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合作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4 11:06:4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股權合作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股權合作

中外資銀行股權合作研究論文

一、中外銀行股權合作的現狀

外資入股中資銀行,從2001年以來出現了遞增的勢頭。近年來,這種投資熱情不但繼續“提速”,而且進一步“換擋”—交易規模越來越大。無論是參股建行的美洲銀行,還是與中行簽訂備忘錄的蘇格蘭皇家銀行,他們“你追我趕”的投資競賽一次次刷新“外資入股中國內地銀行的最大一單”的紀錄。而相對于幾大國有銀行,外資銀行對于入股中小商業銀行表現出了更大的興趣,他們看中的是中小銀行的創新能力、經營靈活、不良貸款率低以及強大的后發之勢。

外資銀行在中資銀行的高級決策和管理層中都已擁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業務范圍逐步拓廣,股份比重不斷上升,有的甚至躍居為第一大股東,逐步掌握了銀行的控制權??梢?,隨著我國金融業全面開放時代的到來,中外銀行的股權合作已是大勢所趨,雙方的再度牽手也在預料之中。

二、中外銀行股權合作的正面效應

對于中資銀行,外資參與不僅有助于鞏固銀行的資本基礎,促使股權結構多樣化,提升銀行的管理水平;而且也有利于實現金融業務綜合化,完善電子化金融交易,豐富金融衍生產品,提升個性化金融服務。這些改革和調整,最終將促使我國銀行業從整體上提升服務和經營水平,形成競爭有序、符合市場和群眾需要的金融服務格局。

對于外資銀行,中資銀行廣泛的業務網點和深厚的客戶基礎為其進一步開拓市場和在我國特定的國情下早日克服“水土不服”的癥狀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查看全文

中外資銀行股權合作的策略研究論文

摘要:伴隨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銀行業改革步伐迅速,成績顯著。隨著外資銀行的進入和人民幣業務的逐步開放,中資銀行之間、中外資銀行之間如何加強合作已成為需要不斷探索的新課題。本文僅對中外資銀行股權合作進行探討。

關鍵詞:中外資銀行;股權合作;應對策略

股權合作,即以資本合作為基礎,進而促進技術、業務和管理的全方位合作的新型合作形式。它在加強雙方的合作深度和廣度,實現互惠互利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而成為當今眾多行業,包括金融業選擇的合作方式。

一、中外銀行股權合作的現狀

外資入股中資銀行,從2001年以來出現了遞增的勢頭。近年來,這種投資熱情不但繼續“提速”,而且進一步“換擋”—交易規模越來越大。無論是參股建行的美洲銀行,還是與中行簽訂備忘錄的蘇格蘭皇家銀行,他們“你追我趕”的投資競賽一次次刷新“外資入股中國內地銀行的最大一單”的紀錄。而相對于幾大國有銀行,外資銀行對于入股中小商業銀行表現出了更大的興趣,他們看中的是中小銀行的創新能力、經營靈活、不良貸款率低以及強大的后發之勢。

外資銀行在中資銀行的高級決策和管理層中都已擁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業務范圍逐步拓廣,股份比重不斷上升,有的甚至躍居為第一大股東,逐步掌握了銀行的控制權??梢姡S著我國金融業全面開放時代的到來,中外銀行的股權合作已是大勢所趨,雙方的再度牽手也在預料之中。

查看全文

深究綜合商社商業投資股權組成轉變

一、綜合商社介紹

綜合商社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發生著持續性的演變。對此,中日學者對綜合商社的功能、商權、交易成本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然而,卻顯見有關綜合商社投資股權結構演變的研究。在全球化所帶來的產業高度化進程中,綜合商社必須推動其經營體系中股權結構的適應性演變,才能保持其市場的持續穩定。因此,投資股權結構的演變是綜合商社對全球體系施加正向影響的關鍵控制手段。

為了更好地認識綜合商社內的投資股權結構變動,筆者打破綜合商社對日本的國內投資和FDI的界限,專注于商業領域的綜合商社股權結構變動,以明確綜合商社投資股權結構的演變與其維持流通控制的內在聯系。

