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增長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8 03:55:5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高速增長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高速增長

小議貿易高速增長的因素與策略

中國作為一個高度依賴對外貿易的發展中大國,面對國際經濟,特別是國際貿易的下滑,應該做出明確的判斷,提出對策,應對危機,保持經濟的較快增長。2007年以來,世界貿易出現的增長率放慢的勢頭,2008年,這種勢頭表現為國際貿易增長速度比上一年的明顯下降;在金融領域,次貸危機在征兆顯現不久,在美國突然爆發,并波及到歐洲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這種危機造成了信貸的突然中斷和收緊,乃至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已經逐步將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演變為實體經濟的衰退,進而影響到國際貿易。

一、全球貿易發展的回顧

2007年,世界貿易增長速度從2006年的8。5%下降到6%,IMF預測,2008年世界貿易的增長率為5.5%,其中貨物貿易出口增長率為5%,進口增長率進為3%。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出口、進.口的增長率分別為11.8%和7.1%。聯合國估計,2008年全球出口額(未扣除匯率和價格因素)的增長率為12.4%,進口額將增長13.1%,均低于2007年的水平。WTO的估計,2008年全球貿易的增長速度僅為4.5%,可能是200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實際情況是,2008年美國、歐洲、日本等主要貿易國的對外貿易增長率都明顯下滑。

中國作為世界上第三或第四大貿易伙伴,這些國家對中國的貿易都有下降的態勢。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中國對主要貿易伙伴國和地區出口變動趨勢(3個月移動平均數)

但是也應看到,在我國的不同地區或省份,對外貿易的增長速度是不平均的,一些省份對外貿易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如江蘇、浙江、山東以及一些西部省份的對外貿易增長速度繼續維持25%以上的增長速度,有的省份外貿增長速度能夠達到60%以上。另一方面,廣東省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受到多方面的壓力,大量外向型企業,特別是從事勞動密集型加工貿易的企業紛紛倒閉,使該省份的對外貿易增長速度首次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當然,也有一些省份在經過異端時間的調整、適應后,對外貿易又恢復了高速增長的態勢。總之,2008年盡管有諸多不利因素即將影響中國對外貿易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但是,2008年中國維持對外貿易的高速增長,和外貿收支的大量順差的總態勢已經不可逆轉。

查看全文

外匯儲備高速增長影響論文

一、外匯儲備高速增長帶來的消極影響

外匯儲備只是國際收支平衡和整個經濟增長的一個產物。一個經濟體應該在維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金融市場沒有出現顯著扭曲前提下所形成的外匯儲備才是相對正常和穩健的。但是,我國目前所面臨的是全球經濟的明顯失衡,以及國際收支錯位的不斷惡化,加上國內市場機制扭曲(尤其是匯率并不能反映貨幣的價值),所以我國外匯儲量所具有的科學性和合理邏輯就值得懷疑了。

1.外匯儲備增加,要相應擴大貨幣供給量。外匯儲備的高速增長就意味著外匯占款的高速增長,也意味著央行被動投放的基礎貨幣在高速增加。由此貨幣政策所具有的自主性由此勢必大打折扣。目前央行對付由外匯占款所形成的過度貨幣投放的辦法就是發行央行票據來進行對重,從而每年由此產生的利息成本在翻番。依靠這個辦法,央行遲早要面臨巨大的由外匯儲備所造成的財務虧損。這個巨額財務虧損背不動的時候,央行票據的操作就走到了盡頭。

2.外匯儲備表現為持有一種以外幣表示的金融債權,相應資金存在國外,并未投入國內生產使用。外匯儲備過大,等于相應的資金“溢出”,對于資金短缺的我國來說是不利的。因為我國龐大的外匯儲備中絕大部分被投放于中國境外的金融市場,并未參與境內資金循環過程。這就意味著,不斷增加的外匯儲備時以犧牲國內投資機會未前提,并最終絕對損害了國民的福利水平,長此以往就會直接削弱中國經濟增長的后續能力。

3.外匯儲備還可能由于外幣匯率貶低而在一夜之間蒙受巨大損失。我國外匯儲備不斷增長的原因之一就是人民幣匯率低估帶來了貿易上的相對優勢。一方面,儲備貨幣的匯率變動會影響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另一方面,本國貨幣匯率變動會通過資本轉移和對外貿易影響本國的外匯儲備。此外,儲備貨幣匯率不穩會影響和削弱儲備貨幣的地位和作用。我國外匯儲備70%是美元資產,而美元已經完全跌入了一個漫長的頹廢通道中,我國國民財富由此必然遭遇折損于流失的厄運。

二、造成外匯儲備激增的原因

查看全文

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研究論文

內容提要: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里,導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因素包括資本要素和勞動要素的不斷增加,改革開放使全要素生產率得到普遍提高等。但中國經濟仍存在許多弱點,銀行體系相當脆弱,國企改革任務艱巨,環境惡化與社會矛盾尖銳化并存。綜合來看,推動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因素仍將長期發揮作用,在未來10年里中國經濟的年均增長率仍將在6%~8%之間。關鍵詞:中國;經濟增長;生產率;國有企業

要預測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景,任何人都必須首先分析一下,在過去二十多年里,是什么因素導致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二十多年來,中國的經濟發生了種種變化,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要問:導致中國經濟如此高速增長的那些因素,在未來還能繼續存在嗎?或者,其他一些同樣起支撐作用的因素將會取代它們嗎?

