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權體系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7 18:49:3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水權體系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水權體系

水權體系研究論文

水是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生活和生產的重要物質源泉,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水環境保護是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基礎,水市場是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手段,而水權則是實現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管理和水資源市場建設的關鍵。

水資源緊張已經成為21世紀的一個全球性問題,水貴如油和水危機甚至“水資源爭奪戰”的現實正在逐步向人類逼近。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突出地表現在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低、西北部和城市缺水嚴重、水環境污染嚴重等方面;隨著社會工業化、城市化和生態化的發展,水環境污染和人們對清潔水環境需求的矛盾、水資源供給和需求的矛盾將更加突出。自2001年2月16日《人民日報》文章《我國首筆用水權交易成交》,披露“位于浙中盆地的義烏市出資2億元向毗鄰的東陽市買下了近5000萬立方米水的永久使用權”的消息后,水權和水市場問題成了我國理論界繼土地使用權轉讓后又一熱點問題。

從理論上看,研究水權體系和水市場問題,有利于從理論上闡明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與水權的關系,有利于進一步完善我國的物權理論、環境資源權理論和環境資源市場法律調控理論。從實踐上看,研究水權體系和水市場問題,有利于推動水權制度和水資源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加強對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管理,特別是跨行政區、跨流域管理;有利于發揮經濟手段,特別是所有權和價格機制在優化配置水資源方面的作用,建立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水資源市場機制;有利于解決南水北調、向缺水地區供水等水權糾紛和水利益合理分配問題;有利于更合理地開發利用水資源,節約和保護水資源,防止水資源的污染、浪費和枯竭,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鑒于目前我國建立水權法律制度和水資源市場尚處于開始階段,加之水權和水市場涉及水資源產權、物權、土地權、環境權和水資源管理體制等許多重大的、基本的法律問題,有關水權和水市場法律問題的研究還剛剛開始,因而本文只是對水權問題的一個初步探討。

一、水權體系

要想從全局和總體上制定水權轉讓和建立水市場的政策,必須用系統論和一體化的思想綜合研究水權問題,防止在水權問題上的片面性和行業化傾向,從立法上建立科學、合理的水權體系。根據各國法律,水權體系主要包括如下幾種權利:

查看全文

水權體系和水市場探究論文

水是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生活和生產的重要物質源泉,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水環境保護是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基礎,水市場是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手段,而水權則是實現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管理和水資源市場建設的關鍵。

水資源緊張已經成為21世紀的一個全球性問題,水貴如油和水危機甚至“水資源爭奪戰”的現實正在逐步向人類逼近。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突出地表現在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低、西北部和城市缺水嚴重、水環境污染嚴重等方面;隨著社會工業化、城市化和生態化的發展,水環境污染和人們對清潔水環境需求的矛盾、水資源供給和需求的矛盾將更加突出。自2001年2月16日《人民日報》文章《我國首筆用水權交易成交》,披露“位于浙中盆地的義烏市出資2億元向毗鄰的東陽市買下了近5000萬立方米水的永久使用權”的消息后,水權和水市場問題成了我國理論界繼土地使用權轉讓后又一熱點問題。

從理論上看,研究水權體系和水市場問題,有利于從理論上闡明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與水權的關系,有利于進一步完善我國的物權理論、環境資源權理論和環境資源市場法律調控理論。從實踐上看,研究水權體系和水市場問題,有利于推動水權制度和水資源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加強對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管理,特別是跨行政區、跨流域管理;有利于發揮經濟手段,特別是所有權和價格機制在優化配置水資源方面的作用,建立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水資源市場機制;有利于解決南水北調、向缺水地區供水等水權糾紛和水利益合理分配問題;有利于更合理地開發利用水資源,節約和保護水資源,防止水資源的污染、浪費和枯竭,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鑒于目前我國建立水權法律制度和水資源市場尚處于開始階段,加之水權和水市場涉及水資源產權、物權、土地權、環境權和水資源管理體制等許多重大的、基本的法律問題,有關水權和水市場法律問題的研究還剛剛開始,因而本文只是對水權問題的一個初步探討。

