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5 20:22:3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精神科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精神科

精神科護士素質論文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以臨沂市精神衛生中心從事精神科護理工作的全體護理人員共150人為研究對象。通過全方位的培訓,使精神科護士全面掌握精神科、內科、外科、婦科疾病的護理常規,及時準確地判斷并處理病情變化;掌握危重癥病人搶救的相關知識、技能以及各種急救儀器設備的使用。

1.2方法

1.2.1院內培訓

①管理人員培訓:自2011年起精神科及心理科護士長在ICU輪流進修一個月,掌握危重癥病人的觀察、護理及管理,掌握急、危、重癥病人搶救技能。②護理技能規范化培訓:對精神科護理人員進行“臨床55項護理技術操作”的全面考核,教材人手一冊,并不斷豐富其內容。每月組織操作考核一次,95分為合格,全部培訓結束后,平均97分以下者繼續進行下一輪培訓。③專科知識培訓:每月組織一次多媒體形式的集中理論授課,精神科專業護士、重癥護理專業護士、急診科專業護士輪流講座。④應急預案練習:采取情景模擬的方式培訓和考核,每月組織一次。培養標準病人,讓參訓人員投入到真實的場景中,提高應急能力,掌握急救護理知識。⑤禮儀培訓:每年一次全院的培訓和禮儀比賽,讓護理人員以美觀、得體、整潔的儀容儀表為患者服務,給患者敬業愛崗、一絲不茍的美好印象,從而讓患者對我們產生理解和信任。每季度一次的職業道德培訓,培養了護理人員的職業情感,使她們既有外表美,更有內在美。精神病人長期以來一直受到社會的歧視,由于疾病原因,很多病人溝通障礙,護士必須具有愛心、耐心、責任心和良好的職業情感,掌握與精神病人的溝通技巧才能勝任精神科護理工作。⑥護士輪轉:有計劃地安排工作一年以上的精神科護理人員轉科,內科、外科、急診科、重癥監護室各三個月,進一步鞏固各學科專業知識。⑦新理論、新技術培訓:各綜合科新開展的項目、新進的儀器設備等培訓全院護理人員均參加。

查看全文

精神科護士事跡

編者按:由于精神病人受幻覺和妄想等癥狀的支配而缺乏自控能力,經常失去理智,以暴力對待護理人員,每遇到這種情況,**總是以極大的耐心去撫慰病人受傷的心靈。精神病人常常被社會冷落,很多人住在醫院里,常年沒有親人來探望,他們也渴望著親情和友情。每天,**微笑著走進病房,把每一位病人都當作親人和朋友。

**月22日,在我們市第三人民醫院溫馨的精神三科病房里,一位白衣天使仍在忙碌著,她叫**,是一名護師,一直在“三院”精神科護理一線工作,從青春年少一直到中年,用滿腔熱情的愛來修復精神病人破碎的心靈,努力讓他們走出生活的陰霾。

由于精神病人受幻覺和妄想等癥狀的支配而缺乏自控能力,經常失去理智,以暴力對待護理人員,每遇到這種情況,**總是以極大的耐心去撫慰病人受傷的心靈。小岑(化名),一位22歲的妙齡女子,患有精神分裂癥,剛來的時候,**每次給她打針服藥時,她都會理由多多,大罵不止。一天早飯時,她拒絕進食,將菜打翻,并將一口唾沫吐在**的臉上,嘴里不停地喊道:“快放我回家!”此時**沒有惱怒,而是忍著委屈的淚水,耐心地勸道:“你父母今天沒有時間來,你好好吃飯,等明天叫你爸爸媽媽來。”小岑根本不聽勸說,并把杯子里的水往**身上潑去。同事們連忙趕過來,**卻說:“小岑是爸媽的小女兒,沒這么快適應的!”第二天,小岑便乖乖的吃飯了。另外,小岑存有幻聽,經常有把紙巾塞耳朵的習慣,而且紙塞得很深,**發現后立刻報告醫生,并嘗試用鑷子把紙巾取出.但是紙巾塞得太深了,需用專門醫療器械來取。小岑父母年紀大,出遠門不方便,于是由醫護人員把小岑帶到市人民醫院,把耳朵里的紙巾取出來。并囑咐小岑不要再把紙巾塞到耳朵,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精神病人常常被社會冷落,很多人住在醫院里,常年沒有親人來探望,他們也渴望著親情和友情。每天,**微笑著走進病房,把每一位病人都當作親人和朋友。經常為她們買水果,生活用品,而且還是我科名副其實的理發師呢!一有空就幫有需要的病員修剪頭發。病房里有一位長期住院的老年精神障礙患者,風燭之年身患多種疾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吃喝拉撒全在病房,老人的子女象征性探視一兩次,而**像親人一樣無微不至地照顧著老人。

