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醫保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7 00:43:2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全民醫保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醫保試點實現全民醫保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城鎮居民醫療現狀及存在問題;街道社區醫療保險工作的對策思考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建立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農村建立合作醫療制度之后又一重大舉措、社區衛生服務模式、社區醫保管理平臺建設滯后、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試點的推開,是醫療保險制度改革邁向全民醫保、完善目標關鍵性的一步、城鎮居民醫保試點基本原則、構筑預警、監管、處理三大網絡體系、建立執法、維權機制、強化基礎設施,提高服務能力、全面推進基層平臺建設、加強醫療保障隊伍建設、轉變基層政府管理服務職能等,具體請詳見。
全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會議召開后,已有79個城市作為流動城鎮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城市,并計劃在近幾年覆蓋全體城鎮非從業居民。這是建立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農村建立合作醫療制度之后又一重大舉措,是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經之路。國務院下發的《關于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工作要充分發揮城市社區服務組織的作用。整合、提升、拓寬城市社區服務組織的功能。加強社區服務平臺建設,做好基本醫療保險管理服務工作,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和社區醫保是社區居民醫療保險制度改革,能否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
一、城鎮居民醫療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社區衛生服務模式社區衛生服務是隨著現代醫療需求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衛生服務模式,在推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試點的過程中
由于參保人員大多為老人、小孩、并軌轉制企業的弱勢群體、失業或無業人員,因此社區醫療服務便上升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但是眼下大多數社區衛生服務仍然不能滿足居民的各種需求,呈現處“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場面。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較多的患者對社區醫療服務能力缺乏信心。勝利街道居委會的xx主任告訴我們,居民們普遍認為社區醫療服務機構的醫生醫術不高,設備簡陋,生怕在社區就診“小病拖成大病,感冒治成肺炎”。尤其對全科醫生持懷疑態度。
全民醫保年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按照國家、省、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的統一部署和要求,以完成靈活就業人員參加職工醫保、非就業人員及學生參加居民醫保為主要工作內容,不斷擴大醫療保險覆蓋面(城鎮居民參保包括在城鎮內居住的農村戶籍人口、進城務工人員和農村中小學生),確保完成本年度參保任務。
二、任務目標
緊緊圍繞全省確定的“一個確保,兩個重點,三個突破,四個到位”的工作任務,扎實深入開展我縣醫保工作。
(一)確保全縣7.5萬城鎮居民、4.5萬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將任務指標與落實要求同步分解到各鄉鎮(區)勞動和社會保障所或社區。
(二)實行“三包”責任制,層層落實責任。縣里負責包保鄉鎮(區);鄉鎮(區)負責包保保障所或社區;保障所或社區負責包保人員。