經濟增長的基礎

對中國經濟過去和未來高速增長的分析可以從以下不同的層面來展開。第一個層面是:支持世界上任何經濟高速增長的一些基礎性要素。這些要素包括:高投資率或資本形成率、快速增長的勞動力資源、勞動力教育層次的迅速提高以及對這些快速增長的資本和勞動力的利用效率的提高。中國目前的投資率異乎尋常地高,1985年至今,年資本形成總值占GDP的比例都在35%以上,2003年更是達到了42.3%.①如此高的投資率,使得政策制訂者即使出現些許決策失誤,也不至于影響到經濟的快速增長。同樣奇高的儲蓄率也助推了這種高投資率。儲蓄率高,部分的原因在于養老保險制度不完善,以及東亞文化對較高的儲蓄水平似乎有某種偏好,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國目前的"撫養比率"(指不工作的孩子、老人數與工作人數之比)②較低。盡管計劃生育政策的長期效應以及中國人預期壽命的延長,將使這種較低的撫養比率因素逐漸消失,但在未來的10年甚至20年里,低撫養比率仍將持續,從而可以預計的是:儲蓄率和投資率也將繼續保持在一個很高的水平上。中國勞動力受教育程度也快速提升,這一趨勢在今后10年或更長時間里還將延續。盡管快速膨脹的中等和高等教育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但私人需求還是超出了公共供給,特別是在高等教育領域,私人教育機構開始不斷出現。從具體數據方面看:2003年,在1億適齡人群中,有9600萬人進入了中等教育學校,而在1985年和1995年,這個數字分別是5100萬和6200萬。③無論以何種標準來衡量,在短短的20年里,這樣的增長是驚人的(當然,全民義務教育強制執行的只是最初的9年,而在一些貧困地區,連這樣的標準也達不到④).2003年,有1100萬人進入到高等院校學習,而在1985年和1995年,這個數字分別是170萬和290萬。雖然到目前為止,還只有10%的適齡人群能進入到高等教育階段,但高等教育的增長無疑是最快的。當然,投入于經濟增長的要素并不僅僅是受過教育的勞動力和人力資本,中國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決定了其需要數量龐大的非熟練工。盡管計劃生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正在減慢中國勞動力總量的增長,但其對GDP增長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一個更能說明問題的數據是現代非農部門中勞動力的增長。由于勞動力不斷從農村低生產率崗位向城市轉移,在未來的10年或更長的時間里,非農部門中勞動力的增長率將仍保持在一個高水平上。近年來,國有企業改革使城市的就業增長有所減緩,2000~2003年,城市就業以平均每年3.5%的速度增長,但隨著生產的不斷擴大和大量農村勞動力轉向城市,城市勞動力和就業率仍將可能以一個較快的速度增長。⑤