現在,小岑可勤快啦!主動幫忙掃地,拖地,參加文娛活動,也沒有把紙巾塞耳朵的習慣。小岑的家屬擔心女兒遂來探訪。**熱心地接待了岑老爹,并告訴他小岑這段時間的表現,這使從大老遠趕來探望女兒的岑老爹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真是給岑老爹過了一個欣慰的父親節啊!岑老爹感動得還專門寫了一封感謝信給**!信上寫道:您那種高尚風格、樂于助人的美德將永遠銘記在我們的心坎里,留下一個永不磨滅的印象。

晨會上,護士長還特意表揚了**,并囑咐大家要好好向**學習。讓我們把愛灑在每個角落吧,并把這愛延續!

查看全文

精神科護士心理分析論文

【關鍵詞】精神科護士;心理健康;癥狀自評量表;

【摘要】目的探討精神科護士心理健康狀況和相關影響因素,為改善精神科護士心理健康狀況和應付方式提供參考依據。方法對105名精神科護士采用癥狀自評量表進行測評,并與全國常模進行比較;對開放式病房和封閉式病房護士的癥狀自評量表評分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精神科護士癥狀自評量表軀體化、人際敏感、焦慮、敵對因子分及陽性項目數均高于全國常模(P<0.01);封閉式病房護士的心理健康問題較開放式病房護士嚴重。結論精神科護士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而封閉式病房護士的心理健康問題更加嚴重。

【關鍵詞】精神科護士;心理健康;癥狀自評量表;

Ainvestigationonmentalhealthstatusofpsychiatricnurses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mentalhealthstatusandrelatedinfluencingfactorsofpsychiatricnurses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basesforimprovingtheirmentalhealthandcopingstyle.Methods105psychiatricnursesweretestedwithsymptomschecklist(SCL90),theresultswerecomparedwithnationalnorm,andresultswerecomparedbetweennursesinopeningwardsandblockingwards.ResultsThescoresofsomatization,interpersionalsensitivity,anxiety,hostilityandpositiveitemsofpsychiatricnurseswerehigherthanthoseofnorm(P<0.01).Itwasfoundthatthementalproblemofnursesinblockingwardswasmoreseriousthanthatofnursesinopeningwards.ConclusionThepsychiatricnurseshavesomementalproblemandthementalhealthproblemofnursesinblockingwardsismoreserious.

【Keywords】Psychiatricnurse;mentalhealth;SCL90

查看全文

精神科醫師轉崗培訓工作方案

根據省衛計委《省精神科醫師轉崗培訓項目實施細則及考核方案》,結合我市工作實際,特制訂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通過精神科醫師轉崗培訓項目,加強縣級醫療機構的精神科醫師培養,提高精神衛生服務的可及性

二、項目內容

從縣(市、區)綜合性醫療機構中遴選熱愛精神衛生事業,擬在醫療機構精神科從業、但執業范圍為非精神衛生專業的臨床醫師轉崗培訓。轉崗培訓原則上為一年,其中理論學習1個月,臨床學習10個月、社區實踐1個月。重點掌握精神病學、臨床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臨床基本技能,熟悉精神衛生工作服務模式,達到勝任精神科醫師崗位的基本要求。

三、項目資金

查看全文

臨床精神科護理不良事件應對措施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精神科護理不良事件認知現狀,制定應對措施并執行。方法選取2017年3月-2019年8月我院60例精神科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患者各項資料回顧性分析,均分兩組,對照組常規干預,觀察組針對性應對措施,對比兩組情況。結果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16.67%)低于對照組(63.33%),觀察組滿意度及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比較意義(P<0.05)。結論應對措施在預防臨床精神科護理不良事件中運用效果顯著,值得應用。

