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行為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5 09:06:5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倫理行為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倫理行為

記者在微博媒介使用行為及倫理爭議

在新媒介技術推動下,新媒介形態愈來愈多地涌現出來。傳統大眾傳媒在與新媒介的競爭中走向媒介融合,力圖以新的傳播形式達到更佳的傳播效果。媒介技術革命沖擊并改變了人們的媒介使用方式。記者也在這個大潮中不斷更新自己的新聞信息傳播方式。事實上,在傳統大眾傳媒“觸網”、入駐新媒介之前,就有記者出于種種原因主動嘗試使用新媒體。

一、記者在微博上大規模亮相

在媒介技術發展位居世界前列的美國,早在上世紀末就出現了一批“博客記者”,即在自己的博客而非傳統大眾傳媒上新聞的新聞工作者。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拉鏈門”事件就是被博客記者率先披露。其后,隨著微博技術的發展,其影響力逐步取代博客,以Twitter為代表的微博客在網上傳播新聞信息,“微博記者”(TwitterJournalists)也應運而生。這些都對傳統新聞傳播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在我國,微博于2009年開始流行。“新浪微博”內測版于2009年8月啟動,是國內首個提供微博服務的門戶網站。盡管在微博引入中國的階段,我國曾經出現過飯否、嘀咕、嘰歪等中國式微博網站,但新浪公司通過邀請明星、名人、記者開設微博的方式推廣微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明星效應加上熱點議題,使得普通網民對微博的關注和參與迅速升溫。新浪微博的數據顯示,到2011年2月,新浪微博的用戶已經超過1億人。在新浪微博的帶動下,一個微博時代在我國悄然來臨。現在,我國不僅有綜合門戶網站微博,還有新聞網站微博、電子商務微博、獨立微博客網等各種形式的微博提供給受眾。2009年12月22日,人民網也推出了微博服務“人民微博”,意圖將其打造成一個網絡問政的新興平臺。2010年2月22日,“人民微博”上出現了國家主席的名字。“胡主席‘開’微博了”的消息成為網友熱議的焦點。僅僅一天的時間,該微博的注冊粉絲數量就達到8088人①。

微博被逐步培育成反映社會問題、設置公共議題的重要輿論場域,其影響力連傳統媒體都不能小覷。對此,傳統媒體作出了積極的回應,包括在新浪等綜合門戶網站開設微博賬號,將其作為信息的平臺之一,以及在自己的電子媒體上推出微博版等。如2010年2月,羊城晚報與新浪網、金羊網合作推出“兩會微博”,同時開辟“微博版”,“短短6天時間,超過1.3萬名網友關注并發表數百條評論”。作為新的媒介技術,微博受到受眾的歡迎與積極參與。媒介融合技術正逐步將政治信息傳播帶入社會網絡(Socialnetwork)時代,改變政治信息的傳播方式與民眾參政議政的社會路徑。受眾歡迎權力社會化過程中逐步提升的公民權②。傳媒與記者必然要嘗試以更為受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吸引受眾注意,傳遞有效信息。對此,記者在這個過程中也自覺不自覺地參與進來。一些記者的個人微博甚至成為爭議性報道與爭議性話題的發源地。這一點,在2010年兩會期間表現得尤為突出。在2010年兩會期間,不少在會場上進行新聞采訪的記者在現場直接將各種突發事件上載到自己的微博。如果事件的公共性比較明顯,其同行以及其他媒體人還會廣泛轉發。在一些焦點事件的微博報道過程中,記者在微博上出現了集體亮相的盛況。有研究者發現,在微博的介入與傳播特征下,新聞事件“完成一個公共話題所必須的社會情緒醞釀和發酵”,并成為一次“公民動員”,每個環節都只需要24個小時③。傳媒人作為意見領袖在微博上積極信息,而其微博影響的受眾面又極為廣泛,再加上傳媒人之間的轉發與關注,其推動的輿論風暴往往會成為改變事情發展的關鍵因素。當然,和所有社會公民一樣,記者可以選擇匿名或者實名微博信息。因此,微博上記者的媒介使用行為可以分為實名與匿名兩種。但是,在社會熱點事件的微博信息傳播活動中,記者往往選擇實名的方式進行。可以說,記者對于微博的使用仍然是具有職業性的,而以其身份特征的差異,我們可以將這些實名的記者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其一,在新聞單位自己的官方微博上進行信息傳遞的記者,如在新華社等傳統媒體自己的微博上,為大家提供第一手報道的記者;其二,以私人身份開設實名微博,隨時將自己的所見所聞上傳微博的記者。其微博上傳播內容不囿于公共事件信息,也包括個人感言,例如曾子墨利用手機,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上分享了許多難以見諸傳統媒體甚至媒體微博的新聞事件相關信息。

