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收入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8 16:22:4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居民收入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村鎮居民收入消費簡析
以來,區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始終以發展經濟,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為目標,積極落實各項惠民政策措施,尤其是關注民計民生,在提高在崗職工收入的同時,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確保離退休人員工資隨著全社會的工資增長而增加。區內經濟迅速發展,市場繁榮,居民自我發展意識增強,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得到了進一步改善。經營環境的不斷改善,也極大地促進了城鎮居民經營效益和收入的提高。
從年城鎮住戶抽樣調查數據中顯示: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0812.99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2.5%。同樣增長的還有消費支出,全年為14123.39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8%。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40.9%,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2個百分點。根據聯合國對恩格爾系數大小的劃分標準,40%-50%為小康水平,進一步說明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呈現平穩、健康發展態勢。
一、收入情況及結構分析
1、工資性收入占主導地位。年,城鎮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為16503.18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5%,占居民人均家庭總收入的比重為72%,仍是居民收入增長的決定性因素,是收入穩步增長的最大推動力。居民工資性收入較快增長的原因:一是部分企業發放年終獎、過節費等高于去年水平,使得工資性收入增長。二是居民收入來源多元化,其他勞動收入為465.54元,同比增長92%。
2、經營性凈收入和財產性收入略有下降。經營凈收入791.76元,同比下降20%。經營性收入下降的原因是由于自然災害導致物價上漲,家庭經營不景氣,增收緩慢,個體戶生產成本沒有收回。還有多數經營者持觀望態度,尋找發展機遇。而財產性收入則是受到股市低迷,投資渠道減少的影響,全年財產性收入431.33元,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
3、轉移性收入較快增長。全年人均轉移性收入5195.89元,增長13.2%。占居民人均家庭總收入的比重為23%,成為了家庭總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轉移性收入是部分城鎮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其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企業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水平。
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費互動研究
摘要:本文使用2005—2019年我國31個省份(不含港澳臺)的面板數據建立面板向量自回歸模型(PanelVectorAutoregression,PVAR),在模型通過穩定性檢驗后進行脈沖響應分析。實證結果表明:城鎮化、產業結構升級、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費都具有很強的自我發展慣性;城鎮化、居民消費和居民收入都具有相互促進的作用;產業結構升級對城鎮化、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費都具有促進作用,但其促進作用具有時間滯后性。根據實證結果,本文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城鎮化;產業結構;居民消費;PVAR模型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矚目成就。隨著經濟水平快速提升,我國的經濟增長模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時期政府越來越注重消費和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因此擴大內需,升級產業結構,構造以國內循環為主、國內國外雙循環的格局成為當下的主要任務。城鎮化、產業結構、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費兩兩之間具有明顯的相互作用,厘清其相互間的作用對于構造雙循環格局、擴大內需、促進居民消費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以往關于城鎮化、產業結構、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費的研究大多都把其中兩者或三者放在一個系統中去研究,很少有學者將四者放在統一的框架中去研究。例如,董洪梅、章磷和董大朋認為產業升級擴大了城鄉居民收入(農村低技能勞動無法適應),城鎮化進程對城鄉收入差距具有縮小作用[1]。李寶禮和胡雪萍基于中國345個城市2009—2013年的面板數據建立空間誤差模型(SpatialErrorModel,SEM)來探究城鎮化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及傳導路徑,并采用高級多變量技術對影響城市產業結構升級的核心變量進行深入觀測。結果表明,人口城鎮化通過改變城市物質和人力資本積累來改變城市的要素稟賦結構,進而促進城市產業結構升級;中小城市城鎮化同產業結構升級負相關,東部地區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城鎮化對產業結構升級的正向作用最大,其次是中部,西部最弱(其中人口在100萬人以下為中小城市、100~300萬人為大城市、300萬人以上為特大城市)[2]。閆星宇和許士道使用中國30個省份2003—2016年的面板數據,采用分位數回歸估計法研究收入不確定性對消費的影響。實證結果表明,收入不確定性對消費有抑制作用[3]。邵立杰基于2010—2018年我國30個省市的面板數據構建了空間計量模型,實證了收入結構、預防性儲蓄與居民消費的動態關系。實證結果表明,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投資性收入預防性儲蓄對居民消費都有促進作用[4]。張志新、邢懷振和于荔苑使用中國2005—2018年31個省份的面板數據進行實證研究。實證結果表明,城鎮化和產業結構升級可以縮小城鄉差距;產業結構升級在東部和中部促進了城鎮化,在西部對城鎮化有抑制作用(具體原因為基礎設施不足,違背比較優勢)[5]。
