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教師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1 04:47:3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村教師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村教師必須依靠知識力量
農村教師不僅對中國農村教育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它一直是中國農村建設的根基。
教育對社會政治經濟的影響作用已成為一個公理。作為深處我國農村的知識群體,農村教師一直與農村經濟社會缺乏應有的互動,而其他知識力量又難以通向農村,這一直是我國農村現代化建設的瓶頸。農村教師之于農村,已經不是傳統意義的教書匠角色,我們應該看到農村教師的公共性和社會責任。她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及農民生活息息相關;她為那里創造財富,開創文明之先進風氣,及時表達政府意愿與黨的方針政策,是一種增強民族自信心與凝聚力的潛在力量;她能動員與發動農民,組織建設與塑造一個新的農村精神。
1924年在湘江學校開辦“農村師范部”,1925年回韶山開辦18所農民夜校,1926年在廣州主持全國農民運動講習所,主講《中國農民問題》、《農村教育》等,對農民進行革命啟蒙教育。在整個革命戰爭時期,關于“農村教育是農民問題的一部分”、“根據地教育應為革命戰爭和建設服務”等教育思想不斷豐富并得以實踐。從瑞金到延安,把農民掃盲、農民教育與農民生產勞動相結合,以重視農民為前提,以革命需要為目的,始終把農村教育看作意識形態的基本陣地,農村教師無疑在這一陣地中唱了主角。
與此同時,教育學家們從教育學的角度關注了這一問題。1927年,陶行知創辦了中國第一所鄉村師范學校——南京曉莊師范,他倡導“鄉村學校做改造鄉村生活的中心,鄉村教師做改造鄉村的靈魂”,小而言之,“全村之興衰”,大而言之,“全民族的命運都操在小學教員的手里。”梁漱溟主張“政教合一”或“富政合一”,并認為教師可以把群眾凝聚起來,而成為事實上的領袖。《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設立宗旨及辦法概要》這樣說到:農村教師至少有兩種偉大作用:一是鄉村的耳目。他容易感覺問題,亦有呼喊的工具——既文字。二是鄉村的喉舌。“果真除得幾分鄉村人的愚昧,果真鄉村人受到禍害能呼喊出來,中華民族前途便有了希望,鄉村建設便算成功了一半”。“較有能力的知識分子,其在鄉間將有第三種作用便是替鄉間謀劃一切建設事宜,好比為鄉村添了腦筋。”
這些教育家們以發展農村教育為己任,使鄉村學校成為改造鄉村社會的中心,擴大了農村教師的職能。不僅認識到了農村教師是中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在實踐上進行了教育本土化的探索。
農村教師作為農村知識的組織力量和農村教育活動的主導者,實質上是一種先進的生產力。
農村教師培養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金巢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有關部門:
近幾年來,由于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有關部門密切配合,我市定向培養農村教師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省加快發展學前教育實施意見》、《省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1-2013)》、《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精神,根據省教育廳、省發改委、省人事廳、省財政廳、省編辦聯合下發的《省關于定向培養農村中小學教師工作實施方案》和省教育廳《關于做好2012年定向培養農村教師工作的通知》,結合我市實際,現就2012年全市定向培養農村教師工作提出要求如下:
一、提高認識
定向培養農村教師,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創新農村教師培養和補充機制的重大舉措,對建設一支數量相當、素質良好、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農村教師隊伍,推進農村教育事業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市開展定向培養農村教師以來,吸引了大批優秀中學畢業生就讀師范專業,對進一步優化我市農村教師隊伍結構、穩定農村教師隊伍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后五至十年,是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市農村教育將迎來一次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特別是農村學前教育將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需要大量的幼兒教師。各地各部門要認清教育發展形勢,從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教育公平的高度出發,把定向培養農村教師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為我市農村義務教育、農村學前教育的快速發展提供師資準備。
二、落實計劃
2012年,全市定向培養農村教師計劃類別為:初中畢業起點五年制大專計劃,培養大專學歷的農村小學教師;初中畢業起點三年制中師計劃,培養中專學歷的農村幼兒園教師;初中畢業起點五年制大專計劃,培養大專學歷的農村幼兒園教師。
