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的策略與措施范文
時間:2024-04-12 17:55: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疾病預防的策略與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cdc是疾病控制中心縮寫。
2、CDC(P):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疾病控制中心。
3、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p)疾病預防控制中心(“D”為演變的“P”)。
4、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下簡稱中國疾控中心),是由政府舉辦的實施國家級疾病預防控制與公共衛生技術管理和服務的公益事業單位。其使命是通過對疾病、殘疾和傷害的預防控制,創造健康環境,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國家安全,促進人民健康;其宗旨是以科研為依托、以人才為根本、以疾控為中心。在衛生部領導下,發揮技術管理及技術服務職能,圍繞國家疾病預防控制重點任務,加強對疾病預防控制策略與措施的研究,做好各類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規劃的組織實施;開展食品安全、職業安全、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放射衛生、環境衛生、婦女兒童保健等各項公共衛生業務管理工作,大力開展應用性科學研究,加強對全國疾病預防控制和公共衛生服務的技術指導、培訓和質量控制,在防病、應急、公共衛生信息能力的建設等方面發揮國家隊的作用。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促進社會
穩定與經濟發展,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的重點是:加強國家、省、設區的市、
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基層預防保健組織建設,強化醫療衛生機構
疾病預防控制的責任;建立功能完善、反應迅速、運轉協調的突發公
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健全覆蓋城鄉、靈敏高效、快速暢通的疫情信
息網絡;改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礎設施和實驗室設備條件;加強疾
病預防控制專業隊伍建設,提高流行病學調查、現場處置和實驗室檢
測檢驗能力。
第三條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遵循“統籌規劃、整合資源,明確
職責、提高效能,城鄉兼顧、健全體系”的原則,堅持基礎設施建設
與完善運行管理機制相結合,加強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隊伍建設,建
立穩定的經費保障體系,保證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落實。
第四條衛生部會同有關部門負責全國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的規劃
與指導,負責國家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管理,指導各級疾病預防控制
機構的建設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轄區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
的規劃指導,管理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提高疾病預防控制和突發公共
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發揮轄區內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作用,提高
轄區疾病預防控制的綜合能力。
第五條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在同級衛生行政部門的領導下開展職能范
圍內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承擔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和上級疾病預防控制
機構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
第六條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承擔
相應的疾病預防控制工作。
第七條城鄉基層預防保健組織接受所在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
導,具體落實疾病預防控制任務。
第八條國家組織開展疾病預防控制應用研究和技術創新工作,鼓勵、
支持開展疾病預防控制有關科學技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第二章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設置與職責
第九條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分為國家級、省級、設區的市級和縣級四
級。
第十條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根據疾病預防控制專業特點與功
能定位,以及本地區疾病預防控制的具體實際,明確職責和任務,合
理設置內設機構。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必須健全機制,規范管理,認真履行自身的職責,
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開展疾病預防控制工作。
第十一條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職能是:疾病預防與控制、突發公共
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疫情報告及健康相關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
素監測與干預、實驗室檢測分析與評價、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技術
管理與應用研究指導。
第十二條國家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主要職責為:
㈠實施全國重大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規劃,開展質量檢查和效果評估;
組織實施全國性重大疾病監測、預測、調查、處理,研究全國重大疾
病與公共衛生問題發生發展規律和預防控制策略;
㈡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與預警機制,指導和參與地方傳染病
疫情和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調查處理,參加特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的處理工作;
㈢開展免疫規劃策略研究和實施效果評價,對預防性生物制品應用
提供技術指導;
㈣建立質量控制體系,促進全國公共衛生檢驗工作規范化;負責國
家疾病預防控制實驗室網絡技術管理和菌毒種保存管理;
㈤建立國家級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網絡平臺,管理全國疫情、突發公
共衛生事件和健康危害因素等相關公共衛生信息網絡;
㈥建立食品衛生安全、職業衛生、放射衛生和環境衛生等公共衛生
危險性評價、監測和預警體系,研究和推廣安全性評價新技術、新方
法;
㈦組織實施國家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項目;
㈧承擔衛生行政部門委托的與衛生監督執法相關的檢驗檢測及技術
仲裁工作,負責指導全國職業病診斷鑒定工作;
㈨負責疾病預防控制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技術培訓和省級疾病預防控
制機構業務考核;為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指導醫療機構開展傳染病
防治工作提供規范性指導;
㈩開展疾病預防控制應用性科學研究,開發和推廣先進技術;擬訂
國家公共衛生相關標準。
第十三條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主要職責為:
㈠完成國家下達的重大疾病預防控制的指令性任務,實施本省疾病
預防控制規劃、方案,對重大疾病流行趨勢進行監測與預測預警;實
施轄區免疫規劃方案與計劃,負責預防性生物制品使用管理;開展疫
苗使用效果評價,參與重大免疫接種異常反應及事故處置;
㈡組建應急處理隊伍,指導和開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調查與處
置;
㈢開展病原微生物檢驗檢測及毒物與污染物的檢驗鑒定和毒理學檢
驗,負責轄區內疾病預防控制實驗室質量控制;
㈣建設省級網絡信息平臺,管理全省疫情及相關公共衛生信息網絡;
㈤組織開展公共衛生健康危害因素監測,開展衛生學評價和干預;
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組織開展食品衛生、職業衛生、放射衛生和環境
衛生等領域危險性評價、監測和預警工作;
㈥承擔衛生行政部門委托的與衛生監督執法相關的檢驗檢測及技術
仲裁工作,承擔轄區內職業病診斷鑒定工作;
㈦指導全省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和社區衛生服務工作;
㈧開展對設區的市級、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業務指導和人員培
訓;組織實施設區的市級、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業務考核;規范指
