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線形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3 20:05:5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平面線形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透析公路隧道平面線形設計
一、前言
近年來,隨著國家公路網建設的逐漸推進,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快速增長,并不斷向山區延伸。由于山嶺區地形、地質條件復雜,公路隧道的平面線形采用曲線已不可避免,但因老的設計規范的局限,公路隧道常常因線形組合的不合理而出現行車安全事故。針對以往在隧道線形設計中存在的問題,2004年交通部實施的新的《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03)和《公路隧道設計規范》(JTGD70-2004)中對老的規范中一些模糊性較大的規定進行了補充和明確,如隧道洞口的平縱線形以及洞口與洞外的路線線形連接等都進行了較詳細的說明,使得隧道的線形設計更趨于合理性,但對于隧道平曲線的一些規定仍然不能滿足實際的需要,尤其是對于山區高速公路,在展線存在很大困難的條件下,為了克服地形高差帶來的大縱坡,設置半徑較小的隧道平曲線往往很難避免,以至于在特殊路段不得不做出突破現行規范的一些設計。這些在設計工作中不斷凸顯出來的問題表明,山嶺區隧道的線形設計還存在著許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二、山嶺區隧道平面線形設計的原則及現狀
1.一般原則一般而言,隧道線形設計除了服從路線走向外,還要著重考慮地形、地質及水文條件,而后者往往對隧道平面線形的設計起著決定性作用。如在選線時,隧道通常選擇在埡口或“竹筍”形穩定的山體中,盡量避免穿越不良地質帶,同時還要顧及到隧道的進出口位置,盡量使路線走向與地形等高線垂直,且左右兩側山體基本對稱等,這些都是由地形、地質條件所決定。其實,在以往的隧道線形設計中這些也是一貫遵循的原則。為了更好的貫徹執行這些原則,在很多情況下就須將隧道的平面線形設計成曲線。盡管在隧道平面線形設計中不提倡使用曲線,但在很多情況下,它的設置確實能使一些選線原則得到更好的貫徹。
2.設計現狀目前,在隧道線形的設計上,多數設計人員偏重于服從路線的總體布置和走向,即在平面線形設計上多采用直線形,致使隧道進出口位置不理想,常出現嚴重的偏壓現象,洞口的失穩破壞時有發生;除此之外,在路線高差較大時,直線形也不易緩和路線縱坡,常導致長大縱坡出現,對行車,尤其是重車非常不利。很多行車安全事故之所以發生在隧道進出口處,除了因為在隧道進出口處存在的視覺和心理的不適應外,在下坡段長大縱坡導致的車速過快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隨著我國公路隧道建設尤其是山嶺區隧道建設的發展,隧道施工技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對于曲線隧道方案而言,在隧道施工方面存在的困難已不再難以克服。因此,在隧道平面線形設計中,為了避開不良地質地段、克服路線高差、改善線形指標,消除更多的安全隱患,曲線隧道方案已越來越多的被采用。就國外來講,如美國及歐洲國家,修建公路隧道時,隧道平面線形大多數設計為平曲線,特別是在洞口段盡量設置為曲線,以利于光線的過渡,解決隧道進出口處視力和心理的不適應問題,同時避免因出口“白洞”影響而導致的駕駛人員加速出洞的現象,從而預防進出口處事故的發生。
三、隧道內設置平曲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公路平面線形與交通安全相關性
摘要:隨著工程設計研究需要,歸納了道路平面線形與交通安全的關系的幾個方面,為交通安全的進一步深入分析研究提供一些經驗,滿足道路線形設計和分析的需要。
關鍵詞:平面線形;交通安全;交通事故率;高速公路