全民醫保在新興經濟中的出路
如果你無力支付女兒接種脊髓灰質炎疫苗的費用,政府該不該出這筆錢?如果她得了癌癥而你卻負擔不起治療費呢?如果病情進人晚期的不是你的女兒而是你呢?如果你對以上任何一種情況的回答為“是”—憑良心講,我們99%的人都會這樣回答—那么,你就會支持“全民醫保”,也就是關于人不能僅僅因為窮就該被丟下承受痛苦或者等死的理念。我們通常討論—而且激烈爭議—的是,到底誰應該受助于納稅人的錢(只是窮人嗎?他們的子女?),因何種疾病(傳染病?疑難雜癥?),以及受助程度(全部?部分?)。這些問題承載著太多意識形態。這是保守派的熱衷個人責任和自由派的喜歡社會團結產生摩擦的地方。無怪乎美國沒有全民醫保—有些美國人稱之為“社會主義”,同時歐洲也在削減這一塊—大多數歐洲人稱之為“一項人權”。不過,雖然富國在為此爭論不休,像巴西、智利、中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這些成功的發展中國家卻摸索出了一條前進之路,并且正在向前邁進。以下是它們正在實施的做法。
首先,它們達成了政治上的共識:如果你付不起醫保費用,那么政府會為你出錢。
對于這些國家來說,這不僅是道德原則。這是確保政治穩定的一種方法。對于經濟增長來說,下面哪個更糟:是用公家的錢來幫助數百萬貧困者獲得醫療服務,還是讓這數百萬人憤怒地走上街頭舉行示威?團結有利于商業發展。當然,這要假定你能分辨出誰窮誰不窮。噢,現在你能分辨。生物統計技術的進步讓我們可以更容易、更省錢地—每人約4美元—確定個人的身份,了解其收入,并查出其正在領取的補助金。如果你生活在加拿大或法國,這聽起來也許不算什么,那里有指定的社會保險號和由政府提供的終生“免費”醫療保障。但是在發展中國家,這是具有革命性的社會政策。
其次,政府支付的醫療保險超越了傳統的“基本”組合—超越了像疫苗接種、孕產期保健以及計劃生育這些內容。隨著發展中國家變得越發富裕,它們的病理特征發生了變化。其國民因其他問題致病—糖尿病、高血壓、癌癥和心臟病變得更加普遍。它們的嬰兒出生率降低,人口壽命延長。所以過去那種提供醫療保障的方法需要改變。你要把更多的政府資金用于教人們如何生活—少吃、多運動、戒煙以及使用安全套。你要把更多的醫生培養成專科醫生而不是全科醫生。而且你開始擔憂專利問題—你買得起大品牌制藥公司生產的最新藥品嗎,還是你該不該挑戰它們的知識產權、自己生產一種非專利藥?猜猜像巴西這樣新的全球強國會走哪條路。
第三,雖然政府可能在支付醫療服務的費用,但它不再是唯一的醫療服務提供者。
建設公立醫院和聘請醫生在重要性上不及確保病人有醫療保險,并且能夠利用保險在自己想找的醫生那里獲得醫療服務。許多新的醫療服務提供者是私人性質—有些為了贏利,有些不是。這讓政府可以關注逐利的醫療企業不愿涉足的地方—比如偏遠農村—并提供更好的服務。(需要強調的是:當政府本身不能拓寬這些醫療服務的范圍時,通常是私人性質的非營利性組織在做這件事—世界上最新成立的國家南蘇丹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縣全民醫保年工作方案
按照省政府“全民醫保年”工作要求,我縣今年的工作指標是:城鎮居民參保人數要達到7.5萬人,職工參保人數達到4.5萬人。為進一步推動全縣基本醫療保險工作深入開展,圓滿完成各項目標任務,根據《吉林省“1234醫保年”工作方案》、《吉林省2009年城鎮醫療保險宣傳工作方案》,在全縣范圍內開展“全民醫保年”活動。現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按照國家、省、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的統一部署和要求,以完成靈活就業人員參加職工醫保、非就業人員及學生參加居民醫保為主要工作內容,不斷擴大醫療保險覆蓋面(城鎮居民參保包括在城鎮內居住的農村戶籍人口、進城務工人員和農村中小學生),確保完成本年度參保任務。
二、任務目標
緊緊圍繞全省確定的“一個確保,兩個重點,三個突破,四個到位”的工作任務,扎實深入開展我縣醫保工作。
(一)確保全縣7.5萬城鎮居民、4.5萬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將任務指標與落實要求同步分解到各鄉鎮(區)勞動和社會保障所或社區。
全民醫保社會公平性意義分析論文
關鍵詞:醫療保障全民醫保公平
摘要:“全民醫保”目標的提出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試點,解決了我國醫療保障制度覆蓋面不足引發的公平問題,但是多種醫療保障制度并存將引發新的不公平問題。建議將底線公平理念引入“全民醫保”目標下的醫療保障制度建設中,強調政府的基本責任,在追求適度公平的前提下同步發展多種醫療保障制度,實現醫療保障體系的叮持續發展。
