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3 03:43:3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深化改革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國企要進一步深化改革
國務院國資委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經過20多年的努力,國企改革需要解決的四大基本問題——體制問題、布局與結構問題、社會定位問題、職工地位問題——已初步解決。
具體來說,在體制方面,解決了國有企業與政府分離的問題,國有企業變成獨立的市場競爭主體,與國家形成出資關系;在布局和結構方面,國有中小企業已基本退出,困難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已退出2/3;在社會定位方面,國有企業已由原先的社會組織變成經濟組織,其社會職能被剝離;在職工定位方面,市場化的大局已定,職工與國企是一種勞動契約關系。
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中心環節,從1978年算起,大體經歷了放權讓利、兩權分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國有經濟布局戰略調整四個階段。實事求是地說,國企改革取得的成就還是很大的,但在初步解決了上述四大基本問題后,繼續深化改革的任務仍然很重,因為無論從國企改革的目標還是激勵機制的角度,或者國企本身在市場中的業績表現來看,國企還存在很多問題,甚至可以說最核心的問題,即如何提高國企的市場競爭力,遠未解決。
按照有關設想,國企改革的目標是使絕大多數國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達到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從而做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以此衡量,國企,即使是那些看起來產權很清晰的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的大企業,是否就達到了上述要求?恐怕還沒有完全達到。以企業自主經營而言,現代企業制度要求不論是政府還是大股東,均不能越權干涉企業的決策,政府是企業與公眾的服務機構,大股東也僅能在股東會和董事會行使自身的權力,但在實際運作中,政府或大股東干涉企業決策的事時常發生。再從對經營者的考核來看,資本是逐利的,國有資產亦應努力實現保值、增值,就此而言,經營者稱職與否的首要標準是其是否為股東創造了效益,然而一直以來,國企經營者的考核缺少量化的和剛性的標準,未有明顯的“劣跡”一般只升不降。這種狀況現在也沒有明顯改觀。總之,國企的決策機制、管理機制、分配機制仍帶有較多原體制下的痕跡。公司化改革僅僅達到了企業改制的基本要求。
現代企業制度只是衡量國企改革成功的一個標志,其他的還有:國有經濟布局進行了戰略性調整,國有企業的部門結構趨于合理;建立了競爭有序和發達的市場體系;包括私營企業在內的非國有企業有了平等競爭的地位和快速發展的機會,等等。顯然,后兩者剛剛破題。以非國有經濟來說,盡管20多年來有著飛速的發展,已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力量,但非國有經濟真正成為市場主體的任務還沒有完全完成,存在諸如產權制度保護不力,市場準入欠公平,融資渠道狹窄等障礙。而要實現不同市場主體之間的公平競爭,打破壟斷無疑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可是我們看到,現在壟斷不但未有縮小之勢,反在一些領域和行業更加強化。
根據國資委的部署,到2008年扭虧無望的國企基本退出,到2010年中央企業調整重組至80戶到100戶,其中30戶至50戶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不難想像,扭虧無望的國企退出應該不會有多大問題,但培育30戶至50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的目標能否如愿則是一個問題。因為從近幾年來看,雖然進入500強的中國企業多起來了,但其業績的取得,不外乎是通過對資源性產品的壟斷和漲價。反而是一些非國企,比如海爾和華為等,有自己在世界叫得響的品牌和產品。
財政稅收政策深化改革研究
摘要:財政稅收政策關系經濟、政治、民生,尤其是在我國這樣的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大經濟體中,財政稅收政策在很多時候對市場機制有更多的干預和影響。財政稅收不僅支配者國家主導領域的資源配置,更對私有經濟領域產生直接影響。隨著國家經濟影響力不斷提升,新技術快速發展以及與全球經濟命脈更加緊密相連,財政稅收政策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社會經濟各個領域的神經。本文首先從時代變遷的背景出發,分析了現有財政稅收政策中存在的問題,進而針對性地提出了深化改革的措施建議。
關鍵詞:財政稅收;問題;深化改革
嚴格意義上說,財政稅收并不是一個準確的定義,稅收應該是財政政策的一部分,財政政策還包括財政投資政策、收入分配政策、財政轉移支付政策等多個方面。但由于稅收作為財政收入的最主要來源,與財政支出一起構成了同一個問題的兩面。近年來,科技進步帶來的經濟社會巨變已經輻射到各個角落,產業之間、區域之間、各群體之間的收入和分配也發生了絕大變化。國家不僅要通過財政稅收政策穩保經濟發展的軟著陸和轉型升級,更要解決長期積累下來的社會問題,如區域發展差距擴大、收入差距擴大等。如何主次兼顧、有序推進,需要對當前經濟社會形勢有清醒的認識,對當前財政稅收政策面臨的問題要有務實的正視,進而才能科學地研究如何進行制度和政策的創新。
一、社會經濟巨變給財政稅收政策帶來的挑戰
財政稅收包括稅收征收和支出兩個兩面,稅收收入不僅是國家建設和運行的資金來源,也是調節收入分配,協調各方利益的基礎。無論是稅收的征收,還是稅收的配置利用,都必須以不斷促進國家競爭力提升為終級目標,其中包括產業競爭力、技術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社會和諧保障等等。而這些目標的實現需要通過實體經濟、科研投入、公共設施建設、保障體系建設來實現,在不同的時期下,如何讓持續這些影響因素產生積極的影響,而不至于因短缺或過度供給而帶來國家機器整體的健康運轉,是財政稅收政策的核心人物。從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無形的大手對社會進步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它同樣帶來了副作用,我們同西方國家一樣無法避免。諸如區域經濟發展差距擴大化、收入差距擴大、產能過剩、資產泡沫等等問題,就需要財政稅收政策來制衡。而在不同時期,這些問題所呈現的狀態以及解決的途徑不同。近幾年來,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國家層面的幾輪刺激計劃,買下的隱患已經完全暴露,一是如房地產泡沫、大宗商品產能過剩、要素價格飛升等問題,導致大量傳統實體經濟出現衰退跡象。國內生產要素成本的提高,以及海外發展中國家基礎產業的成熟,大量產業轉移到了國外,國內的傳統就業機會減少;二是高房價、高物價給百姓生活帶來巨大壓力,而同時收入因為實體經濟的疲軟而得不到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下降;三是區域間的發展差距再一次拉大,中小城市、中西部地區受到的沖擊更加嚴重,持續的時間更長。面對這些“副產品”,財政稅收政策必須主動進行調整,逐步消除不健康的發展方式,促進和扶持新興的發展方式。此外,各種新興技術的出現和應用,也帶來了大量的機遇和問題。以互聯網+為主導的發展潮流,不僅重新組織了社會生產方式,也促進了大量新業態、新崗位、新模式的出現。財政稅收政策面對這些新生事物,需要及時得更新版本,與時俱進。
二、現有財政稅收政策存在的問題
深化改革現行醫保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醫療保險制度的現狀;新醫療保險制度中現實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初步探討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方案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公費醫療改革、在具體操作上各地形式不一、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財政預算撥款是公費醫療唯一的籌資渠道的特征、勞保醫療改革、沒有涉及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現行的醫療保險制度、全國范圍的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改革進入了全面推進的新階段、會帶來醫療風險、新制度僅提供基本的醫療保險,并不是覆蓋所有的醫療費用、新制度中沒有把小孩包括進去、新醫療制度對預防問題準備也是不足的、醫院可能拖醫保改革的后腿、新制度規定中本身的漏洞、優化醫療資源的配置,提高使用效率、保證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使用效率,減少患者不必要的費用支出和負擔、探索建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妥善解決有關人員的醫療待遇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醫療保險改革是社會保險改革中最為復雜的一種,這是因為,醫療保險不僅涉及到醫療供需雙方、醫療保險機構,而且涉及到醫藥產品生產和銷售等各個方面的關系。所以醫療保險改革雖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還存在許多問題。
【關鍵詞】醫療保險改革新醫療制度
一、醫療保險制度的現狀