二、綜合商社對商業企業的投資股權結構演變

作為商業壟斷資本,通過在流通系統中投資而形成綜合商社主導下的寡占市場結構會對綜合商社產生激勵。因此,無論是在全球商社分支的建設(商業批發企業投資),還是在應對消費者勢力增強而向下游零售業的擴張活動中(商業零售企業投資),其都會以股權投資謀求對流通企業的控制。但是,該控制是否必須由高比例的股權投資來實現呢?這與產業結構高度化所帶來的諸因素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聯。

(一)綜合商社對批發企業的投資

查看全文

剖析銀行業結構化融資可行性分析論文

摘要:“選擇權貸款”是商業銀行與私募投資機構合作,將債權融資業務與股權融資業務相結合,為擬上市成長型企業提供的一種靈活的結構化融資產品,目前國內多家商業銀行正在積極探索并推廣該項創新性業務。本文詳細介紹了“選擇權貸款”的具體模式和業務流程,對該業務參與主體之間的業務和法律關系進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商業銀行開展“選擇權貸款”業務應注意的問題,最后對商業銀行開展“選擇權貸款”的戰略意義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選擇權貸款;結構化融資;私募投資機構

當前國內資本市場日益活躍,越來越多具有成長潛力的企業致力于在國內發行上市。該類潛在上市企業在IPO之前一般既需要通過私募融資完善其股權結構、增強資本實力,又需要傳統銀行貸款擴大再生產、提升上市前業績。在此情況下,一種融合傳統銀行貸款與私募股權投資的創新產品——選擇權貸款業務,已經開始在銀行間逐漸興起,目前有多家銀行正在逐步開展該項業務的試點或推廣工作。選擇權貸款作為商業銀行為廣大擬上市成長型企業提供的“債權+股權”結構化融資產品,有利于全面提升企業的長期價值,構建新型的銀企戰略合作關系。

一、選擇權貸款業務介紹

(一)選擇權貸款業務的基本模式

選擇權貸款,也稱期權貸款,是指商業銀行與私募股權投資機構(PE)合作,將債權融資業務與股權融資業務相結合,為企業提供的一種靈活的結構化融資產品。商業銀行在與具有高增長潛力的優質企業簽署一般貸款協議的同時,與該企業約定獲得一定比例的認股選擇權,并將該認股選擇權指定由與商業銀行簽署合作協議的PE行使,在合作PE行權并退出實現投資收益時,商業銀行有權分享目標企業股權轉讓所帶來的超額收益??梢?,選擇權貸款中的“選擇權”,其本質即認股期權,是目標企業授予商業銀行指定的合作PE在約定期限、按約定價格購買其一定比例股權的權利。

查看全文

商業銀行投貸聯動探討

我國經濟正面臨“轉方式調結構”的關鍵期,國家正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量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蓬勃興起。為充分發揮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的重要作用,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科技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創新力度開展科創企業投貸聯動試點的指導意見》,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投貸聯動業務試點,積極探索股權與債權相結合的融資服務方式,促進創業創新,提升金融服務水平。但整體來看,我國商業銀行參與股權投資基金領域的廣度和深度不足,參與方式相對單一,自主創新能力欠缺,商業銀行對風險投資的支持力度不夠,也難以分享風險投資帶來的高額利潤。為此,有必要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探索投貸聯動新模式,發揮政府合力,完善配套環境和激勵政策,適度放寬貸款用途,以充分發揮投貸聯動新政策的預期效應。