農村教師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隨著當今時代的飛速發展和人們對教育發展情況的越來越重視,我國教師也在不斷地順應時展,提升自身的教學專業水平,不斷豐富與完善自身教學能力,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幫助和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但在一些農村地區,農村教師教學水平與能力的提升方面卻存在許多阻礙和問題,這也給農村學生的學習發展帶來了一定影響。本文將闡述,農村教師提升教學能力的重要意義,并提出幾點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農村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與學生共成長;教學策略
教育發展和教學的實施一直是雙向的,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教學有效率的提升,也不能僅僅依靠于學生的努力學習和教育政策的改變,教師在教育中應當承擔的責任并不少,并且還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和未來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此,我國教師尤其是農村教師,都應當順應教育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革,進行教學專業水平的提升,以自身優秀的教學能力來為國家、社會的未來發展培養人才。
一、農村教師提升教學能力的重要意義
在《禮記•學記》中這樣一句話:“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意思就是,人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還有不足,再經過教學來解答自己心中的困惑。其實,教師教學能力的成長也是如此,教師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不斷的閱讀、理解和反復講解,來加深自己對于這些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從而達到提高自身教學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的目的。[1]在當代社會中,農村地區也不像以前那樣交通不便利、經濟不發達,我們農村學校的教學一樣可以用得上希沃電子白板、微課、多媒體這樣的信息技術教學設備,學生都可以享受到新時代的良好學習環境,也不用為學費、生活費等等發愁了。但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農村教師教學素養和教學能力的提升就顯得分外重要。孔子曾經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連我國歷史長河中最著名的教育家孔子,都認為不斷求學、提升自己,才能成為好的老師,那我國的農村教師又有什么理由不這樣做呢?農村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不僅關系到我國的教育發展,更是決定農村地區學生學習能力、受教育程度、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農村教師應當正確認識、審評自己的教學能力,并不斷從互聯網、書籍等多種渠道中吸取知識來提升自己。農村教師要將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和自己教學能力的高低聯系到一起,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為學生的未來奠定更好的基礎。
二、農村教師提升教學能力的教學策略
農村教師進城培訓心得
今年,我有幸參加了市千民農村教師進城培訓,雖然我從事的是小學語文教學,但是這一次的美術培訓還是讓我收獲頗豐。下面就本次的培訓談談自己的體會。通過培訓和學習,我對新課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對美術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美術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促進智力發展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它對培養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首先,新課程打破傳統教育原有的單一、教條的教學模式,構建以人為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體現了“為了每一個學生發展”的全新理念,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的核心理念,也是最高層次的核心目標,新課程培養出來的不再是高分低能,而是全面發展的“整體的人”。
新課程改革后,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由課堂主宰者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識的灌輸者轉向人格培育者;從單向傳遞者轉向多向對話交往者;由執行者變為決策者、建構者,由實施者變為開發者。新課程給了我們教師機遇,同時對我們提出了挑戰。要求教師必須更新知識結構。新課程內容的出現迫使教師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一方面準確把握任教學科中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擴展自己的知識儲存。新課程還要求教師必須有開發課程的能力。教學內容從過去的以教材為中心的單一書本知識轉變為以教材為軸線,以活動為紐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和校本資源,充實教材內容。教師還必須發展整合課程內容的能力。