1概述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主要分為兩類,即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主觀因素主要是指人為因素;而客觀因素包括車輛、道路、交通、氣候等要素。許多國家的公眾輿論與交通管理機構的官方統計都簡單地認為,事故的根本原因是駕駛員的粗心和錯誤以及汽車的機械問題。所有事故中完全應有駕駛員負責的為73.6%,道路條件的原因所占的比例為17%。這說明在以往的道路交通事故原因中,忽視了“路”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事實上,除部分事故純粹是由于駕駛員粗心駕駛汽車等主觀原因引起的以外,有相當一部分事故是人為操作不當與困難的行駛條件共同引起的,而困難的行駛條件則與道路設計和養護有關。因此,作為道路交通的基礎設施和車輛行駛的根本條件,道路對交通安全的影響不可忽視。在道路條件的原因所占比例為17%的交通事故中,道路線形又占其全部的30~40%,可見線形是道路條件對交通事故成因的關鍵因素。下邊從著重從平面線形來分析其對交通安全的影響。
2問題及解決方法道路平面線形與交通安全的關系從以下幾點加以分析:平面線形要素對交通事故的影響,道路平面線形是由直線、平曲線組合而成。以下分別從直線、平曲線半徑、緩和曲線、彎道超高、視距等幾個方面討論其對交通事故的影響。
2。1直線直線是高速公路的主體線形。就直線與道路交通安全之間的關系,國外有資料指出:一次直線的最大長度小于3min行程對交通安全比較有利。對于高速公路,若以最大允許時速120km/h計,3min的行程為6km。據調查,我國平原地區高速公路許多路段的一次直線長度都超過6km,有的長達10km以上。道路交通的實踐證明:無論是一般公路還是高速公路,過長的直線段易使駕駛員因景觀單調而產生疲勞,導致注意力分散、反應遲緩,一旦遇見緊急情況,常因措手不及麗肇事;另外,駕駛員在長直線路段容易超速行駛,致使車輛在進入直線路段末段后的曲線部分的速度仍然比較高,若遇到彎道超高不足或其它偶然干擾,往往導致車輛傾覆或其它類型的交通事故。有人建議用20倍計算行車速度(以m為單位)控制直線長度。
2。2平曲線半徑在影響交通安全的線形因素中,平曲線半徑是關鍵的因素。由汽車行駛理論可知,汽車行駛的橫向穩定性先于縱向穩定性。因此,平曲線半徑值的確定即根據汽車行駛的橫向穩定性(滑移、傾覆)而定。其最小值按汽車在彎道外側行駛時所受的離心力和車重在平行于路面方向的分力等橫向力,以不超過由輪胎與路面間的橫向附著力所能承受的程度為限,并考慮乘車人員是否舒適而定的。
山區公路路線方案設計體會
摘要:山區地形及地質條件均較為復雜,路線設計方案對此區域內擬建公路的工程規模及景觀效果有著較大的影響。文章結合某山區公路項目,分析路線設計時需綜合考慮的地形、地質、構造物設置、環保及景觀設計、運行速度協調性評價等因素,總結設計體會。
關鍵詞:山區公路;平縱面線形設計;安全設計
1項目概況
擬建項目連接的兩地區域內分布有較多知名度高的旅游資源,受制于交通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區域旅游資源開發程度及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均較低。為響應交通強國戰略、整合區域內旅游資源、推動區域高質量聯動發展,兩地擬共同建設本項目。根據項目交通功能,結合區域內綜合交通體系、遠景發展規劃及設計交通量論證[1],本項目定位為集散型二級公路,設計速度為60km/h。擬建公路位于山嶺重丘區,走廊帶內山體陡峭、溝谷狹窄,路線布設困難,路線方案面對著復雜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條件[2]。在如此復雜的地形、地貌及地質條件下,路線設計方案對工程規模及景觀與周圍環境的融合效果有著較大影響,下面結合本項目兩階段設計工作將項目特點及相關設計體會總結如下。
2項目特點
①項目位于山嶺重丘區,區域內山丘連續起伏,具有較高的分水嶺和深谷,路線平、縱面線形受地形影響較大;同時項目區域內發育有欠穩定邊坡、崩塌及危巖等不良地質,總體方案相對復雜,需在對現場充分調查的基礎上,加強方案研究,確定經濟合理的工程方案。②沿線自然生態環境較好,各專業設計方案均需注重對環境的保護,包括路線與地形的適應性、路基防護有環境的協調性、野生動物過路通道的設置等,將項目真正融入自然,達到車行山水間、人在畫中游的效果。③作為旅游道路,景觀節點的合理選址及設計效果是特點之一,以滿足游客的使用需求,體現人文之路。④項目安全設施的設計,既要能滿足安全防護需求,又要體現出旅游道路的特點,不能一味照搬傳統的交安設施設計方案。⑤項目部分路段利用老路改擴建,設計中應盡量利用既有工程,注重新老路基拼寬設計方案,以確保拼寬路基的穩定性,防止產生不均勻沉降,進而保證路面使用壽命和行車舒適度。⑥區域內土地資源以林地為主,耕地較少,而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設計時應在保證公路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對路線、平面交叉、路基等設計方案進行合理選擇,盡量避免或減少占用耕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選型詮釋