公平始終是社會發展中的熱點話題,作為社會保障制度之一的醫療保障制度,公正是其存在的理念基礎。然而我國醫療保障體系長期呈現出的碎片式制度結構,卻與公平性目標相距甚遠。2007年7月,國務院在北京召開全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工作會議,總理指出:“目前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財政收入增加較快,建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條件基本具備,時機已經成熟。”這標志著我國政府決定以解決城鎮非從業居民的醫療保障為突破口,開始“全民醫保”的建設進程。這不僅意味著醫療保障制度從局部人群享有擴展到全民覆蓋,同時也必然引出一個現實性與理論性并俱的問題,即該用何種公平的理念指導這次醫療保障制度變革,如何用一種恰當的公平視角來均衡多種制度并存帶來的各種差異。
一、“全民醫保”目標提出之前我國醫療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問題
長期以來,對于我國醫療保障制度公平性的質疑不絕于耳,該制度的主要癥結表現為保障的覆蓋面不足,大量人群游離于醫療保障制度之外,暴露出了保障制度“有或無”層面上的公平問題。2003年第三次全國衛生服務調查分析報告顯示,城鄉共有30%貧困家庭的致貧原因是疾病或損傷,與此相呼應的是,79.1%的農村被調查居民沒有任何醫療保障,44.8%的城市被調查者沒有任何醫療保險,缺失的情況相當嚴重。
我國的醫療保障體系是面向不同的人群階段性地逐步發展起來的,是一個受益人群由少到多的過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起步最早,從1994年的兩江試點至2006年底,該制度覆蓋人群達到近1.6億,但是鑒于該制度目標人群的局限性,城鎮大量無固定工作單位的非從業人員沒有被納入到制度中來,其中包括大量的老人、兒童、失業人員等弱勢人群。雖然不少城市的政策文件中規定靈活就業人員也可以自行參加該制度,但是缺乏單位參與籌資這一關鍵環節,加上“醫療保險與養老保險必須同時加入”的限制,使得這些弱勢人群憑借自己的能力想邁進制度的大門,顯得格外困難。
醫療保險制度整合構想
三大醫保制度的差異分析
我國于1998年設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這是為國有企業改革解困而出臺的一項配套措施,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是自然的考慮,但也在客觀上造成該制度覆蓋面較為狹窄(僅限于城鎮正規就業職工)的問題;之后相繼于2003年和2007年出臺覆蓋廣大農村居民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非從業城鎮居民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城職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分割運行,分別覆蓋不同的人群,兩種制度在參保原則、統籌層次、籌資機制、保障水平甚至主管部門等方面各成體系,存在著諸多差異。
1.覆蓋人群。城職醫保的覆蓋對象僅限于城鎮正規就業職工;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農合所覆蓋的人群是非正規就業的人群。2003年出臺的新農合的覆蓋對象是廣大農村居民,2007年出臺的居民醫保的覆蓋對象為不屬于城職醫保制度覆蓋范圍的學生、少年兒童和其他非從業城鎮居民。可見,城職醫保制度和城鄉居民醫保制度覆蓋人群的劃分主要是以是否正規就業為標準的。
2.籌資方式與籌資水平。從籌資方式來看,城職醫保采用個人繳費與單位繳費結合的方式,城鄉居民醫保采用個人繳費與財政補貼相結合的方式。從繳費年限來看,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屬于在職繳費,達到一定繳費年限后,退休后不再繳費即可享受待遇,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停止繳費就不能享受待遇②。從籌資水平來看,城職醫保的籌資水平總體高于新農合和城居醫保的籌資水平。新農合和城居醫保的覆蓋人群因為繳費能力相對較弱,個人收入難以量化,基金采用定額籌集,籌資水平遠低于城職醫保,并且政府承擔了更多的責任。2010年全國城職醫保的人均籌資額為1666.51元,城居醫保和新農合人均籌資額分別為181.04元和156.6元③。可見,雖然城鄉居民醫保享受政府財政補助,但由于城鄉居民的收入有限和政府補助不高,城鄉居民醫保的總體人均籌資水平遠低于城職醫保。