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臺”,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為老師獨尊的架勢,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為此,新課程倡導自助、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為歡聲笑語,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我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十幾年的寒窗苦換來的是一張錄取通知書,沒有朋友,沒有刻骨銘心的體驗,沒有美好的回憶,沒有對生活的熱情,沒有穩定而深刻的興趣和愛好,這樣的學生將來怎樣生活在社會中,前途可想而知。因此,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可讓氛圍,在這種輕松的氛圍里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讓學生成為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
在繪畫教學中要選擇造型優美、色彩協調、明快而富有意義的實物作為教材,來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和追求。還要幫助學生創造一個審美世界根據畫面內容進行教育,美術作品的欣賞教學,極有利于開闊學生知識面,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我力求改變把自己審美感受直接灌輸給學生的簡單做法。而是讓學生經過完整的審美過程,積極地進行藝術思維的鍛煉與發展。現代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同時要開發學生的智力,促進學生才能的發展。美術教學,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和思維能力等方面都起著特定的作用,對學生未來的成就有深遠的影響。在人們改造世界的所有創造性活動中,想象力和創造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啟發引導,讓學生聯系實際引起聯想,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創造出想象中的形象,培養創造才能,而不是直接向學生傳授具體形象的內容。美術教育要求通過對具體形象的觀察,進行分析、比較、用提煉、概括的藝術手段加以表達,運用形象思維進行美術創傷。美術教學對于發展形象思維促進抽象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農村教師學習報告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這是人們回過頭來總結自己前面走過的路時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嘆。雖然被千百人在寫文章時作為開場白,但它卻永不過時。在匆匆的時間流里,我離開校園已小十個年頭,作為學生,學校生活的記憶已漸漸模糊,而令我萬分沒想到的是十年后我還有幸再次踏入學校的大門,而且是跨入我夢想已久卻始終未實現的大學校門,心中滿懷驚喜與期待,來到這所古老而書香氣十足的山西師范大學開始了我三個月的大學生活。大學生活原沒有想象中的豐富,而我也是背負使命而來,所以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單從學習看主要有四塊內容與大家匯報交流:
一、親近“大家”,站在理論高度縱觀小學語文教學
在山西師范大學文學院領導們和老師們的努力下,我有幸聽到了曾經早有耳聞的鼎鼎大名的專家、大家的講座,如有: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員,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專家組核心成員崔巒老師;浙江省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分會會長、杭州市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委員會主任,教材編輯沈大安老師;北京小學校長,特級教師李明新老師等。還有由于自己孤陋寡聞而聞所未聞的一些教授、老師:上海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榮生來了,北京市順義區特級教師孔繁艷來了,天津市南開區中營小學,被國家授予終身教師稱號的杜蘊珍老師來了……
在教授、專家的講座中,既有我們一直以來領悟的傳統和改進的的教學哩念,如:沈大安老師他所講的《閱讀教學的設計》就和我們以往的教學設計大相徑庭;更有一些新穎、務實的教學理論,通過學習,我感覺自己的見識遠了、深了。
王榮生教授提出:“依據文本體式”確定教學內容。他認為好的閱讀,往往基于合適的文本解讀。要讀懂、讀清文章,關鍵要弄清其文體,不同的文體要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從而確定教學內容。
崔巒老師語重心長強調“兒童閱讀的重要性”他分析了中國兒童閱讀現狀,拿其與其他國家進行對比,找到差距,看到改觀,提出“閱讀立班,閱讀立校,閱讀立家,閱讀立人”“閱讀關乎國家、民族的未來”“最好的教育是教會學生閱讀”等口號。
農村教師進城培訓感言
今年,我有幸參加了市千民農村教師進城培訓,雖然我從事的是小學語文教學,但是這一次的美術培訓還是讓我收獲頗豐。下面就本次的培訓談談自己的體會。通過培訓和學習,我對新課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對美術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美術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促進智力發展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它對培養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首先,新課程打破傳統教育原有的單一、教條的教學模式,構建以人為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體現了“為了每一個學生發展”的全新理念,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的核心理念,也是最高層次的核心目標,新課程培養出來的不再是高分低能,而是全面發展的“整體的人”。
