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技學院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1 18:27:5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技學院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技學院

農技學院領導在創先爭優動員會講話

去年以來,我院緊緊圍繞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不斷提高教學育人水平,立足服務社會,扎實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推動學院建設科學發展。

一、立足創新,提高基層黨建科學化水平。

一是創新教育模式,做到“五個統一”。在學生中開展黨的教育啟蒙工程,把黨的基本知識教育納入教學計劃,做到統一要求、統一教材、統一時間、統一師資、統一考核,確保新生接受教育率達到100%。近年來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的一年級學生均達95%以上。二是創新實踐載體,做到“五個跟進”。大力開展黨建工作跟進班級、跟進社團、跟進學生社區、跟進網絡、跟進實習實訓基地活動。選派學生黨員擔任助理班主任,開展“發揮先鋒作用、打造精品社團”活動,組建學生社區黨支部,命名黨員宿舍,實施“1248示范帶動工程”,即遞交入黨申請書的學生帶動1名同學、入黨積極分子帶動2名同學、重點發展對象帶動4名同學、黨員帶動8名同學。在校園網開辟黨的教育專欄、黨務qq群,組建學生紅色網絡宣傳員隊伍,在實習實訓基地與企業建立聯合黨支部、組建臨時黨支部,進一步擴大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三是創新評價方式,做到“五個結合”。出臺《優秀學生黨員標準》,制定《學生黨員目標管理責任書》,將學生黨員在學習、工作、社會實踐等各方面發揮作用等情況納入目標管理,形成課內評價與課外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黨內評價與黨外評價相結合、學校評價與企業評價相結合、組織評價與個人自評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

二、深化改革,提升教學育人水平。

一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實際和高職學生成長成才的特點及規律,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化教學、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8種適應高職學生智能特點的育人新模式,在自治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專項督導評估工作中,我院名列高職院校第一名,有近100名學生及團隊獲得自治區級以上技能大賽獎項。二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采取從企業聘任、從企業引進、在企業培養的方式,構建師資梯隊,實行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校企“雙聘任”制度,實施優秀教學團隊和教學名師工程,建成國家級精品課3門、教學團隊2個,有1人獲得國家級教學名師稱號。通過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教育教學改革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目前我院已形成獨具特色的昌吉畜牧學院理事會、職教園區理事會、東西合作、國際合作4種辦學體制以及校鄉聯合、校企聯合、校縣聯合、校校聯合4種全新辦學模式,創造了一批全國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成功范例,畢業生就業率連續7年保持在95%以上,位居全區同類院校之首。學院進入全國首批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行列。三是貼心服務學生。每名教職工聯系一個班級、一間宿舍、一名品學兼優學生、一名待進步學生。聯系人每月至少深入聯系點一次,掌握思想動態,開展交流談心,解決實際問題。教職工定期入住學生宿舍,與學生同吃同住,及時了解學生各方面情況,加強教育引導。成立學生黨員服務中心和20個黨員接待室,開展結對幫扶、社會實踐、愛心捐助、義務獻血等活動,幫助師生解決實際困難,真正使基層黨組織成為聯系服務師生的橋梁和紐帶,使每名黨員成為思想上的引路人和工作學業上的領跑者。

三、科學定位,提高服務“三農”水平。

查看全文

農技學院創先爭優發言材料

去年以來,我院緊緊圍繞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不斷提高教學育人水平,立足服務社會,扎實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推動學院建設科學發展。

