轄涉外企業345戶,注冊地遍及6個城區,分布較為分散,區域特征不明顯。2005年實行稅收管理員制度后,我處根據管戶特點,在稅源管理上引入了分類管理模式,將納稅人劃分為13個行業37個類型,將稅收管理員分為5個稅源小組.根據管戶數量、稅源規模,按行業實行分類管理。通過這種管理方式,我們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稅收管理員工作。

太原市國家稅務局的“兩個制度”下發后.我處多次組織大家進行學習、討論,對稅收管理員制度的落實情況進行了同顧總結。大家認為,國際處在探索落實稅收管理員制度上,以加強稅源控管、實現科學管理為目標的方向是清晰的,按行業進行分類管理的方法是正確的,是符合稅收管理員制度的要求的,這些都為推行“兩個制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也存在一些制約稅收管理深人發展的問題:一是稅源管理小組南科室指定,組長和人員的管理尚處摸索巾還未形成科學的管理制度;二是稅收管理員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存在執法風險;三是稅收管理員零缺位1=作調整不規范,缺位時臨時指定或自由組合,具有臨時性、不同定性,給稅收管理員的考核和責任追究造成困難;四是處領導忙于日常事務,到企業淵研_T作沒有J+J制度的形式加以確定,難以達到全面、深入了解企業情況。分析以上情況,我們認為在全處推行“兩個制度”是解決以上問題的有效辦法.主管、協管共同管戶.可以促進學習交流,實現資源共享,有助于提高稅收管理員的工作能力,提升稅源管理水平;領導干部管戶,可以掌握第一手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有利于指導丁作,準確決策。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認識,我們確定了在全處推行“兩個制度”的工作思路:以繼續實行稅源分類管理為前提,以明確職責為基礎,以加強考核管理為保證,協同推進“兩個制度”的落實。

第二,振奮精神,統一思想,精心組織.順利實施。一是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確保“兩個制度”順利推行我處在明確了工作思路以后,進一步深入調查研究,發現一些同志對實行“兩個制度”仍存有顧慮。如:主管員的職責基本上與現在的稅源小組組長相同,會不會名稱變了,內容不變,換湯不換藥;現有領導日常事務已很繁忙,實行領導管戶,會不會增加一些不必要的工作量;稅源管理小組過去實行雙人管戶,小組長由科長指定,現在實行主管負責制,需要經過考試考核進行選拔,有沒有必要如此興師動眾;擔心協管員積極性不高,工作干勁不如從前;五考試的難易度不好把握,一部分同志認為應考些應知應會的知識,考得難了,對長期從事稅源管理、經驗較為豐富的年齡大的同志不利等等。

在摸清大家的思想狀況后,我們及時召開動員大會,認真學習市局文件,深刻領會精神實質,引導大家統一思想、達成共識,即:推行領導十部管戶和主管協管制度不是縮減現有管理員,讓一部分同志“靠邊站”,更不是借此機會調整干部崗位,而是讓有能力、素質高的同志在管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成為大家的標桿和榜樣。而且主管資格實行兩年一聘,成為主管并非一勞永逸,成為協管并非再無機會。人情人理的思想政治工作消除了顧慮,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全處稅收管理員表現出很高的參與積極性,主動報名踴躍參加主管員的考試選拔,無一人放棄。主管員選拔考試結束后,1名公出差未能參加考試的稅收管理員,主動要求單位組織補考。

二是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搞好主管員的選拔工作。主管員資格通過考試和考核相結合的方式確定,按照主管員和協管員l:l的比例在所有稅收管理員中擇優選拔。稅源管理部門正、副職不參與主管員資格的確認,執行領導干部管戶制度。為了真正能選拔出德才兼備、業務水平突的主管員,并體現公平公正的原則,我們對主管員資格選拔采取集巾考試、民主測評、工作實績考核的方式進行。

考試內容涉及政治理論、稅收業務、會計知識、法律常識等內容,著重考察稅收管理員的綜合知識,處領導親自監考、親自判卷,力求使主管員考試在公平、公正的原則下進行。民主測評采取全科人員背靠背測評方式進行,主要從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工作交績、廉政等方面進行測評。工作實績部分的考核,按照稅收管理員“五清一會”的內容要求,依據所管納稅人一定時期的稅源管理狀況和轄區征管質量考核相天指標進行測評。

經過集中考試、民主測評、工作實績考核程序,總分存前的5名同志在全處進行公示后經處領導集體研究確定為主管員,未取得主管員資格的稅收管理員均為協管員,同時指定兩名稅源管理科副科長為主管員。正是南于思想重視、方法妥當、組織到位,我們在5月底就按照程序順利完成了主管員的選拔工作,全處共確定7名主管員,以1名主管員和1名協管員為單位組成7個稅源管理小組,并按行業將管戶劃分到組,各稅源管理小組對所轄管戶實行共同管理,按照主管協管崗位職責落實稅收管理員制度,履行稅收管理員職責。

三是明確主管協管和領導十部管戶丁作職責,進一步規范稅源管理。按照市局《稅收管理員制度(試行)》的規定,我處明確了主管協管和領導十部管戶工作職責。在稅源管理作中,主管員和協管員按各自職責履行所轄管戶相應的稅源管理職責,主管員負有本稅源管理小組稅源管理的領導責任.主管員、協管員對分管管戶的稅源管理工作負有直接管理責任,對共有事項兩人負有連帶責任。

主管員對納稅人涉稅事項調查、納稅評估和日常檢金等制度規定需雙人上崗的工作進行組織安排。每項具體業務需要雙人上崗時,紙質文書南主管員、協管員按管戶分別依據相關業務操作規程的要求制作,兩人共同簽字;需在綜合征管軟件巾操作的初審事項,由主管員進行.缺位時要進行操作授權。對不需雙人上崗的事務性工作和不對分管納稅人實施具體行政行為的日常稅源管理事項,按各自管戶分別履行稅收管理員職責。2名副處長在管戶工作中擔任主管員,并指定所轄管戶所屬的稅源管理小組主管員或協管員為臨時協管員,共同組成臨時稅源管理小組開展工作。對領導管戶的選擇,我們確定了3條標準:管戶所屬行業具有代表性,經濟業務具有典型性,稅源比重具有重要性。按照標準,我們篩選了4戶企業.分別屬于農副產品收購、免稅農產品、房地產、分支機構四種類型,由每名副處長各管理2戶。同時領導干部管戶實行按年輪換制,調整管戶要與上一批次類型不同。

領導干部管戶的工作職責與稅收管理員相同,但更側重于了解和掌握稅收管理員制度落實及稅源監控情況,把握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具體指導工作。,職責的清晰劃分,避免了主管協管都要管、加重企業負擔的問題,也防止了主管協管都不管,造成稅源管理漏洞。

四是建立3個配套制度,促進落實,推動發展。為了確保“兩個制度”真正落實到位,我們針對運行巾發現的問題,建立了《主管員、協管員AB角零缺位制》《矛盾協調機制》和《領導干部管戶考核辦法》。針對以前稅收管理員缺位時臨時指定、捌整不規范的問題,我們規定了主管員、協管員缺位時的補缺方式,按確定的7個稅源管理小組實行主管協管推磨式補缺,使補缺工作更加規范、快捷。針對主管協管在辦理共有事項時現意見分歧的問題,我們規定雙方要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積極協商處理;對不能自行協涮的,南稅源管理科長進行協調,科長在聽取雙方意見后,不以主、協管員身份及管戶歸屬為依據簡單劃分,而應綜合考慮進行協封;科長無法協調的,提交分管處長處理。針對擔心領導管戶流于形式的問題,我們通過《領導十部管戶考核辦法》加強考核。領導干部管戶工作考核與其他管理員相同,由稅源管理科科長按照稅收管理員考核辦法按月考核、按季打分評價,此外在年終要寫關于落實稅收管理員制度、履行稅收管理員職責以及加強稅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性測查研究報告,列入對領導十部的特別考核內容。

篇4

論文摘要:面對“收入中心說”給稅收管理帶來的負面效應、征管質量考核中指標體系不夠完善以及納稅中報方式陳舊,稅源監控管理弱化,公平原則無法在稅務管理中得以體現等問題,如何進一步完善稅收考核指標體系,實行專業化環節管理,是稅收管理實踐中亟待解決的一個課題。

要建立起一個適應信息時代要求,符合“wto”運行規則,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嚴密、規范、高效的稅收管理體系,就必須要淡化稅收收入計劃任務管理,強化稅收管理質量考核,實現信息化支持下的專業化分工、流程化操作、環節化管理,推進依法治稅。本文將就如何改進我國稅收管理工作作一初步的探討:

一、完善稅收收入任務管理,逐步建立淡出機制

“wto”運行規則,要求稅收注重體現一種“公平”與“中性”原則,強化依法行政,淡化稅收收人指標考核,正確處理好稅收收入計劃任務與“依法治稅”的關系,可采取以下改進措施:

1.增強稅收收入計劃的科學性。在確保稅收收入計劃任務時,要緊密結合經濟形勢的變化,科學預測稅源,改變現行的“基數增長法”,以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為原則,根據稅收收入的增長與gdp增長的相關關系,將gdp指標作參考,運用彈性系數法和稅收負擔率法,來科學合理地編制稅收計劃指標。

2.改變現行稅收計劃考核辦法,實現稅收計劃數量考核逐步向稅收征管質量考核的轉變,把是否依法治稅作為一項主要的考核內容。

3.避免稅收任務下達時的層層加碼,國家在下達稅收計劃任務時,應考慮了各種相關因素,應將其指標作為各級地方政府的參考性的指導性指標,盡量避免地方政府脫離實際,層層加碼,造成更多的負效應。

二、健全稅收質量考核體系,實行全面質量考核

順應依法治稅和信息時代的要求,現階段必須健全和完善稅收征管質量考核,實行全面質量管理,主要應采取以下幾點措施:

1.增加考核指標,擴大考核范圍,應制定屬于稅務機關職權范圍內,經過主觀努力可以達到的考核指標,如:增設“征管檔案管理合格率”“執法程序規范率”“執法準確率”,變“稅務登記率”為“稅務登記準確率”和“未登記處罰率”,改“申報率”考核為“申報準確率”及“未申報處罰率”考核。

2.簡化考核辦法,細化指標口徑,規范指標臺帳。要對各考核指標的取數口徑進一步細化,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統一,以體現一致與公平,同時根據各指標的不同,設計統一的標準化考核指標明細臺帳,便于考核時的人為操作,提高考核剛性,考核宜采取日常登記臺帳,季度生成指標,年度上級檢查的辦法。

3.提高各類數據采集與考核指標生成的科技含量,逐步形成信息技術條件下有效的考核指標體系,科學的指標考核辦法,公平的考核激勵機制,制定嚴格的執法責任追究制度,把征管質量考核與目標責任制考核結合起來。