1.公費醫療改革。公費醫療改革始于1984年衛生部、財政部聯合下發的《進一步加強公費醫療管理的通知》。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將原來完全由國家財政承擔醫療費用改為以國家財政為主,國家、單位和個人三方分擔醫療費用。在具體操作上各地形式不一,實踐表明比較好的做法是,患者負擔一定比例的門診和住院費用,年負擔的比例為單位職工年平均工資的5%或者患者本人1個月的工資額,超支部分由單位負擔。但是,這種做法一方面沒有全面推開,許多地方仍在沿用實報實銷的制度;另一方面,一些單位由于政府撥款不足而使公費醫療出現赤字時,還需自己籌措資金予以彌補,但是這種責任分擔是極其有限的,它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財政預算撥款是公費醫療唯一的籌資渠道的特征。此外,公費醫療的管理制度和經費管理辦法也相應進行了改革。公費醫療管理制度改革主要是對公費醫療享受范圍、經費開支、機構職責、監督檢查等作了明確規定。公費醫療經費管理改革主要是將原來由公費醫療管理部門統一管理經費改為多種管理形式并存,從全國來看,多數選擇由醫院管理的辦法。
2.勞保醫療改革。勞保醫療改革始于1990年11月勞動部召開的全國部分省市勞保醫療制度改革會議。會議確定的改革方向是:實行國家、集體和個人合理負擔,逐步建立多種形式的醫療保險制度。大病統籌雖然只在企業進行,沒有涉及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但是它為我國醫療保險實行社會統籌積累了經驗。
深化改革 加快發展
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全力開創教育工作新局面
-----在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同志們:
今天,我們召開這次會議,就是總結過去一年的工作,研究和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務,進一步統一思想,深化改革,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努力開創教育工作的嶄新局面。下面,我講三個問題:一、工作簡要回顧過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精心指導下,教育戰線全體同志團結進取,扎實工作,圓滿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順利通過國家治理校園周邊環境檢查和省政府教育督導評估,在綏化市年度教育工作評比中名列第一。其主要標志為:一是“控輟”工作成效顯著。出臺了《控制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輟學的若干規定》和《做好“普九”鞏固提高和“控輟”工作若干意見》,全年新建分流班58個,動員輟學生返校3863名。二是高中擴招順利完成。第一中學順利通過省示范高中評估,第四中學恢復為完全中學,全市高中共招收新生3556人,比上年擴招640人,超額完成擴招任務。三是危房改造和校舍擴建按時完工。全年中小學危房改造和校舍擴建總投入3100萬元,改造農村D級危房學校28所;新建擴建第六中學、新立小學和第七中學教學樓9000平方米。第一中學新建教學樓1.1萬平方米,建設學生食堂和宿舍1萬平方米。吸納社會資金130多萬元。四是教師業務素質顯著提高。小學、初中、高中教師學歷達標率分別為100%、95%和89%。組織14700多人次參加新教師崗前培訓、骨干教師培訓、信息技術培訓和英語等學科的應急培訓,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率分別達到85%和95%以上。通過開展各種教科研活動,培養國家和省、市骨干教師、科研能手485人。五是扶貧助學力度加大。成立全市扶貧助學基金會,全年共減免學雜費和籌集款物累計446萬元,捐獻衣物和學習用品24萬件,爭得上級資金233萬元,救助貧困生2.3萬人次。六是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全市共有3199名考生參加高考,有3065人被錄取,升學率達95.8%。600分以上48人,重點率和本科率分別達到14.3%和36.4%,繼續保持在綏化市的領先位置。七是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順暢進行。在前期試點、深入調研和借鑒外地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改革工作方案,基本完成了農村管理體制轉換,撤銷22個教委辦,新組建農村中學24所,中心小學22所。完成了城鄉中小學校長、副校長和中層領導干部聘任工作,193名同志走上正副校長崗位。八是民辦教育管理日益規范。通過專項整頓,綜合治理,民辦教育呈現出依法辦學、健康發展的局面。九是超額完成項目建設指標。以姜家鎮為基地,成功引進哈市宏壯牧業公司澳大利亞荷斯坦奶牛300頭。客觀總結過去一年的教育工作,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困難。一是教育改革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化;二是“兩基”成果的鞏固提高還存在薄弱環節;三是教師隊伍素質與教育事業發展需要還有一定差距;四是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城鄉差距較大;五是辦學體制比較單一,民辦教育需加快發展,這些問題仍需我們在今后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二、主要工作任務今年我市教育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市委工作會議精神為指針,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確立科學的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思想,以深化改革為主線,以加快發展為主題,積極改善辦學條件,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切實轉變行業作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強力推進“雙高”普九,努力為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根據這一總體要求,要突出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突出“控輟”重點,繼續鞏固提高“兩基”成果我市“兩基”工作中還存在不穩定因素和薄弱環節,鞏固提高的任務還很艱巨,采取強有力措施,鞏固提高“兩基”成果仍是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1、積極推進高水平高質量的“普九”進程。一方面要嚴格控制中小學生輟學。控制中小學生輟學是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重點,也是難點。要把“控輟”納入重要工作日程,緊緊抓在手上,主動征得鄉鎮政府的大力支持,建立目標責任制,實施“控輟”一把手工程。要加大對《義務教育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繼續實行“勸學月”活動。要堅持走村入戶,做好家長和學生思想工作,使易輟生打消輟學念頭,輟學生重新走回課堂。要繼續完善小學升初中交接、班主任校長變動交接、教師家訪、聯系易輟生、學籍管理、流失生月報告等行之有效的各種制度,嚴格轉入轉出手續,防止以休代輟,以病代輟,確保“控輟”工作管理制度化、規范化。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地開展分流教育。要妥善安置返校生,對于能隨班就讀的要做好文化補習,不能隨班就讀的要進入分流班學習。各農村中學要設置貼近地方實際的分流專業,要保證有師資、有教材、有基地、有成果,符合鄉情、校情和學情,要增強學校的吸引力,使學生進得來、留得住,真正學有所得,學有所用。2、切實鞏固掃盲和特殊教育成果。要積極發展農民教育,緊緊依托現有教育資源,大力加強鄉村兩級成人文化技校建設,積極為農民提供實用技術培訓。要進一步突出掃盲工作的實效性,全市青壯年文盲率要控制在0.05%以下。繼續實施“村村大學生”計劃,按照省教育廳的考試要求和選拔標準,培養一批農村急需的實用人才。同時,要積極爭得各方面支持與贊助,辦好特殊教育學校,大力提高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繼續加快學前教育發展,農村在普及學前一年教育的基礎上,向學前二年教育邁進,市直在普及學前二年教育的基礎上,逐步實施學前三年教育。3、進一步做好扶貧助學工作。扶貧助學是“控輟”的重要手段,也是創辦人民滿意教育、構建和諧社會的實際需要。各學校要特別關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學問題,保障“弱勢群體”受教育的權力,不讓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要高度重視,深入調查,把所有貧困生查清摸準,在公示的基礎上,建立健全貧困生檔案,實行動態管理。要完善貧困生救助機制,嚴格按要求落實“兩免一補”政策,拓寬救助范圍,要積極爭取和吸納特困生助學基金,廣泛動員黨政機關、社會團體和人民群眾捐助,千方百計擴大助學基金規模,建立學校減免、社會捐獻、企業贊助等長期穩定的救助體系。(二)加快擴招步伐,促進高中階段教育快速協調發展按照國家加快優質高中和職業教育發展的要求,發展高中和職業教育是當前我市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必須探索新的發展途徑,保證高中階段教育取得新的突破。1、繼續擴大普通高中招生規模。幾年來,市委市政府本著優先發展的原則,為高中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我們一定要抓住契機,深挖潛能,繼續擴大招生規模,提高高中規范化建設層次和辦學效益。第一中學要如期完成擴建任務,堅持高標準,嚴要求,辦出品牌和特色,發揮省級示范高中的引帶輻射作用和示范效應。其它三所高中學校要繼續拓寬思路,激發潛力,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向更高層次發展,確保完成第二中學電教藝體綜合樓和第四中學宿舍樓的新建任務。