一、立足創新,提高基層黨建科學化水平。

一是創新教育模式,做到“五個統一”。在學生中開展黨的教育啟蒙工程,把黨的基本知識教育納入教學計劃,做到統一要求、統一教材、統一時間、統一師資、統一考核,確保新生接受教育率達到100%。近年來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的一年級學生均達95%以上。二是創新實踐載體,做到“五個跟進”。大力開展黨建工作跟進班級、跟進社團、跟進學生社區、跟進網絡、跟進實習實訓基地活動。選派學生黨員擔任助理班主任,開展“發揮先鋒作用、打造精品社團”活動,組建學生社區黨支部,命名黨員宿舍,實施“1248示范帶動工程”,即遞交入黨申請書的學生帶動1名同學、入黨積極分子帶動2名同學、重點發展對象帶動4名同學、黨員帶動8名同學。在校園網開辟黨的教育專欄、黨務qq群,組建學生紅色網絡宣傳員隊伍,在實習實訓基地與企業建立聯合黨支部、組建臨時黨支部,進一步擴大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三是創新評價方式,做到“五個結合”。出臺《優秀學生黨員標準》,制定《學生黨員目標管理責任書》,將學生黨員在學習、工作、社會實踐等各方面發揮作用等情況納入目標管理,形成課內評價與課外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黨內評價與黨外評價相結合、學校評價與企業評價相結合、組織評價與個人自評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HTtP//:

二、深化改革,提升教學育人水平。

一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實際和高職學生成長成才的特點及規律,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化教學、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8種適應高職學生智能特點的育人新模式,在自治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專項督導評估工作中,我院名列高職院校第一名,有近100名學生及團隊獲得自治區級以上技能大賽獎項。二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采取從企業聘任、從企業引進、在企業培養的方式,構建師資梯隊,實行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校企“雙聘任”制度,實施優秀教學團隊和教學名師工程,建成國家級精品課3門、教學團隊2個,有1人獲得國家級教學名師稱號。通過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教育教學改革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目前我院已形成獨具特色的昌吉畜牧學院理事會、職教園區理事會、東西合作、國際合作4種辦學體制以及校鄉聯合、校企聯合、校縣聯合、校校聯合4種全新辦學模式,創造了一批全國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成功范例,畢業生就業率連續7年保持在95%以上,位居全區同類院校之首。學院進入全國首批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行列。三是貼心服務學生。每名教職工聯系一個班級、一間宿舍、一名品學兼優學生、一名待進步學生。聯系人每月至少深入聯系點一次,掌握思想動態,開展交流談心,解決實際問題。教職工定期入住學生宿舍,與學生同吃同住,及時了解學生各方面情況,加強教育引導。成立學生黨員服務中心和20個黨員接待室,開展結對幫扶、社會實踐、愛心捐助、義務獻血等活動,幫助師生解決實際困難,真正使基層黨組織成為聯系服務師生的橋梁和紐帶,使每名黨員成為思想上的引路人和工作學業上的領跑者。

三、科學定位,提高服務“三農”水平。

查看全文

農技學院開展創先爭優工作會發言稿

去年以來,我院緊緊圍繞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不斷提高教學育人水平,立足服務社會,扎實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推動學院建設科學發展。

一、立足創新,提高基層黨建科學化水平。

一是創新教育模式,做到“五個統一”。在學生中開展黨的教育啟蒙工程,把黨的基本知識教育納入教學計劃,做到統一要求、統一教材、統一時間、統一師資、統一考核,確保新生接受教育率達到100%。近年來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的一年級學生均達95%以上。二是創新實踐載體,做到“五個跟進”。大力開展黨建工作跟進班級、跟進社團、跟進學生社區、跟進網絡、跟進實習實訓基地活動。選派學生黨員擔任助理班主任,開展“發揮先鋒作用、打造精品社團”活動,組建學生社區黨支部,命名黨員宿舍,實施“1248示范帶動工程”,即遞交入黨申請書的學生帶動1名同學、入黨積極分子帶動2名同學、重點發展對象帶動4名同學、黨員帶動8名同學。在校園網開辟黨的教育專欄、黨務qq群,組建學生紅色網絡宣傳員隊伍,在實習實訓基地與企業建立聯合黨支部、組建臨時黨支部,進一步擴大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三是創新評價方式,做到“五個結合”。出臺《優秀學生黨員標準》,制定《學生黨員目標管理責任書》,將學生黨員在學習、工作、社會實踐等各方面發揮作用等情況納入目標管理,形成課內評價與課外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黨內評價與黨外評價相結合、學校評價與企業評價相結合、組織評價與個人自評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