維持高生產率的增長

如前所述,中國經濟增長所需要素在今后10年或更長一段時間里還將以較快速度得到增加。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是:人們能否高效率地使用這些要素,即全要素生產率如何?1979年以來的一系列具體的改革,使得各部門生產率有了快速的提高。改革總是先在一個部門進行,再逐漸轉向其他部門。當一個部門生產率的發展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減緩時,就需要開始在另一個部門進行改革。1979~1985年間,生產承包責任制的恢復和農產品市場的放開,使得農業部門的生產率最先得到提高。1985年后,農業部門生產率的發展逐漸放慢。其后,隨著資源配置方式由計劃向市場的轉變,鄉鎮企業生產率迅速發展,但在1989~1990年間快速回落,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回落勢頭更加明顯。第三個得到快速發展的是外資企業,從1992年起,外資企業的發展也同樣經歷了從快速發展到逐漸回落這一過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一樣,中國自身可利用資本的不足,限制了外資企業在華的進一步發展。今后,對華直接投資仍會增加,但像前幾年那樣,從每年數十億美元快速增長到現在的600億美元這樣的奇跡,將不會再出現了。⑥20世紀80~90年代,各經濟部門生產率的提高,還得益于另外兩個方面的改革。一是對外貿易的發展:1978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只有264億美元,到2004年已經達到11548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5934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606億美元。如今,中國的外匯儲備已足以從國外購買任何資源(但這些資本卻不能在國內創造出效益),以滿足中國城市部門發展所需。中國企業已不再會因為外匯短缺,而只能被迫使用國產低劣機器設備和零部件了。它們可以轉而從日本、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進口所需優質設備。在計劃經濟時代,由于中央計劃部門缺乏遠見,常使生產所需關鍵投入品出現短缺,而如今,企業再也不會遭遇到這樣的"瓶頸"了。對外開放政策還從另一個方面促進了中國的經濟增長,2003年和2004年,中國出口年均增長率為35%.出口的大量增加(這兩年里,出口增長都大大超過了1000億美元)帶動了世界市場對中國產品的需求。⑦可與此相反,國內消費需求的增長與GDP增長速度相比,卻顯得較為緩慢。中國不可能在今后的許多年里一直維持這樣巨大的出口量,甚至要想保持一半這樣的數量也很困難。如今,中國的進出口總額已經達到了GDP的91%,對于一個大國來說,這樣的比例是異乎尋常的高了。⑧如果繼續以每年1000億美元的速度出口,將不可避免地會招致進口國的抵擋,因為它們不可能適應這樣被迫的、快速的調整。事實上,類似的事情已經發生。2005年,一些中國紡織品進口國,針對一些快速膨脹出口的中國紡織品施加了高額關稅。中國不可能繼續這樣過度依賴出口增長來刺激經濟,而應該找出辦法來,盡快擴大國內需求。對于中國及其貿易伙伴來說,真正的挑戰是:如何妥善處理各種貿易爭端,使它們不至于上升到持續對抗的程度。因為這樣的對抗往往是建立在國內政治的基礎之上,而不是真正考慮到國家的經濟利益。從這個意義上看,2005年7月中國對人民幣匯率的調整——盡管只是2%——就是朝正確的方向前進了一步。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人民幣匯率還會出現一系列的調整。另外,貿易爭端應該能始終被控制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爭端處理框架之內。也許,這只是一個美好的愿望,但貿易爭端升級為政治對抗,并達到足以破壞國家間安全合作的地步,對任何國家來說都不會是一個好消息。導致中國經濟增長的另一個潛在因素是:市場作用不斷擴大。如今,中國的大部分商品和服務都能在市場上買進賣出。農產品市場最早得到了發展,到1984年底,要素市場也開始發展起來,部分要素可以按照市場價格在市場上進行交易,而到20世紀90年代末,幾乎所有的生產要素都進入了市場。由是觀之,中國今天的市場化程度已經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以及許多發達國家)相仿。⑨當然,中國的市場經濟還很不完善,還缺乏如高收入國家所具有的那種對市場經濟強有力的制度保證。能否穩定地發展市場經濟所需要的制度環境,是中國能否在未來繼續保持高生產率的關鍵。如上所述,在糾正計劃經濟缺陷的基礎上,過去的二十多年里,支持高生產率的諸多因素都得到了超常發展,許多計劃經濟的缺陷如今已不復存在了,但市場機制的效率還有待提高。這方面包括: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使企業的決策能真正獨立于黨政部門;提高司法部門執法素質與獨立性,以保證商業爭端(包括企業破產和兼并等)能得到合理的、有效的解決。能否構建一個使經濟快速、穩定、可持續增長所需的制度環境,將是中國當前所面臨的一個挑戰。此外,有些經濟部門還處于相對較弱狀態,還需進行改革。

查看全文

我國外匯儲備高速增長研究論文

一、外匯儲備的增長是我國對外經濟實力增強的必然結果和重要標志

眾所周知,一國外匯儲備的存量來自國際收支順差的積累,而國際收支持續順差通常則是該國對外經濟實力占優勢的客觀反映。因此,面對外匯儲備快速增長的趨勢,我們不能僅僅囿于外匯儲備本身的數量增減而評判其利與弊,而應結合我國對外經濟實力的變化來分析其得與失。以此而論,筆者認為,我國外匯儲備的增長是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帶來的必然結果,也是我國對外經濟實力逐步增強的重要標志,而且只要我國經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我國的對外經濟實力還會繼續增強,這就意味著我國外匯儲備還將保持繼續增長的趨勢。

