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靠稅源建設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19 02:47:00
導語:六靠稅源建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年4月份,市委、市政府在全面分析**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狀況和全面把握**當前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發展靠經濟、經濟靠工業、工業靠項目、項目靠招商、招商靠環境、環境靠作風”發展思路。如何落實“六靠”發展思路,筆者結合我市地方稅源情況,就推進我市地方稅源建設作粗淺探討。
一、**市地方稅源結構狀況及存在問題
(一)地方稅源結構狀況
20**年,**市地稅部門組織地方稅收收入65963萬元,比上年增收2853萬元,增長4.52%。從不同角度看,地方稅源構成如下:
1.從稅種上看:占收入比重較大的地方稅種主要是營業稅31100萬元,個人所得稅10201萬元,企業所得稅7225萬元,分別占收入總額的47.95%、15.46%、10.95%。以上三稅種收入為48526萬元,占地方稅收入73.57%,是地方稅收增長的主體稅種,在地方稅中收入中舉足輕重。其余較大的稅種是城市維護建設稅4532萬元,占6.87%,資源稅3645萬元,占5.53%。
2.從預算級次看:中央級收入10455萬元,占16.21%;省區級收入3451.7萬元,占5.235%,縣市級收入50593.2萬元,占7.84%。
3.從經濟成分看:國有經濟117**萬元,個體經濟12908萬元,股份制企業23735萬元,集體經濟5402萬元,外資企業4292萬元,分別占總收入的17.75%、19.57%、35.98%、8.19%和6.51%。前三種成份占地方稅收收入的94.29%,是**市地方稅收入的主要提供者。
4.從產業結構看:依次是第三產業、第二產業、第一產業,其比重分別為66.**%、33.88%和0%,第三、第二產業提供的稅收占到了100%,第二產業提供的稅收只有第三產業的一半,說明我市存在工業“短腿”情況。
5.從內外資企業看:內資企業提供稅收為44999萬元,占到72.3%,外資企業提供地方稅收為4292萬元,僅占總收入的6.9%,反映我市吸引外資還很少。
6.從總體上看,近幾年來,地方稅收穩定、持續增長,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財力保證。下表為近幾年地方稅收收入增長情況。
(二)地方稅源結構存在的問題
盡管近年來地方稅收保持了較快的增長,但是收入水平和稅源結構與地方的財政和經濟發展要求尚有很大的差距,主要是:
1、稅源大戶少,大宗稅源行業少。20**年全市年納地方稅收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僅為5戶(其中2戶為建筑安裝類業戶),500萬元以上的為12戶,共繳地方稅收17**7萬元,僅占到總收入的27.44%;年納稅在億元以上的行業只有建筑安裝業,5000萬元以上行業僅有房地產、服務這兩個行業。
2、優勢稅種少,稅源不穩定。營業稅、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是地方稅收的主體稅種,三者占稅收收入的77.96%。營業稅是地方稅的當家稅種,占稅收收入的50%,但是,建筑安裝業和銷售不動產就占了49.75%,而建筑安裝營業稅屬于一次性大宗稅源,受基礎設施建設等因素的制約,具有不穩定性,銷售不動產主要來自房地產銷售,受國家宏觀政策調整的影響,我市房地產在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后,房地產項目開發逐漸減少,增長速度放慢。企業所得稅政策調整后,新辦企業所得稅歸國稅局管理,企業所得稅的增長主要依靠原有企業效益的提增,近幾年來企業所得稅年增長只有7%左右。