新課程改革后,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由課堂主宰者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識的灌輸者轉向人格培育者;從單向傳遞者轉向多向對話交往者;由執行者變為決策者、建構者,由實施者變為開發者。新課程給了我們教師機遇,同時對我們提出了挑戰。要求教師必須更新知識結構。新課程內容的出現迫使教師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一方面準確把握任教學科中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擴展自己的知識儲存。新課程還要求教師必須有開發課程的能力。教學內容從過去的以教材為中心的單一書本知識轉變為以教材為軸線,以活動為紐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和校本資源,充實教材內容。教師還必須發展整合課程內容的能力。
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臺”,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為老師獨尊的架勢,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為此,新課程倡導自助、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為歡聲笑語,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我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十幾年的寒窗苦換來的是一張錄取通知書,沒有朋友,沒有刻骨銘心的體驗,沒有美好的回憶,沒有對生活的熱情,沒有穩定而深刻的興趣和愛好,這樣的學生將來怎樣生活在社會中,前途可想而知。因此,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可讓氛圍,在這種輕松的氛圍里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讓學生成為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
在繪畫教學中要選擇造型優美、色彩協調、明快而富有意義的實物作為教材,來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和追求。還要幫助學生創造一個審美世界根據畫面內容進行教育,美術作品的欣賞教學,極有利于開闊學生知識面,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我力求改變把自己審美感受直接灌輸給學生的簡單做法。而是讓學生經過完整的審美過程,積極地進行藝術思維的鍛煉與發展。現代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同時要開發學生的智力,促進學生才能的發展。美術教學,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和思維能力等方面都起著特定的作用,對學生未來的成就有深遠的影響。在人們改造世界的所有創造性活動中,想象力和創造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啟發引導,讓學生聯系實際引起聯想,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創造出想象中的形象,培養創造才能,而不是直接向學生傳授具體形象的內容。美術教育要求通過對具體形象的觀察,進行分析、比較、用提煉、概括的藝術手段加以表達,運用形象思維進行美術創傷。美術教學對于發展形象思維促進抽象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農村教師教育模型選擇論文
[摘要]農村教師教育一直與城市教師教育是在同一理論框架下進行的,大致存在標準改善型、中小學改善型和一體化改善型等三種模型。但針對農村教師發展而言,以上三種模型存在農村教師獨立人格遮蔽、農村教師群體特殊性缺場、農村教師教育效用過低等弊端。背景方法是一種加強農村教師教育的方法論思想,認為農村教師教育的重點和核心應該是圍繞農村教師生存現場,農村教師教育主體是農村教師而非大學專家,最重要和最有價值的農村教師教育機構是農村學校而非大學,農村教師的特殊環境與特殊資源對農村教師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背景方法;農村教師;農村教師教育;模型創新
一、農村教師教育的三種模型
嚴格說來,農村教師教育不存在單獨的模型,它一直是與城市教師教育在同一理論框架下進行的。即在促進教師發展上,大家一直關心的問題是,如何建立具有普適性的教師教育模型。從教師教育產生至今,大致存在三種模型。
1.標準改善型[1]
標準改善型是教育現代化的產物,是伴隨著現代教師培養機構——師范院校的誕生而誕生的,一直有著很強的生命力。標準改善型的邏輯假設是,以一個教師應該具有的職業素質為目標,激勵或要求準備從事教職的人達到這些目標。它的價值取向是一種客觀主義價值取向。即在師范院校教育中,設計了一套教師發展的素質目標系統,然后開設一些假設可以達到這些素質目標的課程,只要準備從教的人按照規定完成這些課程并達到課程標準,就認為教師達到了相應的素質目標,便成為一個合格教師。
農村教師國培個人總結報告
帶著一份激動,帶著一份期待,帶著一份新奇,我非常榮幸地參加四川省“四川省農村骨干教師遠程培訓”。通過“緊張、忙碌、充實”的學習,增長了知識,改變了觀念,拓寬了視野,為今后教育教學指明了發展方向,注入了成長活力,真是受益匪淺。在“國培”即將結束之際,特“細品所學,總結所得”,以促進自己專業成長的步伐邁得更快、更好。
一、國家重視農村教育
2010年教師節,溫總理在河北省興隆縣六道河中學,與教師座談時的《辦好農村中小學教育》講話,體現出國家對農村小學、初中教育的重視。它既使教育界人士感到鼓舞,更使農村教師感到自豪與驕傲,相信農村教育定會迎來又一個春天。