【關鍵詞】臨床精神科;護理不良事件;認知現狀;應對措施

精神科為醫院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治療精神疾病的場所,因精神疾病的特殊性,護理服務中風險較高,加之患者的情緒波動較大和行為不確定性,患者配合度較低,這會提升護理難度,加重護理人員負擔,使得各類護理不良事件頻繁出現,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應重點關注[1]。本文為探討臨床精神科護理不良事件認知現狀,制定應對措并執行。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選取。2017年3月-2019年8月我院60例精神科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患者各項資料回顧性分析,根據干預方案不同均分兩組,每組30例,其中,對照組17例男性,13例女性,年齡(41-75)歲,均值(53.22±1.65)歲;觀察組18例男性,12例女性,年齡(42-77)歲,均值(53.26±1.63)歲;兩組年齡及性別資料方面無統計學比較意義(P>0.05)。1.2方法。做好兩組患者各項資料回顧性分析,在臨床精神科護理服務中,常見不良事件為患者丟失財物、用藥錯誤、攻擊行為、跌倒、醫療設備損壞及藥物交接錯誤;對照組常規干預,做好患者各診斷工作,依據診斷結果,做好患者鼓勵及安慰等操作。觀察組針對性應對措施,常規干預措施與對照組保持一致性,在此基礎上為患者提供針對性應對措施,內容為[2]:①加強對患者的管理,提升患者安全意識和自我管理意識,讓患者充分認識到護理安全性和重要性,定期對病房中存在的危險進行檢查,做好預防措施。②加強對護理人員的素質培養,護理人員在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時,因查對不嚴,責任心不強,自身技術水平較低及違規操作等,這會造成患者不良事件產生概率提高。③組建護理管理小組,對護理流程進行監督,所有的操作嚴格依據相關制定進行,落實到位。④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交流,掌握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狀況,形成一對一的心理輔導和健康宣教,提升認知度和依從性。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滿意度及生活質量評分情況。不良事件:患者丟失財物、用藥錯誤、攻擊行為、跌倒、醫療設備損壞及藥物交接錯誤。采用0-100分答題問卷調查量表對本次干預后患者滿意度情況進行系統調查,分數越高,表示患者對干預效果越滿意,分數越高,表示患者對干預效果越不滿意。采用0-100分答題問卷調查量表對本次干預后患者生活質量情況進行系統調查,分數越高,表示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越好,分數越高,表示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越差。1.4統計學處理。將數值輸入SPSS21.0中,均值用(x±s)表示,檢驗用t、x2值表示,百分比用%表示,P值低于0.05時,比較存在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護理管理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在自貢市精神衛生中心(自貢市老年病醫院)60歲以上的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年齡≧60歲;(2)符合ICD-10精神和行為障礙診斷標準的住院患者;(3)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的住院患者。排除標準:因伴有嚴重軀體疾病轉綜合科治療的患者。對623例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采用簡單隨機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313例,男153例,女160例;年齡60歲~95歲,平均年齡(73.76±6.58)歲;文化程度:文盲23例,小學65例,初中82例,高中70例,中專及以上73例;基礎疾病:心境障礙102例,精神分裂癥、分裂型障礙和妄想性障礙116例,器質性(包括癥狀性)精神障礙54例,其他精神障礙41例;伴發軀體疾病:不伴有正在治療的軀體疾病252例,伴有正在治療的軀體疾病61例。對照組310例,男151例,女159例,年齡60歲~92歲,平均年齡(72.81±6.86)歲;文化程度:文盲24例,小學64例,初中85例,高中71例,中專及以上66例;基礎疾病:心境障礙103例,精神分裂癥、分裂型障礙和妄想性障礙110例,器質性(包括癥狀性)精神障礙51例,其他精神障礙46例;伴發軀體疾病:不伴有正在治療的軀體疾病248例,伴有正在治療的軀體疾病62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基礎疾病、伴發軀體疾病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均自愿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1.2方法。