3、稅種多,稅源小,征管難度大,征收成本高。目前由地稅部門征收或代征的有12個稅種(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投資方向調節稅、房產稅、印花稅、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車船稅、煙葉稅)、三費(防洪保安費、文化事業建設費、工會經費)、兩附加(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一基金(殘疾人就業保證金),20**年年收入中不超1000萬元的稅費就有7個,其中一個稅種年收入還不到20萬元。由于稅種眾多,稅源零星分散,征管難度大,征稅成本也較高。
二、當前培育稅源認識存在的誤區
(一)把培育稅源等同于擅自減免稅收,吸引投資。一些地方在引資過程中,并不注重外來資金投入的方向、效果,以及是否符合本地區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等,片面追求資本流入量,爭相給予各種優惠待遇,導致區域間的稅收競爭,使正常流動的資本成為一種“緊俏商品”,流入到那些能給予它更多優惠的區域。
(二)把培育稅源等同于“放水養魚”,應收不收或少收。實際中,一些人片面地認為“放水養魚”就是要稅務部門在一定時期內向企業少征稅,以期在未來能夠多繳稅。面對經濟發展的困難和企業的大面積虧損,不是依靠加強企業管理、轉換經營模式、加快結構調整等來練好“基本功”,而是從國家稅收上打主意,要求減免稅收,維持企業的生存。在一些稅源相對充裕地區,稅款征收相對容易,一些稅務部門在已完成當期任務的情況下,故意應收不收或應收少收,以期為將來爭得一個較小的任務基數,完成稅收任務,也美其名曰“放水養魚”。
(三)偏重稅源的培育,忽視自身的管理與服務。在“培源增收”戰略的指導下,似乎只要是帶“稅”字就理應是稅務部門的職責,稅務部門就應當管。但在實際中,對于區域經濟的發展、外資的引進、稅源的培育及規劃等,稅務部門的職責是有限的。它只能在稅法規定范圍內發揮作用,為企業提供更好的納稅服務,降低征納成本,如當企業適用于減免稅條件時,稅務機關可以依法對其實行一定程度的減免,但它更多地需要依賴于當地政府的管理水平、行政效率和經濟發展的戰略與規劃等“軟環境”。
三、立足優勢,構建結構合理的地方稅源體系
在分稅制體制下,各級政府必須根據本地資源特色和經濟結構,建立相對獨立的地方稅源體系。這個體系的目標是稅基豐厚,結構優化、優勢明顯,實現地方稅收的穩定、快速、持續增長。
(一)確定和培育主體稅種。要有穩定、可靠的稅源,必須培植占絕對優勢的稅種,目前我市的主體稅種是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根據我市資源情況和經濟發展的情況,應把資源稅、城市建設維護稅也納入主體稅種進行培植,形成以營業稅、所得稅、資源稅、城維稅為重點,其他地方稅為輔的地方稅源結構體系。
(二)找準和挖掘潛在稅源。潛在稅源是增強稅收后勁的保證。根據**市經濟發展潛力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新上項目的大中型企業,隨著項目的投產,為地方提供大量的個人所得稅、城維稅等;二是礦產業,**有豐富的石炭石,三水鋁等資源,隨著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和利用,資源稅將成為地方稅主要稅源;三是中小企業,在增加就業的同時,將源源不斷為地方稅收提供穩定的稅源;四是建筑業,隨著城鎮化和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的推進,將會進一步推動建筑業的發展,為地方提供大量的營業稅;五是加快發展中的第三產業,尤其是交通運輸、服務娛樂業發展,會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使營業稅大幅增長。
四、推進我市地方稅源建設的措施
(一)加快發展工業,培育新的地方稅源?!傲俊卑l展思路的核心是推進工業化。工業興,則經濟興,工業強,則經濟強。首先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路子,向產業優化要稅收。根據國家的產業政策,結合**市的實際,對第二產業進行結構優化。尤其是抓好制糖和水泥這兩個行業的提升和成長,在今后一個時期,這兩個行業將繼續發揮地方稅源支柱的作用,它既能增加共享的分成,又能帶動其他地方稅種的增收,在地方稅中占相當大的比重,因此要扶持制糖、水泥企業做強做大,使之成為我市的成頭企業、優勢企業。其次是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按照高起點,高標準建設,高速度招商,高質量服務,高效益發展原則,建設一些示范性工業園區,積極構筑公平統一、競爭有序、布局合理,設施完備的招商引資平臺,培育壯大“塊狀經濟”,同時要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以項目招商為重點,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形成一批工業新區,壯大地方稅源。再次是培育大企業大集團,向規模、效益要稅收。在投資策略上要集中有限資金,著重發展大項目、大企業,實施大公司、大集團的戰略,同時,在經濟增長方式上,形成有利于節約資源,降低消耗,提高經濟效益的企業經營機制,努力發掘效益型稅源。