一、水權體系

要想從全局和總體上制定水權轉讓和建立水市場的政策,必須用系統論和一體化的思想綜合研究水權問題,防止在水權問題上的片面性和行業化傾向,從立法上建立科學、合理的水權體系。根據各國法律,水權體系主要包括如下幾種權利:

查看全文

美國水權介紹

2007世界水日

1.0概述

與其他自然資源法律不同,美國的水資源法律以州法律為主,而不是體現為統一的聯邦法律。所以說,人們不能依照某個單一的法律體系來確定如何獲取、分配和利用水資源。盡管還有一些聯邦水法律的概念存在,但絕大多數水法律已在各州為滿足當地水需求分別建立和發展起來。水法律雖然是在各州之內發展起來,并且成為各州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然而各州之間仍存在很大的相似性。這種相似性很大程度上是由氣候上的相似(或差異)決定的。人們對美國水資源的認識會從多雨的東部地區到半干旱的西部地區發生改變。相應地,這些地區的水法律也會因氣候特點的不同而存在差異。

水法律體系的建立和發展除了存在上述地區性差異外,還會因對各種天然水體所采取的獲取、分配和利用的方式的不同而發生變化。另外,從水文角度看,無論水是在哪里發現的,都屬于同一個水文循環,但在法律上,針對地表水(指存在于湖泊、河流和溪流中的水體)的法律就與針對地下水(指存在于地下水流域、含水層以及其他地面以下地方的水體)的法律不同。

在決定水的獲取、分配和利用的基本概念中,針對地表水或地下水源確立和保證"水權"是一個重要內容。同時還存在著獲得這種水權的輔助手段,而這些輔助手段(或稱輔助權利)可以通過合同或有關供水機構的服務加以實現。這些權利的概念將在下面做簡要介紹。

近年來對水的獲取、分配和利用的限制越來越多,這是為了保護河流和其他水源中的水資源。所以,為了全面了解水權的含義,必須理解環境保護和有關限制在法律上的體現。

查看全文

水利法制評估與機制

本文作者:王曉娟陳金木王霽霞工作單位:北京科技大學

評估范圍地方水利法制建設的評估范圍包括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從橫向上看,與水利法制建設的外延相對應,地方水利法制建設的評估范圍包括水法規建設、水行政執法、水行政執法監督、水事糾紛調處、水利法制宣傳教育等方面。從縱向上看,考慮到地方水利法制建設是一個較廣泛的概念,地方既包括省級也包括地(市)、縣(區、市)級,而不同層級的地方水利法制建設工作重點不完全相同,如省級存在水法規建設工作,地(市)、縣(區、市)級的工作重點則是水行政執法、水行政執法監督等工作,為此,將地方水利法制建設的評估范圍確定為:以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水利法制建設工作為主反映出的本省水利法制建設總體情況。同時,評估范圍不僅限于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也包括該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下級水利部門的工作情況。如,在考察江蘇省水行政執法工作時,雖然評估對象主要是江蘇省水利廳,但評估范圍應當包括江蘇省各級水利部門的執法工作總體情況。評估方法法制建設的評估起源于西方國家的法治指數理論與實踐。法治指數理論的核心內涵是將法治的主要內容用考核指標進行描述,并對每一個指標進行權重和量化,再用該套量化的指標體系對一個國家或地區進行考核與檢驗,最終得到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法治指數。法治指數理論的重要意義在于通過指標權重的賦予,將法治水平進行數量化考核,突破了之前法制建設難以量化的局限性。法治指數理論也成為西方國家和地區通用的法治水平評估方法①。我國對法制建設評估方法的借鑒經歷了對法治水平從定性到定量的轉變發展過程②,法治水平的量化評估方法已經成為目前的通行做法。地方水利法制建設評估也采用通用的量化評估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具體步驟:首先是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根據地方水利法制建設的內容框架,搭建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的指標體系,并根據每個指標的重要程度進行權重量化。其次是用構建出來的指標體系作為考核標準,采用地方自評與專家評估相結合的方式,分別為地方的水利法制建設打出量化分值。最后是結合自評與專家評估的結果,得出地方水利法制建設的最終評估分數,并確定地方水利法制建設水平。