1.2.1研究組建立風險管理小組,由病區責任護士組長擔任風險管理小組組長,各責任護士為組員。研究前兩周由主研者組織對參與本項目科室的全體護士進行跌倒、墜床、暴力攻擊、自傷自殺、壓瘡、出走、噎食等護理風險的識別、評估內容、評估方法、管理措施等培訓,培訓結束后進行一致性測驗,讓每一位護士都有能力對住院患者進行持續的風險動態評估并能按照統一的管理措施進行風險管理。具體風險管理措施:1.2.1.1建立風險管理相關制度、預案及工作流程,開展人員培訓。1.2.1.2開展護理風險動態評估:根據高危、中危、低危三級確定評估頻次,高危3天評估一次,中危7天評估一次,低危30天評估一次,病情變化隨時評估,根據再評估情況重新確定風險等級,調整風險管理措施。1.2.1.3根據評估結果實施針對性護理風險管理:物理環境及日常安全檢查,對床、桌椅高度,地面防滑,無障礙設施,燈光明暗,危險物品等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藥物使用情況,重點關注藥物對跌倒墜床、食欲、便秘、排尿等的影響,對聯用5種及以上藥物的患者在多學科聯合診療時,邀請臨床藥學人員參與臨床用藥評估;特殊飲食,針對患者營養狀況,疾病狀況邀請臨床營養科會診,給予營養飲食或特殊飲食;恰當的營養方式,主要根據患者吞咽功能狀況,給予恰當的腸內營養方式,如:普食、軟食、流質或半流質;恰當的進食方式,如經口吞咽、留置胃管、內鏡下經皮胃造瘺進食;個性化心理護理,對需要進行個別心理輔導的患者由臨床心理科心理治療師給予個別心理治療;對患有多種疾病或需要多科聯合診療的患者,申請多學科聯合診療等。1.2.1.4由科室護士長每天對風險管理執行情況進行督促檢查,確保研究組每位需要干預的患者都按照要求進行護理風險管理。1.2.1.5做好患者、家屬及陪護人員護理風險管理的宣教,將每一次風險評估結果告知患者或家屬或陪護人員,特殊情況需與監護人簽訂知情同意書,讓患者、家屬、陪護人員共同參與風險管理。1.2.1.6責任護士做好護理風險管理相關記錄。1.2.1.7每月召開由科主任、護士長、責任組長等參加的風險管理分析會,運用PDCA對風險管理實施情況進行匯總分析、討論,不斷改進措施,提高護理質量。1.2.2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的護理管理,包括患者入院后的一系列常規安全檢查,基礎護理,生活護理,常規健康宣教,對患者、家屬或陪護人員進行防止跌倒、墜床、噎食等事件的安全風險提醒,落實責任制護理,進行一般心理護理。1.3觀察指標。按照醫院制定的老年綜合評估規范與流程完成老年綜合評估初篩,再對初篩結果有風險的患者采用對應評估表進行下一級評估。根據綜合評估結果,制定個性化護理措施和護理風險管理。1.3.1老年綜合評估采用量表評定,包括:①生活自理能力;②認知功能;③衰弱;④營養;⑤壓瘡;⑥疼痛;⑦平衡與步態;⑧吞咽功能;⑨跌倒;⑩;尿失禁;瑏瑡大便失禁;瑏瑢失禁性皮炎;瑏瑣譫妄;瑏瑤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風險;瑏瑥社會支持;瑏瑦多重用藥;瑏瑧精神行為問題;瑏瑨暴力攻擊。1.3.2護理風險管理內容:①跌倒風險,②墜床風險,③暴力攻擊風險,④自傷自殺風險,⑤壓瘡風險,⑥出走風險,⑦噎食風險。1.3.3觀察兩組風險事件發生率、患者投訴率、護理滿意度評分。相關數據由參與本研究的科室詳細記錄,最后匯總數據并進行比較分析。風險事件發生率:納入本研究的老年住院患者在醫院住院期間發生跌倒、墜床、壓瘡、噎食、暴力攻擊、自傷自殺、出走等中任意1件護理風險事件記錄為1次。患者投訴率:患者在醫院住院期間因發生護理風險事件管理問題被患者、家屬或陪護人員投訴到科室負責人及醫院職能管理部門的記錄為1次。護理滿意度評分:統一使用醫院護理部制定的住院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表由患者或家屬或陪護人員進行評分,總分為100分,95分及以上為非常滿意、80~94分為滿意、60~79分為基本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1.4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包處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患者投訴率屬于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護理滿意度評分屬于計量資料采用(分,x±s)表示,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老年患者風險事件發生率、患者投訴率、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見表1。