一、商業銀行投貸聯動主要模式

(一)按照銀行是否參與投資來分類,可以分為“只貸不投”模式和“邊貸邊投”模式。1.“只貸不投”模式“只貸不投”是指商業銀行通過與創業投資、股權投資機構合作,由VC/PE對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商業銀行則只對企業提供信貸支持。根據合作機構性質的不同,該模式又可分為政府合作模式和商業合作模式。政府合作模式是指商業銀行與政府發起的創業投資基金合作,對基金已投資或有投資意向的企業提供信貸支持,同時由政府主導的專項風險準備基金或融資擔?;?,按照一定比例提供風險分擔和潛在損失補償。商業合作模式則是商業銀行與商業性的VC/PE合作,共同開發目標客戶,并以“股權+債權”模式為客戶提供融資支持。這一模式為業內長期以來較為典型的投貸聯動模式[1]。“只貸不投”模式對商業銀行的吸引力,在于可依托創業投資、股權投資等合作機構的專業經驗完成目標客戶選擇,并在適度分散風險的基礎上完成客戶培育;同時合作機構的后續投資一定程度上鎖定了重要的還款來源,合作過程中還可衍生出股權基金托管、創投機構服務等其他增值業務。但該模式的局限性也顯而易見:處于初創期、成長期的創新企業往往難以符合傳統的信貸準入門檻。2.“邊貸邊投”模式“邊貸邊投”是指商業銀行在對初創期企業提供傳統信貸支持的同時,通過第三方機構(代持機構)代為持有借款企業一定比例的股權或認股權證,從而以潛在的股權投資收益作為一種信用風險緩釋手段。代持機構在認股權證的投資收益實現環節,目前主要有借款企業管理層回購、認股權證轉讓、行權后賣出三種方式。商業銀行在收益確認環節,主要通過與代持機構事先簽訂協議,由代持機構按一定費率以支付財務顧問費等形式轉回,銀行再以中間業務收入進行記賬處理[2]?!斑呝J邊投”模式下潛在的股權增值收益可觀,以投補貸,能夠緩解傳統信貸模式支持初創期企業所面臨的風險與收益不對稱的問題,因此也逐漸成為業內主流的業務模式。(二)按照銀行投貸聯動業務形式來分類,主要分為選擇權貸款模式、“基金+貸款”模式、跟貸模式以及“掛牌貸”“上市貸”等五種主要模式。1.選擇權貸款模式銀行在對客戶提供貸款的同時,由借款人及其股東通過特定的約定和安排,向銀行賦予一項權利。根據該項選擇權,銀行指定的投資機構可在約定的未來一段時間內,以約定價格受讓借款人約定數量股權。待借款企業公開上市后,投資機構擇機拋售股權,銀行機構與投資機構按約定比例分享股權溢價收益。2.“基金+貸款”模式這種模式下,商業銀行通過發行理財計劃等形式參與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同時對產業基金所投企業提供貸款融資。3.跟貸模式針對銀行合作名單范圍的VC/PE等投資機構擬投或已投的企業,在綜合考慮投資機構投資管理能力和企業未來發展前景等因素的基礎上,以信用貸款、股權質押貸款、投資機構保證貸款等方式,向授信申請人提供短期融資。在這種模式下,商業銀行憑借投資機構的專業判斷,實現了對企業的甄別篩選,同時也借助投資機構的外部增信適度降低了對企業的授信準入門檻。4.“掛牌貸”“上市貸”模式這兩種模式主要針對通過或擬通過上市(掛牌新三板)實現股權融資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債權融資支持。

