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改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7 10:23:1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稅改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鄉鎮稅改工作思考

中央"一號文件"的出臺,讓農民群眾吃了定心丸,也給鄉鎮干部提出了新的課題。農業減稅,農民減負,過去常常以催糧要款為主要任務的鄉鎮干部,現在是不是工作量減輕或無事可干,甚至下崗?筆者認為,恰恰相反,當前鄉鎮干部服務基層的擔子更重了,要干的事更多了,核心問題是如何轉變政府職能和干部作風,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改變領導方式和干部工作方式,使鄉鎮干部真正從實現、維護和發展人民利益出發,扎實有效地解決好"三農"問題。

一、轉變政府職能,首先要改變領導方式,提高決策水平。目前,大部分鄉鎮領導還是沿用"任務下到鄉鎮,單靠行政命令"等老一套領導方法和工作模式,不學習,不調查,不研究,嚴重影響科學決策的正確性和實效性。因此,鄉鎮領導要從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入手,充分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自覺加強政治、經濟、科技、法律等知識學習,做到學而有思、學而有進、學而有行,努力成為勤奮學習、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模范,勇于實踐、銳意創新的模范。鄉鎮領導要深入群眾、深入基層,全面了解情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充分發揚民主,堅持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充分調動班子成員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領導班子成員之間要和睦共處,坦誠相待,對各自分管的工作,都應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依靠民主集中制來保證科學決策。

二、轉變政府職能,其次要改進工作作風,增強服務意識。要積極建設服務型政府,提高公共服務水平。要把"服務"作為經濟發展的"生命線"來抓,以轉變政府職能,改進工作作風為突破口,教育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員在思想觀念上實現從"官本位"到"民本位"的轉變,牢記"群眾利益無小事",真正把自己擺到既是人民的公務員,更是群眾的服務員上來。要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拓寬服務領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按照"群眾致富、政府服務"的原則,圍繞一家一戶或廠礦企業辦不了或辦不好的事情,抓好生產、生活、環境等各個環節,架起政府與群眾之間、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連心橋。要進一步加強信息、技術、市場、資金、人才等服務體系建設,用優質、高效的服務促進鄉域經濟的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

三、轉變政府職能,再次要加強村民自治,變"被動"為"主動"。目前,部分村還未真正走上村民自治的道路,缺乏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意識,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等民主程度化不高。鄉鎮政府對村委會的工作仍然實行大包大攬,而不是指導、支持和幫助。村委會習慣于聽從鄉鎮政府的指示命令,工作上一味地依賴政府,村委會的自我管理化、民主決策化、工作主動性等未表現出來,村民自治的作用未得到真實發揮。針對這一現狀及稅改后村大面廣村干部職數少的實際,村委會要切實完善村民自治,要認真貫徹《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村委會組織法》,著眼于發揮村民自治的政治優勢,不斷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創造性,保證農民在基層的經濟、政治、文化和其他社會事務中當家做主;著眼于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規范村內重大事務的民主決策和管理程序,鞏固黨在農村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基礎。重點建立四個方面的制度:一是村委會工作與管理制度。如村委會年度工作計劃、村干部任期目標責任制,向村民報告工作制度,村民民主評議村干部制度。二是村民會議制度和村民代表會議制度。村民代表會議研究村上重大事項,民主監督和民主理財小組,每年至少兩次審理村務公開內容。三是建立村務管理和村務公開制度。四是建立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把村中各種組織的責任及任務、村民個人的權利和義務,村干部的行為準則、環境保護、公共衛生、鄰里關系、尊老愛幼等做出一一規定,共同遵守。這些制度的建立和實行,使村民自治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四、解決"三農"問題,關鍵在于農民增收。如何引導農民增收,是擺在鄉鎮政府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稅改后鄉鎮工作的第一要務。結合本地實際,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調整產業結構,精心培育五大綠色產業。黃姜產業通過實施規范化種植,提高皂素含量和產量;烤煙產業主攻科技,提高質量;蠶桑產業要加強技術培訓,推進老劣桑改良,改進蠶室蠶具,努力提高張產與繭質;畜牧業要引進優良品種,加強專業村建設,實施規模發展;林特產業要結合退耕還林,以木瓜為主導品種,擴大基地規模。二是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執行嚴格的耕地制度,加強對基本農田的保護和建設,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堅決杜絕違法批地、占地和濫用耕地等行為發生。進一步加強糧食生產能力建設,改造中低產農田,抓好土地復墾,加速糧食品種改良,穩定擴大種糧面積,提高糧食單產和質量。三是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要充分發揮農村剩余勞動力資源充裕的優勢,進一步加強勞務信息、技能培訓、勞務市場、組織協調服務四大體系建設,不斷擴大勞務輸出的層次和規模,拓展勞務輸出的領域和空間,做大做強勞務產業,大力發展勞動經濟。四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民增收創造條件。不斷加強鄉村公路、引水工程、通訊、農電、能源沼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夯實農業基礎,改變生存條件,為農民增收打下堅實的基礎。