3討論

由于精神科疾病的特殊性,導致在精神科疾病護理過程中特別容易發生護理風險事件[3]。精神科老年患者除了精神癥狀外,往往伴有多種長期的、慢性的內科疾病;患者主訴不確切;體質虛弱,行動不便;患者感知覺、運動等認知功能下降;精神科老年患者服藥依從性差,易受精神癥狀控制;長期服藥易出現吞咽困難、誤吸等[4]。這些因素大大增加了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伍春香等對68例老年精神科不良事件分析報告,給藥錯誤(25%)、跌倒墜床(20.59%)、壓瘡(11.76%)位居前3位,責任護士以護齡1~5年為主,且白班出錯率最高[5]。根據有關資料文獻顯示,精神科老年患者在治療住院過程中安全管理事件的發生率為20.17%,帶給精神科護士沉重的壓力[6]。精神科護理工作是一個高危性行業,要求護士必須要具有高素質專業素養和風險防范意識,全面掌握有關的護理知識,對精神科護理風險要有預見性,這樣才能在工作中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7]。為了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提高護理風險管理水平,對新入院老年患者要進行全面的老年醫學評估(comprehensivegeriatricassessment,CGA)即老年人綜合評估。CGA是一項多維度、多學科的評估,其目的是評估老年人的功能、軀體健康、認知和精神健康以及生活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內容,以便輔助臨床診斷、制定治療和隨訪計劃、協調安排醫療照護內容、評估長期照護的需求和最佳場所等[8]。CGA可較全面地反映老年人群的健康狀況,不僅能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提供依據,也能為制定醫療衛生政策提供醫學依據[9]。陸燕紅將老年精神科住院易跌倒患者分為低度跌倒風險、中度跌倒風險、重度跌倒風險3個級別,根據風險評估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有效降低了跌倒發生率[10]。護理風險管理能保障精神科老年患者的安全,有效降低護理差錯以及護患糾紛,提高護士的風險鑒別能力,提升護理質量,有組織、有系統的消除護理風險事件對患者和醫院帶來的傷害和經濟損失,減少法律訴訟[11]。

查看全文

精神科護理案例任務驅動教學法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探討在精神科的護理教學中應用案例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具體方式以及實際教學效果。方法:選取2019年2月———2019年10月在精神科內的46例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原則對其進行分組研究,每組各23名學生,采取不同方法教學,對比考核成績。結果:觀察組學生的臨床操作、理論知識以及實踐能力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學生,兩組對比具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在精神科護理教學中利用案例任務驅動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對于護理知識的學習興趣,從而加深其知識記憶和理解,幫助學生學習到更多知識,取得良好的成績。

關鍵詞:精神科;護理教學;案例任務驅動教學法

精神科護理學識臨床護理學中的一門課程,與精神科護理有關的知識涉及較為廣泛,且較為復雜。學生們在學習精神科護理的相關知識時,因很多內容十分抽象,所以對知識點理解不深,學習起來較為吃力[1]。所以,在精神科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案例任務驅動教學法,將精神科相關知識通過實際案例向學生們展示出來,不僅能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加深了他們對于精神科護理知識點的理解。本文主要就在精神科的護理教學中應用案例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具體方式以及實際教學效果進行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2月———2019年10月在精神科內的46例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原則對其進行分組研究,其中觀察組23例學生,均為女性,最大年齡22歲,最小年齡19歲,實習時間為3周。對照組23例學生,男性1名,女性22名,最大年齡為23歲,最小年齡為19歲。兩組學生的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1.2方法。(1)案例準備。精神障礙患者疾病表現形式非常多,病歷豐富,因此在案例選擇過程中還要結合教學目標以及學生自身特點來進行,案例內容需要在學生知識范圍跟理解能力之內的,并且要經過適當的加工,來讓案例跟教學得到有效的融合。(2)案例的導入跟應用。案例教學本質是師生互動的一個過程,學生們的積極程度以及參與質量也會直接影響到整體教學效果。因此在案例教學法中要在適當的時機內導入案例,隨后酌情將案例引入到教學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授課內容的認識以及理解。通過案例的導入跟應用,能夠加深學生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跟記憶,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3)案例討論。在完成了案例導入之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分組進行案例討論,還要進行討論題目以及論題的確定,保障學生們的討論能夠有序進行。此外還要保證題目的難易程度適當,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在討論結束之后,教師要根據學生發言跟討論情況,迅速找出學生對于問題分析的不足之處,并且要以鼓勵的態度來對學生進行評價,提升學生課程學習的積極性。1.3觀察指標。(1)出科考試:學生精神科實習結束后,對其進行考核,根據實綱要求編寫考試題目,考核范圍包括理論知識、臨床操作以及實踐能力等[2]。(2)測評考核表:在學生結束精神科實習之前,向所有學生和帶教老師方法考核表,進行雙向評測。學生評測范圍包括帶教老師的臨床工作能力、教學計劃完成情況、帶教意識、表達能力等。帶教老師評測范圍包括學生工作態度、理論知識、操作技能以及實際工作能力等。1.4統計學分析。在本次研究中,針對兩組學生的所有數據,均采取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取標準差表示(均數±標準差),計數資料采取%顯示,結果以)(P<0.05)為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查看全文