二、微博上記者身份混淆帶來職業倫理困惑

記者使用微博存在著使用媒體的官方微博和個人使用私人微博兩種情況。在前一種情況下,記者假以媒體的公共身份進行信息傳播活動,其行為必然受到新聞倫理法規的約束。但是在后一種情況下,記者在商業網站的微博如新浪微博上新聞信息,其媒介使用行為是否依然需要受到新聞倫理與職業道德的約束,在多大程度上需要遵守新聞倫理與職業道德呢?出現在商業網站微博上的記者,既以記者的身份發言,也常常以一個普通網名的身份發表議論。對于非自己采訪報道的事件,記者往往以“轉發+評論”的方式將信息發散傳播。而對于自己采訪報道的事件,不少記者也選擇在商業微博如新浪或騰訊微博上第一時間信息。目前,國內最受關注的兩個商業微博新浪微博與騰訊微博,均采用實名認證的方式,將記者以加“V”的方式推向信息交流的前沿,讓記者成為比普通用戶更易為人關注以發揮其輿論影響力的公眾人物。如此一來,在這些商業微博上加V的實名認證者不僅以其私人身份在傳遞信息,更攜帶其公共身份而成為一個個信息平臺。用一個比喻來形容他們,他們每個個體其實已經成為自己所屬媒體的一個個子報、子臺、子網站。作為一種職業,“記者”可以簡單地定義為媒體從業人員,即從事信息采集和新聞報道工作的人。一方面,作為一個自由的個體,職業身份只是他個人身份中的一個部分。他們當然有權利在自己的微博中記載生活隨感等非職業活動內容,其個人微博的私人性應該得到承認并受到尊重。另一方面,他們的確是以實名的身份在微博上活動,從而聚集起數量眾多且快速遞增的粉絲。而且,他們在微博中發表了大量報道性信息,這完全可以視為他們的職業活動的延續,我們也有理由從職業上將其與普通微博用戶個體區分開來,并對他們的新聞活動提出相應的職業倫理期望。

查看全文

小議社會工作是市場化的倫理行為

摘要:社會工作是政府職能的延伸,屬于市場化的倫理行為,其價值依據和倫理基礎是現代契約政府和在此基礎上產生的對他人的自由和生存權力的尊重與保護。社會工作成為一種職業是社會分工的結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工作就不僅僅是一種倫理行為,而且也是一種市場行為。

關鍵詞:社會工作;倫理;市場

一、社會工作是政府職能的延伸

1947年聯合國調查各國社會工作教育概況時,曾收到33個國家對社會工作所下的33個不同的定義。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國家的背景差異和對社會工作的不同理解。中國當代社會研究中心主席田森認為,社會工作學是:“一門研究如何助人,如何保障社會全體成員的基本生活權益,促進社會穩定和發展的科學。”[1]也有人認為,社會工作是一種以助人為宗旨、運用各種專業知識、技能和方法去解決社會問題的專門職業,是確保現代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制度。從19世紀60年代起,社會工作始終關注弱勢群體,注重解決社會問題。這就決定了社會工作和政府職能具有相似之處。

今天,社會工作已經發展成為以價值觀和實踐為基礎的助人自助的專業活動。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04年5月頒布了第九批國家職業標準,社會工作首次被載入中國職業標準目錄,其中對社工的職業定義是:遵循助人自助的價值理念,運用個案、小組、社區、行政等專業方法,以幫助機構和他人發揮自身潛能,協調社會關系,促進社會公正為職業的社會服務人員。所以這種專業活動的主要目的和作用是協調社會關系。

