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經營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4 18:18:1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海外經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海外經營

中國汽車海外經營風險及戰略探討論文

【論文摘要】文章通過分析人世以來國內汽車企業開展海外經營的現狀,指出我國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實施海外經營中所面臨的風險與挑戰,并據此提出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和規模化效益,有效實施海外經營的相關政策建議。

【論文關鍵詞】汽車工業貿業風險

我國汽車產業的支柱地位不斷提高,2005年產銷各類汽車超過570萬輛,汽車業產值約占我國國民生產總值1.4%,實現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出口81.6億美元,首次實現了出口規模大于進口規模的歷史性突破。但是,我國汽車及零部件產業規模及技術水平與汽車產業的支柱地位不相適應,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汽車及零部件業規模提升和海外經營。如何加快推動汽車及零部件產業走國際化經營道路.是進一步做大做強汽車產業的現實選擇。

1我國汽車企業實施海外經營的現狀分析

入世以來,中國汽車產業日益發展成為世界汽車工業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汽車及零部件的生產、服務、銷售和研發體系,具備了強大的與汽車產品相關的鋼鐵、機械產品、紡織材料、加工設備、零部件和電子元器件等制造業配套能力和汽車制造技術,并具有了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開始參與在全球汽車市場上開展競爭。

1.1進出口規模

查看全文

中小企業海外經營問題與對策探究論文

論文摘要:中小企業是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隨著加入WTO步伐加快,給我國中小企業海外經營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但是,我國中小企業在海外經營發展中也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本文論違了中小企業海外經營的現狀,耀討了中小企業海外拓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優勢,并提出了一些對策。

論文關鍵詞:中小企業海外經營問題與對策

目前,全國工商注冊登記的中小企業超過1000萬戶,約占企業總數的99%,工業產值、實現利潤和出口總額為60%、40%和60%,提供了.75%的城鎮就業機會。1978年至1996年間.從農村轉移出的2.3億勞動力絕大多數在中小企業就業.1998年中小企業吸納國企下崗職工約460萬人。非國有中小企業已成為吸納勞動力就業的主力,尤其是在接納安置國有企業下崗分流人員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滿足社會多樣化的需求等方面的作用也日益明顯。值得注意的是一批中小企業在國內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又進軍國際市場進行海外經營,有的中小企業開始在境外設廠布點,更直接參與國際競爭.使自己在國外有了很好的發展。

一、中小企業海外經營現狀

我國中小企業海外經營主要體現于民營企業的商品出口、海外經營上。自1978年以來,中小企業中民營企業開始有少量直接出口,90年代隨著三資企業自營出口的增長,到1998年民營企業的直接出口比重已上升到47.3%.成為我國出口增長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全國大約有150家上規模的民營企業被賦予自營進出口權,而且涉及的行業也相當廣泛,且有一批民營企業開始走出國門,在境外設廠辦點.如江蘇三星繡品集團,先后派出個體和私營業主120多人次.在lO多個國家創辦了3O多家境外私營企業;北京時代集團公司在歐洲收購了一家老牌的外國儀器公司,使自己的產品占領了很大一部分歐美市場。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或通過外貿出口或通過出口商品生產等形式,參與國際竟爭。綜觀我國中小企業海外經營狀況有如下特點:

(一)規模偏小。海外市場狹窄,市場過分集中.占領的市場大多是亞洲市場我國中小企業海外市場多半集中在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地區、歐美的則很少,其產品覆蓋面也十分狹窄。盡管有外向型經濟活動,但普遍沒有形成規模。我國浙江一帶中小企業走出國門的多些,但內地邊遠地區走出去的企業則較少;走出去的企業中。注冊資本在500萬元以上的中小企業則更少.