精神科護理以人為本理念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以人為本的理念應用于精神科患者護理工作中的臨床效果。方法將該院2017年1月—2019年3月的56例精神疾病患者分為兩組,每組28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基礎護理,觀察組患者接受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比較兩組患者的精神癥狀與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護理后,對照組患者的精神癥狀指標評分均明顯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1.738、13.935、10.935、8.748、7.674,P=0.000);護理后,對照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指標評分均明顯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997、4.723、4.543、4.859,P=0.000)。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75.00%,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2.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809,P=0.000)。結論以人為本的理念應用于精神科患者護理工作中,其臨床效果顯著,在改善患者精神癥狀的同時,還能提高生活質量與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以人為本;精神科;生活質量;精神癥狀;護理滿意度

精神科患者由于存在著知、情、意的異常以及社會功能的嚴重受損,往往會產生異常的思維、情感和行為活動,該病確切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但大多數學者認為,其與遺傳因素、社會心理因素等密切相關,該病對患者和家庭成員以及患者的周邊相關人群帶來了較重的影響[1]。該病在急性期大多需要采取住院治療,且封閉式管理較為多見,研究表明,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間的護理質量對患者病情的康復和預后顯得尤為重要[2]。鑒于此,該研究選取該院2017年1月—2019年3月56例精神科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以人為本的理念應用于精神科患者護理工作中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該院56例精神科患者為研究對象,該次研究通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所有患者及家屬知情該研究并簽字。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將其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8例,對照組中,男19例,女9例;年齡范圍24~65歲,平均年齡(43.4±10.3)歲,病程范圍1.5~24.0年,平均病程(9.4±0.6)年;觀察組中,男20例,女8例;年齡范圍23~66歲,平均年齡(44.3±10.6)歲,病程范圍1.4~23.0年,平均病程(9.2±0.7)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年齡、性別及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即對患者進行精神科日常監護、常規用藥指導、生活飲食干預及體征監測等。觀察組患者接受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具體措施為:入院歸檔:患者入院后,根據患者的病情、身體情況、性格特點以及家庭背景等,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制定相應的護理對策。病房環境干預:在患者入院前,護理人員將病房打掃干凈,確保床鋪整潔,個人用品齊全;將溫濕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定期消毒,保證病房正常痛風。人文關懷與心理干預:護理人員應積極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面帶微笑,以輕柔的語氣從心理、情感以及精神上支持患者,將疾病的有關知識與治療過程告知患者,使其更加全面了解和認識病情,提升患者依從性。耐心傾聽患者主訴,并給予相應的回應和安慰,通過轉移法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穩定患者情緒。患者活動干預。定期安排集體活動,在家屬陪同下參加下棋、做游戲、打太極拳等活動,增強患者的集體意識,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減輕患者住院期間的精神壓力。加強患者家屬對患者的陪護。叮囑家屬盡可能多地關心患者,在不影響患者休息的前提下,鼓勵家屬陪同看護患者,具體的臨床治療和護理工作,則由交由專業醫師與護理人員處理。讓家屬給予患者更多地安慰和了解,給予情感和心理支持,指導患者家屬加強患者飲食和衛生的監督管理等,并對患者給予健康指導。1.3觀察指標與評判標準。[3~4]統計比較兩組患者精神癥狀與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通過簡明精神病判定量表(BPRS)對兩組患者的精神癥狀進行判定,主要包括激惹性、敵對性、缺乏活力、焦慮抑郁及思維障礙5項,得分越高表明病情越嚴重。生活質量則采取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74)判定綜合問卷進行評判,主要分為物質生活、心理功能、軀體功能以及社會功能4大維度,共74個條目,評分越高提示生活質量越好。護理滿意度評判標準:采取滿意度問卷調查方法對患者或患者家屬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及不滿意。護理滿意度=(總例數-不滿意例數)/總人數×100.00%。1.4統計方法。數據應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中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x±s)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精神科臨床護士工作壓力論文