導轄區內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防治工作;
㈨參與開展疾病預防控制應用性科學研究,推廣先進技術;參與擬
訂國家公共衛生相關標準。
第十四條設區的市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主要職責為:
㈠完成國家、省下達的重大疾病預防控制的指令性任務,實施疾病
預防控制規劃、方案,組織開展本地疾病暴發調查處理和報告;負責
轄區內預防性生物制品管理,組織、實施預防接種工作;
㈡調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險因素,實施控制措施;
㈢開展常見病原微生物檢驗檢測和常見毒物、污染物的檢驗鑒定;
㈣開展疾病監測和食品衛生、職業衛生、放射衛生和環境衛生等領
域健康危害因素監測,管理轄區疫情及相關公共衛生信息;
㈤承擔衛生行政部門委托的與衛生監督執法相關的檢驗檢測任務;
㈥組織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㈦負責對下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業務指導、人員培訓和業務考核;
指導轄區內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防治工作。
第十五條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主要職責為:
㈠完成上級下達的疾病預防控制任務,負責轄區內疾病預防控制具
體工作的管理和落實;負責轄區內疫苗使用管理,組織實施免疫、消
毒、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
㈡負責轄區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調查與信息收集、報告,落
實具體控制措施;
㈢開展病原微生物常規檢驗和常見污染物的檢驗;
㈣承擔衛生行政部門委托的與衛生監督執法相關的檢驗檢測任務;
㈤指導轄區內醫療衛生機構、城市社區衛生組織和農村鄉(鎮)衛生
院開展衛生防病工作,負責考核和評價,對從事疾病預防控制相關工
作人員進行培訓;
㈥負責疫情和公共衛生健康危害因素監測、報告,指導鄉、村和有
關部門收集、報告疫情;
㈦開展衛生宣傳教育與健康促進活動,普及衛生防病知識。
第三章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與人員管理
第十六條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實行以崗位責任制為中心的綜合目標管
理責任制和自查、抽查與考核相結合的定期考核制度。
第十七條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必須嚴格執行國家關于實驗室管理
的有關規定,規范實驗室建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確保實驗室安全。
第十八條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使用統一的專用標志,專用標志由衛生
部制定。
第十九條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員配置,按照編制部門核定的編
制數執行。嚴格執行執業資格、崗位準入以及內部考核制度。改革人
事管理制度,實行人員聘用制,逐步實行按需設崗,競聘上崗,以崗
定酬,合同管理。
第二十條疾病預防控制工作人員要以維護人民身體健康為宗旨,熱
愛疾病預防控制事業,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恪盡職守、遵紀守法、
廉潔奉公、依法辦事,不斷提高業務技術水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第二十一條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配備能夠熟練掌握疾病與健康
危害因素監測、流行病學調查、疫情信息管理、消毒和控制病媒生物
危害、實驗室檢驗等相關技能的人員,在疫情暴發和突發公共衛生事
件發生時,能有效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和應急處置等相關工作。
加強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建設,具備
現場流行病學調查能力人員數量的比例在規定編制內為:國家級和省
級20~30%、設區的市級30~40%、縣級40~50%。
第二十二條加強隊伍建設,調整優化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員隊伍結
構,提高人員素質。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主要領導應由專業人員擔任。
第二十三條建立健全疾病預防控制人員培訓機制。加強對業務技術
骨干和學科帶頭人的培養,保證業務技術人員按照規定參加培訓。
第四章保障措施
第二十四條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向社會提供公共衛生服務所需經費,
按照財政部、國家計委、衛生部《關于衛生事業補助政策的意見》(
財社[2000]17號)和《關于農村衛生事業補助政策的若干意見》(財
社[2003]14號)的規定,由同級政府預算和單位上繳的預算外資金統
籌安排。
第二十五條各級財政、計劃等部門要按照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編制內
人數和預算定額落實人員經費,保證其履行職責的必要經費,根據實
際工作需要合理安排業務經費,保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重點疫
情監測、重大疾病預防控制、計劃免疫等項工作的合理需要。
第二十六條中央和省級財政對困難地區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涉
及面廣危害嚴重的重大傳染病預防控制、地方病和職業病的預防控制、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重大災害防疫等項目給予適當補助。
第二十七條在建立和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的同時,衛生部配合有
關部門按照完善公共衛生財政經費保障體系的要求,在深入研究疾病
預防控制機構經濟運行機制的基礎上,制定進一步完善疾病預防控制
機構財政補助有關政策和辦法。
第五章城鄉基層疾病預防控制網絡
第二十八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城鄉基層預
防保健網絡的建設,合理安排城市社區、農村基層疾病預防控制經費
和建設資金,保證開展疾病預防控制服務所需的基礎設施和條件,保
障城市社區、農村基層傳染病預防工作的開展。
第二十九條基層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可由政府舉辦的衛生機構提供,
并按其服務數量與質量,予以合理經費補助;也可向符合條件的其他
醫療機構或者鄉村醫生和個體開業醫生按照服務的數量與質量購買,
所需經費列入衛生經費預算。
第三十條鄉(鎮)衛生院、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上級疾病預
防控制機構的管理指導下,承擔基層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堅持預防為
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做好以下工作:
㈠實施預防接種工作;
㈡傳染病疫情、疾病與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
㈢指導有關單位和群眾開展消毒、殺蟲、滅鼠和環境衛生整治工作;
㈣開展健康教育,普及衛生防病知識;
㈤承擔鄉村(社區)疾病預防控制的具體工作;
㈥受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委托承擔公共衛生管理職能。
第三十一條鄉(鎮)衛生院、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的預防保
健組織,實行人員聘用制度,按照服務人口、工作項目等因素核定預
防保健人員。業務、機構建設與發展等經費列入縣級財政預算,根據
衛生行政部門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任務與績效考核結果給予補助。
第三十二條充分發揮村級衛生人員在疾病預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
村衛生室承擔衛生行政部門交辦的預防保健任務,協助開展疾病預防
控制工作。
第三十三條鄉村醫生和個體開業醫生承擔預防保健任務的報酬,由
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或者鄉(鎮)衛生院等機構根據其承擔的工作任務
和績效考核結果給予補助。
第三十四條提高基層疾病預防控制人員素質,建立健全繼續教育制
度,加強基層衛生技術人員業務知識和技能培訓,鼓勵有條件的鄉村
醫生接受相關學歷教育。非衛生技術人員要有計劃地清退,對達不到
執業標準的人員要逐步分流。
第三十五條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應接受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和考
核,協助疾病預防控制人員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標本采集,依法承擔
職責范圍內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傳染病隔離治療、
院內感染控制等疾病預防控制工作。
第三十六條醫療機構承擔疾病預防控制任務所需經費,由交辦任務
篇3
關鍵詞:突發性動物疫病;預防;控制
中圖分類號:S851.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7)01-0046-02
突發性動物疫病產生范圍大、感染極速,同時危害極大,甚者會威脅到公共衛生安全,所以加強動物疫病的預防和控制勢在必行。
1 我國動物疫病防控現狀