3.保障范圍。考慮到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新農合和城居醫保在推行之初,都強調了堅持低水平起步、重點保障參保人員的大病醫療需求。例如,新農合直接被定義為“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城居醫保制度規定,基金“重點用于參保居民的住院和門診大病醫療支出,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逐步試行門診醫療費用統籌”。相比較而言,城職醫保的保障范圍比新農合及城居醫保要寬得多。按照現行“統賬結合”的醫療保險模式,城職醫保參保人符合要求的住院費用可以通過統籌基金報銷,門診費用則可以通過個人賬戶扣劃,已經實行門診統籌的地區(例如廣東省東莞市等地),還可以利用統籌基金獲得門診醫療保障。可見,目前城職醫保與城鄉居民醫保制度的保障范圍主要與籌資水平相對應,城職醫保的籌資水平較高,其保障范圍也較大。4.保障水平。保障水平是醫療保險制度目標和效果的集中體現。一般而言,可用名義保障水平和實際保障水平來衡量社會醫療保險的保障水平。醫療保險的名義保障水平主要體現為報銷比例,城職醫保的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比例總體為70%左右;新農合目前平均報銷比例為36%,在中西部縣和鄉為50%或更高;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在50%左右。但保障水平是由起付線、封頂線、報銷比例和醫療保險“三大目錄”等方面規定所綜合決定的。因此,有學者指出,用實際補償比,即就醫者獲得的基金補償金額占其實際發生的全部醫療費用之比,來衡量醫療保險的真實保障水平。根據第四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結果,2008年城職醫保實際補償比為66.2%,城居醫保實際補償比為49.2%,新農合實際補償比為為34.6%④。可見,與籌資水平相對應,城職醫保的名義保障水平和真實保障水平均遠高于新農合和城居醫保,后二者的保障水平相對比較接近。
5.基金模式。從基金模式來看,城職醫保設立了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而城鄉居民醫保不設個人賬戶。城職醫保的個人賬戶由參保個人和用人單位繳納的醫療保險費組成,按照參保人員的工作狀態、年齡特征等因素,以一定比例劃入,用于參保人員發生疾病風險時而支付符合醫療保險規定范圍內的醫療費用。個人賬戶相當于一個人在年輕、健康時將一部分資金儲蓄積累起來,在年老或患病時用支付自己的醫療費用。因此,醫療個人賬戶與醫療保險的不同點在于:醫療保險是在不同健康狀況的人之間(健康者與患病者)進行醫療資金的橫向再分配和平衡,而醫療個人賬戶則是在個人的現時消費與將來的醫療消費之間進行縱向的資金平衡⑤。因此,城職醫保既存在橫向再分配,又存在縱向再分配,而城鄉居民醫保僅存在縱向再分配。
醫保局局長學習中國夢心得體會
“中國夢”是什么?說: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他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從此,我們國人多了對將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待。針對這次市委以“中國夢”為主題的學習專題活動,我更加深刻認識到:中國夢,凝聚著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唯有不斷創造實現億萬百姓的美好生活和幸福夢想,才能共同托起民族復興之夢。作為與我們百姓密切相關的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和發展,幾乎惠及了所有的中國的百姓,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國家將給全體公民撐開一把保障的大傘,讓每一個公民都深受其惠,率先實現我們國家全民醫保惠及百姓的“中國夢”。
推進全民醫保為“中國夢”添彩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21世紀頭20年的“中國夢”,但它不是溫飽型生活方式,醫療、養老、教育、住房等等是溫飽社會向小康社會過渡的重要指標。為了“中國夢”,必須推進“全民醫保”,家是最小的國,國是最大的家。作為一個普通家庭,普通百姓尤其是農村的百姓最怕的就是得病、住院,每次看病高額的花費都能讓百姓“望而卻步”,早在十幾年前,舉國呼吁建立全民醫保,而因國家不堪重負無力承擔,就此,建立全民免費醫療制度的動議擱淺。為什么經濟發達程度比中國弱的印度,已建立起全民免費醫療制度,而中國卻建立不起來。全民醫保,成為廣大百姓難圓的中國夢。如今黨的十八大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社會建設的重點,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共圓“中國夢”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進而提升全社會的幸福指數。實現“全民醫保”是提升全民幸福指數的重要舉措,是促進社會和諧的穩定器。“全民醫保”的推進,將為“中國夢”增添更加美麗的幸福光環。