二、深化改革,提升教學育人水平。

一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實際和高職學生成長成才的特點及規律,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化教學、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8種適應高職學生智能特點的育人新模式,在自治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專項督導評估工作中,我院名列高職院校第一名,有近100名學生及團隊獲得自治區級以上技能大賽獎項。二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采取從企業聘任、從企業引進、在企業培養的方式,構建師資梯隊,實行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校企“雙聘任”制度,實施優秀教學團隊和教學名師工程,建成國家級精品課3門、教學團隊2個,有1人獲得國家級教學名師稱號。通過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教育教學改革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目前我院已形成獨具特色的昌吉畜牧學院理事會、職教園區理事會、東西合作、國際合作4種辦學體制以及校鄉聯合、校企聯合、校縣聯合、校校聯合4種全新辦學模式,創造了一批全國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成功范例,畢業生就業率連續7年保持在95%以上,位居全區同類院校之首。學院進入全國首批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行列。三是貼心服務學生。每名教職工聯系一個班級、一間宿舍、一名品學兼優學生、一名待進步學生。聯系人每月至少深入聯系點一次,掌握思想動態,開展交流談心,解決實際問題。教職工定期入住學生宿舍,與學生同吃同住,及時了解學生各方面情況,加強教育引導。成立學生黨員服務中心和20個黨員接待室,開展結對幫扶、社會實踐、愛心捐助、義務獻血等活動,幫助師生解決實際困難,真正使基層黨組織成為聯系服務師生的橋梁和紐帶,使每名黨員成為思想上的引路人和工作學業上的領跑者。

三、科學定位,提高服務“三農”水平。

查看全文

赴美農業技術推廣管理干部考察報告

干部考察報告

赴美農業技術推廣管理干部培訓考察報告

為了學習、借鑒美國農業推廣方面的經驗,提高我國農業技術推廣管理干部工作水平,促進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持續發展。經農業部和國家外專局批準,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組織派出以梁志杰同志為團長,江西、上海、貴州、湖北、山西、天津、湖南等省市和遼寧省大連市、錦州市、四川省雙流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中心)有關負責同志參加的農業技術推廣管理干部培訓考察團一共14人,于1995年11月4日至12月2日執行赴美國培訓考察任務。

培訓考察團由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M.S.U)農業及自然資源學院負責接待。密西根州立大學成立于1855年,是全美第一所根據贈地法成立的州立(公立)大學。學校位于密西根州首府──蘭辛市,規模宏大,景色秀麗,下設14個學院,共有4000多名教員,設有200多門專業學科。在校注冊學生4.1萬人。其中本科生3.2萬人,研究生9060人,外國留學生近3000人,來自112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中國留學生900人。學校總面積21.2平方公里,校園占地8.5平方公里,試驗農場和農業教學、科研基地12.7平方公里。農業和自然資源學院為大學里歷史最為悠久、師資力量最強的學院,在全美屬于最好的十大農學院之一,作為典型的贈地法案學院,農學院實行教學、科研、推廣三結合的體制,負責全州農業科研和推廣工作。州政府不再設立科研和推廣機構。美國所有州都實行這種體制。在行政管理上,農學院分為四大部門:即主管教學的學術和學生事業部,主管科研的農業試驗站,主管推廣的州立大學農業技術推廣站和主管國際交流的國際農業研究所。具體負責這次培訓考察活動的是學校國際農業研究所和農業技術推廣站等單位。在20多天的培訓考察工作中,全團受到美方的熱情接待,密西根州立大學副校長、農學院院長Fred·Poston博士會見并宴請了代表團。整個培訓考察日程緊湊,工作緊張,組織有序,內容豐富,方式活潑。代表團先后聽取了學校二十多位具有博士學位的農業推廣專家、教授的講課和情況介紹,訪問了拜伊(Bay)縣、埃力那克(Arenac)縣、麥森(Mason)縣等三個縣級農業技術推廣站,考察了11個不同類型的家庭農場,4個農產品加工廠,一個生產資料公司,二個職業中學,二個農產品收購站,一個蔬菜水果批發市場,參加了埃力那克縣農場主協會主席舉行的情況報告會,走訪了9個美國人家庭,其中:農場主家庭5個,大學教授家庭2個,中學教師家庭1個,推廣站長家庭1個。應美方邀請代表團向有關專家、教授和部分外國留學生介紹了中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工作內容,工作方法,取得的成績等情況,就有關問題與美方朋友進行了研究、探討,得到美方好評。本次培訓考察,內容涉及美國農業立法的沿革,推廣經費預算與使用,贈地大學體系,農業推廣理論和原則,農業推廣體制、管理、項目計劃和評估,農業推廣手段和方法,農業發展政策,現代通訊技術信息傳播設施在農業上的應用,及美國朋友的家庭生活等諸多方面。同志們認為,本次培訓考察收獲不小,對美國特別是密西根州的農業和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現狀,發展趨勢,有了一定的了解,達到了預期目的。