要提高教師素質,突出質量意識,形成競相發展的新格局,確保完成高中擴招300人的任務,爭取高中階段入學率提高至80%以上。2、努力發展中等職業技術教育。職業教育是現代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要采取切實措施,加快職業教育發展,努力開辟適應職業教育發展規律的辦學之路。要認真貫徹全省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爭取職業教育發展經費,擴大職教中心招生規模,針對全市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戰略,調整專業設置,圍繞加快農區牧業化和城區工業化進程培養人才。要大力發展成人教育,貫徹“先培訓,后就業”的方針,突出職業技能培訓,實施職業教育培訓計劃,積極培養產業化急需人才,為就業和再就業人員提供技術培訓。3、積極發展各類民辦教育。民辦職業教育是國辦教育的有益補充。要緊緊圍繞農村勞動力轉移及再就業的目標要求,認真貫徹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實施細則》,完善辦學許可證制度,引導民辦學校擴大規模、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質量和優化整合教育資源。要積極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辦學,加快辦學單位實驗、實習、培訓基地建設步伐,促進民辦教育健康快速發展。要積極進行社區教育實驗,探索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三)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實施素質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戰略舉措。要緊緊抓住提高教學質量這條生命線,突出學校德育工作,深化課程改革,加強學校體衛藝工作,努力開創我市素質教育工作新局面。1、突出德育的首要地位。要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全面落實誠信教育、法制教育、國防教育和心理衛生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把德育工作滲透于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各個環節之中,科學規劃各階段的具體內容和實施途徑。要繼續深入開展走進學生生活,貼近學生實際,被學生所接受的各項活動,要通過班團(隊)會、讀書征文、書畫展覽、文藝匯演、重大節日紀念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要加強學生課外活動場所和社會勞動、實踐基地建設,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2、抓好課程改革實驗。課程改革是整個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要充分發揮課程改革實驗區的示范作用,系統總結實驗經驗,做好非實驗年級和高中走入新課程的準備工作。要搞好課改實驗教師、教科研人員的全員培訓和全程提高工作,加快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建設。教科研部門和課改辦要充分發揮組織、指導和服務功能,將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課程標準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教研員要深入教學第一線,定期組織專項交流研討活動,探討新的教學模式,以科研促課改,積極構建具有肇東特色的素質教育模式。要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狠抓教學質量提高,繼續保持高考升學率在綏化市的領先位置。3、加強學校體衛藝工作。體育、衛生、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學校要按大綱要求開全課程,市直學校開課率要達到98%,農村要達到95%以上。要堅持體育達標測試,繼續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保證每生每天1小時以上活動時間,堅持抓好運動員訓練,以飽滿的熱情參加市體育運動會。要積極開展校園藝術節和各種文藝活動,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要重視學生健康教育,搞好各種常見病和多發病的防治工作。(四)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深化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最佳契機,也是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的必然要求。今年要堅持以人事制度改革為動力,以提高師德師風和業務能力為重點,全面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1、深入推進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省和綏化市關于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有關要求,我市人改工作下一步的重點是教師聘用和落聘人員安置。在教師聘用中,一要通過公開招聘、平等競爭、擇優聘任,形成優勝劣汰的激勵機制,激發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二要堅持骨干相對穩定、面上有序流動、人力資源共享的原則,逐步建立完善“城鎮支援農村,近郊支援偏遠,強校支援弱校”的教師交流制度。市直超編學校的未聘人員可到缺編學校應聘,或到農村學校支教,超編鄉鎮教師可到缺編鄉鎮應聘或支教。三要實行合同管理,明確聘期內的崗位職責、工作任務和相應待遇,嚴格工作業績考核,從機制上創造條件,保證教師聘任工作持續健康發展。對于此次改革不能簽約的教師,要針對不同情況,兼顧社會穩定和教職工切身利益區別對待。不超編學校的未聘人員堅持內部消化,可在原單位待崗、培訓,并給予新上崗的機會。要特別注意做好落聘人員的思想工作,不能一刀切和簡單化處理,確保上半年順利完成人改任務。2、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今年我們要充分利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的有利契機,認真落實《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堅持不懈地進行師德師風教育,在教師中開展“三愛”、“三讓”系列活動,即愛事業、愛學校、愛學生和讓社會滿意、讓家長放心、讓學生成才。深入實施“三名”工程,廣泛宣傳模范教師的先進事跡,發揮典型的示范引帶作用,引導廣大教師愛崗敬業,教書育人。開展全員性師德評估,把師德作為教師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在教師聘任、表彰獎勵和年度考核中實行一票否決。繼續加大對亂補課、亂辦班、亂收費的治理力度,嚴格貫徹執行“六條禁令”,杜絕教師體罰學生,向家長索要財物,找家長辦私事等損害教師形象的現象發生。對師德問題嚴重的,要清除教師隊伍,保持教師隊伍的純潔性。3、努力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和能力水平。進一步強化繼續教育工作,引導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理念,鼓勵和支持教師采取多種形式進修學習,逐步提高小學教師專科學歷和初中教師本科學歷的比例。開展教師綜合素質培訓,重點抓好信息技術教育,提高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和水平。加強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創造優秀青年教師脫穎而出的機制和環境,重點培養一批名優教師、學科帶頭人和教學能手,對有突出貢獻和創新成果的中青年骨干教師給予表彰和獎勵。(五)積極改善辦學條件,統籌城鄉教育協調發展增加基礎設施投入,全面提高辦學水平是促進教育優先和均衡發展的前提。要大力發展農村教育,治理薄弱學校,逐步解決義務教育階段擇校問題。1、繼續加快危改步伐。今年是省里提出三年消滅危房的最后一年,我市危房面積還很大,工作任務依然很艱巨。要繼續多方籌措危改資金,積極爭取國家危改資金和省專項補助,加強校舍的維護和管理,確保2006年前完成國家危改項目工程。已經完成危改項目的鄉鎮和學校,要將建設重點向維護B級和C級危房轉移,建立健全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和改造的長效保障機制。同時,要注重學校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廁所、圍墻、天棚的管理和更新,確保校舍及學校設施安全。要繼續裝備實際實用的“老三室”,增加教學設備和體育器材,提高利用率。2、大力加快薄弱學校發展。由于歷史原因,我市的教育在城鄉、校際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加大對薄弱學校的支持力度,整體提升規范化學校建設的質量和水平,是我們當前面臨的緊迫任務。要從優化資源配置和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入手,實施增優補差工作,縮小差距,促進均衡發展。要積極推進“城鄉之間”、“鄉鄉之間”、“校校之間”的教師對口支教和幫扶制度,加強薄弱學校的隊伍建設,提高師資水平。要突出校園文化建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徹底消除無圍墻、無旗桿、無綠化、無體育設施的“破大家”現象。要繼續實施強校優秀教師支教工程,重點扶持六中和師范附小兩所學校整體上水平。