“中國夢”為醫保指航,向全民醫保邁進
中國夢給我們指明方向,不畏艱巨,勇穿迷霧與荊棘。盡管當前我國社會醫療保險體系還存在不盡人意的地方,經過近年來不斷完善醫療保險制度,我們國家關于醫療保障問題不再存在著公費醫療等特殊政策,轉而發展成了針對普通職工、退休職工、特困人員、城鎮居民、農村農民等多方面的多層次、廣覆蓋的醫療保障體系。政策的實施不但有效避免了“一人拿藥惠及全家”的弊端,更使城鄉低保戶、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不用繳納醫保費就能享受到醫療保險待遇。同時農民朋友們也能交幾十塊錢納入農村的合作醫療保險政策中,2006年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范圍擴大到全國40%的縣(市、區),使全體各個層次的國民都享受到了醫療保障的利好政策和待遇。同時,針對大醫院人滿為患、中小醫院無人看病的醫療資源分配問題,此次十八大報告中也提出,要積極發展和完善縣級基層醫院的硬件和軟件條件,讓90%的市民能在縣域內解決看病問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要讓老百姓享受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進一步說,就是要讓中國人民過上更加富裕、更有尊嚴的生活,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作為一名基層醫保工作者,我深感責任重大,我將把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問題真正放在心坎上、落實到行動上,將黨的各項醫保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實處。
轉變思路真抓實干成就“全民醫保夢”
底線公平理念引入全民醫療保障體系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全民醫保”目標提出之前我國醫療保障itl0度的公平性問題;“全民醫保”目標的提出緩和了制度缺失帶來的不公平;“全民醫保”的內涵需要新的公平理念;“全民醫保”目標下的底線公平理念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公平始終是社會發展中的熱點話題、44.8%的城市被調查者沒有任何醫療保險,缺失的情況相當嚴重、我國的醫療保障體系是面向不同的人群階段性地逐步發展起來的、2003年開始試點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呈現出較快的發展速度、“全民醫保”目標提出之際,正是我國新一輪的衛生體制改革醞釀之時、“全民醫保”目標有著更為豐富的制度內涵、在改革的初期,我國并沒有形成以全民為視角的改革思路、各級政府都清晰地表達出了籌資的責任、底線公平理念有著制度建設中的現實性與前瞻性雙重意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全民醫保”目標的提出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試點,解決了我國醫療保障制度覆蓋面不足引發的公平問題,但是多種醫療保障制度并存將引發新的不公平問題。建議將底線公平理念引入“全民醫保”目標下的醫療保障制度建設中,強調政府的基本責任,在追求適度公平的前提下同步發展多種醫療保障制度,實現醫療保障體系的可持續發展。
論文關鍵詞:醫療保障全民醫保公平
公平始終是社會發展中的熱點話題,作為社會保障制度之一的醫療保障制度,公正是其存在的理念基礎。然而我國醫療保障體系長期呈現出的碎片式制度結構,卻與公平性目標相距甚遠。2007年7月,國務院在北京召開全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工作會議,總理指出:“目前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財政收入增加較快,建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條件基本具備,時機已經成熟。”這標志著我國政府決定以解決城鎮非從業居民的醫療保障為突破口,開始“全民醫保”的建設進程。這不僅意味著醫療保障制度從局部人群享有擴展到全民覆蓋,同時也必然引出一個現實性與理論性并俱的問題,即該用何種公平的理念指導這次醫療保障制度變革,如何用一種恰當的公平視角來均衡多種制度并存帶來的各種差異。