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進征管方式改革,實現稅收管理的信息化與社會化

目前,我國稅收征管方式與國際發達國家相比還較落后,稅收征管大多以手工操作為主,手工操作的缺陷就是成本高、效率低、稅收流失嚴重。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結合我國目前稅收管理實際,筆者認為:在我國,應加快應用信息化技術,建立一套功能齊全信息共享的稅務管理信息系統,大力探索推行各級征收單位征管數據庫的集中,在市(地)范圍內建立起集中統一的征管數據庫,為稅務機關異地征收、納稅人異地申報納稅創造條件,從而便于獲取和掌握全面、正確的信息,實現正確決策,提高稅收政策實施的水準和質量。同時,在納稅人和稅務機關雙方,應加快辦稅和管稅手段、方式的改革進程。即與納稅人、金融機構進行了三方計算機聯網并通過互聯網和電話中繼線,在有條件的企業中推行了網上辦稅并對規模較小、不具備網上辦稅的企業甚至個體納稅人中推行ic卡申報、軟盤申報和電話語音辦稅等多元化申報方式,使企業和個體戶只要上網、通過磁卡或撥打辦稅電話便完成申報、繳稅、政策咨詢、涉稅舉報等項事宜,開展多元化的申報方式,給納稅人辦稅極大方便,不僅可簡化辦稅程序,降低辦稅成本,而且使申報審核、稅款征收、受理咨詢等大量事務性工作,全部由計算機進行處理,減輕了稅務人員的工作量,也實現集中征收,極大地提高了稅收管理效率。

篇5

論文摘要 2005年3月底,國家稅務總局出臺了《稅收管理員制度(試行)》的文件。同年7月,國稅總局局長謝旭人在召開的全國稅收征管工作會議上再一次強調了要建立比較完善的稅收管理員制度。在新的征管模式下,稅收管理員的大力推行,將為完善我國的稅收征管體制、強化稅源管理有重要作用。本文從稅收征管制度的改革出發,通過對稅收管理員與稅務專管員制度的比較,詳細闡述了新時期推行稅收管理員制度的重要意義。

稅收管理員是基層稅務機關分片、分業管理稅源的工作人員,其工作職責主要是對各類稅源的日常動態監控和細化分析,提出初步性工作意見或建議,為納稅人提供優質高效的納稅服務。實施稅收管理員制度是強化稅源管理、夯實管理基礎、落實管理責任、優化納稅服務的重要舉措。

一、我國稅收征管體制的歷史沿革

從建國到現在,隨著社會生產水平的不斷發展,同時為了滿足稅制改革的客觀要求,我國的稅收征管模式也在不斷推進。以現行稅法的頒布為界限可將其變革劃分為以下兩個階段:

(一)1994年以前稅收征管體制的變革

我國自50年代至80年代實行征管于一身的模式,即以稅務管理員為核心的管理模式。這種模式的特點是“一人進廠,各稅統管,征、管、查合一”。其組織形式表現為征管查由專管員一人負責,按具體情況設置稅務工作崗位,稅務人員對納稅戶進行專責管理。稅款征收方式為稅務人員上門催款。

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原有的征管模式與經濟的發展不相適應。為此,國家稅務總局在1988-1994年進行了以建立征、管、查分離模式為核心內容的稅收征管改革,在稅務機關內部實行征管權利的分離和制約,同時實行專業化管理。

(二)1994年以后稅收征管體制的改革

1995年,國家稅務總局提出了“以納稅申報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的新模式,并于1997年在稅務系統全面推行。各地稅務機關在推行這一模式的過程中,取消了原來專管員管戶制度,建立了辦稅服務廳。加上計算機網絡體系在稅收征管過程中的廣泛運用,我國的稅收征管走向了由傳統的粗放型管理向現代化、集約化、規范化管理的道路。

以2000年年底召開的全國稅務工作會議為重要標志,我國稅收征管改革進入了專業化與信息化并存的新的歷史時期。在這次會議上,國家稅務總局提出了以“科技加管理”的工作方針。隨后,國家稅務總局在稅收征管改革中又再次突出了“強化管理”的要求,

2004年稅管改革又提出“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征管”的稅收改革方向,并在部分地區試行稅收管理員制度。這代表了新征管模式下的一種分類管理與服務形式。

二、稅收管理員和稅務專管員制度的異同分析

新的稅收管理員制度既不是稅收專管員制度的翻版,也不是對其的全面否定。它是在客觀、全面、辯證的分析過去專管員制度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繼承和發展,在新形勢和新條件下賦予其新的內容。

(一)稅收管理員和稅務專管員制度的相同點

實行稅收管理員和稅務專管員制度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強稅源的管理。這一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監控管理有實效,管理員與企業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資金流動、財務核算水平等有著直觀適時的了解,能夠有效的監督各種稅收政策的實施。二是分戶、分類到人的做法使得稅源管理責任明確,落實到人,便于內部管理和責任劃分。

(二)稅收管理員和稅收專管員制度的不同點

1、征納關系的改善 

稅務專管員時期的稅款征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強制執行的行政行為,稅收任務以政府的政策和指令性計劃的方式下達。而稅收管理員制度下的征收工作卻是一種“協作管理”的行為,它建立在納稅人自行申報制度的基礎上,不再對納稅人各項涉稅事務進行承攬包辦,從而劃清了征納雙方的責任界限。

2、征管職能的轉變

稅務專管員集“征管查”三項職能于一身,而稅收管理員的職能范圍明顯收縮。它的定位側重于管理環節。另外,在稅收管理員制度下,法律和一系列的制度保障措施都已經逐步完善,這就避免了專管員制度下權力過于集中,缺乏監督制約現象的再度發生,管理員的權限得到了限制。

3、管理手段的進步

稅務專管員的工作主要靠手工完成,實行粗放式管理,效率較低,且管理質量難以保證。而如今,信息化手段使得稅收管理員從大量重復性的人工操作中解脫出來,稅收管理效率大大提高,稅源管理和精細化成為可能,稅收執法透明度和稅務行政管理的水平也得以提高。另外,在稅收管理員制度下,各項征管質量考核指標的建立使得管理質量有了一定的保證。

4、業務素質的提高

稅源的急劇擴大和稅源狀況的復雜性,是專管員制度下的“單兵作戰”無法勝任的。現在的稅收管理員,不但要掌握相關的稅收實體法,對各個稅種的征收管理標準有清楚的認識,而且還要按照程序法的要求,約束自身的行政行為,工作要求大大提高。但是,稅收管理員制度建立在專業分工、集中管理、信息化和法制化的基礎之上,它能有效發揮稅務機關的整體優勢,應對復雜的稅源情勢。

三、實施稅收管理員制度的意義

(一)加強稅源監督管理,防范稅收風險

按照屬地原則落實分類管理要求,全面建立稅收管理員管戶責任制度,使得稅收管理員對轄區內的稅源和管戶責任及其權限得以明確。通過稅收管理人員及時掌握納稅人各種涉稅動態信息,全面掌握納稅人履行納稅義務的情況,把科學化精細化管理落到實處,推動稅收管理員對稅源的積極管理,采集全面的、動態的一手稅源資料,減少了稅源漏管的可能性。

稅收管理員稅源信息共享制度的建立,將稅收管理員掌握的各類稅源資料按照“一戶制”管理的要求納入管理系統中,實行集中管理,信息共享。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稅源的管理和監控。

另外,稅收管理員制度中的納稅評估也是強化稅源管理的重要內容和手段。稅收管理員作為納稅評估工作的主體,可以最直接的了解分管納稅人的有關情況,并在評估發現問題時進行實地調查,采取對應的措施。這不但可以有效控制稅源,還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稅收風險。

(二)提高納稅服務水平,優化納稅環境

首先,實行稅收管理員制度后,對納稅人的服務變得更加直接。稅收管理員可以直接下戶,或者通過現代化技術手段,對自己的管戶進行面對面的宣傳、輔導,并對納稅人提出的問題進行直接的收集和反饋,這種直接服務順暢了雙方溝通的渠道,提高了辦稅效率。

其次,主動服務成為了稅務機關對納稅人服務的一大特色。稅收管理員制度要求稅務機關了解企業的動態,為企業在稅收政策上答疑解難,并自覺接受納稅人的監督。由于稅源管理更加精細化,客觀上要求納稅服務也必須更加細致、周到。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稅企關系得以融洽。

再次,稅收管理員制度使得稅收管理員直接面對納稅人,因此,稅務機關容易在第一時間獲得納稅人情況的第一手資料,并對該納稅人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輔導,為納稅人提供更具個性化的服務。

最后,稅收管理員需要下戶了解管戶情況,因此,其接觸到的人員就不僅僅是辦稅的財務人員,而是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各方面人員,這樣稅務機關對納稅人的服務面就更廣泛了。

三)提高稅收征管效率,降低征管成本

實施稅收管理員制度使征管質量和效率明顯提高。一方面,稅收管理員按照規定與納稅人保持制度化的聯系,提供專業的納稅服務和指導,幫助納稅人及時準確申報納稅,保證稅務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另一方面,通過稅收管理員的實地調查報告,稅務機關能夠掌握稅源戶籍、財務核算、資金周轉和流轉額等關鍵的涉稅信息,從而提供針對性的、有效的稅收管理,充分發揮稅收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篇6

摘要:本文通過介紹茂名市茂南區地方稅收重點企業征管現狀,總結了地方稅收重點企業稅收征管特征,分析影響茂名市茂南區地方稅收重點企業稅收征管質量的因素,提出了提升茂名市重點企業地方稅收征管質量的對策。

關鍵詞 :地方稅收;重點企業;征管質量;研究

茂名位于廣東省西南部,是中國華南地區最大的石化基地,也是中國南方重要的石化生產出口基地和廣東省的能源基地。全市“三高農業”蓬勃發展,荔枝、香蕉、龍眼等“嶺南佳果”馳名中外,是“中國最大的水果生產基地”。水產養殖享譽盛名,是“中國羅非魚之都”。茂名有豐富的旅游資源,最為突出的“中國第一灘”旅游度假區,有“東方夏威夷”的美譽。

茂名地方稅收最大的稅源是石化加工,其支柱地位越來越明顯,地方特色的“三高農業”對地方稅收貢獻較小,旅游服務業稅收收入偏低。因此,培養和發展一批重點地方稅收企業,對茂名經濟的長遠發展和增加地方稅收收入有重要的意義。

一、茂名市茂南區地方稅收重點企業征管現狀

地方稅收重點企業,是指投資規模大,營業收入高、實現和繳納稅額占稅收收入比重大,能夠對當地經濟發展產生比較大影響的企業。茂名市茂南區對重點企業的稅收征管工作,是地方稅務局石化征稅科和重點企業稅收股兩個部門共同管理,他們在征稅中為茂名市茂南區地方稅收征收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

由于地理位置獨特,經濟發展不平衡,稅源狀況差異明顯,重點企業判定模糊等等諸多原因,使茂名市茂南區重點企業及地方稅收征管具有以下特點。

(一)地方稅收重點企業規模不斷增大,地方稅收收入增長快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地方稅收重點企業隊伍在不斷發展壯大,企業本身的注冊資金、資產、職工人數等各項指標和中小企業差距越來越大,企業實現的收入、利潤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重點企業稅收占總稅收收入的比重也有加大的趨勢。