政府的行政職能是相對穩定的,但是,職能的內涵和外延會隨著任務和要求的變化而變化,職能的內容及行使手法、管理方法也應隨著形勢、服務對象、服務內容的變化而有所不同。不論政府職能如何變化,社會管理都是其中不可少的。在政府的社會管理無法深入的地方,社會工作就充當了社會自發的對政府職能的補充。我們要建立高效率的小政府,一些社會問題就更要在政府的引導下由社會自己解決。

查看全文

大學生性行為倫理分析論文

1大學生性行為的倫理規約

為了使作為個體存在物的個人需要和社會需要得到滿足。為了使自己的行為活動服從自己理想,使自己獲得人之為人的幸福和價值。人類性行為需要一定的規范。婚姻關系就是直接產生于兩性關系的禁例。一夫一妻制的“最后勝利乃是文明時代開始的標志之一”此外,人的性行為本身不同于動物本能的交配活動,人的性行為是有意識的活動,不僅表現為能夠認識、預見和調整自己的行動,表現為富有幻想和殷切的渴望。而且能使人的性行為符合社會規范的要求,最大限度的滿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性教育的基本倫理觀,把人類的身心兩面結合在一起,強調心靈與身體之間的正確順序。主張以真愛為中心的性行為。當性行為提升到心靈的層面,并服務于心靈的目的時,便神圣化、理想化、價值化、尊嚴化、倫理化、道德化了。因此,在強調大學生自我發展、自我需求滿足的同時,有必要倡導基本的性倫理規約來規范和引導當代大學生的性行為,促進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

1.1生命價值原則

性行為不僅要有利于人類的繁衍。確保新生命的遺傳素質的質量,而且要有利于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預防性傳播疾病。一部婚姻發展史就是對性行為的約束規范史。為此,應該盡量避免不合理的性行為方式以及不符合道德規范的性行為關系,以實現優生優育的目的。同時,從預防性病的角度來看。避免性行為導致性病傳播是性道德基本原則。在現時代,隨著科學技術和交通工具的發展,人們交往日趨頻繁,原來散布于各個地區的不同性病,也隨著人群的大流動而不斷地傳播蔓延。性病是一組傳染病,主要通過性接觸而傳染,其中淋病、梅毒、艾滋病對人類健康危害極大。因此,為了杜絕性病的傳播和蔓延,就必須遵守性道德規范。事實證明,性行為的道德約束有利于人類的生命健康。

1.2尊重與相愛原則

在人類社會中,區別于動物的性活動,就在于人類有超乎于動物界的思想與情感,因而在性活動中具有對異性的、尤其對特定的“某一個”異性的愛情,就成為人類性倫理的重要原則。在現代社會,人對異性的要求不是簡單地以自然方式、而是以復雜的社會方式進行的。人以戀愛的方式使性欲人格化了,當性的快樂被愛這種精神因素所維系的時候,它就更高漲并且有動物所不具備的持久性。另外。尊重原則不僅體現在對戀愛對方上,還體現在對自己和對社會的尊重。首先要自尊。在戀愛過程中,不能為了獲得一時愛情去卑躬屈膝、犧牲人格,更不能以自殺、以性等方式去搏取所謂的愛情。其次要尊重對方。尊重對方的意愿和選擇。特別是在追求對方的時候,不可采用一些極端的方式,甚至不顧對方是否愿意,死纏賴打。最后要尊重他人。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人,其行為不能僅顧自己的感受。而要考慮對他人和社會的影響,同時也包括對性行為可能產生后代的尊重。

查看全文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研究

傳統規范倫理學有三種形態,即道義論、功利論與德性論。道義論和功利論,都可以轉化為德性論。

故此,先從道義論與功利論講起。

一、日常生活中的功利論與道義論

何為功利論、何為道義論

何謂功利論?功利論作為一種道德理論,它主張人的行為道德與否,看行為的結果。凡行為結果給行為者及其相關的人帶來好處,或帶來利大于弊的行為,則是道德的,否則就是不道德。

當代美國道德哲學家弗蘭克納給功利論下了一個明確的定義。他說:“功利原則十分嚴格地指出,我們做一件事情所尋求的,總的說來,就是善(或利)超過惡(或害)的可能最大余額(或者惡超過善的最小差額)”(引文加重點為原作者所加)。“這里的‘善’與‘惡’,是指非道德意義上的善與惡。”(注:[美]弗蘭克納:《善的求索》,遼寧出版社1987年版,第73頁。)功利論又分行為功利論與規則功利論。所謂行為功利論,是說不依據規則,而是根據當下的情況,決定行為,只要它能夠帶來好的效果便是道德的。規則功利主義是依據規則能夠帶來好的結果的行為即為道德行為。

