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衛生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5 20:58:1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精神衛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民政精神衛生調研報告
精神衛生工作屬公共衛生范疇,加強精神衛生工作是各級政府的職責。加強對精神衛生工作的領導,建立各部門協調工作制度,把精神衛生工作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納入政府議事日程,根據實際,提出精神衛生工作目標,統籌規劃,采取措施,抓好落實。
民政部門所屬精神衛生機構要承擔在服役期間患精神疾病復員、退伍軍人的救治任務,并及時收容和治療“三無”精神疾病患者。衛生部門所屬精神衛生機構要承擔精神疾病患者的救治任務,調整現有精神衛生機構的服務方向和重點,提高治療與康復水平。公安機關要了解掌握本地區內可能肇事肇禍精神疾病患者的有關情況,督促家屬落實日常監管和治療措施,對擾亂公共秩序、影響交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等嚴重肇事肇禍的精神疾病患者實施強制治療工作。
精神疾病是在各種生物、心理以及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下,造成人的大腦功能失調,導致認知、情感、意識和行為等精神活動出現不同程度障礙的疾病。精神疾病不僅嚴重影響患者及其家屬的生活質量,同時也給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加強精神衛生工作,做好精神疾病的防治,預防和減少各類不良心理行為的發生,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的繁榮穩定,對保障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社會轉型期,各種社會矛盾增多,競爭壓力加大,人口和家庭結構變化明顯,嚴重精神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趨勢。與此同時,兒童和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老年性癡呆、抑郁、藥品濫用、自殺和重大災害后受災人群心理危機等方面的問題也日益突出。精神衛生已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突出的社會問題。
一、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庭狀況
提起“精神病”,常人總有一種似罵人的意思。人們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視,瞧不起或者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恐懼,避而遠之。由于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就導致家中有人患了精神疾病,為顧及所謂的“面子”,不敢公開,延誤了及時治療的最佳時間。
精神疾病患者屬于我國殘疾人范疇,他們也有享受就醫的權利,他們是最可憐的精神殘疾人,他們精神上雖然殘疾,但是他們的人格和權利應該得到尊重和保護。
世界精神衛生日
“世界精神衛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學協會(WorldPsychiatricAssociation――WPA)在1992年發起的,時間是每年的10月10日。
世界各國每年都為“精神衛生日”準備豐富而周密的活動。包括宣傳、拍攝促進精神健康的錄像片、開設24小時服務的心理支持熱線、播放專題片等等。2000年是我國首次組織世界精神衛生日活動。
2001年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精神衛生年,2001年4月7日世界衛生日的主題為“精神衛生”。從2000年開始,衛生部在精神衛生日組織開展大規模活動,宣傳精神衛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2000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為:“健康體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2001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為:“行動起來,促進精神健康”。2002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為:“精神創傷和暴力對兒童的影響”。(“Theeffectoftraumaandviolenceonchildren.”)2003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為:“精神健康,從了解開始”。
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2001年世界衛生報告》說,目前全世界共約有4.5億各類精神和腦部疾病患者,每4個人中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的某個時段產生某種精神障礙,精神衛生已經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精神障礙是一類嚴重威脅人民健康的疾病,精神衛生工作既包括防治各類精神疾病,也包括減少和預防各類不良心理及行為問題的發生。精神疾患已成為當前我國疾病分類中較為嚴重的一類疾病。按照國際上衡量健康狀況的傷殘調整生命年指標(DALYS)評價各類疾病的總全負擔,精神疾患在我國疾病總負擔的排名中居首位,已超過了心腦血管、呼吸系統及惡性腫瘤等疾患(WHO,1996年資料)。各類精神問題約占疾病總負擔的1/5,即占全部疾病和外傷所致殘疾及勞動力喪失的1/5。