盡管近年來我國動物疾病預防和控制的水準在大幅增強,但動物疫病頻發的現象仍屢見不鮮,特別是目前動物產品貿易越來越頻繁,致使人類和動物共患病經常出現。在動物疫病防控過程中暴露出了許多問題,其中包括:缺少健全的法律制度、適宜的管理系統、充足的資金支持、科學的預防和控制措施、高端的預防和控制技術、高質量的專家團隊等,這些都阻礙了中國動物疾病預防和控制工作有序、順利地進行,從而導致突發性動物疾病的頻發及擴散,阻礙了畜牧業的健康發展,影響了社會的穩定。因此,研究有效措施來提升突發性動物疾病的預防和控制水準已迫在眉睫[1]。
2 完善動物疫病應急體系是應對動物疫病公共風險的當務之急
2.1 加強動物疫病應急反應體系建設,積極防范疫情社會風險,保障公共衛生安全
當前,由于養殖業的迅速發展,人類和動物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因此,突發性動物疫病在人類中擴張的幾率越來越大。就我國的現狀來看,發生人畜共患病的幾率逐年增加:2003年震蕩世界的“非典”疫情誘發的公共衛生安全風險給社會帶來了沉重的打擊;2005年的四川豬鏈球菌疫情[2],導致養豬行業遭受重大虧損;就在同年,中國出現第一例人類感染禽流感[3]。其后的幾年,國際社會還發現埃博拉病毒病、瘋牛病、萊姆病,這些疾病對人類社會形成了新的危害。人類與動物同時發生疾病,不單單只危害了養殖及相關行業,而且也會使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受到阻礙,并把人類的健康推到風口浪尖上去,甚至擾亂社會生活秩序,造成社會危機。另外,大量的獸藥被運用到動物養殖過程中,致使游鋝品獸藥殘留現象越來越突出,抗生素殘留也越來越嚴重,從而嚴重危害到人類的健康。因此,強化建設中國的動物防疫和應急響應系統是保證公共衛生安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2 健全動物防疫體系,促進養殖業持續健康發展
養殖業是主導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產業,但重復重大的突發性動物疫病,讓養殖業的風險也進一步加大。進入20世紀,中國共36類突發性動物疾病每年造成1 160萬頭豬,45.3萬頭牛、5.3億只鳥發生病患。近年來,超過16萬只家禽禽流感疫情在中國被發現,死亡率近90%,為預防疫情的蔓延,超過2 000萬只禽鳥被殺害。在2006年和2007年間,流行的PRRS致使生豬大規模死亡,使市場中生豬的供給受到沖擊。中國養殖業正在由數量型到質量型轉換,突發性動物疾病預防和控制體系是整個環節的關鍵點,因此建立完整的防控系統意義重大。
2.3 加強動物疫病應急體系建設,保障農民收入增長,促進農村經濟繁榮
畜牧業在中國農業產業結構中的占比越來越高,養殖業收入的貢獻率占農民家庭收入的比例已達到30%以上,成為農民主要的收入來源。通過發展養殖業來增加農村就業率是一個可行的方法。根據數據來看,當前我國養殖業勞動力遠超1億人。然而突發性動物疫情對養殖業發展的干擾卻愈發明顯,如2005年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導致養殖戶和加工相關產品的企業都遭受了重大的虧損。當前最重要的是增強動物防疫的應急響應系統和控制重大動物疫病的發生,最終達到養殖業、農村經濟、農民收入都能得到大幅度的增加。
2.4 加強動物疫病防控和完善監測制度,實現與國際動物衛生標準對接
中國畜禽總生產量位列世界頭籌,可出口量卻不到總產量的1%。而造成這一狀況的關鍵因素就是突發性動物疾病。依照《國際動物衛生》的規定,對于沒有15種A類動物疫病的國家有權利制止進口還沒有徹底解決上述疾病國家的動物和動物產品。但是我國有幾種A類動物疾病,如雞新城疫、豬瘟和禽流感等尚未徹底消除亦或適當抑制,這將嚴重阻礙我國出口動物產品。而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獸藥殘留。近年來,中國對歐盟、日本、韓國和東南亞等國家出口的動物產品,已經在獸藥殘留檢測中多次出現問題,致使動物產品出口受阻,并且嚴重影響了國際聲譽。因此加強動物防疫制度建設,控制突發性動物疾病和獸藥殘留,是提高我國動物產品的總體質量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一環。
3 新形勢下,加強我國動物疫病防控措施的建議
3.1 盡快完善防疫體系
①我國有必要豐富動物常見疾病、中毒、代謝和其他流行病預防和控制措施,以達到有一個整體的法律構架,并根據《動物防疫法》和其他法律來進行完善。②將動物疾病預防和控制規劃具體化,可以從美國對狂犬病、藍耳病預防和控制程序得到借鑒,再與我國動物疾病的實際狀況相結合,持續提升預防和控制規劃,擴大預防和控制的疾病類型,尤其是突發性動物疫病要加以重視。③加大改革動物疫病預防控制和監督系統的力度,做到明確分工,處罰分明,杜絕互相推諉責任、執法不嚴、等情況發生。
3.2 不斷改善基礎設施
要改善動物疾病防控工作的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資金投入是必要的,這樣才能持續達到預防和控制的規格。如提高各個等級動物防疫站的水平,根據各地實際情況,配備SPF實驗動物、生物安全實驗室、重點實驗室和高質量的動物疫病檢測儀器設備等。在疾病突發時,必須要有充足的資金來支撐流行病診斷、疫苗測試、疫情、技術培訓及其他防疫成本。此外,要集中改善基本的管理系統,如疾病預防控制、動物衛生監督和其他相關管理體系等。
3.3 切實做到預防為主
預防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策略。在加強動物疾病預防和控制中,需要工作人員明確實施“八落實”、“五不漏”和“四個百分百”,以最小化控制突發性動物疾病。要做到分階段檢查、及時報警、緊急措施改善;并在日常疾病的預防中不斷加強,例如,嚴格把控動物疫苗接種,與之和“三位一體”、“豎到沿、橫到邊”等免疫形式想融合,防止有免疫死角;在規定時間內對農貿市場、屠宰場、飼養環境、畜禽糞便和其他與之相關的地方做到全面消毒,嚴格檢查動物飼養、屠宰、運輸、貿易、檢疫和其他條件,要做到一旦發現潛在的風險能第一時間進行處置。
3.4 努力提高技術含量
當前,我國已初步形成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完善的動物疫病的預防和控制技術體系。但是與國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相關技術內涵還需要不斷改善。當前動物疫病的種類多種多樣,越來越難以控制,提高技術水平是當前的重中之重,同時也要增加相關科學技術的研究,并在診斷試劑、藥品、疫苗、消毒劑和工具等方面做到創新。
參考文獻:
[1] 王 華,李玉清,徐百萬,等.淺談新形勢下我國動物疫病防控策略[J].中國動物檢疫,2013,30(2):75-77.
篇4
關鍵詞:公共衛生疾病;控制;途徑
近些年來,醫學技術水平取得了快速的發展,許多不易治愈的疑難雜癥被不斷攻克。但是,環境污染等問題持續高發,從而造成公共衛生疾病多發,給醫學界帶來更多挑戰。從而使人們的健康得到保證是人們所重點關注的[1]。本文以本地區學校2012年~2013年共2年內所發生的公共衛生疾病進行研究分析,從而達到加強公共衛生疾病控制的有效途徑,研究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通過對本地區公共衛生預防控制中心對于本地區2012年~2013年間所發生公共衛生疾病的記錄,隨機選取高校3所,中學11所,小學25所進行研究分析。2012年~2013年間這三類學校共發生85起公共衛生疾病事件,共有469名學生發病,但未出現死亡事件及重癥病情。
1.2方法 對于選取的高校3所、中學11所、小學25所在2012年與2013年所發生的公共衛生疾病事件分別進行統計[2],并且對2012年~2013年公共衛生疾病事件發生次數差異做出分析。2012年度各個學校未對學生及教師進行公共衛生的相關教育,2013年度各個學校均開展了預防公共衛生疾病的一系列教育活動,加大對預防公共衛生疾病的宣傳力度,定期開展公共衛生課,在校內增設消毒設施,張貼公共衛生疾病預防的宣傳廣告等各項措施[3]。
1.3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分析選用SAS8.0統計軟件,以x±s表示計量資料,應用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
2結果
對比分析2012年度~2013年度對于公共衛生疾病發生統計結果,見表1。
由表1可知,2012年度共發生67起公共衛生疾病事件,共有376人發病;通過開展一系列公共衛生疾病預防的教育活動后,2013年度共發生18起公共衛生疾病事件,共有93人發病,2013年的公共衛生疾病事件及發患者數明顯低于2012年度,兩年度比較,差異明顯,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3.1目前公共衛生疾病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3.1.1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所有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在我國,與公共衛生疾病有關的法律制度有《中華人名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4],但是由于在實際的工作當中因為其他因素導致不能將相關法律制度落實到位,因此,當前社會急需制定出一整套完整的體系制度對公共衛生疾病進行管理控制。
3.1.2從事公共衛生疾病控制的相關人員素質不高 公共衛生疾病的控制工作專業性較高,要求相關人員具備一定的醫學知識以及法律知識,要求工作人員具備較高的應急能力,要求工作人員擁有較高的綜合素質[5]。因此,應當對從事公共衛生疾病控制的相關人員進行專業能力的培訓,使其自身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從而使公共衛生疾病的控制質量得以提高[6]。
3.2加強公共衛生疾病控制的有效途徑
3.2.1引起重視,加大投入 公共衛生疾病的有效控制可以促進社會的穩定發展,保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充分了解加強公共衛生疾病管控工作的重要性,加大用于控制的人力、財力以及物力。
3.2.2建立完善體系 建立完善的管控體系,加強各相關部門間的協調工作,構建網絡系統對公共衛生疾病進行管控[7],除此之外,還可以引用國外的一些先進的技術和管控理念,從而做到對于公共衛生疾病及早發現、及時處理、有效預防、有效控制的效果。
3.2.3加大宣傳力度 積極在社會上開展了預防公共衛生疾病的一系列教育活動,加大對預防公共衛生疾病的宣傳力度,定期開展公共衛生疾病預防講座,增設消毒設施,張貼公共衛生疾病預防的宣傳廣告等各項措施。
綜上所述,做好公共衛生疾病的控制工作對于保障全社會人民的健康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1]何景忠,谷寒峰.公共衛生管理機制中突發疾病控制策略[J].中國保健營養,2013(4):2171-2172.