1“全民醫保”目標提出之前我國醫療保障itl0度的公平性問題
長期以來,對于我國醫療保障制度公平性的質疑不絕于耳,該制度的主要癥結表現為保障的覆蓋面不足,大量人群游離于醫療保障制度之外,暴露出了保障制度“有或無”層面上的公平問題。2003年第三次全國衛生服務調查分析報告顯示,城鄉共有30%貧困家庭的致貧原因是疾病或損傷,與此相呼應的是,79.1%的農村被調查居民沒有任何醫療保障,44.8%的城市被調查者沒有任何醫療保險,缺失的情況相當嚴重。
公平理念指導醫保變革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全民醫保”目標提出之前我國醫療保障itl0度的公平性問題;“全民醫保”目標的提出緩和了制度缺失帶來的不公平;“全民醫保”的內涵需要新的公平理念;“全民醫保”目標下的底線公平理念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作為社會保障制度之一的醫療保障制度,公正是其存在的理念基礎、暴露出了保障制度“有或無”層面上的公平問題、我國的醫療保障體系是面向不同的人群階段性地逐步發展起來的、“全民醫保”目標提出之際,正是我國新一輪的衛生體制改革醞釀之時、三種制度同步發展,將成為我國實現“全民醫保”目標的具體路徑、用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填補長期以來的制度空白固然是保證人人獲得醫療保障的必要途徑、底線公平理念將差異與均等、公平與效率這些辯證關系有機地結合起來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全民醫保”目標的提出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試點,解決了我國醫療保障制度覆蓋面不足引發的公平問題,但是多種醫療保障制度并存將引發新的不公平問題。建議將底線公平理念引入“全民醫保”目標下的醫療保障制度建設中,強調政府的基本責任,在追求適度公平的前提下同步發展多種醫療保障制度,實現醫療保障體系的叮持續發展。
論文關鍵詞醫療保障全民醫保公平
公平始終是社會發展中的熱點話題,作為社會保障制度之一的醫療保障制度,公正是其存在的理念基礎。然而我國醫療保障體系長期呈現出的碎片式制度結構,卻與公平性目標相距甚遠。2007年7月,國務院在北京召開全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工作會議,總理指出:“目前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財政收入增加較快,建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條件基本具備,時機已經成熟。”這標志著我國政府決定以解決城鎮非從業居民的醫療保障為突破口,開始“全民醫保”的建設進程。這不僅意味著醫療保障制度從局部人群享有擴展到全民覆蓋,同時也必然引出一個現實性與理論性并俱的問題,即該用何種公平的理念指導這次醫療保障制度變革,如何用一種恰當的公平視角來均衡多種制度并存帶來的各種差異。
1“全民醫保”目標提出之前我國醫療保障itl0度的公平性問題
長期以來,對于我國醫療保障制度公平性的質疑不絕于耳,該制度的主要癥結表現為保障的覆蓋面不足,大量人群游離于醫療保障制度之外,暴露出了保障制度“有或無”層面上的公平問題。2003年第三次全國衛生服務調查分析報告顯示,城鄉共有30%貧困家庭的致貧原因是疾病或損傷,與此相呼應的是,79.1%的農村被調查居民沒有任何醫療保障,44.8%的城市被調查者沒有任何醫療保險,缺失的情況相當嚴重。
社會醫療保險論文
社會屬性和強制性原則使社會醫療保險與營銷之間似乎缺少某種紐帶和聯系。然而,在多層次醫療保險體系構建和社會醫療保險由“城鎮”向“全民”跨越的過程中,以營銷的觀念和手段來推動“廣覆蓋”目標的實現,不失為非常之舉。
1對社會醫療保險需不需要營銷的討論
社會醫療保險的營銷,就是將多層次體系下的各險種,通過創造、傳遞和傳播優質的顧客(參保者)價值,獲得、保持和發展參保人群。當“使推銷成為多余”,營銷目的便得以實現,醫療保險擴面工作也變得簡單有效,“廣覆蓋”、“大數法則”等迎刃而解。
1.1從市場角度看,醫療保險和其他保險一樣,是非渴求商品
醫保經辦機構必須主動推銷和積極促銷,善于使用各種推銷技巧尋找潛在顧客,甚至采用高壓式的方法說服他們接受其產品,從而使更多的人群加入到社會醫療保險體系中來。
1.2從醫療保險的需求特性看,疾病發生的隨機性造成對醫療保險需求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