評估指標體系是反映地方水利法制建設水平的測試標準,是全面了解地方水利法制真實發展水平的工具,也是中央制定有關地方水利政策與措施的重要基礎。因此,構建一套能夠真實反映地方水利法制建設全貌的科學的評估指標體系,是開展地方水利法制建設評估的關鍵。評估指標體系構建的基本方法已有的評估指標體系構建方法主要包括層次分析法③、系統動力學方法④等。本文選取法制建設評估體系建模中通用的層次分析法作為地方水利法制建設評估的綜合評價方法。層次分析法通過對一個復雜問題的層次化分析、排序,使之簡化明確,能夠統一處理綜合評價中的定性和定量因素,具有實用性、系統性、間接性等優點。在地方水利法制建設評估指標體系構建中運用層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建立起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三級遞階層次結構模型,其中目標層為地方水利法制建設的總目標;準則層依據地方水利法制建設的基本任務和內容,劃分出明確簡練的準則層指標;指標層結合已有的法制建設評估指標基本集,提煉法制建設評估共性,并考慮地方水利法制建設評估的特性,進行適當的篩選,最終選出代表性強和數據較易統計的指標。其次針對三級層次結構模型,根據已有資料對指標進行賦權量化。最終在得出的層次單排序以及層次總排序的結果上進行一致性檢查,得出地方水利法制建設的評估模型。評估指標體系構建的難點與解決思路評估指標體系主要包括兩大部分,一部分是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的確定。其中目標層與準則層比較明確,根據水利法制建設的基本內容進行確定,難點在于具體指標的選取。另一部分是指標選取之后權重的確定。因此,評估指標體系構建的難點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評估指標的選取水利法制建設涉及事項范圍廣、內容多,如何從眾多的水利法制建設指標中選取恰當的指標,體現出系統性、層次性、可操作性,并能夠反映我國水利法制建設的共性與個性,是地方水利法制建設評估指標體系構建的關鍵和難點。本文評估指標的選取思路大致如下:首先建立法制建設評估指標基本集。目前已有不少地方政府出臺了法制建設評估指標體系①,國務院的法治政府評估指標體系也已在行政系統內部進行征求意見②,這些已有的法制建設評估指標中的通用一級、二級指標,可以成為地方水利法制建設指標選取的基本集。其中國務院的法治政府評估指標體系具有較強的示范性和指導性,可以作為評價指標基本集的主要參考依據。其次在基本集的基礎上,根據以下三個原則對地方水利法制建設指標進行篩選:一是共性與個性相結合原則,既要充分注意各個地區水利立法、執法等方面的共性,又要充分考慮不同地區水利法制建設中的個性;二是全面分析與重點分析相結合原則,不僅需要對我國地方水利立法體系和執法體系等法制建設內容進行全面分析,而且需要對立法體系與執法體系等法制建設方面的重點內容進行重點分析;三是法制發展理想目標與可操作性相結合原則,所有的指標篩選都以實際調研為基礎,立足地方水利法制的實際發展水平,做到法制發展理想目標與地方法制建設實現可操作性緊密結合。最終,在篩選出的指標基礎上,征求相關專家的意見,確定地方水利法制建設的具體指標。評估指標權重的確定評估指標權重即每一項指標在具體的層次中所占據的比重,這是評估指標體系最終能夠得到量化評估結果的關鍵。如何通過評估指標權重來量化地方水利法制建設的真實水平,是整個評估指標體系建構的又一個難點。一般來說,法制建設中的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只確定每一個指標在所在層級的比重,不直接計算該指標在整個指標體系中的比重;另一種是先對每一層級的指標進行賦值,最后再通過換算直接給出該指標在整個指標體系中的比重,即指標的無量綱化。本文采用第二種方式,在進行權重確定之后還要進行指標的無量綱化。在具體的指標賦值方法上,很多評估模型都采用專家打分法確定各個指標的權重。專家打分法是指通過匿名方式征詢有關專家的意見,對專家意見進行統計、處理、分析和歸納,客觀地綜合多數專家經驗與主觀判斷,對大量難以采用技術方法進行定量分析的因素做出合理估算,經過多輪意見征詢、反饋和調整后,對評估價值和價值可實現程度進行分析的方法。地方水利法制建設評估屬于法制建設評估,國務院法治政府評價指標體系對法制建設評估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和指導作用。因此,本文對指標權重問題的解決思路主要采用兩種方法:一個是參考同一指標在國務院法治政府評價指標體系中所占權重,另一個是根據該指標涉及的內容在地方水利法制建設中的重要性來確定。盡管水法規建設、水行政執法建設雖然在法治政府考評體系中同等重要,但從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作為執法主體的性質來看,立法職能不是最重要的,水行政執法建設應當比立法工作占據份量更大,因此應賦予更大權重。而社會效果與公眾評價在法治政府建設指標體系中不是準則層,而是每一級準則層下設的指標層,在水利法制建設中單獨作為一個準則層,但考慮到這部分很難掌握客觀數據,它在整個準則層中的份量應當合理確定。至于其他具有地方特色和創新性的水利法治建設工作相當于加分項目,鼓勵創新,由于這部分不設具體的指標,評價起來客觀性會比較欠缺,因此,這部分分值應當偏低。根據水利法制建設不同領域和事項的重要程度,確定不同指標所占權重,最終完成無量綱化指標體系的量化評價。評估指標體系的具體構建在此前指標篩選、權重確定及無量綱化的基礎上,為了便于直觀比較,本文將地方水利法制建設評估總分設置為100分,具體評估指標體系初步構建如表1所列。