查看全文

小議汽車企業海外經營的風險分析及對策建議

【摘要】文章通過分析人世以來國內汽車企業開展海外經營的現狀,指出我國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實施海外經營中所面臨的風險與挑戰,并據此提出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和規模化效益,有效實施海外經營的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汽車工業貿業風險

我國汽車產業的支柱地位不斷提高,2005年產銷各類汽車超過570萬輛,汽車業產值約占我國國民生產總值1.4%,實現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出口81.6億美元,首次實現了出口規模大于進口規模的歷史性突破。但是,我國汽車及零部件產業規模及技術水平與汽車產業的支柱地位不相適應,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汽車及零部件業規模提升和海外經營。如何加快推動汽車及零部件產業走國際化經營道路.是進一步做大做強汽車產業的現實選擇。

1我國汽車企業實施海外經營的現狀分析

入世以來,中國汽車產業日益發展成為世界汽車工業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汽車及零部件的生產、服務、銷售和研發體系,具備了強大的與汽車產品相關的鋼鐵、機械產品、紡織材料、加工設備、零部件和電子元器件等制造業配套能力和汽車制造技術,并具有了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開始參與在全球汽車市場上開展競爭。

1.1進出口規模

查看全文

小議我國中小企業海外經營發展的問題與對策

摘要:中小企業是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隨著加入WTO步伐加快,給我國中小企業海外經營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但是,我國中小企業在海外經營發展中也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本文論違了中小企業海外經營的現狀,耀討了中小企業海外拓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優勢,并提出了一些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海外經營問題與對策

目前,全國工商注冊登記的中小企業超過1000萬戶,約占企業總數的99%,工業產值、實現利潤和出口總額為60%、40%和60%,提供了.75%的城鎮就業機會。1978年至1996年間.從農村轉移出的2.3億勞動力絕大多數在中小企業就業.1998年中小企業吸納國企下崗職工約460萬人。非國有中小企業已成為吸納勞動力就業的主力,尤其是在接納安置國有企業下崗分流人員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滿足社會多樣化的需求等方面的作用也日益明顯。值得注意的是一批中小企業在國內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又進軍國際市場進行海外經營,有的中小企業開始在境外設廠布點,更直接參與國際競爭.使自己在國外有了很好的發展。

一、中小企業海外經營現狀

我國中小企業海外經營主要體現于民營企業的商品出口、海外經營上。自1978年以來,中小企業中民營企業開始有少量直接出口,90年代隨著三資企業自營出口的增長,到1998年民營企業的直接出口比重已上升到47.3%.成為我國出口增長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全國大約有150家上規模的民營企業被賦予自營進出口權,而且涉及的行業也相當廣泛,且有一批民營企業開始走出國門,在境外設廠辦點.如江蘇三星繡品集團,先后派出個體和私營業主120多人次.在lO多個國家創辦了3O多家境外私營企業;北京時代集團公司在歐洲收購了一家老牌的外國儀器公司,使自己的產品占領了很大一部分歐美市場。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或通過外貿出口或通過出口商品生產等形式,參與國際竟爭。綜觀我國中小企業海外經營狀況有如下特點:

(一)規模偏小。海外市場狹窄,市場過分集中.占領的市場大多是亞洲市場我國中小企業海外市場多半集中在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地區、歐美的則很少,其產品覆蓋面也十分狹窄。盡管有外向型經濟活動,但普遍沒有形成規模。我國浙江一帶中小企業走出國門的多些,但內地邊遠地區走出去的企業則較少;走出去的企業中。注冊資本在500萬元以上的中小企業則更少.

查看全文

國際工程項目海外經營風險及防范措施

摘要:針對國際工程項目海外經營管理的相關內容,分析國際工程項目外海經營管理中存在的風險現象,再結合實際工程案例,根據其管理經驗,得出重視基礎管理、強化對風險問題的認識等結論,以求為國際工程項目海外經營管理提供理論支撐。

關鍵詞:國際工程項目;海外經營分析;防范措施

隨著我國“走出去”戰略的不斷開展,中國企業對外承接國際工程項目的越來越堅定。根據我國企業國際工程項目外海經營管理經驗來看,受國家間法律差異、地區人們思想等多種因素影響,我國企業在國際項目海外經營中存在諸多風險,嚴重影響我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本文將以此為背景,對國際工程項目海外經營風險及其防范措施的相關內容進行簡單分析。

1.國際工程項目海外經營的風險分析

就我國企業而言,其在國際工程項目海外經營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是多方面的,包括利益問題、當地的排外情緒等。本文認為,企業國際工程項目海外經營的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1政治風險