(二)地方稅收重點企業類型較多,稅源分布面廣

茂名市茂南區重點企業不僅是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幾乎涵蓋建筑安裝、房地產類、交通運輸、批發零售、煙草批發零售、移動電信服務等各個行業。從下表1 可以看出,2009-2011年按注冊類型統計,石油及制品制造類、建筑安裝和房地產類稅收收入占在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2.65%、12.86%、9.62%,居前三位。其他類型的重點企業比較分散,稅源分布面較廣。

注:濱海新區包含茂南區,濱海新區的地方稅收來源主要是茂南區。

(三)地方稅收重點企業規模較大,內部結構復雜地方稅收重點企業規模較大,有的跨地區、跨行業,以多種所有制度形式并存。企業內部生產、供應、銷售機構龐大,組織、經營、管理復雜,并且融資與投資多,資金流動頻繁,現金流復雜,尤其是跨國公司和公司集團,內部資金投向境內外,融資也從境內外機構籌資,有的重點企業還包括母公司、分支機構、全資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和其他形式控股公司等,管理控制關系非常復雜。

(四)地方稅收重點企業關聯交易多,稅源監控的難度大

重點稅收企業關聯單位眾多,關聯交易頻繁。從關聯企業的類型看,一般情況有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同一母公司下的子公司與子公司關聯交易;特殊情況下也有公司與材料供應的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公司與其產品銷售的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從關聯交易的商品來看,既有房屋、設備等大型商品的關聯交易,也有一般產品或勞務的關聯交易;既有無形資產的轉讓和使用,又有資金的相互拆借和擔保、有價證券的買賣等等,稅源認定非常復雜。

(五)地方稅收重點企業會計核算健全,財務人員整體素質較高

地方稅收重點企業,財務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較高,納稅意識和維權意識較強,會計制度健全,財務核算規范,大多使用統一、規范的財務核算軟件,集中核算程度較高。其中大型集團型企業,因內部機制復雜、相關信息量大、企業經營情況變動較大,又出現涉稅環節多樣、核算層次多、會計核算、納稅調整更加復雜的特征。財務管理人員一般學歷較高,工作經驗豐富,有的企業還針對稅收工作專設辦稅機構,配備高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和會計碩士等人員,有的聘請稅務專業人士,人員整體素質和水平較高。

(六)地方稅收重點企業繳納城市維護建設稅是主要稅源

城市維護建設稅是企業按照實際繳納“三稅”總額乘以適用稅率計算得出的,是稅上稅。從下表2 可以看出,①2009-2011 年城市維護建設稅占地方稅收總收入的53.74%,比例超過50%。說明地方稅收收入的主要依賴于城市維護建設稅。②2009-2011年營業稅稅收收入遠遠小于城市維護建設稅,說明大部分城市維護建設稅是增值稅和消費稅繳納的稅上稅,也就表明茂南區增值稅與消費稅納稅金額很大,主要原因是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行業繳納的增值稅和消費稅總量較多。

總之,重點企業在新時期所呈現出來涉稅新特征,這必然給稅務征管帶來新要求。第一,由于稅源所依存的經濟基礎和社會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給傳統的稅源管理理念以強烈的沖擊;第二,企業戶數的大量增加,分布的領域分散、規模的急劇膨脹和財務力量的不斷增強,對稅務基層組織建設和稅收管理人員的素質、能力提出嚴峻的考驗;第三,所有制結構的進一步調整、經濟成分的重大變化、經濟利益的驅動作用,使稅收成為各種利益和矛盾的焦點,征納之間的稅收博弈將在更廣泛領域和更深層面進一步展開,稅收管理的制度設計和策略選擇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第四,企業組織體系的集團化趨勢、關聯交易的頻繁出現,使稅源的流動性、可變性和隱蔽性更強,稅源監控的難度進一步加大,強化重點企業稅源管理已成為目前理論和實踐的重大課題。

二、影響茂名市茂南區地方稅收重點企業稅收征管質量的因素分析

目前,影響稅收重點企業發展和稅收征管質量的因素很多,從征管機關和納稅人的角度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征管單位對征收管理的理念存誤區

在重點企業地方稅收征收過程中,征管單位主觀上主要存在有以下幾方面思想誤區或者偏差:

1.在主觀上認識不夠,沒有高度重視,對“應收必收”的基本原則沒有深入的理解,致使重點企業稅收征管工作落實不力;

2.在思想上對加強重點企業稅收管理工作,存在畏難情緒,征收監督管理工作不細致,致使工作出現漏洞;

3.片面的認為地方稅收重點企業財務制度健全,申報納稅規范、全面,一般不會少繳稅,以先入為主的思想,導致稅收征管工作隨意,管理弱化給少數納稅人以可乘之機;

4.對重點企業稅源管理觀念相對落后,對稅源的內涵以及如何監管重點稅源理解不深、研究不透。入庫稅收收入作為評判重點稅收企業管理質量好壞唯一標準,這種傳統的稅收監督管理辦法,目前已經不再適用,管理能力和專業水平有待實現實質性的提升;

5.對重點企業稅收征管安于現狀,滿足于粗放式管理狀態,工作停滯不前、難有起色。

(二)征管單位管理人員缺乏,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重點企業稅收管理人員不足的現象依然存在,人才的匱乏和素質能力的欠缺嚴重制約了重點稅源管理工作的深化。

1.從事重點稅源企業管理人員比例仍然偏低。相對較少的征收管理人員相承擔了份額較大的稅收管理工作,人少和事多矛盾較突出,制約了管理工作的進一步深化。

2.從事重點稅源企業征管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既懂法律、財務管理和會計知識,又熟悉稅收業務和計算機知識的綜合性人才相對較少;有的稅收管理員缺乏必要的稅務和財會專業知識,缺乏基本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技巧;稅收征管人員年齡結構、工作經歷、知識結構互補性不強,與重點企業稅收征管的科學化、精細化、專業化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

(三)重點企業稅源管理機制的缺位

重點企業稅收管理尚未建立起常態化的有效管理機制,而機制方面的缺陷正是導致管理缺位、越位和錯位的重要原因。如果沒有建立起重點企業稅源管理的長效機制,就沒有從源頭上防范稅源流失和征稅過程中預警稅源流失問題;如果對重點企業稅收征管進行檢查落實情況一系列的機制尚未建立,稅源流失問題就沒有從更本上得到抑制。

從稅款的征收到入庫過程中,企業納稅評估分析、稅收征管經濟性分析、稅源監控管理和稅務稽查和處罰等,一系列互動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地方稅務征管系統內各部門之間的協作和配合還需進一步加強;績效評估、激勵、問責機制存在不足。導致某些征管責任難以落實到部門、崗位和個人;自我約束,未能有效激發稅收征管人員內部潛能,不利于稅收征管目標的實現。重點企業稅源管理機制的缺位,也成為制約稅收重點企業稅收征管質量提高的一個重要因素。

(四)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

征稅機關和納稅人之外的環境,對于重點企業稅收征管也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1.有的重點企業屬于招商引資時引進的集團型企業,引進之初,相關機構承諾給予稅收優惠政策,使稅務機關征稅時處于兩難的境地,同時也增加了重點稅收征管的難度。

2.國稅與地稅兩個稅務系統相互獨立,各自按照自己的征管權限、征管稅種和征管方式進行征稅。對同一重點企業稅源的相同涉稅信息要分別采集信息,納稅情況進行各自評判,有時候出現的結果相差較大。這樣既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又在社會上造成了負面影響。

3.公共信息共享方面還不夠完善。在《稅收征管法》中有規定,工商、金融等部門在稅收征管方面有責任和義務,相互之間建立信息共享制度,但在基層實際工作中運行還不夠理想,信息共享程度低,協調配合作用發揮不夠充分。

4.在社會方面,良好的協稅護稅配套機制的建立尚需要時日,公民的納稅意識還不夠強,偷逃稅會受到大眾鄙視和社會輿論譴責的社會氛圍還未全面形成。

三、提升地方稅收重點企業征管質量的對策

(一)提高征管人員素質,重視稅務征管人才建設人才是決定稅收征收的基礎動力,重點企業稅收征管工作具有稅源規模大,稅源分布領域廣,企業組織結構復雜,關聯交易多等特殊性,征管工作難度相對較大,對征管人員的專業水平要求更高。為了做好稅務征管工作,征管單位要重視稅務征管的人才建設,可以利用本單位內部培養和從外部引進方法提高隊伍專業水平。目前,針對征管人才嚴重缺乏的問題,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充分發揮現有征管人員的作用。可將重點企業分成不同類型,依照依法、求實、高效、規范的原則對稅源管理機構也做些適當調整,屬于同區域內的重點企業及其主要關聯企業盡可能集中管理,節省人力。

其次,優化現有人才資源配置。將現有人員,組成若干個由幾人組成的專項稅務研究團隊,各團隊從重點稅源企業特點或者從稅種中,選擇本隊研究的項目。再將這些研究團隊人員,根據重點稅源企業大小,充實到基礎稅源管理中去,其人員的配置以能夠適應管理戶數和管理崗位的需要和發揮人才優勢為原則。在配備稅收征管人員時,需要考慮年齡大小、工作經歷、業務操作、專業水平、計算機知識等客觀條件,形成一個高水平、高效率的管理能力,為重點稅源管理提供組織保障。

最后,提高重點稅源管理隊伍素質。直接從外部引進懂稅務、精通會計、熟悉計算機和外語的人才,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但最根本的方式還是內部培養,內部培養的主要方式是大力開展稅源管理應用技術培訓,采取案例式、教學式、競賽式等多種形式,重點培訓稅務管理人員的數據分析處理、納稅評估、計算機應用、稅務系統操作和重點稅源管理的方法、技巧,及法律方面的業務知識,并注意經常檢查督促,不斷提高稅收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

(二)明確劃分標準,科學界定重點稅收企業管理對象

為了解決重點稅收企業范圍模糊問題,就必須本著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的原則,科學界定轄區內重點稅收企業管理范圍。一是數量標準,也就是當企業的經營規模、納稅總額、營業收入、職工人數達到某一數量、金額后,就必須納入重點稅收企業的管理范圍;二是對于某些企業雖然沒有達到相關的數量標準,但是對未來地方稅收有重大影響的企業,也可以納入重點稅收企業進行管理,同樣享受到諸多優質的稅收服務。

(三)設置專門的專業化重點稅源管理機構

隨著重點稅源企業生產經營和核算的集約化、復雜化,掌握重點稅源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和涉稅需求已成為重點稅源專業化管理的重要內容。針對重點稅源企業稅收收入所占的比重大、監管難等情況,稅務部門應科學設置重點稅源專業化管理機構,優化人力資源的配置,把具有綜合素質高、掌握全面的稅收業務知識、專業稅收政策和信息化管理技能的復合型年輕稅務干部配置到重點稅源管理部門,組成重點稅源企業專業管理團隊,專門探索和研究重點稅源專業管理和服務方式、方法,負責實施重點稅源的風險內控管理、納稅服務、稅收分析、納稅評估等專業管理和服務工作,減少執法的隨意性和不規范性,加大專業化和集約化的管理和服務的力度,提高征管質效,有效促進重點稅源的納稅遵從,減少稅收流失。