[2]王隴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70%發生在學校[N].光明日報,2007,04,07(002).
[3]石晶,丁樹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健康知識的傳播渠道研究[J].中國健康教育,2007,23(2):89-91.
[4]康煜.淺析公共衛生疾病與衛生防御[J].中國保健營養,2013(2):992-993.
[5]源柏定,欒玉明,劉馨樺,等.社區公共衛生疾病防控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9(4):339-341.
篇5
(一)實施高危行為干預工作與落實各項綜合防治措施相結合;
(二)組建專業隊伍與動員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相結合;
(三)總結推廣現有成功經驗與探索創新策略方法相結合。
二、職責任務
(一)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領導本行政區域高危行為干預工作,掌握工作進展情況,提供政策和經費支持。
(二)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制定工作計劃和組織實施高危行為干預工作。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組織全國高危人群干預工作隊的師資培訓;收集、報告實施進展情況,組織經驗交流和推廣活動;對全國高危行為干預工作提供技術指導。
省級、地(市)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高危人群干預工作隊在同級衛生行政部門領導下,制定本轄區高危行為干預工作實施計劃及經費預算;實施高危行為干預工作,并以項目管理方式組織和動員有關部門、社區、社團和社會力量參與高危行為干預工作;培訓與指導下級高危人群干預工作隊開展工作;收集、報告本轄區高危行為干預工作信息,組織經驗交流;對下級開展的高危行為干預工作進行督導和評估。
縣(區)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高危人群干預工作隊在當地衛生行政部門領導下,制定本地高危行為干預工作實施計劃,組織實施高危行為干預項目;動員、培訓和支持其它有關部門、社區、社團等社會力量開展高危行為干預工作,并進行檢查指導;建立健全信息收集、交流和報告制度,及時收集、統計、分析和上報本轄區干預工作信息。
三、具體措施
(一)分析現狀
高危人群干預工作隊在開展工作前,應首先調查了解當地艾滋病、性病流行特征及危險因素;當地高危行為的種類、存在方式和規模;高危場所的種類、數量與分布;高危人群的特點、數量與分布;性病診療(婦女保健)服務醫療機構的數量、分布和服務質量;參與高危行為干預工作的有關部門情況;經過動員可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非政府組織和社會力量;現有人力、物力和經費等資源與落實干預任務之間存在的差距等。據此確定干預工作重點、對象、任務、經費分配和干預方式,為制定高危行為干預工作實施計劃提供依據。上述信息每年更新一次,作為制定下一年度干預工作計劃和經費預算的依據。
(二)制定實施計劃
根據現狀分析和上級工作要求,逐級制定本級高危行為干預工作實施計劃,應包括具體的工作指標(如干預工作覆蓋的娛樂場所及從業人員數量等)、工作內容、實施方式、參與機構職責任務、時間安排、評估考核辦法和保障措施等。制定計劃時應與公安、工商、文化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協商,確保目標人群參與,并明確有關部門、社區和社會團體的責任、任務和檢查辦法。計劃應突出重點,責任到人,力求實效,并及時調整和完善,提高可行性。
(三)組織培訓
積極動員各地防治技術力量,通過選擇現場,建立觀摩教學基地等方式,實施片區化培訓;對從事高危行為干預工作的專業隊伍、社區、社團等組織的骨干和高危行為人群同伴教育者進行系統培訓,掌握開展干預工作基本知識和必備技能,發現并培訓適宜的同伴教育者(娛樂場所服務小姐等)。同時還應對高危人群干預工作隊成員的家屬及其所在單位的職工開展培訓,提高相關人群對干預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營造理解與支持的環境與氛圍。
(四)實施干預
干預工作可結合既往工作經驗,采取以點帶面,邊實施、邊總結的方式進行。高危行為干預的主要目標人群為:暗,性病病人,男男性接觸者,吸毒者(多伴有高危),大型工程、建筑工地和流動人口居住地區的長期外出打工人員或外來務工人員,主動接受艾滋病檢測和咨詢的人員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及其配偶(性伴)。各地應根據本地目標人群分布及特點,分類實施相應的干預措施。
1、高危行為干預的主要措施
(1)小媒體宣傳。在目標人群活動場所和社區,高危行為干預工作者采用直接培訓目標人群和小組討論的方式,對目標人群采用“面對面”培訓、發放小媒體(如折頁、張貼畫、小畫冊、錄像帶、光盤等)等方式開展預防艾滋病知識的健教與宣傳,提高目標人群防治知識知曉率和自我健康保護意識,并改變高危行為和求醫行為。
(2)同伴教育。在目標人群中選擇態度積極并有影響力的人作為同伴教育者,進行預防知識強化培訓,鼓勵他們以適合該人群的方式,通過一對一或多個同伴之間的交流,宣傳艾滋病、性病預防知識,傳授正確使用安全套、拒絕危險等技能。針對目標人群流動性大的特點,教育場所經營者和雇主支持和配合同伴教育者在場所內開展教育活動和發放宣傳品。
(3)外展服務。選擇目標人群較為集中的地區,會同計生、婦聯、紅十字會等部門挑選有相應活動能力和干預技能的防治人員,深入到高危人群中提供婦女保健、生殖健康咨詢、醫療轉介等服務,或通過在營業性娛樂場所內及附近開設健康咨詢門診等方式,為高危人群提供宣傳教育、咨詢、醫療和安全套供應等干預服務。
(4)安全套的推廣與正確使用。拓寬安全套的銷售渠道,以商業營銷和社會營銷等方式,支持、鼓勵各類醫療衛生保健機構、藥店、商店和超市銷售優質安全套,在娛樂場所附近設立安全套自動售貨機,提高安全套的可及性。通過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教會目標人群正確使用安全套,促進目標人群每次都全程正確地使用安全套。
(5)規范性病診療服務和生殖健康服務。整頓規范性病診療市場、建立完善規范化性病門診,改善性病服務質量,為目標人群提供包括性伴追蹤、病癥處理、咨詢與健康教育相結合的規范化性病診療優質服務,做到早診斷、及時規范治療,減少艾滋病、性病傳播的危險。
(6)有關場所干預。在性病診所、自愿咨詢檢測點、美沙酮治療門診、針具交換項目點等均應放置預防艾滋病宣傳品、播放宣傳教育片、開通熱線電話,提供免費咨詢、醫療轉介服務,并免費發放安全套。
2、針對不同的目標人群,以適當的方式實施綜合干預措施
(1)暗:特別是在各類娛樂場所、飯館、旅店和街頭等場所進行活動的婦女,是高危行為干預工作的重點目標人群,參照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娛樂場所服務小姐預防艾滋病性病干預工作指南(試用本)》(20*年印),通過外展和同伴教育等方式,開展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促進安全套使用和鼓勵接受性病診療與生殖健康服務等綜合干預措施。
(2)性病病人:合理設置性病門診,為性病病人及時提供規范化性病診療服務,免費發放安全套,并提供轉介服務。
(3)男男性接觸者:挑選、發展、培訓同性戀人群中的積極分子(同伴教育者),鼓勵和支持同伴教育者在同性戀人群較為集中的場所,以同伴教育方式開展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促進安全套的使用,提供有關干預服務的轉介信息。
(4)大型工程、建筑工地和流動人口居住地區的長期打工人員或外來務工人員:加強流入地和流出地車站、碼頭等關口的宣傳教育與干預,通過外展工作或以同伴教育方式到大型工程、建筑工地或流動人口聚居場所,以面對面培訓等方式開展預防艾滋病、性病宣傳教育,推廣使用安全套。
(5)吸毒者:結合美沙酮維持治療和針具交換項目開展安全教育,促進安全套使用。
(6)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及其配偶:在告知受檢者艾滋病陽性檢測結果的同時,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本人以適當的方式通知配偶(性伴)或由負責檢測的機構依法通知配偶(性伴),并應將正確使用安全套預防傳播艾滋病的知識告知雙方。當地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免費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及其配偶(性伴)提供優質安全套。