經驗表明,作為一國經濟實力變化的結果,外匯儲備的增減具有客觀性和必然性,并不依人們的意志為轉移。除去個別儲備貨幣發行國和一些石油生產國的外匯儲備規模及數量增減與其經濟實力相關程度較小外,大部分國家外匯儲備的變動都是這些國家經濟發展狀況和對外經濟實力變化的必然反映,一國的外匯儲備政策雖然可以影響外匯儲備的增減變化,但這種影響只能是暫時的,影響力度也是有限的,它并不能改變外匯儲備隨一國經濟實力而變動的客觀規律。我國建國以后外匯儲備的變化軌跡就是有力的佐證。建國以后,由于外匯極為短缺,我國一直實行極其嚴格的外匯管制,試圖以此增加外匯收入、減少外匯支出。增加外匯積累。但由于經濟落后、實力薄弱,這些政策措施并沒有給我國帶來國際收支的長期巨額順差,也沒有帶來外匯儲備的大量積累,從1950年到1979年的30年間,外匯儲備的數量一直在個位數以內徘徊。1980年甚至出現外匯儲備-12.96億美元的現象。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同樣實行嚴格外匯管制,但由于經濟實力不足,外匯儲備增長速度也十分緩慢,從1981年到1990年,經過千年積累,我國外匯儲備才由27.08億元增加到110.93億美元。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和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我國外匯儲備才開始加速增長,特別是進入21世紀后的幾年中,盡管我國采取了諸如放松外匯管制、沖減外匯儲備增加國有商業銀行資本金、人民幣升值等措施,但作為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的必然反映,我國外匯儲備不僅沒有減少,反而以更快的速度增長,以致2005年底達到創記錄的8188.72億美元的規模。上述現象說明,在外匯儲備與經濟發展狀況和經濟實力的函數關系中,經濟發展狀況和經濟實力是自變量,外匯儲備則表現為因變量。只要我國經濟增長是健康的,只要我國經濟實力是快速增強的,外匯儲備的增加就是必然的。如果忽視外匯儲備對經濟發展的這種依存關系,一味刻意打壓外匯儲備的增長,最終必然付出抑制經濟增長的代價。

二、外匯儲備的增長為人民幣自由兌換奠定了物質基礎

無論從中國經濟金融發展的趨勢考察,還是從人民幣自身的演變規律分析,人民幣的自由兌換并最終走向國際化,都將是人民幣發展的必然趨勢和目標。貨幣自由兌換國家的經驗表明,一個國家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數量與其貨幣的兌換性具有很高的正相關關系。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時代美國之所以能夠維持美元與黃金的兌換,就是因為美國集中了當時資本主義世界近60%的黃金儲備。中東一些產油國的貨幣之所以能夠自由兌換,并不是因為其經濟多么發達,而是因為其儲備有大量的石油美元。同樣,多數發展中國家之所以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禁止或限制本國貨幣的兌換,根本原因也在于其外匯短缺、儲備匱乏。我國外匯管制的演變過程也證明了外匯儲備和貨幣兌換性之間所具有的這種正相關關系。計劃經濟時期和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外匯儲備的極度短缺使我們不得不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完全禁止人民幣的自由兌換;改革開放以后,外匯儲備的逐步增長,才使我們有條件于1994年實行人民幣經常項目下有條件可兌換;此后由于我國外匯儲備有了進一步積累,我們才于1997年正式接受第八條款,實現人民幣經常項目完全可兌換;2002年以后,也正是由于我國外匯儲備繼續高速增長,我國才開始出現人民幣資本項下管制放松的跡象,如放寬部分資本項下的購匯限制、放寬企業購匯對外投資的限制等。這充分說明,雄厚的外匯儲備實力是實現貨幣兌換的物質基礎和先決條件,當我們欣喜于人民幣經常項目完全可兌換的同時,絕不能忽視或否認外匯儲備快速增加所立下的汗馬功勞。更何況我國目前所謂的人民幣經常項目完全可兌換還不等同于西方發達國家的貨幣自由兌換,人民幣資本項下也仍然實行較嚴格的外匯管制,這就意味著人民幣距真正的完全自由兌換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而要最終達到人民幣在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下真正完全自由兌換的目標,外匯儲備還必須有進一步的積累。那種一方面贊成將完全自由兌換設定為人民幣的終極發展目標,另一方面又對外匯儲備的增長憂心忡忡的觀點,顯然是忽略了外匯儲備與貨幣兌換性之間所存在的內在相關關系。

三、外匯儲備的增長為我國防御金融危機提供了物資力量

查看全文

綜合布線作為可持續發展行業可望高速增長

摘要:文章內容對綜合布線在通信行業的應用作一介紹

關鍵詞:綜合布線應用主要產品發展

1綜合布線的應用

傳統電話布線最大的問題是成為高速率傳輸的瓶頸,不能與計算機網絡、圖像、通信構成多媒體應用。綜合布線不僅為電話通信服務,而且為數據通信、圖像通信服務。由其屬性可以成為傳輸的高速化、布線普及化、服務的語音、數據綜合化、系統智能化,解決接入網到終端之間,為最終100M傳輸創造條件,也可能是將來B一ISDN寬帶綜合業務數字網的解決模型。