(四)創新征管手段,提升對重點企業稅源管理水平

積極推行專業化稅源管理新模式。一是結合本區域特色,對各類重點稅源實行“專業、專類、專人”管理,突出稅源管理的針對性;二是構建“塔式”重點稅源管理模式。如:對茂南區的重點稅源企業實行階梯式監控,形成區局、分局、稅收管理員和前臺征管人員四級“塔式”管理,將重點稅源層層管好,做到應收盡收,提高稅收征管的質量。

(五)建立信息一體化系統,促進信息的多方共享

1.建立重點企業稅收征管信息一體化系統。目前,我國設有多級稅收管理部門,每一級管理機構都有管理、立法、財政空間,財稅部門的設置也比較靈活,每級政府的稅務部門又分成國家稅務局和地方稅務局,由此稅務信息的管理就會有一定的障礙。為了使稅務信息能共享,應在國家稅務總局的稅務系統中設立一個信息處理中心,各個地方的國家稅局和地方稅務局設服務信息站,各個信息站將每天接收的數據都要統一傳輸到信息處理中心,集中統一使用所有的信息。從根本上解決政出多門、軟件不兼容、數據不統一、不共享等問題。

2.明確重點企業信息的獲取范圍。建立重點企業稅收征管信息一體化系統后,各單位按照相關規定的信息項目進行信息錄入。在重點企業信息采集的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①全面與重點相結合,既要全面采集相關信息,又要確定采集重點;②動態與靜態相結合,先以靜態信息為基礎,注重收集能全面反映重點稅源企業基本信息,包括:企業組織結構、生產流程、財務核算等歷史數據信息。在基本的信息收集之后,再以采集動態信息為主,及時采集企業物流和資金流信息,產品及原材料庫存信息、關聯交易信息,上下游企業間的產業鏈信息,最新的財務會計信息等;③基本和輔助相結合,基本的信息采集后,還需要關注其他輔助信息,如:有關行業指標,有關媒體上公布的與重點企業有關的信息等;④稅務與其他相關結合,稅源信息既包括重點稅源企業履行納稅義務、辦理涉稅事宜過程中反映出來的信息,稅務機關對企業稽查信息,也包含來自于稅務部門和納稅人以外的第三方提供的信息和社會公共信息等;在此基礎上建立完整的稅源信息電子檔案,對同一納稅人稅源信息實施集中存儲、集約化管理,形成一套完整、靈活、制度化的重點稅源企業分戶式稅源管理檔案,實現稅源管理信息資料的高度共享。

3.重點企業稅收信息一體化系統與企業信用度相結合,提高重點企業納稅人社會信用。當然,信息化只是提高重點企業稅收征收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稅收管理好壞,最根本、最基礎的還是重點企業納稅人誠信納稅的程度。通過稅收信息一體化,可促使重點稅源企業自覺的提高企業信用。

(六)建立監控指標預警機制,強化數據信息分析應用

在建立和完善信息一體化系統,促進信息的多方共享的基礎上,需要對于重點稅源企業的相關信息進行分析,運用分析結果來指導和提升稅務征管工作水平。

首先,建立一套重點稅源稅收分析制度。在宏觀分析和基礎性分析的基礎上,從縱向發展趨勢分析,如出現突然的稅收減少或者增加,應及時查找分析出現異常原因;從橫向比較分析,與同行業平均稅收繳納水平或者與納稅情況較好的企業進行比較,查找差距,分析原因,發現稅收征管方面存在問題和薄弱環節,及時采取措施解決。

其次,建立稅源監控指標預警機制。對不同類型和特點的重點稅源企業分別確定不同的稅源分析內容和標準,建立重點稅源企業指標預警值,定期與同行業、同區域相應的指標比較,如相關指標出現比較大的波動,系統會出現“紅字”預警,提醒相關部門分析調查異常發生的原因,及時解決相關問題。

再次,利用稅收信息一體化系統,進行稅收收入的預測分析。依托相關的數據信息和非數據信息,稅收信息和非稅收信息,運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以大量重點稅源企業歷史資料的分析研究為基礎,科學預測重點企業未來某個時期內稅收實現及繳納情況,并動態預測重點企業生產經營變動軌跡和稅收發展趨勢。

最后,完善數據信息分析方法。借助于信息一體化系統,綜合運用因素分析,比較分析,趨勢分析等多種分析方法,揭示稅源管理發展規律,評判檢驗稅收征管水平,促進重點稅源管理工作持續改善。

(七)倡導優質高效納稅服務,提高納稅人遵從意識加強稅收政策宣傳,倡導優質高效的納稅服務,充分考慮重點企業納稅需要,可以提高納稅人遵從意識,有效提升重點企業的稅收征管質量。

1.通過納稅服務增加納稅人的公平感,可以提高稅收遵從程度。有效的納稅服務可以提高納稅人的納稅遵從度是毋庸置疑的。公平感由三個維度構成: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動公平,它不是絕對的公平。從稅收征管角度,納稅人認為他們能控制決策的過程(如可以提出自己的證據,有機會表述自己的意見),他們的公平感就會增加;若納稅人能參與稅法的制定,能充分表述自己的意見,或者稅法制定的過程透明、公平,納稅人會覺得程序公平,從而表現出更多的納稅遵從行為。互動公平,關注的是執行程序中人際處理方式的重要性。在稅收征管過程中,稅務人員禮貌執法,及時并以恰當的方式把稅收信息傳遞給納稅人,會增加納稅人的互動公平感,從而正向引導其稅收遵從行為。若納稅人對政府稅收使用情況擁有知情權、監督權等,不僅會增加納稅人的信息公平感,還會增加其程序公平感。在征納關系中,公平感越強,遵從度越高。從提高納稅人稅收遵從的角度,納稅服務的目標是通過最短的時間、最簡便的方式、最有效的途徑,為納稅人依法納稅創造便利的條件,使納稅人透過優質高效的服務體驗,提高對稅務部門的信任度和滿意度,從而自愿遵從稅法,自覺履行納稅義務,促進全社會依法納稅意識的不斷提高。

2.降低重點企業納稅人的遵從成本,提高重點企業稅收遵從度。稅務行政過程既是稅務機關依法征稅的過程,也是納稅人履行納稅義務的過程。納稅服務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納稅人奉行納稅費用的高低以及奉行納稅費用分配的公平程度,進而影響征稅效率。優質的稅收信息咨詢服務可以幫助重點企業納稅人節省搜集必要的涉稅信息的時間成本和非勞務成本;納稅技能服務和納稅環境服務則可以降低重點企業納稅人的心理成本和時間成本;而優質的社會中介服務則可以直接降低重點企業納稅人的貨幣成本,以及如果他自己辦稅所可能產生的機會成本。納稅服務雖然增加了征稅的成本,但卻是降低稅收遵從成本、提高稅收征管效率的有效途徑。為促進重點企業稅收遵從,使稅收遵從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稅務部門的納稅服務不能僅強調對大型企業進行個性化服務,而應充分認識到重點企業納稅人十分需要稅務部門提供綜合的、全面的納稅服務,這也是目前西方發達國家在稅收征管別重視納稅服務的原因。

(八)部門協調配合,創建社會各界共同協稅、護稅的良好環境

重點企業稅收征收管理活動政策性強,涉及面廣,要做好重點企業稅收征管工作必須依靠有關部門及廣大群眾的積極支持和大力協助,形成以稅務部門專業管理為主導,社會各界協稅護稅為重要補充的模式,創建稅收征管的良好社會環境。

第一,要求加強銀行、工商管理、海關、公安、檢察院、法院、質量監督、房產等各有關部門對征管機關的協調配合。

第二,規范稅務制度,制定《稅務法》,對稅務人員的資格認定、職責、權利與義務、業務范圍及規程、報酬的收取和標準、懲處辦法等做出詳細的規定。開展規范的稅務,通過對重點企業納建帳健制、納稅申報、納稅審查等工作,掌握了重點企業納稅人有關信息的,強化了對其監督和制約,營造一個較完善的稅收環境。與財務人員相比,稅務人員對稅收專業知識了解的更全面、更透徹,無形中也對稅務機關起到了監督制約作用,維護了重點企業納稅人權益,有利于重點企業稅收征管工作的完善。

第三,大力開展納稅評估。首先,將源頭控制與稅收分析相結合,準確掌握納稅人的稅源情況;其次,運用指標分析、模型分析等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對納稅人申報的真實性、準確性進行分析評估;最后,建立稅收分析、納稅評估、稅源監控和稅務檢查之間的互動機制,形成稅收分析指導納稅評估,納稅評估有利于稅源管理和稅款征收的良性循環。

基金項目:

本文系茂名市地方稅收研究會項目“提升地方稅收重點企業征管質量問題研究--以茂名市茂南區地方稅收重點企業為例”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SYJ2013091。

參考文獻:

[1]李亞民.提高稅收征管效率的思考.中國稅務,2011年第五期.p24-26.

[2]胡建民.我國稅收征管問題研究.2011年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畢業論文.

[3]中國稅務學會學術研究委員會第一課題組.稅收政策研究.稅務研究.2007.04 p29-38王琨.稅收遵從成本———影響納稅遵從的重要因素探討.《消費導刊》,2006年11期.

[4]何偉.論我國自主創新稅收激勵政策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生產力研究,2009年23期.

[5]中國稅務學會學術研究委員會第一課題組,安體富,石恩祥,孫亞,任強,王春雷.支持企業自主創新的稅收政策研究[J].稅務研究,2007(04).

[6]王燕.論自主創新戰略下財稅激勵政策的構建與完善[J].財會研究,2010(01).

[7]孫園.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稅收激勵政策探討[J].稅務研究,2009(12).

[8]南京財經大學財政與稅務學院大企業稅收管理的國際實踐及啟示[J].稅務研究,2010(02).

[9]周開君.論納稅服務質量及其優化路徑[J].稅務研究,2010.12.