查看全文

小議西方國家農業科技服務方式與經驗

農業科技服務是為了創造、擴散和使用新的農業科技,改善農業科技資源配置和提高利用效率,最終推動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手段[1]。世界各國由于社會制度、農業資源稟賦、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同,形成了當今世界多元化的農業科技服務模式與制度。目前,我國農業科技服務水平與先進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探討、借鑒世界各國的先進經驗,有助于我國農業科技服務體系的創新和發展。

一、國外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模式

1、政府主導型農業科技服務模式

政府主導型模式是以政府推廣服務系統作為整個科技服務體系的主要力量,其他的服務主體處于輔助和補充的位置。政府推廣服務系統直屬于政府相關部門,一般采取“自上而下”的運作方式,運行經費主要由政府提供。以加拿大為例。加拿大政府推廣系統大體由省農業部、地區推廣辦公室和基層推廣辦公室三個層次構成。政府推廣機構通過現場指導、專家解答、發放出版物等形式向農民提供免費的科技服務。除此之外,聯邦農業部下屬的農業科研機構、綜合性大學中的農學院和科研試驗機構、中等農業職業學校、私營企業、咨詢公司、農民合作社、各種相關協會等也通過適當的形式參與到農業科技推廣服務中,起補充作用。

2、政府與大學相結合型農業科技服務模式

政府與大學相結合型服務模式是指政府積極與大學合作,政府從政策和宏觀上把握國家的農業科技發展方向,由一所或多所大學組織和實施推廣工作。該體制的主要特點:一是便于將應用研究和推廣工作建立在堅實的理論研究基礎上。二是可以避免重復研究。三是推廣中遇到的問題能迅速反饋,從而使研究選題更具有針對性。

查看全文

高職院校農業經濟論文

一、優化校內外資源配置發揮資源整合優勢

資源配置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外部資源配置,二是內部資源配置。高職院校作為產學研的整合體,在資源配置上具有較強的整合優勢。為發揮高職院校在資源配置上的整合優勢,農經學院經過多年實踐,探索出服務“三農”多方合作的長效機制,建立“三環”聯動服務機制。積極探索構建現代職教體系,學院作為教育廳確立的6所中高職貫通培養試點院校之一,組織開發了2個貫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12所中職學校開展了貫通培養試點,2013年聯合招生282人。免費接收集團成員院校學生實訓1184人次、692學時,培訓師資60人次,指導6個職教中心涉農專業和基地建設;為牡丹江師范學院開出公選課19門;主持完成省食用菌協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的換屆選舉。

二、發揮在科教成果上的高產優勢

2013年完成50項省級課題的結題工作,其中教學改革項目38項,人文社會科學類課題4項,自然科學類課題8項;成功立項新課題29項;組織教研科研成果參加上級部門評獎,共獲獎37項,其中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2項,黑龍江省農委科技獎5項,牡丹江市科技獎2項,省級以上各類學會教學成果獎28項。總結完善“教師承擔項目、項目對接課程、學生參與管理、生產實訓同步”的校內基地運行管理模式,調動師生參與項目管理和技能訓練的積極性和持續性。近三年,農經學院教師自主培育“農經苦瓜1號”和“農經木耳1號”農作物新品種2個;主持完成“樂斯本防治水稻潛葉蠅應用技術的研究”等應用技術研究課題20項,其中“黑龍江山藥深耕、壟作優質栽培技術”等3個農業新技術獲牡丹江市科學技術獎。為周邊農戶提供種蛋31萬枚、種苗20萬株。同時科技叢書、服務手冊編寫,講座光盤制作全面展開,農經學院編寫的農家書屋“服務三農科技致富”系列農業科普叢書33部已正式出版;編寫服務“三農”科技致富系列手冊10種。

