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控制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2 18:07:4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疾病控制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衛生局疾病控制工作安排
2011年全縣疾病控制工作總體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確保不發生重大傳染病暴發流行為目標,認真貫徹省、市疾控工作會議和全縣衛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醫改任務抓落實,傳染病防控抓規范,慢性病防治抓創建,精神衛生抓推進,體系建設抓基層的總體思路,深入開展“三好兩樹一滿意”活動,全面提升疾控服務水平,確保“十二五”開好局、起好步,為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建設衛生強縣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全面落實醫改疾控項目任務
繼續實施醫改重大公共衛生疾控項目,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工作任務。2011年6月份前全面完成15歲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補種任務,開展項目終期評估。提高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項目執行水平,加強項目管理和質量控制,規范項目執行環節,保證項目完成質量。進一步加強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技術指導,探索建立責任清晰、運轉高效的疾控機構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協作機制,共同推動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任務全面落實,努力實現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重心下移,防病關口前移。加強和規范中央補助地方公共衛生疾控項目管理,健全完善項目指標考評體系,加大督導檢查力度,確保項目實施質量。
二、突出重點,全面做好重大傳染病防控工作
(一)扎實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艾滋病防治八項措施,加大艾滋病監測(檢測)和綜合干預覆蓋面,完善以就地治療、家庭治療和社區治療為主的抗病毒治療服務網絡,認真落實“四免一關懷”政策,加強艾滋病感染者的發現、報告、流調與隨訪管理,個案完成流調率達到100%。繼續推進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五進”活動。加強對外來流動人口、大中專學生、農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教育,提高防治知識知曉率。繼續開展艾滋病綜合防治示范縣創建活動。
(二)穩步推進結核病防治工作。加強結核病患者治療管理和疫情監測,加大學校、監獄、流動人口等重點人群的結核病防治力度,繼續開展“構建無結核病和諧校園”活動。主動有效發現和治愈肺結核病人,鞏固醫防合作為重點的結防工作模式,不斷提高“五率”等工作指標。全面提高結核病控制策略實施質量,在全縣推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三位一體”的結核病防治服務模式,探索將耐多藥結核病納入新農合統籌報銷范圍,建立結核病/艾滋病雙重感染防治工作機制,提高HIV/AISD患者結核病篩查率。做好全球基金流動人口結核病項目的管理。
食源疾病控制論文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食品衛生與安全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門話題。近幾年來,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食品安全的惡性事件不斷發生,隨著食品加工過程中化學品和新技術的廣泛使用,新的食品安全問題不斷涌現。盡管現代科技己發展到了相當水平,但食源性疾病不論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仍然嚴重地危害著人民的健康,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最關注的衛生問題之一。因此,就食品安全問題本身的嚴峻性而言,重視并大力解決好這一問題依然迫在眉睫。
關鍵字:食品衛生安全食源性疾病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食品衛生與安全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門話題。近幾年來,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食品安全的惡性事件不斷發生,隨著食品加工過程中化學品和新技術的廣泛使用,新的食品安全問題不斷涌現。盡管現代科技己發展到了相當水平,但食源性疾病不論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仍然嚴重地危害著人民的健康,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最關注的衛生問題之一。因此,就食品安全問題本身的嚴峻性而言,重視并大力解決好這一問題依然迫在眉睫。
1影響食品安全的因素
1.1食品體制
食品的生產、加工、分布、貯存及銷售的體制形式與其社會的發展階段、收入水平和社會文化特征有關。它的結構形成可深刻地反映出當地的經濟關系。食品體制有三個主要類型:
衛生局疾病控制工作打算
2012年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要以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堅持“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權益作為工作的根本出發點,繼續加強和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完善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開展城市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加強內涵建設,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實施全民健康促進工程,加大艾滋病、人禽流感等重大疾病的防控力度,為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新的貢獻。
一、加強和完善信息網絡建設,提高重大疾病預防控制能力
完善疾病預防控制信息化建設,切實發揮網絡優勢,提高利用效率;加強內涵建設,健全完善運行機制,建立健全崗位問責制和責任追究制,完善工作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強化規范化管理,改善服務流程,提高工作效能。進一步提高工作人員素質,加強對業務管理人員和實驗室、現場流行病學等專業人員的培訓,提高疾病預防控制綜合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加強重點傳染病管理,有效預防和控制重大傳染病暴發流行
(一)做好傳染病疫情報告與預測預警工作。加強疫情報告和網絡直報管理,杜絕疫情漏報、遲報和誤報等現象,保證疫情信息的時效性和真實性。加強對全市54個公共衛生監測點的管理,降低漏報率;將承擔農村公共衛生任務的80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納入市公共衛生監測點管理,推行癥狀監測,提高疫情和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的及時性和敏感性;定期對我市的疫情發生趨勢進行預測預警,綜合評估疫情風險并提出防治措施,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警示信息。
(二)落實人禽流感、流感、非典等呼吸道傳染病防治措施。密切注視呼吸道發熱病人的動態信息,做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監測、報告工作。加強對市醫院流感監測點的管理,保證監測質量;積極推廣疫苗接種,保護易感人群;發現疫情及時調查處理并上報相關信息。
市衛生局疾病控制工作要點
2011年全市疾病控制和愛國衛生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全國、全省疾病預防控制暨愛國衛生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完善疾病控制體系,加強重點傳染病和慢性病的控制,大力推進健康行動,全面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確保不發生重點傳染病暴發流行,為保障群眾身體健康、維護區域公共衛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進一步完善疾病控制體系
加強疾病控制機構基礎建設,改善實驗室設備配置,強化疾病控制專業人員和基層公共衛生人員培訓,開展崗位大練兵與技術比武活動,切實提高疾控服務能力。探索組建全科疾控責任制指導團隊,優化整合資源,加強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疾控項目的技術指導,推動疾病控制工作關口前移,重心下沉。建立疾病控制工作績效考核長效機制,促進疾控機構規范化管理,全面履行職責,提高公共衛生服務工作效率。深入開展創先爭優和“三好一滿意”活動,加強疾控機構人員思想教育和作風建設,著力解決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樹立疾控隊伍的良好形象。
二、深入推進“健康行動”
今年是“健康行動”開展的第二年,也是決定行動成效的關鍵年,要把重點放在擴面升級上,全力推動活動向縣(區)、鎮(街道)延伸,以廣泛的社會宣傳發動和示范教育為重點,促進行業和區域活動的深入開展。要建立完善部門協作、配套聯動、齊抓共管、全民參與的工作機制,制定考核評價體系,組織中期考核,加強督導檢查,確保實現“兩年鞏固提高”的工作目標。要抓好國家衛生城市(鎮)的迎審工作,對照《國家衛生城市(鎮)標準》,分解任務指標,抓緊查漏補缺,確保順利通過復審。扎實做好中央補助農村改水改廁項目,加強項目管理和質量控制,提高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的普及率和農村飲水水質監測覆蓋率。大力開展禁煙控煙活動,完善社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體系,普及疾病防治知識,提高群眾的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
三、規范做好傳染病防控工作
疾病控制處副處長職位競選演說稿
首先,感謝廳黨組給我這一次展示自己的機會!今天,我參加競選的是疾病控制處副處長職位。下面,我從三個方面簡要向各位領導和同志們匯報。
一、工作簡歷