篇7

近些年,隨著互聯網大面積普及和電商的迅速發展,網上零售市場交易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14 年,由易觀智庫的“中國互聯網產業核心數據盤點報告”顯示,中國網上零售市場交易額28637.2 億元,以年均45%的速度增長。伴隨著越來越多的電商開展的網絡促銷風暴,網上零售業務已經滲透到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由于電子商務異地交易、小額交易、無形產品比重逐步提高的特點,傳統發票已經難以滿足新時代下稅收監管的要求,稅源監控和稅收管轄權都難以得到保障,電子發票有助于在新形勢下保證稅收征收,推行電子發票勢在必行。此外,傳統發票的低效操作已經難以滿足新興電子商務企業生產銷售等各個方面的高效運轉,推行電子發票是市場倒逼稅務征管體制的結果。

一、電子發票的發展現狀

(一)電子發票的定義

目前,我國還沒有電子發票的權威定義。歐盟將電子發票定義為:電子發票是借由電子數據交換(electronicdata interchange ,EDI) 將電子發票由賣方系統傳至買方系統。具體流程如下:發票在賣方的系統里根據邏輯信息及訂單自動生成,在經由EDI 系統傳至買方,買方系統可自動將發票登記入帳。根據“臺灣財政部賦稅署”的定義, 電子發票是由營業人用計算機開立的。利用網際網絡傳輸的統一發票。上述定義表明,電子發票是由稅務機關發行,遵守統一標準的買賣雙方納稅憑證的電子化發票。

(二)電子發票國內外的發展

電子發票始于21 世紀,至今在世界范圍內已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法律法規的形式賦予了電子簽名和電子發票合法地位。作為以票控稅的國家及地區,歐盟、新加坡、臺灣地區電子發票發展的較為成熟;作為非以票控稅的國家,美國通過加強對金融交易信息的分析來監管稅收,發票的主要功能是經濟交易與事項的憑證。2012 年,全球共開出175 億張電子發票,且以20%的增長率逐年增長。

歐盟新的增值稅法將于2013 年1 月1 日正式實施,該法律賦予了電子發票和紙質發票同等的法律地位。新加坡規定所有公立學校和政府部門對外支出只能接受電子發票,該電子發票工程使92%用戶收益,53%用戶提高經營效率。臺灣地區對電子發票的推廣采用分布落地政策,先從B2B 開始,再是B2C 與B2G;在每種模式內部也采用分布方式,如B2C 電子發票先推行至網絡購物、電視購物等非實體店,最后再覆蓋所有實體店。關于電子發票的存儲介質,主要有“共通性載具—手機條碼”及“icash”、“悠游卡”等內含芯片的信用卡作為發票載具。美國除了海關發票,沒有統一的官方制發票。美國稅務部門通過先進的銀行結算制度來全面掌握每家公司的稅收,賬冊發票只是輔助監測工具。

相對于電子發票在國外的成熟應用,我國電子發票發展相對落后,雖然已在部分城市和部分企業展開試點,但相對發票的整體來說還是九牛一毛,需要大力推行電子發票的應用,趕上電子發票在國際上的發展潮流。

二、電子發票的影響

不論國內還是國外,現代還是古代,稅務都是國家對社會資源進行管理、調控、配置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電子發票的意義已經超越其功能本身,影響力也并不只是局限于電商,而是整個社會生產部門。從宏觀層面上來看,推行電子發票不僅經濟環保、吻合大數據時代的潮流,還有助于提升征稅效率、推動我國稅收體制改革,實現稅務公平、公正、公開、透明;從微觀層面上來講,推行電子發票有助企業優化財務管理流程,有助于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

(一)加強稅收監管

電子商務不僅繼承了傳統商務中各個征稅環節效率低、成本高的缺陷,還產生新的問題,如無店鋪銷售模式減弱企業注冊動力,面向個人銷售使得不開票現象更加普遍,產品無形話使得稅種模糊,異地交易大幅上升造成稅源流失和稅收管轄權沖突,這些都降低了“以票控稅”有效性。

在電子發票制度下,納稅人在線開具發票,發票的涉稅信息可實時通過稅控管理系統傳到稅務局稅控管理平臺和稅務監管系統。電子發票的傳遞機制有助于加強對電子商務的稅收征管,保證核稅依據的真實準確,簡化稅收申報程序,方便了納稅人納稅。此外,電子發票的傳遞機制從源頭上遏制企業發票數據不真實、使用紙質假發票、填寫發票不規范等問題,保證稅收征管的及時有效、發票內容的真實規范,有效的遏制和打壓開具“陰陽發票”和買賣假發票的現象。

(二)簡化納稅工作

電子發票實行全程線上操作,極大的簡化了納稅工作。納稅人只需要在電腦終端上向稅務管理平臺提出申請,審核通過后,稅控管理系統會自動提供相關信息。納稅人不再需要到稅務局排隊等候,大大節省了納稅人花在領取、開具發票等相關工作的時間,簡化了領取、開具紙質發票所需要的繁復的操作流程,減少錯誤出現的概率。

此外,電子發票還可提高工作效率,以開錯發票紅字沖抵為例,企業開錯的發票要如數送去稅務局沖抵,稅務人員要逐筆審查,浪費財務人員和稅務人員的時間,而電子發票的糾錯只需用鼠標輕點幾下便可輕松解決,這對于勞務和貨物交易頻繁的企業非常實用。

(三)優化財務管理流程

在傳統紙質發票制度下,發票的傳遞流程為:供應商—客戶—財務系統—附于憑證,該流程繁瑣耗時,財務人員的很大一部分時間都浪費在整理發票、核對發票、黏貼發票這些機械性的工作上,從而真正投入到溝通交流、財務分析、解決流程中需要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問題上的時間有限,加大了財務人員的負擔,阻礙財務人員發揮其應有的積極作用。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對電子發票的需求不斷加大,涌現出各種各樣的電子發票流程,這些流程都不同程度的優化財務管理流程,減輕財務人員機械重復性的工作。

(四)節約成本,保護環境

電子發票的推廣及普及有助于為企業節約成本。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電商因為成本的壓力紛紛轉向電子發票。目前,在電子商務領域包括京東、1 號店、唯品會、蘇寧易購等都在企業內推廣電子發票的使用。

近些年來中國經濟發展迅猛,但也帶來很多環境問題如大量樹木被砍伐。眾所周知,造紙需要大量的樹木,每年我國光是制作紙質發票需要木材數量之大讓人難以想象,如果用電子發票取代紙質發票,將會為國家節約大量木材。電子發票在為企業節約成本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環境保護效益。僅就京東來說,現每年要投入5000 萬在紙質發票的使用上,全面應用電子發票后,年節約紙質發票5 億,折合300 噸紙;全國范圍來看,全面推行電子發票年節約紙質發票2000 億,折合86 萬成年樹木。電子發票全面推行對節約紙張、保護環境效應讓人瞠目結舌。

(五)保護消費者權益

消費者和商家比較勢單力薄,又處于信息不對稱的劣勢地位,因而對于消費者權益的維護是經久不衰的討論話題。在實體交易中,關于消費者權益的糾紛爭執從未間斷,而網絡交易中消費者權益的維護更是難上加難。網購特有的虛擬性成為消費者維權道路上的障礙,消費者無法知道店鋪位置在哪、老板是誰,在維權上處于弱勢地位。若發生糾紛,需要對其支付記錄、聊天記錄進行證據保全,訴訟過程復雜、成本較高。國家工商總局頒布的《網絡交易管理辦法》明確表示,網上商家可以應消費者要求向其開具電子化服務單據或購貨憑證,且該單據和憑證能夠作為處理消費投訴的依據。此外,電子發票不易丟失、難以造假、易于保存的特性都有助于消費者維權。

三、電子發票發展的展望

如上文所述,電子發票對國家來說能夠優化稅收流程和稅收制度,如加強稅收監管、簡化納稅工作;對企業來說能夠優化財務管理流程;對個人來說有助于維護消費者權益。且電子發票的推進工作在國外已經開展并取得了豐碩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我們要緊跟時代的潮流,全方位的推進普及電子發票。紙質發票轉向電子發票是時展的必然要求,我國電子發票在最近幾年發展勢頭良好,為了進一步普及,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加強:一是為對電子發票推進工作進行實施,成立國家級的部門負責對電子發票的全面推進進行統籌規劃,相關各部委和部門都要參與,明確制定長期的計劃,推動電子發票發展;二是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補充修改,從法律層面上賦予電子發票與紙質發票同等地位,明確電子發票在報銷及核準上的法律效力,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的標準,有助于電子發票后續的全面推進;三是在全面推行電子發票過程中,實行電子發票和紙質發票并行作為過渡,區分不同交易類型實施分布推進,積極穩妥的推進電子發票應用實施;四是開發建立電子發票整合服務平臺,從而為納稅人提供開立、傳輸、交換、儲存電子發票的信息系統及其他相關整合,為電子發票的傳遞傳輸創造通道。

參考文獻:

[1]付艷艷.簡析電子發票在我國的應用.第十三屆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08:249-253.

[2]涂純.電子發票在中國的應用和前景.時代金融,2014(9):188-189.

[3]翁楚言.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國外及中國臺灣地區發票管理經驗和啟示.當代財經,2013(6):30-32.

[4]張蕊.我國電子發票相關法律問題之探討.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6-8.

篇8

論文內容提要:本文回顧了我國10多年稅收管理改革實踐,在解析主要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分別提出了稅收管理理論創新、技術創新、組織創新和制度創新的基本思路及對策措施,以加-陜實現傳統稅收管理向現代稅收管理轉變。

伴隨著新稅制的實施和稅收征管改革的不斷深人,我國稅收管理取得了歷史性的進步。但是。稅收管理中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特別是加人WTO后,傳統的稅收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體制正面臨新的挑戰,迫切要求加快稅收管理的改革創新,實現傳統型管理向現代型管理轉變。

一、稅收管理的理論創新

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創新稅收管理理論是變革稅收管理的前提。由于歷史的原因。長期以來,我國對稅收管理理論研究不夠重視。稅收管理理論的發展遠遠落后于稅收改革與發展的實踐,也落后于其他一些重要社會科學領域。

我國稅收征管改革摸著石頭過河走了10多年。稅收征管改革從一開始就缺乏科學的理論準備和理論指導。稅收征管改革基本上是憑經驗和直覺進行。在解決改革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中徘徊。無論是20世紀80年代末,進行的“征、管、查”三分離或二分離的摸索,還是新稅制實施后,對傳統專管員制度全面改革,所形成的“以申報納稅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的新征管模式,以及進人21世紀后,采取科技加管理措施,以信息化推進專業化的深化稅收征管改革,基本上都是在理論準備不足的情況下進行的,未能從理論上對稅收管理改革目標體系進行深人系統地研究,在科學把握稅收管理的本質、規律、原則等基本理論問題的基礎上,形成稅收管理改革的基本理論框架,給予稅收管理改革堅強有力的理論指導。因此,在改革的目標方向上,缺乏準確清晰的定位。目標設計缺乏系統論證,征管改革的框架和基本模式一直處于變化之中,對征管改革的方向經歷了反復探索和較長時間的認識過程;在改革的思路上。始終循著相互制約的指導思想,沿著職能劃分的思路。把分權制約過多地寄望于征、管、查職能的分解上。追求稅收征管的模式化;在改革的范圍上,側重于稅收征管的改革,忽視稅收行政管理的改革。未能把對以納稅人涉稅事項為主要管理對象的稅收征收管理和以征稅機關、征稅人為主要管理對象的稅收行政管理作為改革的整體進行系統設計,忽視人力資源的配置管理和開發利用;在改革的進程上,對不同地區制約征管改革的因素研究不夠,缺乏整體規劃。常常處于走一步看一步,造成各地改革進度不一。帶來征管業務的不規范、信息技術應用的不統一。由此導致稅收管理改革走了一些彎路,浪費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財力,增大了改革成本。

當然,稅務部門在改革實踐中也進行了一些理論探索,但主要還是停留在對改革方案的修修補補。疲于尋求解決具體問題的措施上,缺乏在稅收管理改革實踐基礎上理論創新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要解決稅收管理改革中的問題和矛盾,加快建立現代化稅收管理體系,提高稅收管理水平,必須創新稅收管理理論。