本文構建的地方水利法制建設評估指標體系,主要用于對省級水利法制建設總體情況進行評估時參考。實踐中,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對市(縣)級水利法制建設進行評估時,尚需要進行必要的變通,如適當減少水法規建設的權重,增加水行政執法的權重等。同時,該評估指標體系也有待于在實際開展評估過程中進行進一步修改完善。

查看全文

和諧社會的基礎論文

摘要:加快建立公正的社會保障體系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要求,也是對黨的執政能力的考驗。公正性是人對制度的價值追求,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道德向度。公正的社會保障體系在建構和諧社會中的作用是基礎性的,具有工具和手段的意義。現行的社會保障體系有其自身缺陷,還不能充分滿足社會和諧發展的需要,需要不斷完善。黨和政府正為公正的社會保障體系謀局布篇,傾力打造,并推出一系列的具體政策。

關鍵詞:和諧,公正,社會保障

公正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社會公平保障體系中最重要的一環,其建立與完善關系到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全局,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和保證。

一、公正的社會保障體系的道德向度

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基礎工作,是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公正是“道德范疇和道德品質之一,指從一定原則和準則出發對人們行為和作用所作的相應評價,也指一種平等的社會狀況,即按同一原則和標準對待相同情況的人和事。”公正是社會的共同的和首要的價值,是構筑和諧社會的基石。任何一項制度設計,都不約而同的將公正作為優先原則,制度的評價首先是道德的評價。制度公正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是評價社會發展水平的標志。社會保障理應體現公正,促進公正。

和諧社會把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目標,和諧體現在、實現在人的和諧發展之中。社會保障權是人的基本權利,社會成員依法享有社會保障權具有普世價值。人權保障在社會保障實踐中的表現,就是由國家和社會向其成員提供物質和服務方面的保障。社會保障是人的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性保障,是人的生存權和發展權的基本要求,是人成其為人,作為人,作為有尊嚴的人的基本要求。以人為本是社會保障基本架構、制度安排和工作的出發點,而制度公正則是人本理念的最基本的體現和保障。