摘要:互通式立體交叉公路是高速公路網的主要節點,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的選型關系對路網功能作用的發揮起著關鍵的作用。互通的選型應滿足路網規劃的要求,同時其位置和型式亦是高速公路路線走向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
關鍵詞: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選型
1高速公路互通式立體交叉設計分析
1.1互通式立體交叉的設計交通量與通行能力道路立體交叉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減少交叉時交通的干擾,從而保證道路交叉處的交通安全與快速通行。
1.2互通式立交設計車速我國對設計車速的定義是:在天氣良好,交通量小,路面干凈的條件下,中等技術水平的駕駛員在道路受限制部分能夠保持安全而舒適行駛的最大速度。設計車速實際是個理論的車速,而車輛的運行車速是實際的85%車速。
1.3互通式立交的匝道設計匝道設計按一個固定車速來控制整個匝道的設計指標,是不符合汽車行駛特性的,導致匝道不能提供順適、安全、經濟和通暢的要求。匝道的設計車速與公路主線的設計車速的應用在設計中是不一樣的。公路主線按設計車速來控制整個路線指標(公路主線沒有要求不同設計車速或等級情況下),來提供全線的安全、舒適的行駛。而匝道是提供車輛轉彎的連接道,匝道的設計車速除了滿足匝道本身設計的安全、經濟外,還要考慮到與連接道路的順暢連接,這也是匝道的設計車速不能用一個速度來控制的原因。
道路勘測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綜述
1概述
2018年6月陳寶生部長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要“提升大學教學質量,應著力狠抓課程教學質量,將“水課”轉變為“金課”[1,2]。結合這一具體要求,努力將土木工程專業路橋方向專業核心課《道路勘測設計》建設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金課”[3]。通過“金課”建設達成土木工程專業《道路勘測設計》的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
2《道路勘測設計》課程的教學要求和人才培養目標
《道路勘測設計》是土木工程專業橋梁與道路工程方向的專業必修課程。本課程主要研究汽車行駛力學性能與道路平縱橫幾何線形之間的關系,確保所設計的路線能保證行車安全、快速、經濟、旅客舒適以及與周圍的自然景觀相協調,線形組合設計滿足駕駛員視覺和心理上的要求,它涉及到人、車、路、環境幾個方面的因素[4]。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同學們了解國家最新的有關道路勘測設計的規范和標準。掌握并運用道路勘測設計專業知識體系對選線定線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并給出初步設計解決方案。能夠結合道路勘測設計文獻研究分析實際工程中遇到的復雜工程問題,評價其解決方案,并得到有效的結論。在進行道路設計時,結合安全、經濟、環保、美觀及地形和其他自然條件等做綜合考慮。能夠從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等方面,基于道路勘測設計專業知識,評價設計方案的技術可行性和經濟合理性[5]。
3現行教學中《道路勘測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問題之一:根據江南大學土木工程專業2016版培養方案,《道路勘測設計》課程理論課時較少,根據教材,該課程共有11章,內容較多。根據教學安排,學時計劃如表1所示[4]。從表1可以看出,該課程內容多,理論學時少,沒有足夠課時對每一個知識點都進行詳細講解。因此,同學們要真正達成本門課的教學要求,除了進行課堂學習外,還要在課外針對一些重要的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且隨著國家規劃、省級規劃、區域規劃的公路基礎建設的快速發展,道路基礎理論知識的不斷豐富、技術規范和標準的不斷修訂和完善,課程內容多與課時少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問題之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不高,學習比較被動,能做到課前預習,課后自覺復習的同學較少。