推進稅收管理的理論創新,首先要轉換傳統稅收管理的理論視野和研究方法,注意在改革實踐中進行稅收管理的理論探討,善于總結經驗教訓,把成功的經驗系統化、理論化;其次,要注意研究借鑒當代西方公共管理理論和工商管理領域發展起來的管理理念、原則、方法和技術,結合我國稅收管理的實際,創造性地加以吸收和運用,形成適合中國稅收管理特點的新思想、新方法、新體系,并在指導稅收管理改革實踐中加以豐富和發展;還要注意不斷研究稅收管理的內在規律、原理和發展趨勢,善于抓住揭示稅收管理內在客觀性的發現性認識,創造稅收管理科學的前沿理論。通過尋求稅收管理理論突破與創新,推動稅收管理的組織創新、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徹底改變我國稅收管理改革目標不明、方向不清的被動局面,徹底改變稅收管理理念僵化、管理方式陳舊、管理手段單一的落后局面,實現傳統稅收管理向現代稅收管理的根本轉變。

二、稅收管理的技術創新

科學技術是稅收管理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創新稅收管理離不開現代科技手段的支撐。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對稅收管理正產生著革命性的影響,為創新稅收管理開拓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創新稅收管理技術,以信息技術和通迅技術為基礎,實現稅收管理信息化是深化稅收管理改革,提高稅收管理質量和效率,實現稅收管理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伴隨著稅收征管改革的深入,我國稅收管理信息化經歷了從無到有、從人腦到電腦、從單機運作到網絡運行的歷史性跨越,信息技術對稅收管理的支撐作用日益顯現,稅收管理技術有了重大突破。但不容忽視的是,我們不惜重金投入,購置相當數量和一定檔次的計算機技術裝備,與應達到的應用程度和應用效果仍有相當差距。在推進稅收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存在著不少問題,突出表現在稅收信息化建設缺乏總體規劃,軟件開發應用雜亂無序,信息系統平臺不統一,數據處理缺乏層次性和綜合性,形成許多“信息孤島”;信息資源利用不充分,集中分析監控能力不強,導致高技術與低效率并存,高成本與低產出共生,造成人財物的極大浪費。對此,我們應當認真總結和吸取過去在稅收信息化建設中留下的深刻教訓,從戰略高度推進稅收管理的技術創新,加強對信息化建設工程組織學的研究,克服盲目性和隨意性,加強對稅收管理技術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徹底改變機器運作模擬手工操作的狀況,挖掘信息網絡技術的潛在效能。

創新稅收管理技術,實現稅收管理信息化,是科技與管理相互結合、相互促進,推動稅收管理發展,實現稅收管理現代化的過程。目的是要使人工管理與機器管理組成的整個管理體系效能最高。實現稅收管理的技術創新,推進稅收管理信息化應突出四個重點:

其一、堅持按照一體化原則,遵循“統籌規劃,統一標準,突出重點,分步實施,保障安全”的指導思想,進一步完善優化信息化建設的總體方案和具體規劃,逐步實現業務規程、硬件配置、軟件開發、網絡建設的一體化,在稅收管理信息化建設整體推進上求得新突破。

其二、從管理思想、管理戰略上突破傳統觀念和管理方式的束縛,適應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發展的要求,實現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的互動,在現代技術和科學管理有機結合上求得新突破。通過稅收管理的技術創新,改造管理流程,重組職能機構,變革管理方法,優化資源配置,規范權力運行,把整個稅收管理工作有機地聯系和帶動起來,形成上下級之間、同級之間的互動響應機制,構建起與信息技術發展相適應的管理平臺。

其三、利用先進的通訊和網絡技術,建立多層次有針對性的稅收服務技術體系。一方面大力推進網上申報、電話申報、磁盤申報、銀行卡申報等多種電子申報方式,大力推進稅、銀、庫聯網,實現納稅申報和稅款征收信息的網上流轉,最大限度方便納稅人及時快捷申報納稅,為實現集中征收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全面建立稅法咨詢、稅收法規、涉稅事項的計算機管理系統,包括提供電話自動查詢和人工查詢系統,電子化的自動催報催繳系統;利用電子郵件向納稅人定期提供稅收政策法規信息,向特定納稅人進行有針對性的納稅輔導。利用互聯網提供稅收法規查詢,與納稅人溝通交流,實行網上行政,網上辦理涉稅事項,接收對偷稅違法行為和稅務人員廉政問題的舉報、投訴等等,使信息技術在方便納稅人,提高辦稅質量和效率,降低稅收成本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其四、以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為依托,把稅收管理全過程納入完整、統一、共享的信息系統,實施全方位的實時監控。一是建立高度集中的數據處理系統。在統一數據結構和標準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征收信息向地市局和省局集中,進而再向省局和總局兩級集中,克服信息傳遞中封鎖、變異和沉淀,提高征收入庫操作的規范度,實現數據管理效率和質量的全面提升。二是建立以信息收集分析利用為重點的稅源稅基監控系統。從信息經濟學角度分析,管理薄弱是與信息獲取能力不足相伴而生的,只有信息完備才能實施有效管理。因此,在加強納稅申報信息采集管理的同時,要加快與工商、銀行、技術監督、海關、公安等部門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以增強稅務機關獲取外部信息的能力。三是建立以依法行政為重點的管理流程控制系統。在將稅收管理全過程納入計算機管理系統的基礎上,利用信息技術控制業務處理流程,減少自由裁量的環節和幅度,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參與稅收管理質量的控制和改進,實現對執法行為的監督制約,使稅收管理全過程每個環節責職、每個權能行使、每項工作績效,都能通過網絡透明地呈現在管理決策平臺上,提高依法行政的透明度。

三、稅收管理的組織創新

稅收管理機構是根據履行國家稅收職能需要,圍繞稅收行政權力設置、劃分和運行而形成的組織體系。設計科學的稅收管理組織結構是有效實施稅收管理的組織保證。稅收管理組織結構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能否履行好國家稅收職能,能否為納稅人提供優質高效的納稅服務,影響到稅收管理質量和效率的高低。

回顧我國稅收征管改革歷程,有關方面一直在尋求建立一個科學高效的稅收管理組織體系。每次征管改革幾乎都離不開對征管組織機構的撤并調整,特別是新稅制實施后,征管組織機構處在不斷的調整變化之中,有的撤銷稅務所,按區域設置全職能分局;有的在分局下還設有中心稅務所;有的很快又取消全職能分局,按征、管、查職能外設征收局、管理局和稽查局等專業局;有的仍留存著一直游離于機構改革之外的外稅局、直屬局。總的說來,這些改革措施始終沒有打破原有征管機構的層級,沒有跳出按征、管、查設置機構的框框,沒有沖破地區行政管轄范圍的界限,沒有發揮運用網絡技術構造組織結構的優勢。稅收管理組織機構龐大臃腫,管理層級環節過多,機構設置不統一,職能部門交叉重疊,權力結構過于集中,管理組織過于分散,資源配置不講成本效益,組織結構效率低下的問題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甚至有些更為突出。

要從根本上解決征管組織結構問題,提高稅收管理組織合理化程度,必須大力推進稅收管理機構的改革創新。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步伐的加快,稅收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稅收管理機構改革創新的著力點應放在依托信息網絡技術,打破部門約束和層級限制,根據稅收管理的內在規律,優化管理資源的配置,使傳統封閉的機械式組織向現代開放的網絡化組織方向發展。一要減少管理層次,收縮征管機構,確立稅收管理機構改革的總體目標和基本框架。現代管理組織理論和發達國家的實踐證明,要提高組織結構效率,必須減少行政管理層次,精簡管理機構,實現組織結構的扁平化。我國目前稅收管理組織結構,從總局、省局、市(地)局、縣局到基層分局有5個層級,除基層分局外,有4級行政管理層。世界上很少有這種5級架構的征管組織體系。要創新稅收管理組織結構,必須打破這種僵化的5層“寶塔”結構,沖破行政區劃的約束,根據經濟區域、稅源分布、規模大小,設置稅收管理機構。從改革的漸進性考慮,稅收管理機構改革的近期目標可以定為實行總局、省局、市局、縣局4層組織結構。今后條件成熟時,對省級局還可以進一步考慮打破行政區劃,根據經濟區域進行撤并,設置跨省大區局,如像人民銀行跨省設置分行機構。

二要統一征管機構設置,實現基層征管組織結構的扁平化。根據企業組織理論學的研究,企業管理組織機構設置通常有四種模式,即以產品為基礎的模式、以職能為基礎的模式、以客戶為主的模式和融合前三種的矩陣模式。按照前述稅收管理機構的改革目標和國外稅收管理機構設置的做法,適宜采用按稅種類型和職能分工相結合的模式設置內部機構。在基層局(縣、區局和將來實現征管實體化的地市級局)適宜按職能分工和納稅人類型相結合的模式設置機構,除稽查局可作為外設機構外,其它專業局都應全部轉為內設機構,同時還應撤銷過去外設的直屬局、外稅局,實現對內外稅、不同行業、不同預算級次企業的統一管理。基層局的主要職能是對轄區內稅源稅基的控管。分類管理是專業化管理的基礎,對納稅人實施分類管理是國際上許多國家的成功做法。

三要構建與信息化相適應的稅收征管運行機制,實現稅收征管的信息化。利用信息技術改變稅收管理的流程和組織結構,建立一種層級更少基層管理人員權責更大的管理體制。在縣(區)局內部,根據稅收征管和信息化的內在規律,重新設計和優化稅收征管業務和征管流程,將咨詢受理等納稅人找稅務機關辦理的涉稅事項集中到前臺辦稅大廳實行全方位服務,解決納稅人多頭多次跑的問題;將納稅評估、調查執行、稽查審計等稅務機關找納稅人的所有管理事項,集中到后臺實施分類管理,解決稅源稅基控管薄弱的問題。

四、稅收管理的制度創新

深化稅收管理改革,既需要消除不適應現代稅收管理發展要求的制度,更需要針對解決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新的制度安排。優化稅收管理制度設計是稅收管理改革與發展重要內容,也是從制度層面解決當前稅收管理存在問題的必然要求。稅收管理的制度創新應當緊緊圍繞提高納稅人稅法遵從度和稅務機關管理效能,降低稅收風險即法定稅收與實際稅收之間差額這一稅收管理目標,在稅收管理制度體系優化設計上求得新突破。

當前稅收管理制度創新應當突出兩個重點。

(1)要著眼提高納稅人的稅法遵從度,促使其如實申報納稅,解決稅務機關與納稅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一要建立以納稅人為中心的稅收服務制度。稅收服務是保證納稅人依法納稅的重要條件,必須按照新征管法的要求,盡快將稅收服務從過去的道德范疇上升到行政職責,構建起以納稅人為中心的稅收服務制度體系,為納稅人提供享受各種稅收服務的制度保障,包括設立多渠道政策的制度,確保所有公民享受和獲得稅收知識的權力,使納稅人有能力自覺、及時、準確申報納稅,減少無知性不遵從;設立以客戶為導向的程序制度,確保辦稅公平公開,程序簡便規范“一站式”服務到位,使納稅人減少“懶惰性”不遵從;設立完善的權益制度,確保客觀公正開展行政復議,主動實施行政救濟,保障納稅人合法權益,減少情感性不遵從。