查看全文

電子商務發展水平評價體系分析

摘要:自1994年互聯網接入中國以來,電子商務的發展也經歷了20多年的發展,從最初優化商業過程的工具逐漸發展成為了拉動經濟增長的經濟體;因此本文研究電子商務發展水平的評價體系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電子商務;灰色關聯度;熵權法

自2016年商務部、中央網信辦聯合發展改革委三部門印發《電子商務“十三五”發展規劃》。各個省份也陸續出臺了電子商務“十三五”發展規劃,不同地區如何在這一時期,做到電子商務服務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雙重目標,成為政府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1]。

1文獻綜述及評述

美國商務部最早提出了電子商務發展水平的評價體系[2],國內2000年最具權威的“CII電子商務總指數指標體系”[3];2013年阿里巴巴研究院構建了“阿里巴巴電子商務發展指數”[4]。近年來國內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電子商務發展水平進行了度量,陳云帆(2018)[5]為了明晰電子商務發展的貢獻率,從四個目標層出發構建了電子商務發展績效的測度體系。國內外學者較為重視該領域但是存在以下四點不足:第一選取的指標偏向于信息化程度方面;第二選取的指標過于龐大不便于獲取;第三部分指標為定性指標,不便于統計;第四所選指標主要為正向指標。

2樣本數據及研究方法

查看全文

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測度和對策

摘要:根據煙臺市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際情況,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從生產體系、經營管理體系、產業體系三個維度構建煙臺市農業現代化三級指標體系,定量測度煙臺市2008-2019年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綜合得分。研究結果表明:2008-2019年煙臺市農業現代化整體上處于不斷上升趨勢,目前已經達到初步實現階段,農業生產體系現代化、經營管理體系現代化、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針對結果,從三個維度提出對策建議,旨在促進煙臺市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實現鄉村振興。

0引言

農業是國家發展之根本。新中國成立后,依靠傳統農業為國家工業化發展提供資本積累,促進了工業的發展。然而,農業卻在這一過程中發展較為緩慢,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的差距。中國作為人口大國和經濟大國,必須重視農業的發展,實現農業與國際化接軌,推進農業現代化。自2013年以來,農業現代化連續九年在“中央一號文件”中被提及,中央連續發布多個文件推進鄉村振興與農業現代化,這表示出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和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決心。農業現代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在實踐中不斷通過相應計算結果完善其發展方向,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農業現代化要從多角度來實現,對農業現代化的測度也要從多角度進行分析。這使新時代得建立農業現代化指標體系來測量農業現代化得分就尤為重要。針對農業現代化的定量分析,需要構建相應指標體系進行測度。鄉村振興戰略后提出后,一些學者創新性的從多個層面測度農業現代化。鄧怡、王娜(2021)根據鄉村振興戰略內涵,從農業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產業體系三個維度建立評價體系并對甘肅省農業農業現代化進行測度。[1]巴?哥爾拉、劉國勇、王鈿(2020)基于經濟、社會、生態三個維度構建農業農村現代化指標體系,采用熵值法及障礙度模型,對新疆農業農村現代化進行測度和制約因子診斷。[2]可見,鄉村振興背景下,建立新的指標體系對市級農業現代化測度較少。煙臺近年實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堅持示范社帶頭發展,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取得了較好成效。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選取煙臺這一市級案例,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增加“農業經營管理水平”這一維度,從農業生產水平、經營管理水平、產業水平三個維度構建評價體系,進行農業現代化測度分析。