查看全文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論文

傳統規范倫有三種形態,即道義論、功利論與德性論。道義論和功利論,都可以轉化為德性論。

故此,先從道義論與功利論講起。

一、日常生活中的功利論與道義論

何為功利論、何為道義論

何謂功利論?功利論作為一種道德,它主張人的行為道德與否,看行為的結果。凡行為結果給行為者及其相關的人帶來好處,或帶來利大于弊的行為,則是道德的,否則就是不道德。

當代美國道德家弗蘭克納給功利論下了一個明確的定義。他說:“功利原則十分嚴格地指出,我們做一件事情所尋求的,總的說來,就是善(或利)超過惡(或害)的可能最大余額(或者惡超過善的最小差額)”(引文加重點為原作者所加)。“這里的‘善’與‘惡’,是指非道德意義上的善與惡。”(注:[美]弗蘭克納:《善的求索》,遼寧出版社1987年版,第73頁。)功利論又分行為功利論與規則功利論。所謂行為功利論,是說不依據規則,而是根據當下的情況,決定行為,只要它能夠帶來好的效果便是道德的。規則功利主義是依據規則能夠帶來好的結果的行為即為道德行為。

查看全文

公共行政行為研究論文

一、公共行政行為選擇的倫理思考層次與倫理選擇模式

公共行政行為的倫理選擇,離不開行為主體即政府組織以及公務員的倫理思考。雖然在日常公共行政實踐中,很少有人表現出對基本價值觀的長時間的艱苦思考,但是,這并不表明政府在做出公共行政行為選擇的過程中,拋棄了其內在的理性的選擇邏輯。

關于公共行政行為的倫理思考,可以分為既相互明顯區別又相互密切聯系的四個層次,它們是表達層次、道德規則層次、倫理分析層次和后倫理層次。公共行政行為的倫理選擇就是在這四個層次中展開。

公共行政行為倫理思考的第一個層次是“表達層次”。在日常公共行政行為中,表達層次僅僅是就一些公共行政問題或公共行政事件表達自己的情感,多數情況下表現為一種自我的抱怨,比如“夾在上司和組織中間,我該怎么辦才好呢?”“政府組織中的人際關系讓我不知所措!”這些情感的表達,很多情況下是沒有經過思考的、自發的、包含著公務員個人好惡的,或許也是公務員價值判斷的最常見的形式。這一層次的倫理思考既不需要提供有關公共行政事態的證據和詳細的事態描述,也不會為公共行政事態的解決提供理性的處理方法。但是,根據這些情感表達是由誰發出的和達到何種強烈程度,可以成為政府組織以及公務員下一步進行系統和理性選擇處理公共行政問題方式的起點。

公共行政行為倫理思考的第二個層次是“道德規則層次”。這是嚴肅提出公共行政問題并予以嚴肅回l答的第一個層次。從這一層次開始思考、指出與公共行政問題相關的行為方式并開始評估各種可能的辦法及其后果,其依據往往是被政府奉為道德指導準則的規則、格言、諺語,例如“以誠待人”、“做一名人民的公仆”、“永遠為公眾服務”,等等。政府組織以及公務員往往在最初的情感表達過后,一方面思考可替代的公共行政行為方法及其可能性后果,另一方面將道德規則運用于公共行政行為選擇中,通過公共行政行為與道德規則的比照,對公共行政行為做出判斷。雖然這中間也呈現出一定程度的理性和系統的思考過程,但總的來說,還是有限和零碎的。在基于實際公共行政后果和對道德規則進行判斷的基礎上,大多數的公共行政行為選擇會在這一倫理思考層次完成。