稅改后,鄉鎮干部雖然不再忙于催糧要款工作,但政府職能的確需要轉變,為民服務意識需要進一步增強。農村的經濟發展、生存條件改善、社會穩定、計劃生育、社會公益事業等各方面的工作都要鄉鎮基層干部去指導、去完成。這就需要鄉鎮干部不僅具有多科知識、一定的政策理論水平和較強的工作能力,更要具有較強的為民服務意識和工作責任心,把經濟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群眾需要視為第一信號,切實把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保護好、實現好。

查看全文

農村稅改費試點講話

同志們:

今天這次會議,主要是動員和部署我市的農村稅費改革工作。前面,我們傳達了中央、省上關于這次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的精神,寶真同志作了全面動員部署,希望大家認真貫徹落實。下面,我再強調幾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農村稅費改革的重大意義

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問題,是我們黨歷來都十分重視的問題。****講:“農業興,百業興;農民富,國家富;農村穩,天下穩。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農村發展,維護農村穩定,我們就能贏得全局工作的主動。”從全國看,當前農民增收正處在一個比較困難的時期。隨著****政策的逐步到位,農業基礎地位將經受嚴峻的考驗。如果農民的收入上不去,負擔又降不下來,不僅會嚴重損害農民的利益,挫傷農民的積極性,而且會嚴重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動搖我們黨的執政基礎。這次農村稅費改革,是建國以來我國農村繼和實行家庭承包經營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是中央、國務院為加強農業基礎,保護農民利益,維護農村穩定而采取的一項重大決策。這對規范農村稅費制度,從根本上治理對農民的各種亂收費,切實減輕農民負擔,進一步鞏固農村基層政權,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和農村社會長期穩定,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為了確保這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中央提出了“積極穩妥,量力而行,分步實施”的原則。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去年全國的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取得了明顯成效,為進一步擴大改革試點積累了經驗。國家把我省列入今年擴大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的16個省份內,這是我省農村工作的一件大事。為了切實做好這項工作,省上決定在全省范圍內進行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并專門召開了廣播電視動員大會。從我市來看,盡管農民負擔低于5%,目前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3360余元,處于全省第二位,但近幾年的增長幅度遠遠低于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也就是說,我市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也在進一步拉大,農民增收緩慢已成為影響我市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一個突出問題。如何用一種全新模式發展我市三個鄉的農村經濟,省上領導寄予了極大關注。因此,我們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認真學習中央文件精神,深刻認識這次稅費改革的重大意義,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和省上精神的上來,統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具體部署上來,切實把這項安民心、順民意的工作抓緊抓好。

二、統籌安排,努力做到“三個確保”