1煙臺市農業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1.1指標體系構建及數據來源

在選取相應評價指標時,結合煙臺市實際情況,在保證指標有代表性的基礎上,優先考慮數據的可獲取性,圍繞農業生產體系、農業經營管理體系、農業產業體系構建指標體系,具體指標如表1所示。相應數據來源于《山東統計年鑒》、《煙臺統計年鑒》、煙臺國土資源局以及各年統計公報。農業生產體系,設置農業投入水平、農業有效供給以及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三個二級指標。土地、機械、水資源是影響農業產出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以勞均耕地面積、農業機械化水平、有效灌溉率來衡量農業投入水平。糧食是農民種植面積較大的作物,其產量可以綜合代表一個地區的產出供給水平,因此以人均糧食產量、糧食產量年增長率、農業產出增長率來衡量農產品有效供給。此外,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農業不僅僅是指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而是更注重農產品安全問題,森林覆蓋率、單位耕地化肥施用量、單位耕地農藥施用量的多少關乎所生產的糧食蔬菜是否無污染、安全,因此用這三個指標衡量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農業經營管理體系,包括農產品流通水平和經營管理水平。在信息化時代,農民信息化程度是衡量農產品流通水平的重要因素,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取性,用每百戶農村居民電子設備擁有量,主要是指移動電話數量和計算機數量來衡量農產品流通水平。一個地區良好的經營管理水平可以加快農產品流通,促進農業現代化的實現。合作社是一種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形式,把農民集中起來發展規模化農業,承擔著現代農業的經營管理職能,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因此以合作社數量和農業商品化率衡量農業經營管理水平。農業產業體系現代化,包括農業產業融合和農業產出水平。其中,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是現代農業的本質特征,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以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占農林牧漁業的比率表示。農業生產要素投入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以及生產效率,因此以單位播種面積產值、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衡量農業綜合產出。

查看全文

土地功能視角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構建

摘要:隨著農村深化改革進程的推進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部署,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構建成為目前農村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從土地功能視角探索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構建問題,對土地保障功能、土地經濟功能及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進行概念界定和關系分析,提出在土地功能轉變的趨勢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構建可選的路徑和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土地保障功能;土地經濟功能;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中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起步晚,阻力多,造成了當前農村地區社會保障體系的不健全。隨著農村的深入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村土地價值逐步顯現,土地功能局限在保障層面已不符合時展趨勢,也違背了社會公平,侵損了農民利益。亟需以制度化的保障體系替代自發性的土地保障,為土地經濟功能的發揮提供空間。與此同時,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及其頂層設計,正是推進中國社會保障制度走向成熟,定型所必須的環境條件[1]。構建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也迎來了時代的契機。本研究從土地功能視角探索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構建問題,對土地保障功能、土地經濟功能及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進行概念界定和關系分析,提出在土地功能轉變的趨勢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構建可選的路徑和應注意的問題,以期為這方面研究提供參考。

1概述

1.1土地的保障功能

土地保障功能主要體現在農用地和宅基地兩個層面。從農用地層面來看,農民可以依托承包的農用地種植作物,保障家庭基本口糧需要,體現了土地的生存保障;農民亦是一種職業身份,利用農地從事農業生產也是對農民就業提供保障的體現;農地上的產出可以滿足在出行、醫療、子女教育、婚嫁、養老費用等事項上的支出,體現了土地保障功能的綜合性。從宅基地層面來看,宅基地屬于農民集體所有,只有農戶可原始取得宅基地使用權,即宅基地只賦予農民永久使用的權利,非農業戶口城鎮居民不得使用農民集體土地建住宅。這體現了農民在住房方面有著天然的保障;一方面,宅基地是農戶最重要的生產、生活資料之一,不僅具有居住功能,而且還具有輔助農業生產和發展庭院經濟的功能。另一方面,對于進城務工的農民而言,宅基地是其返鄉的落腳點,是其重回農業生產的退路,對于轉行失敗、進城遇阻的農民來說,宅基地有著重要的保障功能。土地具有保障功能不等同于土地具有社會保障功能,土地對農民的保障與社會保障事業存在明顯區別。社會保障事業是規范的、政策與法律支撐的、由國家與社會提供,而土地顯然不具備社會保障事業特征。土地雖然有天然的保障功能,但保障水平有限,且很容易遭受破壞。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這種低水平不穩固的保障方式已不能滿足當下農民對保障的訴求,也不符合中國對農村建設的政策導向。在當前城鄉一體化背景下,農村建設事業蓬勃發展,在部分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農村土地已顯現出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發展潛力,僅依托土地行使保障權能已不切實際。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部署和農村改革的深化,土地的保障功能勢必會逐步的弱化。