3、積極推進農村中小學信息化進程。要全面普及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通過教育信息化帶動我市實現教育現代化。要加快計算機進校園步伐,力爭鄉鎮所在地中學和中心小學信息技術開課率達到100%。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學中的作用,積極推進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科教學的整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育方式。要堅持先培訓后上崗原則,加強信息技術教師的培養和提高,做到持證上崗。要利用好現有地面衛星接收站,構建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體系。要加快基層學校網站建設,有條件的學校要開發優質教育資源,使網站成為學生網上學習的綠色家園,從而全面推動我市信息化建設水平向更高層次發展。(六)樹立行業新風,優化教育發展環境認真解決教育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努力營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是創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基本要求。必須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抓好校園安全,改進學校管理,強化行風建設,樹立全社會文明窗口的嶄新形象。1、堅持依法從嚴治教。發展需要規范,規范為了發展。要采取強有力措施,進一步鞏固治理教育亂收費成果,加強收費管理和制度建設,嚴格執行義務教育階段“一費制”標準和高中招收擇校生的“三限”政策。要落實責任,增加收費工作透明度,主動接受群眾和社會的監督,對頂風違紀的亂收費案件嚴肅查處。要加強對學校資金使用的監督,全面落實“收支兩條線”規定,嚴格禁止挪用、截留、擠占學校經費。要以貫徹落實領導干部廉潔自律規定為重點,進一步加大經濟責任審計力度,定期進行專項審計,嚴肅查處以權謀私等違紀違法行為。要嚴格招生考試管理,全力做好試題安全保密和嚴肅考風考紀工作,加大考試環境綜合整治,確保高考和各類國家教育考試的安全和公平公正。2、確保學校安全和穩定。安全和穩定是發展的基礎。要健全校舍、交通、飲食、衛生、防火、防盜等方面的規章制度,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制,層層簽訂責任狀,實行大型活動審批和重大安全事故報告制度。要做好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繼續清理整頓不合格辦學機構,加強對學校從業人員的資格審查。要加強學校師生的安全教育和培訓,認真做好飲食衛生管理和防疫工作,加強消防安全工作,建立健全校舍安全預警機制。要進一步落實穩定工作責任制,及時解決群眾的困難和問題,妥善化解各種矛盾,堅決杜絕集體上訪和越級上訪事件,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3、主動服務市域經濟發展。按照建設中等發達新肇東的奮斗目標,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和發展意識,積極服務項目建設,發揮職業教育培養和培訓人才的優勢,把教育變成大項目、大企業培訓產業工人的基地,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實用人才。要認真落實好市委下達的任務指標,積極出臺優惠政策,為到我市投資的外埠客商和進城務工農民,解決子女入學等實際問題,提高教育在推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貢獻率。三、有關要求為確保今年各項任務指標能全面完成,我們必須發揚團結協作、扎實進取的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強化措施,狠抓落實,推動各項工作不斷走向深入。一要切實改進工作作風,樹立服務思想。權利意味著責任,領導就是服務。在座的各位都是基層單位的主要領導,擔負著承上啟下的重任。要充分發揮帶頭作用,主動轉變思想觀念,牢牢把握服務宗旨,全心全意地為學校發展服務,為教師提高服務,為學生成長服務。要正確處理管理與服務的關系,堅持深入實際,靠前指揮,認真調查研究,對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講究工作方法,研究突破招數,敢于和善于解決矛盾,提高領導聲望和威信。二要突出責任意識,逐級量化指標。要提高工作質量,實現工作的高速運轉,必須切實增強每個人的責任意識。要把全年工作任務層層分解,砸實落細,做到人人肩上有指標,個個身上有壓力,真正實現目標、權利、責任“三位一體”。要做到上情下達,政令暢通,不能出現虎頭蛇尾和中梗阻,確保事事有結果,件件有著落,項項有回音。要堅持實行責任追究制,把指標任務、完成情況納入目標管理考核體系,真正形成競爭向上的工作態勢,確保各項工作完成到位。三要堅持加強學習,勇于開拓創新。加強學習、開拓進取是與時俱進,迎接挑戰的必然選擇和必由之路。要緊密聯系教育教學實際,大興學習之風,特別是要深入學習和領會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的精神實質,以飽滿的熱情和求實的態度投身工作中去。要樹立敢為人先、敢創大業的雄心壯志,心中時刻想著奮斗目標,想著長遠發展。要加強民主,集思廣益,勤政廉潔,克己奉公,堅持團隊作戰,營造有利于教育發展的良好環境。同志們,新一年的工作已經開始,新的工作任務已經明確,面對全市教育事業迅猛發展的大好形勢,我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力量,乘勢而上,圓滿完成全年各項工作任務,努力開創教育工作的嶄新局面,為全面建設中等發達的新肇東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外貿體制深化改革
一、我國外貿體制改革的現狀
(一)對外貿易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斷提高
由于中國的對外貿易增長速度快于經濟的增長速度,以對外貿易額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顯示的開放度也越來越高。在改革開放之初的1979年,中國以對外貿易額占GDP比重顯示的對外依存度為11%,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達到40%以上,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到21世紀初,這一比重維持在40%-45%左右。然后,在中國加入WTO后,這一依存度又迅速提高。這說明,中國正在加速融入到世界經濟中去,參與國際分工,同時也影響世界經濟的發展。
(二)我國外貿體制改革存在的問題
1.外貿經營機制尚未得到根本性轉變
我國現行的外貿經營體制經過這么些年的改革,雖然已打破了原有國家壟斷的單一經營渠道,形成了由專業外貿公司、工貿公司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經營主體結構。但是由于歷史原因,我國目前仍處于未完全放開外貿經營權的狀態。不僅外商不能與中國用戶直接簽訂進口協議,需要通過外貿公司進行,而且國內生產企業也需通過外貿企業出口。
政協深化改革工作講話
各位常委,同志們: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市政協二屆九次常委會議已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就要結束了。這次會議認真學習貫徹了中共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共省委政協工作會議精神,聽取了市政府關于我市今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通報和市政府辦理市政協二屆二次會議以來提案情況的通報,市委辦書面通報了黨群政法系統辦理市政協二屆二次會議以來提案的情況,審議通過了召開市政協二屆三次會議的決定及會議議程、日程、特邀列席人員范圍、大會秘書長、副秘書長名單等文件草案,審議通過了有關人事事項,各專委會書面報告了工作。會議還討論了市政協年重點工作安排意見,大家對謀劃好市政協明年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見建議,辦公室要認真梳理、吸納,切實把好的意見建議體現在明年的工作中,使我們的工作能與市委、政府工作大局相吻合,切實提高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對《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情況報告》大家提出了許多好的意見建議,我們將吸納大家的意見建議作進一步的修改完善。
今年,是我市發展極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市政協緊緊圍繞全市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緊扣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團結帶領廣大委員,站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線,扎實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富有成效地開展好各項工作,積極為促進發展獻計出力,為克服年不遇的特大旱災,實現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和社會和諧穩定,圓滿完成“十一五”發展目標,科學謀劃“十二五”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特別是各位常委們胸懷大局,牢記使命,以身作則,認真履行職能,發揮了模范帶頭作用,為圓滿完成今年的各項工作任務付出了辛勞,作出了貢獻。在此,我代表市政協主席會議向各位常委表示衷心的感謝!