查看全文

中國企業的海外經營法律保護對策論文

論文關鍵詞:中國企業;海外經營;問題;對策

論文摘要:中國企業的海外經營經過20余年的發展,初具規模,具有發展中國家國際化初級階段的特征,同時也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在加入WTO后,我國政府和企業應齊心協力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以推動我國海外企業更快、更健康地向前發展。

一、現狀

我國企業國際化經營最早始于1979年,經歷了20多年的發展,現已初具規模。其現狀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投資主體。包括以下幾類:外貿專業公司和大型貿易集團,是中國企業海外經營的先鋒和主力;生產性企業或企業集團,在資金、技術、人才、市場、管理等方面有明顯的競爭優勢,正以較快的發展速度向海外擴張;大型金融保險、多功能服務公司,其資金雄厚,信譽良好,經營規模較大;中小型企業,數量多,投資規模小,經營品種單一。第二,投資結構。從區位結構看,經歷了從東南亞、中東和非洲到亞非拉其他發展中國家再向世界其他各地發展的過程,目前,中國在海外投資的地區分布依次為:港澳地區、北美洲、大洋州、亞洲、歐洲、非洲、拉丁美洲;從產業結構看,初期集中在貿易方面,現已發展到資源開發、生產加工、交通運輸、工程承包、醫療衛生、旅游餐館及咨詢服務等領域;從出資結構看,包括現金、實物和工業產權,其中直接投入的外匯資金約占1,3,后二者約占2/3。第三,投資方式。獨資企業,數量不多,主要是在早期采用;合作經營企業,為極少數資源開發項目采用;合資經營企業,絕大多數采取這種方式。

二、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海外投資發展勢頭看好,但總的來說,我國跨國企業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與當今世界跨國公司唱主角的國際經濟形勢相比,我們還有很大差距,還存在一系列問題。第一,投資結構不合理。中國企業跨國經營的投資結構不盡合理,集中表現在地區結構、產業結構和規模結構三個方面。在地區結構上,中國企業的跨國投資主要集中于港澳地區和歐美、日本等2o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非貿易性投資就占了70%以上,對發展中國家玀=資明顯偏少這對實現市場多元化非常不利;在產業結構上,過分偏重于對加工、制造等初級產品產業的投資,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嚴重偏少;在規模結構上,跨國投資項目一般偏小,500萬美元以上的不到3o%,境外投資總額不到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2%,僅占世界對外投資總額的0.15%,吸引外資與對外投資的比例為1:0.09,與發展中國家1:0.13的水平有較大差距。這種狀況不利于我國企業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和能力。第二,缺乏高素質的跨國經營人才。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優化選擇和使用各類經營人才,并最有效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每個人的潛力,提高經營效率,確保企業總體目標的實現,是企業國際人力資源管理的根本任務。但我們的一些企業至今還沒有把海外業務當作一項事業來抓,這使得我國派往境外企業的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不夠高,從事海外經營所必需的既具有專門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技能,又通曉國際商務慣例、國際營銷知識和外語的人才匱乏,最終可能嚴重妨礙和影響海外企業的運行和發展。第三,經營管理機制不完善。有些地方政府對企業開展境外經營頗多疑慮,亦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一些地方領導擔心企業無跨國經營的經驗,去國外后難以生存;一些領導認為企業在國內發展有基礎,但沒有合適的具有跨國經營經驗的人才,對企業適應陌生經營環境缺乏信心;有一些地方政府領導為了保住自己的政績,不愿意讓企業到國外冒險,還有企業到境外經營后,出現了企業法定代表人將企業據為已有,致使國有資產大量流失的現象。如此種種,使得政府主管部門不敢輕易批準企業去海外經營。我國一些海外企業,往往沿襲國內企業的經營方式,行政干預過多,企業缺乏內在的動力機制和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機制,不能根據國際市場變化承擔風險、主動經營;有的國內投資主體單位仍沿用國內管理企業的一套方法對海外企業進行管理,遙控指揮,不能達到應有的效益;海外企業的效益考核和評價體系不健全,資產損益情況和經營成果的考核、監督不力,缺乏必要的約束手段。第四,管理制度不健全。當前,我國已制定了海外投資企業審批管理制度,對海外經營企業采取了一定的扶持措施,但立法仍不健全,缺乏行之有效的后期管理辦法;涉及海外經營的財務、稅收、信貸、外匯統計等制度不完善,尚沒有形成正式法律;國家缺乏發展海外企業的總體規劃,海外投資企業大都各自為政,缺乏統一的步調和相互間的協調;對國別、政策、行業投資等導向的引導不夠;與帶動設備、技術、材料出口及創匯的鼓勵政策不配套;另外,項目建議書、可行性報告以及合同、章程等均需層層審批。管理辦法基本偏嚴,報批手續較為繁瑣;目前,尤其突出的是對經商人員的出國外事管制較多。總的來說,我國尚未建立健全關于企業國際化的一套系統的宏觀規劃和管理體系。第五,企業缺乏技術優勢。創新能力不強,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國際競爭力的提高,使企業缺乏后勁。我國的非貿易海外投資企業,行業分布大多集中在資源開發和一般的初級加工業,大多為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國際市場容量有限,國際市場對這類產品的需求趨于飽和,其進一步拓展市場的空間有限。第六,國際知名品牌不多,名牌保護不夠。現代商品市場在某種意義上是名牌產品爭奪的市場,據聯合國工業計劃署調查表明,名牌在整個產品品牌中所占比例不足3%,但市場占有率卻高達40%。在這方面,中國跨國公司同世界差距很大,世界上按商標價值排在前50位的名牌產品中沒有一個是中國產品。同時。我國企業還缺乏名牌意識,許多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在國外已被他國企業搶注,失去了法律保護。公務員之家