二要建立以納稅評估為基礎的納稅信用等級制度。納稅信用度的高低直接體現著稅法遵從和稅收管理水平的高低。實施納稅信用等級制度,根據納稅人納稅誠信度實行差別管理,對信用等級低的納稅人嚴加管理。制定鼓勵誠信守信,制約懲處失約失信的政策措施,促使納稅信用成為與納稅人生存發展緊密相聯的無形資產。讓依法納稅者受到社會廣泛尊重,使誠信納稅者得到實惠,增強忠誠性遵從的榮譽感;讓失信違法者付出利益代價和榮譽代價,促使納稅人誠信納稅。同時要把建立納稅信用等級制度與建立納稅評估制度緊密結合起來,建立起科學的納稅評估機制。

三要建立“輕稅重罰”的違法處罰制度。增大違法成本是強化稅收管理的重要舉措。對外要健全偷逃稅處罰管理制度,增大偷稅成本;嚴懲知法違法者,對不按規定履行納稅義務,該罰的要罰,該判刑的要判刑,減少納稅人自私性不遵從,增加預防性遵從。

(2)要著眼提高稅務機關內部管理效能,約束稅務人員尋租,對工作業績進行有效激勵,解決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一要建立科學的稅收管理績效考核制度。考核稅收管理績效是促進稅收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的重要手段。稅收管理績效考核導向至關重要。要徹底扭轉過去績效考核重收入輕管理,重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輕機關內部考核的傾向,從組織收入型向執法保障型轉變。要以正確實施國家稅收政策,降低稅收風險為目標,將績效監控和評價貫穿稅收管理全過程,使績效考核成為加強管理的有效手段。可以考慮從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和機關內部兩個層面建立績效考核制度。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的績效考核,應從稅收風險、執行政策、服務質量、人力資源利用、成本效益等方面,通過客觀科學地制定考量目標和指標體系,準確評價下級稅務機關稅收管理的成效和不足,激勵先進,鞭策落后,使之明確稅收管理的改進方向。對機關內部工作人員的績效考核,應重點圍繞行政行為、行政過程和行政結果等方面進行考量,可采取事項與崗職相結合的績效考核辦法,通過定崗位、定職責、定事項、定人員、定目標、定指標、定獎懲等方法,充分運用計算機網絡對稅務人員工作業績進行有效的監控和評價,使個人工作績效與集體組織績效高度關聯,激發個人和群體奮發向上的活力。

篇9

【論文摘要】個人所得稅是我國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然而,在我國現行稅制中,個人所得稅卻被公眾認為是稅收流失最嚴重的稅種。這不僅使財政收入遭到巨大損失,而且還加劇了個人收入分配不公的狀況。因此,進一步加強個稅的征收和管理,加大稅法宣傳力度,提高公民自覺納稅的意識,是改善我國個稅流失狀況的有效途徑。

我國自1980年開征個人所得稅以來,個人所得稅收入逐年增長,它在調節個人收入、緩解社會分配不公、增加財政收入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從整體情況看,個人所得稅稅款流失嚴重,其調節力度還遠遠不夠。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概括起來主要是個人所得稅制本身不完善以及個人所得稅征管手段乏力所致。要充分發揮個人所得稅的調節和收入作用,應在個人所得稅制的完善及提高征管水平上下工夫。

一、個人所得稅征管現狀分析

(一)全社會依法納稅的意識依然淡薄

我國稅法規定,個人所得稅扣繳義務人支付個人所得應納稅時,不論納稅人是否屬于本單位人員,均應代扣代繳其應納的個人所得稅稅款,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的,由扣繳義務人繳納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以及相應的滯納金或罰款。這個規定有利于通過稅源扣繳個人所得稅,從而從源頭上控制個人所得稅流失。但其負面影響是將個人所得稅流失責任更多地歸咎為扣繳義務人,導致我國長期以來個人所得稅收入過多地依賴支付單位的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申報工作由支付單位包攬,納稅人無需同稅務部門聯絡、無需辦理納稅申報手續,也拿不到稅票證明,造成納稅人被動納稅,根本不了解稅法和納稅方式,更沒有把納稅作為一種應盡義務,不利于納稅意識的提高。

(二)對隱形收入缺乏有效的監管措施

由于我國收入分配渠道不規范,金融系統發展滯后,導致現實生活中個人收入的貨幣化程度較低,現金交易頻繁,并產生大量的隱形收入、灰色收入。一個常識是,現在浮在表面的有錢人,比如正被稅務部門重點監控的私營企業主和演藝明星,充其量只是有錢人的冰山一角。2000年7月,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總隊在全國10個省市進行高收入群體的調查,結果發現,在城市高收入群體中,企業單位的負責人占的比例最高。而過去人們對演藝界人士高收入的想象,并沒有在調查中得到確認。很多自稱有錢的人實際上并不是很有錢;很多實際很有錢的人卻從來不敢說自己有錢。這使得稅務部門重點監控的納稅人監控不在重點上。

(三)稅務部門征管信息不暢、征管效率低下

由于目前征管體制的局限性,征管信息傳遞并不準確,而且時效性很差。不但納稅人的信息資料不能跨征管區域順利傳遞,甚至同一級稅務部門內部征管與征管之間、征管與稽查之間、征管與稅政之間的信息傳遞也會受阻。同時,由于稅務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缺乏實質性的配合措施(比如稅銀聯網、國地稅聯網等),信息不能實現共享,形成了外部信息來源不暢,稅務部門無法準確判斷稅源、組織征管,出現了大量的漏洞。同一納稅人在不同地區,不同時間內取得的各項收入,在納稅人不主動申報的情況下,稅務部門根本無法統計匯總,讓其納稅,在征管手段比較落后的地區甚至出現了失控的狀態。

(四)扣繳義務人代扣代繳質量不高

雖然國家稅務總局早在1995年就制定并下發了《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辦法》,對扣繳義務人的權利和義務作了明確而又具體的規定,但實際生活中,部分扣繳義務人或迫于領導的壓力,或責任心不強、業務水平不高、法制觀念淡薄,故意縱容、協助納稅人共同偷逃稅款,將該扣繳個人所得稅的收入不計或少計入應納稅所得額,還有的干脆將工資薪金所得適用的超額累進稅率改為5%的比例稅率。

(五)個人所得稅的處罰遠遠不能到位

個人所得稅的處罰是和其違章違法行為聯系在一起的,而其違章違法行為主要表現在偷逃稅問題上。我國個人所得稅偷逃稅問題,早在上世紀80年代后期的個人收入調節稅執行期間就曝露出來,當時對各種“名人”、“權貴”的偷逃稅案件處罰不力,其負面的示范效應非常大。同時,90年代初開始暴力抗稅事件也在全國范圍內屢屢發生,加之法律對其制裁也沒有及時、到位,使違法犯罪者更加氣焰囂張。雖然近幾年執法環境對個人所得稅征管有了一定改善,但整體個人所得稅征管還是“富人爭相偷逃稅、工資薪金萬萬稅”。再加之能夠繳得起較高個人所得稅的,一般都是有一定地位和名望的,稅務部門對他們偷逃稅被查住的最多也是補稅罰款,有的甚至任其發展、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事。

二、完善我國個人所得稅征管的對策

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美國建國初期財政部部長漢密爾頓曾講過,人一生下來有兩件事情是不可避免的,一是納稅;二是死亡。社會公眾人物必須懂得他們在從社會獲得聲譽的同時,也必須承擔社會的義務,其中“依法納稅”是起碼的條件。筆者認為政府需要承擔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來改革和完善我國個人所得稅。

(一)實行個人所得稅制度和征收辦法的改革,為公民納稅提供良好、便捷的稅務服務

加強稅收征管工作的軟硬件設施的建設,包括建立一套嚴密完善的稅收征管法律制度,減少各種優惠減免措施,增強執法的剛性和執法的嚴肅性,加大對逃稅偷稅等各種稅收流失行為的法律制裁和經濟制裁,加強稅收征管隊伍建設,提高稅務征管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建立計算機控管網絡,實現稅收征管工作電算化,并盡快與銀行等計算機系統實現聯網。

(二)全面實行金融資產實名制

我國現在已經對儲蓄存款、有價證券等實行了實名制,在各種支付結算中廣泛使用支票、信用卡。雖然目前建立金融資產實名制會面臨諸多阻力,但應充分認識到金融資產實名制不僅對個人所得稅的征管意義重大,而且對抑制地下經濟、防治腐敗,特別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必需的信用關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推行稅務制度

由于納稅過程比較繁瑣,而納稅義務人的稅法知識普遍較低,以致在確定應納稅所得額、計算應納稅額、履行申報手續和辦理交納稅事宜方面均存在較大的難度,致使征收工作存在一定的風險。推行稅務制度,一方面有利于納稅人正確履行納稅義務,消除或降低納稅人的納稅風險;另一方面,它在稅務機關和納稅人之間架起了橋梁,發揮溝通納稅人與稅務機關聯系的紐帶作用,把稅收政策和稅收常識及時傳遞給納稅人,督促納稅人依法納稅。同時稅務部門也可以通過稅務了解個人所得稅征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進和完善征管方式。

(四)實現數據資料一定范圍內的共享

充分發揮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協稅護稅作用,形成治稅合力,才能收到調節收入分配的良好效果。地稅部門一方面要和工商、銀行、海關、司法、房地產、證券部門以及街道辦事處等單位建立經常聯系制度,互通信息,以全面掌握個人有關收入、財產的資料信息。如向金融部門了解個人儲蓄存款及利息收入和資金往來情況;向工商部門了解工商登記和變更登記有關資料;向證券部門了解各類有價證券的轉讓及股息、紅利支付情況等。另一方面地稅部門內部也要在制度上確定協調與溝通的具體辦法,真正實現信息共享,避免各自為戰的不良傾向。

(五)盡快建立并積極推行個人信用制度

首先,切實實施儲蓄存款實名制,建立個人賬戶體制,這項舉措在2000年開始實行,每個人建立一個實名賬戶,將個人工資、薪金、福利、社會保障、納稅等內容都納入該賬戶,這需要稅務、銀行、司法部門密切配合和強大的計算機網絡支持。其次,實行居民身份證號碼與納稅號碼固定終身化制度,做到“全國統一、一人一號”。第三,國家要盡快頒布實施《個人信用制度法》及配套法規,用法律的形式對個人賬戶體系、個人信用記錄與移交、個人信用檔案管理、個人信用級別的評定、披露和使用,個人信用主體的權利義務及行為規范作出明確的規定,用法律制度保證個人信用制度的健康發展。