【摘要目的調查精神科臨床護士工作壓力源及相關因素,探索有效的應對方式。方法對71名精神科臨床護士采用護士工作壓力源量表進行調查分析。結果精神科臨床護士工作壓力程度以中度為主,中度以上占81.69%;工作壓力源前5位排序為摘要:擔心工作中出現差錯事故、繼續深造的機會太少、無用的書面工作太多、病人不合作、護理工作的社會地位太低。不同年齡護士在工作量及時間分配方面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精神科臨床護士壓力較大,醫院管理者及護士自身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精神科護士;工作壓力

Analysisonthesourceofworkpressureandcorrelationfactorsoftheclinicalnursesinpsychiatricdepartment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sourceofworkpressureandcorrelationfactorsoftheclinicalnursesinpsychiatricdepartmentandexploreeffectivecopingstyle.Methods71nursesinpsychiatricdepartmentwereinvestigatedandanalyzedwithnurse''''sworkpressurescale.ResultsThedegreeofworkpressureofthenursesinpsychiatricdepartmentwasmainlymoderate(accountfor81.69%).Thefivemainsourceofworkpressurewere摘要:worryingaboutaccidentinwork,thechanceofadvancedstudyless,invalidwrittenworkmore,patientsuncooperating,thesocialstatusofnurselow.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inworkloadandtimedistributed(P<0.05).ConclusionThedeliverypressureofclinicalnursesinpsychiatricdepartmentismore,thehospitalmanagersandthenurseherselfshouldpayadequateattentionto.

【KeywordsNurse;psychiatricdepartment;workpressure

有探究表明[1],長期工作壓力源可導致潛在的負面結果工作倦怠感,中國護士中高度倦怠者約占59%。而高度的工作倦怠感不僅嚴重影響護士的心身健康、工作熱情及工作效率,而且會影響護士所提供的護理服務和質量。為探索精神科臨床護士的工作壓力源情況,我們進行了相關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查看全文

精神科門診不合理用藥問題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醫院精神科門診不合理用藥問題并提出相應的管理對策。方法:抽取2019年2~11月醫院精神科門診處方1200份,根據《處方管理辦法》《中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2015版)》《精神科合理用藥手冊》和藥品說明書對處方的藥物分類和不合理用藥進行點評分析。結果:精神科門診用藥主要為抗精神病藥(34.5%)、抗焦慮藥(16.9%)、抗抑郁藥(13.8%)、抗躁狂藥(9.6%)、抗癲癇藥(8.2%)、腦代謝藥(7.0%)、細胞營養藥(6.4%)及其他類(3.7%),其中不合理用藥處方占比11.3%,不合理原因主要為藥物聯合使用過多(32%)、鎮靜催眠類藥物使用過量(26%)、超說明書用藥(24%)和頻繁換藥(18%)。結論:精神分裂癥、焦慮癥和抑郁癥是門診中最多見精神類疾病,為保障精神疾病患者安全用藥,應該通過醫院制度建設、醫生職業道德和專業能力培訓、藥師的監督和對患者和家屬的用藥教育這些方面加強管理。

關鍵詞:精神科;用藥;問題;對策

精神障礙是指在各種生物學、心理學及社會環境等內外因素影響下,大腦功能失調,導致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等精神活動出現不同程度障礙為臨床表現的疾病[1]。調查顯示[2],目前我國精神障礙總的患病率為17%,主要為精神分裂癥、抑郁癥及焦慮癥,具有患病率高、復發率高、致殘率高等特點,精神類疾病已經成為危害我國人民精神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在醫院精神科門診中,患者呈逐年上升趨勢,精神科患者普遍缺乏正確的用藥意識與認知。所以,精神科門診用藥較為復雜,要考慮到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雙重因素,但避免不了在門診用藥處方中存在著許多不合理的問題[3],如超說明書用藥、處方量過大、聯合用藥過多等。現將醫院精神科門診中患者用藥情況作一調查研究,并提出相應的管理建議。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9年2~11月醫院精神科門診處方1200份,月均處方120份。根據處方內容確定用藥基本情況,再根據《處方管理辦法》《中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2015版)》《精神科合理用藥手冊》和藥品說明書對抽取的1200份處方進行點評分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