據1993年抽樣調查表明,國內各類精神病的總患病率由1982年的12.69‰上升至13.47‰。這些精神疾病不僅嚴重影響了患者本人及其家屬的生活質量,損害了他們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會產生不良的社會影響。另外,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社會經濟體制改革日益深入,社會競爭不斷加劇,勞動力的重新組合,人口和家庭結構的變化,原有社會支持網絡的削弱,導致了各種心理應激因素急劇增加,精神衛生問題日益突出。兒童的行為問題、大中學生的心理衛生問題、老年期精神障礙、酒精與麻醉藥品濫用以及自殺等問題明顯增多。根據預測,進入21世紀后我國各類精神衛生問題將更加突出。在2020年的疾病總負擔預測值中,精神衛生問題仍將排名第一。所以,積極預防不良心理和行為問題的發生,也是當前精神衛生工作應該立即采取的行動。
目前,由于精神衛生知識尚不普及,宣傳力度不夠,大多數人對精神疾病認識不足,對患者缺乏應有的理解和同情,偏見與歧視現象較嚴重,致使一些精神疾病康復者不能順利回歸社會大家庭,產生了強烈的“病恥感”。一些患者和家屬即便具有一定的精神衛生知識,認識到疾病的性質,多數人也寧可自己忍受痛苦而不愿尋求精神科醫生的幫助,害怕因“精神病”而受歧視,結果延誤了治療,病情加重。
世界精神衛生日
2007年世界衛生日
世界精神衛生日(每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聯合會的一項倡議。今年它得到國際預防自殺協會的支持和其它非政府組織的合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作,由世界衛生組織主辦。由于自殺通常是未能診斷和治療的嚴重精神病的后果,因而今年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為“增強認識,減少風險:精神病與自殺”。
就全世界而言,自殺為15~44歲人士的三大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大多數自殺是可以預防的。可在社區和國家采取若干措施以減少危險,包括:
·減少獲得自殺手段(例如殺蟲劑、藥物、槍支);
·治療精神障礙患者(特別是抑郁癥、酒精中毒和精神分裂癥患者);
衛生精神工作計劃(省)
精神衛生工作既包括防治各類精神疾病,也包括減少和預防各類不良心理及行為問題的發生。隨著我省社會生活節奏和城市化、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以及疾病譜和死因譜的改變,精神衛生問題日益突出。目前,精神疾病在我國疾病總負擔中排名首位,約占疾病總負擔的11%。據全國和我省部分地區的流調資料推算,我省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在人群中的發生率約達
**%,精神分裂癥病人約達*萬,抑郁癥病人達*萬。同時,老年性癡呆發病率隨著人口的老齡化也呈上升趨勢,我省老年癡呆患者約有20萬名。此外,婦女、老年人、受災群體等特殊人群的各類精神和行為問題,也都不容忽視。精神衛生問題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和較為突出的社會問題。做好精神衛生工作,對促進廣大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維護社會穩定和保障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我省精神衛生總體發展水平和人民群眾的需求差距較大,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精神衛生工作面臨眾多的問題和艱巨的任務。
為進一步加強我省精神衛生工作,貫徹落實《中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一20**年)》(以下簡稱《規劃》),結合我省實際,特制定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
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堅持新時期衛生工作方針,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重點干預,廣泛覆蓋,依法管理”的工作原則,堅持精神衛生工作為保障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維護社會安定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服務,廣泛開展健康教育活動,普及精神衛生知識。
精神衛生發展計劃
精神衛生工作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和社會穩定,對保障社會經濟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精神衛生工作有了很大的發展,精神衛生工作體系初步形成,領導協調機制正在各地逐步建立,管理規范和制度陸續出臺,專業人才隊伍不斷發展,能力水平得到提高,服務規模和內容逐步擴大與完善。但是,我國精神衛生工作中還存在預防和識別處理精神疾病與心理行為問題的力度不夠、總體服務資源不足且管理分散、地區差異明顯、防治機構和人員隊伍缺乏、尚未建立有效的機構間工作銜接機制、精神疾病社區管理和康復薄弱等問題。為順利推進《中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02年-2010年)》的實施,協調部門間精神衛生工作的開展,進一步完善精神衛生工作體系,特制定精神衛生工作體系發展指導綱要。
一、完善精神衛生工作體系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
根據《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精神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04〕71號)的精神,按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重點干預、廣泛覆蓋、依法管理”的原則,建立與“政府領導、部門合作、社會參與”工作機制相適應的精神衛生工作體系。