二、教育觀念得到更新
通過“國培”學習,不僅使一線教師明白了“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并且從中受到了很多的啟發,教育理念發生深刻變化。
1、轉換角色,重點改變教學行為。
農村教師教學方式轉型博弈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我國基礎教育獲得了寶貴的發展機會,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從某種程度而言,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成敗取決于農村。然而從現實情況來看農村學校仍面臨著諸多挑戰,比如農村中學存在教師素質亟待提高、學生升學壓力大等問題,從而使得農村中學教師在教學方式運用中存在許多困難。為此,我們試圖從博弈角度分析農村中學教師教學方式轉變困難的原因,并進而提出相應的轉型途徑。
一、教學方式概述
(一)教學方式的概念
目前學術界對教學方式這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教育大辭典》(1989)中將其界定為:“教學方法的活動細節。教學過程中具體的活動狀態,表明教學活動實際呈現的細節。如講授法中的講述,講解和講演;練習法中的示范和模仿等。”[1]還有的觀點認為:“教學方式是在教學情境中教師和學生為了教與學而展開的活動方式。指出著眼于教師的活動方式謂之教授方式,著眼于兒童的活動方式謂之學習方式,著眼于師生之間的相互作用方式謂之教授、學習方式或學習指導方式。所有這些總稱為教學方式。”[2]由此看來該作者認為教學方式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方面。還有一些論著沒有明顯地提出教學方式,比如王策三的《教學論稿》指出:“教學方法是為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內容,運用教學手段而進行的,有教學原則指導的,一整套方式組成的,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動。”[3]李秉德的《教學論》也將教學方法定義為:“教學方法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采取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4]從兩位的定義中可以看出,兩者均將教學方式作為教學方法的下位概念。綜上所述,本研究也認為“教學方式”是教學方法的下位概念,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是由一系列的教學方式組成并且每一種教學方法都可以分解為各種教學方式。
(二)教學方式轉型的原因分析
1.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多年以來我國一直采用國家統一的課程計劃、課程標準與教材。教師往往是教材的忠實執行者,在這種忠實取向的課程實施中教師更多的是考慮如何“忠實”地反映課程設計者的意圖,并通過設計者所規定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來要求學生、評價學生。因此講授法成為了教師最適合的選擇。在這種教學中,教師借助口頭言語呈現教材,闡明知識的聯系,促進知識的理解。他們詳細指定學生將要學習什么,并向學生提供學習材料,通過演繹的方式短時間內向學生傳授大量的系統的知識。盡管講授法有其不可替代的優點,但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比如被動的講解使教師過度關注教授的內容,不論什么樣的科目都照本宣科,而學生被動的接受也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他們甚至很少懷疑知識的正確性,完全服從教師的權威。由于學生是能動的主體,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教育必須培養有創造性和實踐性的人才才能實現國家的目標,因此我們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學生的發展。
農村教師隊伍構建狀況及策略
河南省基礎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的重點在農村,沒有農村教育的發展,也就沒有全省教育的發展。提高河南省基礎教育的整體水平,重點是提高農村的教育教學質量,其關鍵是要建立一支具有較高素質并且相對穩定的農村教師隊伍。為了了解和掌握農村教師隊伍的現狀,我們編制了“河南省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調查問卷”,對農村教師進行了調查,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發現目前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河南省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一、調查研究概述
(一)調查研究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輔之以個別訪談。問卷分為單項和多項選擇題。
(二)調查研究對象及內容
隨機選取了參加河南教育學院“國培計劃———河南省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項目”和參加河南教育學院數學系函授學習的農村教師作為調研對象,共計180人。調研對象雖然為數學教師,但基本上能夠代表農村教師的現狀。在被調查的農村教師中,女教師占50.9%;年齡主要集中在35歲左右,比例為50.9%;教齡5年以下的占22.8%,教齡在5~10年的占17.6%,教齡在10~20年的占45.6%,教齡在20年以上的占14%。調研內容主要為農村教師的學歷結構、教育資源、專業發展、培訓狀況等四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