問題之三:目前該課程的考核形式較為簡單,考核成績主要為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折算后的總評成績。以土木工程16級同學的《道路勘測設計》總評成績為例進行分析,總評成績分析如表2所示。該門課程土木1601~1604共有25人選修。從表2可以看出,不及格人數1人,占4.0%,及格人數3人,占12.0%,中7人,占28.0%,良10人,占40.0%,優4人,占16%,成績分布基本成正態分布。該課程的總評成績情況基本可以反映學生對本門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對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掌握程度。學生失分較多的題目主要集中在單選題、計算題上面,這些題目比較靈活,主要反映學生沒有真正理解一些主要的概念。失分較少的題目主要集中在填空、名稱解釋、簡答題上面,因為這部分題目相對較簡單,學生掌握較好。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問題分析
摘要:主要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問題與安全設計內容研究。先是闡述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存在的問題,其次對提升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設計方案探討。實踐可知,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問題處理上,全面推行安全評價制度、用科學技術推動高速公路交通發展以及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做好交通安全設計等工作,可以切實的將當前交通安全現狀改善。
關鍵詞: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問題;安全設計;分析
1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問題分析
1.1人的因素
人為因素導致的交通事故在高速公路中占到絕大多數,違反駕駛規章以及不規范駕駛是導致各類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這里的人為因素主要包括駕駛員和行人。據統計,2005年~2015年期間,我國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中因駕駛員過錯導致的事故占到八成以上。由于我國高速公路工程尚處于初期階段,因此在技術操作和維護處理上并不全面,相應的也就使得我國的高速公路等級較低,且各種交通組合的形式也比較混亂。加之私家車輛的不斷增加,駕駛員應對突發情況的資歷尚淺,遇到交通事故時往往手忙腳亂,并不能有效地規避或做出及時的處理。與此同時,他們對高速公路的法規以及規章還不能透徹地領悟,因此在應對交通事故時并不能科學地予以處理。
1.2車的因素
公路改造設計管理論文
摘要: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交通量迅猛增長,現有的公路已不堪重負,難以承擔交通運輸發展的需求,因此國家、地方各級部門加大了對交通基礎設施的投入,江蘇省提出對干線公路網實施網化改造工程,揚州市提出了“通達工程”和“131”工程,對區域內干線公路逐步實施改造。筆者參加了區域內多條公路改造的設計,對公路改造設計有一定的體會和認識。
關鍵詞:公路改造
1老路現狀調查
由于是對原有公路改造,對老路現狀調查十分重要,老路的現狀直接影響到改造方案、工程投資。
1.1平、縱線形現狀
本區域內老路一般建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建造時一般無正規的平、縱線形設計,所以老路的平縱線形通常達不到設計要求,需要部分調整。只有對老路的平縱線形有基本了解,才能決定線形調整的幅度,一般情況下,對老路平面需測試彎道數、偏角大小、彎道半徑、交點間距等,對老路縱斷面需測試坡度、坡長等指標。老路如果線型較好或者可以通過微調能達標的,在平縱面設計中均考慮充分利用老路;如果老路線形極差,如彎道多、偏角大、半徑小、交點間距極短,且受地形、地物的限制,則考慮改線。
公路大修工程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1路線設計