當前,深入學習貫徹中共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共省委政協工作會議精神,是我們首要的政治任務,市政協也先后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取得了初步成效。下面,我就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中共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政協工作會議精神,抓好當前工作,講三點意見。
一、認真學習領會屆五中全會精神,切實把會議精神貫穿于政協工作各環節
中共屆五中全會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在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召開的十分重要的會議,是一次總結過去、規劃未來、明確發展方向和奮斗目標的會議。會議深刻總結、高度評價了我國“十一五”發展期間取得的巨大成就,準確把握國際國內形勢的新變化、新特點,研究提出了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描繪了“十二五”發展的宏偉藍圖,明確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國經濟和社會必須遵循的原則、奮斗目標和重點任務,是指導我們在新的發展階段推進改革與發展,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行動綱領。對繼續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要繼續深入學習貫徹屆五全會精神,要把學習貫徹屆五中全會精神與深入學習貫徹市委二屆九次全委會議精神緊密結合起來,牢牢把握科學發展這一主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主線,進一步深化對市情的認識,深刻認識我市在發展中面臨的重大機遇和挑戰,深刻認識市委的決策和部署,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的決策部署上來,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使人民政協始終做到同黨委政府方向一致、目標一致、工作一致。要充分發揮政協優勢,通過做好深入細致的群眾工作中,更好地把廣大群眾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的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上來,共同高舉團結奮斗的旗幟,努力推動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要深入開展調研視察活動,圍繞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培植壯大特色產業,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科教舉市、人才強市戰略,努力為推動我市經濟社會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獻計出力,為實現“十二五”規劃宏偉目標作出應有的貢獻。當前我市“十二五”規劃綱要編制進入關鍵時期,市“十二五”規劃編制部門正在就我市“十二五”規劃綱要(討論稿)廣泛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各級政協組織要充分發揮政協的人才優勢、智力優勢,因勢利導,進一步引導廣大政協委員和各界群眾關心、支持和參與我市“十二五”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多做調查研究,多思考科學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繼續圍繞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保障和改善民生、生態文明建設、加快“五大支柱、六大骨干產業”培植等方面積極建言獻策。要善于深化對現有調研視察成果的思考和完善,從中提煉出對我市制定“十二五”規劃有價值的觀點、思路和舉措,提供給市委、市政府參考,促進我市“十二五”規劃的進一步充實和完善。
政府深化改革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區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年工作的回顧
年是實現“”計劃目標的關鍵一年,也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的重要一年。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以“”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精神,在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經受住了非典疫情、持續高溫等諸多不利因素的考驗,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搶抓機遇,扎實工作,積極參與并配合洋山深水港、臨港新城的前期建設,保持了全區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快速增長,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的發展。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90.9億元,比上年增長18.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7.1億元,比上年增長116.7%;完成財政收入37.0億元,比上年增長43.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8.9億元,比上年增長53.4%;城鎮職工平均工資20119元,比上年增長12.2%,農民人均年純收入6482元,比上年增長6.8%。
(一)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抓住“兩港一城”建設的機遇,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實現經濟增長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的統一。
醫院深化改革打造品牌交流材料
市人民醫院創建于**年,是一所具有80多年歷史的老院,二級甲等綜合醫院。20**年,··人民醫院擁有職工570余人,業務總收入不足5500萬元,收支狀況入不敷出,且已3年連續虧損。··市塵潔醫院創建于20世紀90年代,擁有職工240余人,20**年業務總收入1716萬元,由于人才缺乏、設備陳舊、地理位置偏僻等原因,醫院發展也是困難重重,舉步維艱。兩年前的兩院工作人員的思想仍然停留在過去計劃經濟“大鍋飯”時代,不求過得硬,但求過得去。在這種情況下,··市委、市政府對兩院今后的發展方向進行了認真的探索,認為,醫院要發展,只有下大力氣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在產權制度改革、委托經營管理、股份制等改革形式中,經過反復認真的研究磋商,最后選擇了兩院合并,“兩權分離”、走委托經營管理這條改革之路。
20**年9月,··市人民政府宣布將市人民醫院與醫院合并組建新的··市人民醫院,并與上海··醫療集團簽訂了為期五年的委托經營管理協議,在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實現了醫院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合并托管給醫院的跨越發展帶來了契機,托管一年來,我們緊緊抓住改革機遇,突出發展主題,堅持科技興醫,強化醫院管理,以全新的發展思路,突破性的改革措施,爭先進位、跨越發展,開創了醫院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奏響了一曲改革發展之歌。
一、打破僵化的內部運營機制,在深化改革上爭先
長期以來,僵化的經營機制和平均主義的分配制度嚴重桎梏著生產力的發展,對沿襲已久的人事、工資管理制度和醫療管理模式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便成為我們尋求跨越式發展的突破口。我們始終把改革一定要促進醫院的發展,一定要壯大國有資產,一定要提高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一定要實現“服務病人、奉獻社會”的行醫宗旨作為出發點和歸宿點,進而實現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從社會福利型向公益經營服務型的轉變、從依靠政府求生存向走進市場求發展的轉變。
我們以委托經營管理、轉變經營機制為突破口,全面加大了內部運營機制的改革力度。在全院職工中實行的全員聘用合同制的改革,打破了事業單位普遍存在的“一職定終身”現象。中層干部評聘上崗、班組長競聘上崗、全員競聘、全員人事、技術職稱評聘分開,因為涉及到職工的個人切身利益,這些在過去的體制下多年來懸而未決、未能得到根本解決的難點和棘手問題,通過機制的轉變,通過執行能力的加強,我們在短短一年內就全部順利完成。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的成功,極大地增強了職工的責任感、危機感和緊迫感,使現有的人力資源得到了充分開發和利用,為人才的合理配置、結構優化提供了人事保證,同時,也促進了職工隊伍素質和醫院整體功能的提高,全面提升了現代化醫院的執行能力,使醫院管理更具科學化、精細化、合理化。
在分配制度的改革上,我們堅持效率優先、按勞分配、兼顧公平的原則,使分配在國有制醫院體現于“三方利益”上,充分兼顧了國家、集體這一職工最長遠的利益。修訂完善了新的醫院《薪酬的管理辦法(試行)》,尤其在崗位工資、績效工資考核方面有了新意。不再是經驗管理,不再是只看收入多少,真正把客戶滿意度、質量、學習作為考核和影響分配的主要要素。實行職工檔案工資與實際薪酬相分離。合理拉開分配檔距,向高技術、高風險、高責任、高貢獻崗位傾斜,鼓勵多勞多得、優勞優得,使職工與醫院風險共擔、責任共負、效益共創、利益共享,充分體現醫療行業高技術、高責任、高風險的特點,解決了臨床科技人才貢獻與報酬不一致的矛盾,實現了改革促進醫院增量增收又增效的目的。20**年1-9月的業務收入就接近了上年全年的水平,人均收入同比上升25%。