中央明確要求,這次稅費改革要確保農民負擔明顯減輕、不反彈,確保鄉鎮機構和村級組織正常運轉,確保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正常需要。能不能做到這“三個確保”,是衡量我們農村稅費改革是不是搞好了的重要標志。因此,我們一定要統籌安排,妥善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要看到這次農村稅費改革,不僅是國家與農民收入分配關系的調整,也是涉及到農村上層建筑的重要變革,不僅僅是拿掉三提五統,換成三稅附加,更為突出和艱巨的是要在鄉鎮、村組管理體制和教育布局等方面有實質性的動作。我們在進行這項工作時,一定要按照中央“必須相應推進鄉鎮機構改革、農村教育改革和政府公共支出改革等相關配套改革”的要求,把農村稅費改革同鄉鎮機構改革結合起來,同轉變政府職能結合起來,同調整農村教育布局結合起來,同調整農業結構和產業布局結合起來。抓住鄉改鎮的機遇,精簡鄉鎮機構,合理控制人員編制,壓縮鄉村干部,優化教師隊伍,努力節減開支,下決心把農村稅費改革搞好,搞成功。

查看全文

農業稅改分析論文

一、*市農業稅制改革基本情況

*市于20*年取消農業特產稅,2004年開始農業稅減半征收,2005年全面取消了農業稅。十五期間,特別是自20*年以來,由于嚴格執行國家農業稅收政策,農業稅收逐年遞減,其中20*年實現7738萬元,2004年實現3527萬元,2005年為零。

十五期間,*市大力加強支持“三農”力度,取得了明顯成效。2005年,*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6*元,成為歷史上最多的一年。2005年,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92.3億元,增長9.2%,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63.3萬畝,畝產397.6公斤,糧食總產量達64.9萬噸,同比增長30.6%。2005年,全市農村固定資產投資達1*.3億元,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48.2億元,同比增長8.3%。*市已全部免除農業稅及附加,全部免收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學生雜費、課本費、作業本費,全部免征集貿市場管理費,農村實現了“三免五通五保五求助”。

二、農業稅制改革帶來的積極影響及財政金融支農情況

1.減輕了農民負擔,有利于農村經濟穩定和發展

以*市墾利縣2004年的情況來測算,取消農業稅直接減少農民負擔1000萬元,取消農業特產稅減負600萬元,僅此兩項全縣農民人均減負65.3元。同時取消農業稅后,相繼取消了“兩工”(勞動義務工和積累工),一部分集體經濟發展較好村的農民實現了零負擔。隨著農民負擔的減輕,再加上糧食直補等激勵政策,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大量荒蕪的土地被開墾種上了作物,農村承包土地的地價大幅攀升。

查看全文

營業稅改增值稅法律價值分析

摘要:中國政府推行的營業稅向增值稅的改革,是中國國內經濟發展的與稅法改革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典型案例。營改增的推行表明了法在經濟、社會中的法律工具價值,此過程也積累了全面法制改革所需要的經驗,當然營改增的法律工具運用也存在一些不足,尚待實踐與改革來做出解答。

關鍵詞:營業稅;增值稅;法律價值

營業稅改增值稅的改革(以下簡稱“營改增”),作為中國經濟改革跨入新階段的一項重要工程,是新形勢下中國經濟轉型的一個重要部分,不僅具有重要經濟、政治、社會意義,同時,還具有相當重要的法律意義。