(7)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的求詢者:按照衛生部《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工作實施方案(試行)》要求,提供規范的咨詢檢測服務以及相應的轉介服務。
四、信息管理
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高危人群干預工作隊按季度逐級上報《高危行為干預基本信息報表》(見附表),報告的程序和時限為:縣(區)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于每季度第一個月5日前上報至縣(區)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市(地)級疾病控制機構;市(地)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于每季度第一個月10日前上報至市(地)級衛生行政部門和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每季度第一個月15日前上報至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每季度第一個月25日前上報至衛生部,并負責信息的反饋與交流。
五、經費保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將高危行為干預工作經費納入艾滋病防治專項經費預算,并保證工作正常開展。
篇6
關鍵詞:公共衛生監測;疾病預防;控制;
中圖分類號:R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1-00-01
在近幾十年的公共衛生監測領域里,國內外的疾病預防控制系統例如:美國的CDC和WHO研究機構,著重于單一疾病和各種傳染病的監測分析,運用趨勢化的網絡監測平臺,基于互聯網系統進行監測采集、分析和風險評估,以網絡實驗室與流行傳染疾病相結合的監測系統,實現網絡資源下的醫學信息共享,并進行及時的調整和評價。本文在對公共衛生監測進行概念闡述的前提下,分析不同的公共衛生監測技術,重點對流感和結核疾病的公共衛生監測應用,有效地實現傳染疾病預防控制。
一、公共衛生監測及其指標的概念
所謂公共衛生監測,即是指在某一特定群體中,設置有針對性、差異性和敏感性的醫學指標,實施連續性的、特定方法之下的采集和分析,用醫學指標和數據作為依據,以人群、實驗室、醫院、高危人群為監測對象,進行全程的、分系統的反饋和監測過程。這些公共衛生監測系統已形成了網絡,例如:SARS、瘧疾、瘋牛病、出生缺陷等。公共衛生監測的指標有三大部分:其一,是生活飲用水的污染;其二,是公共場所、室內環境的污染源,諸如:化學成分的甲醛、有毒有害的放射源污染等;其三是新型、衍生的污染物。例如:在新型科學技術發展下的一些新型合成的建筑裝修材料。
二、公共衛生監測技術的疾病預防應用
(一)公共衛生監測中的信息采集技術應用。伴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新型網絡技術條件下的公共衛生監測系統從傳統向先進轉變,我國在多年的研究和實踐之中,已經成熟地在醫學領域,借用了互聯網的搜索引擎的功能,使用Web采集技術、RSS技術等,進行疾病癥狀的采集和監測,研究發展的成果進一步推進了公共衛生監測領域的先進化,我國在2008年開啟了疾病應急處理互聯網公共衛生監測系統,包括衛生官方網站、谷歌和各大論壇,通過這些網站,可以實現實時的公共衛生播報和預警,為疾病預防提供交流的平臺和渠道,有力地支撐了公共衛生監測體系。
(二)公共衛生監測中的信息分析技術應用。首先,在對傳染病的識別和診斷上,主要采取實驗室檢測技術,其實驗室內的具體檢測方法,是采用先進的分子生物學、免疫學檢測及生物傳感器檢測技術;其次,在傳染性疾病的癥狀監測中廣泛應用篩選分類技術,分為人工、半自動和全自動三種數據分類技術。還有,公共衛生監測中的風險評估,是及早發現和識別突發的公共衛生風險的有效方法,在科學的理論驗證過程中,逐漸確定出幾種常用的風險評估方法,即:德爾菲法、風險矩陣法和分析流程圖法,這幾種評估方法各有所長,主要運用了描述性、推理性和預測性的分析方法,對流行疾病的預防控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公共衛生監測中的評估技術應用。公共衛生監測評估其核心內容是流行疾病的預防及完善,其評估具體步驟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評估過程中強調利益方的參與,并對評估監測系統進行描述和設計,在系統運行的過程中搜集重要數據,最后進行綜合性的陳述和定論。
三、重點探討公共衛生監測在疾病防治中的控制與應用
(一)流感的公共衛生監測防治控制。據現代醫學研究得知,流感病毒存在變化和不確定性,其在基本的狀態之下會發生新的變異,公共衛生監測即是要對變化的流感病毒進行標本采集,篩選并鑒定毒株,開展醫學環境之下的抗原性分析,培育出預防流感的疫苗,其目的是盡早發現變異的毒株,避免病毒大流行。流感的監測主要是以實驗室為基礎,開展病原體的監測,尤其可以確定出高危人群,對其進行免疫水平的監測分析,從而,進行及時有效的醫學防治干預措施。
(二)結核傳染病的公共衛生監測控制。結核傳染病的監測是采用常規或特殊的方法,對局部或全部人群進行調查,運用結核病的相關指標進行分析,并在各項指標的不同指征上,進行結核病的防治策略調整,通過概率的推理性監測,實現以少窺多、以局部測整體的最終目標。鑒于結核病傳染的特殊性,其公共衛生監測突出已發疫情的監測和未發的防治監測兩類:對于已發疫情的監測,運用年感染率和活動性結核病人登記率、死亡率等監測指標,進行重大疫情信息反饋與報告;對于未發疫情的結核病監測,用“涂陽肺結核”發病率、一歲以內嬰兒卡介苗接種率為監測指標。重大結核病的公共衛生監測要采用專項調查的方法,指定結核病人的專用登記卡及專用監測報表,醫院等部門要設立專職的人員對監測病人進行各種記錄,并詳加核查,以季度或年度的形式進行匯總上報,并在日常監測過程中為結核病人提供藥品、健康教育、培訓等方面的防治工作。
(三)公共衛生監測機構要建立健全疾病預防應急機制。首先,要改善醫院實驗室的環境和條件,以公共衛生疾病監測指標為基準,增添監測分析裝置及設備,同時,要配備與現代科技手段相適應的通訊及交通工具;其次,要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及醫療救治體系,形成涵蓋各級急救中心、急救站點、中毒救治的城鄉一體化緊急醫療救治網絡;再次,在公共衛生監測的信息機制上要加強建設和構筑,用信息化、網絡化的監測信息采集、傳輸平臺,連接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和衛生監督部門,制定重大緊急情況下的公共衛生預案,實現統一、高效、權威的公共衛生指揮體系。
四、結束語
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是長期的、整體的社會性整治工作,為了保障人類的身體健康,需要完備而可操作化的公共衛生監測體系,發現和搜集可以危及人類健康、影響人類生活和工作的危險信號,以科學的監測手段,對疾病的信息采集、信息分析和信息評估等內容,進行規律化的認識和把握,對重大傳染性疾病的疾病譜和死因譜的構成及指標的變化,及時發現,盡早對發現的疾病苗頭進行干預和防治,預防公害疾病的爆發,將危險的因素對人類的健康影響降至最低。
參考文獻:
[1]孫衛,孫中海,劉利釗.創新疾病監測預警――利用區域健康檔案數據建立疾病監測預警系統[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12(05)
[2]徐夏娟,胡曉云.公共衛生輿情監測與風險研究綜述[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11(05)
[3]胡明霞,趙科福吳思遠.12320電話信息分析及其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中應用[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1(10)
篇7
春秋戰國時期,魏文王曾問名醫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到底哪一位醫術最好呢?”