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計劃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是由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決定的,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保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去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全面清理各類開發區,切實落實暫停審批農用地轉用的決定,土地市場治理整頓取得了積極進展,有力地促進了宏觀調控政策的落實。但是,土地市場治理整頓的成效還是初步的、階段性的,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圈占土地、亂占濫用耕地等問題尚未根本解決。因此,必須正確處理保障經濟社會發展與保護土地資源的關系,嚴格控制建設用地增量,努力盤活土地存量,強化節約利用土地,深化改革,健全法制,統籌兼顧,標本兼治,進一步完善符合我國國情的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現決定如下:一、嚴格執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規(一)牢固樹立遵守土地法律法規的意識。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深入持久地開展土地法律法規的學習教育活動,深刻認識我國國情和保護耕地的極端重要性,本著對人民、對歷史負責的精神,嚴格依法管理土地,積極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實現土地利用方式的轉變,走符合中國國情的新型工業化、城市化道路。進一步提高依法管地用地的意識,要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合理用地。對違反法律法規批地、占地的,必須承擔法律責任。(二)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審批土地。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的審批權在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不得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下放土地審批權。嚴禁規避法定審批權限,將單個建設項目用地拆分審批。(三)嚴格執行占用耕地補償制度。各類非農業建設經批準占用耕地的,建設單位必須補充數量、質量相當的耕地,補充耕地的數量、質量實行按等級折算,防止占多補少、占優補劣。不能自行補充的,必須按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繳納耕地開墾費。耕地開墾費要列入專戶管理,不得減免和挪作他用。政府投資的建設項目也必須將補充耕地費用列入工程概算。(四)禁止非法壓低地價招商。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依照基準地價制定并公布協議出讓土地最低價標準。協議出讓土地除必須嚴格執行規定程序外,出讓價格不得低于最低價標準。違反規定出讓土地造成國有土地資產流失的,要依法追究責任;情節嚴重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以非法低價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罪追究刑事責任。(五)嚴格依法查處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當前要著重解決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和濫用行政權力侵犯農民合法權益的問題。要加大土地管理執法力度,嚴肅查處非法批地、占地等違法案件。建立國土資源與監察等部門聯合辦案和案件移送制度,既查處土地違法行為,又查處違法責任人。典型案件,要公開處理。對非法批準占用土地、征收土地和非法低價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照《監察部國土資源部關于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行政處分暫行辦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破壞土地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瀆職犯罪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對非法批準征收、使用土地,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還必須依法承擔賠償責任。二、加強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實施管理(六)嚴格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修改的管理。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外,不得設立各類開發區(園區)和城市新區(小區)。對清理后擬保留的開發區,必須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約和產業集聚的原則嚴格審核。嚴格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修改,凡涉及改變土地利用方向、規模、重大布局等原則性修改,必須報原批準機關批準。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也不得擅自修改。(七)加強土地利用計劃管理。農用地轉用的年度計劃實行指令性管理,跨年度結轉使用計劃指標必須嚴格規范。改進農用地轉用年度計劃下達和考核辦法,對國家批準的能源、交通、水利、礦山、軍事設施等重點建設項目用地和城、鎮、村的建設用地實行分類下達,并按照定額指標、利用效益等分別考核。(八)從嚴從緊控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總量和速度。加強農用地轉用審批的規劃和計劃審查,強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對農用地轉用的控制和引導,凡不符合規劃、沒有農用地轉用年度計劃指標的,不得批準用地。為鞏固土地市場治理整頓成果,20**年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不再追加;對過去拖欠農民的征地補償安置費在20**年年底前不能足額償還的地方,暫緩下達該地區20**年農用地轉用計劃。(九)加強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管理。凡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沒有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的建設項目,不得通過項目用地預審。發展改革等部門要通過適當方式告知項目單位開展前期工作,項目單位提出用地預審申請后,國土資源部門要依法對建設項目用地進行審查。項目建設單位向發展改革等部門申報核準或審批建設項目時,必須附國土資源部門預審意見;沒有預審意見或預審未通過的,不得核準或批準建設項目。(十)加強村鎮建設用地的管理。要按照控制總量、合理布局、節約用地、保護耕地的原則,編制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明確小城鎮和農村居民點的數量、布局和規模。鼓勵農村建設用地整理,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要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并納入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凡占用農用地的必須依法辦理審批手續。禁止擅自通過“村改居”等方式將農民集體所有土地轉為國有土地。禁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非法出讓、出租集體土地用于非農業建設。改革和完善宅基地審批制度,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禁止城鎮居民在農村購置宅基地。引導新辦鄉村工業向建制鎮和規劃確定的小城鎮集中。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村莊、集鎮、建制鎮中的農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依法流轉。(十一)嚴格保護基本農田。基本農田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必須保證現有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基本農田要落實到地塊和農戶,并在土地所有權證書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中注明。基本農田保護圖件備案工作,應在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后三個月內完成。基本農田一經劃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擅自改變用途,這是不可逾越的“紅線”。符合法定條件,確需改變和占用基本農田的,必須報國務院批準;經批準占用基本農田的,征地補償按法定最高標準執行,對以繳納耕地開墾費方式補充耕地的,繳納標準按當地最高標準執行。禁止占用基本農田挖魚塘、種樹和其他破壞耕作層的活動,禁止以建設“現代農業園區”或者“設施農業”等任何名義,占用基本農田變相從事房地產開發。三、完善征地補償和安置制度(十二)完善征地補償辦法。