二、研究設計
(一)變量選取
全區居民收入倍增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市政府《市實施“十二五”居民收入倍增規劃方案》要求,加快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建立民生需求保障機制,全面建設和諧、魅力。經研究決定,“十二五”期間在全區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規劃?,F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落實市委、市政府的經濟發展新要求,順應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富民強區為目的,加快構建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的多元支撐體系,使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城鄉居民,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二、目標任務
力爭到2015年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891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9688元。建立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收入增長機制,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城鄉居民幸福指數顯著提升。
三、基本原則
農業保險對農村居民收入的影響
摘要:農業作為我國重要的基礎產業,其發展對于我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由于農業產業具有弱質性,以及其生產過程較為特殊,容易受到市場及自然條件的影響,因此,相對于其他行業,農業產業所面臨的風險具有其特殊性,農業風險具有集中性、風險損失嚴重性和區域性等特點。把握上述特點,有效防范農業風險對于我國農村經濟穩定和國家糧食安全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本文運用微觀經濟學和農業經濟學探討了農業保險對農村居民收入的影響,以及農業保險運行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并提出了有效防范農業風險,提高農業保險對農村居民收入的有效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業產業;風險;農業保險;居民收入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頒布多個文件提倡大力發展農業,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我國農業綜合生產力得到了顯著的提升,農村居民收入實現穩定增長。但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發展農業扔不可懈怠。農業產業作為一項弱質產業,其風險具有高度集中和多元化的特點,如經濟風險、自然風險、社會風險、技術風險等。在農業產業中,農業保險作為轉移、分散和化解農業風險的一種可行機制和有效制度,有效地降低了農戶因自然災害、市場環境等造成的損失,因此農業保險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近年來,我國農業保險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當前我國農業保險已覆蓋全國各地,農業保險市場在世界位居前列。因此,探討農業保險對于農戶居民收入的影響對提高農村居民收入,穩定農村經濟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1農業保險中的風險定義及分類
農業風險是指人類在農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由于災害、價格波動等導致農戶財產損失、人身傷亡或其他經濟損失等風險損失的不確定性[1]。農業保險作為農業風險防范的重要途徑,加強農業保險的風險管理功能對促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推進農業結構化調整,推動農業產業技術推廣與應用,提高農村居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農業生產本身作為一個風險性過程,面臨著自然風險、社會風險、經濟風險、技術風險、制度風險等各種各樣的風險,且常常面臨著多種風險交互影響。農業風險根據劃分的標準不同可分為不同的類型。最常見的是將農業風險按照成因劃分成五類,即:自然風險、社會風險、經濟風險、技術風險和制度風險[2]。同時,按照性質和外延將農業風險劃分為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前者是指在風險發生時將影響幾乎所有的被保險人;后者則是指風險事故只對部分或者單個被保險人造成損失。
2農業保險對農戶收入的影響
河南省城鄉居民收入特征透析
關鍵詞:基尼系數泰爾指數收入差距城鄉一體化
內容摘要:切實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是當前盡快形成河南省城鄉一體化新格局的重中之重。本文采用基尼系數和泰爾指數對河南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行了時間序列和空間層面的綜合分析,結果表明:河南省農村居民收入差距變動較大,是造成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波動的主要原因;農村居民純收入基尼系數大于城鎮居民收入基尼系數,是河南省城鄉空間差距產生的主要原因;泰爾指數也顯示農村居民收入內部差距大于城鎮居民收入內部差距。