(六)建立和完善個人收入監控體系,制定納稅人編碼制度,建立納稅檔案

篇10

論文摘要:教育行業稅收政策的復雜性以及稅收政策宣傳不到位問題的存在,造成稅務機關對該行業的稅收管理出現了盲區。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各類學校、幼兒園、培訓機構的稅務登記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稅法宣傳,加強財政稅務票據管理,不斷提高教育行業的稅收管理工作質量和效率。

教育行業的公益性質無形中造成了人們的“稅不進校”觀念根深蒂固。教育行業稅收政策的復雜性以及稅收政策宣傳不到位問題的存在,客觀上造成稅務機關對該行業的稅收管理出現了盲區。如何加強教育行業的稅收管理工作,切實堵塞稅收漏洞,應當成為稅務人員認真思考的問題。最近,筆者對教育行業稅收政策及相關問題進行了學習和思考,現對有關問題作出粗淺的分析,以期對教育行業的稅收管理工作有所啟示和幫助。

一、教育行業稅收征管工作現狀

教育機構種類較多,按組織形式劃分,主要包括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學校等非企業組織和各類企業組織。據統計,目前在虞城縣范圍內,登記注冊且正常運營的教育培訓機構共有557所,其中從事學歷教育的551所,非學歷教育的6所。在從事學歷教育的551所教育機構中,從事幼兒教育的有76所,從事小學教育的有438所,從事中學教育的有37所。在此范圍之外,還存在提供教育培訓服務的個體工商戶、大量的未登記注冊的無照培訓機構和為數眾多的家教執業者個人。

目前虞城縣教育培訓行業提供的主要有學歷教育、學前教育、專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培訓等多種多樣的教育培訓服務,適應了不同的社會需求。根據有關規定,學校主要提供學歷教育,其收費項目和標準較為明確,其他單位及個人則提供除學歷教育以外的諸多培訓,其收費項目和標準基本按照市場供需狀況確定,存在一定自由度和伸縮性。

教育培訓行業取得的收入涉及免稅項目和應稅項目。免稅項目是,對從事學歷教育的學校(含政府辦和民辦)提供教育勞務取得的收入,免征營業稅;對政府舉辦的高等、中等和初等學校(不含下屬單位)舉辦進修班、培訓班取得的收入,收入全部歸學校所有的,免征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應稅項目主要涉及稅費有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等。除稅法規定的減免稅項目收入外,教育培訓收入均應依法繳納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稅收,其中應納營業稅主要涉及營業稅文化體育業稅目,按照3%的稅率繳納。

數據統計顯示,目前虞城縣的學校均未繳納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稅款,繳納的主要為個人所得稅;其他教育機構有的雖然繳納了營業稅等,但與實際經營情況嚴重不符,稅款流失嚴重;無照教育機構及個人未繳納任何稅費。

二、教育行業稅收征管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化,辦學體制日趨多元化,各類教育機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公辦教育、民辦教育、公私合辦教育等多種辦學形式并存,使得教育行業稅收成為社會和公眾關注的熱點。國家也相繼出臺了有關教育勞務的稅收管理規定,明確了對教育超標準收費或接受捐贈、贊助行為等征稅的規定。盡管如此,教育行業的稅收征管工作依然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不按規定辦理稅務登記,導致教育行業稅收征管的基礎工作不夠扎實。稅務部門不能參與各類教育機構的設立、考核、驗收等各個環節,很難掌握詳細稅源情況和各類教育機構有關資產、資金、分配等方面的具體信息。各級教育部門在對待教育勞務稅收問題上存在本位思想,不積極配合,不及時提供相關數據和資料,稅務部門很難從源頭上進行控管。據調查,目前大部分學校、培訓機構等都沒有辦理稅務登記,納入正常稅收征管的就更少了。另外,還有部分小型民辦教育以培訓班、輔導班形式出現,沒有自有資產,辦學設施全部是租用的,教師全部是聘用的,學制也不固定,有的全天授課,有的只是利用假期、節假日或晚上授課,流動性大,隱蔽性強,三證(辦學許可證、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收費許可證)不全或根本沒有,對這類教育勞務稅收稅務部門就更難控管了。

稅務管理人員對教育行業的有關政策不理解,制約了教育行業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的提高。教育行業的公益性質,使人們“稅不進校”的觀念根深蒂固。加之教育行業有關政策的復雜性,客觀上造成稅務機關在該行業稅收管理方面存在盲區。具體表現一是對教育行業的劃分及登記管理有關規定不了解,直接造成了部門協作不暢、信息交流不通等,無法掌握教育行業的稅源情況;二是對教育行業稅收政策不了解,如對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稅收政策及有關的優惠政策不理解,直接影響了稅收政策的貫徹執行,造成了對教育行業稅收征管的缺位。教育機構不按規定使用發票,加大了教育行業稅收征管的難度。多年以來,教育機構的收費一直是使用財政部門印制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收據,造成了大部分教育機構在收取國家規定規費以外的費用過程中,不按規定使用稅務部門監制的發票,有的使用白條,有的采用自制收據,有的使用行政事業性收費收據,使稅務部門對其收入情況不易掌握,這就加大了教育行業稅收征管工作的難度。

從業者納稅意識淡薄。學校提供學歷教育,享受一定的稅收減免無可厚非,問題主要出在其他培訓服務當中。各類機構提供了種類繁多的培訓服務,取得的收入并不低,但所繳納的稅款少之又少,原因是多數培訓者沒有納稅常識,未按規定設置賬簿或雖設置賬簿但賬目混亂、資料殘缺不全,無法正確計算收入額和應納稅所得額。更有辦班人受利益驅使,只為賺錢,對有關稅收政策置若罔聞,不但不積極主動納稅,反而有意逃避納稅,納稅意識十分淡薄。

三、進一步加強教育行業稅收管理的措施

為了加強對教育行業的稅收管理工作,進一步堵塞稅收征管工作中的漏洞,消除教育行業稅收征管工作的盲區,各級稅務機關在教育行業稅收管理工作中應注意把握并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加強教育行業的稅務登記管理

熟悉教育行業的劃分標準。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標準,目前教育行業可分為六大類,一是學前教育,包括各類幼兒園、托兒所、學前班、幼兒班、保育院等;二是初等教育,主要指各類小學;三是中等教育,包括各類初級中學、高級中學、中等專業學校、職業中學教育、技工學校教育、其他中等教育等;四是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含普通高校辦的函授部、夜大、成人脫產班、進修班);五是其他教育,包括職業技能培訓(職業培訓學校、就業培訓中心、外語培訓、電腦培訓、汽車駕駛員培訓、廚師培訓、縫紉培訓、武術培訓等)及特殊教育;六是其他未列明的教育,包括黨校、行政學院、中小學課外輔導班。為了表述的方便,筆者在此將“學前教育”“初、中、高等教育”“其他教育和課外輔導班”分別簡稱為“幼兒園”“學校”“培訓機構”。

明確相關登記管理部門。根據《教育法》的有關規定,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教育工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教育工作。其他有關的部門,主要包括教育、勞動和社會保障(現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機構編制、民政、發展改革(物價)、財政、稅務等部門。《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規定,各類公辦學校、公辦幼兒園屬于事業單位;根據《教育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審查與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各類民辦學校(學歷教育范圍)、民辦幼兒園屬于民辦非企業單位;根據《職業培訓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辦法(試行)》規定,各類民辦職業培訓機構(非學歷教育范圍)也屬于民辦非企業單位。按照有關法規規定,各類公辦學校應當到縣級以上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所屬的登記管理部門辦理《事業單位法人證書》;各類民辦學校(學歷教育范圍)、民辦幼兒園應當到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辦理《辦學許可證》,到同級民政部門辦理《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各類民辦職業培訓機構(非學歷教育范圍)應當到縣級以上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辦理《辦學許可證》,到同級民政部門辦理《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另外各類學校、幼兒園、培訓機構還應當到物價部門辦理《收費許可證》等。

加強稅務登記管理。《稅務登記管理辦法》第2條規定:“企業,企業在外地設立的分支機構和從事生產、經營的場所,個體工商戶和從事生產、經營的事業單位,均應當按照《稅收征管法》及《實施細則》和本辦法的規定辦理稅務登記。前款規定以外的納稅人,除國家機關、個人和無固定生產、經營場所的流動性農村小商販外,也應當按照《稅收征管法》及《實施細則》和本辦法的規定辦理稅務登記。”《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企業所得稅征收管理辦法》規定,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均應按照《稅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實施細則、《稅務登記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依法辦理稅務登記。上述各項規定均明確要求各類學校、幼兒園、培訓機構到主管稅務機關依法辦理稅務登記。目前,部分學校、幼兒園、培訓機構辦理了稅務登記,但仍有部分學校、幼兒園、培訓機構沒有辦理稅務登記,游離于稅務管理之外,這應當引起各級稅務機關的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各類學校、幼兒園、培訓機構的稅務登記管理工作。

(二)進一步加強稅法宣傳

開展教育行業稅收征管工作的主要依據是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教育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04]39號),該文件從四個方面規定了教育行業的稅收優惠政策。為了解決教育行業稅收政策在實際執行中存在的問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下發的《關于加強教育勞務營業稅征收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06]3號)又對教育勞務征收營業稅有關問題作了進一步的明確。但由于《教育法》《義務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職業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法律法規關于稅收的規定十分籠統,征納雙方對教育行業的納稅問題均存在不少模糊認識。大部分學校對“教職工繳納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比較認可,而認為學校本身享受國家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不應納稅。據調查了解,持“稅不進校”觀點的還大有人在,甚至部分稅務人員也認為幼兒園、學校不用納稅。可見,對教育行業現行稅收政策的宣傳確實存在不少問題。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稅務管理部門應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比如在各學校及培訓機構開展專項宣傳,把有關的稅收政策送進校門,送進課堂,使老師學生都能知稅法、守稅法;應定期召開學校及培訓機構的法人代表、財務人員座談會,對稅法的嚴肅性做明確的說明。總之,各級稅務機關應切實加強對教育行業稅收政策的宣傳工作,要深入到教育行業的有關主管部門、學校等單位,深入細致地講解有關稅收政策,切實提高各類教育機構相關人員的納稅意識和稅法遵從度,以確保教育行業稅收政策得到貫徹執行。

(三)加強教育行業稅收優惠管理工作,認真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

各級稅務機關要嚴格執行教育行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切實加強對教育行業減免稅的管理工作。嚴格執行教育勞務免征營業稅的范圍、收費標準、會計核算、納稅申報和減免稅報批手續,嚴格界定征稅收入和免稅收入的范圍。一是必須符合稅收政策規定的減免稅范圍。各級稅務機關要嚴格區分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正確把握教育行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嚴格控制教育行業的減免稅范圍。二是收費必須經有關部門(一般為財政、物價部門)審核批準且不能超過規定的收費標準。超過規定收費標準的收費以及學校以各種名義收取的贊助費、擇校費等超過規定范圍的收入,均不屬于免征營業稅的教育勞務收入,一律按規定征稅。三是必須單獨核算免稅項目。各類學校均應單獨核算免稅項目的營業額,未單獨核算的一律照章征稅。四是各類學校必須按規定辦理減免稅報批手續,否則一律照章征收相關稅收。

(四)進一步加強財政稅務票據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