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采取切實措施,使被征地農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要保證依法足額和及時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依照現行法律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被征地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不足以支付因征地而導致無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批準增加安置補助費。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達到法定上限,尚不足以使被征地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當地人民政府可以用國有土地有償使用收入予以補貼。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制訂并公布各市縣征地的統一年產值標準或區片綜合地價,征地補償做到同地同價,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必須將征地費用足額列入概算。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的補償費標準和移民安置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十三)妥善安置被征地農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具體辦法,使被征地農民的長遠生計有保障。對有穩定收益的項目,農民可以經依法批準的建設用地土地使用權入股。在城市規劃區內,當地人民政府應當將因征地而導致無地的農民,納入城鎮就業體系,并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在城市規劃區外,征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時,當地人民政府要在本行政區域內為被征地農民留有必要的耕作土地或安排相應的工作崗位;對不具備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的無地農民,應當異地移民安置。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盡快提出建立被征地農民的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指導性意見。(十四)健全征地程序。在征地過程中,要維護農民集體土地所有權和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權益。在征地依法報批前,要將擬征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準、安置途徑告知被征地農民;對擬征土地現狀的調查結果須經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確認;確有必要的,國土資源部門應當依照有關規定組織聽證。要將被征地農民知情、確認的有關材料作為征地報批的必備材料。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征地補償安置爭議的協調和裁決機制,維護被征地農民和用地者的合法權益。經批準的征地事項,除特殊情況外,應予以公示。(十五)加強對征地實施過程監管。征地補償安置不落實的,不得強行使用被征土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土地補償費主要用于被征地農戶的原則,制訂土地補償費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分配辦法。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將征地補償費用的收支和分配情況,向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公布,接受監督。農業、民政等部門要加強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征地補償費用分配和使用的監督。四、健全土地節約利用和收益分配機制(十六)實行強化節約和集約用地政策。建設用地要嚴格控制增量,積極盤活存量,把節約用地放在首位,重點在盤活存量上下功夫。新上建設項目首先要利用現有建設用地,嚴格控制建設占用耕地、林地、草原和濕地。開展對存量建設用地資源的普查,研究制定鼓勵盤活存量的政策措施。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按照集約用地的原則,調整有關廠區綠化率的規定,不得圈占土地搞“花園式工廠”。在開發區(園區)推廣多層標準廠房。對工業用地在符合規劃、不改變原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積率的,原則上不再收取或調整土地有償使用費。基礎設施和公益性建設項目,也要節約合理用地。今后,供地時要將土地用途、容積率等使用條件的約定寫入土地使用合同。對工業項目用地必須有投資強度、開發進度等控制性要求。土地使用權人不按照約定條件使用土地的,要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在加強耕地占用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征收管理的同時,進一步調整和完善相關稅制,加大對建設用地取得和保有環節的稅收調節力度。(十七)推進土地資源的市場化配置。嚴格控制劃撥用地范圍,經營性基礎設施用地要逐步實行有償使用。運用價格機制抑制多占、濫占和浪費土地。除按現行規定必須實行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的用地外,工業用地也要創造條件逐步實行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經依法批準利用原有劃撥土地進行經營性開發建設的,應當按照市場價補繳土地出讓金。經依法批準轉讓原劃撥土地使用權的,應當在土地有形市場公開交易,按照市場價補繳土地出讓金;低于市場價交易的,政府應當行使優先購買權。(十八)制訂和實施新的土地使用標準。依照國家產業政策,國土資源部門對淘汰類、限制類項目分別實行禁止和限制用地,并會同有關部門制訂工程項目建設用地定額標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具體實施辦法。繼續停止高檔別墅類房地產、高爾夫球場等用地的審批。(十九)嚴禁閑置土地。農用地轉用批準后,滿兩年未實施具體征地或用地行為的,批準文件自動失效;已實施征地,滿兩年未供地的,在下達下一年度的農用地轉用計劃時扣減相應指標,對具備耕作條件的土地,應當交原土地使用者繼續耕種,也可以由當地人民政府組織耕種。對用地單位閑置的土地,嚴格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有關規定處理。(二十)完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收繳辦法。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實行先繳后分,按規定的標準就地全額繳入國庫,不得減免,并由國庫按規定的比例就地分成劃繳。審計部門要加強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征收和使用的監督檢查。對減免和欠繳的,要依法追繳。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要適時調整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收取標準。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要嚴格按法定用途使用,由中央支配的部分,要向糧食主產區傾斜。探索建立國有土地收益基金,遏制片面追求土地收益的短期行為。五、建立完善耕地保護和土地管理的責任制度(二十一)明確土地管理的權力和責任。調控新增建設用地總量的權力和責任在中央,盤活存量建設用地的權力和利益在地方,保護和合理利用土地的責任在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負主要責任。在確保嚴格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不突破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的前提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統籌本行政區域內的用地安排,依照法定權限對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進行審批,按規定用途決定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地方分成部分的分配和使用,組織本行政區域內耕地占補平衡,并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本行政區域內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負責,政府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都要建立相應的工作制度,采取多種形式,確保耕地保護目標落實到基層。(二十二)建立耕地保護責任的考核體系。國務院定期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下達耕地保護責任考核目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每年要向國務院報告耕地保護責任目標的履行情況。實行耕地保護責任考核的動態監測和預警制度。國土資源部會同農業部、監察部、審計署、統計局等部門定期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耕地保護責任目標履行情況進行檢查和考核,并向國務院報告。對認真履行責任目標,成效突出的,要給予表彰,并在安排中央支配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時予以傾斜。對沒有達到責任目標的,要在全國通報,并責令限期補充耕地和補劃基本農田。對土地開發整理補充耕地的情況也要定期考核。(二十三)嚴格土地管理責任追究制。