以城鄉居民收入比考察河南省的城鄉收入差距變動情況,從圖1可以看出:1992年以來,河南省的城鄉居民收入比與全國的走勢大體一致,均呈現出波浪式增大的趨勢,1994年以前河南的城鄉收入差距較全國大,之后均低于全國的城鄉差距。1992~2007年全國平均的城鄉收入比是2.89,比河南的平均收入比2.71高出0.18,可見1992年以來河南的城鄉收入比全國總體差距要小。2007年全國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785.8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4140.4元,城鄉收入比為3.33;而河南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1477.05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3851.60元,城鄉收入比為2.98,城鄉居民收入均不及全國平均水平,但差距小于全國平均水平,相比較而言,河南的農村居民較城鎮居民收入水平比全國差距要小。
研究方法
(一)基尼系數
基尼系數是由意大利經濟學家基尼對洛倫茲曲線進行求解而用來反映居民收入差異程度的分析指標,能以一個數值反映總體差異,考慮了全部居民的收入狀況。但是,由于基尼系數計算中的分組情況不同會得出不同的計算結果,因此在實際中計算基尼系數有多種不同的方法(陳宗勝,1991),比如曲線回歸法、等分法(李穎,2005)。使用不同的計算方法,會得出不完全相同的基尼系數。鑒于此,本文采用的基尼系數的計算公式為(李紅,黃應繪,2007):
農村金融發展與居民收入實證分析
摘要:本文運用2000—2014年的數據,通過VAR模型對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發現,農村金融發展規模這一指標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方差貢獻度最大;此外農村的發展效率對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變化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相比而言,農村金融的發展水平則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解釋程度下起到了微乎其微的作用。總體來說,農村地區金融發展水平對于農村居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農村金融;經濟發展;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證分析
一、引言
在河北省整體經濟的發展中,農村地區的發展占據了一個重要位置。分析表明,近年來,河北省的大部分農村地區,在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農業產業化經營擴張趨勢逐漸變強,農村城鎮化水平也日益增強。但同時,在一些方面也存在明顯的不足。在研究河北省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問題上,本文采用考察農村金融行業發展水平這一指標。本文針對河北省農村地區金融業的發展是否對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結合河北省發展現狀開展分析。
二、河北省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居民收入的現狀分析
在構建農村金融行業穩健發展的過程中,首先是要分析當前現狀以及存在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根據河北省自身特點,研究在金融行業快速穩健發展的進程中,是否對農村居民收入產生一定的關聯作用。(一)農村金融發展現狀分析。河北省農村金融的發展是與金融體系的完善密切相關,農村金融體系在近些年已經逐步完善,但仍存在一些問題。目前省內涉農的金融機構有很多,但總體上現有的農村金融體系還不能達到相關的標準。首先,農村金融服務功能尚不完善。第一,在政策性銀行方面,目前以農業發展銀行為主要代表,但是農業發展銀行涉及的業務較狹窄,不夠豐富,不能利用充足的資金發展“三農”項目;第二,在商業銀行方面,農村地區的經營網點正在逐年減少,造成農村金融服務力度削弱,現今僅存的農村商業銀行網點也存在對農貸業務的忽視現象,這也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第三,在信用社方面,農村商業銀行的現狀導致農村信用社成為承擔支農的主要機構,但農村信用社的產權還未明晰,而且它們對農業發展方面缺乏應有的重視。(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現狀分析。通過近幾年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趨勢可以看出,呈現線性增長的趨勢,農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多,在金融產品及服務的投資上也會相應有所增長,促進整個農村地區金融產業的繁榮增長。隨之而來的農戶信貸需求也呈現上升的發展趨勢。農村金融需求增多的同時也在向多角度、多種類的方向發展。特別是在產品的種類上,已由簡單的存款、貸款轉變為對各項業務的多樣化需求。但是具體到以何種方式進行影響,影響程度有多大,就需要建立相關的模型予以具體深入分析。
金融發展與城鎮居民收入的關系
摘要: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居民收入差距逐漸增大。但不同地域間居民收入還存在較大差距。具體表現為:農村和城市之間,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與中西部欠發達地區間的經濟差異。文章通過研究金融發展與居民收入的關系,有利于全面統籌經濟發展中制約因素,了解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和經濟發展現狀,有利于更好的因地制宜,統籌規劃。了解居民收入差距產生的原因和兩者之間互相作用的原理。從而為減少這種差距并促進經濟發展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金融;收入差距;產業
一、金融發展的現狀及對于居民生活的影響
(一)良好的金融形勢和金融政策促進城鎮居民收入的增加
近幾年,國家大力支持直接融資平臺的發展,中小企業資金渠道更為寬廣。有利于促進產業升級和調整。金融市場在中央政策的大背景下,也得到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首先,證券市場大量資金的涌入下,交易更加積極活躍。金融衍生品種類更加豐富。股票、外匯、黃金、期貨、保險、信托、基金得到了更充分的發展。在整個金融市場的沖擊下,農村儲蓄增加后,農民逐步通過網絡等多種信息形式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并將貨幣現金投入到各種理財平臺,獲取收益。一部分人使財富獲得了增殖。但相較于城鎮居民,農村居民的整體文化基礎和知識素質相對較落后,接受金融知識慢,思維也容易保守,收益增長幅度落后于城鎮居民。但總體上,和歷史其它時期相比,也獲得了長足進步。