二、投貸聯動實踐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一)業務開展面臨政策風險、法律風險和估值風險。一是現行《商業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不得向非自用不動產投資或者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而對于通過投資機構間接持股也沒有明確的制度安排。二是選擇權貸款存在法律風險和估值風險。一方面選擇權貸款涉及期權財務顧問協議的簽訂,如果與企業直接簽訂,則可能涉及過度收費或息轉費等問題,從而導致訴訟風險和政策風險;另一方面,在與第三方投資機構簽訂代持協議時,銀行機構往往處于被動地位,且轉股時也面臨估值風險[3]。(二)金融經濟環境制約投貸聯動業務開展。成長型、科技型中小企業大量涌現、資本市場充分發展、大量創投機構的聚集,是投貸聯動發展的三個必要條件。從丹東轄區實際來看,一方面資本市場不發達,創投機構聚集效應不強;另一方面,雖然中小企業眾多,但主要集中在傳統制造業、服務業等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的發展較為滯后,成長型、科技型企業數量不足。2016年,丹東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僅為2.7%。(三)銀行現有模式理念尚不配套。一是理念欠缺。與VC/PE等投資機構重視企業的成長前景以及公司治理結構不同,目前銀行在貸款時,仍以企業的過往業績和還款能力、資產保障能力作為貸款的主要依據,缺乏對企業未來的長遠考察。二是內外部機制不完善。與其他貸款相比,投貸聯動業務的操作周期更長、出現損失的概率更大,目前銀行的風險管理政策和考核激勵機制并不適用,客戶經理開展投貸聯動業務的意愿不高。三是銀行人才及技術儲備不足。投貸聯動業務的對象大部分是科技型企業,其分布行業廣泛、專業技術性強,風險識別和控制的要求也更高,需要配備具有專業理論背景和行業從業經驗的復合型金融人才隊伍,這對銀行的人才儲備提出了新挑戰。(四)利益分配不平衡影響銀行的積極性。在股權投資機構和銀行同時對企業進行融資時,投資機構作為股權投資,利用銀行的貸款放大了企業融資杠桿并獲取潛在的豐厚回報,而銀行在幾乎承擔相同風險的情況下卻分享不到企業成長的額外收益。這導致承擔風險與收益的不平衡,挫傷了銀行的積極性。(五)“代持模式”運作機制不順暢。首先,“代持模式”下相關交易鏈條面臨重復征稅。代持機構轉讓或行權實現的投資收益,以及銀行以財務顧問費實現的中間業務收益,均須分別繳納營業稅及附加、企業所得稅,一定程度上大幅降低了股權增值收益,削弱商業銀行以“投”補“貸”的能力。其次,外商投資企業類型的代持機構面臨投資范圍限制。實踐中,部分商業銀行可通過集團內境外關聯公司在境內新設投資子公司的路徑實現迂回持股。但是,一方面由于境外和內地法律監管機制上存在一定差異,這種“返投”面臨諸多的市場準入管理和審批程序;另一方面,外商投資企業在境內也面臨一定的行業限制,如電商、傳媒制作、農林牧漁業、采礦業、電力熱力行業等外商目前均無法進行直接投資,因此該模式下的直投將存在較多的投資范圍限制。

三、投貸聯動穩健發展策略

查看全文

農村產權體系創新促進集體經濟拓展

2003年10月,一場以“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為主題,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個領域的重大變革在全市上下拉開序幕,使改革發展的成都走在了科學發展的歷史新起點上。正在成都廣大農村推進的新一輪制度創新是我市圍繞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和“三農”發展難題進行的偉大探索與實踐。作為一名分管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領導干部,我通過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統籌城鄉發展重點工作,認真研究如何通過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如何進一步突破約束農村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使農村公有制經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更具活力和后勁,努力建立起有利于消除城鄉二元結構的新體制。以下是我的幾點調研思考。

一、農村改革的主線是產權制度改革

現代產權理論認為,產權制度是制度集合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國家保護有效率的產權制度是形成有效率的經濟組織從而使得經濟長期增長的關鍵。產權的一個基本功能就是對社會經濟行為的影響和激勵。我國農村改革也正是從產權制度的變革開始的,并且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家庭承包經營制的推行是一場深刻的土地產權制度的改革。體制下集體經濟的產權安排形式,對任何單個社員來說,都不擁有相對于其他成員的對生產資料排他性使用、轉讓、收益和處置權,產權的激勵效應基本消失。對于這種產權安排,農民在生產勞動中采取“磨洋工”等辦法進行消極抵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在我國農村逐步推行的家庭承包經營制,改變了原有集體土地產權形式,變土地的集體所有集體經營為集體所有家庭經營,創造了在土地集體所有前提下所有權與使用權相分離的成功經驗,使農戶擁有了土地、使用權和收益權,獲得了經營自主權,成為農業生產經營的基本單位和農村經濟的微觀主體。家庭承包經營制體現了產權可分離性的特征,雖然它并未賦予農民完備的土地產權,但是它強化了農戶對集體土地使用權和收益權,為農村和農業的有效投入提供了有力的激勵機制,帶來了農業的高速增長,具有明顯的經濟績效。據林毅夫等人的研究,這項改革使農業生產增長了46.89%。