扁鵲答說:“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吃驚地問:“你的名氣最大,為何反長兄醫術最高呢?”
扁鵲慚愧地說:“我扁鵲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來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于本鄉里。而我長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發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覺得他水平一般,但在醫學專家看來他水平最高。”
這就是所謂的“上醫治未病”。
而要達到治未病的水平,就得具備預防醫學的知識了。那到底什么是預防醫學,預防醫學在保護人類健康、延長人類壽命中到底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呢?
所謂的預防醫學,簡而言之就是:以人群為研究對象,研究健康影響因素及其作用規律,闡明外界環境因素與人群健康的相互關系,制定公共衛生策略與措施,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延長壽命、提高生命質量為目標的一門醫學科學。預防醫學與臨床醫學是相對應的,臨床醫學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個體,即對某一個病人進行治療,針對病情開出處方;而預防醫學服務的對象是一個群體,主要是通過前期的流行病學調查與分析和后期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策略等措施,開出“社會疫苗處方”,如傳達戒煙限酒、低鹽低脂飲食、增強體育鍛煉、保持心理平衡這些理念,并通過一些具體的活動讓人們接受這些理念,從而改變危害健康行為,達到增進健康的目的。
那么,在簡單了解預防醫學之后,我想大家很想知道預防醫學到底都學些什么?將來可以從事什么樣的工作?
在我們國家預防醫學的學制基本上都是五年制,畢業后授予醫學學士學位,也有七年長學制的,如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長學制的學生從第六年開始進入二級學科的學習,畢業后授予碩士學位。至于課程的學習前幾年主要是公共課和醫學基礎課的學習,這些和臨床醫學的課程基本是一樣的,如解剖學、組織胚胎學、免疫學、醫學微生物學、病理學、生理學、內外婦兒等課程,同時也有醫院科室的輪轉見習。等到高年級后會學習專業課,包括流行病學、環境健康學、職業衛生與勞動衛生、營養與食品衛生以及衛生統計等課程,同時會去CDC(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等實習單位進行實習。在專業課的學習中,經常會做一些動物實驗、學習各種儀器的使用,以及參與大規模人群疾病的調查等。如果你喜歡實驗室工作,將來可以參與衛生毒理研究、參與營養素的作用機制研究、參與環境中有毒有害物質研究,如果你喜歡人群研究,那么你可以參與人群流行病學研究、人群營養膳食研究、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等。
篇8
(一)預防與控制策略
針對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三個環節,采取以管理傳染源、預防控制醫院內傳播為主的綜合性防治措施,努力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特別是在sars流行的情況下,要采取措施,確保“四早”措施落實到位。強調就地隔離、就地治療,避免遠距離傳播。
1.建立各級政府多部門的工作機制 發生sars疫情后,政府主要領導負責建立多部門參加的協調工作制度,協調解決sars防治中的有關問題,對重大問題作出決策,確保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核實、調查、消毒和上報疫情等工作。建立雙向的、覆蓋醫療和疾控系統的、敏感、迅速的疾病監測和報告系統,實行日報告和零報告,建立包括各級疾控部門、醫療機構、軍隊、科研院所合作的聯合科技攻關機制。
2.針對不同人群的預防、控制措施
(1)醫院內sars的預防與控制 根據sars的傳播特點,與sars病人接觸的醫務人員是高危人群,應特別做好這類人群的防護工作,預防與控制sars在醫院內的擴散和傳播。從事防治工作的醫務人員,應全面掌握sars的臨床特點、診斷標準、防護措施和治療原則,特別是要警惕病人的早期癥狀,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避免傳染源的擴散和傳播;所有醫院要設置發熱專科門診,收治醫院應獨立設置隔離留觀區、收治病人隔離區;應嚴格規定各區探視制度,專人負責隔離病區出人口的檢查工作,堅決拒絕不符合要求的人員進入病區;堅持首診負責制,負責初診病人的登記、觀察、跟蹤。對確診病人,應用專用運輸車輛將其轉至指定收治醫院;做好醫院內的消毒隔離工作,確保各種措施的落實,有專門人員檢查消毒隔離工作的落實情況;醫療機構應合理安排醫務人員的工作和休息時間,避免出現過度勞累的狀況,應特別注意醫務人員的體溫、呼吸等健康狀況;參加病人救治工作和流調的醫療衛生人員,必須嚴格執行個人防護的操作程序,正確使用防護用品;醫療廢棄物處理由環衛部門統一集中處理。
(2)社區內sars的預防與控制社區醫生對社區內發熱病人進行初篩,指導就診;街道、社區和居委會對社區內病人的密切接觸者進行登記、隨訪和管理;對居家隔離的密切接觸者的生活垃圾,用密閉的容器進行集中收集,統一處理;痊愈和排除病例由社區醫生繼續隨訪14天;高度重視和加強對人員密集、衛生環境不良和通風條件差的居住環境的管理,保持空氣流通和定期消毒,如集體宿舍、外來人口租住或聚集地等。
(3)社會的sars的預防與控制 開展多種形式的sars防治知識宣傳教育,深入社區、街道和學校進行防治宣傳,大力推動全民健身和愛國衛生運動;政府有關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各新聞媒體充分利用報刊、電視臺、電臺和互聯網等,廣泛、深入、正確地官傳sars防治知識;停止各種形式的集會活動、關閉人口流動大、人員密集、衛生條件差的公共場所;餐飲、旅店、商場、體育場館等公共場所勤開門窗,經常消毒,其從業人員或工作人員中發現疑似或確診病例,應立即采取停止或關閉等措施。
3.綜合性預防控制措施在對sars的傳播機制等方面的認識還不完全的情況,只要嚴格、確實地控制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完全可以達到有效地保護易感人群和控制sars傳播的目的。
(二)各項具體防治措施
1.傳染源管理
(1)對患者進行管理
①做到早發現、早報告: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接診醫生應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務人員尤其是直接接觸肺炎患者的一線人員發生肺炎;聚集性發生2例及以上的肺炎(指某一群體中14天內發生2例以上肺炎,或接觸過肺炎患者后2周內發生肺炎,以及14天內醫療機構局部出現2例以上獲得性肺炎病例等);與野生動物有職業接觸的人發生肺炎以及出現死亡病例等。出現上述情況,均應立即嚴格隔離觀察,同時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
②早隔離、早治療:sars疑似、臨床診斷和確診患者均應立即住院隔離治療,但應收治在不同區域,其中臨床診斷和疑似患者均應住單人病房,避免交叉感染。應就地治療,盡量避免遠距離轉送患者。
(2)密切接觸者管理:對每例sars患者、疑似患者都應在最短時間內開展流行病學調查,追溯其發病前是否接觸過同類患者,以及發病前3天和癥狀期的密切接觸者。
(3)動物傳染源(宿主)的管理:應加強對動物宿主的監測研究,一旦發現可疑動物宿主,應立即向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報告,以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避免或減少與其接觸機會。
2.切斷傳播途徑
(1)加強院內感染控制:選擇符合條件的醫院和病房收治sars患者是避免醫院內感染的前提。