1.1平面設計
路面大修工程,顧名思義主要進行路面工程維修,基本沒有或少有路基工程,工程項目性質決定了路線平面線形與原有公路平面線形完全一致,因此大修工程路線平面設計,主要是測量原公路平面線形數據。外業測設中要收集原公路平面線形資料,現場進行線位擬合,實測路線中心線要與原路線中心線保持一致。外業測設中,除進行路線中心線測量外,還要注意下列問題:(1)精確測量原公路平曲線超高值、加寬值。(2)精確測量主線與沿線國省干線公路、縣鄉公路交叉的被交路高程。(3)現場調查原有交通標志、交通工程設施、排水設施及沿線筑路材料等。
1.2縱斷面設計
(1)縱斷面拉坡前,根據外業測量資料,核實路線沿線主要高程控制點如國省干線公路交叉點、沿線橋梁控制高程點及其他特殊要求的高程控制點。(2)一般路段縱斷面設計高程按加鋪結構層厚度控制。(3)設計中縱坡設置要嚴格擬合老路高程變化趨勢,縱斷面設計標準不能隨意提高,避免新、舊縱斷面高程填挖高度變化較大,大量增加底基層找平層數量。(4)大修工程路面縱斷面設計中的平曲線超高要與原平曲線超高基本一致,這是因為當新、舊平曲線超高差別較大時,路線內外側標高與老路內外側標高高差不一致,造成路面底基層厚度不一致,找平層工程量大,不方便工程施工。(5)縱斷面設計中,橋梁、國省干線交叉點等高程控制點與一般加鋪路面結構抬高路段結合部位,注意路線平、縱指標的合理使用。路面設計高程不滿足加鋪路面結構厚度路段還要注意老路面結構的合理挖除,保證全線路面結構的整體一致性。
1.3橫斷面設計
公路幾何設計分析論文
一、概論
1.研究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近幾年來,隨著公路建設的發展,公路交通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交通部《公路勘察設計典型示范工程咨詢示范要點》明確提出了“安全、環保、舒適、和諧”的設計理念。交通部副部長馮正霖強調,在交通發展的新理念上,勘察設計工作必須做到“六個堅持,六個樹立”,第一個即是“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安全至上的理念”,可見安全問題已經被提到首要重要地位了。因此,在大力發展交通事業的同時,必須將“安全意識”引入道路的設計中,通過完善的道路設計,來有效地控制交通安全,減少交通事故,減少經濟損失。
2.公路幾何設計對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公路幾何線形設計要考慮公路平面線形、縱斷面線形兩種線形以及橫斷面的組成相協調,還要注意視距的暢通等等。確定公路幾何線形時,在考慮地形、地物、土地的合理利用及環境保護因素時,要充分利用公路幾何組成部分的合理尺寸和線形組合,從施工、養護、經濟、交通運行等角度出發,保證平面、縱斷面、橫斷面的組成相協調。線形的好壞,對交通流的安全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如果公路線形不合理,則會降低公路通行能力,造成運輸者時間和經濟上的損失,而且更不能容忍的是會誘發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交通事故。
合理、優質的公路設計,可以提供清晰醍目的行車方向,提供足夠的視距及其他信息,能夠符合駕駛人員普遍期望的設計效果。在公路設計中,影響交通安全的因素雖然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公路幾何線形、路面設計、安全設施、構造物位置及形狀設計),而公路幾何設計對公路的安全性則起到先決的作用,一旦通過選線確定公路走向并由此確定幾何線形,則其他項目幾乎都已經隨選定的幾何線形得以確定,其他如橋涵構造物的位置、安全設施等幾乎只是成了更趨于合理的問題了。
公路工程施工中的環保管理探討
1公路工程施工中的環保問題
公路工程施工中環保問題的種類比較繁多,主要可以分為對地表的破壞、對河流以及地下水道的破壞、對空氣的污染、噪聲污染等幾種情況。
1.1地表破壞
公路施工過程中需要對地面進行挖掘,這不僅對地表產生了破壞,改變了地表原貌,同時對地表植被也造成一定損壞,甚至破壞周圍生態平衡,從而使地面暴露出來,造成水土流失。水土流水的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地治理與解決,就很可能造成泥沙淤積,進一步污染水源。
1.2水污染
公路施工過程中,除了水土流失造成的水污染,還有材料堆積、工程燃料、廢料等排放造成的水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