(二)基本原則。
----以預防為主,部門分工負責,依托現有力量,建立和健全心理健康促進工作的人員隊伍。
區衛生局精神衛生管理意見
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完善精神病人醫療服務體系,提升全區精神病人康復醫療服務能力,推進全區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工作再上新水平,促進康復醫學事業全面發展,建立醫療、康復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和服務模式,根據衛生部下發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規范》的要求,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工作意見。
一、建立健全城鄉精神衛生工作體系
區人民醫院設置區精神衛生中心,負責對全區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衛生院、村衛生室精神衛生工作的總協調調度,組織領導業務技術指導、監督考核。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衛生院、村衛生室作為全區精神衛生管理工作的分支機構,具體承擔相關工作任務。在全區建立起以精神衛生中心為中心,以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衛生院、村衛生室為網絡的精神衛生管理工作體系。
二、明確功能定位,建立康復醫療分工協作機制
區人民醫院(區精神衛生中心)主要為患者提供專業、綜合的治療和康復,并承擔區域內康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任務,發揮區域輻射帶動作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街道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主要按照衛生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版》的有關要求,為疾病恢復期患者提供基本線索調查,病人摸排和隨訪服務。
三、逐步建立通暢的康復患者轉診制度
衛生局加強精神衛生工作意見
為了全面貫徹實施《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衛生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精神衛生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和《中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進一步做好**區精神衛生工作,保障人民健康,維護社會安定,提高全民素質,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群眾對精神衛生服務的需求,結合**實際,特制定本工作意見。
一、指導原則
精神衛生工作要按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重點干預、廣泛覆蓋、依法管理”的原則,建立“政府領導、部門合作、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探索符合本區實際的精神衛生發展思路,建立健全精神衛生服務網絡,把防治工作重點逐步轉移到社區和基層,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資的模式,保障精神疾病預防與控制工作的開展,加強重點精神疾病的治療與康復,突出重點人群的心理行為問題干預、努力開展精神疾病患者救治救助,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自我防護意識,預防和減少精神障礙的發生,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群眾對精神衛生服務的需求,建立健全精神衛生的法律法規;加強精神衛生工作隊伍建設和科研工作。
二、工作目標
(一)“**”期間精神病防治康復指標:精神病患者監護率達95%、顯好率達90%、社會參與率達80%、肇事率控制在0.1%以下、檢出率達7‰。
(二)普通市民心理健康知識和精神衛生知識知曉率達50%。
市加強精神衛生工作意見
一、工作目標
(一)總體目標。2011年底前,建立比較完善的精神衛生防治體系;實現“雙百”目標,即精神疾病患者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比例達到100%,被關鎖(以無理的辦法限制其人身自由)的精神疾病患者解鎖率達到100%;重性精神疾病治療率達80%,重性精神疾病社區管理率達到90%;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識和精神疾病預防知識知曉率達到75%。
(二)年度目標。
1.2009年:初步建立精神衛生工作長效投入機制和城鄉統籌的社區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網絡;精神疾病患者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比例達到100%;被關鎖的精神疾病患者解鎖率達到60%;重性精神疾病治療率達到60%,重性精神疾病社區管理率達到70%。
2.2010年:被關鎖的精神疾病患者解鎖率達到100%;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療率達到70%,重性精神疾病社區管理率達到80%。