(2)做好個人防護:個人防護用品包括防護口罩、手套、防護服、護目鏡或面罩、鞋套等。其中以防護口罩與手套最為重要,一般接觸患者的醫務人員應戴12層以上紗布的口罩,有條件的或在sars感染區則應佩戴n95口罩。在對危重患者進行搶救、插管、口腔護理等近距離接觸的情況下,醫護人員還應佩戴護目鏡或面罩。
(3)醫護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必須樹立良好的個人防護意識,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規范操作。呼吸內科門診和急診室值班醫生平時應佩戴口罩,當有發熱、呼吸困難、類似肺炎表現的患者就診時,更應特別注意做好個人防護。
(4)醫務人員尤其是診治sars患者的一線醫護人員,應加強健康監測工作。
3.疫源地消毒與處理
疫點或疫區的處理應遵循“早、準、嚴、實”的原則,措施要早,針對性要準,措施要嚴格,落到實處。對疫點應嚴格進行消毒,通常情況下,不必開展針對sars的外環境消毒工作。疫區的處理要在疫點處理原則基礎上,突出疫情監測工作的重要性,加強流動人口的管理,防止疫情的傳人、傳出。
4.檢疫和公共場所管理如果出現sars暴發或流行,并有進一步擴散趨勢時,可以實施國境衛生檢疫、國內交通檢疫,還可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的規定,采取緊急措施,如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會、影劇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動,停工、停業、停課,臨時征用房屋、交通工具等。
5.多部門協作,共同做好sars防治工作建立強有力的組織指揮、疾病預防控制、醫療救護、社會聯動、大眾傳媒體系是盡早發現和控制sars疫情的重要保障。必須由政府牽頭,衛生、教育、工商、交通等部門聯動,統一指揮,統一協調,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措施到位,分級管理,分類指導,加強督查。成立疾病預防控制、醫療救護、后勤保障、社會宣傳與服務等專業隊伍,負責各項具體防治措施的科學論證和落實。做好與軍隊、廠礦企業、醫療衛生機構的聯動,準備好第二、甚至第三梯隊的醫療衛生及后勤保障隊伍,儲備必要的物資和藥品。
6.加強健康教育、社會關愛和心理干預 要通過多種形式,廣泛開展sars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群眾提高自我防范意識,配合做好預防、控制工作,并注意針對疫情的變化調整宣傳教育重點。充分發揮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以宣傳防治知識為主,明確群防群治的措施和公眾的義務與責任,要真實報道疫情,并要減少有可能引起群眾恐慌的報道。
參 考 文 獻
[1]許銳恒主編.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預防與控制. 廣東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春梅,鐘曉祝,楊金城. 教學醫院輪訓隊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預防控制對策. 重慶醫學, 2004 33(6) .
篇9
禽流感病毒并不容易使人類發病,但在1997年,香港首次報道發生18例H5N1人禽流感感染病例,其中6例死亡,引起全球廣泛關注。1997年后,世界上又先后幾次發生了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事件。2003年2月,在香港發生2例H5N1人間禽流感病例;2003年2-7月,在荷蘭發生83例H7N7人間禽流感病例;2004年1月,在越南發現可疑的H5N1人間禽流感病例,在已死亡的病例中,已有5例得到實驗室確診。預示著禽流感病毒對人類已具有很大的潛在威脅。
2005年7—11月全球已有14個國家發生禽流感疫情,我國有8個省份發生禽流感疫情。為做好人間禽流感的預防控制工作,早期發現疫情,及時采取積極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蔓延,保護人民健康和社會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及衛生部《全國衛生系統人禽流行性感冒疫情應急處理預案(試行)》,以及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印發《人禽流感疫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試行)》,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防治原則
以加強領導、密切配合,依靠科學、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斷處置為原則,采取嚴格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積極救治病人,保護易感人群等綜合措施,防止疫情擴散。
二、定義:
1、禽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的急性傳染病,又稱真性雞瘟或歐洲雞瘟,根據其病原體類型,分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類。非致病性禽流感不會引起明顯癥狀,僅使染病的禽鳥體內產生病毒抗體。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類出現輕度呼吸道癥狀,食量減少、產蛋量下降,出現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為嚴重,引起暴發和流行,甚至大流行,發病率和死亡率高。并可感染人,引發人禽流感。
2、人禽流感: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簡稱,主要是指A型禽流感病毒H5和H7亞型中具有高致病性毒株引起的一種禽類烈性傳染病。
三、病例的確認
首例人禽流感疑似病例需由省級專家組初步判定;人禽流感病例由衛生部組織的人禽流感防治專家組進行最終確認。
三、防控措施
(一)、開展健康教育,提高群眾防病意識和能力
各醫療保健機構要采取多種形式,廣泛開展禽流感防治知識的宣傳和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病意識和能力,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加強居室通風,搞好廚房衛生,不生食禽肉和內臟,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徹底洗手。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加強對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導。
(二)、免疫預防
對學校、托幼機構師生及從事家禽(雞、鴨、鵝)類飼養、銷售和屠宰等重點人群進行流感疫苗免疫接種。
(三)、加強部門間的合作:疾控機構要與動物防疫部門形成合作關系,密切與農業水利、工商部門聯系,加強信息溝通,互通疫情,摸清轄區內禽鳥類養殖場的分布、規模、品種,及時了解掌握養殖場、流通領域的從業人員呼吸道疾患情況。
(五)、做好疫情監測工作
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監測工作的組織實施、技術指導和質量控制等工作,進行長期定期監測;各級醫療保健機構負責流感樣癥狀門診病人的登記和報告。
1監測對象:
(1)、流感樣病人:具有流感樣癥狀(發熱≥38OC,咳嗽、咽喉疼痛等)、發病3天或3天以內的門診病人。
(2)、氣管炎和肺炎患者。
(3)、特別注意有流感樣癥狀的或支氣管炎和肺炎病人中從事家禽(雞、鴨、鵝)類飼養、銷售和屠宰等工作的人員,以及不明原因肺炎患者。
(4)、一般人群:除上述1~3項外的人群。
2監測內容和方法
(1)、醫院門診流感樣病例報告