(二)動蕩的金融環境對居民收入和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養老保險繳費不平衡對居民收入的影響
摘要: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是覆蓋城鎮和農村參保居民,提高居民消費水平的有益制度供給?;攫B老保險這一制度建立之初,以“提高居民收入,擴大居民消費”為政策目標之一,但事實上不平衡的基本養老保險繳費現象似乎并未真正實現了城鄉居民收入同等增長。本文利用中國收入分配課題組2013年的調查數據分析了城鄉基本養老保險繳費的特點、收入分配效應及其不平等問題,并得到其對居民收入的影響效應。
關鍵詞:養老保險;居民收入;影響分析
我國居民經年累月形成的“為養老儲蓄”的預防意識,使得居民會自覺產生減少消費、增加儲蓄的理性選擇,這是由于先前的社會保障制度缺失以及不健全造成的。改革開放以來,為逐漸打消我國居民的這一意識理念,政府開始完善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盡管這一制度具有理論優勢,但在實踐中卻存在不足,城鄉養老保險繳費不平衡的現象就使得這一制度原本的提高居民收入的效益出現了不平等的現象。
一、基本養老保險繳費不平衡的基本狀況
(一)基本養老保險繳費總體不平衡。全國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數為0.39817,而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均值以及比例的基尼系數卻高達0.71646、0.67069,詳見表1。這表明相比全國可支配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全國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均值以及比例存在的不平等程度更高。同理可得,分城鄉的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均值以及比例的不平等程度都遠高于分城鄉的可支配收入。同時,將城鄉之間的基本養老保險數據進行比較——農村內部的養老保險繳費數據均大于0.7,而城鎮的數據在0.615左右,由此可知,農村內部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存在更大的不平等性。從總體上看,相比可支配收入,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支出存在更大的不平等性,同時農村內部的不平等程度亦高于城鎮。(二)收入再分配效用大打折扣。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作為公共轉移支付的一部分,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收入再分配作用。但通過對居民養老保險繳費在不同收入水平下的差異進行了比較,得到以下三個結論。隨著收入的提高,農村的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比例由73.4%降低到47.7%,而城鎮的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比例由25.2%上升到73.1%。農村地區的參保決策受收入影響較小,其覆蓋率在80%左右;而對城鎮地區的影響較大,隨著收入的增加,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比例由64.5%上升到91.3%?;攫B老保險實際上擴大了居民收入差距,產生了收入分配逆效應。這是因為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即使高收入者的繳費水平高于低收入者,但其繳費比例卻表明比低收入者低的多,這就導致了低收入者反而承擔了比例較高的支出,這就產生了實際上的收入再分配的逆向效應。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繳費的累進指數為-0.04134,并不具有累進性,詳見表2。但農村的養老保險繳費的累進指數為0.02147,這表明農村養老保險繳費具有累進性。但同時,累進指數和基尼系數變動率的量級都較小,這表明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對收入分配的影響較為微弱,詳見表3。這些數據都印證了基本養老保險確實存在較小的收入再分配逆向效應。
二、數據、變量和描述性統計
居民收入不平等分析論文
一、研究方法及數據說明
(一)研究方法
本文對轉移性收入的分析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按區域分解的不平等分析,二是按收入來源分解的不平等分析。
(1)GE指數計算??紤]到區域分解的分析需要,我們采用廣義熵(GeneralizedEntropy,簡稱GE指數),Shorrocks(1980;1984)對收入不平等程度進行衡量。GE指數的表達式如下:
附圖
在(1)式中,y[,i]是第i個樣本的收入,u是總樣本的平均收入值,f(y[,i])是第i個樣本人口占總樣本人口的比重。
我縣社區居民收入問題現狀之調查
為了進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貫徹落實、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就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提出意見,提高《思想、鄧--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對教學環節、教學方式進行改革。經學校研究決定,利用暑假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我利用大一下學期的暑假(年7、8月)在縣社區進行調研,并通過走訪各類家庭,了解基本狀況,通過研究當地經濟變化發展及模式轉變、政府管理體制、生活環境變化、改革開放所取得成就等成就等幾大方面完成居民收入問題現狀的調研報告。
一.我的家鄉——社區基本簡介
縣是省市下轄的一個縣。位于省西部,市東北端。東部依繞河與縣、市為鄰,南部與臺安縣搭界,西部與市接壤,北部、西北部與自治縣為鄰。縣下轄17個鎮、4個鄉、1個民族鄉,51個社區居委會、417個村委會。面積2436.01平方千米,人口63.40萬
(一)地形地貌
縣地處繞陽河下游地區,西部、北部為50-100米的低矮丘陵,是醫巫閭山的一部分,中部為開闊的平原,南部為洼地。平原地勢平緩,土質肥沃。
(二)水文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