(二)加快發展非公有經濟,培育新的地方稅源增長點。實踐證明,經濟越發達的地區,非公有經濟發展得越快,所占比重越高,非公有經濟經靈活性大,適應市場能力強,具有廣闊的發展前程,是地方稅收的重要源泉。要積極為非公有制企業創造良好的融資等發展環境,全面推動非公有經濟發展,不斷提供高非公有經濟的產業層次、產品檔次和企業素質,形成一批優秀的非公有經濟企業,以實現稅收持續增長的目標。
(三)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加強營業稅的主體地位。
第三產業是國民經濟中最具潛力的產業,也是提供地方稅收潛力最大的產業。一是行業具有投資少,見效快的優點;二是第三產業中的金融保險、交通運輸、房地產、飲食服務、旅游娛樂、廣告等行業都是高利稅行業;三是既可直接創造地方稅源,又可以改造第一、第二產業的發展環境,提高國民經濟整體效益。因此,要將發展第三產業作為增值地方稅源的重中之重。一是加快交通運輸發展,落實“以港興市”戰略,加快組建廣西內河最大的專業集裝箱碼頭工作,加快南廣高速鐵路等基礎交通設施建設,使**成為名副其實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二是大力發展旅游業,以歷史文化、宗教名勝、自然景觀為特色,加快西山、南山等景區建設,著力培育一批觀光農業旅游示范點,以帶動飲食、服務、商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四)加快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挖掘資源稅潛力。資源稅是我市地方稅收一個具有巨大潛力的稅種。我市石炭石資源豐富,現時有金、銀、錳、鋁、錫、鐵、銅等40多種金屬,三水鋁儲量居全國首位,儲量2.2億噸。要加快臺泥、華潤項目建設,爭取全部項目早日投產,使**成為廣西水泥第一市;同時爭取早日上馬三水鋁項目,通過大項目的投產,拉動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將潛在的礦產資源轉化為現實稅源。
(五)以全方位開放促進**社會經濟和事業的全面發展。
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尤其是總書記對廣西加快發展作出的重要指示,廣西各地掀起了新一輪加快發展熱潮。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泛珠三角經濟圈的構建,北部灣經濟區的啟動,更使廣西投資變得炙手可熱,**作為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基地應有更大的作為。要改變**經濟總量小的狀況要求我們必須順應經濟的趨勢,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在更大范圍和更高層次上擴大對外開和橫向經濟聯合,實現大開發促進大發展的目標。
一是思想上要“大開放”。對開放的觸覺要敏銳,認識要超前,思想要解放,要在全市營造拋棄舊思維,銳意創新氛圍,真正形成“大開發大發展,小開發小發展,不開發不發展”的共識。
二是行動上要多上“大手筆”。堅持以項目、工業為中心,優化投資環境,擴大外商投資領域,以引進大公司、大項目為努力方向,堅持整治投資環境,建立法規健全、政策透明、審批簡便、服務到位的投資保障體系。
三是力度上的“大推進”,要在黨員干部中樹立強烈的緊迫感、危機感和鮮明的競爭意識、服務意識,制定實在的舉措和行動,全力以赴去“搶項目”“搶外商”。通過項目推進,促進工業發展,從而實現**社會經濟和事業的全面發展。
- 上一篇:供銷社調研報告
- 下一篇:供銷社體制創新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