我叫楊,今年三十六歲,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年畢業于醫學院預防醫學系,獲公共衛生學學士學位,最初在基層防疫站工作;年調入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同年借調到省地病辦;年參加公務員錄用考試,正式調入省衛生廳地病辦工作至今。在省衛生廳工作十二年中,兩次被全國地病辦評為地方病統計工作先進個人并受到表彰。年——年參與全國地方病統計計算機系統軟件的研制,并獲廳級科技成果三等獎。年,參加省委第二批村建工作隊到寧蒗縣鍛煉半年,工作結束時,受到了中共麗江地委村建領導小組的表彰。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年跟隨廳領導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第十五屆國際麻風病防治大會,被評為全國麻風病防治先進個人,在這次大會上受到了衛生部的表彰。今年年初又被評為“八五”至“九五”期間全省傳染病、地方病防治先進個人,受到省衛生廳和省人事廳的表彰。參加了《云南省血吸蟲病防治史志》一書的撰寫工作。有多篇論文被國家級和省級醫學雜志刊用。
二、參加競崗的主要條件
(一)本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擁護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遵紀守法,我認為一個人應當正直坦誠,剛正不阿,光明磊落,不人去亦去,堅持真理和原則。
(二)有大學五年扎實的預防醫學知識和兩年的衛生管理經驗,并具備本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和衛生管理知識。在從事地方病防治管理工作的十二年里,得益于省地病辦蘇發昌、李學忠、武佑興等三位主任的直接領導和支持,以及周圍同志的熱心幫助,使我在各方面進步很大,有能力勝任工作;其次我熱愛疾病控制事業,熟悉我省主要傳染病、地方病流行的歷史及現狀,熟悉與傳染病、地方病防治相關的政策法規和專業知識,熟悉全省衛生防疫機構建設和發展以及全省傳染病、地方病防治管理現狀,多次參與過疫區處理,經常深入條件艱苦、交通不便的病區調查了解情況,并能就防治對策及防治效果評價等提出獨到的見解。
食源性疾病控制與餐飲食品安全探討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快速提升,人們餐桌上的食品種類越來越豐盛,但同時餐飲食品安全問題仍然不可小覷,餐飲食品安全是導致食源性疾病發生的主要因素,會對人體生命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脅。本文從食源性疾病的控制角度出發,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如加強人才引進、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完善設施設備、制定嚴格的監測標準等,切實保障餐飲食品安全問題,從而最大限度地避免食源性疾病的發生,保障人們的飲食安全。
1食源性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與致病因素
目前已知的食源性疾病約有250多種,多數來源于細菌感染,或者食物當中本身含有的毒素。按照發病機制,食源性疾病主要分為食源性感染及食源性中毒。前者主要是細菌造成的食源性感染引發腸道傳染病、人畜共患傳染病、寄生蟲病等,后者主要是食物當中本身就存有毒素,如肉毒桿菌中毒、河豚魚中毒、有機磷中毒等。食源性疾病主要的發生原因與食品安全問題密不可分,因此,相關部門人員應采取措施,對食品安全問題進行全方面的管理;消費者個人應注意盡量避免在沒有衛生保障的公共場所進餐。此外,新鮮食品在制作過程當中要做到充分加熱,平時注意不喝生水、不吃生食等,從各方面入手,保證食品安全衛生。
2保證餐飲食品安全的公共衛生學意義
2.1食品安全影響的餐飲企業生存與發展
食品安全無小事,關乎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是餐飲企業必須堅守的底線,只有保障食品安全才能更好地推動餐飲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如果發生食品安全事件,不僅會對顧客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還會降低餐飲企業的口碑,從而影響餐飲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衛生監督與疾病控制工作意見
為加強2013年全縣衛生監督與疾病控制工作的組織實施,確保全年各項目標任務落實,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現提出如下工作意見:
一、指導思想
全縣衛生監督與疾病控制工作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全縣衛生工作要點,強化目標責任意識,圍繞監管、服務兩個重心,繼續強化服務理念,加大衛生監督執法力度,提高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和水平,促進全縣衛生監督與疾病預防控制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確保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落到實處,不斷提高群眾對公共衛生服務的滿意度。
二、目標任務
1、加大衛生監督檢查力度。對各類衛生監督管理對象日常性衛生監督覆蓋率100%,監督頻次2次以上,衛生行政許可、醫療執業許可有效持證率100%,從業人員體檢培訓率95%以上,無證經營單位查處率、索證率100%,進一步提高公共場所量化分級管理實施率,城區住宿業和游泳場所達100%、其他公共場所60%以上,職業禁忌人員調離率100%。
2、規范衛生行政許可審批。行政審批許可項目依法設定、程序規范、公開透明,“一個窗口”受理100%,衛生許可證審查(復核)率、辦理合格率100%,不因違規審批致投訴糾紛,加大行政審批改革力度,增加行政辦事服務事項,提高服務水平和能力。
食品安全與食源性疾病控制略論