三、發揮在科技推廣上的平臺優勢

1.搭建農業信息推廣平臺。

查看全文

墾區農業科技推廣服務研究

摘要:黑龍江墾區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是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和糧食戰略后備基地,墾區農業科技推廣以滿足墾區農業生產科技需求為出發點,為推進墾區現代化大農業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墾區農業科技推廣的重點是支持綠色高效種植技術、畜牧養殖及糞污處理綜合技術、智能化農機裝備和信息化技術等。今后,墾區應發揮體制優勢和人才優勢等,在推進機構建設、加強隊伍建設、培育示范主體、重視技術研發、創新信息體系、完善服務機制等方面采取措施,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步伐,充分發揮科技排頭兵的作用。

關鍵詞:農業科技;推廣;黑龍江墾區

黑龍江墾區地處東北亞經濟區位中心,位于我國東北部小興安嶺山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區,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是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和糧食戰略后備基地。黑龍江墾區農業科技貢獻率達68.2%,科技成果轉化率達82%,居世界領先水平。黑龍江墾區農業科技推廣工作深入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以滿足墾區農業生產科技需求為出發點,緊密圍繞墾區當前及未來農業生產領域亟需解決的難題,充分發揮墾區科技排頭兵和助推器的作用,提高了墾區農業科技競爭力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推進墾區現代化大農業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

1墾區農業科技推廣的重要作用

農業科技推廣的主要作用,就是在農業科技成果和現實生產力之間建立起橋梁和紐帶。實現新時期北大荒現代化大農業的持續穩定發展,最根本要靠科技,農業科技對北大荒變成北大倉,貢獻巨大,功不可沒[1]。2018年,黑龍江墾區承擔國家、省科研項目87個課題,組織實施總局重要科研項目71個課題,組織驗收、鑒定總局重點科研項目80項,審定農作物新品種32個,授權專利120件,實現科技轉化為成果并形成規模化是農業科技推廣的重要任務。農業科技推廣促進了墾區農業由數量增長型轉型為質量增長型,由粗放經營轉變為集約生產,對于農業種植結構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產品質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墾區持續不斷提高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效能,加大新技術、新品種的試驗示范與集成推廣力度,通過示范輻射帶動作用,取得了顯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為墾區現代化大農業持續深度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

2墾區農業科技推廣重點

查看全文

淺析地區農業現代化科技政策

一、我市農業科技政策存中在的問題

1.資金投入機制不健全,資金投入不足。目前,由于我市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科技成果應用性較差、農業科技融資市場化程度低等原因,導致農業科技融資渠道來源單一,經費投入主要依靠政府,資金來源嚴重不足。

2.農業科技考核機制不健全,評價不到位。長期以來,由于經費不足、科研人員總體水平不高等原因,我市農業科研單位普遍存在重科研項目的申報、成果鑒定和評獎,輕科研成果的轉化、推廣、實施等現象。科研機構對科研人員的考核機制多依賴于通過其數量和層次來評定,課題立項、研究等過程重理論價值和學術價值輕實際應用價值,造成課題研究與農業生產、市場需求脫離,農業科技成果與產業發展處于脫節的狀態。

3.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不健全,機制不靈活。一是原始創新和關鍵技術成果儲備明顯不足。二是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相對薄弱,農業科技與生產脫節嚴重,農科教、產學研合作不夠緊密。三是資源配置結構不合理,科技資源布局分散、流動不暢;四是龍頭企業在科研創新中發揮的作用有限。

4.農業科技人才缺乏,隊伍不穩定。農業科技人才是農業結構調整、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根本保障。近年來,我市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農業科技人才缺乏特別是高層次人才短缺、人員結構不合理、人才隊伍不穩定等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二、完善農業現代化科技政策的措施

