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討論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0 08:51: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課堂討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課堂討論

數學課堂討論探討論文

一、討論小組的建立要合理

以往的討論一般按原先的座位同桌討論,或者是前后排的學生討論,這樣可能導致有的小組學習力量強,有的小組學習力量弱的局面,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習慣、性格、興趣、需要等因素加以分組,分組時不僅要重視學生智力因素的發展,而且要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每組各個層面的學生都應兼顧,這樣才能取長補短,同時教師可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使每個學生生動活潑的、主動的發展。

二、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

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正如有的專家所說,“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

為此,應當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沖突,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應當給學生時間和權利,讓學生充分進行思考,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并且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說。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只有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三、討論的時機要恰當

查看全文

探索高中思想政治課堂討論改革策略

摘要:課堂討論是實現學生中心尊重學生話語權、培養學生能力的有效方法。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課堂討論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除少數優秀學生外,大多數學生保持沉默;課堂秩序混亂,學生討論與課題無關的東西;教師對課堂討論的問題草草結束,沒有進行有效評價;課堂討論成了公開課上教師“做秀”,少數優秀學生表演的舞臺。改進課堂討論應致力于:正確認識課堂討論;精心設計課堂討論的話題;精心組織課堂討論;給學生創造一個舒適、寬松的課堂討論環境。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堂討論問題對策

課堂討論是實現由“教師中心”、“教材中心”教學模式向“學生中心”,教學模式轉變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突出教學民主、尊重學生話語權的新課改本質要求,更是培養學牛知識探究能力、思維能力和人際關系溝通能力的有效方法。但目前部分高中學校,由于學生的特殊性,加之一些教師對課堂討論認識不深刻,把握不準確,使思想政治課堂討論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甚至出現了某些問題,降低岔課堂效率。

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課堂討論中除了幾個優秀學生外,大多數學生保持沉默

一這是目前部分高中課堂討論中最普遍的現象。出現這種情況,一是有些教師在上課之前沒有認真做好充分準備,所選討論的話題要么太難、太抽象,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不會講;要么話題太簡單,或陳舊乏味,學生不愿講。二是學生本身的原因。高中學生大多處于青春期,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尤其暈女生)存在羞澀心理,怕出風頭,擔心自己在討論中表述的觀點出現錯誤或不被認同,被人譏諷。部分同學雖然存在嘩眾心理,好出風頭,但由于知識貧乏,對課堂討論的內容不熟悉,缺乏信心,所以緘口不言。加之有些同學性格內向,所以課堂討論時可能出現“鴉雀無聲”的情況。

查看全文

數學課堂討論探索論文

《標準》基本理念第一條中用比以前更為明確的語言提出:“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同時新課程標準中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師應……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為了實現學生能生動活潑的學習,能充分的展示自己,能在思辨中去探求新知,課堂討論便成了教學中實現這一理念的主要方法之一。

新課程實驗已經3年有余,對課改實驗,廣大實驗區的教師投入了滿腔熱情,付出了艱辛勞動。新課程給實驗區教學帶來了新氣象,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可喜變化。但是,隨著新課程實驗的深入,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也隨之出現,比如當前,課堂討論主要存在討論小組的設置比較隨意,討論時機把握的不夠好,討論方法不科學以及討論氛圍沒形成等問題,從而導致課堂討論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際上沒有任何效果。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既能動得了,又能動得好?才能達到討論的最佳效果呢?本人結合我教學實際來談談體會!以便同各位同人共享。

一、討論小組的建立要合理

以往的討論一般按原先的座位同桌討論,或者是前后排的學生討論,這樣可能導致有的小組學習力量強,有的小組學習力量弱的局面,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習慣、性格、興趣、需要等因素加以分組,分組時不僅要重視學生智力因素的發展,而且要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每組各個層面的學生都應兼顧,這樣才能取長補短,同時教師可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使每個學生生動活潑的、主動的發展。

二、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

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正如有的專家所說,“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

查看全文

數學課堂討論效果研究論文

《標準》基本理念第一條中用比以前更為明確的語言提出:“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同時新課程標準中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師應……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為了實現學生能生動活潑的學習,能充分的展示自己,能在思辨中去探求新知,課堂討論便成了教學中實現這一理念的主要方法之一。

新課程實驗已經3年有余,對課改實驗,廣大實驗區的教師投入了滿腔熱情,付出了艱辛勞動。新課程給實驗區教學帶來了新氣象,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可喜變化。但是,隨著新課程實驗的深入,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也隨之出現,比如當前,課堂討論主要存在討論小組的設置比較隨意,討論時機把握的不夠好,討論方法不科學以及討論氛圍沒形成等問題,從而導致課堂討論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際上沒有任何效果。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既能動得了,又能動得好?才能達到討論的最佳效果呢?本人結合我教學實際來談談體會!以便同各位同人共享。