一、經濟與法關系

政治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領域的改變會導致其他領域的變革,如社會消費觀念、社會消費結構等。反之,現實社會中某領域發生的改變也會逆向傳遞到經濟領域,例如消費觀念的改變會使得消費結構發生變化,進而推動產業調整。經濟領域的改革、改變導致法律的改革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例如,改革開放之后,我國于1979年通過了《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隨著非公經濟的不斷發展,為了規范與調整這一社會關系,國家又先后頒布了《私營企業暫行條例》《有限責任公司規范意見》和《股份有限公司規范意見》以及其他有關配套法規,為公司法的誕生奠定了基礎,最終于1993年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在這一過程中,非公經濟的發展導致了社會變量的積累,如與非公經濟相關的思想、法律規范、社會結構等變量不斷積累,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會明顯地顯示出來,直至1993年達到其質變點。社會經濟的不斷變革發展,意味著此時公司法的產生已水到渠成,于是便產生了公司法。當然為一種因現實而產生,并以調整現實為出發點的社會規范,法必然是要訴諸實踐,最終作用于社會。既然法是在其本身所蘊含的價值的指導下所設立的,它必定處處都體現著這種價值,在實踐之時也必然要體現,并將其注入社會,這僅僅是其對外抽象作用的一部分,法也同樣以規章制度的形式具體地進行著宏觀調控,影響著社會。例如國家為保護本國產業,通常會相應地制定關稅、扶持措施,這些規定就會對這些領域產生一定的影響。當法具體地作用于基礎經濟領域時,法就完成了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1]

二、中國稅法變革與經濟的互動關系

查看全文

稅改新政稅務會計教學改革探索

【摘要】在國家“金稅三期”大數據背景下,特別是2019年3月1日起上線的“金三并庫”,稅務機關通過掌握的海量數據對納稅人實行數據管稅,對稅收征管更加規范化和智能化,企業領導也越來越重視稅收風險。隨著稅制的不斷改革,如何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綜合型財稅人才,是我們在教學改革中要著重思考的問題。本文分析目前高職稅務會計課程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從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資等方面進行改革探討。

【關鍵詞】稅務會計;教學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稅務會計是高職會計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要求學生具有基本的會計職業素養、會計職業判斷能力,能全面了解企業涉稅業務發生原貌、熟悉稅務會計崗位工作環境、職責、工作任務及其流程,能夠熟練掌握企業在實務工作中相關會計核算、稅務事務管理和各種納稅申報和完稅處理等涉稅業務處理技能,具備有一定的納稅風險控制能力。本文從稅務會計課程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計高職稅務會計課程的改革。

1高職稅務會計課程教學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

1.1稅改新政頻頻,教材更新速度跟不上。近年來財稅新政日新月異,從2016年5月1日起實行的全面“營改增”政策,2018年1月1日起開征環保稅,2019年1月1日新個稅法的全面實施,2019年4月1日起將我國增值稅稅率從16%、10%、6%、0%調整成新的稅率13%、9%、6%、0%。2018年8月31日,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通過,免征額調整為每月5000元,2018年10月1日起實施最新免征額和稅率,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新個稅法……稅改新政不斷變化,但是當年學期征訂的稅收教材中并沒有這些方面內容或者相關政策的更新,教材的修訂速度滯后于稅收政策的變革,給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造成了一定的困難。1.2授課內容與實務工作內容脫節。企業涉稅業務工作流程包括:日常購買和繳銷發票,開具銷售發票;收到并復核外來發票,并根據各類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賬;月末按照本月發生的涉稅業務根據記賬憑證和會計賬簿上的信息,正確的計算本月的應納稅額;次月初,登錄稅務局網上申報系統填寫納稅申報表,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納稅申報及繳納稅款工作。這是企業完整的工作業務流程,但是當前高職院校在進行稅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設計時,往往未按照企業實際工作內容和業務流程去授課,只是分別去教授各個稅種的概念、應納稅額的計算和繳納,在授課過程中對如何進行會計處理、稅收風險管理、稅收籌劃、稅收征管理法和稅收違法責任等內容很少涉及,授課內容不全面,學生接收的知識沒有形成系統化,綜合運用能力差。1.3授課課時少,教學方法單一。當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稅務會計課程總課時較少,有些學校甚至只開出32個課時量,稅務會計課程內容非常多,包括了我國現行的18個稅種,近年來稅改新政不斷,企業對稅務會計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課時量過少,使得教師在授課時往往只是點到即止,只能挑選一些重要的如增值稅、消費稅和所得稅來講解,而其他稅種只能簡單學習或讓學生課后自學,這些導致學生學習的難度增大,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影響了學生對稅收知識的系統化學習。教學方法單一也是目前大多高職院校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存在的很大問題。由于課時較少,影響了教師授課的發揮,目前大多數教師采用的都是傳統的理論講授方法,主要依賴教材,圍繞教材的知識點進行講解,稅法知識比較抽象,這種授課方式,學生很難去理解內容,只能死記硬背,導致學生無法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1.4實踐教學不夠。大多數高職院校側重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不夠,稅務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企業完整業務工作過程,需要將涉稅業務溶入其中,也就是需要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但是由于課時少、學校實訓條件不足等原因,使得實踐教學無法展開,學生雖然掌握了理論,會計算稅款和填申報表,但是對實際工作中發票的識別、費用的報銷等,不知道如何入手,也不知如何獲取有效的財務信息,這會對學生將來就業造成很大的阻礙。1.5師資結構不合理。目前,高職院校教授稅務會計課程的大部分是年輕教師,缺乏教學經驗和企業實踐經驗。年輕教師業務能力不足,只能依賴教材,運用單一傳統的教學方法來講授課程,導致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積極性不高,并且很難去理解老師教授的知識。年輕教師沒有企業的實踐經驗,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企業兼職教師引入不足,我們培養的學生將來是要到企業一線去工作的,企業兼職教師有很強的實踐能力,能更好的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并且有利于與本校教師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2對高職稅務會計教學改革的思考和探索