綜合布線成為一種可持續發展產業,表現在應用的深度和廣度兩方面。綜合布線在于布線結構化、綜合化的理念能夠適應信息通信向標準化、寬帶化、綜合化、智能化和數字化方向發展的趨勢。從標準化方面,綜合布線采用符合國際工業標準的設計原則,支持眾多廠家的系統及網絡;從寬帶化方面,綜合布線采用雙絞線與光纜混合使用方式,具有傳輸速率高及帶寬的靈活性,能夠適應網絡高速帶寬的需求;而綜合性是最突出特點,它將建筑物中多種配線系統綜合在一套標準的配線系統中,滿足用戶對語音、數據、圖像以及控制信號綜合傳輸的要求;它的模塊化結構使布線系統可管理,滿足信息網絡布線在靈活性、智能化及可擴展性等多方面的要求。在10余年的應用過程中,綜合布線系統一方面在綜合電話、數據通信應用方面縱深發展,得到迅速增長。譬如提高傳輸速率與帶寬,改善傳輸性能保證網絡數據流量,充分考慮網絡持續發展的需求,使綜合布線系統能夠跟上網絡技術的發展,同時從綜合布線管理的方便性和靈活性出發,更新綜合布線的管理觀念,實現對網絡物理層的有效管理。另一方面立足于結構化和綜合化,擴展其應用,為適應智能建筑及智能化住宅小區的發展,在綜合布線的基礎上,發展集成布線和家居布線,為智能建筑及智能化住宅小區的智能化系統集成提供信息平臺。因此綜合布線作為可持續發展行業,在今后的時間里,可望繼續高速增長。

2主要廣家和產品

查看全文

外匯儲備高速增長調整對策論文

一、關于我國外匯儲備問題研究的文獻綜述

2006年底我國外匯儲備突破萬億,達到10663億美元。近幾個月來,外匯儲備仍然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從20世紀80年代幾乎沒有外匯儲備到目前外匯儲備量世界第一,中國成為在國際貿易與投資領域扮演重要角色的大國。據估計,今后4—5年,每年仍有1500~2000億美元的增長。外匯儲備的高速持續增長帶來的風險問題不容忽視,外匯儲備的規模與管理是當下討論的焦點。

對于我國外匯儲備增長問題,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可以概括為兩方面:一方面是關于外匯儲備規模適度性的研究,有兩種代表性的觀點,時建人、郭恩才、王國林、許承明等運用比率分析法進行分析、吳麗華、高豐和于永達等運用成本——收益法中的阿格沃爾模型測算后得出較為一致的看法:認為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過大。外匯儲備的主要是給人“看”的,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滿足進口、支付債務的需要,而是轉變為“保持信心”。由此角度來看,我國需要保持的外匯儲備應該多一些。成思危估計,大約保持65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就足夠了。也有學者如武劍、姜旭朝、謝太峰認為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并非處于偏高的狀態。但比較一致的結論是認為外匯儲備并非越多越好。另一方面的研究就是關于如何管理外匯儲備的研究。目前不少學者從不同角度分析原因并提出不同的對策:李揚、余維彬、曾剛認為應該進行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巴曙松,吳博、朱元倩對匯率改革后人民幣有效匯率測算及對國際貿易、外匯儲備的影響進行分析后得出中國有必要進一步擴大匯率形成機制的彈性;除了積極運用各種宏觀經濟政策之外,我們還必須大力推進各項機構性調整。

基于以上的研究,本文主要從分析我國高額外匯儲備與我國對外貿易的相互影響入手,指出外貿的持續增長是外匯儲備超常增長的主要原因,過度的外匯儲備對外貿起著抑制的作用,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二、我國外匯儲備與我國對外貿易之間相互關系的理論分析

我國外匯儲備的增長主要是過去25年來的出口導向政策和外資優惠政策以及市場機制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開放程度日益提高,利用外資規模不斷增加,尤其是1994年外匯體制改革后,經常項目和資本與金融項目保持雙順差,導致外匯儲備不斷增加。

查看全文

高速公路運輸景氣指數研究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個行業都取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個行業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和進步,國內外不少學者對評價某個行業的發展程度有較為深入的研究,其中最典型的是利用景氣指數法評價行業發展程度。關于景氣指數的研究,最早出現在經濟領域,在上世紀30年代西方經濟大蕭條時得到廣泛應用,后推廣到其他領域。我國關于景氣指數的研究源于20世紀80年代,經過30多年的發展,景氣指數系列研究逐步應用到旅游、運輸、物流、房地產、服務業等行業,其中在道路運輸業和航運業應用較多,鐵路運輸業和航空業也有涉及。