實踐證明,我國農村土地產權的關鍵問題在于農民集體所有權這個權利是虛置的,房屋所有權沒有法律程序的確認,從而使農民對各種農村資產的權就被國家和村集體單位在行使他們的權利時侵蝕掉。所以,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著眼點就應該是把農民集體的這種虛置的所有權實在化,產權制度改革必然成為農村改革的主線,而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是與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的發展相適應的,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著不同的產權制度變革的要求,當前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正是適應生產力發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仍然以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為基礎

查看全文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論文

一、農村改革的主線是產權制度改革

現代產權理論認為,產權制度是制度集合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國家保護有效率的產權制度是形成有效率的經濟組織從而使得經濟長期增長的關鍵。產權的一個基本功能就是對社會經濟行為的影響和激勵。我國農村改革也正是從產權制度的變革開始的,并且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家庭承包經營制的推行是一場深刻的土地產權制度的改革。體制下集體經濟的產權安排形式,對任何單個社員來說,都不擁有相對于其他成員的對生產資料排他性使用、轉讓、收益和處置權,產權的激勵效應基本消失。對于這種產權安排,農民在生產勞動中采取“磨洋工”等辦法進行消極抵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在我國農村逐步推行的家庭承包經營制,改變了原有集體土地產權形式,變土地的集體所有集體經營為集體所有家庭經營,創造了在土地集體所有前提下所有權與使用權相分離的成功經驗,使農戶擁有了土地、使用權和收益權,獲得了經營自主權,成為農業生產經營的基本單位和農村經濟的微觀主體。家庭承包經營制體現了產權可分離性的特征,雖然它并未賦予農民完備的土地產權,但是它強化了農戶對集體土地使用權和收益權,為農村和農業的有效投入提供了有力的激勵機制,帶來了農業的高速增長,具有明顯的經濟績效。據林毅夫等人的研究,這項改革使農業生產增長了46.89%。

實踐證明,我國農村土地產權的關鍵問題在于農民集體所有權這個權利是虛置的,房屋所有權沒有法律程序的確認,從而使農民對各種農村資產的權就被國家和村集體單位在行使他們的權利時侵蝕掉。所以,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著眼點就應該是把農民集體的這種虛置的所有權實在化,產權制度改革必然成為農村改革的主線,而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是與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的發展相適應的,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著不同的產權制度變革的要求,當前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正是適應生產力發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仍然以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為基礎

近幾年,為統籌推進“三化”聯動,成都周邊區縣開始積極探索以村經濟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為主要內容的新型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探索。通行的辦法是,通過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明晰產權,經過清產核資,將集體資產和人口股量化到戶到人,集體資產的所有權歸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集體所有,社員則以股東的身份享有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和按股分紅的集體資產收益分配權。這一產權安排具有明顯的經濟績效。首先,社員享有了收益分配權,從根本上解決了長期以來集體經濟與社員利益關系不緊密的問題,提高了農民對集體經濟的關注程度和參與集體資產經營管理的積極性。其次,一人一票的決策權的配置,使得農民的民主權利得到了體現。第三,農村于部的權力受到了制度的約束和民意的監督,增強了工作的責任感和事業感,較好地克服了決策的主觀性和隨意性,抑制了鋪張浪費,保障了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第四,理順了農民和集體的關系,減少了社區集體對農民的束縛,促進了農村勞動力的流動,推動了城市化的進程。

查看全文

論商業銀行引資戰略思考

摘要:近年來,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引進外資戰略投資者的進程不斷加快,投資總額已達126億美元,其中建行和中行的引資額占了相當大的比重。文章試從建行、中行引進外資戰略投資者的方式和過程,探討其具體環節的合理性,并給出適當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外資戰略投資者;國有商業銀行賤賣論;股權定價

二十多年以來,我國銀行業不斷加快開放的進程,其中國有商業銀行引進外資戰略投資者是一項重要的舉措。外資戰略投資者有人才和技術優勢,中資銀行有龐大的客戶群和機構網點。前者是技術密集型的,隨著市場深化和競爭加劇,其優勢是遞增的;后者是勞動密集型的,其優勢是遞減的。為了適應新的金融形勢,促進銀行業健康持續發展,銀監會成立后適時調整思路,于2003年12月了《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致力于促進中外資銀行合作的“雙贏”。