查看全文

營業稅改增值稅后建筑企業稅收籌劃對策

摘要:營業稅改增值稅(以下簡稱營改增)稅制改革的全面實施,對建筑企業稅收籌劃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企業面臨許多新挑戰。做好稅收籌劃工作,能幫助建筑企業更好地應對營改增帶來的新變化,在合理合法的范圍內降低稅負,提高經濟效益。文章從稅收籌劃的概念出發,闡述了稅收籌劃的特征,分析了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稅收籌劃造成的影響,并對建筑企業營改增后的稅收籌劃對策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營改增;建筑企業;稅收籌劃

營業稅改增值稅簡稱營改增,指以前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成繳納增值稅。營改增的最大特點是減少重復征稅,可以促使社會形成良性循環,有利于企業降低稅負。其產生的影響在各行業和領域均有體現,各行各業開始順應營改增的要求進行調整。在新的發展環境下,建筑企業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調整稅收籌劃策略,在規避稅務風險、減輕稅負的同時,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為企業的長遠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1稅收籌劃概述

1.1稅收籌劃的概念

稅收籌劃是企業依照現行稅收法律法規的要求,在實施經營活動前,制訂科學的納稅方案,從整體層面合理、合法地降低稅負。稅收籌劃的內涵十分豐富,包括稅負最輕、企業價值最大化、稅后利潤最大化等,不能單純將其看作稅負最輕。

查看全文

淺談農村稅改鄉鎮財政來源困境論文

論文關鍵詞:農村稅費改革;鄉鎮財政;困境

論文內容摘要:本文在分析農村稅費改革后鄉鎮財政困境具體形成原因的基礎上,就貴州鄉鎮財政如何走出困境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建議。近年來,隨著農村稅費改革的不斷深入開展,鄉鎮政府的財政困境成為影響農村基層政府管理和農村發展的突出問題。

農村稅費改革實施至今日,農民的負擔大幅度地減輕了,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但基層鄉鎮卻普遍存在財政困難,財政收入較稅費改革前大大減少了。貴州作為西部經濟欠發達的省份的鄉鎮,其下屬鄉鎮的財政收入稅費改革前主要靠農業稅,取消農業稅后鄉鎮政府的稅外收費的途徑沒有了,直接減少了鄉鎮的財政收入。