一、評價背景

自1991年武黃高速公路建成通車以來,湖北省高速公路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截至2018年底,湖北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為6098公里,規模位居全國前列,高速公路運輸能力和服務質量均有顯著提高。2018年湖北省高速公路網收費車通行流量達到2.7億輛次,通行費收入達218.95億元,實現車流量和通行費收入雙增長。同時,在國內外經濟環境趨于復雜的背景下,不少公路物流企業面臨“無貨可運”的尷尬局面,貨運規模增速趨緩、空駛率增加,公路運價持續走低,車流量和通行車收入雙增長的趨勢與運價走低等格局相悖,不能真正反映湖北省高速公路運輸行業發展狀況,因此,迫切需要構建反映湖北省高速公路運輸行業發展狀況的景氣指標體系,分析高速公路運輸行業的變化趨勢。

二、湖北省高速公路運輸景氣影響因素分析

綜合考慮影響高速公路運輸行業的發展因素,并結合航空、鐵路、航運和公路等多種運輸方式中對景氣指數指標選取的研究,從運輸生產、運輸供給、投資收益、經濟與其他等5個方面對影響高速公路運輸行業的發展因素進行分析,為湖北省高速公路運輸景氣指數的指標選取提供依據。最直觀反映湖北省高速公路運輸景氣度的指標為車流量,故以湖北省高速公路車流量為基準,分析其他指標對湖北省高速公路運輸景氣度的影響。1.運輸生產。(1)高速公路客車流量、貨車流量。高速公路車流量的增長將吸引更多投資,高速公路運營里程隨之增加,高速公路路網結構將得到改善,高速公路運輸景氣度也將提高。反之,當車流量處于下降趨勢時,反映了高速公路運輸景氣度的下降。(2)高速公路客運量、貨運量。在車輛載荷固定的情況下,當高速公路通行客車、貨車車流量增長時,公路客運量、貨運量將隨之增長,進而提高高速公路運輸景氣度。(3)高速公路客運周轉量、貨運周轉量。在運輸距離、運輸車輛載荷固定不變的情況下,依據周轉量定義可知,隨著周轉量的增長,車流量也會隨之增長。高速公路客運周轉量、貨運周轉量的增長對高速公路運輸景氣度具有促進作用。2.運輸供給。(1)高速公路運輸里程。交通條件的優化對地區產業發展、經濟發展等方面具有促進作用。隨著國民收入的提高,居民對出行舒適度、出行時間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且對貨物運輸的速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傳統公路逐漸無法滿足居民對出行及貨物運輸日益提高的需求,高速公路亟需加強建設。2018年5月,湖北省政府在《湖北省綜合交通公路水運部分4個三年攻堅工作方案(2018—2020年)》中,明確了全省高速公路到2020年的發展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確保了湖北省高速公路建設的持續進行,也為高速公路運輸景氣度的提高奠定了基礎。隨著高速公路運輸里程的增長,途經地區通行條件將得到改善,產業結構將得到優化,旅游業、制造業等產業將得到發展,高速公路車流量將逐漸增長,進而提高高速公路運輸景氣度。(2)客運車輛、貨運車輛工作車日。隨著湖北省高速公路客貨運市場的發展,湖北省客貨車保有量不斷增加,但運輸企業為保證營運收益僅會使用部分車輛,并最大程度提高車輛裝載率。工作車日指報告期(統計期)內,營運車輛技術狀況完好、不需要進行修理或維護即可參加運輸的車日中,車輛實際出車工作的車日。工作車日的持續增長能為湖北省客貨運市場提供足夠運力支撐,促進高速公路客貨運市場良性發展,從而提高高速公路運輸景氣度。3.投資收益。(1)固定資產投資。隨著國家對高速公路行業投資力度的加大,高速公路里程也會隨之提高,進而改善途徑地區的產業結構,提高高速公路車流量。因此,固定資產投資的提高對高速公路運輸景氣度具有促進作用。(2)高速公路通行費收入。高速公路通行費收入是高速公路運輸業提供運輸服務的價值體現,該指標波動受到運輸量和運價的雙重影響。當運價保持一定水平時,通行費收入上升,運輸量將上升,車流量將增加,高速公路運輸景氣度將上升。同理,當運輸量保持在一定水平時,通行費收入上升,運價將上升,車流量將增加,高速公路運輸景氣度將上升。(3)高速公路運輸企業營運收入。當高速公路運輸企業營運收入提高時,運輸企業能夠擁有更多的資金更新運輸設備,提高運輸效率,改變運輸策略,運輸企業將得到更好發展。同時,也能夠吸引社會對高速公路基礎建設的投資,提高高速公路運營里程,以此提高高速公路運輸景氣度。4.經濟。(1)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應用較多的宏觀經濟指標。當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出現連續上升(下降)時表示出現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現象,政府會對經濟情況進行宏觀調控,確保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保持平穩,因此,只能通過定性方法分析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與高速公路運輸景氣關系。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反映了消費者群體的購買力和宏觀經濟情況。湖北省宏觀經濟影響了運量、運價水平等因素,故認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會影響高速公路運輸景氣度。(2)公路物流運價指數。公路物流運價指數是反映我國經濟領土范圍內,某個時期公路物流運輸價格變動程度和變動趨勢的主要指標,反映了公路物流成本的變化。當公路物流價格指數上升時,公路物流成本將提升,對高速公路運輸的非彈性需求將產生影響,故將對高速公路運輸景氣度產生影響。(3)通貨膨脹與緊縮率。在實際中,一般不直接、也無法計算出通貨膨脹與緊縮率,而是通過價格指數的增長率來間接表示。由于消費者價格是商品經過流通各環節形成的最終價格,它最全面地反映了商品流通對貨幣的需要量。因此,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最充分、最全面反映通貨膨脹與緊縮率的價格指數,通貨膨脹(緊縮)率的影響因素也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相同。(4)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是景氣指數的逆指標,即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的波動方向與高速公路運輸景氣指數相反。當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上升時(可簡單理解為油價上升),將導致運價提高,從而導致運輸量下降(即車流量下降),高速公路運輸景氣度將下降。當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下降時,將導致運價下降,從而導致運輸量提高(即車流量提高),高速公路運輸景氣度將上升。5.其他。(1)其他產業。目前缺少對高速公路貨運產業的調查報告,故以公路為例討論其他產業的影響。公路貨物運輸結構中,主要以工業原材料、中間品和耐用消費品為主。《2008年全國公路水路運輸量專項調查》顯示,煤炭及制品、農林牧副漁產品、機械設備電器、礦物性建筑材料、鋼鐵等五項貨物的運輸周轉量占比最高,因此可以找出與公路貨運業聯系最緊密的產業,這些產業對公路貨運的需求最為顯著,對公路運輸景氣度的影響也最大。礦物性建筑材料、水泥屬于建材類產品,建材是為房地產行業服務的,所以將建材歸為房地產行業。煤炭及制品顯然屬于煤炭行業,機電產品(機械、設備、電器)涉及的行業眾多,無法一一劃分,因此,整體歸為裝備制造業。鋼鐵產品屬于鋼鐵業,農副產品包含的產品種類非常多,歸類于農業。房地產行業、煤炭行業、裝備制造業、鋼鐵業、農業等五項產業對公路貨運有著相當大的需求,其波動特征與公路運輸的景氣波動具有相似性。(2)高速公路運輸量占湖北省運輸總量比值。交通運輸行業對經濟、社會各方面都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不僅在國民經濟中處于先行地位,而且與國家的政治、國防、文化密切相關,具有其他行業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交通運輸業總產值不變的前提下,高速公路運輸量占湖北省運輸總量比值與高速公路運輸景氣度波動具有一致性。當高速公路運輸量占比提高時,表明高速公路運輸景氣度提高,反之表明高速公路運輸景氣度降低。