公共行政倫行為倫理思考的第三個層次是“倫理分析層次”。當可利用的道德規則無助于解決具體的公共行政問題或者相互沖突時,就需要對道德規則進行基本的再思考。在一般的、常規的公共行政行為中,不需要進行這種基本的對道德規則的再思考。然而,有時候所面臨的公共行政問題非常復雜、沒有先例或者影響范圍太大,以至于政府組織以及公務員需要反思常規行為標準中所隱含的倫理準則,即進入倫理分析層次。例如,“以誠待人”,在特定場合可能不妥,“誠”不一定要求“永遠說真話”,可以將“說真話”加以限定,可以將這個準則變通為“除非會嚴重地傷害無辜的第三者,否則永遠說真話”,這樣“以誠待人”就避免了在某種特殊情況下因為說真話而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在這個倫理思考層次,不僅需要對沖突的公共行政價值觀進行審查,以揭示這些價值所支配的相互排斥的公共行政行為方式,而且需要將抽象的公共行政價值觀陳述為直觀的倫理準則,以便將一種價值觀和對應的公共行政行為方式聯系在一起,然后將具體的公共行政行為準則應用到公共行政倫理問題的解決中去。在倫理問題中的對抗性價值被確認并被明確地轉化為準則后,政府組織以及公務員便會依其重要性進行排序,選擇更為重要的價值觀所對應的具體公共行政行為,從而做出選擇。能夠做出這種選擇的政府組織以及公務員也隨之達到了道德上更加自覺、更加自如的程度。

查看全文

網絡倫理問題分析論文

計算機技術與通訊技術的發展,使新型的商務模式電子商務獲得空前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一些負面東西,其中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網絡空間的道德失范現象,產生敗德行為,即在網絡上出現一些與傳統道德和倫理相違背的現象,我們姑且叫它“不倫理”現象。這些“不倫理”的現象并不是虛擬的,它根植于現實社會這塊肥沃土壤中并得以發展,有深刻的經濟根源、社會根源與歷史根源[1]。本文從網絡倫理表現形式談起,而后分析網絡倫理成因所在,通過分析網絡倫理產生的根源,最后對網絡倫理進行規范和構建。

一、網絡倫理的表現形式

本文從倫理范疇三要素出發,即道德意識、道德規范和道德行為角度分析,認為網絡發展主要帶來的倫理問題有:道德意識方面,表現為道德懷疑主義,虛無主義和個人主義;道德規范方面,傳統道德規范對人的約束力越來越弱,表現為道德規范運行機制失靈;道德行為方面,網絡上出現許多有悖于傳統道德的行為,網絡上不道德行為正在蔓延,有時超乎人們想象。

1.觀念層面上,個人自由主義盛行

網絡社會是現實社會延伸,在網絡環境下,人們言行更自由放松,一定程度上,網絡空間里表現出來的自我更接近真實自我,是自我內心的釋放與展現。同時,道德虛無主義、自由無政府主義膨脹[2]。網絡道德虛無主義特征是:懷疑道德、否定道德,將個人視為自己網絡道德行為的唯一判斷者,甚至為實現內心自我而不顧他人感受,忽視社會傳統規范和禮儀甚至法律,造成不必要傷害,前段時間“網絡暴力第一案”就是很好佐證。同時,無政府主義者在網絡上宣言“完全自由”與“徹底民主”,主張取消政府,不要法制,不要道德,這和自由的實質是相違背的。而“黑客”成為“電腦英雄”代名詞,不少青少年盲目崇拜并效仿,將個人主義推向極致。這些個人主義思想在青少年人群中擴散,引起社會高度重視。

2.規范層面上,道德規范運行機制失靈

查看全文

教育管理倫理缺位對策

1教育管理倫理的出現

在管理的工作中引入倫理道德,關注倫理道德在管理中的作用,已經是未來管理的發展趨勢。20世紀60年代開始,倫理道德進入到企業管理中去,隨著時間的推移,管理倫理已經是管理學科中重要的部分。在倫理的實際運用過程中,對管理具有很大的作用,并且得到極大的推廣與認可。公共管理是一種治理社會的模式,是第一個建立在倫理道德、原則、觀念基礎上的模式。在公共管理中,引用倫理與道德已經是普遍的管理理念。相較于倫理精神在企業管理與公共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教育管理作為一個特殊的領域,更需要倫理精神的參與。教育管理倫理意思是教育管理的相關制度、規定以及管理的關系、理念、行為在倫理方面的規范以及道德。在教育管理中,一定會充溢著價值以及道德,教育管理不可能成為一種單純的技術化的管理。任何的管理都會充溢著道德、倫理精神。教育領域同其他社會領域相比,擔負著社會的發展重任。教育是促進社會健康、有序、良好發展的手段,是推動人類進步、維護社會穩定的工具。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育管理人員的行為與成效,影響著人的身心健康發展,影響著全社會的和諧穩定。所以,教育管理的倫理具有重大意義。