農村稅費改革后貴州鄉鎮財政現狀

而在財政支出方面卻有增無減,使得財政更加難以平衡,主要表現為:

(一)財政赤字現象突出

查看全文

探析農村稅改利于鄉鎮行政發展論文

[論文關鍵詞]農村稅費改革;鄉鎮;財政體制;行政發展

[論文摘要】2000年以來,從減輕農民負擔入手的農村稅費改革,規范了農村稅費制度和分配行為,減輕了農民負擔,取得了顯著的階段性成果,同時增大了鄉鎮財政壓力。改革的局限使農村稅費改革面臨困境,農村稅費改革的必然趨勢是財政體制創新,財政體制創新的核心是統一城鄉稅制,建立現代公共財政體制。鄉鎮行政發展是財政體制創新的邏輯要求與必要保證,鄉鎮行政發展必須考慮整個國家行政系統與國家總財力的關系。

一、農村稅費改革的背景、成果以及對鄉鎮財政的影響

在我國改革開放前期,農民收人持續增加。按不變價格計算,1978-1984年,農民人均純收人年均增長率達15.6%0}’}到1985年以后,農民收人的增長速度急劇放慢。據國家統計局有關公報,“七五”時期(1986-1990年),農民人均純收人年均實際增長率為4.2%,“八五”時期為4.3%,“九五”時期為4.7%01989年農民人均純收人竟出現負增長,為一1.6%oX27cr9a)影響農民收人增長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受人們關注的莫過于農民負擔過重。實際上,1980年代后期開始,農民負擔逐步增加。1990年代,農民負擔總體呈上升趨勢,基本在高位運行,農民負擔年均增長幅度一般都超過同期農民收人增長幅度。

1994年農民負擔增長幅度更是高出農民人均純收人增長幅度12.6個百分點。f31c}s}面對日益突出的農民負擔問題,中央政府采取了不少嚴厲的減負措施,但是農民負擔過重問題始終未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農民負擔過重,極大地妨礙了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現了農業經濟滑坡、農村基礎設施落后、農村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發展緩慢、農民生活困難、城鄉差別擴大等等令人擔憂的現象。

查看全文

農村稅改費試點工作會發言

同志們

主要是動員和部署我市的農村稅費改革工作。前面,今天這次會議。傳達了中央、省上關于這次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的精神,寶真同志作了全面動員部署,希望大家認真貫徹落實。下面,再強調幾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農村稅費改革的重大意義。

關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問題,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黨歷來都十分重視的問題。總書記講:農業興,百業興;農民富,國家富;農村穩,天下穩。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農村發展,維護農村穩定,就能贏得全局工作的主動。從全國看,當前農民增收正處在一個比較困難的時期。隨著WTO政策的逐步到位,農業基礎地位將經受嚴峻的考驗。如果農民的收入上不去,負擔又降不下來,不只會嚴重損害農民的利益,挫傷農民的積極性,而且會嚴重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動搖我黨的執政基礎。這次農村稅費改革,建國以來我國農村繼和實行家庭承包經營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中央、國務院為加強農業基礎,維護農民利益,維護農村穩定而采取的一項重大決策。這對規范農村稅費制度,從根本上治理對農民的各種亂收費,切實減輕農民負擔,進一步鞏固農村基層政權,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和農村社會臨時穩定,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為了確保這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中央提出了積極穩妥,量力而行,分步實施”原則。依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去年全國的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取得了明顯效果,為進一步擴大改革試點積累了經驗。國家把我省列入今年擴大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的16個省份內,這是省農村工作的一件大事。為了切實做好這項工作,省上決定在全省范圍內進行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并專門召開了廣播電視動員大會。從我市來看,盡管農民負擔低于5%目前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360余元,處于全省第二位,但近幾年的增長幅度遠遠低于鄉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也就是說,市的城鄉居民收入差別也在進一步拉大,農民增收緩慢已成為影響我市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一個突出問題。如何用一種全新模式發展我市三個鄉的農村經濟,省上領導寄予了極大關注。因此,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認真學習中央文件精神,深刻認識這次稅費改革的重大意義,依照“三個代表”要求,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和省上精神的上來,統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具體布置上來,切實把這項安民心、順民意的工作抓緊抓好。