查看全文

地方社會統計指標系統研究

一、引言

黨的十六大將“社會更加和諧”確立為全面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又正式向全黨、全國人民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和任務。黑龍江省自第九次黨代會以來,認真貫徹落實十六大和總書記對黑龍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出建設和諧龍江的奮斗目標。因此,認真研究構建和諧龍江的統計指標體系,對和諧社會要求的諸多方面進行定量評價,對于正確測度和諧龍江建設的實際進程,從而科學地規劃和推進和諧龍江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目前,國內已有部分學者和研究機構對和諧社會統計指標體系作出了一些探索,這些研究從涵蓋的范圍來看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就全國范圍的和諧社會統計指標體系,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國家統計局課題組所做的和諧社會統計監測指標體系研究,在準確理解和諧社會內涵的基礎上,提出包括6個層面25個理論指標構成的指標體系,但其中部分指標缺乏可操作性,不能進行測算。另一類是各地區的和諧社會統計指標體系,諸如和諧深圳統計指標體系、南京和諧社會統計指標體系、和諧廣東統計描述和評價方法、浙江臺州和諧社會考核指標體系以及湖北省政府、福建統計局對當地和諧社會統計指標體系進行的研究,可以說從不同的視角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這些區域性的指標體系都有明顯的地方特色。而黑龍江省具有其區別于其他省份和地區的特殊省情,顯然既不能直接采用國家的和諧社會指標體系,也不能用其他省區的和諧社會評價體系來評價和諧龍江的建設進程,因此,必須構建和諧龍江的統計指標體系。

二、影響黑龍江省建設和諧社會的因素

(一)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是建設和諧龍江的基礎建設和諧龍江必須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創新發展思路,堅持改革開放,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實現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人手:一是選擇能夠讓老百姓富起來的項目。既要建設那些能夠富縣、富市、富省、富財政的項目,也要建設能夠富城、富村、富民、富百姓的項目;既要建設能夠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大項目,也要建設能夠惠及民眾的小項目;既要建設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項目,也要建設能夠充分吸納勞動力、就地加工型的項目。二是積極開發黑西北地區,促進黑龍江省區域經濟相對的均衡發展,實現區域共富。三是實現糧食大省向食品工業大省的轉變。黑龍江省是農業大省、糧食大省,近些年糧食加工業發展很快,但基本還是糧食的初加工、粗加工,應把糧食大省轉變為食品工業大省。這樣,黑龍江省農村的富裕進程就會大大加快,從而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和諧。