2倫理缺位的現狀

相較于企業管理與公共管理的倫理精神的運用,教育領域中的倫理卻得不到足夠的重視。一些管理者不能夠很好地進行管理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倫理的缺位。根據我國現在的教育情形,很容易看出教育管理倫理缺位的現狀。(1)侵害公正。公正是道德的基本體現,如果沒有公正,道德倫理就不復存在。公正能否體現,是需要管理人員的倫理精神以及具有保障性質的政策、規定、制度。公正體現在道德制度的基礎之上,其中與很多的政策、制度有很大關聯,比如高考加分環節,三好學生、優秀的學生干部等這些學生都可以加分,這就體現著不公平的政策。在這種規定下,違法的事情很容易發生。這種制度的不道德相較于個人的不道德,更加嚴重。制度倫理的缺位,影響深遠。(2)踐踏了尊嚴。在我國的教育中,學生的隱私是不受重視的。考試成績全校公示,有的學生談戀愛,學校會在全體師生面前進行通報批評。以教育的名義,踐踏學生的尊嚴,隱私也隨之被盜走。在教育管理里,學生處于被動的局面。在學生尊嚴被踐踏的同時,管理人并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教育為借口,剖析學生的隱私,踐踏學生的尊嚴。教育管理只有具有價值才有意義,如果失去了教育的價值,也就沒有什么意義了。管理的價值與教育的價值不能同日而語,兩則要同時存在,以犧牲一種價值換取另一種的存在,是價值觀的錯誤。學生具有接收教育的權力,同時也有受到尊重的權力。(3)漠視生命的意義。在教育管理中,如果遺失了倫理精神,就會有生命被漠視的情況發生。學校應該是學生的樂園,但是,校園里常常出現令人難過的事情。例如,對學生的謾罵、毆打等對學生身心造成傷害的事情時常發生。人在社會上遭到謾罵或毆打,可以通過法律進行解決,學生在教育管理中,面對這些事情,卻難能依靠法律,很多行為的發生介于法律的邊緣,需要倫理道德進行約束。教育對人的生命的影響不僅僅是生理上的,更重要的是對精神上的。

3教育管理倫理建設的現實對策

(1)推進教育管理倫理學科的發展。在教育管理倫理的道德實踐活動中,教育管理倫理學科起到指引的作用。現在,教育管理倫理學科各國都有一定的研究,尤其是歐美國家,已經研究到教育管理的深層次,這對于教育管理的倫理建設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在我國,這個建設才開始不久,沒有受到人們足夠的重視。所以,要從基礎入手,漸漸深化這一區域,推進教育管理倫理學科的發展。(2)教育管理倫理法律框架的建立。教育管理倫理法律框架是經過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規章制度,為校園管理人員制定的道德準則,并且必須遵守。通過制定法律條款來約束管理人員去進行管理,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在一些國家,倫理規范很多被引入到法律體系中。特別是近些年來,一些國家甚至一些職業性質的管理機構頒布了倫理方面的法律。所以,確保教育管理倫理,需要通過法律手段,進行約束。(3)完善管理人員的責任機制。通過法律框架確保教育管理倫理的同時,也要制定關于教育管理倫理的制度以及相關的程序,進而約束教育管理人員的行為。倫理和道德具有很多的性質,比如不確定性,多元化等等,所以,倫理以及道德的建設和發展,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來保障。同時,還要一定的程序,確保責任機制的有效執行。(4)管理人員的行為倫理準則的制定。在教育系統中,管理者的行為倫理準則在涉及管理人員責任以及相應的義務的同時,還包括一些行為的約束。行為倫理準則是體現教育管理的價值以及對管理人員的行為的限制,界定管理人員的權限的同時限制管理人員的行為。(5)公眾的參與及監督。在推動教育管理倫理發展的過程中,可以進行問卷調查、網上投票等方式,讓更多的家長、學生以及教育相關人員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中。通過外來力量,增強監督的力度,使管理決策更加規范化、準確化。