3.2011年:建立穩定的精神衛生工作經費財政投入機制、完善的精神衛生服務體系和防治能力較高的精神衛生服務隊伍;重性精神疾病治療率達到80%,重性精神疾病社區管理率達到90%;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識和精神疾病預防知識知曉率達到75%。
衛生系統職業精神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關于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凝煉衛生職業精神,推進醫改,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提供醫療健康服務,根據省衛生廳的工作要求,現市衛生系統將開展醫療衛生職業精神大討論活動。實施方案制定如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為引領,緊緊圍繞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省第九次黨代會精神,以“凝煉衛生職業精神、推動衛生事業科學發展”為主題,開展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醫療衛生職業精神大討論,廣泛凝聚共識,提高道德修養,在全市衛生系統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范,為扎實深化醫改和做好各項衛生工作提供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討論內容
重點圍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討論。
(一)如何認識新時期醫療衛生職業精神的科學內涵。重點圍繞祖國醫學“大醫精誠”和西方醫學“尊重生命”的優良傳統,救死扶傷的革命人道主義精神和新時期醫學創新精神,深入開展醫療衛生職業精神大討論,大力倡導醫學科學與醫學人文精神相統一,引導廣大醫務工作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利益觀和幸福觀。
世界精神衛生日的由來
“世界精神衛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學協會(WorldPsychiatricAssociation――WPA)在1992年發起的,時間是每年的10月10日。
世界各國每年都為“精神衛生日”準備豐富而周密的活動。包括宣傳、拍攝促進精神健康的錄像片、開設24小時服務的心理支持熱線、播放專題片等等。2000年是我國首次組織世界精神衛生日活動。
2001年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精神衛生年,2001年4月7日世界衛生日的主題為“精神衛生”。從2000年開始,衛生部在精神衛生日組織開展大規模活動,宣傳精神衛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2000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為:“健康體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2001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為:“行動起來,促進精神健康”。2002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為:“精神創傷和暴力對兒童的影響”。(“Theeffectoftraumaandviolenceonchildren.”)2003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為:“精神健康,從了解開始”。
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2001年世界衛生報告》說,目前全世界共約有4.5億各類精神和腦部疾病患者,每4個人中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的某個時段產生某種精神障礙,精神衛生已經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精神障礙是一類嚴重威脅人民健康的疾病,精神衛生工作既包括防治各類精神疾病,也包括減少和預防各類不良心理及行為問題的發生。精神疾患已成為當前我國疾病分類中較為嚴重的一類疾病。按照國際上衡量健康狀況的傷殘調整生命年指標(DALYS)評價各類疾病的總全負擔,精神疾患在我國疾病總負擔的排名中居首位,已超過了心腦血管、呼吸系統及惡性腫瘤等疾患(WHO,1996年資料)。各類精神問題約占疾病總負擔的1/5,即占全部疾病和外傷所致殘疾及勞動力喪失的1/5。
據1993年抽樣調查表明,國內各類精神病的總患病率由1982年的12.69‰上升至13.47‰。這些精神疾病不僅嚴重影響了患者本人及其家屬的生活質量,損害了他們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會產生不良的社會影響。另外,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社會經濟體制改革日益深入,社會競爭不斷加劇,勞動力的重新組合,人口和家庭結構的變化,原有社會支持網絡的削弱,導致了各種心理應激因素急劇增加,精神衛生問題日益突出。兒童的行為問題、大中學生的心理衛生問題、老年期精神障礙、酒精與麻醉藥品濫用以及自殺等問題明顯增多。根據預測,進入21世紀后我國各類精神衛生問題將更加突出。在2020年的疾病總負擔預測值中,精神衛生問題仍將排名第一。所以,積極預防不良心理和行為問題的發生,也是當前精神衛生工作應該立即采取的行動。
目前,由于精神衛生知識尚不普及,宣傳力度不夠,大多數人對精神疾病認識不足,對患者缺乏應有的理解和同情,偏見與歧視現象較嚴重,致使一些精神疾病康復者不能順利回歸社會大家庭,產生了強烈的“病恥感”。一些患者和家屬即便具有一定的精神衛生知識,認識到疾病的性質,多數人也寧可自己忍受痛苦而不愿尋求精神科醫生的幫助,害怕因“精神病”而受歧視,結果延誤了治療,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