(二)解決民生問題、保證安居樂業是構建和諧龍江的核心構建和諧龍江,必須解決好民生問題,黑龍江省委、省政府近年來通過開展專項利民行動,加大領導力度,強化財政資金扶持,有效地解決了擴大就業、助學、幫困、解難、助殘等民生問題。但從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來看,尚有不少問題需要認真加以解決。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強調從農民群眾最關心、最需要解決的水、路、能、教、醫、保問題人手。而就全省而言,要著重解決三個問題。一是路,就是交通瓶頸制約問題。目前,黑龍江省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為14.77公里,全國排名第26位,其中,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為0.46公里,全國排名第24位;有鋪裝路面占23.01%,全國排名第28位;高速公路不足1000公里,全國排名第20位;不通公路的鄉鎮全國共有70個,黑龍江省占13個,全國排名最后;行政村公路通暢率只有16.3%,全國50.3%,全國排名還是最后。盡快改善黑龍江省交通狀況,是構建和諧龍江的必然要求。二是保,就是社會保障能力低的問題。目前,全省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保險、工傷和生育保險還沒有實現完全覆蓋,一些困難企業及職工參保繳費比較困難,私營企業、個體勞動者、靈活就業人員及農民工尚未納人,統籌層次低。進城務工人員、失地農民等特殊群體社會保障問題比較突出。城市居民低保標準不高,社會救濟、優撫安置、社會福利等都有待進一步提高,尤其是農村保障能力比較脆弱。這些都是影響龍江和諧的重要因素,建設和諧龍江必須提高社會保障能力。三是醫,就是就醫看病難問題。由于衛生資源配置機制不合理、醫療保障體系不健全、醫療機構補償機制不完善、“醫藥不分”和“以藥養醫”等原因造成看病貴、就醫難,特別是農村衛生條件較差,鄉鎮衛生院中有近一半急需重建和新建,有90%的衛生院滿足不了疫情和疾病防治需要,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雖然社會治安問題、安全生產問題、部分居民的住房問題等,在一些地方也很突出,也要解決,但都是局部性的,而上述三個問題,不僅突出而且面大,在一定意義上說,是全局性、全省性的,也是建設和諧龍江的過程中最需急迫解決的問題。

(三)良好的生態是構建和諧龍江的一大獨特優勢黑龍江省生態環境良好,大森林、大濕地、大草原、大河流等很多地方仍然保留著古樸、自然、壯美的原始風貌。這樣的生態省份,在我國是不多有的,這是黑龍江省的一大亮點,也是和諧龍江的最大特色。但在幾十年的開發建設中,黑龍江省也有過并且現在仍然存在著破壞環境、侵害生態、人為地與大自然不和諧的問題。一是在礦產資源開發中的無序和浪費以及對地面環境的破壞。如煤炭,據國土部門統計,全省僅年產3萬噸(包括3萬噸)以下的小煤礦就多達805個,占煤礦總數1585個的51%。二是水系污染。伴隨著工業廢水和城鎮生活污水的排放,一些有毒、有害物質進人江、河、湖水體,其中,未經處理或未經有效處理的高達80%一90%。三是濕地減少和功能萎縮。黑龍江省雖現有濕地面積434萬公頃,占全國的16%,但由于開發建設破壞比較嚴重,僅三江平原濕地面積已由建國初期的443萬公頃下降到巧6萬公頃。不少濕地水位下降、水量減少,一些生物、微生物物種滅絕,存在著嚴重的濕地干化、堿化,生物鏈斷鏈的危險。四是在耕地保護方面,主要不在于面積的減少,而在于地質的退化。黑龍江省水土流失極為嚴重,流失面積占1.7億畝耕地的55%,黑土地的黑土層已由開墾之初的50、80厘米減少到20、30厘米,如不治理,再過四五十年,將流失殆盡。在未來的發展中,生態環境就是競爭力,因此,保護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友好相處是建設和諧龍江的重要構成內容。

查看全文

新的企業信息化水平測度方法透析

論文關鍵詞:企業信息化;測度方法;三維立體測度理論

論文摘要:通過對我國現有部分較為知名的企業信息化測度理論回顧,指出現有的企業信息化測度理論研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之處。提出企業信息化測度應從企業信息化發展水平、發展質量和發展能力3個角度建立三維立體測度企業信息化測度理論與方法。

1企業信息化測度研究現狀

1.1部分研究成果

近年來,國內諸多學者對企業信息化測度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十分豐富的成果。

1.1.1劉鳳勤的企業信息化建設水平測度方法。吉林大學劉鳳勤于2001年2月在《情報學報》《機械工業企業信息化建設水平測度方法》提出包括3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的“企業信息化綜合力度法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中3個一級指標是:信息化信息裝備力;信息化信息利用力;信息化發展潛在力。該指標體系對企業信息化測評研究具有獨到新穎的見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