一、討論小組的建立要合理

以往的討論一般按原先的座位同桌討論,或者是前后排的學生討論,這樣可能導致有的小組學習力量強,有的小組學習力量弱的局面,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習慣、性格、興趣、需要等因素加以分組,分組時不僅要重視學生智力因素的發展,而且要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每組各個層面的學生都應兼顧,這樣才能取長補短,同時教師可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使每個學生生動活潑的、主動的發展。

二、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

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正如有的專家所說,“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

查看全文

歷史教學課堂討論論文

課堂討論是在商討和辯論中互相啟發,從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學模式。它強調在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關系中,改變教師“一言堂”的傳統方式,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為學生主動地學習,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學生與教學內容的關系中,改變學生機械地接受知識的觀念,讓學生多問“為什么”。

一、精心命題是保證課堂討論質量的關鍵

蘇格拉底說:“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維的誕生。”命題的原則是要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以提高學生素質為宗旨,貫徹教學大綱,著重于對基礎知識內涵的理解和掌握。命題的范圍應是有影響的重大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重要歷史人物,以及與當前形勢和社會發展聯系密切的熱點問題。

在命題的技巧上,筆者的主要做法是:

(一)注意命題的綜合性。如“19世紀后半期和20世紀初,西方國家的資產階級已走向反動,而東方國家的資產階級卻表現出極大的革命性,試結合史實分別指出這種反動性與革命性的表現,并分析其原因。”此題涉及教材《世界近代現代史》和《中國近代現代史》中六章十節的相關內容,這就幫助學生打通因教材章節所帶來的知識割裂,使相關的知識體系化、網絡化。

(二)加強命題知識的橫向聯系,即學科聯系。因為歷史與政治、語文及地理聯系密切,命題時充分利用這種聯系,將知識的觸角延伸到相關學科和現實生活中去,以推動學生思維的遷移、融合和借鑒,加大知識貯量,使之為創造性思維服務。如通過對蘇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列寧新經濟政策的討論,聯系到我國1958年的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開放,使學生從歷史和現實中借鑒教訓,得到啟示,深刻地認識到改革開放是強國富民的必由之路,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從而正確看待當前出現的國企職工下崗和再就業等社會現象。使學生的認識源于教材,卻又高于教材。

查看全文

數學課堂討論分析論文

摘要:怎樣才能讓學生既能動得了,又能動得好?才能達到討論的最佳效果呢?一、討論小組的建立要合理;二、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三、討論的時機要恰當;四、討論的方法要科學;五、討論的氛圍要和諧;

六、要培養學生“三會”。

關鍵詞:討論,“思維參與”,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跳一跳,能摘到”,“三會”,兩極分化。

《標準》基本理念第一條中用比以前更為明確的語言提出:“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同時新課程標準中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師應……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為了實現學生能生動活潑的學習,能充分的展示自己,能在思辨中去探求新知,課堂討論便成了教學中實現這一理念的主要方法之一。

新課程實驗已經3年有余,對課改實驗,廣大實驗區的教師投入了滿腔熱情,付出了艱辛勞動。新課程給實驗區教學帶來了新氣象,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可喜變化。但是,隨著新課程實驗的深入,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也隨之出現,比如當前,課堂討論主要存在討論小組的設置比較隨意,討論時機把握的不夠好,討論方法不科學以及討論氛圍沒形成等問題,從而導致課堂討論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際上沒有任何效果。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既能動得了,又能動得好?才能達到討論的最佳效果呢?本人結合我教學實際來談談體會!以便同各位同人共享。

一、討論小組的建立要合理

查看全文

數學課堂討論體會論文

摘要:怎樣才能讓學生既能動得了,又能動得好?才能達到討論的最佳效果呢?一、討論小組的建立要合理;二、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三、討論的時機要恰當;四、討論的方法要科學;五、討論的氛圍要和諧;

六、要培養學生“三會”。

關鍵詞:討論,“思維參與”,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跳一跳,能摘到”,“三會”,兩極分化。

《標準》基本理念第一條中用比以前更為明確的語言提出:“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同時新課程標準中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師應……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為了實現學生能生動活潑的學習,能充分的展示自己,能在思辨中去探求新知,課堂討論便成了教學中實現這一理念的主要方法之一。

新課程實驗已經3年有余,對課改實驗,廣大實驗區的教師投入了滿腔熱情,付出了艱辛勞動。新課程給實驗區教學帶來了新氣象,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可喜變化。但是,隨著新課程實驗的深入,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也隨之出現,比如當前,課堂討論主要存在討論小組的設置比較隨意,討論時機把握的不夠好,討論方法不科學以及討論氛圍沒形成等問題,從而導致課堂討論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際上沒有任何效果。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既能動得了,又能動得好?才能達到討論的最佳效果呢?本人結合我教學實際來談談體會!以便同各位同人共享。

一、討論小組的建立要合理

查看全文

數學課堂討論研究論文

一、討論小組的建立要合理

以往的討論一般按原先的座位同桌討論,或者是前后排的學生討論,這樣可能導致有的小組學習力量強,有的小組學習力量弱的局面,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習慣、性格、興趣、需要等因素加以分組,分組時不僅要重視學生智力因素的發展,而且要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每組各個層面的學生都應兼顧,這樣才能取長補短,同時教師可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使每個學生生動活潑的、主動的發展。