摘要:隨著經濟的全球化,食品衛生與安全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門話題。近幾年來,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食品安全的惡性事件不斷發生,隨著食品加工過程中化學品和新技術的廣泛使用,新的食品安全問題不斷涌現。盡管現代科技己發展到了相當水平,但食源性疾病不論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仍然嚴重地危害著人民的健康,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最關注的衛生問題之一。因此,就食品安全問題本身的嚴峻性而言,重視并大力解決好這一問題依然迫在眉睫。
關鍵字:食品衛生安全食源性疾病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食品衛生與安全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門話題。近幾年來,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食品安全的惡性事件不斷發生,隨著食品加工過程中化學品和新技術的廣泛使用,新的食品安全問題不斷涌現。盡管現代科技己發展到了相當水平,但食源性疾病不論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仍然嚴重地危害著人民的健康,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最關注的衛生問題之一。因此,就食品安全問題本身的嚴峻性而言,重視并大力解決好這一問題依然迫在眉睫。
1影響食品安全的因素
1.1食品體制
食品的生產、加工、分布、貯存及銷售的體制形式與其社會的發展階段、收入水平和社會文化特征有關。它的結構形成可深刻地反映出當地的經濟關系。食品體制有三個主要類型:
加強疾病控制工作 服務“兩個率先”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總書記、主席先后親臨xx省代表團參加審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提出xx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南京作為xx的省會城市、中心城市,在全省實現"兩個率先"的偉大征程中,前途無量,責任重大。作為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如何加強自身建設,努力做好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服務于"兩個率先"是擺在我們疾控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要做好此項工作,筆者認為應從下面四方面著手。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全面加快衛生防病事業的發展。
實踐不斷發展,認識永無止境。思想的解放也決不能停滯不前,沒有思想的解放,就沒有政策的大突破、事業的大發展。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進入了一個更加注重人的全面發展的新階段,要實現"兩個率先"就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質,健康素質無疑是一個重要方面,健康是人類從事各項活動的基礎,是其他素質發揮作用的重要保障。人們對健康的高度關注和社會健康需要不斷增長,為加速衛生事業、特別是衛生防病事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因此,我們要牢牢抓住這個機遇,以"三個代表"為指導,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拓寬視野、開闊眼界,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指導思想,一切服從和服務于"兩個率先"這個主題,在保證社會公共衛生產品和基本預防保健服務供給的前提下,不斷拓寬服務領域,全面加快衛生防病事業的發展。
二、堅持"預防為主"方針,努力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基本衛生服務需求。
同志指出"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關系到每一個人生老病死,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和健康密切相關,與生產力水平有著密切聯系。生命和健康是人民群眾最基本的權利和需求,是達到小康生活目標的重要標志。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除急、慢性傳染病仍然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外,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如精神衛生、意外傷害、各種中毒等正成為新的衛生問題。我們必須進一步貫徹"預防為主"方針,積極預防和控制霍亂、流行性出血熱、鼠疫等急性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積極研究探索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學規律和預防控制措施,繼續加強慢性傳染病及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加大地方病、職業病和學生常見病防治力度,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和引導群眾破除迷信,反對邪教,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堅定不移地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超前做好各項預防保健工作,防患于未然,才能有效地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最大限度地保護和促進勞動者的健康素質。