查看全文

探究我國汽車企業海外經營的風險分析及對策建議

【論文摘要】文章通過分析人世以來國內汽車企業開展海外經營的現狀,指出我國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實施海外經營中所面臨的風險與挑戰,并據此提出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和規模化效益,有效實施海外經營的相關政策建議。

【論文關鍵詞】汽車工業貿業風險

我國汽車產業的支柱地位不斷提高,2005年產銷各類汽車超過570萬輛,汽車業產值約占我國國民生產總值1.4%,實現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出口81.6億美元,首次實現了出口規模大于進口規模的歷史性突破。但是,我國汽車及零部件產業規模及技術水平與汽車產業的支柱地位不相適應,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汽車及零部件業規模提升和海外經營。如何加快推動汽車及零部件產業走國際化經營道路.是進一步做大做強汽車產業的現實選擇。

1我國汽車企業實施海外經營的現狀分析

入世以來,中國汽車產業日益發展成為世界汽車工業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汽車及零部件的生產、服務、銷售和研發體系,具備了強大的與汽車產品相關的鋼鐵、機械產品、紡織材料、加工設備、零部件和電子元器件等制造業配套能力和汽車制造技術,并具有了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開始參與在全球汽車市場上開展競爭。

1.1進出口規模

查看全文

從反傾銷看我國電器企業海外經營的戰略選擇

論文關鍵詞:反傾銷中國彩電企業海外經營戰略選擇

論文摘要:近些年來,中國出t2’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屢屢受到反傾銷訴訟,并且屢屢敗訴,.,t;-g-以近期彩電反傾銷敗訴最為觸目驚心,使中國彩電企業蒙受到巨大的損失。為此,中國彩電企業應根據不同的目標區域市場.作出不同的戰略選擇。同時,政府應積極在法律法規、稅收政策、投融資政策年口建立管理機構等方面為企業提供良好的運轉環境。

2003年5月2日美國五河電子公司、國際電子業工人兄弟會以及國際電子產品、家具和通訊工會聯合對原產于中國的彩電提起反傾銷訴訟。2004年4月13日23時,美國商務部(DOC)正式公布了該案的終裁結果:接受了美國政府單獨調查的四家企業,如長虹,TCL、康佳、廈華被認定的傾銷稅率分別是24.48%,22.36%,11.36%和4.35%;海爾、海信等積極應訴但朱接受單獨調查的彩電企業獲得了21.49%的平均傾銷稅率,而其它朱應訴的企業被統一定為78.45%的傾銷稅率。2004年5月14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1TC)終裁投票,認定中國彩電企業對美國彩電業“造成了實質性損害或存在實質侵害的威脅”—對美傾銷成立。

歐盟自1988年對中國的彩電企業展開反傾銷立案調查以后,也分別于1991年、1995年、1998年和2000年對中國的彩電征收高達40%以上的傾銷稅率,意圖把中國彩電企業逼出歐盟市場。

中國的彩電企業似乎面臨風聲鶴吹、草木皆兵的境地。這一系列反傾銷案敗訴對中國彩電企業造成了什么樣的影響?我國的彩電企業應該如何應對?