二、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

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正如有的專家所說,“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

為此,應當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沖突,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應當給學生時間和權利,讓學生充分進行思考,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并且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說。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只有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三、討論的時機要恰當

查看全文

透析組織課堂討論豐盈政治教學

新的課改精神要求我們必須改變學生在學習中的被動局面,將學生的視野拓寬到更廣闊的范圍,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做到改變學生在學習中的被動局面除了要有正確的教學指導思想外,還必須在教法上注重課內和課外、教與學相結合。課堂討論作為教學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有利于營造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的良好氛圍,還有利于培養學生敢于發表意見、勇于探索真理及自信、好學的人格特征,它對于調動教與學雙方的積極性,尤其是啟發學生主動地、創造性地去探究和獲取知識,真正提高學習能力,發揮著關鍵作用。

那么如何才能夠有效地組織課堂討論呢?

一、把握教材和學生實際設置討論

課堂討論和學生掌握學習的各個環節——認識、理解、應用緊密結合,可促使思想政治教學的諸項目標(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得到全面落實,但這并不等于說任何內容都可納入討論范圍。過分膚淺的內容會使課堂討論流于形式,過分深奧的內容會使課堂討論失去生氣,可以進行課堂討論的有兩類內容。一是知識障礙點,包括每課的重點、難點等,這些內容往往是學生理解教材內容、把握知識內涵的主要障礙;二是思維的障礙點,學生思維發生障礙一般是由于學生的認識能力和知識難度的不適應造成的,也可能是因思維定勢受某種舊知識或某些傳統影響所致。這兩個障礙點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主要“攔路虎”,將其作為討論內容能夠保證課堂討論的質量及效率。例如,我在分析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主觀原因時,提出“如果把洪秀全換成劉邦或朱元璋,太平天國是否還會失敗?”讓學生討論。學生們似懂非懂,感到新穎有趣卻又把握不準。我馬上點撥學生:“大家可以想一想:劉邦或朱元璋穿上了皇袍是否就意味著農民革命的成功?”找到了切入口,同學們思維的波瀾隨之涌起:農民階級是小生產者,不是先進生產力和新的生產關系的代表,它不可能徹底摧毀封建社會制度;農民領袖就是奪取了政權,充其量也只能成為地主階級改朝換代的工具等等,討論使學生們加深了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條件下單純的農民戰爭必然失敗的認識。

二、把握教學時機設置討論

就課堂討論的時機而言,學生不可能一堂課始終處于興奮狀態,因為人的思維是有間斷性、跳躍性的。根據中學生的思維特點,在討論過程中,出現一個思維高峰后,往往要停頓一定時間,才出現另一高峰,這就需要教師把握最佳時機。

查看全文

剖析音樂理論課課堂討論教學形式特點

摘要:音樂教學法是研究音樂教學規律的宏觀理論,作為音樂教育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具有音樂教育學的一般特點——概念具體、理論性強、實踐性也很強。就理論這部分來說,是一般音樂專業學生尤其是只重視技巧課的學生較難理解和掌握的、也不大愿意投放精力的一門課程。因此,音樂教學法課應該發揮其“組裝車間”的作用,既能提高教學法理論水平,又可以增強教學實踐能力。

關鍵詞:音樂理論;討論課

教學經驗告訴我們:音樂教學法作為師范生的一門教學能力訓練課,其理論部分不僅教師教起來乏味,學生學起來亦深有枯燥、單調之感。因為,僅僅依靠課堂講授,一是難以讓學生認識到教學能力的重要;二是很難轉變學生對該學科的偏見,即學教學法理論不如學技巧課(音樂、鍵盤和器樂)來得快。所以,我們必須從教學方法上加以改革,改變過去單一的“灌注式”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吸收”。經過對近三屆學生的教學實踐,筆者體會到,課堂討論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討論課的前提

首先,課堂討論這一教學方法的使用應有選擇。在講授概念集中、觀點和理論較難理解的章節(如“音樂教育與德、智、體、美四育之間的關系”、“國外五種音樂教學體系”、“怎樣評價一堂音樂課”、“音樂欣賞是一切音樂教育的基礎”)時,適合采用這種方法,也可以安排在前后內容有密切聯系的章節之后、以及在實踐課和見習課之后。對于一般容易理解部分的章節,不必搞討論,以免流于形式。其次,討論必須建立在平時課堂精講和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只有當學生對課程的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而對某些概念吃不透,掌握不準,通過看書、見習或做模擬教學之后又發現存在疑雁點時,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展開討論。再次,教師事先必須做好安排,為有效利用課堂時間,應有意識地擬定幾名學生重點發言,內容要盡量要求既有深度,又有廣度,還要有說服力。這樣可以避免課堂上面面相觀,即使是啟發,也需要時間。

二、討論課的準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