查看全文

剖析鄉鎮農技站現狀及發展對策論文

摘要:介紹了西安市鄉鎮農技站的現狀,指出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發展對策,旨在加強鄉鎮農技站建設,促進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關鍵詞:鄉鎮農技站;現狀;問題;對策;陜西西安

基層鄉鎮農技站是實施科教興農戰略的基礎力量,鄉鎮農技人員是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的主體力量。如何加強基層鄉鎮農技站建設,穩定農技推廣隊伍,使廣大農民盡快掌握農業科學技術,依靠科學技術來實現增產增收、脫貧致富,已成為當前農村亟需解決的問題[1-3]。

1西安市鄉鎮農技站現狀

西安市有鄉鎮級農技推廣機構152個,80%以綜合站為主,獨立建站者占20%。鄉鎮農技站主要由各鄉鎮政府管理,僅有高陵縣鄉鎮農技站由縣農業局垂直管理。全市鄉鎮農技站共有辦公用房面積15295m2,儀器設備價值139萬元,共有職工577人,其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97人,中專及高中學歷378人,初中以下學歷102人;具有中級以上職稱91人,初級以下職稱300人。

2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鄉村振興農業科技論文

摘要:文章闡述了近年來陜西省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的發展現狀,分析了陜西省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存在的結構不盡合理,行政化、空泛化、經驗化嚴重,后備人才不足,人才政策落不實等問題,總結了提升基層公益性隊伍素質,發揮社會力量開展產業脫貧技術服務,實施農技推廣服務特聘計劃,支持農科所(院)科研人才參與推廣工作,強化職業農民培育等實踐經驗,提出了今后培育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業;科技人才;存在問題;實踐經驗

1陜西省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發展現狀

近年來,陜西省立足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堅持問題導向,大力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構建了以公益農技隊伍為主導,以科研院所、企業以及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服務組織為補充的“一主多元、多維一體、機制靈活、運行高效、全域覆蓋、服務高效”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解決了農業技術推廣的“最后一公里”問題,提高了農業科技覆蓋率和貢獻率,提升了農業科技發展水平。目前全省共有各類農業科技人員39788人,其中科研、教學人員6114人,占15.4%,農技推廣人員33674人,占84.6%,為陜西現代農業建設提供了人才支撐。但隨著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農業科技人才隊伍面臨數量不足和素質低下等諸多問題。

2陜西省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存在的問題

2.1結構不盡合理。呈現“六多六少”,低學歷者多、高學歷者少,非專業人員多、專業人員少,高齡人多、年輕人少,一般型人才多、領軍型人才少,單科性人才多、復合型人才少,傳統學科人才多、新興學科人才少。全省涉農專業人員不足總人數的50%,高中級人才不足30%。縣鄉農技人員中,本科及以上學歷占18.9%,大專學歷占39.0%,中專及以下學歷占42.1%;高級職稱占5.2%,中級職稱占22.0%,初級及以下職稱占72.8%。2.2行政化、空泛化、經驗化嚴重。基層農業行政部門受編制限制,人員嚴重不足,經常借調農技部門優秀專業人才,致使科技人員泛行政化。農技部門試驗田、示范地被不斷蠶食,農技人員辦公室內搞推廣,黑板上種莊稼成為常態。同時現有推廣隊伍的中堅力量受年齡、觀念、知識結構影響,多數人員思維落后,特色農業技術掌握不足,靠經驗、吃老本現象嚴重。2.3后備人才不足。基層農技部門收入低、待遇差,難以引進高水平人才,加之在現有人事管理制度下,進人沒有自主權,農技機構普遍成為安插分流人員和關系戶的大本營,專業人才斷檔嚴重。隨著高校教育體制改革,各地農校并入職業技術學院后,涉農專業萎縮2/3,生源減少近60%,傳統專業消失,生源數量和質量不能保證,農業科技人才后備力量不足。2.4人才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實。各級各部門出臺的人才政策和成果轉化政策普遍存在細節不明確、部門認識不統一、具體操作難等問題。陜西省農業技術推廣成果獎暫停評比,致使個人激勵、獎勵缺乏有力措施,影響基層農技人員的成果評價和職稱晉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