1反傾銷案敗訴對中國彩電企業的影響

查看全文

針對我國銀行在國外拓展業務模式研究論文

摘要:跨國新建與海外并購是銀行對外直接投資的兩種組織方式。隨著我國銀行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到海外投資成為國內銀行走出國門,成為國際性銀行的重要手段。目前國內銀行要根據自身實際,利用海外新建分行和跨國并購等方式,選擇適當的國際投資區域,走出一條海外經營的新路徑。

關鍵詞:銀行并購路徑

在金融全球化迅猛發展和加入WTO的背景下,實現銀行國際化是我國銀行業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作為我國銀行業主體的國有商業銀行在引入戰略投資者、上市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步驟后已經具備發展成為國際化大銀行的條件。同時,國內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在不斷擴大和鞏固內地市場份額后,也在通過各種方式謀求海外業務的不斷增長。本文將在近年來國內銀行業發展的大背景下,結合跨國并購和海外新建這兩種對外投資方式來探討我國銀行跨國經營的路徑選擇。

一、國際銀行業海外經營的途徑

銀行從事跨國經營主要通過兩種途徑——新建投資和跨國并購。對銀行而言,以新建方式在海外經營就是通過在投資國開設代表處、分行或者申請設立在當地享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子銀行從事跨國業務。并購則是以現金、股權或現金加股權的形式購入目標銀行的股份達到參股或控股的目的,從而將業務延伸到海外。可以說這兩種海外拓展方式各有優劣,銀行在跨國經營時往往會根據自身條件和外部環境加以選擇。

從當前國際銀行的發展來看,可以說其發展歷史就是一部并購重組的歷史。匯豐、花旗等國際知名銀行無不是運用了兼并收購這把對外擴張的利器走上了國際化舞臺。21世紀以來,伴隨著中國金融業的改革開放,跨國金融機構對中國銀行業的并購顯得尤為矚目。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為國際銀行業并購資本開辟了更大的運作空間,參股中國銀行業為跨國銀行下一步在華發展打下了基礎,同時也使得在歐美銀行業并購趨緩后亞太地區有望成為今后國際銀行并購的集中地。這也為中國銀行業將外資“引進來”增強自身實力后踏上“走出去”的征程提供了機遇。

查看全文

施工企業文化建設論文

一、境外建筑企業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首先,沒有確定適合自身實際的國際化發展思路,

缺乏明確具體的企業文化發展目標和規劃。部分建筑企業認為"走出去"一定海闊天空,風光無限,但對自身競爭優勢缺乏必要了解,缺乏長期的戰略思考和科學的管理體系,在投資項目、企業文化研究、環境分析、地點選擇、合作伙伴選擇、經營策略的制定與執行等方面,缺乏論證,經營方式單一,不能從企業實際情況出發揚長避短。缺乏適應當地市場需求的實用人才,經營管理不能完全市場化,仍然處于半政府狀態。有關文化因素對企業命運的重要意義,許多建筑企業界人士認識不夠,缺乏對企業文化和核心競爭力建設與培育的戰略選擇,沒有具體的海外企業文化建設的發展目標和規劃。

其次,對他國文化了解不夠,社會關系處理不盡如意。

我國部分建筑企業在實施海外經營發展的過程中,還象在國內一樣,把人情交往當作最主要的交往方式,許多企業家習慣了在國內依賴于由人情交往所編織的社會關系網即社會資本,形成對關系的依賴。沒有詳細了解擬進入國家的市場與文化背景,沒有根據不同國家的文化特點,有針對性地調整自身的管理思路與策略。在社會關系的處理上,部分企業照搬國內經驗,結果吃了虧,最終被迫退出了市場。

第三,傳統思維習慣和管理方式的束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