對違反法律規定擅自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發生非法占用基本農田的、未完成耕地保護責任考核目標的、征地侵害農民合法權益引發群體性事件且未能及時解決的、減免和欠繳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的、未按期完成基本農田圖件備案工作的,要嚴肅追究責任,對有關責任人員由上級主管部門或監察機關依法定權限給予行政處分。同時,上級政府要責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間暫停農用地轉用和征地審批。具體辦法由國土資源部會同有關部門另行制訂。實行補充耕地監督的責任追究制,國土資源部門和農業部門負責對補充耕地的數量和質量進行驗收,并對驗收結果承擔責任。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部門和農業部門要加強監督檢查。(二十四)強化對土地執法行為的監督。建立公開的土地違法立案標準。對有案不查、執法不嚴的,上級國土資源部門要責令其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或直接給予行政處罰。堅決糾正違法用地只通過罰款就補辦合法手續的行為。對違法用地及其建筑物和其他設施,按法律規定應當拆除或沒收的,不得以罰款、補辦手續取代;確需補辦手續的,依法處罰后,從新從高進行征地補償和收取土地出讓金及有關規費。完善土地執法監察體制,建立國家土地督察制度,設立國家土地總督察,向地方派駐土地督察專員,監督土地執法行為。(二十五)加強土地管理行政能力建設。20**年年底以前要完成省級以下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理順領導干部管理體制、工作機制和加強基層隊伍建設。市、縣人民政府要保證基層國土資源管理所機構、編制、經費到位,切實發揮基層國土資源管理所在土地管理執法中的作用。國土資源部要會同有關部門抓緊建立和完善統一的土地分類、調查、登記和統計制度,啟動新一輪土地調查,保證土地數據的真實性。組織實施“金土工程”。充分利用現代高新技術加強土地利用動態監測,建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耕地保護、土地市場的動態監測網絡。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把落實好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作為對執政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的檢驗。高度重視土地的保護和合理利用,認真總結經驗,積極推進土地管理體制改革,不斷完善土地法制,建立嚴格、科學、有效的土地管理制度,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確保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深化改革加強檔案管理
當前,農發行處于深化內部經營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的關鍵時期,檔案管理作為后臺服務、保障工作的一部分,對確保體制機制改革開展、核心業務延續具有重大意義。新形勢下加強檔案管理工作,要結合國家檔案局印發的《關于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加強檔案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提高對檔案工作的認識、完善檔案工作機制、做好經營管理體制機制改革中的檔案管理等方面,查找工作漏洞,補齊工作短板,夯實檔案工作基礎。
一、進一步提高對檔案工作的認識
(一)充分認識檔案工作的重要性。檔案工作是一項事關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性、支撐性工作,是企業管理的基礎。就檔案工作的重要性曾指出:“之所以說檔案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主要是因為檔案工作是一項基礎性工作,經驗得以總結,規律得以認識,歷史得以延續,各項事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檔案。”國有企業檔案是國有企業各項活動的記錄,不僅具有重要的信息價值,而且具有極高的證據價值。因此要增強政治意識和大局觀念,從維護國家安全的高度扎實做好檔案工作。(二)充分認識檔案工作對農發行改革發展的重要性。農發行作為農業政策性銀行,日常工作產生的檔案,尤其是業務檔案,是農發行生產、經營、管理等各項活動的原始記錄,是農發行資產的載體和證據,是開展各項業務不可缺少的依據。首先,檔案為各項規章制度的制定提供了參考依據;其次,檔案詳細真實地記錄各項業務往來,為農發行的整體運營提供了管理數據,對目前及今后將要開展的各項業務起到了促進作用;第三,檔案是最真實的反映者,能在法律上保護農發行及其員工的正當權益,明確責任,減少糾紛;第四,檔案與企業文化息息相關,是企業精神文化與價值觀的直觀體現,在企業文化中具有無可比擬的向心力;第五,檔案是一種教育資源,尤其是其中記錄的真實案例,員工進行培訓時可以用作教材和參考資料,相較其他資料更具說服力。
二、進一步完善檔案工作機制
(一)加強對檔案工作的統一領導。《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明確規定“檔案工作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這是我國檔案工作的組織原則與基本管理體制。近年來農發行檔案工作形成了“三納入,兩定期”的工作格局,即由分管辦公室工作的行領導分管檔案工作,將檔案工作開展情況納入辦公室年度工作計劃和統一發展規劃,將檔案工作完成情況納入辦公室部門職責,同時將檔案工作管理納入員工年度工作考核;分管檔案工作的辦公室領導定期聽取檔案工作匯報,定期對檔案工作計劃提出意見建議,并對檔案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及時研究并協調解決檔案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和困難,為檔案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人力、物力、財力各方面的保障,確保檔案工作與全行發展相協調。在持續加強總行機關檔案統一管理的基礎上,要積極開展總行機關與各省級分行檔案工作的互動聯系,以年度檔案工作考評為契機,探索建立檔案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機制、優秀檔案工作員“人才儲備庫”等,以點帶面,帶動全系統檔案管理工作全面、協調發展。(二)提高檔案干部隊伍的履職能力。根據《檔案法》規定,檔案工作具有檔案保管利用和檔案業務監督指導兩種職能,應按照“以崗定人”的原則配備相應工作人員。根據檔案資源數量配備工作人員,《意見》要求可參照《地方各級檔案館人員編制標準(試行)》的規定:“以館藏檔案一萬卷確定編制基數,地、縣(區)及縣級市檔案館5人,不少于3人;地區級市檔案館7人;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其他大城市檔案館10人。”同時要根據本層級機構數量、下屬單位數量、項目數量等配備檔案業務監督指導人員。目前總行機關檔案管理處有專職檔案人員4人,其中2人是檔案專業人員;省級分行全部為兼職檔案員,基本沒有檔案專業人員。為提高檔案工作人員專業素質,推動農發行檔案工作持續向上發展,建議拓寬教育培訓渠道,鼓勵檔案工作人員參加本單位或上級機關組織的專業檔案培訓班、遠程教育、學術會議、論壇講座、業務實踐活動等,完善知識結構、增強創新能力、提高專業水平。各級行要積極為檔案工作人員參加教育培訓提供便利條件,可以聯合或委托有條件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訓機構等開展檔案繼續教育活動。要記錄檔案工作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形式、內容、時間和考試考核結果等情況,探索建立與崗位晉升相銜接的激勵機制,將繼續教育情況納入檔案工作人員考核評價體系,同時要保障檔案工作人員在參加繼續教育時期的工資、福利等待遇。(三)健全系統條線檔案工作的監督指導機制。一是規范檔案考評工作。建立檔案工作“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制度,考評小組成員由總行機關和省級分行檔案工作人員隨機抽取組成,考評對象除各省級分行申報之外,再由檔案管理處隨機抽取1-2個機構;及時公開檔案考評發現的問題和考評結果、規范考評指標體系。二是修訂檔案工作相關制度辦法。根據工作實際及時修訂總行機關檔案借閱管理制度、文書檔案整理辦法、業務檔案管理辦法、圖像、聲像、實物檔案管理辦法及全宗卷整理辦法等制度辦法,規范檔案工作實際操作,為檔案工作提供切實可靠的工作依據。三是加強報備制度。根據《機關檔案管理規定》要求,建立年度工作報告制度。各省級分行匯總分析當年檔案工作情況形成年度報告,于年底前報送總行,解決檔案工作中業務指導周期長、覆蓋面不足等問題。四是建立優秀檔案工作人員“人才儲備庫”。在加強各級行兼職檔案管理人員管理的同時,遴選職業道德良好、工作經驗豐富、理論水平較高的優秀檔案工作人員加入“人才儲備庫”,充實總行機關開展制度制定、監督檢查等工作力量。(四)創新檔案工作的管理和利用機制。積極創新文件資料收集和保管機制,進一步提高檔案資源集中管理能力,加強檔案管理制度和標準規范建設,提高檔案收集、整理、歸檔等工作的規范化水平。創新檔案管理方法,加快實現對電子文件歸檔的監督指導,實現檔案管理現代化和集約化。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逐步實現檔案信息全國大集中,提升檔案服務體驗,提高管理水平,建立以“利用為導向”的檔案集約化管理體系。一是依靠現有技術手段提高檔案信息在線利用的便捷性,分步減少紙質文件資料歸檔管理的數量,實現電子檔案“單軌制”管理。二是取消縣級支行檔案管理職責,重新梳理二級分行檔案管理操作流程,縮減檔案管理層級,實現檔案實體區域集中管理模式。三是在全系統全面推進檔案資源存量數字化、增量電子化、利用網絡化、庫房管理現代化;創新服務機制,簡化檔案利用審批手續,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試點建設檔案專題數據庫和檔案開放平臺,推行檔案利用“一站式”服務;創新檔案信息化管理模塊,加快與農發行綜合辦公平臺及核心業務系統融合,實現檔案數據全國大集中管理。
三、幾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