各級醫療保健機構加強對門診流感樣癥狀病人的登記。鄉級以上綜合醫院要逐日統計內科、兒內科門診病例總數、流感樣病例數、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數,每周以報表形式向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立即上報并盡快明確診斷。對于從事家禽飼養、宰殺、銷售及來自禽流感疫區的流感樣癥狀病人,要詳細登記其工作單位、住址和聯系方式,并立即報告區疾控中心。。
(2)、暴發疫情監測和報告
醫療保健機構門診在短期內發現流感樣癥狀的病人突然增多時,或企事業單位、學校、托幼機構發現本單位短期內發生多例流感樣病人時,或學校、托幼機構一個班4天內發生3例流感樣病人時,必須立即向縣疾控中心報告;縣疾控中心接到報告后,要立立即以最快的方式向縣衛生局和市疾控中心報告。
(3)、一旦疫情發生,各單位要設專人負責疫情監測和報告,實行0報告和日報告制度。
(六)、醫療救治:
(1)病人診治
縣鄉兩級醫療機構要設立發熱門診,配備有一定臨床經驗的、經過禽流感相關知識培訓的內科醫生,負責對發熱病人進行初步甄別和鑒別診斷。門診發現的疑似病人特別是群體性或從事家禽飼養、屠宰、銷售及來自禽流感疫區的流感樣癥狀病人必須組織病例診斷專家組會診,必要時請省、市專家會診。疑似病例及時按規定轉診到市指定的收治醫院進行診治。
(2)病人轉診疑似病人由120急救中心負責轉診,轉動過程中司機和醫務人員要嚴格按衛生院的《與禽流感密切接觸人員防護指導原則》穿戴隔離衣、手套和符合醫用標準的口罩。
3、加強醫院感染控制知級醫療機構要加強門診空氣流通;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試行)》要求,做好醫院感染控制工作。在門診配備洗手設備和必要的消毒劑醫護人員接觸前后均應洗手。
(七)、流行病學調查與處理
1、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接到疫情報告后,立即趕赴現場,在做好流調人員和消殺隊員的個人防護后,進行初步調查核實,同時向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縣衛生局報告。
2、確定密切接觸者并對其進行預防性服藥、留檢,實行醫學觀察10天,必要時予以隔離。
3、及時做好疫點的消毒處理。
4、在疫情可能波及的范圍內,開展疑似病例的搜索,追溯傳染源,確定疫點范圍;開展傳染源、傳播途徑及暴露因素的調查。
5、根據疫情實際情況,劃定疫點、疫區范圍,必要時報請縣政府對疫區實施管制。疫區范圍內禁止活禽在市場銷售、運輸、交易。
(八)、加強衛生監督工作
縣衛生監督所要加強對轄區內飲食店檔、燒臘加工廠及售賣點的監督檢查。禁止飲食店檔圈養活家禽,落實餐具消毒制度;督促公共場所加強通風換氣;加強從業人員衛生管理。配合有關部門加強對生禽宰殺場所的監督檢查,指導從業人員落實個人防護措施,督促加強從業人員身體狀況的監測,如發現流感樣癥狀從業人員,要及時送醫院診治。加強對醫療保健機構傳染病管理工作的監督檢查。
(九)、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衛生行政部門與愛衛會等部門密切配合,加強食品衛生監督管理;廣泛開展群眾性的愛國衛生運動,清理環境衛生,開展消毒、滅蠅工作;在農村組織開展改水、改廁,推廣人、畜糞便無害化處理。
(十)、疫情的解除
由省人民政府宣布解除疫情,轉入常規防治。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人禽流感防治工作領導小組
縣衛生局成立人禽流感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由衛生局領導及相關股(室)負責人及相關單位負責人組成,負責指揮、組織、協調和部署本地區人禽流感防治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局防保股,具體負責監督、協調和聯絡、制定各項防控疫情措施、落實禽流感防治的各項具體工作。
(二)、疫情處理技術指導小組
縣衛生局成立由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和醫療機構等有關部門專家參加的疫情處理技術指導小組。各縣、鄉級衛生單位也要成立相應的疫情處理小組。
1、醫療救護組:主要由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兒科、急診科等專科的專家組成。按照衛生部《人禽流感診療方案(試行)》制定診斷標準、治療方案,組織、協調開展病人的診斷和治療工作,對疑難危重病人搶救進行技術指導,指導做好醫院的消毒隔離和個人防護工作。
2、預防控制組:由流行病學、消毒和衛生監督專業的專家組成。負責開展人禽流感疫情收集、報告、分析及調查處理等指導工作,及時提出疾病預防控制的策略與措施建議,并評估其效果,以保證取得最佳的防制效果。同時成立現場流調處理組、衛生監督組、疫情信息組、消毒及院內感染控制組和宣教組(熱線電話)等。版權所有
3、檢測技術組:由病原學等方面檢驗專業人員組成。負責病原學、血清學樣品的采集、運送。
4、病例診斷組:主要由醫療救護、預防控制、檢測技術專家組成,負責人禽流感病例的診斷工作。
(三)、開展培訓工作。組織禽流感防病、治病知識宣傳及人員技術培訓。內容應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衛生部《突發人間禽流行性感冒疫情應急處理預案(試行)》等法律法規、規章、疫情監測信息報告工作流程、禽流感防治知識及現場流行病學處置知識技能等。同時各醫療保健機構也要組織完成對本院職工的全員培訓。
篇10
根據《2006-2015年全國重點寄生蟲病防治規劃》,結合《青海省2009年度中央補助地方包蟲病防治項目管理方案》和《青海省2008年度中央補助地方包蟲病防治項目技術方案》的要求,為保證包蟲病防治項目在我州的順利開展,由青海省地方病預防控制所黃南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成工作組,在澤庫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協助下,于2010年6月10日至7月25日在該縣寧秀鄉、和日鄉等地開展了包蟲病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工作,現將其工作總結如下。
1結果
1.1此次調查,使用B超(Aloka SSD-500型)共檢查澤庫縣(寧秀鄉、和日鄉、澤曲鎮等地)常住居民2959人,發現兩型包蟲病患者共計87例,患病率為2.94%,其中囊型包蟲病(CE)患者85例、泡型包蟲病(AE)患者1例、囊型包蟲病與泡型包蟲病混合病例1例,分別占患者總數的97.70%、1.15%、1.15%。患者中年齡最小者為7歲(12歲以下患者共計4例),年齡最大者為72歲。
1.2篩選出需治療患者共計57例,發放阿苯達唑乳劑1033瓶,阿苯達唑片劑554盒。
1.3收集包蟲病問卷調查表1859份;現場分離血清共計2944份(含12歲以下兒童血清1000份),待檢。同時,發放價值1300余元常規藥品及3000余冊包蟲病宣傳材料,受教育人群達3000余人。
1.4收集澤庫縣(寧秀鄉、和日鄉)犬糞150份。其中糞便中檢出陽性標本20份。捕獲高原鼠兔472只,檢出陽性病灶者2只。
2結論
通過此次調查,基本掌握了澤庫縣部分地區兩型包蟲病的流行和分布狀況,為制定包蟲病預防控制策略提供了科學依據,為衛生行政部門制定我區包蟲病防治規劃和采取包蟲病綜合防治干預的實施提供科學依據。
研究結果結果顯示,影響牧區居民包蟲患病的危險因素主要是養犬、犬活動附近有屠宰場或肉店,喝生水、生吃蔬菜,剪羊毛和擠羊奶。研究結論:包蟲病感染與多種因素有關,行為因素、生活習慣的干預作用不容忽視。
包蟲病的防治防治:手術治療仍為目前治療棘球蚴病的主要治療手段。手術的原則是清除內囊,防止囊液外溢,消滅外囊殘腔,預防感染。消滅野犬,加強家犬的管理,兒童勿玩耍狗;防止犬糞污染草場、飼料、水源,預防羊群染病,加強宰殺管理,病死的羊尸應深埋或焚毀;不吃生羊肉、生狗肉等;注意個人衛生;保護水源,搞好環境衛生。
同時在牧區廣泛開展有關包蟲病知識的宣傳:以各種形式加大宣傳報道力度,營造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包蟲病防治工作的氛圍。在學校開設專題講座,宣傳包蟲病防治知識。加強對各級各類領導干部以包蟲病防治知識、政策、策略和主要措施為重點內容的宣傳、培訓,從而降低包蟲病的發病水平。
- 上一篇:農村干部思想匯報
- 下一篇:關于商業計劃書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