到目前為止,18家境外金融機構入股了16家中資銀行,投資總額近126億美元。具體情況是:對國有銀行,美國銀行和淡馬錫公司投資建行54.66億美元,蘇格蘭皇家銀行、瑞士銀行集團和亞洲開發銀行投資中行36.75億美元;對股份制銀行,亞行、花旗和匯豐銀行等投資了交通、光大、民生、興業、浦發、深發以及籌建中的渤海銀行等,投資額為29億美元;對城市商業銀行,加拿大豐業銀行、澳大利亞聯邦銀行、荷蘭國際集團、德國投資與開發公司、國際金融公司等投資了北京銀行、上海銀行以及西安、濟南、杭州和南充等地的商業銀行,投資額為5.6億美元。從投資方看,既有國際金融組織也有商業銀行,既有大型機構也有中小型機構;從被投資方看,既有國有銀行也有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既有沿海和東部地區的機構也有內地和西部地區的機構。外資機構和中資銀行均呈現出多元化特征。

在這些引進外資戰略投資者的案例中,投資于建行和中行的資金占據了較為明顯的位置,因此也引起了業界的廣泛討論。

一、“國有銀行賤賣論”

查看全文

國有商業銀行外資戰略論文

摘要:近年來,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引進外資戰略投資者的進程不斷加快,投資總額已達126億美元,其中建行和中行的引資額占了相當大的比重。文章試從建行、中行引進外資戰略投資者的方式和過程,探討其具體環節的合理性,并給出適當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外資戰略投資者;國有商業銀行賤賣論;股權定價

二十多年以來,我國銀行業不斷加快開放的進程,其中國有商業銀行引進外資戰略投資者是一項重要的舉措。外資戰略投資者有人才和技術優勢,中資銀行有龐大的客戶群和機構網點。前者是技術密集型的,隨著市場深化和競爭加劇,其優勢是遞增的;后者是勞動密集型的,其優勢是遞減的。為了適應新的金融形勢,促進銀行業健康持續發展,銀監會成立后適時調整思路,于2003年12月了《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致力于促進中外資銀行合作的“雙贏”。

到目前為止,18家境外金融機構入股了16家中資銀行,投資總額近126億美元。具體情況是:對國有銀行,美國銀行和淡馬錫公司投資建行54.66億美元,蘇格蘭皇家銀行、瑞士銀行集團和亞洲開發銀行投資中行36.75億美元;對股份制銀行,亞行、花旗和匯豐銀行等投資了交通、光大、民生、興業、浦發、深發以及籌建中的渤海銀行等,投資額為29億美元;對城市商業銀行,加拿大豐業銀行、澳大利亞聯邦銀行、荷蘭國際集團、德國投資與開發公司、國際金融公司等投資了北京銀行、上海銀行以及西安、濟南、杭州和南充等地的商業銀行,投資額為5.6億美元。從投資方看,既有國際金融組織也有商業銀行,既有大型機構也有中小型機構;從被投資方看,既有國有銀行也有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既有沿海和東部地區的機構也有內地和西部地區的機構。外資機構和中資銀行均呈現出多元化特征。

在這些引進外資戰略投資者的案例中,投資于建行和中行的資金占據了較為明顯的位置,因此也引起了業界的廣泛討論。

一、“國有銀行賤賣論”

查看全文

資產股份合作社組建工作意見

為深化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結合我鎮村級(社區)實際,在學習借鑒外地改革經驗的基礎上,現就我鎮村級(社區)資產股份合作社組建工作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與目標

以黨的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精神為指導,圍繞確權賦能,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的目標,以建立“歸屬清晰、權能完整、管理科學、流轉順暢、運營高效”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為核心,按照依法、自愿、民主、公正和集體所有制性質不變、法律主體地位不變、經濟組織功能不變、財務管理體制不變的原則,推進村級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完善配套制度,創新運行機制,實現成員對集體資產產權股份化,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二、規范組建程序與步驟

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工作難度大,必須有計劃、重程序、講政策,實行規范有序操作,重點把握好以下程序:

1、開展宣傳動員和培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