三、以"三個代表"思想為指導,進一步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制改革。
國際法與傳染性疾病控制論文
傳染性疾病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中曾經扮演了,而且極有可能在以后繼續扮演重要的角色。翻開史書,我們可以讀到曾經吞噬了中世紀歐洲近三分之一人口的黑死病,讀到造成兩千多萬條人命的消亡的1818年全球性的流行感冒,讀到艾滋病——這個上世紀末開始的整個人類的一場夢魘。而去年突如其來的一場“非典”風暴則使得身處于21世紀的我們切身體驗到了傳染性疾病的暴虐與可怕,并開始反思人類科技進步的局限和單純以GDP增長為中心的經濟發展觀的缺失。
實際上,伴隨著近代民族國家體制的確立與發展,人類社會就已經開始在國內和國際兩條途徑上對傳染性疾病的預防與控制進行了努力。最早被人們拿來與傳染性疾病對抗的武器——“隔離”(Quarantine)可以溯源到15世紀歐洲的意大利城邦。在當時,來自黑死病疫區的商船到達繁華的威尼斯港口時會被要求到一個孤地拋錨停留40天,不允許一個人上岸(Quarantine一詞來自拉丁文,意指40天),這也就是我們在去年非典危機中耳熟能詳的“隔離”一詞的由來。以此為發端,到19世紀時,各國已經在國內立法中對“隔離”措施建立了一套嚴格而又內容各異的規范體系。彼時,近代民族國家體制和以絕對領土主權觀念為支柱的近代國際法也已臻成熟,而所謂“國際法”在那時更多的是保證(歐洲)各國得以“共處”的一套規范體系,國家邊界不再僅僅是地理上的分界線,它更由于是各國主權權力的外在體現而被增添了神圣的色彩。然而,帶有某種嘲諷意味的是,人類的政治文明只能統治人類的世界,在微生物的世界里它是虛無的,傳染性疾病不會在一國的邊界前自動停止傳播,這也決定了人類只有通過國際合作才能更有效的應對微生物世界的挑戰。正如國際關系學者L.S.Woolf在1916年宣稱的那樣,國家獨立與自保、國家利益的理論和國際社會、國際利益的現實之間的沖突,在人類與霍亂、鼠疫等傳染性疾病的斗爭史中得到了最為清楚和持久的表現。而這一過程似乎也論證了這樣一種觀點,即國際法正經歷著從“共處法”向“合作法”的轉變。
19世紀在國際法發展的紀年表中被稱為一個“國際會議”的世紀,當時的歐洲各國為了解決郵政,通訊,度量衡,河道利用與管理等跨國性的行政事務問題召開了一系列的國際會議,建立了大量的國際行政聯盟,這些行政聯盟也正是許多今天活躍于世界舞臺上的國際組織的前身。在國際公共衛生合作領域,自1851年在巴黎召開的首屆國際衛生會議后,歐洲各國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共舉行了六次會議,并于1892年在意大利威尼斯締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具有拘束力的國際衛生條約(InternationalSanitaryConvention,1892),并在以后的國際衛生會議上多次加以修改與補充。這些會議與條約的根本目標可以概括為:一、保護歐洲免受外來傳染性疾病的入侵;二、協調統一各國的隔離措施以便利國際貿易的進行。國際貿易與傳染性疾病在19世紀時就以國際立法的形式緊密地聯系起來,一方面各國有權采取措施保護國內公共衛生的安全,另一方面又必須進行國際合作以確保此類措施不對貿易增加不合理的負擔,造成不合理的阻礙。在整個國際貿易法的發展進程中,這一矛盾貫穿始終。大而言之,傳染病的國際預防與控制只不過是從一個特定的角度折射出了在這個“無政府主義”的世界里國際法存在的根據和理由:在確立國家主權原則同時通過國家間的合作與博弈對涉及到共同利益的問題進行協調與規制。
二戰以后聯合國的成立堪稱國際法發展進程中的一座里程碑,而隨后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誕生則標志著國際貿易法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自由貿易理論指導下的GATT體制確立了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原則作為國際貿易活動的基本指針,同時又在GATT第20條里列舉了“一般例外”事項,允許成員方在特定情況下背離非歧視原則,采取措施以保護本國的重大或根本利益,其中就包括“為保護人類,動物或植物的生命健康所必需的措施”(第20條b項),但又規定“此類措施的實施不得在情形相同的國家之間構成任意歧視的手段或構成對國際貿易的變相限制”。在這里,我們看到了關貿總協定與國際衛生條約之間一種精神上的傳承:承認各國有權將可能威脅本國公共衛生安全的外國產品據之門外,同時又對此項權力加以規制,以避免其被濫用為一種貿易保護的手段。然而美好的藍圖與現實之間總是存在著差距,關貿總協定半個世紀的歷程告訴我們,僅僅依靠第20條這樣一個概括性的規定無法承擔起這樣一個重任,于是在烏拉圭回合談判中,《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議》(SPS協議)應孕而生,成為龐大的WTO法律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
與GATT體制相比較,SPS協議在以下三個方面實現了突破:1.要求SPS措施必須建立在科學原則與證據之上(SPS協議第2條);2.要求成員方將各自的SPS措施與國際標準相協調(SPS協議第3條)3.運用更為有效的WTO爭端解決機制應對與SPS措施相關的爭議(SPS協議第11條)。SPS協議的可操作性通過前兩項規定得到了顯著的增強,而后一項規定則使得SPS協議的實施有了強制性爭端解決機制作為后盾和保障,這在所有的旨在協調貿易與公共衛生安全之間關系的國際協定中還是第一次,從宏觀的角度考察,這也是國際法的強制性正在發生變化的一個極好的例證。
在國際貿易法之外,國際法的其他分支部門同樣與傳染性疾病的預防和控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