二、努力做到三個確保”,統籌布置。

這次稅費改革要確保農民負擔明顯減輕、不反彈,中央明確要求。確保鄉鎮機構和村級組織正常運轉,確保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正常需要。能不能做到這“三個確保”衡量我農村稅費改革是不是搞好了重要標志。因此,一定要統籌安排,妥善處置好各方面的關系。要看到這次農村稅費改革,不只是國家與農民收入分配關系的調整,也是涉及到農村上層建筑的重要革新,不只僅是拿掉三提五統,換成三稅附加,更為突出和艱巨的要在鄉鎮、村組管理體制和教育布局等方面有實質性的動作。進行這項工作時,一定要按照中央“必需相應推進鄉鎮機構改革、農村教育改革和政府公共支出改革等相關配套改革”要求,把農村稅費改革同鄉鎮機構改革結合起來,同轉變政府職能結合起來,同調整農村教育布局結合起來,同調整農業結構和產業布局結合起來。抓住鄉改鎮的機遇,精簡鄉鎮機構,合理控制人員編制,壓縮鄉村干部,優化教師隊伍,努力節減開支,下決心把農村稅費改革搞好,搞成功。

查看全文

行政管理論文-農村稅改設計的缺陷和出路

作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農村稅費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放松以至徹底解除各種不合理的管制政策正在全國20個省區轟轟烈烈地推行的農村稅費改革,被很多人寄予厚望,甚至被稱為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后的“中國當代農村的第三次革命”。

此次稅改的主要內容可以大致歸納為兩點:第一,通過取消三提五統、各種雜費,逐步取消勞動積累工、義務工,建立以稅率提高的農業稅以及農業稅附加為主體的農村稅制,即所謂“費改稅”;第二,通過中央和各級政府配套財政轉移支付填補地方財政缺口。

從目前的初步信息來看,由于改革力度大,試點地區的農民負擔平均水平有明顯降低,但新稅制推行不久就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包括稅負不均、局部地區財政困難、行政運作難以為繼和轉移支付缺口較大等等。

農村稅改推行不久,就出現這么多的問題,可能意味著目前的改革在設計上存在一些根本性的缺陷。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農民負擔問題的本質進行更深入的考察。

從我們最近進行的跨省區大范圍的實證研究來看,農民負擔之所以成為問題,主要并不在于農民稅費負擔的平均水平增加過快,而表現在以下兩方面:首先,農村稅率的累退性增加,即在農村地區收入差距急劇擴大的情況下,傳統農村稅制沒有進行相應調整,從而使農村內部不同收入組人群稅負不均等,特別是收入較低的地區和人群承受了較高的稅費比例。

其次,農民負擔問題未必在于負擔絕對水平的高低,而在于農稅收入沒有主要用于農村公共產品提供,因此無法提高農村生產力、農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相反,農稅收入主要用于執行上面各級政府的各類管制任務,比如糧食收購和計劃生育等。一方面,這些管制任務本身可能就會扭曲資源配置,并帶來低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各級政府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管制政策在基層具體執行的成本無法精確測算,下級政府可能會以執行中央任務的名義同上級政府討價還價,并要求擴充編制和增加預算,從而導致稅費增加有所謂“搭車收費”的性質。中央每加一分稅,到了農民的頭上往往就變成了十分;地方政府借口執行中央的政策層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層加碼,農民負擔就日益加重了。目前農村稅費改革遇到一些問題,以及歷朝歷代的稅費改革之所以存在所謂“黃宗羲怪圈”,其表現形式雖有所不同,但根本癥結就在于此。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