三、景氣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查看全文

利用高速資源與物流理念結合論文

摘要:針對臨沂物流業迅速發展的趨勢,運用回歸分析方法論證了與當地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和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并對發展臨沂高速公路物流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區域高速公路;物流;經濟發展

0引言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加速發展的今天,高速公路物流作為現代物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地區產業的開發和區域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越來越顯示出其優越性。本文針對高速公路物流與經濟發展之間關系,主要以山東臨沂的高速公路貨運物流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方法說明高速公路物流與經濟發展是如何相互促進、相互協調的。

1文獻綜述

對于高速公路物流業的發展,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了研究。Savitskie.Katrina在其博士論文《Theimpactoftransportationandlogistics》通過實證研究分析了運輸在物流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物流戰略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山東大學劉崗在《山東高速公路物流系統規劃》一文中,系統地分析了中國高速公路及物流的發展情況。由此可見,目前的研究并沒有真正細致地研究高速公路物流與經濟發展的相互促進、相互發展,本文重點從這個方面通過實證分析證明定性的分析,解決上述問題。

查看全文

BD高速公路企業財務風險分析

【摘要】近年來,隨著路網的不斷完善,高速公路建設逐漸呈現出飽和的趨勢。部分企業因線路通行流量不及預期,出現了持續虧損、財務風險加重的現象,造成高速公路企業總體債務規模持續增長。文章在分析行業債務特征的基礎上,以廣東省BD高速公路為例,探討了虧損型高速公路企業的財務風險,提出高速公路企業應當加強資本規劃,針對盈利期、虧損期項目采取差異化手段降低公司財務風險,統籌公司資金管理,降低資金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等建議。