查看全文

公立醫院管理中行政倫理失范治理措施

一、公立醫院管理中行政倫理失范的表現

我國衛生醫療體制改革已有二十余載,醫療衛生事業以及醫療衛生水平確實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但也伴隨著一系列問題的出現:如醫德醫風問題日漸突出、醫療人員服務意識淡薄、醫患矛盾越積越深等等。而這些問題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公立醫院行政管理過程中出現的行政倫理失范現象。

(一)服務意識淡薄,官僚主義突出

人民群眾賦予政府治國理政的權力,而病人患者賦予醫生看病救人的權力,國家公務員是人民的公仆,醫務人員就是患者的公仆。但是現實中,不少行政醫務人員,以領導自居,服務意識淡薄,人道主義精神淡化,面對患者,不同程度的出現生、冷、硬、頂、推的現象。在處理醫患關系問題上,擺官樣、耍官腔,不切實解決實際問題。除此之外,有的行政醫務人員,專斷獨行、不深入基層、不聽取群眾意見,主觀臆斷地指揮工作。

(二)瀆職失職屢見,享樂主義不止

瀆職失責主要是行政人員在履行職責或者行使職權過程中,玩忽職守、推卸責任,而對社會產生危害的行為。在公立醫院的管理中,也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有的醫務人員在走上行政管理崗位后,不切實履行職責,尸位素餐,享樂主義嚴重。對待醫院決策和部署說得多、做得少,工作落實停留在口頭。同時,不能守住權力邊界,濫用職權、徇私舞弊,出現問題,推脫責任、不愿擔當,對醫院管理和發展產生了嚴重的危害。

查看全文

小議財務倫理的架構與培育

摘要:財務倫理是財務的經濟理性和道德理性相結合的產物,是企業財務活動遵守的隱性規范。本文基于倫理的基本內涵,從財務和倫理相耦合的層面來界定財務倫理,并按照財務活動的不同將財務倫理劃分為融資倫理、投資倫理和分配倫理三個層面來架構企業財務倫理,提出通過提升財務倫理思辨能力、設立財務倫理委員會、建立財務倫理評價體系、將倫理緯度納入公司治理等手段來培育財務倫理,實現企業理財的經濟性和社會性的有效融合,從根源上防止發生財務舞弊行為。

關鍵詞:財務倫理;財務行為;道德推理

倫理是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已經成為各國文明發展的一部分,所以。倫理必定影響行為。西蒙曾說過:“一切行為都包含著對特殊的行動方案所進行的有意無意地選擇”。論文百事通不難發現,人們的價值傾向已滲透到人們行為的各個方面,財務領域亦是如此。由古至今,不論是中國的德、義、禮,還是西方的康德理論,都開啟了德法并重的治理先河,并將倫理理念融入財務實踐。對企業而言,如果缺乏倫理道德,就可能會選擇“不道德”的財務行為,發生財務舞弊現象。但如果以正確的理論道德作為指導,那么理智的行為主體一般都會選擇符合倫理道德的財務行為。所以。倫理道德已經潛移默化地影響到財務行為,并為隱性財務制度的存在提供了價值根基和精神支持。

一、財務倫理概念的界定和理解

關于財務倫理的研究。在國內外學術界寥若晨星。目前,對財務倫理的界定尚無權威的說法。筆者試圖從倫理的基本內涵入手,考察財務和倫理相耦合的層面來界定財務倫理。

倫理,按照徐慎《說文解字》的解釋,“論,從人、輩也,明道也;理,從立,治立也”。所以,“論”是區分人的輩分、長幼以及由此形成的相互之間的規范和秩序;“理”,原意是玉石的紋理,意指事物內在的“紋理”,也就是事物的基本規律。由此可見,倫理包括兩層含義,一是事物之間相互作用的秩序和規范。即為“論”;二是事物本身內在的規律、規則,即為“理”。二者合一,即為“倫理”,就是事物交互過程中根據各自特征而形成的一種規范和準則。所以,任何事物或學科的倫理都要基于自身規律去考察相互關系的某些特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