【關鍵詞】高速公路;財務風險;負債

我國收費高速公路按投資主體不同分為經營性公路和政府還貸公路。經營性高速公路由企業投資建設或受讓所得,政府通常授予投資方為期25~30年的收費權以覆蓋其投資成本和必要收益。對于投資方,在項目建設期需一次性投入建設成本,但投資收回卻依賴長達數十年的經營期收費。流動性錯配下,資本結構和期限的設計對企業尤為重要。近年來,部分區域經營性高速公路收入狀況不佳,通行費收支缺口巨大,疊加債務期限與通行費收益期限錯配,面臨流動性困難。

一、高速公路行業負債現狀分析

近年來,我國經營性收費公路債務余額仍處于高速增長態勢,債務余額總量較高,通行費收支缺口呈持續擴大趨勢。如表1所示,根據交通運輸部門發布的統計數據,近五年來,我國收費公路總里程由2016年末的17.11萬公里增長至2020年末的17.92萬公里,債務余額由2016年的48554.7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70661.2億元,累積增加22106.5億元,增長幅度高達31.3%。收費公路通行費缺口在2016—2018年度較為平穩,但2019、2020年度持續攀升,分別上漲19.2%和54.2%。從資本結構看,經營性高速公路企業資本結構中負債比重普遍高于所有者權益。各省高速公路集團負債大多處于60%~70%區間,高速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一般低于集團公司資產負債率。以2020年末為例,如表2所示,A股聚焦高速主業的12家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個體差異較大,最低為皖通高速,資產負債率僅26.64%,最高為山西路橋,資產負債率達77.72%。但上市公司母公司資產負債率偏離度較低,除山西路橋建設集團資產負債率達78.17%外,其他省份高速集團資產負債率均處于59%~72%之間。較非上市資產而言,上市公司擁有的路段收益質量更高,融資渠道更為豐富。從負債結構看,不同項目階段的高速公路企業經營性負債與金融性負債的比例存在較大差異。基于高速公路建設運營模式分析,高速公路企業經營性負債主要為應付款項,金融性負債則包括長、短期借款、應付債券等多種融資工具形成的負債。若高速公路企業擁有在建項目或更新改造項目,則尚未支付的工程款形成的應付賬款金額較高,占負債總額比例較大;若企業經營的各項路段均處于正常運營狀態,則應付賬款主要由日常保養維護工程形成,金額較低,占負債總額比例較低。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等項目占負債總額比例較低。金融性負債方面,銀行貸款仍是主要的債務融資方式。如表1所示,2016—2018年度,全國收費公路債務余額中,銀行貸款占比均高于82%,其他融資方式占比處于14%~18%區間,反映出高速公路建設融資渠道較為單一,高度依賴銀行貸款融資。近兩年來,伴隨著資本市場改革推進,資產支持證券化等新型融資渠道的開放、PPP建設模式的探索應用,其他融資方式的融資規模呈現上升態勢,但負債結構占比改善仍不明顯。

二、廣東BD高速財務風險分析

查看全文

湖南省高速公路網規劃

湖南省高速公路網規劃草案

一、規劃背景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在我國迅速發展起來的高速公路是一種道路容量大、能滿足大交通流運輸需要的基礎設施。高速公路以其本身固有的特點和優勢,在現代運輸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我省高速公路建設雖然起步較晚,但通過十來年的努力實踐,通車里程已達到1218公里,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取得了顯著成就。高速公路的快速發展,大大提高了我省公路網的整體技術水平,優化了交通運輸結構,對緩解交通運輸的“瓶頸”制約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進了我省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但是,我省人口眾多,經濟總量和民用汽車保有量都處于快速增長時期,運輸需求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交通緊張狀況的緩解還是相對于目前較低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運輸水平而言的,是不全面的、不穩定的。

從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看,我省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并逐步實現現代化的新階段。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發展目標,加快現代化建設,需要一個與之相適應的安全、高效、可持續的交通運輸系統。在這個系統中,高速公路網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省現有的高速公路無論是數量,還是服務水平,都遠不能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總體上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大大落后于世界發達國家,與先進省市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因此,堅定不移地繼續加快發展高速公路,是今后我省公路建設的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我們必須站在全省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的高度,從全局出發,研究如何使我省高速公路保持持續、快速、協調發展,更好地服從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從高速公路自身發展看,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高速公路的發展必須有賴于科學的規劃作指導。2004年12月17日,交通部編制的《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已經國務院審議通過,規劃的出臺將對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公眾的生活方式和質量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必將成為中國公路長遠發展和交通運輸現代化的戰略藍圖,標志著中國高速公路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國家高速公路網在我省的布局為“一放射二縱四橫一聯線”,總規模約3500公里。從省級層面看,在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布局的基礎上進行深化、補充和完善,及時制定省級高速公路網規劃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編制《湖南省高速公路網規劃》,對確保我省高速公路快速、有序發展,處理好全局與局部利益、近期與長遠發展、行業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提高高速公路建設決策的科學性,防止重復建設,提高交通資源利用效率等均具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查看全文